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紫阳县地图的工作工资水平都在哪一个层次

求解答:在澳门工作一个月一万算那个层次的工资水准?一般地段房租要多少钱?每天早餐和午餐在外面吃,晚_百度知道
求解答:在澳门工作一个月一万算那个层次的工资水准?一般地段房租要多少钱?每天早餐和午餐在外面吃,晚
求解答:在澳门工作一个月一万算那个层次的工资水准?一般地段房租要多少钱?每天早餐和午餐在外面吃,晚餐在家里吃大概要花多少钱?
提问者采纳
逗!一万相当于在北京2300左右的工资,旁友,自己算吧。
因为房租,吃饭。公交费用。
换算成人民币也有将近八千
能给个大概的物价参考吗?
房租左右,其他您自己估计。
感觉您是比较省的人就去。
不是中心地段也要这么贵?
本岛在500-1000吧,只要您能受得了
包住的话呢?
那完全靠谱。
吃饭大概多少钱够呢?吃简单点。
这个没法给您算,您自己做饭,和在街上买着吃,您买着吃什么都在您自己。
大约在40左右吧,普通的。
吃个一荤一素的盒饭要多少钱呢?
40一顿饭?
得看哪个位置
那应该是20元吧?不清楚,好久没去了。
您觉得这个待遇在澳门算那个层次的水准呢?
金店的女售货员我见过1W8底薪的
您这个一万不算高工资。
那去澳门不是很好捞金?
刚刚给您说了,换算成您来北京,就是2300左右的工资,您在那一个月1W,相当于来北京一个月2300
可是,我一天吃饭50,一个月1500,日用品算1000吧,话费150,还能剩很多啊!
而且以后可能经常自己做饭的
对啊。就是这样,在澳门1W块一个月的工作太好找!
您自个衡量,我先睡了。
记得给好评
那您的意思是去澳门随时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喽~
最后一句,不会回了,洗碗小妹一个月7000。
那内地人去那边有什么限制条件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做金日吧,绝对比这个赚的多,一个辉煌的事业
去网上搜搜,金日制药,非常有实力,制度非常好的公司,欢迎来郑州了解
你在澳门工作吗,可以介绍我也去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紫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紫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日期: 日 && 信息编辑:发展规划处
  “十一五”时期,是紫阳县打牢基础、扩张总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是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由稳定温饱迈向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五”期间,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驱动下,我县全力实施“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末,全县GDP达到11.69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8.5%,比“九五”提高2.3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8.43亿元,年均递增6%;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年均递增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年均递增13.4%,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提出的“稳定农业、提高工业、发展三产”的总体目标。   2、优势资源开发取得突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五”以来,全县上下集中精力狠抓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明显。富硒茶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新建茶园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由我县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富硒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其证明商标已经通过国家核准注册,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绿色产品;2005年全县产茶1505吨,产值8100万元,富硒茶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重大支柱产业。蚕桑产业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坚持在提高产茧量和茧质量上下功夫,年均发种量稳定在5万张以上,成为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畜牧产业取得可喜成绩,通过行政推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2005年出栏生猪17.8万头、羊5.9万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工业方面,坚持以引进外地资金和先进技术为主,加快优势资源开发,装机2.4万千瓦的毛坝关电站并网发电,陆续开工了红椿、灯芯桥等10余个水电站;钡盐、锰矿、钛磁铁矿等特色矿产开发进展顺利,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的湘贵锰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紫阳天然板石标准Ⅱ颁布实施,产品飘洋过海,远销欧美,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从无到有,第三产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农业以茶桑畜为主,工业以水能矿产为主,三产以流通服务为主的产业体系雏形。   3、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抢抓机遇,加快以公路交通和生态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蒿汉路、恒紫路、城焕路、桑瓦路改造等一批项目相继完成,紫岚路、瓦东路改造等项目即将竣工,油路里程由43公里增加到125.3公里,交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县城经济适用房开发蓬勃发展,一批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完成了总投资900万元的县城二期供水工程,近4万人吃上了净化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13条、680平方公里。实施天保造林32万亩,退耕还林4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九五”末的41.5%提高到“十五”末的50%。   4、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十五”期间,我县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投资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国有、集体企业稳步改制,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债务得以有效化解;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通过“两会一节”等招商平台,累计签订合同引进资金20.42亿元,实施项目68个,完成投资6.1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5.5倍。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有效化解了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矛盾,建成了一大批水电、矿产开发项目,有力推进了优势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群体的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共有1.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有4300多名城镇低收入居民和3300名农村低收入居民享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劳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年输出劳务达8万人次,劳务收入达4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建成扶贫重点村48个,异地迁移扶贫人,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200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69元,年均分别递增8.2%、7.7%,城乡居民在吃、穿、用、住等方面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6、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投资大幅度增长,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2005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高考达线人数连年攀升;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立,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巩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顺利实现“三为主”目标,被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示范县”称号,连续五年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以内;文化事业加快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民歌)艺术之乡”,“紫阳民歌”经省政府推荐可望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乡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0%;通信发展迅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面迅速扩大。   