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陶渊明七律诗

大学语文参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学语文参考|参​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查看: 1301|回复: 10
七律•咏田园诗人陶渊明
本帖最后由 润物细无声 于
17:08 编辑
& && && && && && && && &七律•咏田园诗人陶渊明
& && && && && && && && && && && && && && && &&&梅长荣
& && && && && && && & & && && && &做官彭泽愤然离,托意狂歌染鬓丝。
& && && && && && && && && && &乐得半生操耒耜,鄙为五斗折腰肌。
& && && && && && && && && && &林园日涉消烦事,田亩春开种及时。
& && && && && && && && && && &归去来兮千古唱,东篱采菊酒盈卮。
& && && && && && && && && && && && &注:东晋后期大诗人陶渊明为官清正,曾任彭泽县令,
& && && && && && && && && && &后不满官场腐败,辞职归乡事农并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
& && && && && && && && && && &向乡里小儿折腰。”这是一种不趋炎附势的为人气节。
& & 梅老师与陶公惺惺相惜,可谓人以群分啦!
& & 乐得半生操耒耜,鄙为五斗折腰肌。
梅老说得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气节,品质。闻一多、李公朴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不趋炎附势,气节可贵
过奖了,我只是仰慕陶渊明那不向权贵卑躬屈膝的高贵精神,岂敢跟他相提并论。谢谢。
回复&&欣而荣之
& & 乐得半生操耒耜,鄙为五斗折腰肌。
梅老说得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气节,品质 ...
润物细无声 发表于
是的,你说的很对。做人就得向他们学习,要有骨气,有志气,有正气。谢谢。
不趋炎附势,气节可贵
云水禅心 发表于
对,我们的看法一致。这便是陶渊明的高贵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谢谢。
如今多人想弃官,可是作诗无田园!
本帖最后由 霜天秋晓 于
10:37 编辑
如今多人想弃官,可是作诗无田园!
杜鹃花 发表于
& & 田圆皆长脚手架,只剩污水与荒崖。
哪得夭桃来作诗,何处丁香可入画?
梅老心态好,应该向梅老学习,毕竟还是青山多于荒山的。气节者众!
田圆皆长脚手架,只剩污水与荒崖。
哪得夭桃来作诗,何处丁香可入画?
梅老心态好,应该向梅 ...
霜天秋晓 发表于
啊,谢谢你的吉言。我们作为老百姓来说,知足常乐便是福。问好。
免责声明:映山红社区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发布,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映山红社区的观点和立场,版主及映山红社区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创大观文学作品版权归映山红社区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映山红社区。合作:
Powered by咏柳_经典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791贴子:
曼舞迎风窈窕身,不趋富贵不嫌贫。俗称每去隋皇姓,雅叙必提陶令门。常伴兰舟留远客,曾邀明月待伊人。年年叶落年年绿,已惯人间寒与温。按:为了不让古体诗词用典过多令读者费解,对拙作中所用典故做一下解释:柳树,又称杨柳,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东晋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官八十多天即弃官归隐,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因其宅院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颔联两句学用春秋笔法,暗含对隋炀帝穷奢极欲、暴政虐民的贬抑,以及对陶渊明淡泊名利、不同流俗的褒扬。柳与留同音,古人常折柳送别,以示挽留。“曾邀明月待伊人”化用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
1楼 17:55&|
图片来自:
2楼 21:59&|通过上传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经典诗词“的信息,请&或菊花诗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菊花诗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出题者使用一个,一个虚字来命题,即菊字为实,另一字为虚,共做题十二道,即忆菊菊影残菊。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不限韵脚。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黛玉)、“”(探春)。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作&&&&者作品风格咏物、赋事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1.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语借宋代女词人写自己孀居愁绪的《》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怡红公子)
闲趁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得得,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1.——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阮禹“自吹火”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绝尘埃。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意同。《》:“菊为。”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的技术。
6.好和——须和。——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中。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1.——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听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灯谜诗注。(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1.——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归去来辞》“三径就荒,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来新梦——房内新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这句;‘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将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
一从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所以,的《》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成互文。秋叫“”,参见《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的含义。“素怨”、“”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自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县令,所以称。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后,历来文人,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1.“”二句——谓诗后戏笔,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2.“聚叶”二句——聚叶,把菊叶画得茂密,故用“千点”。攒,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国画中有泼墨、烘染等法,枝叶浓黑以烘托花姿。“泼墨”、“”是常用的话,如《画居逸品》记“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菊花的不同画法则有“高顶攒瓣花”、“攒顶尖瓣花”、“攒心细瓣花”等名目。
