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若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弃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中国第一夫人
中国第一夫人
【中国第一夫人】30岁成中国第一夫人,组建飞虎队成中国航空之母;“西安事变”营救丈夫,抗日中无畏生死多次赴前线、共五次遇险。赴美演讲,咆哮愤怒控诉日本、成世界偶像;争取中国四强地位;开罗会议名扬天下。有人说她是最杰出外交家,也有说是100年最伟大女性。宋美龄,享年106岁。
穿透历史的悲怆:如何看待蒋介石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在蔣先生誕辰紀念日之際,置頂此文以示紀念。
&&&&&&&&&&&&&&&&&&&&
&&&&&&&&&&&&&&&&&&&&&
& 穿透历史的悲怆:如何看待蒋介石&
&&&&&&&&&&&&&&&&&&&&&&&&&&&&&&&&&&&&&&
作者:曹立群
&&&&&&&&&&&&&&&&&&&&&&
2005年4月的一天,我从台北中正纪念堂出来,百感交集。纪念堂里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蒋介石,安祥地坐在大厅里,身后镌刻了六个大字:科学,民主,伦理。
我吃惊于蒋介石晚年慈祥的面容。印象中久已形成的蒋介石,戎装秃头,表情呆板。负面的形象是在大陆受教育的必然结果。然而,儿童记忆的积垢是很顽固的,因此,我两次去台湾竟没想到应该去蒋介石纪念堂拜竭一下。
&同样让我震惊的是蒋介石的遗嘱,也就是他的政治遗产。他的遗言简洁、中肯、睿智,切中中国大陆时弊。
和毛泽东一样,蒋介石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70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见证了毛泽东、蒋介石人生的最后岁月。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活历史里,被接二连三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弄得晕头转向,在改朝换代的前夜显得惊慌失措。毛泽东、蒋介石的一生处于一个惨痛的时代,在这时代里,正义与邪恶、仁政与强权、光明与黑暗、先进与野蛮的分辨令人眼花缭乱,而活在中国更是习非成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龙鱼混杂、真假莫测。
蒋介石(1887~1975),原名瑞光,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祖籍江苏宜兴。他的名字取自《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中国就象一头不懂世事的牛犊,屡遭修理、欺凌。清朝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农村恶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戎装白马、年仅41岁就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一边继续驰骋沙场,与国内各种分裂中国、分裂中央的势力作斗争,一边带领中国人民有秩序地从事辉煌的十年建设,一边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了汉口租界、威海市,收回了中国的海关权。
1937年盛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蒋介石带领中国人民在极其艰巨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不屈不挠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即便在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期间,他毫不迟疑地抵住了美国要他交出军权的压力,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1943年1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对中国人来讲,这次会议具划时代意义,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共同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国人的百年耻辱。
曾几何时,蒋委员长戎装笔挺,目光炯炯有神,风度翩翩。是他,带领中国人民扭转百年挨打的局面,以战胜者的自豪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向世人尽显中国礼仪邦国的王者风范。1945年8月,蒋介石发表讲话,号召中国人民“对战败的日本,要以德报怨”。
国共争雄,蒋介石军事失利。他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引退浙江溪口反思,以便国共和平谈判。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蒋介石此时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在漫天的落叶中,仰天长叹,黯然神伤。九个月来,他眼睁睁地坐看覆亡的逼近,代理总统李宗仁战不力、谈无方,失守南京、上海、福州。
