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香焜字签名怎么写英文好看好看

求高手设计签名_签名设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06贴子:
求高手设计签名收藏
本人写了一手的烂字,希望哪位高手设计签名,非常诚恳杨焜然,电脑设计的(焜)字是个超级大框框,非常坑人邮箱
1楼 20:42&|
喜欢就粉一下吧
2楼 23:24&|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签名设计“的信息,请&或杜月笙台版_全文阅读_24-米花在线书库
杜月笙台版_24
务处张啸林、朱联馥。这八大处或多或少,各有「处员」十几二十位。已成立的八大处,还不包括最重要的招待人员在内,于是另行分设招待主任两名,袁履登、李征五,副主任三名,樊潜之、杨虎、刘志陆,全部招待一百零九人,另有外宾招待十一个,招待员,总计一百二十名。杜氏家祠,以杜家花园为中心,收购四周的土地,面积是五十亩,祠堂是五开间的门面,凡三进,头进是轿马厅,二进大厅,三进便是栗主奉安之所,亦卽飨堂。门前雄踞两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气象雄杰。飨堂里的一楹一柱,一龛一屏,莫不请来高手工匠,精工雕刻,蟠龙虬凤,还有整台的戏文。香烟缭绕中,色泽富丽矞皇,古色古香。飨堂里供的是杜氏祖先总主一座,大厅则供的是福禄寿三仙,又有两座一人半高的云南大理石屏,远山苍茫,白云泱泱,神似一幅写意的名画。为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祠堂门前搭起一座五层高的彩楼,巍巍然直耸云霄,楼中央便是招待高桥镇民看戏的戏台,楼后则为以娱佳宾的剧场。这座彩楼张灯结彩,五色缤纷,实在是富丽堂皇,壮观得很,彩楼下的一片广场尤其可容好几千人。 祠堂四周,空地上都搭满了席棚,共有一百余间,里面陈列各地送来的礼物,林林总总,何虑数千件;统统放在席棚间里面,公开展览,每天从早到晚,观者有如潮涌,一泼一泼的跑来参观。在杜氏家祠的西面,搭了一个其大无比的席棚,席棚里摆好两百多只圆桌,可以一次开两百多桌酒席。上海邮政局为了纪念杜祠落成典礼,特地在场中设立临时邮所,赠送纪念信封信纸,加盖纪念邮戳,这在民国二十年间,还是相当新奇的设施。杜氏家祠附设的图书馆,亦称藏书楼,是一幢两层楼的白石建筑,中分五楹,两旁各有一大间厢房。藏书楼中藏书十万卷,全由杜氏友好门人捐赠。连家祠带藏书楼,全部建筑费用是大洋五十万,为招待宾客和供人参观的各项临时设置,以及招待用费,杜月笙又花了五十万元。他造这一幢祠堂,完成家族中的一件大事,一掷百万金,了无吝色。一切筹备工作就绪,杜月笙发出这么一份非大手笔莫办、极其大方得体的请帖:五庙三庙之制,为礼经之所详,大宗小宗之分,为祭典所必慎。故礼莫重于祀祖,事莫大乎敬宗,近为聚族之谋,爰有建祠之议;但循旧俗,非有新裁。乃荷诸亲友赐之华翰,宠以嘉言,猥以愚蒙,适叨宏奖。谨择于国历六月十日,行新祠落成礼,敬迓高轩,莅临江浦,为吟车马江干之句,愿迎文章海内之贤。唯思轩车枉过,应接不周,凡在知交,当蒙亮察,特陈悃素,敬志谢忱。杜镛载拜 拥有八大秘书的社祠落成典礼秘书处,眞是名不虚传,不同凡响,光是一纸请柬;便写得如此不卑不亢,亦诚亦敬,铿铿锵锵,掷地有声。感恩图报呜呼杨度这一个阵容坚强的秘书处,以杨皙子(度)所负实际责任较多。杨度是湘中大儒王闿运的入室弟子,曾经介绍国父孙中山先生和革命伟人黄克强(兴)先生结识,却又「愿为帝王师」,想当袁氏王朝中华帝国的开国元勋。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以后出任逊清的内阁总理,杨度便是学部副大臣。民国四年一月,他代理过国史馆馆长,九月为了迎合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他倡组「筹安会」,担任理事长,为之策画奔走。往后袁世凯窃国失败,羞愤致卒,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下一道变更国体祸首惩办令,杨度便成了榜上第一名。他逃到天津租界,又在青岛蛰居过一段时期,嗣后在民初政坛,也曾串演幕后要角,游说曹锟、吴佩孚参加革命,不得要领,到奉军骁将姜登选的戎幕屈居参赞。民国十三年姜登选被杀,杨度无所依附,再到狗肉将军张宗昌那儿担任总参议。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销声匿迹,风流云散,杨度乃黯然南下,到了十里洋场上海,住在从前结识于北京的众议院议员陆冲鹏家里。杨度在陆家一住半年,便在这一段时期,认识了陆冲鹏的好朋友杜月笙。杨皙子鼎鼎大名,如雷灌耳,杜月笙素来崇仰国士,钦重书生,于是对杨度执礼甚恭,使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任公(启超)有一个宏愿,希望能以他「新史学」的观点,写一部瞻富详备,一新天下耳目的「中国通史」。当年他和杨度谈起这一件事,曾经感慨万分,说他垂垂老矣,自知无法完成此一庞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当杨度作客陆家,除了看看书报,抽抽鸦片,由杜月笙等上海大亨奉陪,打打麻将,赌赌铜钿,实在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闲极无聊的时候,他便想起梁任公的编着「中国通史」计划,颇想引为己任,予以完成。他和杜月笙、陆冲鹏等谈起这个想法,杜月笙虽则不尽了然此一工作的重要,但是「杨先生」的想头,绝对不会错的,因此,由他和陆冲鹏作经济与实质上的支持,帮杨度搜购了 大批典籍史料,其中最珍贵的,乃是中国各地的州府县志,几已搜集齐全。杨度在法租界毕勋路陆家,坐拥书城,埋头著述,旋不久又觉得环境嘈杂,容易分心。当他将这一层意思提出,杜月笙和陆冲鹏一商量,便征得他的同意,请他移居镇江,─—因为陆冲鹏在镇江郊外乡间山上,葢得有一幢清静舒适的别墅。