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我想转中队如何跟少先队中队辅导员职责说

大学应该这样过:一位大学辅导员对同学们说的话 - 薛赛男的博客 - 联盟博客
大学应该这样过:一位大学辅导员对同学们说的话
  你们过得好吗?
  本来这是一封早就应该写的信,有许多话早应该说,但是我没有去写,没有去说。不是不想,而是我知道你们非常讨厌一个空洞的说教者。所以,我在等待,等待你们自己去体会生活,等待你们来自生活的感觉,等待你们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在一学期已经结束的时候,在你们又开始新学期的时候,我觉得,这封信可以写了,这些话可以说了,我相信你们应该有了和我共同的某种感受,思想应该可以达到一种深度。
  还记得大学毕业典礼上,**同学在讲大学生活感触时说了一句话:“大学里出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 那么在大学里度过了一段时间的你们,我想问:你是人才还是人渣?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会回答: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我界于这两者之间。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正在向人渣堕落。你是不是觉得很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把它想得极端一点。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你是不是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许多时间都在宿舍床上度过,有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又一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的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图书馆里有很多藏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虽然大学里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教师不关心,不要说对专业不感兴趣,不要说学校太烂,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每年的学费是4000元以上,再加上你们的生活费以及其它费用,大多数可以达到七八千以上,你们现在是在大学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你们父母高额的投入,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多少产出???
  你们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或者是小生意家庭,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你们现在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其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你们的爱。在他们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对你们充满希望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一点模糊的眼睛。
  希望可以变成失望,失望可以变成绝望,但是谁又是这一变化的决定者?
  责任,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成熟的思想内定的。你们都说自己长大了,都说自己成熟了,但我觉得,20岁的你们只是一种表向的成熟。你对自己父母具有永远都无法推卸的责任,但是你们却在无为与堕落当中放弃了承担的使命。
  一学期结束后,回到家里过年时,你的父母仍然对你宠爱有加,仍然对你充满希望,仍旧对你叮咛嘱咐,但是你却没有丝毫的歉意,根本不谈你的学习,甚至于不把成绩通知单拿给他们过目,躲在某个角落里用自己的手签上本来应该由他们来签的名字。
  骗子,一个毫无责任感的骗子,一个可以成为人渣的骗子,我不想,更加不愿我的学生变成这样,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你们可以成为我的骄傲。
  建造一个事物很难,摧毁一个事物却很容易,同学们,请牢记并承担起你们对父母的责任。
  在大学中,许多同学都反映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你们丧失了目标。其原因如下:
  第一:你们考上了大学。完成了你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显性的终极目标。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大学是你们最后的求学阶段。读完大学就要找工作,可是这对于已经做了十二年学生的你们而言仍然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第二:大学里的教学方式与其它时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在大学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教师会围绕你们转,生怕你们没有学到东西,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了以前的反复讲解,没有了以前做不完的作业, 你们觉得上课对自己空荡荡的,学了又怎么样,不学又怎么样?与其让自己学得这样辛苦,还不如让自己过得洒脱一点。
  第三:大学里面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从以前的早自习到晚自习,都有老师把你们要完成的任务布置的妥妥当当,到现在的没有任何人给你讲你应该去做什么,让你们觉得茫然不知所措。你们大多数人缺乏精神的独立与良好的自控,你们根本无法去把握这些显得过多的自由。
  第四:大学里的辅导员与以前的班主任完全不同。以前的班主任什么都要管,就像一个苛刻的保姆,因为他们把你看成没有长大的孩子;现在的辅导员具体的事情管的少,因为他们把你当成成年人。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脱节,你们在心理与智力上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转型。
  第五:你们大多数人缺乏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到底要做怎样的人,到底要干什么样的事业,这些对于你们而言毫无概念。从小学时代我的理想,到初中时代我的将来,到高中时代我的大学,到大学时代我的迷茫,你们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人生目标的蜕变,最后剩下的是死掉的虫皮。我认为正是这五点的综合作用让你们丧失了目标。但是,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
  你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不是说立刻,而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这里我给你们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找到目标。
第一步:抛开所有阻碍,从专业出发,想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做怎样的工作,或是怎样的事业。找一张白纸,把自己最终的决定记录下来,请不要犹豫不决。考研?考公务员?教师?技术员?业务员? 其他?