两个月后的1949年12月10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悲哀的一天。冬季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地,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砸碎着四川成都潮湿的平静。难得作诗的蒋介石,心潮澎湃,含泪挥毫写下了: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然后,离开成都,与蒋经国乘机腾空东南去,飞往台湾,永远离开他为之奋斗、深深热爱的大陆中国。
蒋介石虽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却痛苦于在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时,得不到自己国民、部属、同僚的理解。蒋介石以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以他特有的高瞻远瞩和人格魅力,在国民党面临分崩离析之际,赢得国民党骨干的信任,在台湾这一弹丸之地保住了三民主义革命的果实。
在台湾,蒋介石复行视事后,在阳明山举办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分批集训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蒋介石发表了多篇训词,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痛切的指陈。通货膨胀固然是主要原因,国民党高官的言行与作为辜负了民众的期待,也是原因。国民党军队虽谋臣环伺,名将联翩,却终至不可收拾。他严肃地面对外界的责难,痛定思痛,勇敢地承担所有的责任,带领国民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在岛内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及建设,为6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为今天的民主台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蒋介石在台湾的成功,来自他儒家文化的浸润。几十年来,他早睡早起,从小侍母至孝。蒋介石九岁时,其父病故。同父异母兄弟分家并占得大部家产。蒋母带着年幼的蒋介石、女儿蒋瑞莲贫困度日。但是蒋母节衣缩食,鼓励蒋介石离家到文化昌明之地求学,这才成就了日后的叱吒风云的蒋总司令。母亲在世的时候,蒋介石常常回乡看望。母亲故去后,他在溪口为母亲修了肃穆庄严的墓地。蒋母墓石请孙中山题字“蒋母之墓”。墓旁有墓庐,蒋介石起名为慈庵,表纪念慈母之意。
蒋介石待子至慈至严,待宋美龄至爱,待乡亲至睦。他生前担任两个社会慈善机构的领导,一是家乡的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一是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1925年,他将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学合并为完全小学,以自家店屋作为校舍。1929年他又筹资20万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1932年蒋介石自兼名誉校长。
蒋介石律己严,不沾烟酒,对祖国,忠心耿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私怨。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解放军增援舰队直接走台湾海峡,人多担心,然而,蒋介石不但未向解放军开火,还下令打开照明灯,让解放军顺利通过。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周年大典,国民党空军计划进行大规模轰炸,但当天要执行任务时,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向蒋表示,“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蒋介石最后回答,“取消任务。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他担心轰炸会把故宫、天安门等古迹毁灭,成为民族罪人。
即便是对政敌,蒋介石也不可谓不仁、不可谓不义。对一度反对过他的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他都能做到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而蒋介石自己在台湾为了站稳脚跟、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实行的白色恐怖,杀了几千条人命,关了几千人,即遭国际友人,包括盟友美国,谴责,被国人痛骂。
1957年大陆反右,更让蒋介石跌破眼睛。当年敢指着他鼻子,骂他“独裁、民贼”的知识分子,解放后,个个低眉顺眼,已经让蒋介石吃惊。反右后,一个个更被吓的发抖如筛糠。此时,你要是指着他们任何一个人骂娘,他们都能稳如泰山,不为所动。在接受了“党与群众的批评”后,他们已经脱胎换骨。
蒋介石常常在想,大陆怎么了。中国人不再为祖先留下誉满全球的千年物质文明而骄傲,不再为勇于直言、不畏生死的高风亮节而震撼,不再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源明而钦佩,不再为中华民族享誉千年的道德风范而自豪。言论获罪,思想获罪,获罪被罚却叩头谢恩。多少人,喊着万岁,发配边陲;多少人,喊着万岁,含冤坐牢;多少人,喊着万岁,含泪自杀。文革后,连“万寿无疆”都能喊出口,这是20世纪共和国的中国吗?