7、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不断强化依法治县,严格依法行政,部门和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公民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企业厂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坚持严打整治,加强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社会风气良好,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全紫阳”称号。 “十五”期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县、乡(镇)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襄渝铁路二线和包(头)茂(名)高速公路陕川界(以下简称两路)的相继开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文条件。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实施“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为缓解能源约束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加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我县小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随着“两路”的实施,在我县境内上百亿元的投资将对我县今后五年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从我们自身条件看,我县硒资源丰富,富硒生物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健康、自然和环保的取向,通过多年的发展,富硒产业已经具有相当基础,前景看好;县内板石、锰矿、毒重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现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能源及特色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紫阳“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禀赋和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将为我县民俗风情旅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加快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水平低,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效益差,市场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基础薄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自然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紧缺,发展环境艰难;三是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低,人才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人口压力大。展望紫阳“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扩张总量又要优化结构,既要突破工业发展又要强化农业基础,既要开发优势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着眼经济持续发展又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任务十分艰巨。   总体上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实施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把握“两路”建设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打好富硒、民歌两张牌,做好茶、桑、畜三篇大文章,建设富硒食品、水电能源、特色矿产、民俗旅游四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紫阳,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健康发展。   2、预期目标   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预期达到19.5亿元,年均递增11%以上,财政总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4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产业结构由2005年末的42:15:43调整到30:25:45,生态环境更趋优美,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境内铁路二线、高速公路和“一纵四环”地方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县到乡公路全部油路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以破解。   &──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茶桑畜”三大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撑,特色矿产有效开发,境内主要河流水能开发基本完成;民俗风情旅游蓬勃兴起,县域特色经济充满活力。形成以“两路”为轴线的任河工矿企业发展带,以紫石路为轴线的汉江以北富硒生态农业示范区,以汉江为轴线的茶果特色产业带和旅游观光风景区。   ──和谐社会建设初显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科技推广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基础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素质普遍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持稳定和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3、远景规划   到2020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2000元,城镇化水平达40%,新增人口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全面实现。
四、“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以“两路”建设为契机,集中全力,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使紫阳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根本性改观。   ● 加快公路建设。本着围绕产业、服务工业的原则,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交通落后面貌,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按照“突出干线、完善路网、积极争取、适度超前”的思路,以提高公路等级,增强通达能力为重点,建成“一纵四环”地方公路网,实现境内省道三级油路化、县道四级油路化、村级道路等级化的目标。改造310省道紫渔公路紫阳段达三级油路,改造权洄路、米仓山环线、蒿大路、滚子垭-洞河达四级油路,新建汝河口-双桥、紫阳-金川-汉城沿江四级油路,打通紫阳到汉滨、岚皋、城口、汉阴的边境通道,完成38条349公里重点村道新建任务,实施50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   ● 积极配合“两路”建设,借机乘势发展。“两路”工程相继开工,其附属配套项目建设,将解决多年来困扰我县交通发展的关键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大路带小路”公路建设规划,建成蒿坪、城关、权河、毛坝四个高速路互通式立交桥、任河嘴公路大桥和权河口任河大桥;改建紫阳铁路客运站,扩建向阳铁路货运站,提高客货运输能力。一定要把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和发展地方交通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做好工程援建,创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确保“两路”工程顺利实施。   ● 完善交通网络配套设施。扩建紫阳港水陆联运码头,新建真人宫客运码头和瓦房店水运码头。完成县城二级汽车站扩建,新建3级汽车站3个、4级站5个、5级站15个和100个汽车停靠点,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支撑、村组为节点的干支相连、辐射城乡、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水运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   ●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项目,以天然林保护和汉江两岸绿化工程为重点,实施大瀛湖治理项目,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加快宜林地的造林速度,到“十一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4%,把紫阳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小流域治理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沼气等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继续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政府环保政策导向。加大对重点工矿企业的监管力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及大型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8个汉江(任河)沿线集镇垃圾堆放场,逐步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集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推广清洁燃料,推行汽车燃料天然气化,淘汰落后的挂机船舶,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积极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符合县情和经济规律的资源利用补偿机制,构建节约型社会。   2、以富硒茶产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建设富硒茶产业基地为目标,实现突破性发展,使富硒茶真正成为富民强县奔小康的大产业。   ● 实现茶叶产业发展的突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科技推广和转化力度,加快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培植龙头企业,优化品种结构,培育知名茶叶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到“十一五”末,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达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4500吨,产值达到3.6亿元,使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由现在的10%提高到30%。壮大产业基地,培育生产载体,在资金、政策、人才上倾斜,一手抓新茶园建设,一手抓现有茶园管理,建成15个基地乡镇,50个专业村,培植2000个种植大户,建成200个名优茶机械加工厂,30个茶叶加工骨干企业,培育3至5个大规模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带加工厂,加工厂带茶农的产业链条。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利用“紫阳富硒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和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认证的有利条件,整合原有品牌,将“紫阳富硒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狠抓市场扩张,培育消费群体,赋予茶叶产业更多的文化内涵,并同旅游发展形成纽带,建立营销网络,扩大销售区域,构建适应高、中、低不同层次需要的茶叶产品体系,提升市场份额,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   ● 稳步发展蚕桑产业。抢抓东桑西移机遇,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户分散种桑,大户集中养蚕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现有桑园管理和兴建桑园力度,强化科技兴桑养蚕推广工作,提高张产量、茧质量,到“十一五”末,力争发种量达到8万张,产茧3000吨。   ● 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内部结构,加快品种改良和规范化养殖技术推广步伐,推行规模化饲养、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肉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以猪羊为主,家禽水产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到“十一五”末,肉类总产达到2.7万吨,禽蛋2200吨。   ● 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富硒金钱桔、皱皮柑、魔芋、烤烟、秦巴硒菇、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无公害、大棚等新技术,丰富蔬菜品种,为“两路”工程建设者和大中城市提供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改善种植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建射茶、桑、果、菜示范园,推广林下、园内养鸡,提高土地利用率。   3、以矿产和水电能源开发为重点,培育工业支柱   加快富硒生物、矿产、水能三大资源开发,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由资源开发型工业向产品开发型工业转变,努力培育特色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特色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占全县GDP25%左右。   ● 做大做强富硒食饮品产业。充分挖掘富硒资源潜力,努力推进富硒食品的产业化进程。富硒茶要寻找技术和企业依托,加快深度开发和市场营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效益。继续做好富硒矿泉水项目的策划、包装,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进行富硒矿泉水开发。秦巴硒菇要依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做好秦巴硒菇的深加工和药用开发,建成硒蛋白多糖活性颗粒产品生产线。富硒畜产品要在扩大畜牧养殖总体规模的同时,建设富硒肉产品加工厂,扩大特色畜牧产品市场,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富硒小食品要在蒿坪、双安、汉城等重点区域,抓好富硒粮油、富硒粉条、富硒变蛋等特色产品的规模开发,加快做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实现新突破。富硒水果和水产品要改良品种,扩张规模,突出特色,开拓市场。   ● 抓好优势特色矿产资源开发。以锰矿、板石、钛磁铁矿、毒重石为重点,坚持“择优扶强、环保低耗”的原则,按照合理布局、强化管理、资源节约的要求,从发挥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和加快载能工业发展的思路出发,加强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开采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支持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实施湘贵锰业二期工程。到“十一五”末,矿业产值达到4亿元,形成12个规模以上的大型矿产品开发骨干企业,把紫阳培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板石、钡盐、金属锰生产基地。   ● 加快水能资源综合开发。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的开发思路,全面建成“十五”期间开工的11个电站项目,新建任河流域权河电站和汝河关门石电站,改造洞河牛颈项电站,使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万千瓦。逐步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优化电网布局,将发展地方小水电与电网建设统筹考虑,优化用电结构,提高小水电电力就地转化能力,做好330KV输电线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新建向阳110KV、高桥35KV变电站及双河开关站,拓宽电力上网通道,形成以110KV为网络骨架、35KV通往主要乡镇较为完善的输变电网络体系,并对现有10kv及0.4kv供电线路逐步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用电质量和等级。同时要稳步提高煤矿生产能力。