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历史演变,就是吴越古道之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

您的位置: >
东吴证券:蓄势吴越沃地 逐鹿华夏辽图(2)
&&&&经纪业务奠定区域龙头 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于历史原因,东吴证券在江苏省内有29家证券营业部,经纪业务在江苏省的市占率达到10.22%,位居省内第二。29家营业部中有22家位于苏州市,且多为10年以上老营业部,占苏州地......
  经纪业务奠定区域龙头  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于历史原因,东吴证券在江苏省内有29家证券营业部,经纪业务在江苏省的市占率达到10.22%,位居省内第二。29家营业部中有22家位于苏州市,且多为10年以上老营业部,占苏州地区证券营业部数量的36.67%。2008年至2010年公司在苏州地区的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4.51%、47.61%、45.34%,稳居当地第一,并且在苏州地区排名前十的营业部中,东吴证券占据7家,公司在当地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经纪业务80%的交易额来源于苏州地区。  经纪业务是东吴证券的优势业务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公司2008年至2010年经纪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15%。2008年至2010年,公司部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分别位列行业第12位、15位、14位,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第30位、第27位和第24位,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在网点布局方面,公司采取立足苏州,面向全国的布局策略。公司充分利用其可以一次性在全国范围新设五家证券营业部的政策优势,精心规划网点布局,积极筹备异地分支机构的建设。公司充分结合苏州下辖县市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力足的特点,针对性地在全国百强县列前十位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和太仓设立了分公司,积极抢占乡镇市场,打造了特色化的营销网络。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苏州地区为根据地,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并基本覆盖中西部重要的网点布局结构,在苏州、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分公司,证券营业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福建、辽宁、云南、深圳、海南、山东、重庆、湖南等多个地区,为公司经纪业务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东吴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维持稳定上升的态势,由2006年最低的0.75%左右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0.93%。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的提升,除网点布局合理及注重客户维护等公司自身因素外,与所处的江苏省经济增速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也有密切的关联。  过去几年江苏省GDP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领先全国,当地居民和企业投资证券市场的意愿及能力也较其他地区强。数据显示,江苏省股票交易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6.42%升至2010年的7.61%,升幅累计达到18%,略快于同期东吴证券的市场份额提升幅度。借助于地利,东吴证券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仍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作为扎根于苏州的区域型券商,东吴证券的佣金率下滑速度明显慢于行业平均水平。近三年以来随着证券公司同质化竞争和网上委托等非现场交易方式的发展,证券行业的佣金费率水平持续下滑,东吴证券的佣金费率水平也随之逐渐下滑。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行业平均佣金费率水平分别为1.81%。、1.45%。、0.98%。、0.82%。,东吴证券平均佣金费率水平分别为1.80%。、1.55%。、1.12%。、0.97%。,公司佣金费率高于市场水平且下滑速度明显低于市场佣金费率下滑速度,体现出区域性券商在当地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公司现在佣金率约为0.97%。  目前苏州市下属的6区以及5市已被列入网点饱和地区,今年年初以来,江苏省行业协会出台了新开户最低佣金率限制,规定对日以后的新增客户,收取的最低佣金费率标准为千分之一。此举将极大延缓东吴证券佣金率下滑的速度。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和利润占公司总体收入和利润的比例较大,佣金费率的下滑会对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应对佣金费率下降造成的收入增长压力,公司采取了提升服务、稳定佣金的竞争策略,即通过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跟踪客户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提高客户忠诚度,稳定佣金水平。  未来在巩固公司在苏州地区的龙头地位同时,公司经纪业务将加快向全国重点的扩张。从最近两年来东吴证券新设营业部的趋势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新设的14家营业部几乎都位于江苏省外。按照立足苏州,面向全国经纪业务战略布局,未来新设营业部的重点区域将会是省外地区,增强区域外的业务实力。
