法庭庭长职责调解太度恶劣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当前位置:
----记长治城区法院审委会委员、五马法庭庭长孟淑珍
&&发布时间: 10:04:42
孟淑珍,女, 一级法官,现任长治市城区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五马人民法庭庭长,先后被长治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被长治市政法委员会授予&全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孟淑珍曾经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基层法庭受理的案件多是涉及邻里相争、夫妻不睦、拆迁补偿等纠纷。这些案件,看似法律关系简单,其实不然。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淡泊,淳朴的道德观念一旦和法律发生了冲突,内心很难接受。一纸判决,虽然当时结了案,也缓解了矛盾,但不能完全彻底解决矛盾。因此,对所有案件,都要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细心讲解法律法规,以情感人,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赢得当事人的理解。&
几个月前,孟淑珍办理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60多岁的郭某因邻里纠纷被20多岁的曹某打伤,派出所出警处理后,给曹某两个选择,赔偿郭某1500元或者拘留十天,结果曹某赌气地选择了后者。随后,郭某诉至法院,要求曹某赔偿5000元。案子虽小,但是涉及到邻里纠纷,矛盾却比较大,容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弄清事情原委后,孟淑珍决定对案件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调解中,告知曹某,拘留只是行政处罚,还应进行民事赔偿;再者郭某与其父年龄相当,对曹某进行道德伦理教育,使曹某动了恻隐之心,自愿赔偿郭某各项损失2000元。郭某经法庭详细解释各项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后,也表示接受。郭某在调解当天顺利地拿到了赔偿款后,感动地说:&孟法官,要不是你费尽心思给我们调解纠纷,我很难拿到赔偿款,我和对方以后也会无法再做邻居啊!&
孟淑珍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和谐相处做一点贡献,再苦也是值得的。&
李某与孙某离婚案中,李某与公婆矛盾较深,经常争吵,因此起诉离婚。庭审中,孙某也同意离婚。正常情况下将很有可能判决双方离婚,但是,通过一些细节,孟淑珍发现二人并不想分开,于是主动深入邻里,了解到孙某性格内向,很听父母的话,父母主张他离婚,他就同意离婚,但双方感情尚未破裂,且有一双儿女在读高中,成绩优异,离婚对孩子成长和家庭稳定都不利。为此,孟淑珍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及家人做了多次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过错。终于经多方调解,夫妻双方和好。现在两个孩子均已上大学,家庭和美,当地群众倍加赞誉。夫妻二人逢人便说:&多亏了咱法院的孟庭长,是孟庭长挽救了我们的家庭,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还是孟庭长为我们想得周到、想得长远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和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孟淑珍的带领下,五马法庭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省级一流人民法庭&等多项荣誉,树立了人民法庭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张伟卫云南法院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革命烈士”王光环生前工作的云南省会泽县人民法院娜姑法庭先后被授予“人民调解工作模范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金天平奖”等至高荣誉,是曲靖法院乃至云南法院的一面旗帜。  
“娜姑法庭这面闪光的旗帜是历史的积淀,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提炼,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承传和书写。”2008年5月,含泪放下年仅2岁的女儿的张惠英从机关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到娜姑法庭担任该院首位人民法庭女庭长,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这面鲜艳的旗帜。
会泽县人民法院娜姑法庭张惠英讲述和同事们一起的办案经历  
一年后,娜姑法庭创造了被称为“娜姑精神”的高效调解率。截止今年11月,法庭3名干警共审、执结各类案件201件,其中169件民商事案件中有15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调解率高达94%,135件案件巡回办理,巡回率高达80%。  
“租房纠纷”巧调解  
“感谢张庭长为我们解决了这起‘租房纠纷’,让我们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娜姑法庭用14天时间解决了一起长达一年半的房屋租赁纠纷后,华电集团会泽以礼河电厂的副厂长感慨地说。  
原来,以礼河电厂的一间房屋出租给电厂职工家属曹某从事经营活动,一年多来曹某拒绝支付房屋租金,电厂多次找她交涉要求补缴房屋租金或搬出房屋,然而曹某既不交租也不搬房,为此电厂还数次邀请派出所、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前去做工作,因为曹某对立情绪极强,处理不好容易酿成恶性事件,大家拿她没有办法,所以每次都无功而返。双方交涉近一年半时间可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电厂的生产秩序。无奈之下电厂诉之法院寻求帮助。  
