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淫性大即是佛性大师

[转载]124[付嘱流通第十](十)[偈曰。][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淫性本是净性因]
淫性本是净性因,为什么特别提出来呢?
因为一般人一直想断这一关,可是断不了,
这一关断不了,他就烦恼,所以就一直痛苦、一直自责,
他虽然知道要修行,但是断不了,所以他很苦恼,
变成欲望跟本性在交战;理性跟感情在交战。
所以他一方面感到很罪恶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修行人,
又一方面又没有它的办法。
所以六祖了解众生的根器,就是说淫性虽然是烦恼的东西,
但是你若是能观照,当下就是空,这就是我们的佛性。
所以特别举出:淫性本是净性因。
也就是说你不必为了这种事,而感到很烦恼,
你若是透得出此关,你就是出尘罗汉。
所以凡夫用离开的办法,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
若是大彻大悟的人,离跟不离完全一样。
譬如庞蕴居士娶妻生子。维摩诘居士也娶妻生子,照样是佛,
没有他的办法,对不对?为什么?这对他没有作用。
简单来说,你若是有大智慧,这一关对你没什么差别,
你若是不会运用,那么这就是生死法。
所以说:淫性本是净性因,因为这一关特别难断,
六祖也了解,众生大家也了解,这一关特别难断。
这个淫性就是我们本能。
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他就有本能,有这个烦恼。
但是,如果把烦恼放下,
我们把这个冲动性,运用在大慈悲的本能、佛性的本能、度众生的本能,
诸佛菩萨示现,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他一定有这个本能,
这个本能把它烦恼除掉、执着除掉,这个能量就是净性的因、就是你见性的因。
意思就是说:你不要难过,也许你有一些习气。
肯除掉、肯放下,那个能量再给它爆发出来,也不能离开当下。
所以,这个淫性是烦恼,也是菩提的因。
只要你除掉它,体悟淫性本空,不离当处就是佛。
六祖就是告诉大家说:淫性是烦恼,可是,我的菩提也在当下,淫性本是净性因,
不要难过,人类一定存在的能量。
[除淫即是净性身]
当下除掉这个淫欲、执着,也是清净法身。
意思是:清净法身也不能离开这一念。
你若是放下这个念头,你当下就是清净的本性。
因此修行的人,应该在修行好好下功夫,尽量减少,是不是?
本性中,应各自离五欲六尘。
[性中各自离五欲]「性」就是本性。
我们的本性,是应该离开这些五欲六尘的。
留下这些大智慧、能量。为什么?
因为清净自性有无量的功德法藏,无量无边的大智慧,
性中各自离五欲,只要你离开这个五欲六尘的攀缘。
本性当中应该渐渐渐渐,马上离开这个五欲,也就是说渐渐淡薄。
[见性剎那即是真]
就不着于五欲六尘,超越五欲六尘。与我们的本性相应,剎那间这就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你只要有这个福德因缘,来碰到这个顿教,顿教的法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世尊」就是指我们本来的面目。
今生若是遇到顿教法,忽然间悟入了,见到自己的世尊,就是我们的如来、
就是我们的本性。见到自性的世尊,你就见佛了。
有一个人来我这里,说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认真念,
有时候在梦境见到佛,还不是很清楚。
我就跟他讲:你那个没有什么?我二十四个小时都见佛,每一念出来,
统统见自性佛,那个就是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想要寻觅作佛。
如果想要修行,要找,找什么?要作佛,可是,不知道哪里?
[不知何处拟求真。]
你不知道要从那里找。「拟」就是去找这个真。
拟求就是去寻求,我到底往哪个地方去寻求呢?
拟求真,去寻求这个真性呢?真如自性呢?
[若能心中自见真]如果你的心中,能够见到你的真性。
你若是了解心中就是有佛。[有真即是成佛因]
若是有真实的智慧找到悟性,那么明心见性这就是成佛的因。
我不是告诉诸位吗?我这里说法是性说,当下就是。
如果你有了真,下手处种了这个因,
在座诸位这几天来听经闻法,百千万劫一定成佛。为什么?
你今天下的这个种子,就是成佛的因。
真如自性,直下承担,不须要难过,不须要谦卑,
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直下承担,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你若是不了解你的本性,想要找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就是大愚痴,你要哪里去找佛?
你不见自性,往外一直找佛,你要哪里去找佛呢?
起心总是大痴人,起心就是起心动念要找佛了。
起心动念要找,总是大愚痴的人,佛不能找,放下就是本来面目。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这个顿教法门,现在已经留下来了。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想要利他,还得先从自修下手。
师父以前就是这样子了,自己参,体悟到自性,贯通三藏,要下多少功夫?
