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卫子夫的卫子夫介绍400字

历史上的卫子夫是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卫子夫是怎样的人
《大汉天子》上的卫子夫太善良 文学书上又说卫子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到底卫子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不太了解历史 请大家指点一下
卫皇后(前2世纪-前90年),名不详,字子夫。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
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中婢女,而她则是平阳侯曹时和平阳公主府中的歌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此时为建元二年春(公元前139年)。
根据《汉书》记载,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汉武帝没有再宠幸她。后武帝安排宫人出宫。卫子夫得以再次见到武帝,涕泣请出。武帝对她十分怜爱,再次宠幸。卫子夫遂有身孕,受到尊宠。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刘嫖听闻卫子夫受到宠幸,并有了身孕,便派人抓住卫青。卫青幸有公孙敖与壮士解救,才得以不死。武帝听闻后,召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得到的赏赐数日间累积至千金。公孙敖也由此益贵,而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
元光五年秋(前130年),陈皇后因巫蛊被废,后位空悬。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武帝长子刘据,遂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卫子夫因其在巫蛊事变中支持太子而迁怒汉武帝,收去了皇后印玺,卫子夫自缢而死。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
曾孙刘询即位后,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重新以皇后礼仪安葬她,置园建周卫奉守,在宣帝势力威固之后又升了陵园规格,守墓人由原来的三百扩充为千人。桐柏即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汉书所写的改葬只是指重新以后礼安葬,并没有改变安葬地点。
卫子夫为武帝皇后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卫子夫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独谥号的皇后——思后(谥法曰:道德纯一曰思),自她之后,历代皇后在丈夫的谥号之后也开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独立的谥号。
&
卫子夫与武帝生有三女一子。除刘据之外,三女不详。根据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三女为有卫长公主、石邑公主、诸邑公主。而唐初颜师古在《汉书》注释中则称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皆是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她与石邑公主为同一人。两种说法必有一种是错误的,或两种皆错。
诸邑、阳石公主及刘据皆在巫蛊事变中死亡,卫长和石邑公主未有记载死于巫蛊。因公主的出生时间不详,无法知道四人的排行。
卫长公主丈夫曹襄的曾孙在汉哀帝时复为平阳侯,这个爵位一直延续到东汉,汉光武帝时再授平阳曹氏为平阳侯。
刘据孙子刘病已在巫蛊中幸免(当时未满周岁),在牢狱中度过数年后流落民间,18岁时由霍光辅助登基为帝,即汉宣帝。
&
卫子夫母亲卫媪,先生有一子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孺(《汉书》记为卫君孺,公孙贺妻),次女卫少儿(霍去病母),三女卫子夫。后与郑季生一子卫青,其后又与他人生卫步、卫广二子。
卫媪的身份,《史记》记为平阳侯“妾”,《汉书》则记为平阳侯“家僮”。妾在先秦和秦汉时可指女奴,并不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妾。其弟卫青对自己的身份的描述,则是“人奴之生”。据《史记》记叙,卫子夫“其家号曰卫氏”,可见卫媪姓氏由卫子夫生父而来,而媪则是用于妇人的称谓。卫媪的身份应是平阳侯家的奴仆。
另“平阳侯妾”中,平阳侯可能指曹时。汉高祖时曹参封平阳侯,为第一代平阳侯。汉惠帝六年十月,曹窋为第二代平阳侯。汉文帝二十年(公元前160年),曹奇为第三代平阳侯。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4年),曹时为第四代平阳侯。其姐卫少儿身份明确,她为平阳侯曹时家中的侍者。