  第二步:利用网络和人才市场招聘启事等渠道充分了解从事你定下的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其它技能。这些技能的理论知识大多数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你需要做的是按照从基础到精深的顺序给自己列出一个学习书录。这个也请你写在纸上。
  第三步:按书录的先后给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当然,你能分配的大多数时间应该是自己的课余时间。并且将它落实到每一学期当中,让自己每学期都有一个学习计划,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有学习计划!
  第四步:按照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去学习,并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去实践。
  我相信,如果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目标,你们会过得很充实,会过得很忙碌,并且会得到很多。所以,请每一个同学都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吧。
  生活就像巧克力盒,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其实在上面四步中,一、二、三步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最难的是第四步,要做到确实不容易。
  首先,在你们身边有太多混日子的大学生,他们过着同龄人向往的潇洒生活,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克服大环境的影响。
  其次,大学里有太多的***。QQ里又发出了让人手痒的声音;网络游戏里又出了让人兴奋无比的厮杀声;路边小树下又站着一对相互依偎的情侣;……要做到第四点,你们需要拒绝这些***,在别人眼里像苦行僧一样在大学里穿行。
  再则,你们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这好像是大学生活格格不入的。但是成功与伟大的人都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忍耐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超强的毅力与过人的智慧。
  有一种叫秃鹰的动物,它有税利的嘴喙与锋利的爪子。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它的尖嘴喙会越来越长,长得让自己无法去叮啄猎物;它的爪子之间会长出厚厚地肉蹼,把爪子都连在一起,让它无法去抓捕猎物。没有食物就要死亡,这是不变的法则。对它而言,死好像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它却做出了可以让人类震惊的选择:它把自己的嘴喙在坚硬的岩石上反复地叮啄,折断长的部分,直到恢复以前的锐利;用嘴喙把爪子之间的肉蹼啄烂,虽然血肉模糊,痛得发抖。这个过程足足要持续一个多月,然后它们如同往昔一样在天空里骄傲地飞翔。
  痛苦、伟大、新生的过程。人生,难道不是一样吗?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别人可以潇洒地生活,而我却要痛苦的拼搏。我把它换成另外一个问题:读大学到底是享受生活还是塑造自我。
  有许多同学在刚进大学的时候都去尝试过竞选学生会、各种社团的干事与干部。事后,有许多同学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公平,做什么都要凭关系。我倒想请问,学校尚且如此,社会又怎样呢?社会上对权术、关系、金钱不是玩得更彻底吗?以后你到底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足?要权力没权力,要关系没关系,要钞票没钞票,那到底还有什么呢?大学毕业初期,你们要么从事管理工作,要么从事技术工作。但是你没有权力,没有关系,没有钞票,要想从事多么好的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四位数以上的月薪,难道不是南柯一梦吗?你最好的选择是从事技术工作,但是这需要真材实料,大可不凭谁权力大,关系硬,钞票多。
  当你们大学毕业以后,突然发现自己除了拿到一个大学毕业证之外,除了能说一点好像很深奥的话题之外,并没有学到真正过硬的本领,你们做的工作会比别人好多少?也许只是名称好听点而已,也许只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而已。到那时你们是不是还要怨天尤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过上高质量的生活,都想让自己的至亲过上无忧的生活,都想在世上留下自己价值的痕迹,但这些不是在享受中就可以实现的。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双手和一个大脑,就是要让我们去创造与思考。大学这段时间是你们最佳的学习时间,所以请你们放弃享受,努力地重塑自我,为以后的腾飞积聚力量。
  既然是谈大学生活,那么爱情是一定要谈的。大学里面聚集的正是青春期的少男与少女,爱情在这里不可避免地发生。但不知何时起大学生感情泛滥。现在大学生的情感里面夹杂了太多的功利、欲望和放纵。每年毕业时,情侣们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亲吻,然后转身离开踏上各自的旅途,从此把这段感情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爱情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需要。