在镇江一住半年,杨度又嫌深山索居,未免寂寞,他将那部「中国通史」完成了一半,再次下山,到了山东,狗肉将军张宗昌想藉重他的大名,拉他当总参议,杨度居然也干。当时的北洋政府,奉张(作霖)和鲁张(宗昌),都有举足轻重,片言九鼎的力量,隐然是北政府幕后的操纵者,杨度居于张幕,一方面想促成张宗昌归效革命,一方面希望搞一任教育总长,其结果是这两件事都没有办成。北伐军兴,革命成功,全国统一,天下归心。群雄割据,分崩离析的北洋军阀,从此宣告消灭,杨度失了立足点,方又二度来沪,遣此有涯之年。起先他公开卖书,润资订得特别高,每幅自八十元起码,到三五百元不等,而画则奇陋,近乎涂鸦。别人笑他,他说尽管无人问津,一张也卖不出去,他却是决不跌价。其实。他是有所恃而这么做的,有杜月笙这一位通天教主,上海大亨,必恭必敬,诚心诚意的暗中为他撑腰,为他效劳,为他揄扬,为他推销,画得再坏,也有人要;如此维持杨度的黑白二粮,种种花费。杨度在上海一住三年多,杜月笙尽心尽力,帮忙着实不小。因此,当杜月笙建造祠堂,说一声要借重杨先生的大力,杨皙子感恩知己,真是事无巨细,一肩膀挑,认认真真当件大事体办。他用自己的名字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记」,请前清的湖南布政司,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题为,作为他们两人的一份隆重贺礼。此外,他又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颂」,勒石立碑,然后,他再撰了一副「大江以南,推为望族;明德之后,必有达人。」善颂善祷的楹联。担任杜祠落成典礼文书处秘书,杨度在典礼之前三天,便搬到浦东高桥办事处里住下,人来客往,川流不息,他每天朝夕忙碌,事必躬亲,实实在在尽了朋友的责任。杜月笙晓得他烟瘾奇大,不可须臾无此君,特地给他预备一副烟具,一张烟榻,然而在那个乱哄哄,嘈杂杂的场合,熟朋友,贵客,办事处的人员,一见有榻有枪,「前仆后继」的抢着香两口,把个正主子杨度,反而挤在一边,心中着急,眼泪鼻涕直流,又碍于颜面,逐客令说不出口。 三日后陆冲鹏也去祠堂,顺便看他,杨度就已经有点支撑不住,私下抱怨,一来别人丢下事情不做,他却不能不代为兼管,因而越来越忙,越来越累;二则鸦片烟榻经常有人捷足先登,害得他烟瘾难熬,十分苦恼。到底是靠六十岁的人了,何况他又有多年的老肺病、胃病在身,特别卖了这一次气力,回到上海,杨度便旧疾复发。九月初,这一位杜月笙的好朋友,溘逝沪渎。英国巡捕骑马开道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十日,杜月笙开祠堂,六月九日先行奉主入祠式,天一亮,法租界华格臬路杜公馆附近,早已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仪仗、旗帜、台阁、伞牌,中西乐队、护送的军警、商团、学生、童子军、陪送的名流、贵客、踵贺的佳宾、亲友,再加上围观的市民,将华格臬路,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彩色斑烂的旗伞仪仗,成千上百的匾额楹联,预先排好次序,摆在马路两边,从华格臬路排起,布满了李梅路、恺自迩路等三五条街道。九点钟一敲,奉主入祠的行列,准时出发。这一个多姿多采,盛况空前的仪仗队伍,经上海报纸记者当时的估计,人数五千余,连绵两英里,从华格臬路走到金利源码头,足足走了两个半钟点。那一天,像是全上海人都在办这场喜事,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华、英、法三界居民万人空巷,倾城而出,仪仗所经过的街道,两旁摩肩接踵,层层迭迭,排好两道蜿蜒曲折,连绵不尽的人墙。人墙后面的店铺檐前,楼头洋台,更是观众或则早先预定,或则临时轧进的包厢和池座。驻足观众,有从上海四郊,苏钖京杭等外埠,特地跑来轧这一场闹猛。杜月笙的总神主入祠,那个漪欤盛哉,叹为观止的行列,仪陈之盛,包罗之广,在内忧外患,持续百年,分崩离析,方竟一统的当时中国老百姓看来,诚然是今古奇观,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也可见祠堂主人苗头之大,交游之广,不但上海,抑且在全国不作第二人想。─ —
仪仗的第一部份,首先是骑着阿剌伯骏马的英国巡捕,─—碧眼黄发英国人,排齐马队,充任开路先锋,他们的职司,是为一面硕大无朋,光明灿烂的中华民国国旗作前驱。国旗后面,一连串三五十杆杜字大旗,都是各界人士送的,彩璀璨,迎风─—招展不起来,因为那些杜字旗太大了,每一面都得一二十名壮汉,三五个人撑扶旗杆,两三个人掌住旗角,七八个人护定左右,再由一位头目跑前跑后,高声指挥,催促快走,声声的在喊加油!自行车在当时还算是很新鲜的,是日,法租界巡捕房里的安南巡捕,近百辆自行车全部出动,四辆一排,由头戴笠帽,打好绑腿,束皮腰带,全部武装的安南巡捕推着,徐徐行进。为了那一面中国国旗,杜月笙叫英国人开道,法国人人雇用的安南兵,骑脚踏车保护如仪。安南巡捕之后是中国巡捕,戴钢盔,着长靴,挺胸迭肚的步行,黄金荣办的金荣小学学生,穿海军式的中国童子军制服,敲起洋鼓,扛着齐眉棍,负责护送钱业公会合送的旗伞牌亭。法租界破题儿第一遭,打破了中法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军乐队和一排荷枪实弹的步兵在前,中央陆军第五师(顾视同部)的乐队,一连步兵在后,拱卫三面八人杠抬的大匾。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颁的「孝思不匮」,淞沪卫戍司令熊式辉赠的「慎终追远」,军法总监何键赠的「辉光照国」。法租界的子民,一生一世不曾见过这种庄严肃穆的场面,自家的国旗,自家的军队,自家的领袖颁匾在法租界的地面上走,拍手欢呼者有之,热泪盈眶者亦有之。第二部份是公安局军乐队,保安队员,铁华学校的童子军护送淞沪警备司令部张春甫副司令、上海市长张羣、外交部长王正廷所赠的匾额,以及新江、天新、宁绍等轮船公司所赠的伞亭。第三部份是吴淞要塞司令部的军队,静安小学童子军,护送监察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长王宠惠等赠匾。