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网路小说--内容大概是创造轮回眼世界,从中汲取玩家力量之类的

作家都是如何提高构思能力的?
按投票排序
在从前那些没有手机游戏和电子书的日子里。我在漫长的旅途中只能靠思维游戏打发时间。所谓“思维游戏”,是我给自己的胡思乱想起的学名。这种游戏很简单,先设想一个原点——我突然得到了十亿美元,突然得到了校花的青睐,突然写出一部震惊古今的小说——然后开始想象我接下来采取的行动。后来年纪大了,我知道这种东西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做意淫。我最喜欢的一个命题,是“如果我在沙漠中间发现一整块十吨重的黄金,该怎么办?”。通常的想法是,我靠我可发财了。但其实从这个命题到真正发财,还有一段距离。你要如何把黄金真正转换成自己的私有财富?这种想象要尽可能细致,细致到每一个动作,要考虑到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意外。你会发现,事情没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这十吨黄金你要如何运输出去?要不要找人?怎么保密?如何分成?如果你决心单干,那还要想租用哪些设备和车辆,如何在沙漠中一个人把十吨黄金切割成可运输大小。返回城镇以后,你如何卸货,如何存放?如何遮人耳目?接下来黄金你要如何处理?一古脑卖出去会造成市场波动,被国家觉察,私下分批次处理如何操作?怎么找买家?钱是分开存在哪家银行?怎么避开税务部门?如何跟家里人解释突然有这么一大笔钱?哪些亲戚和朋友要告诉哪些要保密……其实是件很复杂的事,规划起来很花功夫。这个思维游戏我已经玩了好多年,现在已经有了一整套详尽的计划,而且随时根据现实科技发展来调整,万事俱备,只欠真的发现十吨黄金了。除此以外,还可以琢磨人。我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人多拥挤不堪,不光没有座位,连伸开手臂拿手机或PSP的空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唯一能动的,只有脑子。我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幻想他们身上隐藏的故事和他们离开地铁以后的人生。比如右边那位衣着朴素、身形瘦小的大叔。也许他离开地铁以后,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换上紧身衣,把内裤套在头上,然后飞过整个城市,在大街小巷除暴安良。再比如左边这位戴着棒球帽、穿着阿迪达斯运动套装的白皙少年。他是一个外星人,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人的生活,特意化装成,他也许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踏上返回母星的旅程,可因为棒球队那个美丽的女经理殷切的眼神,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地球。而我们坐的这部地铁,谁又能保证它下一站抵达的是普通地铁站而不是这个城市底下巨大的军事要塞呢。在要塞里有一门利用灵魂作炮弹的大炮,炮口对准月球。每一个不幸的地铁乘客都要被送进炮口,把灵魂贡献出来去轰击月球上的兔子恶魔。甚至这部地铁本身,或许并不是地铁,而是一条龙。它偶尔坠落到了地面,被捡到的科学家改造成了一节地铁,每天都在暗无天日的隧道里穿行,把乘客们从城市的一端运往另外一端,没有一天休息。只有在晚上十一点地铁停运之后,这条龙才能停下疲惫的身躯,从隧道的洞口爬出去,昂起头来看一眼暌违已久的天空。我就这么坐在地铁里,在城市的腹心穿行,眼睛看着乘客,脑子里琢磨着他们的种种不靠谱故事,一直到达我旅途的终点。这种“思维游戏”有一个分支种类,叫做“想象图书”。玩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开始虚构一本从来没存在的书,想象它的主题、内容简介、封面图案、名家书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轶事,尽量煞有其事地补充除了内容以外的各类细节,使之丰满如真实存在一般,然后把它放到我想象中的书架上去。以后再碰到无聊的时候,我就信手抽出一本,靠回忆来阅读。比如我曾幻想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在稿纸背面写下了另外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落水的田晓霞,她死里逃生却遭遇失忆,被人救起以后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几十年后她和孙少平在街头偶遇,擦肩而过,互不相识。可惜的是,这份稿纸被编辑忽略了,一直丢在存稿箱中。直到几年后路遥去世,一个新毕业的编辑打算准备纪念专题,无意中把存稿箱打翻在地,这才发现稿纸背面的秘密。不过老编辑认为这个故事会损害《平凡的世界》的形象,于是只印制了一千册,赠送给路遥的亲朋好友,书的封面是个巨大的漩涡。其中一本,不知如何流落到了桂林临桂中学,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里面的借书卡里只有一条借阅记录,是个女孩借走的。她比我大一届,喜欢穿米黄色的毛衣,宿舍里的台灯用粉红色的纸罩着我书架上的另外一本书,叫做《廷巴克图故事集》。在1822年,英国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的黎波里出发,计划南穿撒哈拉沙漠,寻找尼日尔河与尼罗河的源头。探险队中有一名人类学家,叫做塞缪尔·欧内斯特,他抵达廷巴克图之后,注意到当地图阿雷格人部族存在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酋长在死后会被部落巫师敲破脑壳,接出脑浆,掺杂着蜂蜜和椰汁给被选中的孩童服用。