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教学法 求sailing维也纳童声声合唱团艺术总监。。。维尔纳训练童声合唱团的方法。谢谢

世界著名交响乐团
世界著名交响乐团
1.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Philharmoniker)&&奥地利交响乐团。1833年舒柏特的挚友指挥弗朗茨·莱赫纳组织了一个“艺术家协会”的管弦乐团,该团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前身。1842年爱乐乐团正式成立。指挥先后由里希特、马勒、赫梅斯贝尔格、魏因加特纳、富尔特文格勒、瓦尔特、卡拉扬、彪姆、伯恩斯坦、阿巴多等担任。勃拉姆斯、布路克纳等著名作曲家也曾指挥过该团演出。该团专以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及波尔卡为主的“新年音乐会”闻名全球。自20世纪初开始在国外巡回演出形成惯例,如马勒在1900年率团赴巴黎博览会演出;1922年魏因加特纳率团在南美演出;1930年富特文格勒率团在伦敦演出。如今在全球巡演仍是该团的一项重要活动。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巡回的重点也由欧洲转移到了北美,转移到了亚洲各地。1973年,该团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个来中国访问的西方乐团,1996年他们又第二次来我中国巡回演出。乐团总人员130人。
2.维也纳交响乐团
&维也纳交响乐团(Wiener&&Symphoniker)&&奥地利交响乐团。创建于1900年。原名维也纳音乐协会管弦乐团。1921年与另一支乐团合并,1933年改用现名。演出活动频繁多样,与鼎鼎大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分工是:“爱乐”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团,主要为歌剧院服务,每年的音乐会场次有限;而本团则全力以赴地安排各种音乐会,推出各种新、旧作品,尤其在卡拉扬执棒的10年里,运用他神奇的魔力,令维也纳交响乐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他在该团担任指挥的先后有:萨瓦利施任职10年,他对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理解和研究为这个乐团增添了不少光彩。随后是克里普斯,执掌了3年。以后是朱利尼以及普雷特尔等。该团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音乐会的演出,每年七八月参加音乐节,也为歌剧、轻歌剧伴奏,也常去国外
演出,并录制过大量唱片和磁带。乐团总人员达126人。
3.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Philharmoniker)&&德国交响乐团。1882年组建于柏林。与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齐名。当时该团每年举行6场国民音乐会、25场大众音乐会、8场室内演奏会以及学生音乐会等,均为义务演出。建团初的指挥有维尔纳、约阿希姆、彪洛,当时的客席指挥先后有施特劳斯、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柴可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这些合作使乐团的曲目不断扩大和丰富,演奏水平也日益提高,成为柏林最高水平的交响乐团。1955年卡拉扬任音乐指挥与终身指挥后,柏林爱乐乐团进入了黄金岁月。日乐团迁入了能容纳2397名观众的新剧场——新爱乐大厅。这是柏林最大的音乐建筑。卡拉扬将该团带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境界。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与该乐团全体成员的高素质和技能是不可分的。1989年卡拉扬去世后乐团全体秘密投票,选出了永远和颜悦色、神态温和的阿巴多任首席指挥。尔后首席指挥分量渐减,客席指挥渐增,如1994年至1995年的音乐季节中阿巴多指挥了28场,巴伦博依姆和拉特尔各7场,梅塔、萨瓦利施·诲廷克和莱文各6场,布列兹、小泽征尔和索尔蒂各2场。该团演出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德国音乐作品著称。乐团总人员120人。