第四部份最引人注目,堪称军阀专号,它由陆军第五师军乐队开道,闸北和南市保卫团、宁波旅沪小学童子军,一同护送北洋政府的两位总统:徐世昌、曹锟,一位执政:段祺瑞,两位大帅:吴佩孚、张宗昌,一位少帅:张学良,甚至还有一位前清提督李准送的匾。十多年来连年征战,搞得民穷财尽,外侮日亟的北洋军阀直(曹、吴)、皖(段)、奉(张学长)、 直鲁(张宗昌)各派各系的首脑人物都到齐了,曾经有人说笑话:幸亏当时徐世昌遯居青岛,曹锟退隐天津,吴佩孚流浪成都,正待西走陕甘,张学良输诚中央,正在领军剿赤,张宗昌也在闲居天津大推其牌九,否则的话,这一帮人全来吃杜月笙的祠堂酒,说不定一语不合会再打起来哩。中央各院部长首长,各省主席,以及党国要人,法国官员的匾额,一概集中在第五部份,由江湾救济会的西乐队前导。第六部份是各国团体、学校、公会、私人赠送的旗伞花篮,而由当时最负盛誉的海军司令部军乐队担任开路先锋。主席颁匾黾勉备至国民政府蒋主席在六月八日下午,又派李副官颁来一方祝辞匾额,并且指派国民政府参军,中央委员杨虎代表道贺、宣读祝词。这一块使杜月笙倍增荣宠的匾额,杜月笙为它特备一座匾亭,排在杜祠神主轿亭之前。蒋主席在这篇祝词里,对杜月笙颇致勉励;词曰:「诗咏祀事,典备蒸尝,水源木本,礼意綦详。敬宗收族,德在无忘,激彼秕秉,俗兹彛常。元凯之家,清芬世守,孝孙有庆,服先食旧。任侠好义,声驰遐迩,济众博施,号为杜母。肯堂肯构,实大其宗,爰建新祠,轮奂有容。簋簠旣饬,锵济攸从,式瞻枚实,介福弥隆。」护卫神主轿亭的仪队,不知是谁的主意,出了败笔。用心是为了壮观好看,却不该用上宫廷銮仪,命人扮些金甲武士,拿起古色古香的刀矛剑戟,然后,便是杜月笙本人,一顶礼帽、长袍马褂,带领他的几个儿子,手扶轿杠,满脸笑容,一路和欢呼观众打着招呼缓缓行进。在他的后面,又有高冠峨服,衣香鬓影,那是杜氏亲友门人,排起好长的队伍,在伴他送主入祠。 十一点半,这个两英里长的仪仗队,经过了华格臬路、李梅路、恺自迩路、公馆马路、老北门大街、小东门大街,而在爆竹喧天,欢声如雷中,抵达了金利源码头。金利源码头更是万头攒动,人如潮涌,一大早就有人守好在码头附近看热闹,此刻加上仪仗大队,以及跟随而来的人群,把码头一带挤得毫无空隙。码头上搭好的几座迎宾牌楼,南市保卫团,派了一队团员在场照料,事实上杜公馆派出来管事的人更多,码头外面,黄浦江干,井然有序的排好一百多艘渡船,渡船有轮只,也有拖驳和舢板,尤有杜公馆自备的月宝、欢迎两艘游艇。凡此专用的渡江船上,桅顶一律挑起一面红底白字的「杜」字小旗。这座黄浦江滨的金利源码头,也是第一次出现这么盛大浩荡的船队。仪仗循序前进,一路不停,因为接运的渡船,早已按照精密计划,排好了顺序,一船装满,紧接上来,于是大小船只,首尾相衔,满载立刻启碇;军乐队,匾额伞亭,中西军警,童子军们,有条不紊的上了船去。最后的两艘大轮,一艘专供女宾乘坐,一艘载的是杜公馆上下人等,护定那座神主轿亭。由金利源码头到高桥码头,船队行驶,历时一小时许,江上,军乐队像在比赛,此唱彼和的奏起乐来,急管繁弦,鼓乐齐鸣,悠扬乐声,趁着江上轻风,清越悦耳,声闻十里。童子军们手舞足蹈,欢欣愉悦,他们随着乐声,引吭高歌,引得两岸居民,争前恐后的跑到江干眺望,又构成了黄浦江上前所未有的欢乐热烈景象,使耳闻目覩的人,时至今日记忆犹新。一到高桥码头,许多男女来宾,不禁为眼前的一片崭新气象,惊了一惊,毕竟钱可通神,而杜月笙的朋友帮他办事,格外认眞。高桥码头不但布置得整齐清洁,焕然一新,而且还移来葱茏的树木,沿途装置了无数盏煤油路灯,道路平坦,一尘不染,乡下人一个个笑逐颜开,穿着全新的衣衫。─—从高桥码头到杜氏家祠,旅程还有八里之遥,而沿途所见,莫不皆然,光从这一点看,卽可想见杜月笙花费多少铜钿?老娘舅朱扬声,一别二十余年,此刻头发颁白,一目已眇,率领大队亲眷,齐来码头迎 接,却是人多嘈杂,又忙又乱,舅甥两个不曾说到几句话,杜月笙卽已被拥上汽车,带着他的长子维藩,恭捧神主,驰向新祠。仪仗一船一船的靠岸,步上码头,循序向杜氏家祠继续前进,这八里路,路畔又是两条长龙,麕集着从四乡赶来看热闹的百姓,─—吴佩孚送的那块「武库世家」匾额特别的大,匾大、字更大,远远的望去,一览无余,乡下人见了,拍掌大笑,惊喜的叫道:「吴佩孚!吴佩孚!」最早一部纪录像片临到宾客下船,码头旁边早已备就的车队,开始出动。杜公馆一共备下十五辆奥司汀汽车,和一百五十辆人力车,有这么多车子,却是客人更多,仍嫌不够。上海的人力车夫,看准高桥有三天好生意,纷纷把自己的车子用船运来。杜公馆立刻派人跟他们约定,必须在杜公馆所备的车子不敷载客以后,方准依序拉客,同时规定每拉一趟,车资六角。由杜公馆发送宾客乘车券,拉到杜氏家祠,客人不必付钱,将乘车券交给车夫,让他们自去账房间凭券支领。上海黄包车夫,都是顾竹轩顾四老板的徒子徒孙,四老板见了杜先生,打恭作揖,客气得很,所以这般车夫们,焉有不听招呼的道理?因此码头上虽然车多人更多,却是秩序井然,一丝不乱。祇不过,有些客人际兹百年鸡得一见的盛会,一心急于早达目的地,懒得等候,下了船便自己雇车,人人向前个个争先,反由坐车的人自抬价格,每趟由六角而一元,而两块三块,于是乎,乐了这般车夫,一天收入,多达一二十元,拉三天车下来,等于发了一笔小财。车子来回奔跑,客人越来越多,交通工具又嫌不够,于是有人成群结队,鼓起勇气,走这八里平路,一时杜家祠堂路上冠钗盛集,车行如梭,乡下人中有头脑灵活的,心想眼前正有好买卖,何苦尽呆着看闹猛呢?翻身回家,推出了平时载货搭人的独轮车,两侧各垫一迭布,算是座位,把这独轮车推到高桥码头,一次载送两位客人,取值大洋一元,旣便宜,又 新鲜,─—黄浦滩上的老太太,少奶奶,争先恐后,趋之如鹜,坐在独轮车上,又是骇怕又觉有趣,花枝招展,格格的笑。八华里路上,小轿车、人力车、独轮车,全体出动,反复奔驰,专卖名牌钟表的亨达利洋行,独出心裁,大做广告,制了几百面小布旗,遍揷道旁,蔚为奇观。可是乡下人见它好玩,你一支、我一支,不一天便给拔了个精光。还有一些商家,一则讨好杜月笙,二来顺便作宣传,六月天,怕客人热,制了大批的纸扇,分赠男女佳宾,高桥人听说这种扇子不要钱,哄过来便抢,也是转眼之间抢得干干净净。虞洽卿的千金,虞澹涵妙手丹青,驰声画苑,她和她的夫婿,名律师江一平,订做了五千把扇子,作为贺礼。一面是江一平的隶书,「杜氏家祠颂」:「武库雄才,芬扬京兆,瀛洲选首,凌烟图肖。