那个孩子就会流利地背诵出一段故事,然后一生都无法发出声音。这些故事巧妙而有寓意,被认为是神的意旨,所以不允许被记录下来。于是欧内斯特花了十三年时间,等待每一个类似的仪式,偷偷记下了几十个故事。可惜他的行为最终被土著人发现,惨遭杀害。他死后,脑浆也被土著人用同样的方式制成饮料,盛放在他生前用过的水壶里。后来该部落被殖民者屠戮一空,这个水壶与记录手稿被送回葡萄牙,作为遗物交还给欧内斯特的遗孀。这份手稿一直沉睡在旧物箱里。直到有一天欧内斯特的孙子无意中打开水壶,喝下他爷爷的脑浆,当着家人的面高声说出这些手稿的来历。欧内斯特的工作才公之于世。手稿于1923年结集出版,命名为《廷巴克图故事集》,版税用来为欧内斯特的孙子治疗哑病。该书的第一版中文版在1973年的台湾出版,但销路不佳,名人里只有邓丽君买过一本,并遗落在雅加达的旅馆里……这样编下去的话,简直没完没了,可以从一本书想象到一个家族史乃至国家史。在构思这些东西的时候,时间会如风车一样过得飞快。等车抵达终点,我所获得的愉悦感。和看一本书差不多。玩的多了,唯脑熟耳,真正动笔的时候,构思自然是有了。
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信服这个答案。。我已经说了,这是我这种白痴作者使用的办法。。——估计天才的作者不需要提高构思能力,他们天生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们消耗,比如王小波;比较白痴的作者则需要用大量的技巧填补灵感空缺,比如我……所以写故事的方法也不同,估计王小波写《红拂夜奔》就是想到哪就写到哪吧,而我写一个故事,一定是从一帧最重要的画面开始写。奥特曼用光线射死怪兽,就是那帧最重要的画面,这是一个1维的故事,不需要太大的构思——但是高于1维的故事就会开始有构思,比如奥特曼花了老大劲,才赤手空拳把一个怪兽活活打死。who:奥特曼和怪兽when:整段时间where:地球why:奥特曼拳头痒how:赤手空拳所以这个1.5维的故事就浮现出来——奥特曼非常血腥暴力,有一天他在地球上闲逛,看到一只怪兽在很开心地玩“天天爱消除”,于是就赤手空拳把他活活打死了。高于1.5维的故事是2维故事,通常这种故事是为了烘托单纯的感情,所以虽然已经是多线故事,但往往也是两根线只有一个交点——比如有一天一个怪兽在欺负人类,奥特曼正义感爆发,就一道光线把它射死了。who:奥特曼、怪兽、人类when:奥特曼出现前,奥特曼出现后where:地球why:奥特曼的正义感how:光线这是二维的故事,所以虽然只有一个关键的画面,但已经能拓展出一个整体的故事。2.5维的故事要略高于2维,这种故事虽然有感情,但感情线并不单纯。比如有一天一个怪兽在欺负人类,奥特曼一道光线把它射死了——人类自古以来就听说过奥特曼的传说,奥特曼也告诉这个人类,他们一直是好朋友,但是只有受到怪兽攻击的人类才能见到奥特曼。who:奥特曼、怪兽、人类when:奥特曼出现前,奥特曼出现后where:地球why:奥特曼的正义感,奥特曼与人类的友情(悬疑点)how:光线3维的故事要高于2.5维,这时人类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人类了,奥特曼是由特定人类召唤,而这些人类一直藏在暗中。比如:小张过马路的时候碰到了怪兽,小李招出了奥特曼,奥特曼消灭了怪兽,小张才知道奥特曼的秘密,小李告诉他,奥特曼和人类有约定,然后消掉了小张的记忆。who:奥特曼、怪兽、被保护者、召唤者when:怪兽攻击、召唤者——战斗结束、奥特曼离开where:地球why:奥特曼的正义感,奥特曼与人类的契约,人类的正义感how:召唤手电筒、光线3.5维的故事要高于3维,从3.5维开始,人物就已经脱离了故事线的束缚,开始没有了脸谱化的感觉。比如:小张和小红一起上街买东西,小红埋怨小张不愿意给她买新衣服,小张只是很朴实地认错,这时怪兽出现了,向小张步步逼近,小张勇敢地挡在了小红面前,千钧一发之际,人类的导弹击中了怪兽,但是怪兽毫发无伤,有几个人类都倒在了怪兽的面前,怪兽很愤怒,他一脚踩向了小张,这时奥特曼挡住了他的脚,一番争斗之后,怪兽被一道光线射死。战斗结束后,召唤人倒在地上,小张和小红把他扶了起来,他们并不知道他是召唤奥特曼的人,于是那个人站起来,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离开了。(WWWWH略)好了,到了4维故事了,从4维故事开始,读者就已经不会再把目光停留在人物上,人性和故事线已经被埋藏到故事深处,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有整个故事的关键key。比如:怪兽其实是奥特曼变的。(WWWWH略)所以如果我去写一个故事,就是先做一条主线,然后扩展出整篇大纲,慢慢修改逻辑不合的地方,这就是写故事的技巧,然后才开始丰富每一个画面和情节,插入人物的背景——至于4.5维以上的故事不打算再解释了,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总之4.5维以上的故事,作者已经不再把读者当人看了,流程如同炫技,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其写作的过程。总的来说,《三体》是4维故事,《魔法少女小圆》是4维故事,其他的不再举例,当你对一个故事,他呈现出来的关键信念给你留下的印象超过你最喜欢的人物时,这个故事就跨越到4维以上了。