  大学里有许多人要抓住爱情或是被爱情抓住。但是我希望你们的爱情是真诚的,是认真的,是纯洁的,是本色的。如果你觉得他很帅,想去和他谈恋爱,请三思;如果你觉得她很美,想去和她谈恋爱,请三思;如果你觉得很孤单,想去找一个人谈恋爱,请三思;如果你只是因为听了朋友的几句言语,就去和某个人谈恋爱,请放弃。“爱”字实际上已经清楚的表明它的对象:下面的“友”字说明你应该很了解他(她),他(她)应该是你的朋友;“ㄇ”说明你要在这些朋友之间认真选择;“ノ”说明你只能在精挑细选中选出一个作为你的爱人,其它的只能作为你的朋友。请珍惜自己的情感,否则它会变得很廉价。爱情是什么?这个你们心里面应该清楚。我觉得:因为优秀而被吸引,因为吸引而被爱,因为被爱而学会爱,这才是爱的过程。
  写到此处,想说的话差不多说完了。这四千多字看起来挺累的,真心希望能给你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帮助。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帮助,请把它撕烂扔掉,请原谅我的冒失;如果你觉得有所帮助,请把它珍藏,并安安静静地多看几遍。
& &祝大家:百事顺意&&快乐成长!
(共3708字)
阅读全文(1671)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辅导员爱思考第11期:大学的坚守者——辅导员
辅导员爱思考第11期:大学的坚守者——辅导员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第一辅导员】,可关注本平台。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先点击文章最后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先看木然的《大学的耻辱——辅导员制度》,因为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最直接起因。
第一次看到木然的帖子《大学的耻辱——辅导员制度》,心头无名之火凸凸而起,我下意识的反映是:这个帖子流传下去,不知有多败坏辅导员的形象,不知要郁闷死多少辅导员,也不知要毒害多少辅导员,更不知要影响多少不明所以的人。所以,一定要写出一篇文章来以正视听!最开始的想法是一条一条抽丝剥茧地逐一进行驳斥,可我想起在哪里看过的一篇文章,作者因为一篇研究遭到当时许多人的批判,可许多年过去后,他这样说的:所有批判我的声音都消失了,唯有我的研究依然屹立在历史的时光里,散发着它的光芒。所以,心里一个声音告诉我,反驳别人的声音是弱小的,终究会被时间和历史遗忘,唯有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具有永恒。
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37岁的讲师方艳华。消息一经传出,5天里清华大学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他们强烈希望清华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许多学生这样说:方老师当年的课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终身性的影响,我们认为方老师是清华外文系最称职的老师之一。
有的学生这样说:方老师让我重新认识英文写作,她叫我们忘记为了高考而背诵的“八股文”,她鼓励我们发出自身的声音。通过英文写作课,我们学习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拷问那些不经审视的观点,重塑本身的价值观。
领导是这样评价的: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学生欢迎。独特的英语写作教学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写到这里,我突然想,不懂方艳华和最近风靡网络的中南大学“女神”英语老师孔玮PK,谁胜谁负呢)。
方艳华自己这样说的:“我不可能有很多精力去做研究,但我是在培养中国最优秀大学生的沟通方式、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走入社会、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其实是更有价值的。”
这个话看着就让人感动,能说出这样话的老师,水平是差不到哪里去的,境界也是摆在那里的。我以为,作为一名教师,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评价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他服务的对象——学生?而是来自于那几纸科研数据?更不用说,做科研评职称是为己,教书育人是为他,境界高低,一目了然。
学校里最宝贵的是什么?
我以为,不是论文,不是课题,不是教授,像方艳华老师这样在大学里勤勤恳恳真正教书育人的人,才最应该是学校里最宝贵的财富,才最应当被悉心爱护。可惜,清华把她转岗了,像这样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她的“科研”,是她的“职称”,是她的理想,是她的命,你把她调离教学岗,你是要了她的命的。
这样优秀的老师,清华是知道的,可清华还是把她调岗了。这样优秀的老师,连全国高校牛耳的清华大学都留不住了,都要挥泪斩马谡,其他高校是要仿效的,这更折射出背后的一种悲哀:明明都知道是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要,到底,是什么造成大学里“方艳华式”的悲剧?