4.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Radio-Symphonie-Orchester&&Berlin)德国交响乐团。1946年,“柏林美占区广播电台”以苏占区内的原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为班底,组建了柏林美占区广播电台交响乐团。1953年乐团脱离美占区电台而成为一个单独存在的团体,并正式沿用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名称,从此成为仅次于柏林爱乐乐团的柏林第二大交响乐团。1948年,来自匈牙利的弗里恰依提任该团的首席指挥,在任期6年间,他将乐团训练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乐团。在离开6年后,弗里恰依又回到该团开始了第二个任期。但他英年早逝,于1963年48岁时去世。尔后的指挥先后由马泽尔、莱因斯多夫、夏伊等担任。当时夏伊才29岁。在他的棒下,乐团在演奏中多了一种鲜明的朝气和力量,节奏锐利而敏捷,音乐华美而亮丽,颗粒细腻而突
出。由于该团本身是广播乐团,因此每进入录音室录制唱片时大有驾轻就熟之感,录音效果极好,发行量也很大。该乐团也常在柏林的耶稣基督大教堂内录音。据传许多乐团都曾光临这里,就因为厅堂的音响效果十分突出。
5.慕尼黑爱乐乐团
&慕尼黑爱乐乐团(Munchener&&Philhkarmoniker)&&德国交响乐团。1893年,慕尼黑乐器(钢琴)制造商弗朗茨,卡伊姆出资组建了一个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乐团——卡伊姆管弦乐团。1924年乐团更名,成为慕尼黑爱乐乐团,一切经费由慕尼黑市政当局负担。1938年首席指挥卡巴斯塔将爱乐乐团带入了它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他的训练下,该乐团不仅会演奏缜密、声音浑厚的乐曲,而且极善于表达德奥浪漫主义音乐中所特有的那种精神和特征,但由于卡巴斯塔与纳粹当局的亲密关系,“二战”结束后他受到了牵连,于1946年自杀身亡,乐团也随之沉寂了下去。1967年乐团音乐总监肯培将乐团带入了第二个黄金岁月,乐团的演奏水准达到了巅峰,曾赴日本及前苏联巡回演出,还录制了大量唱片,尤其完成了贝多芬及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的录音。但在录完布鲁克纳第四、第五交响曲之后,肯培就因病身亡,乐团再度陷入了困境。1979年乐坛怪人切利毕达克任该团总监,乐团从此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这位怪人常以超过他人几倍的时间来排练一部作品,精雕细琢,乐此不疲。他强烈反对唱片录音,认为唱片只不过是幻影而已。对于音乐会的
演出,他也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限度。几年以后,他竟使该团跻身于国际—流乐团的行列之中。怪人与该团合作了17年之久,84岁时撒手而去,乐团又面临一次危机。不过慕尼黑爱乐乐团此时已是一个成熟的颇有水平的交响乐团了。
6.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c-Orchesterdes&&Bay—erischen&&Rundfunks)&&德国交响乐团。1949年组建于慕尼黑。“二战”结束后,当时西部的联邦德国先后成立了12个广播乐团,都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其中以“马伐利亚”、“柏林”、“法兰克福”、“科隆”、“斯图加特”等5个广播乐团最为著名。东德也有许多广播乐团,其中以东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水准最高。两德统一后,该团改称柏林德国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第一位首席指挥是约胡姆,第一位客席指挥是理查·施特劳斯。其他首席指挥有库贝里克,他曾多次带领乐团出国巡回演奏。瓦尔贝格任首席指挥时,乐队演奏的音乐音质特别明亮,技巧也高超著名,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流的乐团之一。全团总人员115人。
7.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德累斯顿国家乐团(Stastskapelle&&Dresden)&&德国交响乐团。1548年创建于德累斯顿。当时称宫廷乐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交响乐团。该团在演出歌剧时改称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德国著名作曲家许茨()任首席指挥长达55年之久。著名作曲家韦伯、瓦格纳等也曾在该团执棒,指挥了他们本人许多歌剧的演出。正是由于乐团的一贯优秀表现激发了他俩在管弦乐创作方面的欲望和能力。其他指挥或音乐总监有彪姆、凯尔伯特、马塔切契、桑德林等。1975年以后由布洛斯泰特、若杉弘等人担任首席指挥。该乐团的演奏水平极高,所奏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层次清晰。全团总人员130人。