在美国动画片超人与日本动画片神龙斗士的双重作用下,年幼的我将机甲与拯救人类定为终极理想。身为人类的救世主,每每发觉自己被困于小小山村,只感生不逢时,于是立志走出山村走向世界。每每在电视剧上看到那些暗黑的恶势力都恨不得与他们同归于尽,大好的头颅挂在脖子上不就是用来战斗不止的吗?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正是周末,我在学校附近的油菜花地里欣赏蜜蜂飞舞,随便为将来走向世界打算着。让我意外的是,这个金灿灿的花田里还有另一位比我高出半头的人。远远的,我认出了他,是我的同学小平。他在这里做什么,看着他低头深思的样子,难道他也发现了这里天地灵气充裕适合午后锤炼体魄?静悄悄的,偶有风带着香粉而过。已经九分十七秒钟过去了,小平还低着头,从我站立敛息算起,这是第三百五十七次呼吸,如果一个周天过去小平还没有动静的话,我想我应该上前看他是不是睡着了。幸好不是,就在第三百六十次呼吸接近圆满的时候,小平动了,动作是如此的迅速,以致于我还没来得及施展修炼已久的轻功踏着等候多时的野蜂追赶上去。我再想动的时候,小平已经脱下裤子蹲在油菜花之王的光环里。硕大的茎杆上一共挂着八十一朵花蕊,每朵花蕊都有奇异的九枚花瓣。这是暗合天道的数字,如此的统一和谐,有不可言说的美。我曾经无限接近这株花王,但始终远观而不敢亵玩。彼时,花王周围有牢固的防御结界,由五只塑料袋组成,绿红黄白黑,散着发腐臭的味道,今人无法接近。等到花开时,前来窃取油菜宝籽的人湖人士接二连三对防御结界发起了攻击。如今,集天地之灵的油菜宝籽就要结成,防御结界也被攻破,然而宝籽奇香广播,引来无数毒虫怪蚁,江湖人士束手无策。我已无意窥探此等天材地宝,却不曾想,原来我的同学之中竟然有如此人物,无惧蓝色大闪蝶的毒鳞粉,不怕黑黄壶玄蜂的尾后针,孤身一人犯险来到花王身边,竟然还大其胆脱下裤子对花王进行肢体亵渎。心生敬意之余,也有一丝等待花王对他喷洒迟钝花粉然后再吸干他精血的恶毒想法。此恶毒想法一闪而过,因为他毕竟是我的同学,我毕竟是将要拯救人类的英雄。油菜花王的奇香被一阵恶臭掩盖,就在这个时候,小平又动了。他紧闭双目,双腮鼓起,气沉丹田,闷哼一声,又缓缓吐出盘旋在紫府的浊气。油菜花王抖了两下,结有油菜宝籽的第十二朵油菜花落到了小平的头上。一切都结束了,只要服下此籽小平必定可以由后天入先天有机会在三十岁之前修出无上元婴成就不死圣途。但是他没有,他抽出几张载满了玄之又玄文字的灰色纸片,幽门擦净,他提裤奔我而来。油菜宝籽从他头上落下,入土而化。「你也来解手啊?」他说。我摇头不语。「走啊,到那个阴凉的地方去,这里热了。」我猜不透这个人,所以我跟着他去了。「你看昨天的神龙斗士没?」「看了。」「想不想有一台那么厉害的机甲?」当然是想的,可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存在这种东西吧。「你是不是怀疑这个世界上没有这种东西?」他说,「我明确告诉你,是有的,就在这块花田下面,我研究很久了。」「我不信。」其实我信 ,但我不想这么轻易被他俘获。「昔日孙悟与牛魔王在火焰山大战,牛魔王使出无相劫法,孙悟空不敌被打到三十三层天外天,好在如意棒能长能短,孙悟空才没有被宇宙黑洞吸收。在三十三层天外天,孙悟空找到了宇宙立方,经过数百年研究他制造出了由全钻石打造的机甲,光辉夺目,闪闪如星。在宇宙立方的能量供应下,这部机甲无所不能,孙悟空很快就打败了牛魔王,取罢了西经之后,孙悟空被封斗战圣佛,那台机甲却被如来佛以大神通封印在九幽冥府不见天日。」「然后呢。」「宇宙立方岂是那么容易被封印的?」小平略有不稍,「地藏王菩萨命谛听兽看守机甲,谛听兽伏卧在机甲旁边三十三年,宇宙立方能量辐射,谛听兽不知不觉间已经黑化。又过三十三年,谛听兽由白犬变成黑狼趁地藏王入定之机反咬一口,地藏慈悲念其功苦以菩提心净化谛听兽。这个过程中……」小平突然不讲了,他凝视着远方,好像是看到了谛听的影子。「后来呢?」「谛听兽虽然净化成功,但地藏王也神殒命衰进入了六道轮回。此后又三十三年,机甲从十八层地狱一层层突破,今年就是机甲破土而出的日子。你知道这里为什么灵气充裕吗,你知道中间那棵油菜花为什么长得格外茂盛吗?我告诉你,这里就是机甲即将出世的地方,那棵油菜花是花王,也是镇守机甲的最后一道关卡。我方才用天下最污秽的东西破了油菜花王的封印,机甲现世,指日可待。」「那么,你其实就是地藏王转世,所以你才知道这些。」「没错。平时上课的时候还看不出来,没想到原来你这么聪明。我现在倒是好奇你是什么人,木小透,你真的是木小透吗?」我大笑三声,说道:「我自然是木小透,从来没有变过。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修得混元身,证得天上道。」小平掐指一算,说道:「原来你就是在度雷劫时为了救即将被卡车撞死的小女孩而惨遭肉身破败的混元子,难怪难怪,你身上木气玲珑,咄咄逼人之势。」「说这些又有何用。你我二人如今都只是这山村小学的学童而已,何谈旧日风光。」「非也非也。」小平摇着他胖粗的食指,「机甲出世之日,我取宇宙立方回归地狱,我还是那个大慈悲的地藏王。而你则可以驾驶机甲效仿昔日斗战圣佛,重证天道,再回仙界,不是甚好?」在地藏王的指引下,我开始了憧憬。机甲现世肯定是山崩地裂的,这个小小的村庄会受到天大的打击,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块花田周边布置好障眼法。这套障眼法由十二根柱子组成,每根柱子都刻有星座图,依次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我决定再三,处女座应该做阵眼,毕竟,如果不是处女座的话,天下相信星座的人肯定会大幅减少。布置好障眼法,只等机甲破土而出。但是,机甲上的宇宙立方必定会被小平取走,所以我还要准备另一种能量来供给机甲。只是,我修炼的天地元气甚微,根本不足以支撑机甲的运作。这该怎么办呢?冥想着这个问题,我没能找到答案。太阳渐落,晚饭时间来临。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一步三摇。端着碗坐到电视机前,科学频道讲述着人类如何进步发展。当主持人说到太阳能的时候,我知道,困扰一下午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之后的许多天,我先后解决了修理、安放、隐藏的问题。当我以为一切都准备妥当的时候,突如惹来的考试把我打得人仰马翻。每天都在思考机甲大事,考试这等小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自然也就考得不好。小山村的信息比风还快,我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打我的棍子。一个事实摆在我眼前,如何在保持及格的同时驾驶机甲拯救人类呢?我想到了一个人,她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也是最漂亮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是因为我发现她的侧脸与我度劫时救的那个姑娘一模一样,我坚信她就是那个女孩,她是来报当年的恩,所以她肯定会在考试的时候帮我作弊。因为这次意外,我意识到机甲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附加的麻烦。比如说,我要如何应对身边人?如何应对目击者?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应对政府?如何应对世界各国?仙佛妖魔这几界的生灵会作何感想?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摸索与思考。阅读,经历,观察,体悟。我想始终保持一种乐趣,重建习以为常,理解平凡生活。