要自利利他,你想要救度世人,你就一定要先自修,想要利他,要先自利。
救度世人就是要利他。想要利他,要须先自利,自修就是自利。
所以救世度人须自修,你若是想救度世间、要利益众生,一定要先自修自利,
叫做要须自修自利。
[报汝当来学道者]也就是很诚恳的告诉大家,想要学道的人。
报汝当来学道者,我告诉你吧!将来有因缘,碰到我这个顿教大法的、
见性大法的,怎么样?
[不作此见大悠悠]
「此见」画个括号,写四个字:即心即佛,顿教大法。
告诉你将来学佛的人、想求佛道的人、想成就的人,
不作即心即佛,直下承担顿教大法,不作此见,总是大悠悠,
「大悠悠」就是悠忽度日,无精进功夫,懒散过日子,大悠悠。
如果不作即心即佛,顿教大法的,怎么样?大悠悠。
你不体悟到即心即佛这个道理,你就很可惜,没有办法精进。
大悠悠就是总是闲在那个地方,每天懈怠、懒惰、不精进,修行没有方向感,
就是这样子嘛!
没有在自性下功夫,修行就没有方向感,只知道要念佛,
不晓得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
现在就要处理这些执着、颠倒、烦恼,要好好的把它处理。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现在就要好好的处理妄念、妄执、妄想,不能等到临命终。
不作此见,此见就是顿教法门。
你若是不用这个顿教法门,那么大悠悠,就是悠忽的度日,
想要成佛了无止期,了无期,就是没有精进的功夫。
悠悠,就是懒散懈怠的意思,懒散懈怠。
你说我是有在听,我却不去行持。
所以说:大悠悠,不作此见大悠悠,没有精进的功夫。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性与情性
六祖离世之前,睹法海诸僧涕泪悲泣,住俗人见,故留一《真假动静偈》,以导其人,其中有云"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见
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可谓至言矣!三祖僧璨和尚亦须曰"花种虽因地,地上种花生,花种无生性,于地亦无生。"道尽情之为要。
 情由心生,涉乎血脉,关乎筋神,风骨因之,气竭由之,情而导性,是为性情。情者,无关善恶,真者为上。真情之人,自渚澈可洞,无尘垢染,一片丹心,赤然
可昭日月,顽石美玉,幽微灵秀。如此之人,方有隐忍之心,悲无悯人,一经点拨,由一及三,豁然开朗,从此通天路平,途无障碍。伪情之人,往往拘于虚相,顾
三虑四,诸多窒障,焦虑常生,忐忑之间,佛已灭矣!即如惠顺,一介武夫,性行粗鲁,皆因其率性质朴,天然去雕饰,留得真情真性,故而六祖方能便宜行事,在
岭上即兴说法,还其本来面目,顿悟见性。倘是矫情造作之人,自会多般委曲,百样心肠,一番计较之后,何去何从已沾染几许红尘邪妄?
  如是可知,情之于佛,如水之于鱼,无此即无生命,无生命即无动,修得之佛亦为死佛,如枯木死水,腐臭不可闻矣!顿渐之分,或本于此。
 神秀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自创渐宗一派,行于北方,却终寂灭无闻,即固于此乎!秀一心礼佛,其志可嘉,然偏住虚
相,执著于如来真界之宁静寂远,澄明清澈之形式,一味希冀以外来之"拂拭"、督促、持戒,作是表面文章,达到"有相"之"至佛"境界,于佛心却不及须臾,
来于形式,亦归于形式。枉秀名以"神秀",却终身陷于"有"之困境,难参禅理,五祖弃之,势固宜然!原其间因缘,即因一真情之为矫也!逆情而动,强自修
行,性仍恋于红尘,或有疏忽,恐见弃于佛,不得不"时时勤拂拭",虽欲"莫使有尘埃",却终使有尘埃。渐宗一门,虽终身勤勉,不过只到门前,终未得入,可
悲可笑。更思及秀所倡坐禅应"远离愦闹,住闲静住,调身调息,跏趺宴然,舌柱上颚,心住一境",更是误会深矣!错以为情之误佛,直欲杀之,止以一无情代
之,如金石然,冷冷而无所动,坚硬异常,如斯僵然,何可"度尽天下始成佛",大乘之境斯已远矣,流于此品,可恨可叹!