温馨提示:本站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字体大小: 大中小 【】【】【返回顶部】赵丹阳:中国历史上的“分合”现象
来源:大同思想网
访问量: ()
弄权者的阴暗心理揭露:
能够匡扶世道人心、辅佐国家大政的决策者,务必要首先明白盛衰的道理,精通成败的奥秘,研究造成大治或大乱的体制根源,通晓各级领导的任用和罢免的规矩,再加上面临纷繁复杂的时局而不迷惑,遇到疑难、棘手的问题能断决&&做为称职的元首,古住今来,没有不首先从这里做起的。
因此,作为元首的具备&做人原则、政治号召、管理方法、胸襟气度、谋略判断、品德见识、统御能力、英明智能、执法态度、军事才干&这十项基本素质,并辅之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国家就可以达致&上下亲而有礼,百察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唯职是司&的大治局面。
反之,如果国家元首及其部下官吏都&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逞欲,不顾礼度,出入游放,不拘仪禁,赏赐行私,以越公用,忿怒施罚,以逾法理,遂非文过,而不知改,忠言壅塞,直谏诛戮&,并将自己个人的意志制度化、法律化,那么有志向(或者说是有野心)的人就必然为自己勾勒这样一幅霸图&&由友及朋,由朋及党,由党及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以自己为中心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如火如荼,发展成不可遏止的局面。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夺取政权便如探囊取物一样了。
如此一来,分裂的局面就不可避免。所以周朝末期,齐、晋、楚、鲁、秦、吴、越、宋、曹、卫、郑、燕、莒、大邾、小邾、陈、蔡、薛、杞、虞、申、许、郯、滕等200余个诸侯国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意图开疆辟土,割据一方,而不希望统一在天子的领导之下,正如司马迁所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同理,东汉衰微,曹魏、西蜀、东吴就分疆而治;司马家族失去了往日的耀眼光辉,中原也就相继出现宋、齐、梁、陈、东魏、北周、南燕、伪楚等多个王国;唐朝遭逢牛李党争与甘露寺之变,藩镇割据的形势就得到加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前蜀、后蜀、闽国、楚国、南汉、南平、吴越、北汉便&你方唱罢我登场&。
分裂格局的造成,固然离不开野心家的筹谋运作,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曹操、刘备、孙权、刘裕、萧道成等等这些枭雄霸主,正如反经所言:&体制、风尚构成了治理的格局,体制合理,顺其自然,国家就不会发生动乱。相反,即使手忙脚乱,也不会治理好。尧舜垂拱,无为而治,都显得雍容有余,因为其体制是治理的格局;胡亥、王莽奔驰忙碌,都制止不住天下大乱,因为其体制就是致乱的格局&。由此可见,实在是体制逼迫,国家不得不分裂,民风国势如此,如果各种力量还把自己束缚在维稳的构架中,百姓将更加民不聊生啊!
所以说分清六种类型的国家元首,察看《理民之术与治吏之法》中的能臣干吏与奸佞之徒在政府内的分布状况,反复审视国家的政治制度,就知道国家该分裂还是该统一。
东汉末史学家苟悦说:&天性仁慈,头脑清醒,志在天下大同,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王主&&&可作帝王的君主[王主具有先天的仁慈美德];能克制自己的私欲,性格宽厚,能身体力行,勤学好问,办事遵循仁义的原则,不感情用事,这是&治主&&&能带来一个清明盛世的君主[治主的主要表现是克制情欲,忍痛割爱];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地保护先烈开创的基业,丝毫不敢荒淫懈怠,处理国家大事能做到先公后私,这是&存主&&&能坐江山的君主[存主关键是奉行先主的传统法规];性情狂悖,叛逆伦常,朝廷里的奸邪争权夺利,公私并行,政策的得失没有什么真正的理论标准做依据,这是&衰主&&&走上穷途未路的君主;情欲压倒了礼义,私利重于公益,国家制度超过了界限,政治文化失去了常规,这是&危主&&&危在旦夕的君主;亲信、重用诬陷忠良的邪恶小人,排挤、打击德才兼备的忠臣,放纵情欲,贪得元厌,不顾忌礼教法规,出入游幸放荡,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拿着国家的财物赏赐亲信,超过了用在公共事业上的开支,一不高兴就乱加刑罚,从不依据法律,文过饰非,有错不改,忠诚的意见听不到,敢于冒死直谏的大臣都要被杀掉,这是&亡主&&&亡国的君主。&
[所以说,&王主&可以统一四海,使天下兴盛太平;&治主&可以巩固这种局面;&存主&可以保住江山;&衰主&如果国家不发生灾难可以勉强保住安全,有难就危险了;&危主&没有国难就谢天谢地了,有难必是亡国;&亡主&则必亡无疑了。]
历代百姓在王主专制、治主专制、存主专制三种封建格局的统辖下,如能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自然都盼望国家统一,免生战乱;但如果在衰主、危主、亡主的长期戕害之下,怎么能够不萌生异心,自立山头,攻城克府,与中央分庭抗礼呢?