8.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Gewandhausorchester,leipzig)德国交响乐团。1743年创建于莱比锡。原系莱比锡布业会馆管弦乐团。1781年起定期在布业会馆内举办漫长的音乐季,从第一年9月29日的米迦勒节起至第二年3月的复活节止,其跨度之长前所未有,长期以来已成惯例。该团与教堂及剧院的音乐活动有密切关系。门德尔松指挥该团达12年之久,直至逝世。他在职期间指挥了巴赫、舒伯特以及他自己的许多作品,大大提高了演出标准,扩大了曲目,也为乐师们增加了工资,尔后勃拉姆斯执棒,指挥了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及第一交响曲。其他客席指挥有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等。舒曼的夫人克拉拉也常与该团合作,1885年与该团在老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厅举行了她最后一场音乐会。1884年在莱比锡建起了新的音乐厅。大厅容纳1700人,小厅640人,仍命名为格万特豪斯(布业会馆)音乐厅,因此有新老之分。其实它早已不具纺织行业的功能,而已经与乐团不可分割地成为一个整体。
“二战”中有犹太血统的门德尔松的作品被禁演,他的塑像也被拆除。格万特豪斯大厅也在空袭中被摧毁。“二战”后的指挥有康维契尼、诺伊曼、马兹阿等。在没有自己音乐厅的困境中,他们使乐团重整旗鼓,获得国际声誉,直至1981年在废墟上又建起了崭新的格万特豪斯音乐大厅。全乐团总人员达180人。
9.伦敦交响交团
&伦敦交响交团(london&&Sympbony&&Orchestra)&&英国交响乐团。成立于1904年。从建团起即实行自治,管理委员会在演奏员中选举产生。这种管理方法为后来的大多数乐团所采纳。该团约有50名演奏员来自亨利·伍德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早期的指挥有里希特、尼基希、埃尔加等。“二战”后的主要指挥有克里普斯、蒙特、卡泰斯、普雷文、阿巴多以及美国指挥托马斯。该乐团早在1906年就赴美国和加拿大演出。1963年第二次访美演出以后每年外出演奏,先后去过日本、韩国、印度、香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美国及加拿大等。“二战”期间乐团赖以生存的女王大厅于日在空袭中被毁,乐团因此也停止了一切活动。1945年以后乐团进入缓慢的恢复阶段,1981年才迁入新落成的能容纳2000名观众的巴比干艺术中心音乐厅。
10.伦敦爱乐乐团
&伦敦爱乐乐团(London&&Philhamonic&&Orchestra)&&英国交响乐团。1932年由托马斯·比彻姆爵士组建。他是伦敦音乐界的著名指挥家,一生中多次主持或组建乐团及歌剧团体,如1906年建立了新交响乐团,1908年组建了比彻姆交响乐团,1923年又组建了比彻姆歌剧团。爱乐乐团和以后的皇家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并建立起来的。他独具慧眼,使英国许多最出色的器乐演奏家都汇集到了他的门下,例如小提琴手保尔·彼得、乔治·斯特拉顿,大提琴手安东尼、皮尼,长笛手杰拉尔德·杰克逊,双簧管演奏员莱昴·古森斯,单簧管演奏员雷金纳德·凯尔,巴松管演奏员豪尔布鲁克,竖琴演奏员玛丽·古森斯。他们为乐团打下了成功的基础。“二次”初,比彻姆离开了乐团,离开了伦敦,去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旅行,并落脚在西雅图。一去不复返的总指挥给伦敦爱乐乐团造成了一个群龙无首的艰难局面,乐团成员决定以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方式重新开始活动。首先选举产生了管理委员会,其次邀请了大量的客席指挥,不采用首席指挥的形式。“二战”后比彻姆回到了乐团,想破镜重圆,结果遭到乐团的拒绝。尔后的主要指挥是艾德里安·博尔特爵士、威谦·斯坦伯格、约翰·普里查德、伯纳德·海汀克、乔治·索尔地爵士、弗朗兹·韦尔泽一莫斯特等。该乐团在年为科文特花园剧院作歌剧伴奏;1964年以来在格林德伯恩歌剧院定期举行管弦乐音乐会。
11.皇家爱乐乐团