我以为,罪魁祸首就是大学里已经形成的以“数字”说话的管理发展模式。在这根无形指挥棒的导向下,数字至上,各类指标数量,决定当今所谓大学排名。领导专家们的报告,开头意气风发的都是,我校有多少国家基地,有多少国家项目,在某某上发表多少论文。在这根无形胜似有形的指挥棒下,全国高校逐渐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连清华都不能免俗,誓死捍卫中国大学翘楚啊,其他大学可想而知了。近年来许多大学虽然口头上高喊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但事实上心不在那里的,只折腾些皮毛,触表不触里,动皮不动面,治标不治本。让学生来评价吧,学生一张口,这些所谓的工程、质量一溃即倒的。我在想,学生都在看的,冷眼在看,这天底下,谁是蠢人呢。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重科研,“数字”说话的指挥棒下,许多高校俨然已经忘记了大学的真正使命,大家一窝蜂扑向了科研,教授弄科研去了,副教授弄科研去了,讲师、助教也弄科研去了,因为评职称需要科研,学校的发展评价需要科研,学校的主体——学生离我们的视线越来越远,上课只是成为我们每天的例行公事,教学渐渐成为了“良心活”,我们已经离育人者越来越远,离大学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判断、认知价值的使命也越来越远。“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已经不知去向了,解惑也基本谈不上,充其量算授业,效果如何也无人追究,只要你科研好,你就可以评职称,职称上去了待遇职位就会上去。这有点像我们高校老师调侃大学以前的学生,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可怜的是,高校教师也要变成只要科研好,一切都好吗?
除重科研轻教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是让高校教师离教书育人者越来越远的原因,那就是许多教师的在外兼职,甚至开办公司。对这些老师而言,教师仅仅是一份职业,教书育人的事业境界太高。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怕的是,这些老师还被认为“有搞”,被钦羡不已,这种导向和倾向才是最可怕的。大学一旦被市场主导,还叫大学吗?
这样的大学,怎么办?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中南大学3年的改革,让中南大学变成学生喜欢学校,青年教师安心科研,知名教授回归讲台,教授治校成为常态。张校长如何做的呢?第一个措施是在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张校长这样说的:大学首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他认为现在大家对大学的定位有一个误区,过于强调创新成果、论文数争创一流等,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给忽略掉。创新重要,但在创新之前,应该是人类良知的传承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第二个措施是不允许青年教师上讲台。副教授、教授必须上讲台,教授要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带到课堂,让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青年讲师不许上讲台,安心做科研,因为大多数的诺贝尔获奖成果,基本上是35岁前做出来的。第三个措施是校长把经营放在第一位。因为学校发展处处都需要资金,这才是校长最需要操心的事。校长管好全校的经营,才能确保师生埋头于学问。
张校长的第一个措施我强烈点赞的,大学之所以成大学,首先是有学生,学生是主体,名校之所以成名校,我以为是因为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在于教授数量的多少,当然从逻辑上说,教授多特别是名教授多与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成正比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研究优秀与教学优秀之间还是不能划等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方艳华类的老师在大学就显得弥足珍贵。江苏科技大学景荣春老师,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教书育人,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在确诊为癌症晚期后的六年里,他没耽误过一节课。景荣春老师的最后一次课是这样上的:靠着药物坚持在三尺讲台上,将麦克风放在嘴边,此时他声带基本发不出什么声音了,凭着微弱气流讲完最后课程的内容,全班同学失声痛哭!这哪里是在讲课,这是在讲他坚强的意志、讲他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坚持,讲他对学生的热爱。我看到他的事迹时泪流满面,此时写到这里也是热泪盈眶,这种人是绝对可以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景荣春老师的这一节课对于学生心灵的冲击,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学生这辈子的影响是怎么评估都不过分的,这才是教育真正伟大的力量,这不是一二篇核心论文、一个教授的名头可以比拟的,那些都太轻太轻了。景荣春说,他来到世上的唯一使命就是教书育人。碰到这样的老师,是学生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一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足矣。当学生在病床前为他拉起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当学生们围坐在他病床前齐声朗诵为他作的诗时,他欣慰而笑,两行清泪顺颊而下,他的一生,也足矣了。景荣春老师的事迹,教育部应该排成话剧到各高校巡演的,这种能量的传递胜过多少枯燥的讲话和文件。