现在世界上主权国家的数量比二战结束时增加了近三倍,其中不少新国家是从已经取得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分离出来的,比如新加坡从马来西亚中分离出来,孟加拉国原来是东巴基斯坦,东帝汶是从印尼主权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一分为二,现在的独联体国家和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的新国家更不消说。世界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立国家,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笼统地说国家的统一必定好于分裂,而忽略特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状况与及元首素质,无论是从学术上论证还是从外交工作考虑,都值得再斟酌。&
所以说,如果国家元首具备十项基本素质,其官员也能够兢兢业业,修德律己,政治制度也可以辅助国家兴利除害,并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那么就有资格谈统一华夏的伟业;如果国家元首尸居余气,朝野上下相继出现八种邪风,就不宜再鼓吹统一的好处。
(作者按,八种邪风指:&礼教风尚不能统一,当官的不受敬重,基层官员攻击国家的弊病,平民百姓议论纷纷,这是&衰国之风&
君臣互相争荣誉,朝中大臣争功劳,士大夫争名声,老百姓争私利,这是&乖国之风&&&众叛亲离的象征。
上层官员私欲泛滥,下层官员作恶多端,法规不稳定,政出多门,这是&乱国之风&
把奢侈误以为繁荣,把骄纵误以为高贵,把自由散慢误以为开明,遵守礼义的人被认为是顽固不化,奉公守法的人被认为是固步自封,这是&荒国之风&&&国家荒淫的象征[晋代崇尚玄虚、轻浮,所以引起了五胡乱中华,就是历史的明证]。
把苛捐杂税当作精明,为国家服务是为了捞取好处,把宰割老百姓当作能耐,把溜须拍马当作忠诚,这是&叛国之风&
上下隔阂,内外猜疑,小官员争着讨上司的欢心,当大官的争夺权力,这是&危国之风&
上级官员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下面的群众也不向上反映意见,老婆怎么说就怎么办,国家的法律不执行,而是各搞各的,这是&亡国之风&)
可是完善十项素质就要日日夜夜诵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断砥砺自我。同时,完善政治制度就要放弃既得利益,从而做到真正的&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衣食住行与百姓无二,再不能口衔天宪,独霸坤纲,享受对人颐指气使的权力,这实在太令统治阶级为难了啊!