&皇家爱乐乐团(Royal&&Philharmonic&&Orchestra)&&著名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二战”前曾创立过4个著名的交响乐团和歌剧团。“二战”结束后他从美国的西雅图回到了伦敦。生气勃勃的伦敦爱乐乐团是他在战前亲手建立的,但如今坚决地将他拒之门外。比彻姆只有重新组建他的第五个乐团,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交响乐团。三个星期后的日,比彻姆带领他的新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在伦敦南部克罗伊登的戴维斯歌剧院首次亮相。新乐团在内部事务以及艺术观点上全由比彻姆一人操纵。乐团的经费来源于录制唱片的公司,尤其是美国的唱片公司。1950年比彻姆率团访问美国,在64天内他们在45个城市举行了51场音乐会。这是一次狂热的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所受到的欢迎和赞誉让人激动万分。日,81岁的比彻姆这位从不知疲倦的乐团缔造者在英国的朴次茅斯同业公会大厅指挥了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出之后,走完了他在音乐舞台上的漫长旅途,第二年,与世长辞。以后的首席指挥是鲁道尔夫·肯培、安塔尔·多垃蒂、查尔斯·格罗夫斯、劳伦斯·福斯特、瓦尔特·维勒等。他们都曾与乐团有过相对固定的合作。再后是安德列·普列文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吉。他俩的指挥使皇家爱乐乐团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浪漫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该乐团表演上的热点。
12.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
&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BBC&&Symphony&&Orchestra)系英国广播公司属下的七八个交响乐团、合唱团、沙龙乐团和军乐团中最主要的一个管弦乐团。成立于1930年。有119名签有终身合同的演奏家。曾首演过英国作曲家的许多新作品。客座指挥中有托斯卡尼尼等世界第一流的音乐家。其他主要指挥有艾德里安·博尔特、马尔科姆·萨金特、鲁道夫·施瓦茨、安塔尔·多拉蒂、科林·戴维斯、皮埃尔·布莱兹、鲁道夫·肯普、根纳迪·罗杰斯特文斯基、约翰·普里查德等。英国广播公司属下的其他音乐团体还有BBC北方交响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和BBC威尔士交响乐团、BBC交响合唱团、BBC沙龙乐团及BBC军乐团。
13.法国国家乐团
&法国国家乐团(Orchestre&&National&&de&&France)&&1934年创建于巴黎。直属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原名法国国家广播电台管弦乐团,1975年改用现名。该团每年在巴黎举行约60场大众音乐会,大量演奏法国传统音乐以及世界各国经典名曲,常赴法国其他城市演出以及在国外作巡演,先后到过西班牙、奥地利、美国、日本、中国和欧洲、亚洲、美洲的许多城市,也常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等演出。其所有音乐会都通过实况转播或录音录像由电台和电视台播放。该团一直以向公众推荐最新音乐创作作品作为自己的任务,还大量参与唱片、影碟的录制工作。较著名的指挥有夏尔·蒙什,1948年率团访问美国,其出色的表现强烈地震撼了美国乐坛。美国顶尖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立即发出邀请,不久夏尔·蒙什赴美担任了他们的首席指挥。1968年让·马蒂农成为法国国家乐团的指挥,在任期内他将该乐团的水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75年乐团改用现名.后聘请一向独来独往的乐坛怪杰——加利毕达克担任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此后,洛林·马泽尔、罗斯特罗波维奇、阿赫里奇、斯特恩、小泽征尔、阿巴多、伯恩斯坦、布列兹、朱利尼·穆蒂等世界著名指挥家都先后指挥了该乐团的许多演出。1991年夏尔·迪图瓦出任音乐总监。他为乐团再次带来了新的思维。1996年在他的率领下法国国家乐团与钢琴家阿赫里奇共同在我国北京举行了轰动一时的演出。
14.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Royal&&Concertgebouw&&Orchestra&&Amsterdam)&&荷兰交响乐团。当时全球最优秀的音乐厅于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落成典礼。在著名音乐家维奥塔的指挥下,百余名乐师和500余位歌唱家表演了巴赫、亨德尔、海顿和瓦格纳等人的作品,最后以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结束庆典活动。同年11月3日,新成立的隶属于音乐厅的管弦乐团在首任指挥威廉·凯斯的棒下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1988年,在乐团百年华涎纪念仪式上,乐团被王室冠以“皇家”两字,以示其地位之尊贵。