张校长的第二个措施,不允许青年教师上讲台,给经费,让青年教师安心做科研,出成果再评职称,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职称一解决,待遇自然上来,也就能安心上课了。之于当前高校的现实,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好的办法了,按理说此种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可于我心,还是有点戚戚焉。进入学校,本应是奔着教书育人而来,可因为年青而不能上讲台,不论怎样是说不过去的,是有悖常理,也是有愧于“教师”称号的。说到此,就绕不开一个待遇的话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人的本性,对大多数高校而言,目前的待遇很难让人做到心静如水潜心教学,特别是对于年青老师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衣食住行,鸭梨山大。钱学森之问温总理: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以为,表现在学生,根源在教师。纷纷为五斗米折腰了,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要出大师很难的,偶尔一二个那是天纵之才,年富力强当打之年的时候要拼命赚钱养家了,老来能出得了东西吗,出不了的。我在看《南渡北归》时,也惊叹民国时期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大师,后来一查资料,我认为,这跟民国时期他们的待遇有着莫大关系。按照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元,副教授为400—260元,讲师为260—160元,助教160—100元,平均月薪为220元,约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8万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当时曹锟在保定创办河北大学,每逢发工资,都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式地送给教授。就这样,曹锟居然还感到有些歉疚,看见教授在用显微镜做试验,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我们可以想象,因为殷实的待遇,大学老师们可以专心研究、传道授业解惑,在这样的土壤上,出大师我以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作为一名教师,说这个话题是有些敏感的,是要挨骂的,其他行业是要有意见的,可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呢,不能只是成为刷在墙上的标语呀,就算挨骂也是要说的,因为大家都有孩子呢,他们将来要读小学、中学、大学呢。尊师重教,我以为不是因为尊师才重教,而是因为重教才尊师,真若重教了,所有的教师都潜心教学,以教育为荣,那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有保障了,国家和社会也就有希望了。我们常说高薪养廉,高薪能不能养廉不好说,但高薪养教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以往中国的高智商人才都跑去做公务员了,美国的高智商人才都跑去华尔街了,为什么呢,你懂的,哪天要是中国的高智商人才都涌向教师行业了,我估计,大师就要遍地走了,钱老在九泉底下也要笑醒了。
张校长的第三个措施我也是要打问号的。大学校长经营至上,让教授治校,师生们埋头学问,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其实不然的,中国大学跟西方大学不同,西方大学的校长可以由做董事长来做,他们的办学经费主要靠校友捐款,但中国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这就决定了校长的主要精力不能放在大学经营上,况且在中国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教授治校我以为是讲来听的,顶多可以充当智囊团的角色,学校的顶层设计还得靠校长,不然,你像让木然这种把个性当资本,整天搞噱头的教授来治校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当今大学缺什么呢?
我以为,当今大学最重要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应该成为当今高校最急需补上的一课。
说到这我们要回到大学的本质,先要弄清楚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北宋张载曾说,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学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所以大学的使命也理应蕴含在里面。
大学首先应该是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地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不靠大学传承,试问,靠什么呢?可大家看到,现在许多大学大搞纷纷的所谓转型,把一个大学办成了一所技校,一所职校,折腾四年下来,学生充其量摸到一点专业的皮毛,哪里还找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更逞谈世界文明传承了。
大学其次应当是社会批判的中心,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康德说,知识分子是自觉担任人类道义和责任的人。在十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大大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尚且如此,试问大学呢?媒体一公布大学专业就业率红黑榜,一看某专业就业率高,汹涌而上,一看某专业就业率低,都不敢办了,北大古生物专业2014届只有一个毕业生薛逸凡,许多人堂而皇之地说,业都就不了,还办这个专业有啥用。眼睛盯着市场转,哪个专业热门办哪个专业,呜呼,大学就这样沦为市场的奴隶,被市场执牛耳,铜臭味十足,还能奢谈社会批判和价值引领吗?