所以奸诈多谋的当权者无论自己的执政队伍如何卑鄙下贱,自己的治国理念如何荒谬绝伦,自己的辖下如何生不如死,都向自己的百姓大力鼓吹&大一统&情节,以图贪求功业、维护稳定。其鼓吹之特征有三:
其一,对于自己执政队伍的十项基本素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百姓生活状况这几项赖以统一的&硬件&避忌不谈,或笼统言之,不与要收复之地作具体比较,使人大觉空洞无物。
其二,大搞口号政治、形式主义、封建道德,以激发群众的盲目性。
其三,不给自己所认为的所谓&失地&任何平等交流,求同存异,互利互惠的机会,反而动用权谋中的&显隐&、&大小&之术极力丑化对方而抬高自己,罔顾事实。  
如此一来,顺民、市侩、禄蠢、犬儒即使沦落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也会自觉自愿的配合专制王朝的&一统&情节了。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周天子实际上失去了往日的领土主权,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领土,互相征战,四分五裂,期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各自做大。(作者按:本处不称之为&春秋五霸&而谓&各自做大&,是因为对于春秋五霸的人选历史学界有争议。笔者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其一:仅晋国一国前后称霸百年之久也就是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其二: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让后世对此争议极大;其三:郑、宋、秦、吴、越构建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楚庄、晋悼之霸业相比拟。)
威烈王姬午忧惧这种局面,于是草拟政治报告说:&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大周人民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大周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和升华,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大周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民族的宗教、伦理、风俗、科学、艺术等具体内容的共同特质和标记。中华大地,诸侯众多,各诸侯都为大周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现在大周的各个诸侯国,都是古代民族在&武王伐纣&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大周各诸侯国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精神。
风追上古,大周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诸侯国更是在反对殷商、保卫大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齐国公姜子牙的义军同盟成立后,各诸侯国在以姬发为核心,姜子牙、周公旦为辅相的大周王室领导下,在讨伐张桂芳、剿灭闻仲等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种精神,正是随着大周各诸侯国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大周各诸侯国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国现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大周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诸侯国的子民始终坚守大周之边疆,最终粉碎了野心家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大周的统一。在长期反对春秋五霸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周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还表现为各诸侯国追求大周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大周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大周的始祖后契就提出了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到了蚩尤祸乱天下时,少数诸侯国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诸侯国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
众所周知,除了武王姬发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夏禹、商汤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诸侯国的共识,这种共识为大周王室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大周历来还十分珍视诸侯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邻国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诸侯国,尤其是弱小诸侯国,并与之和睦相处。早在夏朝,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一日三失,怨岂在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等思想,反映了大周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诸侯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大周对各诸侯及大周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诸侯国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诸侯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这种态度使大周诸侯大家庭里各兄弟国家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大周的日益强大,各诸侯国对大周如海望江的渴望依附心理与日俱增,已经是任何诸侯国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尽管许多人还不愿意正视它,还只能以扭曲的心态来看待和评价它!大周的崛起和复兴,是对于所有谣言谩骂及其制造者的最好回应!大周的崛起和复兴也是不以任何人、任何集团的意愿所改变的历史命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所建立的非法&霸权&必定是短暂的,不得人心的,违背历史潮流且为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人民所鄙弃的。大周王室恢复领土主权,统辖齐、晋、楚、鲁、秦、吴、越、宋、曹、卫、郑、燕、莒、大邾、小邾、陈、蔡、薛、杞、虞、申、许、郯、滕等200余个诸侯国,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周天子姬午到死也不明白,口号政治、形式主义、封建道德这三种骗术,欺诈老百姓还可以,但绝不能成为统一祖国的有力武器。所以他终其一生也没看到所谓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的确,就在周天子堂而皇之的做这份政治报告的时候,齐桓公正在推行&国颂&、&首宪&、&轻重&、&四维&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道德领域内的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了起来;楚庄王则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他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虚心听取孙叔敖对治理国家的意见。以致在位期间,上下和睦,一致对外。他更带头执法,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他务实的统治使楚国社会安定,民风俭朴,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秦穆公即位后,胸怀大志,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秦穆公选拔人才,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选用别国前来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他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换了回来。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穆公又在百里奚的推荐下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秦穆公广纳贤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君。秦穆公也很重视民心的向背,着力推行&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的至德理念,让利于民,最终秦国也得以物阜民丰。
试问一句,已经安居乐业的秦地人民、楚国百姓、齐国士庶为什么还要追随周天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从而恢复大周的领土主权?