法庭受案后,张惠英认真研究案情和曹某的基本情况,从之前电厂处理问题的经验中寻找本案的突破口,同时,最大限度争取曹某信任与理解。第3天,张惠英带领法庭另外一名干警来到被告曹某家中,与其坐下来交心谈心,话家常理短之事,赢得了曹某的情感认同,并实地查看了争议标的物及案外涉及的房屋等。而在法庭正式组织调解中,一时情绪激动的曹某又哭又闹,导致长达3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陷入僵局。随后不放弃的张慧英在曹某“冷却”后,又连续前去做工作,反复多次在原被告双方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14天后,这起长达一年半之久的“钻石纠纷”终于成功化解。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相涌而现,其中不乏很多相当麻烦的纠纷。要处理好这些纠纷困难重重,特别诉到法庭的矛盾纠纷,更是矛盾相对恶化,不易解决的“骨头官司”、“疑难杂症”。这类纠纷不但事难办,人更难缠。在处理这类棘手纠纷时,张惠英总能不辞辛苦,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不厌其烦的作息告、息诉的调解工作,利用各种灵活多变的调解技巧,以“巧调”&、“妙判”等方式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她还致力于调解方法与经验的总结,提炼出了过错分析法、模糊调解法、冷却调解法、背靠背法、统一战线法等“调解七法”,例如“背靠背”调解法就是分头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指出各自的理亏之处,再综合双方提出的要求,分头磋商,拉近距离。在实践中,这些调解方法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交叉适用,因案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简化了诉讼程序,缩短了诉讼期限,减少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实现了案结事了。  
在张惠英审理的案件档案中,大都可以看到调解笔录,对每一个案件哪怕是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放弃调解工作,直到双方握手言和,她才会松下一口气。她科学地把握案件审理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用一个“巧”字在“情”与“法”之间架起和谐的天平,巧妙化解大量的案件难题。8月,会泽县委书记何汝利到娜姑调研大调解工作时对法庭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们是娜姑乃至全县学习的榜样!”  
“绿色通道”递温暖  
“ZZ(方言),太谢谢你了,不得你么我怕是要住在大街上了……”年过七旬的张老妪杵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来到张惠英办公室,满口感激之言。当老妪笑着用漆黑的双手从怀里掏出一大个金灿灿的黄果递过来的刹那间,在场所有的人被这份温暖湿润了眼角。  
年初,这位声称要告儿子赡养纠纷的老妪泪流满面地来到娜姑法庭。由于年事已高,老妪听力严重下降,基本听不到别人讲话。为了弄清楚情况,张惠英耐心地接待了老人,凑近她耳朵大声讲话,用了整整一个上午,才搞明白老人的情况。原来老人姓张,已75岁高龄,老伴已亡,有两个儿子。自2000年起,老妪的儿子将其赶出家门,老妪就一直借外侄的一临时搭建房独自居住,平日靠捡垃圾卖钱度日。现在老妪的外侄要拆了旧房建新房,老妪不得不搬出。现老妪无依无靠,即将流浪街头。  
弄明白情况后,张惠英考虑到本案情况特殊且老妪所在的石咀村委会赡养纠纷案件突出,于是决定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张惠英立即联系司法所让老人寻求法律援助。同时她又电话联系了老人住所地的石咀村委会支书,请村委会的同志通知老人的两个儿子。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张惠英带着干警当日中午驱车来到村委会巡回办理此案,并在当地公开开庭审理了这件赡养案,当地许多群众旁听了庭审。因老妪的两个儿子拒绝赡养老母,法庭及时进行判决。本案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仅用了4个工作日。判决生效后,由于老人行动不便,交流受限,张惠英又将老妪的申请执行材料准备好,到县法院为老人办理了申请执行的立案手续。  
“能让一位靠拾垃圾度日的老人居有定所,我心里很舒服,很满足。”张惠英说,“针对交通不便以及有的当事人身体有病、行动困难等情况,我们还会派车免费把他们接到开庭现场。开完庭,再把他们送回去。”像这样的案件很多,张惠英总是以其热情待人、真心对人、真情帮人、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怀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当事人及身边人,受到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好评。  
然而张惠英并不因此满足,她想让司法的阳光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对辖区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涉及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的案件,她依法采取措施予以优先保护,建立起了通畅、便捷、高效的保护民生的“绿色通道”。开通热线电话,进行导诉服务和预约立案,并推行电话口头起诉、上门立案等便民措施;加强诉讼指导,通过告知办案流程、举证规则、诉讼风险等方式,指导困难群众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为保证农民群众不因诉讼、执行耽误秋收秋种,优先排期送达,优先排期审理……此外,严格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及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积极实施诉讼费减免缓的司法救助措施。同时,通过强化案件速裁、简化审批程序等措施,不断拓宽救助渠道,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司法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对此,娜姑镇党委书记刘科兵表示:“娜姑法庭开通的‘绿色通道’为老百姓谋得实际利益,形式非常好,是播撒司法阳光,服务保障民生的一个很好平台。”  