回首人生,作为统治者,蒋介石干过错事、冤枉过好人、杀过无辜。国民党失去了大陆,这是他一生的永痛。但是,成功不能只看生前。历史并非成王败寇。关公、拿破仑的生前都不比蒋介石成功。但是,他们生后的荣耀却与日俱增。上善若水啊。
于是,蒋介石看开了,他平静了,他从容了。于是,他除却戎装,换上传统便服,退居二线。于是,他闲邪存城、悲天悯人,变成一个笑眯眯的温和老人。于是,他闲情逸致,在风和日丽之际,出门晒晒太阳。于是,他陶醉于合家欢乐之中,含贻弄孙。
从1972年下半年卧床治疗后,蒋介石苦不堪言。长期静卧,导致肌肉明显萎缩,排泄机能失调,大便则解不下来。每天依靠医护人员从直肠内将粪便挖出来。患这样的病,是很折磨人的,有些人会呻吟,有些人会叫喊,可是他是个坚强的人,从不埋怨。
对于死亡,蒋介石并不害怕。在他的一生中,生生死死的经历太多了。对于身后之事,他早已安排妥当,他相信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历史总会还他一个公正。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蒋介石坐在轮椅上,微笑地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蒋经国。临别轻轻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夜幕降临,蒋介石陷入昏迷中,他劳累的一生接近终点,奋斗的日子已成往事。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在家人的环绕下,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儿子蒋经国倒地痛哭。尽管蒋介石逝去的时候,是那么安详、周围是那么宁静,但是他一旦离去,却狂风四起,暴雨滂沱,地动山摇。蒋介石,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名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一个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除香港、澳门之外所有租界的中国人,一个让中国人民平等地站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领袖。当他在夜深人静、悄然离开之际,天地为之动容。
蒋介石安详、从容地走了。他的一生失败和成就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蒋介石逝世30周年,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蒋介石一生有三大功业:北伐完成中国统一大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抗日八年,坚决反共、守住台湾不受共产主义荼毒。这三大功业足以让蒋介石被尊称为一代领袖。
比较两个政治人物,中国人的习惯是哪一个更伟大。西方人的习惯是哪一个的罪恶小一些。两恶相权,取其轻。
掩卷而思,满纸苍凉,蒋、毛龙争虎斗60载,同是五·四运动后的弄潮儿,同时在北伐战争中崭露锋芒。一个激进砸烂孔家店,全盘马列化;一个是保守的革命家,同时高举科学民主和伦理的大旗;一个鄙视中国传统,蔑视中华文化;一个重视中国传统,热爱中华文化。一个激扬文字、锋芒毕露;一个言行拘谨,却腹藏乾坤。一个对人严、对己宽;一个律己严、待人宽。一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德报怨;一个对敌人宜将乘勇追穷寇、置敌于死地而后快。
蒋介石,留给了中国人言简意赅的六个字:科学,民主,伦理。细细回味,这样精僻的箴言,必将惠及千秋万代。
<font COLOR="#FF年宋美龄致信邓颖超全文
&&&&&&&&&&&&&&&&&&&&&&&
&&&&&&&&&&&&&&&&
宋美龄致廖承志公开信
&&1982年8月17日
&承志世侄:
&七月廿四日致经国函,已在报章阅及。经国主政,负有对我中华民国赓续之职责,故其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乃是表达我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及中国国民党浩然正气使之然也。