 顿宗之顿者,非谓不修行也。芸芸众生,生具异禀,诞即见性者,几不可闻。或有隐于深山,自小修行,或有扰攘尘世,恍然大悟者,如此种种,从迷邪至修行至
悟得正果,亦有一过程耳,皆不离一渐矣。然别于渐宗者,即于渐宗辛苦一场,仍难得圆满,而顿宗一经顿悟,便瞬间见永恒,所谓顿者,正在于此。顿宗之修行非
如渐宗之灭情,正在于护情、明情、保情之真。能一任情真,胸无一物,何惹尘埃!是故:所谓真情者,自孕佛性耳,明之则佛易得,泯之则佛不可寻。修至佛者,
必修至情也。
  然情之为物,害人也深,肆意其中,销神烁骨。五祖
忍和尚颂曰:有情来下种,无情花即生,无情又无种,心地亦无生。六祖能和尚亦颂曰: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花生,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众生平凡,纵自有佛
性,一念之间,佛众已别。有真情者,往往固于真情,生死相从,造次不违,迷心妄性,贪恋红尘温柔,偏执一世情缘,悖于佛者大矣!秀或于此,直作灭情之举,
境界亦小矣;能独秉异赋,堪彼此结,施以佛法导之,由情见性,因性成佛,终获大正果矣!于众生之痴傻颠行,能善其情之可贵,亦不擅意轻薄,心性"平等",
且见解"烦恼即菩提""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一则护情,纵某不得入佛,亦得性情存焉,不致心如死灰,了无
生意;二则明情,更一步明言众生平等,无论何等淫性之人,亦可求得真情,自悟佛心;三则保情,求得真情,明得佛心,纵再受世间淫性侵扰,亦可长保不衰。于
此三者之外,能更留有余地,寓其深意:情之醉人也弥醇,人之醉于其间也弥厚,惟历尽情之千劫万难,方可痛悟前非,立地成佛。此事非人、非神、非如来所可把
持也,纯任天意,或立等可成,或累世而不可成。
  漫读红楼,所历历者莫一情字,所可得者莫一悲凉
耳!潢纸荒唐之言,一把辛酸之泪仅以一情字为佛作证:"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天高地厚,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俦",千古奇情,泪尽
于此,岂可以一"薄命"作结!昔方浓情密意,言笑不竭,今又风尘往来,各分彼此,最后不过那贾宝玉慨叹几声"到头来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挥一挥衣袖,渺
渺收场,飘然而去,任凭那"白茫茫大地"一片片。一块块铺展天涯,演尽了那"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汲得群芳之髓,摄尽风流姝魂,始可换得贾宝玉一人"亦条条来去无牵挂",造化弄人,何可胜道!"情憎"之称,名副其实也!佛法于其中,非无用处,然若不自悟,纵有三藏宝典亦难成事也,顿宗之门于此尽见矣(天亦为一药引耳)!
 雪芹呕心沥血之作,非为道作者之痴,却为那其中之味,一部红楼非记录也,在乎警示耳!满纸悲凉华雾迄于终只言一理:情之终不可得也!痴情男女,费尽思
量,又得如何,不过是"一杯尽土掩风流"罢了。种种所苦皆由情生,情既不可得,偏又受尽其累,所为何事?既如此,不如忘了!
  故修至情者,必至忘情;非忘情者,难得至情。一入忘情,佛性即见矣!忘情非无情,忘情亦有情,六祖以大智慧得大功德,雪芹亦或有意或无意,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682|回复: 5
混沌无极限
风骚0 绿叶0 无色0 在线时间83 小时精华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0
正式会员[高], 积分 16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5 积分
UID863537帖子U9币1507 魅力70 声誉5 U菜花0
难道说:淫荡惨了才能够成佛.
不懂哦,哪个解下[s:37]
【F·ormers】
风骚1 绿叶0 无色0 在线时间1438 小时精华7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0
Lv.15 社区元老[高], 积分 193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48 积分
UID174420帖子U9币130 魅力4075 声誉5 U菜花0
你的题目让我很无措~~~—。—
【儿时之梦】
风骚0 绿叶0 无色0 在线时间471 小时精华4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0
Lv.12 热心玩家[高], 积分 86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7 积分
UID652722帖子U9币3762 魅力317 声誉5 U菜花0
我也很误解。。。。。。。。。。。。。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ay_cf9ee0e21c59e7c87LvoEnJBRJkzQ.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传说中的那只猪.
风骚2 绿叶0 无色0 在线时间879 小时精华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0
Lv.12 热心玩家[高], 积分 7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05 积分
UID435346帖子U9币2631 魅力1647 声誉5 U菜花-4
你把淫性驯服了,就是活泼泼的生命力啊.
生命力也是佛性的根本的啊.
是故六祖有此言.
天空中飞着一只猪...........