对于什么是小说构思,以及构思的理由,我觉得大家都说得不够仔细,一个知识如果说得太粗略,将在应用方面有大难题,下面我将我以前的一篇老文拿出来,分析一下怎样去揣摩小说思维,满满一车干货,你最好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当然,你如果没看过也没关系,他谈的主要是推理小说的思维结构:1.前言  在豆瓣里,我看过很多书评,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怎么好看、谈谈自己对书的领悟、以及剧情为什么是这样这样之类的讨论,很少有人在看过一本书后,写出真正的硬书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流。事实上,本人看过的关于写作的书也很多,就连专业的写作书里,也很少谈及这些问题,大多数的书,像斯蒂芬·金写的《写作这回事》、《卜洛克的小说学堂》、《巴黎评论》这些,也不过是谈一谈作家自己的经历、写作习惯、花边新闻罢了,对于真正热爱写作而无从动笔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其实是无关痛痒的。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将一篇小说写得更加好看?如果你是个热衷于写作的人,或是想知道怎样将小说的剧情写得更好看,希望我的这篇日志能帮助到你。2.伊始  若是说这个今年能有什么小说能带给我真正意义上的惊喜的话,非《白夜行》莫属了,之前读过的书其实并不算太多,因为看过太多的名不副实的小说,害怕失望,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百年孤独》和《挪威的森林》(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竟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般)。  就像马尔克斯当年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莫言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看完这本小说,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拍大腿:“他妈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如果你是个看惯了严肃小说的人,若再看回这些通俗小说,你会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好比你平常穿惯了LV的衣服,突然叫你穿几十块一件的衣服,会感到严重的不适。(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在我看来已经不是小说了,其实只是个故事而已)  吸引我看《白夜行》这本书的,是网络上到处流传的小说里的这样一句话: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看到这句话,让我感觉东野圭吾这个作家不再是一个推理小说家这么简单——他可能还具有严肃小说家的气质。拿起来看以后,果然一发不可收拾,拿起后便再放不下,连续两天看到2点多才睡,白天黑夜不间断地将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后,这本书果然没有令我失望。如果说之前看的小说都是在日光下的世界,那么《白夜行》则更像是在一个黑暗无光的海底里潜行,你刚想浮上水面透一口气,有一股力量又将你按到水平面以下,不让你呼吸。总之,整本书都带给人难以言述的压抑,然而这种神经紧绷感又让你不得不想看接下来想发生什么,直到小说的最后,你紧绷的神经才得到倏忽地绽放: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他甚至让我感觉,并不是作者写不出优雅动人的文字,而是因为小说剧情太过于紧促,他不得不将文字压缩起来,让一段接一段曲折的情节上演——就好比高手过招,你若是慢了一拍,就随时有被对手袭击的危险。  看完《白夜行》,我又接着看了东野圭吾声名大噪的《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两本书,然而这两本书却再也没有带给我像《白夜行》一般震撼,甚至在看《嫌疑人X的献身》的时候,我还差点睡着了,若不是有人一再叮嘱我“好看”、“比《白夜行》还好”,我想我恐怕都看不下去。  看完后,我迫不及待地与很多人讨论这本书,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觉得《嫌疑人X的献身》比《白夜行》更差,有些人甚至觉得,《嫌疑人X的献身》比《白夜行》更好。  在网上搜,基本结果是这样: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认为《白夜行》比其他两本好看(这个结果是根据豆瓣几个版本的打分得出的,《白夜行》基本上维持在9.1的平均分,而《嫌疑人X的献身》一个版本达到9.1,其他几个版本在8.9,《恶意》仅在8.4到8.8之间徘徊),谈到东野圭吾的成名作,很多人也会首推《白夜行》。