&&&&余阅及世侄电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属稚年,此中真情肯綮,殊多隔阂。余与令尊仲恺先生及令堂廖夫人,曩昔在广州大元帅府,得曾相识,嗣后,我总理在平病况阽危,甫值悍匪孙美瑶在临城绑劫蓝钢车案后,津浦铁路中断,大沽口并已封港,乃只得与大姊孔夫人绕道买棹先至青岛,由胶济路北上转平,时逢祁寒,车厢既无暖气,又无膳食饮料,车上水喉均已冰冻,车到北平前门车站,周身既抖且僵。离沪时即知途程艰难,甚至何时或可否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均难逆料,而所以赶往者,乃与总理之感情,期能有所相助之处,更予二家姐孙夫人精神上之奥援,于此时期中,在铁狮子胡同,与令堂朝夕相接,其足令余钦佩者,乃令堂对总理之三民主义,救国宏图,娓娓道来,令余惊讶不已。盖我国民党党人,固知推翻满清,改革腐陈,大不乏人,但一位从未浸受西方教育之中国女子而能了解西方传来之民主意识,在五十余年前实所罕见。余认其为一位真正不可多得之三民主义信徒也。
&&&&令尊仲恺先生乃我黄埔军校之党代表,夫黄埔乃我总理因宅心仁恕,但经多次浇漓经验,痛感投机分子之不可恃,决心手创此一培养革命精锐武力之军校,并将此尚待萌芽之革命军人魂,交付二人,即是将校长之职,委予先总统,以灌输革命思想,予党代表委诸令尊,其遴选之审慎,自不待言。
观诸黄埔以后成效,如首先敉平陈炯明骁将林虎、洪兆麟后,得统一广东。接着以北伐进度之神速,令国民革命军军誉鹊起,威震全国,犹忆在北伐军总司令出发前夕,余与孙夫人,大兄子文先生等参加黄埔阅兵典礼,先总统向学生训话时,再次称廖党代表对本党之勋猷(此时廖先生已不幸遭凶物故,世侄虽未及冠,已能体会失怙之痛矣。)再次言及仲恺先生对黄埔之贡献时,先总统热泪盈眶,其真挚恸心,形于词色,闻之者莫不动容,谅今时尚存之当时黄埔学生,必尚能追忆及之。余认为仲恺先生始终是总理之忠实信徒,真如世侄所言,为人应“忠孝两全”,倘谓仲恺先生乃乔装为三民主义及总理之信徒,而实际上乃为潜伏国民党内者,则岂非有亏忠贞?若仲恺先生矢心忠贞,则岂非世侄有亏孝道耶?若忠孝皆肭(注“肭”为不任事与不足之意),则廖氏父子二代对历史岂非茫然自失,将如何作交代耶?此意尚望三思。
&&&&再者在所谓“文化大革命”斗臭、斗垮时期,闻世侄亦被列入斗争对象,虎口余生,亦云不幸之大幸,世侄或正以此认为聊可自慰。
&&&&日本读卖新闻数年前报导,中共中央下令对全国29省市,进行归纳,总结出一“正式”统计数字,由1966年开始,到1976年10年之内,被迫害而死者有2000万人,波及遭殃者至6亿人。云南内蒙古等地,有727000名干部遭到迫害,其中34000人被害致死。
《北京日报》亦曾报导,北京市政府人员在“文革”中,就有12000人被杀,共党高层人物,如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人,均以充军及饥饿方式迫死,彼等如九泉有知,对大量干部自相残杀,豆萁相煎之手段,不知将作何想法?……世侄所道“外人巧言令色”旨哉斯言,莫非世侄默诋奸邪之媚外乎。
&&&&相对言之,中华民国开国以来,除袁世凯之卑鄙觊觎野心失败外,纵军阀时代,亦莫敢窜改国号,中华民国自国民政府执政以来,始终以国父主义及爱国精神为基据,从未狮亵谀外,如将彼等巨像高悬全国,灵爽式凭,捧为所宗者,今天有正义感之犹太人尚唾弃其同宗之马克思,乃共党竟奉之为神明,并以马列主义为我中华民族之训练,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或谓我总理联俄容共铸成大错,中国共产党曲解国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民族之要旨,断章取义,以国父容共一词为护身符,因此讳言国父批牍墨迹中曾亲批“以时局诚如来书所言,日人眼光远之人士,皆主结民党,共维东亚大局,其眼光短少之野心家,则另有肺腑也;现在民党,系联日为态度。”此一批示显见:(一)总理睿知,已洞察日本某些野心家将来之企图;(二)批示所书“现在”民党当以联日为态度,所言亦即谓一切依国家之需要而定。联日联俄均以当时平等待我为准绳。当时日本有助我之同情心,故总理乃以革命成功为先着,再者毋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对中山先生肝胆相照之日本信徒为我革命而牺牲者。世侄在万籁俱寂时,谅亦曾自忖一生,波劫重重,在抗战前后,若非先总统怀仁念旧,则世侄何能脱囹圄之厄,生命之忧,致尚冀三次合作,岂非梦呓?又岂不明黄台之瓜不堪三摘之至理耶?