获得成就:删帖狂魔
风骚-150 绿叶0 无色67 在线时间3092 小时精华55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24
Lv.18 精英人物, 积分 452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62 积分
UID223087帖子U9币27061 魅力12055 声誉8 U菜花212
淫性还是人性?
我不這樣愛你,不代表我不愛你.
happy220你敢不上我小号吗
风骚0 绿叶0 无色0 在线时间2764 小时精华1注册时间阅读权限90主题听众数最后登录EXP0
Lv.20 终极荣誉会员, 积分 1107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281 积分
UID486492帖子U9币108850 魅力2466 声誉7 U菜花5
原帖由 hzzhu 于
10:56 发表
你把淫性驯服了,就是活泼泼的生命力啊.
生命力也是佛性的根本的啊.
是故六祖有此言.
还是这个厉害,,,
我快乐的拥有一切,非常快乐。我充满感激。可自打我7岁以来,我总的来说就对人类充满了仇视,仅仅因为人们似乎太过容易地友好相处,而且还会同情,同情!仅仅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人们有太多的爱与同情。从我那燃烧而令人欲呕的胃之深处感激你们所有的人,感激你们在过去岁月里所有的来信和关心。我是个太过反常和抑郁的小子!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妙手生辉]
该会员的帖子总会让人赏心悦目
[责任之星]
你看到的是一位很负责的版主
[荣誉版主]
荣誉版主纪念章
Powered by[转载]淫性即是佛性
一天我太太看《蔡志忠漫画·禅说》时问我:“学佛者就应该不近女色,那个老太太为什么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呢?”
我说:“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色与心的关系。莫说你不理解,即使是某些法师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义理呀。”
“那个和尚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呢?”我太太问。
“淫性即是佛性。”我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呢?”
“淫性与佛性本是同一性。人无佛性,淫性亦无;人无淫性,佛性亦无。也就是说,因为人有佛性,才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因为人有佛性,才会产生情欲。人把见闻觉知断了,等于把佛性断了,这叫断佛种智。”
“既然淫性就是佛性,那为什么还要戒淫呢?”
“因为淫性是后天的物欲之性,不是先天本然的清静之性。淫是心之用,不是心之体。人贪著情欲,所以才迷失佛性。人迷于后天,所以不能返回先天。六祖惠能在中说:‘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和尚遇女人抱他,他没有感觉,这不就是定力和不动心吗?”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遇到一个女人抱他,怎么会没有正常人的感觉呢?这不叫定力和不动心,这叫断佛种智呀。”
我太太怒道:“难道说动心才是对的吗?”
“有见闻觉知,不等于有淫心呀。孩子被父母拥抱,这个孩子会产生淫心吗?淫心不是从断除见闻觉知而去除,而是在于心正,在于性真。一个人被他人拥抱,却没有感觉,此不变成枯木顽石了吗?六祖惠能在中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为什么不说‘断绝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呢?佛性好比是面镜子,淫欲好比镜子中的影像,一个人为了去除镜子中的影像,把镜子也一同给去除了,就落顽空了。”
“你的意思是说,有感觉,但不能有淫心,对吗?”
“对。这就是“好色而不淫”,也是孔子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不修行的人,见色则好淫;不识自性的盲修行,则终日在事相上断色、离色;真修行则是在色不染;这就是真修行与盲修行、无修行的差别。”
“那个老太太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是不是太过分了?”
“不过分。这个和尚修了二十年,竟然没有识得人心道心,像这种假修行,不把他赶走,留着他何用?”
因为淫欲是人身的最大欲望,最难去除,也最容易迷失本性,所以许多学佛者都把戒淫当成首要任务。但是,学佛者如果不从明理上入手,一味在事相上用功,到头来不是把自己变成了木头人,就是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些聪明人,总妄想从心外找到点灵丹妙药,一下把淫欲去除掉,快点成佛,此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去淫的过程,实际上是去除后天物欲之性,返还先天无欲无为自然本性的过程,此需要纯心养性的真实修养,长久的功夫,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目的。
据《七真天仙宝传》中记载,刘真人是在妓院里妓女的簇拥中修成真人的。而一些远离红尘闹市,躲到深山老林里的修道者,尽管一生没近女色,临终却没能过得淫欲关。这就是心的问题。
由此可知,戒淫必须从心入手,从明理入手。一个学佛修道者,惟有通过觉悟的提高、坚实的修养,才能够真正做到“好色而不淫”。不明理,先天后天不明,一味强制其欲,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虽然明理,却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就很容易走向堕落。所谓的明理和提高觉悟,就是“格物”,就是觉悟事物的本质。所谓的坚实修养,就是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注意细节,不断的量化,如“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等等,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做到自性如如不动,自然而然,在色离色,在尘出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性大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