流动“公堂”变“学堂”  
娜姑法庭位于云南省会泽县西北部,辖娜姑镇、老厂乡两个省级贫困乡镇的30个村委会472个自然村,8万多人口,地域面积达430.7平方公里。因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集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干热河谷及泥石流滑坡为一体,辖区内山高坡陡谷深,高寒冷凉贫瘠,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部分村委会仍不通驿道和公路……这些客观的自然历史条件为法庭的审判工作凭添了些许困难。  
也正因如此,张惠英带领法庭干警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沉到老百姓中间去办案,从审判庭上走出去,从法庭里走出去,到田间地头、乡村茅舍,去倾听老百姓对我们的诉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民法官就在他们的身边……她积极践行云南省高院院长许前飞亲自“推销”这种审判方式,并把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重要路径。  
 2009年5月7日 ,时值农忙季节,为方便群众,减少当事人诉累,张惠英带着法庭干警来到娜姑镇盐水村,为5件借贷合同纠纷办理应诉手续,村子里的竹林里围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针对当地农民对村规民俗和法律法规的认知误区,张惠英决定先当一回“老师”,办个临时“学校”,有的放矢地讲解借贷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要案释法,举案说法、案外启示,从“常理”中辨出是非,切实起到法律入农民脑进农民心,让老百姓经一事长一智,增强依法办事意识,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弘扬勤劳好学、淳朴诚信的新风尚。随后,清脆的法槌声在竹林深处响起。  
然而,其中一位被告鲍某态度极为强硬,拒不承认和归还所欠下的3000元钱。张惠英就入情入理的为她开导“你为了3000元钱失去了一个人的诚实信用值得吗?如果你这次价钱不还,以后还会有人借给你吗?俗话说,欠债还钱,再借不难。现场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希望你考虑清楚啊。”鲍某终于承认了,“我现在没有钱,还不起啊。”张惠英接着说:“你先找你的朋友、亲戚借一点、凑一点,现在惠农政策那么好,你只有还上了今年的借款,明年才能继续借,否则以后再也借不到了。”&鲍某接受了张惠英的建议,案件成功调解。至下午6时,法庭所受理的5件案子全部调解成功,并当场履行了3件。村委会主任在法庭作调解工作时还拿来照相机拍照,称要把照片制作成宣传板张贴在村委会门口,警醒那些有欠债不还陋习的人。  
“我们要把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与司法目的的实现结合起来,要把司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价值观念、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在当事人之间、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之间、乡土民情与法理的相互冲突与对立中寻求一种平衡,&做出合法、合理、合情的裁判。”借助“巡回法庭”,通过“热闹新鲜”的庭审,张惠英帮助村民学到一些打官司的初步知识,接受新的诉讼维权要求,也消除“人家的钱拖拖不要紧”的陋习,树立起市场风险概念,提高诚信守约的法律意识,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2009年9月,干沟社区起诉一批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因考虑到案件系多年形成,且涉及面广,被告分散难找等原因,法庭从受理当日起陆续组织人手分组走村窜户,多次巡回办案,有的案件当事人上门找五六次都不在,只要听说当事人的行踪,张惠英就放弃休息,远则驱车,近则步行,想方设法找到当事人就地审理,最多的一天步行十余公里,成功调解19件,其中5件当庭履行。有一次,张惠英与干警不辞辛劳赶到东川,仅用1天时间,往返于东川、因民、落雪村和会泽之间,总计行程600余公里,在当地巡回办案,使该案的事实最大限度地得以查明,当地老百姓看到法官一天之内不远千里往返办案,感慨地说:“这么远,这么难走的路,你们还这么负责地来调查,真是很少见了!”  
面对崇高的审判事业,张惠英有自己的见解。“本身并不尖锐的小事,如果因为我们冰冷的言语,淡漠的态度,机械的方法,就会使当事人失去和解的机会,使原本暂时的矛盾,就会在我们手中永远定格,相反,几句温情的话语,几次耐心细致的说和调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她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对法庭干警,她总是不停地循循善诱,“我们对当事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心,要以热情、真情感动当事人,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原谅,最终弥补暂时的裂痕,找回往日的和谐,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我们要把法律变成滋润万物的春雨,让濒临枯萎的花朵重新开放。”  
面对默默支持与理解她的家人,张惠英的心里充满了愧疚。“法庭虽然离城不远,但没有特别的事,我都要求自己坚守岗位,有时候特别想念孩子,我总会用努力工作来代替这份思念的苦楚……每当我看到当事人脸上露出的笑容,看到一个个纠纷的偃旗息鼓,看到我与同事们一路走来忙碌而又充实的身影,我就会觉得,再多的辛苦再多的委屈都是值得的。”  
“我做不了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在王光环烈士精神的激励中,张惠英带着自己的团队,集结在司法为民的旗帜下,扎根在肥沃的司法土壤中,绽放出了骄人艳丽的青春之花!  