中国大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怎样算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呢?多年前陈寅恪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以为还不够的,大学至少要培养学生这么四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而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人文教育是它的灵魂和内核。
中国发展到今天,经济总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据世界银行估算,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荣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了。我们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腐败分子、不良企业等,许多人想不明白,周永康等人为什么要这么多钱,三鹿奶粉等企业为什么不要命地添加三聚氰胺害人,追求权、钱已经成了他们的最大目标了,按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权、钱属于尊重需要的层次,他们为什么不能提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呢,我以为,周永康、三鹿企业负责人等,这些人都缺少了点东西,那就是人文素养。龙应台有一次给台大的学生做报告,她说我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地给你们讲人文素养的重要,因为你们这些人(台大学生)将来很有可能要影响社会的,你们将来可能成为部长、局长、律师、教师、企业家、某项社会制度、法规法案制定人,到时你们掌有权力,将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而我老了,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我先下手为强(给你们作报告)。而我最殷切的期望就是,当你们权力在手的时候,拜托,请务必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你必须知道什么叫做价值,知道如何做判断。这个话无论是讲给腐败分子,还是不良商人,都是很有用的,当然,这得是在他读大学的时候。
人文素养的养成依靠人文学科教育,也就是文、史、哲教育,我们自己看看,现在大学是比较缺乏的,不仅人文学科,甚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人都认为可以不要了,专业最重要嘛。文、史、哲意味着什么呢?柯领认为,文、史、哲是大学的灵魂学科,大学学风在文、史、哲教育;文、史、哲强,则大学强,国家强;文、史、哲弱,则大学弱,国家弱。大学里面的人文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专业技术教育里,按2:3:5的时间分配是比较合适的,而三大教育内容里,人文学科教育是精神内核。大学首先要通过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们进行一种精神和气质的训练,让学生们的内心充满一种高贵的人文底蕴与审美精神。人要过一种优美而高尚的生活,就需要内心有丰厚的人文修养。毛主席老人家早就说了,我们应该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我们需要培养一点情趣,一点境界的,不然往往就容易滑向权力和欲望的深渊。
文、史、哲教育有什么用,我们简单聊聊文学。西方人说,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会失去一半的生命,如果再不懂文学就会失去另一半的生命。我前段时间看木心的书,看到他一首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一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人锁了,人家就懂了
多美的诗,我现在记忆力差得要命,可这首诗因为太美我一下就背下来了,你千万别问有多美,你一问我就无话可说了,你应该这样,读完了,跟我相视一笑。
上周检书,为搬家做准备,看到大学时候买的几米的手绘本《照相本子》,里面有《背景》一章:
冬日午后,幽静的树林小径,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渐渐放慢脚步,聆听不知名的鸟叫声,
你不时回过头来,露出光灿的笑容,唤我快快跟上。
望着你熟悉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悲伤突然涌来,
这么幸福的时刻,可以一直走下去吗?
