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说中日交流最早在汉朝,我想知道汉朝后面是什么朝代事件

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有的说是隋朝,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是汉朝,到底是哪个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有的说是隋朝,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是汉朝,到底是哪个
中日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有的说是隋朝,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是汉朝,到底是哪个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18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此印收藏在福冈市博物馆),从实物上证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关系。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
因此是汉朝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公元1世纪,三国时期的魏国就已经开始和日本有过外交关系了日本鲜马台女王卑弥呼向魏国称臣,曹睿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可是资料有写是汉朝,另一个资料是写隋朝什么资料最早的还应该是秦朝,方士徐福东渡日本,中国才得以跟日本交流往来。才有了中日两千年的一衣带水的友好历史。可是汉朝和隋朝中间还隔了几百年呢中日交流的最早记录是在三国时代上面的材料只是在记载日本,没有提及到跟中国的关系吧他说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开始...
可是资料有写是汉朝,另一个资料是写隋朝
最早的还应该是秦朝,方士徐福东渡日本,中国才得以跟日本交流往来。才有了中日两千年的一衣带水的友好历史。
可是汉朝和隋朝中间还隔了几百年呢
中日交流的最早记录是在三国时代
上面的材料只是在记载日本,没有提及到跟中国的关系吧
他说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
目前最早的记录是在三国时期
谢谢你的细心回答啊
我哥留学过日本,他告诉我说中日交往最早是在三国时期
那资料上的是咋回事,教材全解说是汉朝古代中日两国有哪些友好交往历史事件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古代中日两国有哪些友好交往历史事件
古代中日两国有哪些友好交往历史事件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中日交流始于汉朝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18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此印收藏在福冈市博物馆),从实物上证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关系.
二、日本遣隋使
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当时,日本正值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摄政.为了加速移植先进的中国文化,圣德太子于公元7世纪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一般认为,这是日本遣隋使的开始.隋炀帝也于608年任命林文郎、斐世清为使节陪送日使回国.据《隋书"东夷传》记载,日本天皇为此新建了宾馆,并派出彩船30艘热烈欢迎.隋使进入日本京城时,日本方面派遣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给予了隆重的接待.
三、友谊的桥梁——遣唐使
我国唐代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给周围各国以积极影响.据日本史书记载,自630年至894年的二百余年间,共任命遣唐使达19次,其中一次是为了迎接日本遣唐使回国,称“迎入唐使”,3次是为了送还唐朝赴日的使臣,称“送唐客使”,另有两次任命后终止,正式派遣而到达唐朝的共有13次.
日本初期派出的遣唐使规模不大,一般每次出动一、二条船,每船约载120人.8世纪后,规模扩大,组织完备,制度也大体固定下来.一般每次五、六百人,分乘四只船前来中国,因此,“四只船”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遣唐使的同义语.遣唐使的官员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迎送留学生和学问僧.许多遣唐使、留学生及学问僧的学术和艺术造诣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作为对遣唐使的回聘,唐王朝曾多次向日本派遣使节,密切了相互关系.中国的书籍、货物等也随两国使节大量输入日本.621年,唐王朝开始发行货币“开元通宝”,通过中国使节和日本遣唐使,被大量带入日本,在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日本全国曾被大量发现,有数万枚.1970年10月,在中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即唐朝长安城兴化坊原址,出土了五枚贺廓方孔“和同开尔”银币,它是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仿唐朝“开元通宝”的形状铸造发行的.
四、唐皇诗赠遣唐使
唐玄宗李隆基曾接见遣唐使藤原清河并作诗相送,诗云: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全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五、日皇与“汉诗”
嵯峨天皇(786年至842年)于809年即位,在位14年.嵯峨天皇通经史、善诗文,长于书法,被称为日本“三笔”(三大书法家)之一.他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汉学(汉学系指中国文化,当时尤指我唐代文化),对日本汉学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录其汉诗(直接用汉字赋词在日本称之为“汉诗”)三则,可见一斑.
早春观打球
芳春烟景早朝晴,使客乘时出前庭.
回杖飞空疑初月,奔球转地似流星.
左承右碍当门竞,群踏分行乱雷声.
大呼伐鼓催筹急,观者犹嫌都易成.
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道俗相分经数年,今秋晤语亦良缘.
香茶酌罢日云暮,稽首伤离望云烟.
江水渡头柳乱丝,渔翁上船烟景迷,
乘春兴,无厌时,求鱼不得带风吹.
渔人不记岁月流,淹泊沿回老棹舟,
心自效,常狎鸥,桃花春水带良游.
青春林下度江桥,湖水翩翩入云霄,
烟波客,钓舟遥,往来无定带落潮.