其他回答 (5)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和战功赫赫的娘家做为她的支柱。但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所以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卫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因此,她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司马迁在《史记自叙》中称赞卫子夫“嘉夫德若斯”(注2),可见卫皇后有相当良好的品德,虽然出身卑微,但身居高位后却谦虚谨慎,也因此虽然年长之后失宠,但武帝仍旧相当尊重她,不似当年窦皇后虽然身为皇后,文帝却公然让宠妃慎夫人与皇后平起平坐。
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
&&&&&&&&&&&&&&&&&&&&&&&&&&&&&&&&&&&&&&&&&&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是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卫子夫出身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歌女,后来跻身于一朝皇后之列,成为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的经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命运,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  然而,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移情别恋。虽然武帝后宫宠幸的嫔妃不少,但是因为卫后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卫后还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皇后。
  据记载,卫子夫谦逊的德行,是从自身做起的。卫后对卫氏子弟的管教格外严格。如弟弟卫青的四个儿子都不成器,卫后流着眼泪向武帝报告,请求武帝削夺卫氏子弟的封赏。武帝就说:“吾自知之,不令皇后忧也。”终于有一天,卫青的少子因为罪恶极大,依照当时的法律被杀,武帝一并削夺其了他几子的封爵。之后,出于对卫子夫的尊敬,武帝对一位刘姓的大臣说,夫人肯定非常伤心,你马上到她那里去,安慰她,并代表我向夫人道歉。那位大臣回来说,夫人非常痛苦,也很感激皇上。
  太子就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比较宽厚,对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平反冤狱,虽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欢太子。所以“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卫后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经常把儿子叫来劝诫:“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父亲的心思,理解父亲的意图,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狱。这本是你父亲制造的冤狱,你却给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亲吗!”然而,武帝听说后,虽然不喜欢太子的“仁政”,但是认为太子的做法正确,卫后不对。这事就把卫后谦虚谨慎的态度显示出来。
  卫后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每次去见卫后,总会多待些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汉武帝身旁有个宦官叫苏文,喜欢挑拨是非,他知道汉武帝不喜欢太子,竟然挑拨起汉武帝、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他把这事向武帝打了小报告,说:“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后宫里,与宫里的女人们鬼混!”武帝不听这些话,反而增加太子东宫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这是苏文胡说,心里对其不满。苏文还不肯善罢甘休,又与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经常伺机寻找太子的过失,一旦寻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报告,甚至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卫后对此也是非常痛恨,让太子禀报武帝杀了这些人。太子心地善良,说:“我没有过失,不怕苏文他们!皇上明察秋毫,不会听信谗言恶语,不必担忧。”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回报说:“太子得知武帝生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挂在心上,而是脸上有喜色。”武帝听了,心中暗暗不乐。太子即刻来见,武帝看到太子的脸上带着泪痕,但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又强装笑脸,强打精神。武帝就问常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从中作梗,就把常融杀了。