而对于推理迷,则认为《嫌疑人X的献身》更好,甚至还有人认为《白夜行》还没福尔摩斯好。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本身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个好,他们仅仅能说出来的是:“我觉得这个逻辑性比较强”、“我喜欢《嫌疑人》中的层层推理”、“我觉得《白夜行》中很多情节都不必要”这些模糊概念的话。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两者的差别是什么?带给人的落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再深入一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小说究竟要怎样写才能吸引观众?  3.本格推理小说模型:  对于推理小说,基本上分成两类,即:本格推理和变格推理。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下什么是本格的定义:本格推理,又称古典推理,指与注重写实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相对,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让读者和侦探拥有同样的线索、站在同一平面的推理小说主流类型。(在这里,我们应该将“线索”理解为杀手的现场杀人证据)   也就是说,作为作者你不能将现场证据隐藏着不放出来,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跟你站在一个平面,进行思考。  于是我归纳了一下,本格模型如下: 归结开来,《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基础模型走的,以恶意为例(注意,下面有严重剧透),首先作家日高被杀,留下证据ABCD,根据证据进行推理,主人公加贺恭一郎推论出杀人者为野野口修并将其逮捕,在加贺恭一郎的一再盘问下,野野口修道出了自己杀人的真相,在这里,野野口修说出的这个“真相”即图中的假设A。之后,随着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发现野野口修所说的真相并不是真正的真相,这个我们概括成事件A,即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根据新的调查,得到线索A(在此请注意,线索和现场证据是完全不同的,现场证据是杀人当场留下的证据,而线索指的是在现场以外得到的暗示,在《恶意》这本小说里面,线索A相当于野野口修手指上的那个茧,以及之后加贺恭一郎对日高邦彦亲友的调查),再进行新的逻辑推理,使假设A被推翻,得出真相。归结开来,《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基础模型走的,以恶意为例(注意,下面有严重剧透),首先作家日高被杀,留下证据ABCD,根据证据进行推理,主人公加贺恭一郎推论出杀人者为野野口修并将其逮捕,在加贺恭一郎的一再盘问下,野野口修道出了自己杀人的真相,在这里,野野口修说出的这个“真相”即图中的假设A。之后,随着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发现野野口修所说的真相并不是真正的真相,这个我们概括成事件A,即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根据新的调查,得到线索A(在此请注意,线索和现场证据是完全不同的,现场证据是杀人当场留下的证据,而线索指的是在现场以外得到的暗示,在《恶意》这本小说里面,线索A相当于野野口修手指上的那个茧,以及之后加贺恭一郎对日高邦彦亲友的调查),再进行新的逻辑推理,使假设A被推翻,得出真相。  简单概括《恶意》这本小说的流程就是:野野口修被抓→因为被日高胁迫野野口修写小说所以杀人→事实上野野口修完全是因为恶意才杀日高。  当然,本格模型也可以变成这样: 还可以变成这样: 还可以变成这样:   但总的来说,无论怎样变化,无非是想使内容更丰富些,他还是按照原始模型演变过来的。  但总的来说,无论怎样变化,无非是想使内容更丰富些,他还是按照原始模型演变过来的。.变格推理小说模型: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以《白夜行》为例的变格小说模型。如下图: 依照图示,与本格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变格小说只放出了一部分的现场证据,而另一部分的现场证据已隐藏,以《白夜行》为例(注意,以下有严重剧透),作者一开始就将现场堵住的门给隐藏了,而这个现场证据对于推理破案来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假如门被堵住,那罪犯逃离的地方就只有一个——通风口,而这个地方对犯人的体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直到后来,根据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主人公笹垣才回想起这个重要的证据。依照图示,与本格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变格小说只放出了一部分的现场证据,而另一部分的现场证据已隐藏,以《白夜行》为例(注意,以下有严重剧透),作者一开始就将现场堵住的门给隐藏了,而这个现场证据对于推理破案来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假如门被堵住,那罪犯逃离的地方就只有一个——通风口,而这个地方对犯人的体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直到后来,根据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主人公笹垣才回想起这个重要的证据。  同本格一样,变格小说也能有很多变形,比如:
还比如 当然,归结开来,他们都是由这个原始模型所演变出来的。当然,归结开来,他们都是由这个原始模型所演变出来的。  5.本格与变格推理的区别  依以上模型所示,本格与变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本格毫无保留的将现场证据展现给读者,而变格则藏了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成为了本格的桎梏所在。  我们知道,一部推理小说,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探寻:谁是凶手?作案手法、作案动机。 一旦将现场证据完全暴露在读者的眼皮底下,那么凶手就基本可以锁定了,或者或多或少,读者也能猜出来一些。比如在墙上留的字,指纹,脚印,根据这些,大致能判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体型之类。像《恶意》和《嫌疑人X的献身》,干脆就直接就告诉你凶手是谁,那么剩下的就是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了,《嫌疑人X的献身》很显然是在作案手法上做文章的一本小说,而《恶意》则是在作案动机上做文章。一旦将现场证据完全暴露在读者的眼皮底下,那么凶手就基本可以锁定了,或者或多或少,读者也能猜出来一些。比如在墙上留的字,指纹,脚印,根据这些,大致能判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体型之类。像《恶意》和《嫌疑人X的献身》,干脆就直接就告诉你凶手是谁,那么剩下的就是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了,《嫌疑人X的献身》很显然是在作案手法上做文章的一本小说,而《恶意》则是在作案动机上做文章。  谁是凶手、作案手法、作案动机。这三个要素看似对等,其实不然,因为第一个要素他的去向是发散的,而其他两个要素是单向的。“谁是凶手”发散以后,嫌疑人之间又能发生关联,这样,一个庞大而精彩的故事就发生了。如图所示: 可是一旦凶手被锁定以后,那么视角便不能再转移,若强行转移,便会有离题万里之嫌。那么剩下的你就只能在作案手法或作案动机上作假设了。可是一旦凶手被锁定以后,那么视角便不能再转移,若强行转移,便会有离题万里之嫌。那么剩下的你就只能在作案手法或作案动机上作假设了。  作案手法和动机,他们的去向是单向的,并且假设你往往只能作一次,被推翻后,你就需要道出真相了。也就是说,当途中假设A出来以后,你很难再来个假设B、假设C,因为一旦出来个假设B,意味着假设A是错的,最后真相大白,假设B被证明是错的。这样一错再错,只能说明这个探案的人员办案拙劣,效率低下。即使你作出假设B,那么假设B也只能是单向走的,因为这个假设是在推翻假设A的基础上再前进的,他不可能像谁是“凶手”这个要素一样,朝多方面发散走。  另外,在证据全部展现的情况下作出多种假设,这对作者本身也是个很大的挑战。以《恶意》这本小说为例,首先作者提出假设,野野口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接下来你很难再提出合理的假设:比如,日高是野野口修的影子作家,然后将这个假设再推翻,道出真相。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本格比变格挖的坑要少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读者在读《白夜行》感觉放不下手的原因,虽然出场人物众多,但是你在读的时候,你感觉每个人都有是幕后黑手的可能,那些愈是不起眼的人物,你愈是读得仔细,愈是让人有预感,这个人可能是罪犯。  而《恶意》和《嫌疑人X的献身》两部作品,则没有了这种寻找的刺激感,作者也只能在作案手法、作案动机上下文章,而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因为这样的原因,看多了本格以后,读者将会有这种心态:作者给我的第一个假设(比如看到《恶意》中野野口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时)肯定是不成立的,结尾肯定与这个假设截然不同。这样子看多了,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感。  相对于这两部作品,《白夜行》则显得神秘得多,总是实实虚虚,虚虚实实,你永远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凶手会出现,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你认为是凶手的那个人,又在神秘之中突然死去。6.作为读者的心态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变格推理就完全占有优势,在我询问的读者群当中,就有很多人认为变格不合理的:你将现场证据都隐藏起来了,这还算什么推理小说呢?那只能说明作者水平还不够。尤其对于推理迷而言,他们更在意小说里的逻辑推理,而变格推理往往会弱化了这方面,他们更注重是否带给读者惊喜。  而即便是在我看来,《白夜行》也存在很多不必要的情节,比如说桐原亮司带着他的两个同学去见三个女人那一节,可以说有很多跟原来的主线相隔甚远,或者无甚关联,有凑字数的嫌疑。然而,即便知道如此,也改变不了我对《白夜行》这本书的喜爱。  究其原因,我想要归功于作者在《白夜行》中反复使用的,我称之为“诱导”的手法。《白夜行》这本书里面,几乎处处都使用“诱导”这种手法,以至于读者被这股力量所牵着走。  关于“诱导”这种手法,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作者在写作之前是知道这个真正的剧情是怎样发展的,但是他在下笔的时候却将读者的思路引向另外的一条歧路。导致当整个谜底揭开的时候,读者才发现自己想的完全是错误的(事实上是被作者故意引导的)。