「作庙华国,以致其孝,穆穆长风,龙吟虎啸。」另一面,则为虞澹涵手绘「祠堂图」,颂、字、画,允称三绝,这种扇子,乡下人抢不到,却是男女来宾,频频的讨,同样的在头一天便一柄不存。当年上海最大的明星电影公司,主事人中不乏杜月笙的朋友学生,创办之初,又得过杜月笙的鼎力协助,杜祠落成,他们便派出了电影摄制队,名导演张石川、王吉亭等,大明星郑正秋等一例出动,他们在大路上跑来跑去,挥汗摄制嘉宾莅止的纪录像片。于是,大导演、大明星找镜头,上镜头的嘉宾又争着来看明星与导演,相互征逐,主客两欢。高桥镇上,大街小巷,打扫得一尘不染,只是街道狭窄,来客太多,处处拥挤不堪。再加以沿街设摊,贩卖水菓零食和香烟,将这一处清净的小镇,变成了闹市一般。镇上只有一家饭店,尽管杜公馆三天之内开了两千桌酒席,万余客西餐,他们还是座上客满,利市百倍,三天里面居然做了六百只洋的生意,在民国二十年间的乡镇小吃店,也算是骇人听闻了。六月九日这一天,络绎而来的男女宾客已达一万余人,一万余人挤在仅可容四五千众的临时剧场里,拥挤之状,自可想象;当时中外报章,对于杜祠落成的报导,不厌其详,形容 剧场上的盛况,上海新闻报六月十一日特地用出了「人气白热」的标题,作了如下的实况报导:「……剧场广可容数千人,但观者近万,几无揷足地,加以天热场低,四围密不通风,观众挥扇观剧,莫不汗流浃背,全场空气,异常混浊,『人气白热化』,五字形容,最为恰当。台上由张啸林、王晓籁两君维持秩序,卒亦无法驱散台上观众。入晚,客复陆续而来,跋涉十余里,畏难而退者,日必数千人。贵宾席中占有位置者虽极视听之乐,但兀坐通宵,呼吸急促,头痛欲裂,一身不能转侧,大有欲罢不能之势,诚有说不出之痛苦也。」张大帅得罪参谋长三十六年前的新闻报记者,确实已将当时剧场之拥塞,观众是怎么样的在「受罪」,描写得生动逼眞。只不过,这位先生因人废言,似乎还漏了两则笑话,─—由于「欲罢不能」而导致的大笑话。张啸林为杜家祠堂的落成交关卖力,上海福尔摩斯报说他:「张啸林君为剧务主任,虽华发盈巅而精神矍铄,奔波指挥,毫无倦容,剧终卽在后台支床假寐,毫无傲贵习气,人皆称之平民化云。」颇有拍马之嫌,但是多一半也是事实。那晚等到「沪上空前未有之堂会」开锣,他跟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一对大亨,两个黑头,威风凛凛的把守在舞台左右,有这两位门神一站,台底下挤死了人也不敢挤上舞台来。然则,为什么新闻报要说:「卒亦无法驱散台上观众」呢?原来,当晚剧场上,曾经闹过一次纠纷,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也是一位嗜爱平剧的戏迷,杜祠落成,一连三天的堂会戏,京朝名伶,沪上名票,出类拔萃的,几已全部到齐,因此阵容的坚强,演出的精采,又是一个「空前绝后,从所未有」,参谋长有这个听好戏的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因此,他当晚改着便装,悄然来到浦东高桥杜家祠堂。一万多人挤在剧场里,几无立足之地,参谋长不想惊动主人,所以杂在池座人丛里看戏,可是后来演出越来越精采,参谋长却被挤得坐立不安,无法聚精会神,欣赏佳剧。这时候, 他才想起应该到台上去找到主人,或者其它的招待,替他设法寻个较好的角落,或者稍微松动点的座位,让他安安静静的把好戏看完。但是,由前台到后台,无法遶道上去,唯一的途径,祇有沿着后幕,穿过锣鼓喧天的舞台。参谋长挪动身子,挤出人丛,方自一脚踏上台口,蓦地听见一声厉喝:「妈特个 X,瞎了眼乌珠的,谁叫你到台上来,还不快快给我滚下去!」参谋长一听,来人开口便骂,未免欺人太甚,他气白了面孔,正待上前理论,却没想到,那人豹眼圆睁,又是大喝一声:「入你 X的,你还不滚?」然后,当胸一把,捉牢参谋长的衣领,张啸林抓住参谋长,便要往台下推。台下有警备部的高级军官认得张啸林,他们眼见这一幕,发起急来,高声的喊道:「张啸林,休得无理,这是警备部的参谋长!」张大帅倒是一呆,右手自然而然的松开。万众瞩目,挨了骂,又坍了台,参谋长岂肯善干罢休。但是,他毕竟是当大官的,能识大体,心想在这种挤得热昏的场合,引起纠纷,秩序一乱,将不知断送多少人命。地方治安,职责攸关,他祇好「宰相肚里好撑船」,只是板下脸来,一声冷笑,两眼瞪住张大帅道:「好,你是张啸林,我认识你。今天我维持秩序要紧,暂时放你一关,明天早上九点钟,你自己到司令部报到!」斯语一出,台下一万多观众,齐齐的赞叹,而且退去了一身的冷汗。祇不过,杜月笙在后台得到消息,急得连连跺脚,嘴里声声的埋怨:「啸林哥怎么又做出事体来!」 他忙不迭的往前台跑,参与虞洽乡、王晓籁的行列,向这位参谋长打恭作揖,声声道歉,将他捧菩萨似的,捧到后台,参谋长极是漂亮,一边往后台走,一边声色不动的说:「杜先生,这件事情与你毫无关系,─—是我跟张某个人的事。」杜月笙忧急交并,心慌意乱,怎么能说是与他毫无关系呢?他再三声明,引为自咎,参谋长见他如此诚恳,开祠堂是喜事,堂会戏唱得这么热闹,他和张啸林言语冲突,乃至动手,本来是事出偶然,「不知者不罪」,因此,当杜月笙口口声声道歉,他决心君子不记「小人」过,慷慨豪爽的说了一句:「好吧,我便看杜先生的金面,不再追究张某的无礼!」一场天大的风波总算过去,杜月笙心有余悸,负疚不已,兴致难免减色,张啸林当众闯了穷祸,更是懊恼已极,心里交关难过。人物转换,时代不同,他深切感到惶恐,彷佛有动辄得咎的感觉。从此以后,他便努力于聚敛自己的锋芒。司令阿侄饮人中白另一则轶闻则出之于某司令的介侄,他是戏迷,却苦于晚宴席上喝多了雪醴水,暗暗的在闹便急(),而以当时剧场拥塞的情况,想挤出去解决委实是决无可能,痛苦到不能忍耐,趁万余观众聚精会神引颈翘望台上的精采演出,此公摸到了一只酒瓶,万般无奈的来了个旧瓶装新酒,恰巧邻座一位东北老乡,口渴万分,四处在摸饮料。摸到了这一瓶有内容的,举瓶猛吸,当然,他立刻便发觉异味,一口喷出,物归故主,又喷了司令介侄一头一脸,由于双方遭遇,全是令人「孰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语不合,挥拳便打,幸亏四周的观客恐遭池鱼之殃,乱了道场,七手八脚把他们拖开去,然而,残汁四溅,余臭犹闻,大家都憬悟这是怎样一件事体,于是,第二天早上,笑话便传遍了黄浦滩。