&&&&&&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29岁才有儿子,一开始非常喜欢刘据,但是等到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嫌他性格太仁厚软弱,能力也一般,所以逐渐冷淡了他。在武帝晚年,卫后、太子因为武帝的宠幸渐渐少了,他们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忧。汉武帝知道后,为了不让卫后和太子担心,就叫卫青传话,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卫后知道后,感激得热泪盈眶,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表现得非常谦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卫子夫在失宠的日子里,经常想到她坐上皇后的宝座好像太顺利了,因此害怕来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其实,卫子夫加冕后冠的道路并非就没有曲折。在卫子夫进宫之前,汉武帝已经有一个皇后了,那就是汉武帝亲姑姑的女儿陈阿娇,那是她的最大劲敌。很多人可能知道汉武帝和陈阿娇还有一个“金屋藏娇”的故事。
  陈阿娇的母亲刘嫖即馆陶公主,是汉景帝胞姐。因为与汉景帝同父同母所生,又是汉景帝惟一的亲姐姐,两人姐弟情深,所以馆陶公主刘嫖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常尊贵。汉武帝名叫刘彻,当他4岁的时候,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他。一次,馆陶公主问刘彻说:“你想娶妻吗?”刘彻答:“当然想娶妻了。”馆陶公主用手指着当时站在左右的一百多个侍女问刘彻,你喜欢哪个,刘彻说都不喜欢。馆陶公主又指着她的女儿阿娇问刘彻说:“阿娇好吗?”结果刘彻满意地回答:“太喜欢了!如果能够娶阿娇为妻,我就筑金屋让阿娇住。”馆陶公主听了小刘彻的话,自然欢喜,于是把女儿许给了刘彻。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馆陶公主有她的打算,一旦刘彻能够当上太子,最后当上皇帝,自己的女儿也就能成为皇后。所以馆陶长公主就希望刘彻能够继位为太子,于是多次在弟弟汉景帝前面中伤当时的太子刘荣,赞美刘彻。后来,汉景帝果然改立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继位后,就立陈阿娇为皇后。
  卫子夫坐上皇后宝座的道路虽然也有曲折,但是与其他的皇后比较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陈皇后因为十余年无子,汉武帝对她的宠幸日衰。陈皇后曾经为了得到儿子,求医看病花钱达9 000万之多,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陈皇后被废,一是因为她确实没有生子,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武帝喜新厌旧,再加上陈皇后不懂得自保之策,恃贵而骄,所以武帝废掉陈皇后是迟早的事。
  二是陈皇后既得不到武帝的宠幸,又对武帝宠幸其他后宫嫔妃非常生气。当其听说卫子夫得到武帝宠幸时,非常恼怒,几次在汉武帝面前要死要活,汉武帝因此对陈皇后更添反感。后来,陈皇后在宫中让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利用巫术来实现自己的企图,希望重新获得武帝的宠爱。此事为汉武帝所知后,认为皇后为巫术迷惑,不配再当皇后。所以在此案发生后,陈皇后被废。不久,新受宠的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 “一人得志,全家升天”。卫子夫当了皇后以后,卫氏家族亦受到汉武帝的宠幸,特别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既有真实本领,又因为“外戚”的缘故而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通过流血奋战,成为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武帝封卫青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就都被封为列侯。卫后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也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冠军侯,做到大司马骠骑将军。卫氏满门将相侯,“卫氏支属侯者五人”。当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新寡,卫青又娶了平阳公主。这样,武帝娶卫青的姐姐,卫青娶武帝的姐姐,真是亲上加亲。
  上面说到“外戚”这个词,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的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他们利用掖庭之亲,于朝廷之内总揽朝纲大权,于军事上居享兵戎之重,构成封建政治史上的怪胎:外戚政治,外戚政治的极端形式就是“外戚专权”了。汉代是外戚政治极其突出的时期,早在西汉建朝之初,就有吕氏的外戚之乱;西汉鼎盛时期,汉武帝则利用窦氏、田氏、卫氏等外戚政治来加强皇权,玩弄外戚与列侯于股掌之中;而于西汉中晚期,外戚政治继续发展,但是这个时期的皇帝已不具有当年武帝的魄力,于是皇权每况愈下,最终旁落。