从此,乐团的全称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门格尔贝格是该团历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指挥该团达50年之久,是他将乐团的水准提高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他的结局较悲惨,由“二战”中他曾受邀赴德国指挥,并且表现出对纳粹政权的亲善和好感,战后的1945年他被取消了乐团的指挥资格,孤独地在瑞土度过了他的余生。门格尔贝格被罢黜后,他的职务由他的助手贝努姆接任。他体质不佳,1959年在一次排练中猝然而逝。1961年起由年轻的海廷克任指挥。而后是意大利的新秀夏伊上任。他1996年率团来我国访问演出,演出的音色、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该乐团常和各种不同风格的客席指挥合作,如卡拉扬、索尔蒂、库贝利克、戴维斯、伯恩斯坦、克莱伯、康德拉申和哈农库特等。他们指挥下的演奏精妙绝伦,尤其那种“天鹅绒般的弦乐”、“金质的铜管”和具有典型荷兰特色的木管,使乐团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全团由115人组成,平均每年演出120场。
15.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圣彼得堡爱乐乐团(st.&&Petersburg&&Philharmonic&&Orchestra)&&俄罗斯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创建于1772年的彼得堡音乐协会管弦乐团。1782年改组成宫廷交响乐团。十月革命后的1921年改为现名。乐团成员基本照旧,音乐厅堂就是原先的贵族大厦,有1834座位的大音乐厅和480座位的小音乐厅。主要的指挥有艾米尔·库泊、尼古拉·马尔科、亚历山大·高克、弗里茨·斯蒂德里、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尤里·捷米尔卡诺夫以及莫里斯·扬松斯。经以上指挥家的训练与演奏员们的共同努力,该乐团已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1946年以后常在国外演出,其演奏富有激情,尤其对柴可夫斯基、萧斯塔维奇等本国作曲家作品的解释生动而令人信服。乐团总人数125人。
16.纽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New&&York&&Philharmonic&&Orchestra)美国的主要交响乐团之一。1842年创建于纽约。系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早期的指挥有希尔、艾斯费尔德、托马斯以及马勒等,著名的客席指挥有斯特兰斯基、门格尔贝格、霍赫斯特拉滕、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莫里纳利、克莱伯、瓦尔特等。1927年,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任首席指挥,他率团访问了欧洲,在5个星期内演出了23场,每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他的指挥清晰而准确,细腻而富有艺术效果,他的威望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著名指挥家,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以后的首席指挥有巴比罗、罗津斯基、瓦尔特、米特洛波洛斯以及出生于美国的该团第一位本国首席指挥家——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带来了一种热情洋溢而近似于杂技表演的指挥风格,他首演和介绍了许多在世的美国作曲家的作品,如汤普森·柯普兰和威廉·舒曼等人的作品。他还做了许多普及交响乐的工作,如率团在纽约中央公园举办群众音乐会,现场观众竟达13万人。退休前,他被授予乐团“桂冠指挥”的荣誉称号。以后的首席是法国指挥家布列兹,他从来不用指挥棒,耳朵非常灵敏,他开创了一种“地毯音乐会”(拆除全部座位)。1970年至1971年的演出季节中纽约爱乐乐团竟举行了193场音乐会,如地毯音乐会、公园里的免费音乐会等。1978年印度指挥家祖宾·梅塔(小梅塔)任首席指挥。他在纽约的爱乐乐团任期达13年,是该团20世纪中任职最长的指挥。但乐团的音色越来越粗糙,明显缺乏生气。1991年德国指挥家库特·马祖尔接替梅塔任首席指挥,使乐团逐渐走出了低潮。
17.费城管弦乐团