我愈走愈慢,愈走愈慢……泪流满面。
幸福的步道,总是那么短。
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所以,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带小家伙还有她妈妈爬学校的螺蛳山,我喜欢走在前面,唤她们快快跟上,她们不知道的,这一级级的台阶,充满了我幸福的味道。
这个社会,人文素养高的人多一些,社会再坏也坏不哪里去的。
大学的使命,无论是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判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最求,这些都不是数字,都是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是百年树人的工程,而这恰恰是学生成长发展路上最需要的积淀。我以前看武侠小说多,所以我老喜欢打这样一个比喻,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面的练内功,厚积薄发,一旦练就深厚内功,什么招式、技能就很容易上手,你看张无忌练就了九阳神功,几分钟时间就在张三丰的教导下练成了太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为本。
大学的评价不应该是以短期的数字来衡量,而应该是有专门的机构,经过严谨系统的调查统计,以五年、十年、二十年等时间作期限,以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来做评估。这很容易理解,就好比一个公司造产品,产品优秀与否,你看它出来后市场的检验效果,经得住市场的检验,方才是好产品。小米经历市场的考验,一再大卖,一个双11破十亿,按照小米的理念,我看它很快要进500强了。人才也是要经历社会的检验的,培养出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真正人才的大学才真正是一所好大学。可惜,目前我们的大学大多盯着就业率,盯着各种指标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不见未来。我以为,教育部以后应该少发什么就业率排行榜,就应该成立这样一个专门调查分析机构,这是一个导向,非常重要的。
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其实就想讲明白一个道理,大学里真正的教书育人有多重要。你可能会认为,像方艳华这样的老师,全国大学不多见了,但我告诉你,其实像方艳华这样的老师,全国大学到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辅导员!
当其他老师搞科研评职称去了,他们默默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其他老师兼职赚外快去了,他们默默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其他老师开公司赚大钱去了,他们默默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其他老师中午、晚上休息了,他们在给学生开会;
当其他老师周末、节假日在家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在陪学生搞活动;
学生一旦出事了,无论白天、黑夜、傍晚、凌晨,他们第一个赶到现场;
学生生病住院了,他们垫钱、陪同、照顾,他们是学生在校的父母。
学生失恋了要死要活了,他们倾听、安慰,他们是知心朋友;
学生挂科了迷茫了无助了,他们鼓励、开导,他们是人生导师。
有人说:“每到教师节,都会看到一个校园奇特的景观,大学生给辅导员过教师节,而教师本身被学生冷落,一个好好的大学,就这样变成了辅导员的大学。学生毕业之后,记住的是大学辅导员,而不是亲自给他们授课的教师,这让教师情何以堪。”
我想问,对啊,为什么呢?难道学生都傻吗?还是我们的教师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呢?
有人说,辅导员“学术水平偏低,不会读书,不会搞科研,不想搞学术,又不会搞学术,咋能带出能搞学术有读书品味的学生呢?”,我想说,是的,辅导员“傻”,这辈子可能就干着教书育人这件事,甚至教书都谈不上,就是育人而已,但说到底,教师这辈子,不就干的育人一件事吗,培育好学生难道不是作为教师最值得骄傲的事吗,难道是因为你学术水平高,会搞科研,会赚钱?
所以,辅导员们,不要妄自菲薄,厘清大学的本质,认清大学的使命,守好我们的一亩三分田,就是守住大学的“道”。不论你是面对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年级的学生,我们都应该守土有责的,不仅要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更要努力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每一次的交流、每一次的谈话、每一次的会议、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我们的“道场”,我们应该成为景荣春那样的,让学生多少年以后,聊起他们的大学生活,能说起那么一句,最难忘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辅导员,足矣。
去年学生搞毕业五周年聚会,觥筹交错间,一个学生端着酒杯过来跟我说,朱老师,谢谢你,当年你的一次谈话改变了我的大学,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学生说了很多,我虽然频频点头,但当年什么谈话,我是根本想不起来了。
老话这样说的,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
去年第54期全国骨干辅导员培训班,交流会上湖南警察学院从教学岗教授转为做辅导员工作的伍玉功老师这样说的:以前在做教授的时候,我是看不起辅导员的,现在做着辅导员的工作,我认为,辅导员要比教授伟大。
所以,辅导员们,我们可以口头自嘲大学保姆、救火队、勤杂员、清道夫,但我们心里一定要清楚,在当前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学、大学培养目标偏离航道的今天,我们是坚守者,是捍卫者,是毫不承让的育人者!
胡适1932年北大演讲,告诉毕业学生们,功不唐捐,意思是你所有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回到你的身上。
功不唐捐,与大家共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队辅导员培训记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