很明显的例子是,在江利子和雪穗发现藤村都子被强奸的这个案子时,发现有个不倒翁,这个是钥匙圈吊饰的一半。而小说在不久出现这样的情景:雄一对菊池说:““咦,你的链子断了。”只要是正在读的读者,基本上会认为,这个案子的强奸犯非菊池莫属了,而且,菊池跟踪雪穗的举动也很可疑,很有可能他后面还隐藏着更大的惊天大阴谋。而小说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了,非常肯定的说,菊池当天有不在场证明,没有再叙述下去。
这种欲说还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作为一个读者,他会感觉总有股黑暗的东西在底下涌动,随时会翻上来——也正是这种力量,让读者迫不及待地将小说读下去。  还有个例子是:高宫诚在一次打电话的时候,总觉得电的听筒里有第三个声音响起,一次他打完电话,雪穗不知不觉地,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一般的读者看完后,都会认为是雪穗在监听高宫诚的电话,或者是雪穗安排的人在窃听,然后事实上又并不是,窃听的是根本还未提及的人。  “诱导”这种手法几乎贯穿着《白夜行》整本书,从一开始的弥生子,到松浦,到西本文代,再到寺崎。随着跟着主角笹垣这个人的调查不断深入,层层推理,如果不是书本剩下的页数还很多,身为读者,你一定会认为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然而,在关键时刻,最重要的两个人却又死了,整个推理至此戛然而止,开始了另一段的叙述。  因为这种手法的运用,读者会产生一种错觉:这本书是本好书,因为你看,我原来的预想的是这样,作者却给我的是那样,用消费者心理学来说,他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你想错了,而是你在无形中被作者所误导,进入他所布下的圈套中,这种圈套不必作者跳出来说:“凶手就是你!”仅仅一个钥匙圈、一个不经意的路面之类的暗示即可。  与《白夜行》相比,《嫌疑人X的献身》和《恶意》两本书则用的这种手法少得多,他们只是在结尾给了我一个意外罢了,而这种意外,我刚才说了,若你看多几本书,你就会产生这样的心里准备:反正他给我的第一个假设是错误的,见怪不怪了。  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我所在乎的并不是什么逻辑推理,而是整本书是否超出我原先设定的预期,若在同一本书里面,能多次超出我的心里预期,那么我则可以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了。  带给读者太少的超预期,我想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本格小说没落的原因。 最后,我名本红是我以前的豆瓣名,后来弃用了,我在网上发文一律用的真名,不要说我抄袭原文:
可以看下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一书的过程,具体是《早晨从中午开始》。
其他的我不清楚,只知道纳博科夫是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碎片式的思绪,然后再将这些通过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在年轻的时候 觉得写作需要构思 注重结构技巧 词藻的运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文章都是不得不写,不写出来就不舒服,言语质朴,感情真挚。 需要经历与积淀,热爱生活的心,敏感的心,自然有真情流露笔下。
不是作家,高考时作文都捉急我是来出馊主意的。
这两天看了很多《三体》的问题,很自然的想起了罗辑学习写作的那段,对,扒拉出《三体》那段来,他那前女友还是什么的教他写作的那段就挺好……
虚构一个人,像他把庄颜的形象一点点构思出来的过程……
想象Ta是你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在你对面的
来源什么的,还是生活嘛
有段时间一直YY女神陪在我旁边说话……以此来逼迫自己做到慎独 T^T
托尔斯泰应该能弄出几千人来吧,这一般人做不到……
好吧以一言蔽之:YY,more多,more多YY!
我的办法很简单,先随机找一个词儿,然后再随机找个人物。实际上国外有无数此类随机生成梗概的故事。我有次无聊,找到个网站,一口气生成了20万个 ”一句话故事“。如:这是一个“17岁少年”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背叛”。这是随机生成的。然后我们想,总要有个承受背叛的目标吧。如果是一条狗,这是动物小说如果是个同性少年,可以生发成友情小说;如果是个少女,那就是爱情小说;我们就选择少女吧。你让我背叛,我就背叛,那岂不是太没面子了?所以我选择这条路线:少年爱上少女,但不得不背叛少女。为什么?人总是要有动机的。少年为什么要背叛少女?因为利益,因为诱惑,因为,等等。……不妨说,为了金钱吧。少年出身贫寒,与少女接近,只是为了少女是个豪门望族的独女,娶了她可以少奋斗30年。少年的性格,也随着他的选择(其实是作者的选择)而渐渐鲜明了。少女有什么性格?少女是个仪琳式的角色?特别单纯?那故事将是个悲剧结局。“倘若王语嫣和她易地耐而处,得知自己意中人移情别恋,自必凄然欲绝;木婉清多半是立即一箭向段誉射去;阿紫则是设法去将王语嫣害死。钟灵却道:“别起身,小心伤口”……你要选择的,就是少女最后的反应,也就是最后高潮处,她知道一切时的反应。这将决定她的本性。或许她在家族中是个刁蛮公主,但也许最后她放过背叛她的男子;或许她平时婉娈柔顺,最后知道真相时,能毫不犹豫的杀掉少年……或许她极其聪明,早就明白少年在利用她,最后会背叛她,但她不愿意承认……都可以想,先记录下来。然后是对关键字的挖掘。咱们这里是“背叛”,那光写少年对少女的背叛,强调得还不够。要写少女为了少年,背叛了家族;少年为了达成目标,最后反被人背叛……突出背叛是人性中本有的恶。无人不冤 有情皆孽。(当然你完全可以换个主题,光明点的,例如:背叛是可以被宽恕化解的,宽恕才是人类最大的美德。都无所谓的。)如果几万字的小说,大的梗概就几十个字。然后就是桥段了。琢磨围绕主题的故事,场景,精心设计几个,一定要和男主女主都发生关系的,最后把这些故事连起来。一个几万字的小故事,也就差不多了。你也可以想到一些很帅的点子,某个有寓意的道具,再掺进去。这些想得差不多,分成几段,写下自己的思路,变成一个1000字左右的详细提纲。比如5段,每段200字。再把它延展开,每段4000字,那就是2万字,出来了。剩下就是为每段设计POV。具体选择的话,从这个故事本身来看,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最后男主发现女主一直都知道,只是甘心上当,那就用男主做视角人物。