 &姜光鑫 本报记者何光明 玄武法院锁金村法庭邀请少年家事庭陈文军副庭长开展调解工作专题讲座(图),审批新闻,社会与法,新南京-南京新闻,南京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
&& 查看法制
玄武法院锁金村法庭邀请少年家事庭陈文军副庭长开展调解工作专题讲座(图)发布时间:日23时52分53秒 来自:njfy&&& 调解程序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能力是考量一名法官司法能力的重要方面。玄武法院少年家事庭副庭长陈文军在调解工作方面颇有建树,其调解理念独树一帜,其调解方法行之有效。该院锁金村法庭为提高全庭审判人员的调解能力,顺利完成第四季度结案任务,邀请陈文军副庭长就如何开展调解工作开展专题讲座。&&& 陈庭长从调解工作的意义、调解过程中沟通的技巧以及调解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如何高效开展调解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强调调解工作要求审判人员必须带有三种意识,即感情意识、责任意识及能力意识,这就要求审判人员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素养,清晰的法律思维,更要具备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和对老百姓真诚的感情。最后,陈庭长总结了调解工作的心得体会: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和气浮于面,锐气藏于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这次调解工作专题学习对进一步加深锁金村法庭全体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提高调解能力大有裨益。锁金村法庭审判人员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陈庭长的调解理念和调解方法,提高调解能力,为第四季度的清案工作和今后的审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供稿:玄武
17162592619261318
Powered by &&& 2002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提供技术支持.&&备案号:巫溪下堡法庭庭长廖子怀——20年办案2500件 调解率高达90%以上
听说巫溪县人民法院下堡法庭庭长廖子怀被评为“人民满意公务员”,与他打过交道的群众都竖起大拇指:“老廖,确实不错。一个多星期,老廖和同事每天加班,在电站和村民之间来回奔波——案子解决后,他的脚肿得几乎不能走路。
  听说巫溪县人民法院下堡法庭庭长廖子怀被评为“人民满意公务员”,与他打过交道的群众都竖起大拇指:“老廖,确实不错。”
  在下堡法庭所辖的7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廖子怀是个说话管用的人。20年来,他直接办理官司2500余件,没有一件改判或发回重审,案件调解率高达90%以上。
  巡回法庭搬到院坝
  下堡法庭地处巫溪县边远山区,地域辽阔,山高坡陡,东西相距200多公里,群众居住在海拔260至2600米的山坡上或山沟中,从这山走到那山,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让村民少赶路,廖子怀将巡回法庭搬到院坝,在村民家门口办案。
  原高楼乡距离法庭100多公里,70多岁的村民唐某起诉饶某,要求兑现补偿金。当事人年纪大了,廖子怀就和另一位同事翻山越岭,步行到当地办起了巡回法庭。
  农民要打官司,在当地算一件大事,许多村民前来围观。廖子怀几乎没有歇一口气,一张木桌,一条长凳,坐定开始听双方辩词。
  “打官司就是让群众赢得明白、输得服气,唯一的诀窍就是耐心加责任心。”廖子怀说,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听不进大道理,非要反复跟他们讲清利害关系,直到他们真正接受,这官司才断得下来。
  案子解决了,他的脚肿得几乎不能走路
  20年2500余件案件,没有一件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上访和缠诉,廖子怀是怎么做到的?
  磐峰水电站是巫溪县重大工程,如今已顺利建成。可一年前,村民还在与施工方强硬对峙。
  “我们担心电站施工产生的弃渣可能引发山洪。”家住下游的村民说,自己和40多个村民到工地抗议,“总之,不处理就不准开工。”
  当时,在村民的阻止下,水电站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当地政府虽做了大量工作,但始终没能化解矛盾,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在这当口,廖子怀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廖子怀先是分别听取双方意见,明确矛盾的焦点后,然后让调解双方坐到一起,从感情层面入手,谈地方的发展、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等。最终,形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多星期,老廖和同事每天加班,在电站和村民之间来回奔波——案子解决后,他的脚肿得几乎不能走路。
  六亲不认守住廉政底线
  因为专门处理村民纠纷,廖子怀在村民心目中极有威望。与他打过交道的很多当事人和他成了好朋友,家里孩子上大学读个什么专业、子女婚嫁都愿意来找他商量商量。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廖哥子”,却对他“六亲不认”颇为不解。
  “哥子,明天来我家吃杀猪饭。”对村民的盛情邀请,老廖总是以忙走不开为由予以婉拒。老廖说:“我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也喜欢交朋友。可是我是法官,今天去吃杀猪饭,明天就怕要接别人家的猪脚了,这个头不敢开啊。”
  20年来,廖子怀拒收礼物礼金200余次,未接受过当事人一次吃请。下堡法庭仅3名法官,他常对同事讲,其它方面出现错误可以改进,但廉政上出问题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守得住清贫。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庭庭长职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