历经了安禄山与史思明之变、牛僧儒与李德裕之争、南衙与北司之争的大唐王朝,每况愈下。在位者不思励精图治,反而积极推行&胜民理论&。(所谓&胜民&就是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国家一定要压服人民。《弱民》讲到:&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有秩序的国家一定要削弱人民的力量,为什么呢?这个论证怎么来的,不知道。反正他就是把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商君》:&昔之能治天下者,必先治其民者也;能先胜其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治民,若冶于金,陶与土也。&
胜民之道有五:
(1)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去强》曰:&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善民者,必强,至强。&
(2)壹教&&实行思想统治
(3)剥夺个人资产,造成一个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抬高体制,让人民在体制之外无所依存。
(4)辱民,贫民,弱民以利于统治。
如果以上四种手段实行过后,还有一些人民强大,怎么办?&&&杀
(5)杀力&&发动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
国家里总有强悍的和弱小的人民,这里的强悍是指身体强悍,还有一种是有思想的有文化的。
上面的几种方法都是通过遏制生机、毁灭生命来使&强民&不得出现,把&强民&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杀力&则是对已经出现的&强民&进行肉体消灭。)
各地藩镇不堪其负,纷纷揭竿而起,要求独立。朱温、李克用、孟知祥、刘知远、钱镠、郭威、刘崇、王建、张全义、高季兴等十五位军阀割地一方,自号为王,不再维护大唐的领土主权。
唐僖宗就中国现今的政治形势发表意见说:&大唐的领土主权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前蜀、后蜀、闽国、楚国、南汉、南平、吴越、北汉等非法政权所分裂,处在各个伪政权统治之下的百姓必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渴望统一,国家需要安定!朱温、李克用等人的王号是非法的,无效的,河套地区、两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唐领土的一部分。分裂势力对我国领土的占据,改变不了湖州、杭州、汴州、台州、温州、明州等地是大唐固有领土的事实。&
大唐驻吴越使节在对大唐进行友好访问时,对主权问题与唐宪宗深入交流,互相交换意见,并表声明说:&吴越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所创建,以杭州为西府,越州为东府。占地十三州一郡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全部与江苏省的苏州、福建省的福州。历时近百年。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重农桑、兴水利,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国海外交往,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据当地百姓称,钱镠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推行&首宪&、&七观&等《管子》理念,与此同时兴办教育,发展商业,不违农时,颇得民心。吴越人民不希望被腐朽没落的大唐所统一。&
次日,大唐驻后周使节发表声明说:&周太祖郭威革除旧弊,有益于民,且留心搜罗人才,先后得到魏仁浦、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他用李谷管理财政,魏仁浦、王溥、范质参与机谋。这班文臣都能尽心奉职,遵守法度,君臣合力,国家安定。此外,周太祖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他曾对宰相王峻说:&我出身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害百姓!&他停止州县献珍美食物及特产。他又对大臣们说:&我生长于军旅,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员有益国利民办法,写出来告诉我。&他又将汉宫中的宝物玉器全部拿出来,在庭院中打碎,说:&当帝王的,怎能用这些东西!&后周百姓对他都很爱戴,认为大唐的统一实在没有必要。如果大唐抱着动用武力来使后周归附的想法,后周人民将誓死相抗。&