&&&&此时大陆山头主义更为猖獗,贪污普遍,贿赂公行,特权阶级包庇徇私,萋萋迭闻:“走后门”之为也牲牲(注“牲牲”众多也。)皆是,祸在萧墙,是不待言,敏若世侄,抑有思及终生为蟒螫所利用,随时领导一更,政策亦变,旦夕为危,终将不免否?过去毛酋秉权,一日数惊,斗争侮辱,酷刑处死,任其摆布,人权尊严,悉数荡尽,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来归,以承父志,澹泊改观,养颐天年,或能予以参加建国工作之机会。倘执迷不醒,他日光复大陆,则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愿欣赏雪窦风光,亦决不必削发,以净余劫,回头是岸,愿扪心自问。款款之诚,书不尽意。
&&&&顺祝安谧!
&&&&&&&&宋美龄&&&
&&&&&&&&&&&&&&&&&&&&&&&&&&&&民国71年8月17日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982年7月24日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纾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近祺!
&&&&&&&&&&&&&&&&&&&&&&&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蒋中正墨迹&--&美意延年
&&&&&&&&&&&
<img TITLE="蒋中正墨迹&&wbr&--&&wbr&美意延年" ALT="蒋中正墨迹&&wbr&--&&wbr&美意延年"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81ddui7lv2bj.jpg" ACTION-DATA="/large/81ddui7lv2bj.jpg" ACTION-TYPE="show-slide" />
&&&&&&&&&&&&&
历史回放--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全书及过程
&&#9679;《开罗宣言》(日)
  1942年4月,国民政府在重庆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运动。为配合这场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创办的《新华日报》和重庆各大报纸都出版了“台湾光复专刊”。《新华日报》还专门聘请冯玉祥将军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撰写专文,呼吁台湾同胞“更加精诚团结,切切实实为收复台湾而努力”。
  &#9679;“台湾当然归还中国!”———罗斯福的战略考虑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威尔基访问重庆。在与威尔基的会谈中,蒋介石向盟国提出了被日本侵占的我国东北和台湾在战后归还中国的问题。同年,宋美龄赴美会晤罗斯福,罗斯福向其提及了自己对战后中国问题的设想:台湾、东北和琉球群岛归还中国;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由中国划为自由港。次年2月,罗斯福总统再次向蒋介石的驻美大使魏道明表示:“台湾当然归还中国!”
  1943年初,颇具战略眼光的罗斯福开始考虑战后的世界秩序问题。罗斯福希望在战后出现一个强大而亲美的中国,以填补日本战败后远东地区的权力真空。虽然他从派给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和美国驻重庆大使高斯的口中,早已知晓蒋介石集团是一个极其腐败的统治群体,但美国人当时在中国没有其他的选择。罗斯福希望通过促成台湾、香港等地的回归拉拢蒋介石政府,使之成为美国在战后遏制苏联的可靠盟友,因此极力促成中、美、英、苏四大国首脑会议,希望借此提升蒋介石政府的国际地位。
  &#9679;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苏美英的庄严承诺
  1943年下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已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已初露端倪,此时大国首脑们开始聚会,商讨国际局势。
  1943年10月底,罗斯福先后两次电邀蒋介石,到埃及开罗与英美首脑进行会晤,并派出特使赫尔利专程来华邀请。是年11月18日,蒋介石夫妇与随行人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商震、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等人前往尼罗河畔出席三巨头会议。
  中美英首脑抵达开罗的第二天,会议便进入了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会议涉及中国战场的议题有三项:一是关于协调中美英三国在对日作战中的共同军事行动;二是战后日本的处置问题;三是三国首脑和参谋长就一些具体军事问题进行的协商。
在会谈时,中美双方同意,在抗战胜利后,将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琉球群岛由中美双方共管。对于香港,罗斯福建议由中国在战后收回,然后将港岛与九龙半岛合并宣布为自由港。但后来由于英国的极力反对,香港回归的计划最终搁浅。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与丘吉尔飞赴伊朗首都德黑兰,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晤。11月30日,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间的一次便宴上将开罗会议的内容告诉斯大林,并就《开罗宣言》中有关日本归还其占领的中国领土一事询问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表示,“完全”赞成“宣言及全部内容”。12月1日,白宫将《开罗宣言》向新闻界公布,宣言正式发表。
  日,中美英三国再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现”,“(战后)日本之主权,只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及盟国确定的小岛之内”。不久,苏联也加入了《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祖国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共识。
  &#9679;中国政府为接手台湾做准备
  《开罗宣言》发表后,神州大地一片振奋。随即,中国政府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
  1944年夏,国民党中央设计局筹组“台湾调查委员会”,由行政院秘书长陈仪担任主任委员。委员会成立后,立即投入工作,布置收集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的情报。随后,又开办了各类专职训练班,从在职公务员和大中学生中遴选学员,培养接收人员。