溪边垂钓奈乐河,世上无家水宿多,
闲钓醉,独棹歌,洪荡飘飘带沧波.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胪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六、李白的好友阿倍仲麻吕(晁衡)
阿倍仲麻吕(698年至770年),汉名晁衡,19岁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好友.在唐任职,官至秘书监(相当于国立图书馆长).753年,他随日本遣唐使回国,被任命为代表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臣.临行时,阿倍写了“望乡诗”: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必皎月圆.许多中国诗人也赠诗惜别.晁衡归国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消息传到长安时,他的朋友以为他遇难而死,李白曾作诗哭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晁衡随破船漂至越南,又辗转跋涉回到长安,最后老死于中国.晁衡在中国生活了54年,他的活动,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动人的篇章.1982年西安建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七、日僧空海与王羲之
中国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受到极大的重视.日僧空海(又称弘法大师)(774年至835年)留唐时,以当时著名书法家韩方明为师友,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努力钻研各种笔体,被誉为“远绍羲献”.他还与橘逸势、嵯峨天皇同称精通书法“三笔”,是日本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据日本史书《高野物语》记载,传说唐朝皇帝宫殿上的王羲之墨迹,因墙壁损坏以致墨迹不全,知道空海精于王氏书法,请其补写,几与原迹一样.这个故事成为中日书法交流史上的佳话.
八、鉴真东渡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播了盛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东渡弘法,为此,鉴真在12年间曾5次开航东渡,但都因故遭到失败.748年的第5次东渡中,鉴真和随行人员在东海上遇到台风,漂流到海南岛,后几经辗转,才返回扬州.在这期间,鉴真失去了他亲密的弟子祥彦和日本僧荣睿,他自己也因受暴热患眼疾而双目失明.过了5年,66岁高龄的鉴真应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要求第六次东渡.753年12月,终于乘日本遣唐使船到达日本,在鹿儿岛的秋目浦登陆.翌年2月,鉴真一行抵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热烈欢迎.日本朝廷派特使慰问,并委以授戒权.鉴真成为日本律总宗的开山祖,对日本佛教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鉴真还带去了一批有艺术、医学、建筑等专业知识人材,并带去了大量书籍、工具和技术.鉴真虽双目俱盲,但凭嗅觉鉴定药物,为日本民众看病,治愈疑难病症.光明皇太后患病时,鉴真献药,医治有效.鉴真率弟子在奈良营造著名的唐招提寺,成为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763年5月,鉴真以76岁高龄寂化于奈良.鉴真临终前,由其弟子为其塑造干漆夹宁像,表现出鉴真坚强的意志和安详的风度,是一件珍贵的艺术杰作,被日本人民奉为“国宝”.
鉴真大师对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建立了不灭的历史功绩,受到两国人民的热爱和尊敬.1965年,日本人民在鉴真登陆的地方建立了鉴真大师纪念碑.1973年,我国政府和人民在扬州修建了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鉴真纪念堂.
1980年4月,鉴真像在唐招提寺住持森本长老陪同下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为纪念鉴真像“回国探亲”,当时的日本裕仁天皇特意向唐招提寺赠送一只香炉.邓小平指出: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
九、东大寺的大佛像
8世纪,日本在奈良修建东大寺.东大寺中的金钢佛像,重五百吨,高五丈,历时近十年塑成.它是圣武天皇学武则天在洛阳营建大佛而铸造的,与中国洛阳龙门奉天寺的庐舍那佛同名.东大寺佛殿圆柱所用木材直径33尺8寸,高130尺,为日本著名古建筑之一.1180年东大寺毁于战火,在重建过程中,中国工匠曾前往协助,著名铸工陈和卿就因参与铸造大佛头部而闻名.
十、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祖荣西
荣西(1141年至1215年),日本临济禅宗的创始人,俗姓贺阳.出生于日本现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学习佛法,造诣深厚.
中国茶叶在8世纪传入日本后,日本完全依赖中国输入,饮茶风习只限于宫廷贵族等阶层,很难普及到民间.9世纪后,随着停派遣唐使,从中国进口茶叶骤减,饮茶之习也逐渐衰亡.12世纪后叶,荣西为深入学习中国佛教,多次渡海入宋,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培植并广为传播,使中国的茶种及茶的栽培饮用方法在日本得以推广.随着茶树栽培的普及,饮茶成为日本广大民众的习俗.1192年,荣西将他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献给幕府(当时日本的武士政权),这是日本第一部茶书.荣西在书中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茶具,以及采茶、制茶、点茶的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荣西被尊为日本茶祖.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大一统的汉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大一统的汉朝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尔雅通史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尔雅通史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尔​雅​通​史​中​国​古​代​史​在​线​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朝过后是什么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