杜家祠堂落成,靠杜月笙的面子,北京名伶,沪上名票纷纷云集沪滨,那会串三日的戏目,时至今日还引人啧啧称羡,许为民国以后空前未有的盛大演出。当年名伶名票穿着便装, 在上海法租界海格路范围拍的一张集体照片,二三十年后经人拣出大量翻印,犹在台湾台北形同奇货,为顾曲周郎争相搜购,公开售价高达二百元。其实自民国二十年六月九日起,杜祠附近因场地之所限,开席和听戏,一律分为祠堂里外两地,分别举行。祠堂外请的是海派角儿麒麟童、小达子、常春恒等,演出热热闹闹,多姿多采的做工戏,开的则是肥鸡大肉,讲究油腻的浦东风味酒席,这是杜月笙亲切自然,注重实际的招待故乡父老兄弟,诸姑姊妹,使乡邻亲友旣饱眼福,又快朶颐。祠堂前面搭的芦席棚,连餐厅带剧场,全部招待各界来宾,席要考究些,戏也拣好的,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对面的「杭州饭庄」,规模之大,在当年允称第一。由于杜祠落成典礼的筵席处主任,是杭州大老倌兪叶封,杜月笙大宴宾朋三天,他便请「杭州饭庄」打三天烊,全庄厨役统统开到浦东,杜祠旁边芦席棚搭的餐厅,摆得下两百桌酒席,一次可供二千五六百人用餐,可是贺客之多,出乎意料之外,于是这两百桌全部成了流水席,一批用过,一批再来,据当时上海福尔摩斯报的统计,三日之内一共开了两千席。除此以外,为了节省时间,紧急供应,筵席处又从上海聘去大批的西菜司务,从早到晚,一客客西餐川流不息的送出去。不久以后发现酒席加西餐仍嫌不够,筵席处采取紧急措施,再由上海聘来大批点心师傅,赶制面点供客充饥,然而卽令如此仍嫌僧多粥少,中西餐点的烹饪难以为继。起先各界佳宾还端端架子讲客气,坐候侍者大驾光临,往后肚皮实在饿来兮,辰光交关等不反,于是破除情面,自家去取,各种食物的输送线上,千头攒动,万手争挥。芦席棚里,款待嘉宾的骨子好戏,六月九日是第一天,下午三时开锣,这一天的剧目,开锣戏是全班合演的「天官赐福」,接下来是徐碧云、言菊朋、芙蓉草、金仲仁的「金榜题名」,荀慧生、姜炒香、张春彦、马富禄的「鸿鸾禧」,雪艳琴的「百花亭」、名票张藻宸和名伶尚小云合演的「汾河湾」,华慧林、萧长华、马富禄三丑合演「打花鼓」,李吉瑞和小桂元「落马湖」,程艳秋、王少楼「芦花湖」,全是杜月笙旣爱看又能唱的武生戏,大轴子戏「龙凤呈祥」,由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谭小培、龚云甫、金少山、萧长华合力演出,阵容之硬,一时无两。伶王外宿有男侍焉 伶王梅兰芳,有感杜门友谊,捧足杜月笙的场,三天夜戏,他便连演两次大轴,一次压轴,六月九日他唱龙凤呈祥,十日深夜他唱大轴子戏,是为四大名旦,空前绝后合演的红鬃烈马,十一日他更唱双出,先由谭小培、金少山配演二进宫,再跟程艳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通力演出「四五花洞」,这一出戏破例之后再破例,四大名旦答应让张啸林开设的长城唱片公司,灌了一张唱片,当年脍炙人口,许为平剧界的无上佳话,这张唱片极其珍贵,销行广远,历有年所,替张大帅赚了不少的钱。杜月笙招待这许多京朝名角,沪上名伶,也是敬礼有如,招待十分优渥,他包下了上海宁波饭店全部房间,作为南来角儿的下榻处,可是实际上大多数名伶都不住在这里,许多名伶觉得每天来回的跑上海和高桥,费时旣多,交通也是不便,尤其他们之间平时忙于各地演出,像这样共聚一堂的机会确实是破天荒的,散戏以后吃吃聊聊,快极平生,干脆,他们都在后台睡统舱,打地铺了。当然其间也有外宿的,譬如说伶王梅兰芳,中国银行总裁,广东金融巨子冯幼伟(耿光),毕生捧他最力,但凡有个机会,对于伶王的生活起居,总是悉心招料,无微不至。这一次梅兰芳到高桥唱杜月笙的祠堂戏,一连三天,冯耿光全始至终,随侍在侧,他和梅兰芳住在高桥望族胡伯平的家里,胡家的房子,要算是高桥镇上最宽敞讲究的一幢。表面上说是全国名伶大会串,捧杜月笙的场,为杜祠落成典礼大放异采,实际上杜月笙却不愿意沾这般吃开口饭朋友的光,名之为「义务戏」,私底下他还是送了贽敬,而且数额颇不在小,因为这些名伶来去旅费,和琴师、文武场面、跑龙套的跟了一大堆,当然要有开销,杜月笙送每位名伶大洋五千元正,次要的角色也得了三千元。一般评论,三日演出里面,以六月十日第二天最为精彩,头一出开锣戏「八百八年」,由老朋友、名票王晓籁和袁履登粉墨登场,聊以助兴。刘宗扬是武生泰斗杨小楼的唯一爱徒,他演「安天会」,乃师杨小楼则在稍后演出「长板坡」,师徒同台,观者更觉刘宗扬学杨小楼颇有几分神似。程艳秋的「贺后骂殿」,久负盛名,这一夜有名须生贯大元为她跨刀,尤其四大名旦各显神通,程艳秋格外卯上(卖力),歌喉宛转,抑扬顿挫,眞正唱得来荡气回肠,一句一彩,使台下万余观众如痴如狂,程艳秋后来也承认:那一晚的「骂殿」是他生平得意杰作之一。 杨小楼的「长板坡」,红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那次演出以高庆奎饰刘备,名坤伶雪艳琴饰糜夫人,名净刘砚亭饰张飞,牡丹绿叶,相得益彰,搭配之整齐,在当时不作第二人想,可是他在鼓掌如雷,采声不绝中一时大意失手,有一个抓帔的动作不曾做好,使他在回到后台以后,为之懊丧久久。王少楼、金少山、张春彦通力合作,演出「捉放」,又是万众瞩目,盛况难再的骨子好戏,王少楼的唱功在此大放异采,几段流水与原板,唱得如同行云流水,运腔韵味,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一字一句,妙到毫顚。大轴子戏是四大名旦接演全本红鬃烈马,还添上无数名伶助阵。这一出戏由徐碧云首先唱「彩楼配」揭幕,继之以尚小云的「三击掌」,麒麟童和王芸芳合演「别窑」,郭仲衡与芙蓉草的「赶三关」,梅兰芳、谭富英、言菊朋合铸「武家坡」,谭小培、雪艳琴「算粮」,谭小培、荀慧生、姜妙香的「银空山」,结局则为梅兰芳、荀慧生、龚云甫、马连良的「大登殿」,这一出全本「红鬃烈马」,眞叫做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搭配之整齐,阵容之坚强,诚所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尤其合四大名旦于一炉,又有谭小培、谭富英两父子同台接演,于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精神一以贯之,诚为自有平剧以来,空前绝后,难以再期的无上杰作。