次日,后唐使节发书斥责唐僖宗说:&大唐自逆梁朱温篡逆以来,国祚坠地。我主李存勖舍命战于夹河,社稷复存。自辖领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等地区以来,以仁孝之道育人,乃有&(孟)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之孝感动天之事,更兼以&七法&、&四伤&之术治民,颇有政绩。因此,我主李存勖所建立的大唐,是华夏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府。身为华夏子民,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大唐&的原则,维护大唐的领土主权及民族团结,坚决打击任何团体、任何非法力量搞&两个大唐&的分裂行为。唐僖宗自立政府的行为严重挫伤了李唐王室之间衣襟带水的深厚友谊,是不得人心的愚蠢做法与卖国行径。请唐僖宗自即日起摆正自己&亡国之君&的政治位置,停止一切以大唐为名义的任何涉外活动,并择日取消&伪唐政府&。&
春秋战国时期,&田齐&政权的边境有四个小国&&郐、藤、中行、许。这四个小国本是原先&姜齐&政权姜阳生在位时的领土,后来趁着战乱独立出去,因此国君田因奇很想收复它们,使国家统一起来。
一年之内,田因奇已经凭借兵势将郐、藤、中行三国打了下来,重新纳入齐国的版图。但是许国与秦国交好,田因奇因此畏忌而不敢动武。于是派人对许国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煽动他们想要归附的&大一统&情节。
许地百姓问:&统一大业与我们这些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答:&统一大业关乎百姓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与每一位子民息息相关。&
问:&统一之后,我们的宰相能与你们的宰相竞争上岗吗?&
答:&不能!田齐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齐国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田氏家族的领导,宰相也必须姓田。&
问:&统一之后,我们百姓的收入能翻一番吗?&
答:&不能。&
问:&统一之后,我们百姓能吃的比现在更好吗?&
答:&不能!&
问:&统一之后,我们的住房能比现在更宽敞吗?&
答:&不能!&
问:&统一之后,我们能享有比现在更多的政治权利吗?&
答:&不确定!&
问:&那么统一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切实可行的统一方案,首先必须求真务实,正确衡量主权地区与失地各自的优劣,而后提出如何协调双方领导人之间的权益的方案,再次就要考虑如何安置双方的文武大将,最后就要讨论统一以后的制度建设与及能给百姓带来多少物质利益。凡是对这四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的,不是存心以大压小,便是欠缺统一的诚心。
在浩瀚无际的历史长河中,有两篇宣示革故鼎新,统一天下的文献,堪称&不务虚名而处实祸&的典章:
其一,东吴集团所撰的《二帝并尊书》:
&天降祸患,汉室皇统失序,叛逆贼臣乘机篡取国家大权,其乱起自董卓,终于曹操,他们穷凶极恶,播乱天下,致使中国四分五裂,普天之下,失丧纲纪,人神共怨同痛,没有止境。及至曹操之子曹丕,逆贼遗丑,作恶累累,篡窃皇位。而曹睿又乃微不足道的小妖孽,重蹈曹丕恶迹,倚仗兵力窃据汉土,至今尚未伏法就诛。古有共工作乱而尧帝兴师,三苗违法而虞舜征讨。如今消灭曹叡,擒拿他的党徒,不是蜀、吴两国,还有谁能承担?讨恶除暴,一定要声讨他们的罪行,应该先分割他们的疆土,使士人百姓的思想,有所归向。故此《春秋》记载晋文公伐卫,首先将卫国土地分给宋国,就是这个道理。