  在随后的一年里,调查委员会多次开会,对搜集的情报进行认真研究分析。1945年3月,调查委员会拟定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草案》。此外,该委员会还编辑了台湾行政制度、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材料出版,翻译台湾法令150余万字,绘制五万分之一琉球地图、十万分之一及一百万分之一台湾地图。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饱受日寇蹂躏的台湾民众,急切盼望回归,满腔热情地作迎接回归的准备。由于日本割占台湾后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讲汉语,现在回归在即,台湾的男女老少争相学习汉语,识写中文,又家家户户赶制中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以致台湾市面上的青白红布价格骤涨,商家不得不用厚纸印刷来应市。
  &#9679;日本签署投降书,台湾光复
  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宣布,陈仪为接受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主官,受降地点在台湾的台北。
  9月14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率员飞往台北,接收台北机场。张廷孟所乘坐的飞机抵达台北时,先围绕市区低飞一周。飞机降落后,张廷孟下令降下机场上的日本国旗,并撤去所有日本殖民机构上悬挂的日本国旗,中国国旗在台岛上空冉冉升起。
  当时,在台湾的日本军人、警察有20余万。一些日本官兵不甘战败投降,叫嚣宁死勿降与台湾同归于尽。更有少壮派军官,联络了一批汉奸头目,策动“台湾自治运动”,鼓吹台湾独立,阻止台湾回归。有鉴于此,蒋介石决定派遣6个师、20艘军舰、2个飞行大队赴台湾接收,弹压胆敢妄动的“台独”分子。10月17日,中国陆军第70军第75师,由军长陈颐鼎率领,浩浩荡荡开进基隆港口。在75师从基隆乘火车开赴台北的路上,难以计数的台湾同胞立于道旁,绵延不断。火车进入台北时,30万市民夹道欢迎。
  10月24日下午4时许,陈仪率部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
  10月25日清晨,满怀回归喜悦的台湾各界人士,扶老携幼拥向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受降典礼将在这里举行。公会堂门口高大牌楼上写有“庆祝台湾光复”六个大字,大厅台上高悬孙中山先生遗像。
  8时55分,陈仪进入大厅,他身后跟着中国的另几名受降官员。大钟敲响九下,全场肃静: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开始。
  日方投降代表,在中方人员引导下,低着头鱼贯而入,到受降席前站成一排,向中国受降官鞠躬行礼。陈仪命令他们在投降席上坐下,随即高声宣读受降书。讲毕,日军投降代表在受降书上签字。最后,陈仪发表广播讲话:“……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受降典礼结束,全场掌声雷动,600万台湾同胞共相庆贺,日本对台湾长达51年的占领从此成为了历史。受降典礼的当天下午,台北各界召开庆祝大会,次日又举行环城大游行。许多家庭还举行了隆重的家祭,把台湾回归的特大喜讯告慰列祖列宗。
  为永远纪念台湾从日寇统治下重回祖国,国民政府决定,以10月25日举行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的那一天,为“台湾光复节”。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日,全台各地都要以各种形式,隆重热烈欢庆台湾光复,并放假一天。
&&#9679;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这是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9679;简介
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他的同意。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9679;详细经过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波茨坦会议期间,中国、美国和英国于日发表,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
  公告是在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日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行将彻底崩溃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美国由于原子弹试爆成功,认为不借助苏联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条件已经具备,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苏联对日作战,转为担心苏联对日参战会影响其独占日本及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就美陆军部长H.L.史汀生起草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备忘录进行协商修改,并在电请蒋介石签字后,以三国政府公告形式发表。公告的发表使日本统治集团十分恐慌。同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政府被迫于10日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并通过一项由美、英、中三国代表签署的决议,即《波茨坦公告》。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公告宣布:盟国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必须立即投降。公告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即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领土进行占领;实施开罗宣言之条件,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惩办战争罪犯;禁止军需工业等等。
7月27日,日本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不管美、英、中三国《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如何,都将予以不理,始终根据既定的根本方针,坚决为完成大东亚战争而迈进。29日,铃木首相发表声明,称美、英、中三国宣言无异于开罗会议,日本政府毫无关心的必要,拒绝投降。
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波茨坦公告,颁投降诏书。
&#9679;公告内容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种力量当其对付抵抗之纳粹时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之土地、工业及其生活方式摧残殆尽。但现在集中对待日本之星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终归全部残毁。