3.“淡浓”句——对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
4.“跳脱”句——即“(戴着)跳脱之腕底生”的修辞句法。跳脱,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做“挑脱”、“”。《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句中仅以字面与“淡浓”成对,对仗中多有此式。有人解为灵活,兼有此意。
5.“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说画得神态逼真。“闲采掇”,语用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
6.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
?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的样子。叩——询问。——指代菊,见前诗注。
3.——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4.——为什么这样。底,何。
5.蛩——蟋蟀。可——是不是。鸿、蛩、菊都是拟人写法。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话。语出《开元天宝遗事》中把贵妃比作“”事。(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因花癖,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1.——插菊花于头上,古时风俗。《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又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诗曰:‘黄花插满头’。”
2.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梳妆时插于。这句说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是珠花。因男子也,并非为了打扮。
3.“长安”句——疑指唐代诗人,他是京兆(长安)人。其《》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等句,与本诗中多以插菊、饮酒事并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称,总无可征,或是泛说风气。
4.——指。参见前注。陶除爱菊外,也喜酒,任时“公田悉令吏种秫(高粱),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陶渊明传》)所以称“酒狂”。
5.三径露——指代菊。因说“露”所以用“冷沾”,这两句都形容。
6.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暗与“”事相关。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谓秋季九十日。秋称三秋,亦称九秋。
7.“”二句——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似泥。”《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1.秋光——指。潜度偷移——说菊花随着日光西斜而影子在不知不觉地移动。
2.“窗隔”句——意思是隔着窗子透出稀疏的灯光,在地上描下了浓淡不同的远近菊影。
3.“篱筛”句——竹篱好比筛子,透过月光的碎片,就像把明净精巧的菊花姿影封锁在里面。玲珑,空明的样子,又常形容雕镂精巧。
4.寒芳——指菊。留照——留下肖像,即留下影子。魂应驻——花魂应该也留在菊影之中,说菊影能传神。
5.霜印——指菊影。梦也空——影虽能传花之神,但毕竟是虚像,“梦也空”就是虚像的修辞说法。上句从花到影,这句从影到花,说法相反相成。
6.——指菊,因写月夜花影,所以用“暗”。休踏碎——正点出“菊影”,影在地上,因珍惜,所以不愿踩它。这三个字作“踏碎处”,句不可通,既已“踏碎”(影岂能踏碎?),怎么还说“珍重”呢?今从。
7.“凭谁”句——赏菊与饮酒相关,已见前诗注。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了。(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无限情。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4.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故故——屡屡,时时。(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1.——指菊倾侧歪斜。
2.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3.余香——实即“余瓣”。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
4.——亦作“”,散乱的样子。
5.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程高本作“”,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欢乐极兮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好像只是宝钗、偶然想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其实,也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与作者同时代人(清宗室、袭封康亲王)的&诚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咏&诗.其八咏诗题是“”、“”、“”、“”、“”、“梦菊”、“”、“”,几乎和小说中一样.崧山,亦即,是敦诚(他与敦敏弟兄二人都是曹霄芹的朋友)的好友永恚(上大下恚)的号.在他的&神清室诗稿&中也有“访菊”、“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可见,小说中的情节,多有现实生活为依据,并非作者.《》在花事吟赏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
清代方浚颐&梦园丛说&曾记都门赏花情况说:“板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花之两寺之菊花,自春徂秋,游踪不绝于路.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招三五良朋,作,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酸,北炙,杂然,战拇飞花,觥摔交错,致足乐也.”小说中赏桂、赏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写到了.王公贵人的种种乐事,完全是建筑在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特别是逼使广大农民过着的痛苦生活的基础上的.彼此唱和,斗奇争新的咏物诗风摩一时,正是这种闲逸生活的反映.和同类内容的大多数诗一样,它寄情寓兴的一面,还是值得注意的.
每首诗依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
如的“”,就一味地是腔;
的“”就归结为绝尘离世;
的命运,从她的“册子”上看,后虽一度“来新梦”,终究“梦也空”,未能“”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脂评“湘云是自爱所误.”(第22回)也与诗中所说的“傲世”相合;
诗中“”、“幽怨’等,则更说得明白.我们既知已佚的后原稿中写她的死的那一回回目叫“证前缘”(脂第79回批语),则“登仙”的寓意就同样清楚(第13回秦可卿停灵于登仙阁;第15回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
从“残菊”诗看探春,可知她“运偏消”时,如菊之“倾欹”“离披”,境况也大不如前;“万里寒云”,“分手”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所谓明岁再会,切莫相思等慰语,其用意也不过如同元春临别时所说的“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那番话罢了.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为什么在前面咏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完全合乎情理.
黛玉三首诗中,“”又列为第一.由于小说里众人的议论,容易使我们觉得这首诗之好,就好在“口角噙香对月吟”一句上.其实,诗的后半首写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我们从的诗中,又听到了的心声:它难道不就是作者写在小说开头的那首“自题绝句”在具体情节中所激起的回响吗?这实在比之于让林黛玉魁夺这件事本身,更能说明作者对人物的倾向性。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的田园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