六月九日唱了半天一夜的戏,自杜月笙本人起,个个兴奋,人人欢喜,当夜只怕没有人阖得上眼,睡得着觉,因为翌晨五时便有三日节目中的最高潮,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典,杜氏家祠举行栗主泰安典礼。栗主奉安繁文褥节参加这个典礼的共达一万余人,杜祠飨堂和大厅里面,人如潮涌,川流不息,几乎就要挤破了这两幢五开间的厅堂。乐队备有三个,警备司令部、第五师、上海公安局的三支军乐队,就在飨堂前,屋檐下,鼓钹齐鸣,轮流演奏。卽令如此,三支军乐队奏乐,还掩盖不住嗡嗡议论汇成的声浪。 有杨度、汤漪、陈群、邱方伯等八大秘书,为杜祠落成典礼设计安排,一应仪节悉遵古礼,一举一动全无半点差错,譬如说杜家那座总神主,便由杨度吩咐过了,要用栗木制作,便是照着公羊传文二年,两千多年前的古制:「虞主用桑,练主用栗」。人死落葬,在祠堂或家中设祭,叫做虞,虞时的神主该用桑木,盖桑者「丧」也。等期年(一年)以后,祭礼谓为练祭,卽应将「桑主」埋掉,改用栗木制的栗主,藏在祠堂或家中,经常奉祀。栗主和桑主不同的地方,是桑主不刻字,可用白或黄纸写上谥号,栗主则镌而谥之,以便永久保存,至于为什么要用栗木?公羊传上有注:「栗、犹战栗,谨敬貌。」因此,所谓「栗主奉安典礼」,易言之,就是杜月笙双手捧住栗木制的总神主,把它送进神龛里「奉安」─—永久保存,经常祭祀。由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必须衬托庄严隆重的繁文褥节,实在很不简单。五点钟,天还没亮,杜氏祠堂万头攒动,灯火辉煌,从飨堂、大厅、正门、席棚,那座五层高的大彩楼,和附近的三座牌坊,沿杜氏家祠到高桥码头,两侧水月路灯,照耀得附近如同白昼,再加上每隔一里便有一座牌坊,银河星树般的彩灯一致亮起,电炬焜耀,光烛霄汉,将这八九里路上,映得花团锦簇,光明璀璨。于是,五点钟一到,乐声悠扬,炮竹喧天,欢声雷动,杜月笙长袍马褂,面容肃穆,必恭必敬的,将栗主安置在神龛。接下来是家祭,杜月笙率领妻子儿女,遵照古礼,向上跪拜。家祭完毕,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参军杨虎,往左上首一站,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纸电文,面向参加观礼的大众,高声的说:「兄弟昨天接到国民政府秘书处的电报,─—『上海杨参军啸天兄勋鉴:本月十日为杜明笙先生新祠落成,请执事代表致贺,奉谕特达,国民政府秘书处,青。』兄弟现在就代表蒋主席,向杜月笙先生申致庆贺之忱。」摊开第二张电文纸,杨虎又将蒋主席题颁的贺词琅琅的朗诵了一遍,主人颜面光采,嘉宾与有荣焉,于是从人丛中爆起了欢呼与鼓掌。 随卽由执事人员宣读各方的贺电,贺电中不约而同的说明了他们未能「躬逢其盛」的理由,例如军政部长何应钦说他正在赣江剿赤,吴佩孚歉以远在川中,不克躬与,但是他和外交部长王正廷,同样的都派了代表前来。党国元老李石曾自北平来电:「南望云天,弥殷遥祝」,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因六安防务紧急:「江天在望,无任神驰」,天津市长张学铭恭维他「聿怀先德,昭示后昆」。张群派郭秘书代表致贺,曾毓隽托邱甫桂诣祭,缪斌请王犹龙代表观礼。其余一连串报出来的台衔,声名显赫,骇人听闻,充份显示杜月笙交游之广阔,物望之隆替,例如班禅喇嘛也派了代表,以及─—北平市长胡若愚、旅次大连的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傅筱庵、成都邓钖侯、南京赵锡恩、洛阳蒋鼎文、四川省主席刘文辉、汉口总办刘秉义、南京市长魏道明,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南京卫戍总司令谷正伦、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易培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前大总统曹锟、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江苏省主席韩国钧、我国驻法公使顾维钧……。报告竣事,莅临观礼的亲友、嘉宾,各机关团体代表,一批批的趋前鱼贯行礼,杜月笙则带着他的子女在一旁答谢,行过礼的客人,再去向他热烈的道贺。吴铁城、许世英、杜锡珪、张弧、李思浩、陈希曾、张公权、徐寄庼、刘志陆、上海金融工商界重要份子如钱新之、吴蕴斋、宋子良、胡笔江、林康侯、秦润卿、潘家瑞等几已到齐。外国人来行礼的,尤有法国驻沪总领事甘格林、警务处总监费沃礼等,及日本人坂西将军、总领事村井夫妇、领事三浦夫妇、副领事白井、商工议会会长米里纹吉,还有纺联董事土井等人。报章竞载不厌其详由于六月九日各地嘉宾毫无限制的涌来,席棚剧场,险险乎为之爆炸。于是从六月十日一早开始,采取紧急措施,所有从上海到高桥参与盛会的贺客,一律到法租界外滩太古码头,乘杜公馆特备的轮船,满载后立卽启椗,驶赴高桥。贺客太多,又不能凭票上船,照这个办法,仍还是漫无限制,于是由办招待的人,想出了一个补救之策,他们等客人上船启椗以后,方始一一查询。事先,将逐日的礼簿,抄录下 来,按送礼的机关团体,府宅人名,编印来宾录。查询的时候,便以来宾录为根据,请贺客在来宾录上签名,当场发给纪念徽章一枚。船到高桥,坐汽车或坐人力车,赴宴看戏,到处游览,都得凭这枚证章,始可接受杜公馆的招待,否则的话,因场地和设备之所限:「恕难允准造入杜祠。」限制得这么严格,作用却并不太大,上海人谁不想去轧这一场闹猛,杜公馆的专轮上面要检查,他们便不搭杜公馆的船,不坐杜公馆的车,邀三朋四友,带一家老小,自备交通工具,或者步行八华里,专诚一游杜氏家祠。所以,在六月十日那一天,由高桥到杜祠,那八华里的「杜高路」,从早到晚,直如山阴道上,贺客游人络绎不绝,人潮里住了汽车队和黄包车队,扶老携幼,说说笑笑:「不速之客」们,祇当是出来郊游远足,彷佛不到杜祠,失之交臂,便错过了此生难再的好机会。