&费城管弦乐团(Philadelphia&&Orchestra)&&美国著名交响乐团。1900年创建于费城。建团初期就有乐师85人,有充裕的经费。首任指挥弗里茨·谢尔。1907年谢尔逝世,由德国人卡尔·波利希任指挥。他是李斯特的学生和朋友。此后由英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接任。他领导费城交响乐团达23年之久,使其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乐团之一。由他训练和创造了一种近乎“美声”的弦乐音响,即著名的“费城之声”。他指挥大多数曲目均能背谱,这在当时是令人惊异的才能。他还改变了乐队的坐位,小提琴放左边,大提琴放右边。在音响工程师的帮助下,他还尝试对乐团进行立体声技术的录音。在他任内乐团人数达到104人。1936年他率团首次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在27个城市举行了36场轰动一时的音乐会。他在该团的最后一次指挥是1941年。此后由他选拔的接班人尤金·奥曼迪任费城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他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指挥家。他任期竟达40年,直至1979年作为“桂冠指挥”而隐退。奥曼迪追求的弦乐色彩是明亮和清澈,其细腻的颗粒和宽广的力度在当今世界一流乐团中是绝无仅有的。他使发轫于斯托科夫基的“费城之声”变成为“奥曼迪之声”。他曾率该团于1946年、1948年、1957年、1962年、1964年、1971年、1974年、1977年8次作横跨美国大陆的巡回演出。他于1949年赴英国演出,1955年率团在10个欧洲国家举行音乐会,1958年率团赴前苏联及欧洲巡演。此前1944年在澳大利亚,1946年在南美各地,1966年赴拉丁美洲,年赴远东旅行指挥。1973年他还率费城乐团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奥曼迪的一生曾获得许多荣誉和勋章、奖章、爵士等,总共获26次奖和23个荣誉博士学位。奥曼迪挑选的接班人是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里卡尔多·穆蒂。他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戏剧感的指挥,他使乐团圆润的弦乐稍显棱角,要求更加精确,因此乐团的表现也更精练而流畅。1993年由德国指挥家、70岁的沃尔夫岗·萨瓦利希任首席指挥。他德高望重,经历丰富,曾先后指挥过许多世界著名乐团,80年代他曾率慕尼黑巴伐利亚州歌剧院来我国北京、上海演出莫扎特的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魔笛》,并指挥演出交响音乐会,还为北京音乐院校的指挥专业师生举办了讲座,受到热烈欢迎。
18.波士顿交响乐团
&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Symphony&&Orchestra)&&美国的主要交响乐团之一。1881年由银行家亨利·李·希金森创建于波士顿。最早的乐师有68人,大都系德国血统。希金森聘请乔治·亨舍尔为第一任指挥,第一个演出季节中观众达83359人,第二个季节达111770人。日新建成交响乐大厅,可容纳2645人,是该团的永久固定场所。早期的首席全是德奥背景的指挥家。1906年至1918年两度任首席指挥的德国指挥家卡尔·穆克对该乐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他将乐团的演奏水平提高到世界水平。“一战”开始后他表现亲德,并且拒绝指挥演奏《星条旗》,不久被捕入狱,战后才重返欧洲。当时乐团中一些优秀德国乐师也遭到解职。1919年法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皮埃尔·蒙特任首席从此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品出现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大量年轻的美国乐师进入乐团,使之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24年美籍俄国指挥家、低音提琴演奏家谢尔盖·库谢维茨基任首席指挥。在他长达25年的任期内使乐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全球最令人瞩目的乐团。此后是法国人夏尔·蒙什以及在奥地利出生的美国指挥家埃里希·莱因斯多夫、在德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威谦·斯坦伯格任首席指挥。1973年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入主该团,使这一向在法、德两国合奏模式之间摇摆不定的乐团增添了一种晶莹透明的感觉。小泽征尔多次率团来华访问演出,指挥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以及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拉威尔等人的作品,还演出了中国作品,受到我国听众的狂热欢迎。