(四)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其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使日本帝国已陷于完全毁灭之境之军人之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他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九)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十一)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须及可以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但可以使其获得原料,以别于统制原料,日本最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可准许。
(十二)上述目的达到及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这份重要历史文献的译本,现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波茨坦会议期间,中国、美国和英国于日发表,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
&#9679;原子弹下的接受
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落了两枚原子弹,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通过瑞典及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重庆时间日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
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全文
&&&&&&&&&&
&宋美龄1943年美国国会的演讲全文
&&&&&&&&&&&&&&&&&&&&&&&&&&&&&&&&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句话。
我并不善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一些东西鼓励了我,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
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何知名又公认为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十二份草稿。因此,今天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一百六十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基础,我也相信并非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信念。
杜立德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回程的时候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美利坚”的意思,美国在中国话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国家”。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了都笑起来,拥护他,像是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到他已经回到了家,而那时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民一起度过的,我说你们的话,我想的和你们一样,说的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好象我好象回到家了。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了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者你们能了解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战;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土地。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言,而是成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境。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和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一,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于是,寺里的主持也跟着拿一块砖头去磨一块石头,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主持只是一个劲儿的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主持说:“大师,您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主持答道:“我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子的呀,大师。”“没错。”主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弥陀佛,是成不了佛的。”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你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女士、先生们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实现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紧记“磨镜台”的教训。非常感谢大家。
&&&&&&&&&&&&&&&&&&
美国国会礼堂座无虚席会议员们凝神聆听宋美龄演讲
&&&&&&&&&&&&&&&&&&&&&&&&&&&&&&
罗斯福夫人与宋美龄在美国国会
宋美龄&作《&竹雀图&》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72b74e51jw1dyp24eeag1j.jpg" TITLE="宋美龄&&wbr&作《&&wbr&竹雀图&&wbr&》" NAME="image_operate_05921" ALT="宋美龄&&wbr&作《&&wbr&竹雀图&&wbr&》" ACTION-DATA="/large/72b74e51jw1dyp24eeag1j.jpg" ACTION-TYPE="show-slide" />
西安事变时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信&----
( 11:39:51)
被人格力量道德光芒震撼?中共高官看蒋介石日记后默然无语
前年10月,由中国驻美大使陪同,中共一位很重要的领导人带了十几个部长悄悄地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看蒋介石的日记,他们指定要看日记中的1949年部分...