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农业和农村发展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进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行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的明显改善。   ●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以上。按照“小工程、大群体”的模式,继续加快堰渠、堰塘、水窖等群体水利工程建设,兴修农田3.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确保农村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继续推广粮食六大增产技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无公害富硒优质粮食基地建设。   ● 推进农村新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以迁移式扶贫和以工代赈生态移民项目为契机,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加快新村建设。在规划上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在实施中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农民的经济实力和愿望,扎实、有序地进行。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发展农村家庭沼气池1万口,把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与家畜养殖、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抓好农村电网和乡村道路改造,实施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工程,迁移农户1万户,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解决6.8万人饮水困难。同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新村建设,通过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提高新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土地有偿转让、转包、出租,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林特园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创办企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产业建设为重点,完成105个扶贫重点村的建设任务,按照区域特点,坚持项目到村、产业到户、科技优先的原则,把扶贫重点村建成特色产业专业村、示范村。   5、以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建设   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原则,坚持市场推进和政府引导并重,依法、科学规划,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小集镇为支点,加快城镇化进程。   ● 突出县城建设。强化县城的辐射能力和中心地位,&利用“两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修编城区总体规划,制订分区详细规划,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县城规模,形成江北老城区、任河嘴旅游开发区和江南新开发区南北融合的新格局,到“十一五”末,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力争成为全市“一心三极”城市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规划建设江南临江娱乐休闲观光园,建设县城中心广场、县城文化中心、行政中心、滨江大道工程,实施桥沟路项目,形成紫府路-河堤路的迂回环线,结合铁路二线建设拓宽紫阳火车站进站路。新建2个集贸市场和1个功能完备、规模较大的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强化县城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提高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在老城区继续建设经济适用房,在新区加快商品房开发。加快停车场、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整治,严肃处理乱占滥建行为,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提升县城品味,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突出紫阳茶乡特色,把县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功能完备的山水休闲旅游城市。   ● 全面推进小集镇建设。继续推进城、镇、村三级体系建设,以10个中心集镇为重点,尤其要加快蒿坪、麻柳、汉城、洄水四个边贸集镇和向阳、毛坝两个对国家重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集镇建设。以集贸市场建设为集聚力,吸引农民和外来人口进城定居和创办企业。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城镇居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城镇规划、管理的执法水平,实现城镇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6、以汉江民俗风情旅游为重点,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抢抓机遇,突出民俗风情特色、扩大旅游业规模、提高效益。到2010年,基本形成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与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并驾齐驱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围绕把紫阳建成民俗旅游强县的目标,大力开发民歌民俗、茶文化和道教文化,以节会为载体,巩固和打造“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陕西省美术家写生基地”、“国家富硒茶原产地”等知名旅游品牌,抢抓机遇,集中力量,积极开发安康瀛湖-紫阳水上旅游线路,加快沿途景点和游乐项目建设,实施任河嘴旅游区开发项目,加快中国富硒茶观光园、会馆群、汉江两岸绿化工程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擂鼓台森林公园景区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特色景点。新建县城星级宾馆,提高接待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大推介宣传力度,把安康瀛湖-紫阳水上旅游线路打造成陕西的精品线路。以富硒食品、民间工艺、汉水文化为重点,开发一批地方特色浓厚、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旅游产值占生产总值10%以上。   ● 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以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推进我县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不断扩大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的覆盖率。   ● 提升传统服务业等级。以县城和两大工程沿线乡镇为重点,加快宾馆、娱乐设施建设,提高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加强市场、物价、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改善运输结构,提升运输级次,提高运输的安全、快捷和舒适性。创造条件,积极扶持运输企业申报开通到西安、广州、武汉、重庆的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班线,增强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7、坚持“科教兴县”,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把科教工作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提高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努力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教育质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总体水平跨入全市前三名,实现由“人口大县”向“教育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 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广体系。