于是,六月十日,从上海专程去游杜祠,轧闹猛的,又达一万多人。杜月笙一生服务社会,敬重朋友,他帮过许多人的忙,但若他有事需要人手,简直用不着他自家开口,六月九日是头一天,贺客超过预算两三倍,使一大羣的人员手忙脚乱,可能招待不周。十号这天便有几位大亨,自动出来调度指挥,接待贵宾,如虞洽卿,如王晓籁,如袁履登诸人,自晨及晚在人丛中跑来跑去,忙个不停。警备司令部派一个中队,公安局派了几百名警察,此外驻扎在上海的海军、陆军、水陆警察,南市闸北保卫团、缉私营、侦缉队、救火会、红十字会、蓝十字会,统统派有专人,到高桥来帮杜氏家祠维持秩序。─—因为,总计九、十、十一,三天之内到杜祠的贺客,数逾十万!漪欤盛哉,民国二十年的杜月笙,建一座祠堂,唱三天名伶名票会串的平剧,一人有庆,万人为之空巷,此一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轰动,看在当时中国新闻记者的眼里,由于这件事直接与杜月笙有所关连,自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但是就上海的外国记者看来,似乎难免大为骇异。这三天里外国记者纷纷出动,实地采访杜月笙开祠堂的盛况,而且新闻、花絮加照片,在他们的报纸上大登而特登,例如日文每日新闻所作的标,意译卽为:堂皇华贵之杜月笙氏家祠落成典礼壮丽夺目 来宾云集另一家「日日新闻」则如此写着:「……国人(日本人)方面有……诸名士均行参加,祠堂从海关码头乘汽轮向下流,约驶一小时间至高桥码头,在八支里(支那里)之田园中,其中有特为杜氏宗祠修筑之社高路,可行汽车,足为一日之清游。其宗祠之壮丽华贵,不待言矣!昨日并有梅兰芳、程艳秋等名伶之演剧,且招待参观者,飨以酒食。自朝至夜,八支里之道上。络绎不绝,于此足以见杜氏声誉之隆,可谓壮观盛况矣!」又一家「大陆报」说:「……昨(十)日有两万人参加杜氏家祠盛典,各国名人,往贺者络绎不绝,其盛况为上海多年来所罕觏。」六月十三日英文的大陆晚报,以较保守的估计,作为标题:八万来宾恭祝杜祠落成盛典大美晚报在新闻中叙述:「浦东杜月笙君家祠落成纪念之三日大庆祝,业于星期四(六月十一日)晚间结束,来宾之参与盛典者,有政府大员,有当地钜商,总计在『八万』人以上,可谓上海有史以来空前盛举!」福尔摩斯除了逐日刊载新闻,还有类似现代报纸「花絮」的所谓琐记:「……各界投赠,琳琅满目,上自国民政府主席,下至庶民,无不备礼申贺,登门晋谒者,更不止珠履三千之数。军政商学诸闻人,亦亲往襄理盛举,京沪男女名伶,复登台串戏,其盛况为空前所未有。非杜月笙君交游广阔,恩德感人,曷克臻此,而其孝思不匮,更足以 励末俗矣!」事实上,六月十日开始发纪念徽章,请贺客凭徽章入祠,发到下午,便察觉有无数向无渊源的「游人」,直截了当,利用送礼的方式,来换取这一枚难得到手的徽章。于是,又产生了婉言拒绝受礼的怪现象。─一到最后一日,六月十二日早晨,局面已无法控制,执事者唯有正式宣告:「纪念徽章停发」。中国报纸,更是连日长篇累牍,不厌其详的大事报导:「杜祠落成典礼」,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申报」,如「早年规模最大」的新闻报,莫不皆然。申报还破例的登了「预志」,将杜祠落成典礼的八大处组织和负责人选,招待的方式,仪仗之路由,堂会之戏目,—新闻报甚至将办事处结束的情形,一一详予揭橥,乍看起来,像是杜月笙出钱登的广告。十万只洋设图书馆其中日本每日新闻特别强调杜祠图书馆之设,认为「将来完成,益足以增江南之名胜」云云。严格说来,杜月笙开祠堂,「自国府主席以至庶民,无不备礼申贺」,诚然是他一生之中,最绚烂光辉的一笔,同样的也是他置于平生最高巅峯状态,不过,开祠堂仅祇是一家一姓之事,对于国家社会,关系究竟不大。杜月笙能花五十万元建立家祠,而他的朋友和门人弟子,也能醵资十万,在祠堂旁边建立一座「浦东杜氏藏书楼」附设学塾,这才是真正的「锦上添花」,不但开风气之先,而且做了一件极有意义,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建立这所藏书楼,当时曾有一篇序,指出在杜氏家祠之侧「经始立学,并建藏书楼」,完全是出自杜月笙的一番宏愿,杜月笙的一百二十五位朋友、门人和学生,则是「公赠图书若干万卷,以成月笙先生之志,抑亦东南文献之盛事也」。由此可见,学塾和藏书楼是因杜月笙的一腔愿望而筹设的。一百二十五位赞助人中,包括王伯群、吴铁城、杨虎、杨杰、刘芦隐、汤漪、陈群、张 翼枢、张颂椒、苏嘉善、杨志雄、刘志陆、吴醒亚、汪啸崖、李应生、王仲奇、张澹如、传品圭、孙祥簋、朱如山、谢葆生、杨管北、赵君豪、唐世昌等,可以说都是跟他平素比较接近的一群,他们帮助杜月笙完成了一项盛举。在民国二十年,拿十万大洋去建一个图书馆,和一所学塾,其规模自非小可。因此,当杜祠落成,前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曾于落成典礼后四个月,亲自执管,「因略抒所怀以遗之」,为杜月笙写了一篇:「高桥杜氏家祠记」,凡一千三百余字,他请中央党部宣传部长刘芦隐工楷书就,制了一块匾额,送给杜月笙。在这篇文章里,胡汉民也是别具慧眼,特别赞扬杜月笙兴学建馆这一点,他说:「……杜月墅先生,今之任侠人也,信言果行,重取与然诺,好急人之难,捐躯命以赴困阨,怡如也。大江南北,识与不识,咸重其义而慕其风。辛未(民国二十年)之夏,先生建家祠于海上浦东之高桥乡,并附设学校及图书馆,上以崇先祖,下以启后贤,不以远遗,不以己私,其用意甚厚,其望于族人者甚巨且远。诗曰:『岂无它人,莫如我同姓!』以余观杜君之所为,盖侠而儒者,其贤于朱家、郭解远矣!果能秉此旨以逞国族基础之确立与巩固,固当在此!而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三端,或将尤有赖焉!祠成先生嘱为之记,余喜其能符于我党总理之遗旨,且有裨于人心世道也,因略抒所怀以遗之。」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粤变和平解决,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共赴国难,汪精卫等自粤抵沪,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恢复汪精卫、陈公博、兪作柏等三十四人的党籍。