况且古人建立伟大功业,一定要先结盟发誓,所以《周礼》中有司盟之官,《尚书》中有诰、誓之文。蜀汉与东吴,虽然信义出于内心,但分割魏国的土地,应当先有盟约。诸葛亮丞相德行威望远近闻名,他辅翼蜀汉皇帝,在外主持军国大政,道义诚信感动神鬼天地,再结同盟,加深约誓,使东吴、西蜀两国军民都知道结盟大事。故此立祭坛杀牺牲,昭告神明,再歃血加盟书于牺牲上,藏副本于天府。上天高高在上倾听下界人情,神灵的威力帮助诚心得到实现。司慎司盟,各位神灵,无不光临受祭。自今日蜀、吴两国结盟之后,戮力齐心,共讨魏贼,济危助难,祸福同当,好恶相共,不可二心。如果有人侵害蜀国,则吴国前去讨伐他;如果有人侵害吴国,则蜀国前往讨伐他。两国各自守好自己的封土,互不侵犯。盟约所定,传之后代,始终如一。凡是各项盟约,都按盟书所记。诚信之言不求文辞艳丽,实是出自彼此友好之心。如果有谁背弃盟约,首先招致祸乱,怀有二心制造不和,亵渎天命,神明的上帝就会讨伐他、督察他,山川诸神就会诛灭他、纠正他,使他丧失军队和人民,帝位不得久长善终。伟大的神灵,请您明察吧!&
其二,忽必烈的《下江南檄》:
&宅中图大,天开一统之期。自北而南,雷动六师之众。先为吊民而伐罪,盖将用夏而变夷。欲制江浙以削平,极汝海隅而混一。
堪嗟此宋,信任非人。处之师相之尊,委以国柄之重。世济其恶,真凶悖之贾充。谋及乃心,效奸雄之曹操。不学无识,舞术弄权。夸浒黄仅免其身,比河清莫大之绩。承君之宠,如彼之专。贪天之功,确乎不拔。借官爵以总宝货,苛条法以苦贤才。夺土田而无地可耕,变关会而物价溢涌。藉鄙猥者伴食于庙堂,任反侧者失兵于边徼。恬视雷星之召异,罔闻水火之降灾。满朝皆其私人,用将因其重贿。用白扎而破世守之法,曲丹笔而容天讨之刑。民心已离而不知,天命将革而未悟。方且贪湖山之乐,聚宝玉之珍。弗顾母死,夺制以贪荣。乃乘君宠,立幼而固位。以己峻功硕德,而自比于周公。欺人寡妇孤儿,反不如于石勒。深怀祸慝,恣肆奸邪。合正两观之珠,可纾百姓之怒。
我大元皇帝,聪明智睿,神武慈仁。焚香祝天,誓莫杀而混海宇;振兵略地,随所向而宣皇威。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然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合宇宙以清宁,苏人民而镇抚。恩宽幼主以下,罪止元恶之身。自令檄到,应守令以境土投拜。除大支犒赏外,仍其官职。谨檄。&
古来征伐四方或是继承天命的檄文告示,有哪个不是废话连篇,满纸虚文的?但《二帝并尊书》、《下江南檄》却做到了四分虚,六分实,不得不叫人佩服:
一,提出了利益分配方案。譬如《二帝并尊书》里就言明:共同瓜分魏国,两家平分国土,谁也别自恃正统而贪多求大,谁也不能占谁的便宜。《下江南檄》就更直接:&恩宽幼主以下,罪止元恶之身。自令檄到,应守令以境土投拜。除大支犒赏外,仍其官职。&对于尚未统一之地的有才之人,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加以犒赏。这就显示出了忽必烈不计门第、不分党派、不计仇怨、唯才是举的胸怀。的确,功名爵位,能者居之,何必非要求他得是蒙古部族或者哪个党派?
二,都理性的分析了现实的政治状况,和统一之后能给百姓带来多大利益。&堪嗟此宋,信任非人。处之师相之尊,委以国柄之重。&&&&&&用将因其重贿。&就是对大宋末年真实的写照。犀利深刻的批判了赵氏政权任人惟私、榨取民财的丑恶形象。并向百姓提出了推翻赵宋之后的土地改革方案&&不能再&夺土田而无地可耕,变关会而物价溢涌&,而要&合宇宙以清宁,苏人民而镇抚&,也就是要实行管子的&国颂&方案。
(作者按:国颂: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四维发扬,君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训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人民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四维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
三,互相承认对方政治制度的优势,不作腐儒式批判,相约共谋天下,不以自己的意志判定对方体制的优劣。因此无论是蜀汉的&虚君实相&制也好,还是东吴的世袭领兵制也罢,都是出自于本国的国情考虑才建立的,是符合吴、蜀两方长远发展的政治模式,难道要强求一致吗?
四,道出了为什么必须要统一的真实原因&&百姓要生存。正因为百姓要活命,所以才要统一。统一大业不是为了帝王将相的形象和面子而生的,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民幸福指数而生的。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看,如果公民在所谓的&失地&安居乐业,家庭美满,工作顺利,他为什么非要期盼统一?!难道患了&统一&病,华夏一日不统一,他便一日食不下咽,寐不安寝?凡有此&病状&者,不是野心家,便是精神病!