围绕优质粮油、蔬菜、畜牧的规模发展,加快应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品种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稳定科技人员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素质,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加快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信息、人才等科技要素向县内积聚。   ●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巩固“两基”成果,切实抓好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双语教学,抓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展多种形式和层次的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学校的覆盖。重视学前教育,兴办乡镇幼儿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扩大三所高级中学办学规模,到“十一五”末,高中入学率达到70%,把紫阳中学创建成为省级重点高中,把高桥、毛坝中学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   ● 深化教育改革。按照“普及高中,稳定初中,建设规模完小,推行保育寄宿制,逐步取消教学点”的思路,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财政适当支持的资助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结构,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广大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网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在城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教育培训参与率,人民群众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紫阳”   以构建“和谐紫阳”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投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贯彻中央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全社会的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巩固“创安”成果,全面构建“平安紫阳”。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兴办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提高就业率。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成以县职教中心为示范、行业(乡镇)培训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学校为基础、民办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保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转移农村劳动力保持在8万人次以上。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鼓励成立行业工会,建立新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扩大其他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建成老龄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公墓、县殡仪馆,改建芭蕉孤儿福利院。   ●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按照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为目标,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争到2010年,建成县城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每个乡镇拥有一个文化站和科技文化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以紫阳民歌为主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大力普及民歌,培养一批能作词、谱曲和演唱的人才,把紫阳民歌融入到富硒茶产业和民俗风情旅游之中,精心打造民歌这张“名片”,力争能在全国唱响唱红,提高紫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力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强妇幼卫生保健,不断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医药市场,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围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建立“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政策推动、村民自治、综合治理、优质服务”工作新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十一五”期间,人口总规模控制在35万人以内。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建设完备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 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方面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五、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着力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审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以敢闯、敢试、敢干的精神,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创新的思路加快发展,以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推进跨越式发展。   2、切实加强调控。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和相应配套改革,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把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发挥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考评机制,制定符合人民意愿、切实可行的政府工作人员奖惩措施。加强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拥有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3、实施“项目带动”。牢固树立“规划以项目做支撑”和“项目是全局、全局抓项目”意识,认真策划、论证、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健全前期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加大项目争取的工作力度;精心搞好项目的推介和宣传,聚集社会资本;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狠抓以工程质量为核心的在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重视人才开发。增强全民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与紫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大胆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强化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改进和完善人才考核体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形成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模式。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管理和农林水高层次科技人才,注重挖掘乡土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5、不断优化环境。继续深化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在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上取得新成效,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全力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与时俱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阳县人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