看了后,他们默然无语...
他们为什么默然无语?甘雨认为那是被震撼了...
甘雨判断,他们是被蒋介石的人格力量、道德光芒震撼了...
1.他们没有看到失败者的绝望、恶言...
2.他们看到的是失败者对于责任的担当...
3.他们看到的是失败者对于人民的深切痛惜、对于国家的竭力顾护...
4.相比之下、相对而言,他们的领袖毛泽东就没有人格的风范、没有道德的懿行...
5.因为,一个好端端的国家,一个亚洲最早的民主国家,一个确定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发展方向的国家,一个正在走上正轨的国家,被毛泽东打得个稀趴烂
6.两党之争是非得失可以不去说它,毛泽东在夺取政权后,何必何苦另外乱搞一气?就沿着中华民国既有的道路前进有何不可?有何不好?
甘雨要说,建政与建国不是一回事,毛泽东是建立了新的政权,但是,他没有创立新的国家...
甘雨时不时喟
抗战胜利后,经四年多国共内战,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到台湾。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天,蒋介石仍在中国大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保管并向公众开放的《蒋介石日记》,记述了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坚守的最后日子。
日抗战胜利,全国一片欢腾,蒋介石却高兴不起来。负责整理和研究《蒋介石日记》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华裔研究员郭岱君,不久前在一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演讲会上,讲述了抗战结束、内战开始之际的蒋介石。她说:“8月13日他写道:‘未来艰巨,十倍于抗战。’为什么他有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时候他知道,林彪、彭德怀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内战即将开始,而且他觉得内战的复杂与艰困可能比抗日更甚。”
郭岱君表示:整个国共内战,共产党对国军的作战部署了如指掌,国军几乎没打过胜仗,到1949年,全国败局已定。“1949年,蒋介石仓惶转战各地。我们在他的《日记》里看到,例如他说:‘愧悔无地自容,几无面目见世人。’‘只能戴罪补过,以求自赎。’”
1949年上海被解放军攻克前夕,蒋介石5月6日乘军舰离开上海。郭岱君说:“这艘船走得非常慢,在黄浦江出来后在沿海走来走去,不知去哪里。最后船停在舟山岛,也没有登岸。前后在海上漂泊十来天,真是乾坤万里,沧海茫茫,不知何处为家。你可以想他这种心情:他不愿意离开中国,也不愿意去台湾,更不愿意去外国。”
蒋介石日在台北设立了总裁办公室,12月8日才下令中央政府正式迁台。但从6月21日到12月10日,蒋介石留在大陆,指挥据守西南的国军作战。11月30日晚上10点,他离开重庆前往成都。郭岱君说:“这个时候解放军已经要进城了,他才匆匆忙忙从他的住所到飞机场去。兵荒马乱,他在路上三次下来要走路,因为汽车已经没有办法走了。他们在午夜才抵达机场,没有地方睡,就睡在飞机里面,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解放军已经进城了,飞机才起飞。到哪里去呢?到成都。”
蒋介石是日从成都离开中国大陆的。郭岱君说:“起飞的时候,在成都上空绕了两圈,他眼泪流下来。这一次离开,他再也没能够回到中国大陆。”
郭岱君说:读完国共内战期间的《蒋介石日记》,人们可以发现,蒋介石对于国民政府失掉中国大陆的原因,有很深刻的反省,但却从来没有责骂共产党。郭岱君讲述了《蒋介石日记》向公众开放后的一件轶事:“前年10月,中国大陆有一位很重要的领导人悄悄地到胡佛来,他来看蒋介石日记,由中国驻美大使陪他来的,带了十几个人,都是部长。我就问他要看那一段的日记?他说:‘我就看1949年的,我看他怎么写我们。’我就说:‘你会失望,他没有骂共产党,他都是批评他自己跟国民党。’那位先生认真看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之后不讲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秒等于多少毫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