生在混沌不堪、民不聊生的乱世,面对忽必烈、孙权这类&王主&,&国颂&式政治制度,百姓才真正渴望统一。
干宝曾经说过:&古代帝王的兴起,要等待天命的安排,这期间如果有更替变化,也并非人的力量所能左右。尧舜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内定的继承人,是为了体现文明民主的讲求道德的政治;汉魏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外姓的继承人,是为了顺应时势;商周时期的变革,是顺应上天和百姓的要求;汉高祖和汉光武帝时期的讨伐战争,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功勋和业绩。这些人都是因为自身的崇高品德符合上天的要求而同时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义真是光明传大啊!&
范晔说:&自古以来丧失祖宗开创基业的皇帝,之所以遭到灭亡命运打击是有原因的:夏、商和周三个朝代,都因为过过份宠爱后宫的妃嫔而逐渐丧失做皇帝的道德才导致祸患的发生;秦朝因为对人民施行残暴的统治而被不堪忍受压迫的百姓消灭;西汉因为外戚的势力增长而遭到灭亡;东汉因为宦官的独断专权而无法摆脱国家倾覆的命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古代的史官已经研究讨论了好长时间了。从秦朝到隋朝,考察其兴盛和灭亡的原因,除了天命的因素之外,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大多数得到天下的帝王都是因为得到德才兼备的人的辅助,为人民争取利益免除涡害;而那些丧失帝王位置的人,都因为任用大量的小人管理国家,再加上自己的不注意修养品德。孔子说:&因为注意自身修养,约束探制自己的行为而丧失了天下人对他的拥戴的君主很少。&又说:&远离没有德行的小人,发现并抛弃自身的许多不好的品格。&这话说得有味道啊![以前秦朝皇帝看到周朝最终被自己分封的诸侯灭掉,因而不再分封诸候。然而没想到竟然会被身为普通百姓的陈胜、刘邦和项羽等人推翻了统治;汉高祖刘邦想到项羽曾经能轻易地从函谷关进军关中,自己是从武关入秦,最终灭亡秦朝因而取得政权后拼命地加强对险要的关隘的把守,并不断扩充军队,可是没想到汉朝最终被王莽不废一枪一卒的窃取了政权;王莽想到自己是因为当了把持朝中政权的重要大臣才得到了篡夺政权的机会,因此登基后不断削除大臣们的权力,然而没想到他并没有因为朝中大臣专权才最终失掉了帝位;更始帝刘玄看到王莽因为遭到百姓的唾弃才丢掉了天下,于是篡位后处心积虑地想出了一些从表面上看能让百姓高兴的措施,并因此不采纳谏官的劝解,自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能安定天下,却没想到落得个赤眉军包围自己,近臣亲信背叛自己,从而丧失政权的下场。
因此说来,祸患的种类很多,怎么可能消极地防备呢?还是贾谊说的对:&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招来祸患,再好的统治措施和方法也难免会被奸猾的人钻空子,只有真诚地任用德才兼备的人,然后才能避免难以预料的打击。&
然而没有良好的政治制度作为基础,单凭个人的英明果决,又能铲除多少奸佞,提拔多少贤才呢?
所以新学社的学者徐东又说:&对于没有建立良好政治制度的国家,其兴衰成败与分裂统一全要看时代的要求,大治时期百姓就希望安定统一,大乱的年代百姓就疲于奔命,追附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国家和政权,只要日子过得好,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脚下是不是被分裂的土地?自己所追随的是否&非法政权&?自己所在的地域的政治制度是否合理呢?&&
防范原则:
对于空喊统一,却不拿出统一之后的双方人事安排方案、百姓预期收益方案、政治制度建设方案的人,一定要加倍小心他是神经病或野心家。
破解之道:
对于统一之后的双方人事安排,实在不得不以双方的实际才干与及百姓的拥护程度为准绳啊;对于统一之后能够给百姓带来的预期收益,也不得不提前清楚列明,并为之努力不懈;至于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怎么能够不根据实际状况来品评,从而民主交流,求同存异,却任凭己意的以为对方的制度一定比自己差,对方的百姓一定比自己困苦呢?
以上的工作都细致缜密的做好以后,再对天时、人心、势位、技能四项因素加以考察,&统一&与&分裂&就不会成为野心家为自己攫取利益而蒙骗大众的旗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越古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