十一月二十六日,汪精卫一时兴起,援笔为杜月笙「谨撰」了一篇「高桥杜氏家祠记」,他在这篇亲笔写就的文章里面也是这么说:「……中国数千年来,有一种民族精神随时随地,可以表现者,厥为报本,其大者祭祀天地,以其覆育万物也,乃至一羹一饭之微,亦必先祭,始为饮食之人,此种风尚,穷乡僻壤,野老耆旧间,犹往往遇之。夫人类之智能与能力,乃无数心血所积累而成,故报本之义,不仅继往,尤在开来。文化之日进有赖于是,而亲之则报本之尤著者,庸可以宗法社会之观念囿之欤?「或又以为家族思想其量不弘,不知忠恕之道,在推己及人,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乃能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也。「杜君月笙,今之任侠人也,平日见义勇,能急人之所急,重然诺,轻施与,于慈善教育多端,尤多所致力,声名藉甚大江南北。二十年夏建家祠于黄浦江东之高桥乡,附设家塾及图书馆,盖于报本反始之中,仍不忘乐育人才之意焉,此能以亲亲为基点,扩而充之,以及于仁民爱物者也,是可以风矣!愚旣略知其始末,乃乐而为之记。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汪兆铭谨撰。」京朝名伶全部到齐六月十一日,第三天的戏,开锣是金碧玉、杨鼐侬、彭春珊、马佩云的「满堂全红」,接下去的小杨月楼、小奎官、蒋宝印「岳家庄」,言菊朋的「琼林宴」,荀慧生、麒麟童、刘奎官、金仲仁「战宛城」、马连良、金少山「取荥阳」,高庆奎「取帅印」,徐碧云「花木兰」、尚小云、龚云甫、贯大元「马蹄金」,刘宗杨「挑华车」,梅兰芳、谭小培、金少山「二进宫」,李万春、蓝月春「夜奔」,雪艳琴、姜妙香、雪艳芳「弓砚缘」,李吉瑞「卧虎沟」,程艳秋、谭富英、王少楼「忠义节」,杨小楼、马连良、刘砚亭「八大锤」,梅兰芳、荀慧生、雪艳琴、金少山、程艳秋、尚小云、高庆奎的「五花洞」,大轴子戏最使黄、杜、张三大亨着了开怀过瘾,斯为麒麟童、王英武、赵如泉、刘汉臣的「庆赏黄马褂」。三日盛会旣毕,杜月笙诚惶诚恐,在各报刊登「杜镛道歉」启事,其末有云:「……遂使远来宾客,及襄助职务诸公,或劳步行,或受饥饿,或缺睡眠,种种现状,言之疚心,兹因万分歉仄,……惟乞各方友好格外原谅其不周,无任惶悚祷荷之至。」他说的非常诚恳,而且句句都是实情。上海人所谓的「浦东」,泛指黄浦江东岸的区域,因此北自高桥起始,川沙、南汇、奉贤各县,都属于「浦东」的范围。浦东人士侨庽上海的极多,经营工商,从事公务,成就昭彰在人耳目,浦东帮在各行业中据有相当的地位,但是同乡之间并无联系的机构,许多浦东人士认为成立「浦东同乡会」殊有其必要,他们见到杜月笙家祠落成,开祠堂的盛况空前绝 后,轰动全国,黄浦摊开埠以来,最热闹风光的一次盛典,居然是在浦东高桥乡间举行,此一铁的事实,令浦东人士为之欢欣鼓舞,因此,他们希望杜月笙出而领导,趁此机会把「呼声甚高」的浦东同乡会先行组织起来。杜月笙很乐意为桑梓服务,同时,这也是一个可能发挥巨大力量的民众团体,将浦东人在上海的力量集合起来,作有效的运用,其成果必定可观。他从这一年的七月开始着手筹备,他邀集了浦东旅沪同乡中的名流学人、富商巨贾,如穆藕初、黄炎培、吕岳泉、沉梦莲、张效良等,共同发起组织「浦东同乡会」,在他的大力推动之下,浦东同乡会乃得以显赫的声势,壮大的阵容,俨然成为上海最有力量的同乡组织之一。「浦东同乡会」对于同乡间的经济结合,乃至浦东地方的种种建设,致力颇多。浦东银行、恒大纱厂、浦东电气公司、……一系列浦东人士所建立的事业,都是基础稳固,规模庞大的工商组织。时至三十余年后,浦东同乡会在台北仍然继续为桑梓人士服务,是台湾组织最完善、活动最频繁的各地同乡会之一。东北事变奋袂而起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励精图治的小康局面,面临情势严重的挑战,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实现其「武力侵略东三省」的阴谋,当时的东北最高军政长官,─—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适在北平,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向他请示,张学良训令遵照他在九月七日致东北边防公署的鱼电办理:「……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抵抗,致酿事端,卽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于是,日军在东三省境内鲸吞蚕食,纵横无阻,到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下令放弃东北最后据点锦州,东北军撤至长城之南。二十一年一月三日,日军开入锦州城,在城楼上扬旗欢呼,东北三省全部沦亡。当时国内的情势,正所谓灾患频仍,千疮百痍,长江中流的大水灾,灾民多达一亿,江西剿赤,耗费了政府大部份的兵力与财力,蒋主席有重整军备,抵御外侮的决心,但是格于现实环境,必须争取时间,以使计划完成。尤其民国十九年汪兆铭勾结西北阎锡山、冯玉祥各军通电叛变中央,兵连祸结的中原大战方告解决;汪兆铭又在二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偕唐绍 仪、李宗仁、陈友仁等在广州背叛党国,成立「伪军政府」,八九月间更唆使粤桂军队进窥湖南和江西,七月二十日又有冯玉祥旧部石友三在河北顺德叛变;蒋主席南征北讨,鞍马倥偬,我国由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重困难,实际上也是无法抵抗日军的侵略狂飚。但是全国士气民心,却是无比的高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字怎么写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