当写作成为一个职业,就和建筑师,工程师,程序猿基本没啥差别了。写作的构思和结构师架构师也没啥差别了。对文字,建筑材料,代码的了解和驾驭是基本能力,构思,结构和架构就看各自擅长。排名第一的说了,没事多意淫。伟大的作品都是无数次意淫喷涌而出的。大家没觉得央视裤衩楼和广州小蛮腰更象一部文学作品?跑偏一个。当文学已经没落,作家也就从神坛走人凡间了。互联网摊平了世界,作家那点意淫功夫架不住千万人的亲身经历。作家最后变成作者,只能靠点文字技巧,将自身经历加意淫功夫东拼西凑讨生活了。所谓构思,不过是用同一堆积木重新搭个房子而已。
我是灵感主义者,只有源自灵感的文字才会给人“妙的体验”,而写作的过程就是分享处在这种人掌控/失控边缘的超验感。 情节是跟着灵感的快感走的,而不是在于逻辑构造与体验陷阱。我很反对人为的构思(破坏)灵感的妙意,灵感是超越人智慧的存在,如果强求,就会变成故事会/与民工小说。突然的灵感也是靠不住的,只有每一次灵感来临的时候,将其不断地丰富化,用各种手段纪录下来,才能开花结果。灵感就像一颗种子埋进土里,在其死亡之前,以最大的养分给其补给,比如你看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突然有一个彩虹山国的灵感,然后你沉浸在其中,所有的景象人物情节都会慢慢浮现,跟着灵感走,就会完全抛去伪合感。卡尔维诺就有许多极端短的小说稿,就像素描大师一样,只需一千字就可以构建一个完整小世界,在笔缝里就能看出其世界观,甚至你能感觉到在那个世界里突然冒出一个人会说一句什么话。这种方式自然,放松,完全因感动而行笔,能满足写作欲,并能能激发出更大的写作欲。练笔的时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身边的稿子会越来越多,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大,你的笔力会越来越自然且深刻。
作家作品天才终究是少数,而大数的则是整理者,或者腹稿多年的观察者,王小波是观察者,顾城是语言天才,而大部分作品也是作家日常阅读,生活的积累,文笔可以通过尝试锻造出来,可是文思,却是必须通过积累得到的。
短篇不需要刻意构思,长篇的话,我喜欢这样:
写提纲,搭骨架。
把人物事件的联系用树形图画粗来,有逻辑关系的地方用红笔连起来。
最后添“肉”,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必须对结构着迷,去掉表象,能精准的透视出作者的思维过程,小到做一个谜题,大到盖一栋房子,结构都是构思的基础和关键,再复杂精巧的构思过程其实都是简易的N次叠加和再组合。
他人视阅读为信息获取,我视阅读为启示激发。======================================================================解释一:每个场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可以是撬动行动改变的杠杆。解释二:每个场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可以是引燃思维爆炸的导线。解释三:每个场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可以是拯救心灵煎熬的琼浆。
这……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就我看到的那些作家吧,其实写东西无非就是说实话,表达真感情,看你的文章至少不会像某某某的那样浮夸没事儿找事儿非得惊天地泣鬼神!接地气非常重要,如果是学术上的我就不知道了,单单就写小说吧,还有一些散文啥的,文字功底我就不多说了,接地气非常重要,好像偏题了,不好意思啦!&O&
刚开始是我创作主角,后来是主角带我看遍世界,so把你自己当成主角写,很多东西都会迎刃而解
我个人而言。以前喜欢天马行空的写作方式,这样的后果就是写到后面往往觉得前面很多章节和线索有致命的错误。这样的结果只能用“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来弥补,一个错漏的情节要用100段废话来弥补。”
然后我大概经过10年时间空白模式。抗拒聊扣扣意外的一切码字行为。
一年前,偶然的机会参与一次野外科考。在山顶观测点数星星的时候突然顿悟了。(此处省略巴拉巴拉一万字。)
现在构思剧本和小说,开始尝试用巴赞的思维导图方式先做故事框架。一来整理出框架,二来在框架上还能进行再结构。这样写作速度突飞猛进,然后也精巧了一些。
我觉得吧,写作这东西,要天赋的。不要轻易相信勤能补拙,要说靠勤练我们也晚了不是。
1.看书。文学理论还有写作技巧之类的书籍会有一定帮助。2.看作品。这里不是技巧,而是其他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取直接经验。3.实践。大量创作,从不断实践中获得经验。4.寻求他人评价。可以从编辑,读者的评价中获得不断上升的经验。go ahead~开始写吧~!
非专业人士,说自己写东西的体会:观察生活,多听故事,独自思考,静心想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戮轮回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