19.芝加哥交响乐团
&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Symphony&&Orchestra)&&美国主要交响乐团之一。1891年创建于芝加哥。由生于德国、受教于美国的西奥多·托马斯任首席指挥。托马斯是将欧洲音乐引入美国社会的最成功的一位音乐家。托马斯除积极训练乐团外,还为建立一个乐团的永久性演出场所而奔忙。1904年12月芝加哥管弦乐大厅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几个星期之后,托马斯就与世长辞。为纪念这位对乐团乃至芝加哥全市的音乐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乐团于1906年改名为西奥多·托马斯管弦乐团,直至1912年才恢复现名。托马斯逝世后由其助手弗里德里克·斯托克任首席达37年,直至1942年去世为止。斯托克除继承并发扬乐团原已形成的优秀传统外,很快将德彪西、拉威尔、马勒、斯克里亚宾、勋伯格以及兴德米特和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的大量新作介绍给芝加哥听众,可见其胆识和魄力。此后的首席指挥是阿图尔·罗津斯基、德西雷·德福、拉斐尔·库贝利克。由于更换过于频繁,使乐团水平出现滑坡。1953年匈牙利出生的美国指挥家弗里茨·莱纳出任该团首席指挥直至逝世,任职共10年,使乐团进入了第二个繁荣发展时期,创造了芝加哥交响乐团无与伦比的璀璨辉煌音质。斯特拉文斯基评价这个乐团是“世界上最准确和最灵活的乐团”。原来莱纳特别强调节奏的准确和结构的清晰,力求十分完善。但有时性情暴躁,有“无情的管弦乐队大师”的名声,还有“执大棒的小老头”的绰号。尔后由法国人让·马蒂农继任,但在5年内指挥与乐队之间的龃龉使演出质量大打折扣,成为该团历史上的第二次危机。1969年起由出生于匈牙利的英国指挥家肖蒂·乔治爵士任首席指挥。他是又一个带领芝加哥交响乐团走出困境的指挥,是他缔造了“芝加哥之声”,使乐团成为美好声音的同义语,是他率领该团于1970年、1974年、1978年三次出访欧洲,是他领导芝加哥乐团进入美国最佳乐团的前列。由于他不断探求和发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新作,在他指挥下,该团不拘一格的音乐表现使其成为少见的“全能乐团”。该团的铜管声部特别强大、嘹亮和浑厚,因此该团的美国特色更加显著。在肖尔蒂之后由以色列指挥家、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任新指挥,他保持该乐团的优良传统,尤其在铜管声部方面深入钻研探索,软化其过于凌厉的棱角,柔和其发音的力度,从而产生出更为悦耳的柔美音色。多年以来这支乐团一直毫无争议地在美国众多交响乐团行列中名列前茅。
20.以色列爱乐乐团
&以色列爱乐乐团(lsrael&&PhilharmOnic&&Orchestra)&&以色列的主要交响乐团。1936年创建于特拉维夫。由著名德国小提琴家胡贝尔曼与德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威廉·施坦伯格发起并组织的犹太音乐家们移居巴勒斯坦后建成。其乐团成员全为遭到纳粹迫害和驱逐曾在德国及东欧任职的犹太血统的优秀演奏家。当时称巴勒斯坦爱乐乐团。建团后的第一场音乐会于当年12月26日在特拉维夫举行,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亲临指挥,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第一年的音乐会演出中由斯坦伯格担任了指挥。曾任该团客席指挥的著名指挥家有:魏恩加特纳、库塞维茨基、米特罗普洛斯、明希、马克维奇、奥曼迪、索尔蒂、伯恩斯坦等。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乐团也随之改名为以色列爱乐乐团。1958年由让·马蒂农任首席指挥。在此前后的时期里,由于大批杰出的指挥家与乐团合作,使该团的水准得以迅速提高。1962年起在印度出生的祖宾·梅塔与该团建立了特殊联系,先后任音乐顾问、音乐指导以及终身指挥。梅塔对该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的训练和努力下,该团可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流乐团相比而毫不逊色。该团在培养年轻音乐家方面不遗余力,由它资助并培训的以色列爱乐青年乐团也是活跃在特拉维夫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交响乐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