  常言说得好:树大招风。正是因为卫氏家族的富贵,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征和二年(前91年)六月至八月之间,武帝非常信任的一个名叫江充的酷吏,以“巫蛊”之罪,陷害卫后和太子刘据等人,致使卫氏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
  汉朝人很相信巫术,汉武帝期间发生多次“巫蛊”事件,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巫蛊”就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将象征真人的木制偶人埋到地下,通过巫师祈求神鬼,帮助施行巫蛊者加害所要憎恶诅咒的人。汉朝皇宫内最忌讳“巫蛊”,武帝一朝因为巫蛊事件而多次构成大狱,许多人受牵连而死。前面说的陈皇后就是因为“巫蛊”事件引火烧身,还使得卫子夫因祸得福。然而,这次是江充把“巫蛊”的罪名强加在卫子夫身上,使卫子夫家破人亡,惨遭灭顶之灾。
  太子刘据为人忠厚,平时遇有冤狱,往往代为平反,颇得民心。而江充等武帝时代的酷吏,处事方式与太子不同,对太子早就心怀不轨。有一次,江充随从武帝去甘泉宫,太子家的人乘车马行驶在驰道中,违反了汉代的法律规定,被江充令人没收了。太子知道后,派人向江充致歉说:“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惟江君宽之!”恳请江充法外施恩,但是江充并不接受太子的致歉,还把这事告诉了武帝,武帝高兴地说:“人臣当如是矣。”于是,太子与江充就有明显的嫌隙了。江充害怕武帝年老死去,太子继位,会对自己不利。你让鱼死,我就先让网破,于是想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免贻后患。
  武帝当时在甘泉宫患病,江充就向武帝说,武帝的疾病是因为“巫蛊”的原因。武帝就派江充审理,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宦官苏文等协助江充。江充先惩治后宫嫔妃,然后开始对皇后和太子下手。江充故意在太子宫中掘地三尺,太子、卫后的宫殿被挖得连放张床的地方都没有,最后江充把早就准备好的桐木人,一本正经地从太子、卫后的宫殿挖出来,就要向汉武帝禀报情况。当时汉武帝在甘泉宫避暑,宫中只有卫后、太子在。太子知道是江充陷害自己,就按照自己的老师石德的意见,发兵抓了江充,并亲手杀了他。宦官苏文逃到甘泉宫,向武帝报告说太子造反。武帝一开始不相信,派人去召太子。但是派出的使者不敢去,就回报武帝说,太子真的造反了。武帝大怒,派丞相刘屈发兵讨伐太子,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太子、卫后自杀身亡。
&&&&&& 卫子夫从一个歌女升为一代皇后,万万没有想到,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的歌姬,也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成了汉武帝的皇,晚年失宠,自杀而死。
从细节处看《大汉天子》中的卫子夫:& 卫子夫,几乎所有的时刻都在表现她贤良淑德的一面。的确,正如刘彻对她的评价:识大体,顾大局,忍辱负重,有情有义。戏中所有的正面角色无一不喜欢她,而我,也认为她是完美的女子。当刘彻拉着她的手,大声的叫着:“全长安的人都听着,全天下的人都听着,朕娶了天下最好的女人做妃子,她就是卫子夫,卫子夫。。”我很感动,觉得卫子夫吃了那么多苦,终于值了!天可怜见,卫子夫熬出头了!& 卫子夫是怎样成为妃子的?刘彻娶的本不是她,刘彻揭开盖头后是满腔的愤怒和怨恨,即使到了那一时刻仍没接受她。可是听了卫子夫在未央宫那一段声泪俱下的告白后,立马承认了她是天下最好的女人。而那一段告白,不仅打动了刘彻,也打动了我,恐怕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皇上到哪里,奴婢就跟到哪里”&“奴婢不要做什么妃子,奴婢只愿做宫女,永远在皇上身边伺候皇上”。。在那一刻,我,作为观众,都真的相信她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何况是当局者刘彻?& 感情上我是极不愿承认,但理智上,我却不得不说,卫子夫说的并不全是真的,卫子夫不愧是东方朔的高徒!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卫子夫印象是怎么留下的?是她自己一直在外人面前,比如平阳,卫青,刘彻,甚至是东方朔面前塑造着自己的形象。总之,她在所有人的面前展现的都是我没什么目的,我知足了,只要你好,我就怎样怎样了。。但是,当卫子夫单独出现时,她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只说六个细节:& 细节一:宫女们唱《长门赋》,卫子夫听见后恼羞成怒。从没见过卫子夫发怒的我有点诧异了,至于这么生气吗!然后刘彻进来问她怎么了,卫子夫慌忙的掩饰着,然后与刘彻打情骂俏起来。(很显然,她非常不愿皇上听到这首歌,念起旧情,于是就情急失态了,同时暴露了自己。喜欢刘彻而去嫉妒情敌阿娇,这本来没什么,女人哪有不吃醋的。可是卫子夫既然吃醋,既然不希望帝后和睦,为什么经常在皇上面前劝皇上回到阿娇身边?而她选择的时机又都是在皇上盛怒,完全不可能回心转意时规劝皇上。由此,我不得不认为卫子夫只是在刘彻面前展示自己的贤惠而已!她太了解皇上了,太懂得如何讨皇上欢心了!)& 细节二:皇上传平阳公主进宫询问念奴娇的消息,卫子夫把一切都告诉公主,希望公主通知念奴娇远走。(面对旧主子说真话本没什么,但是如果在旧主子和爱人面前选择我要帮助的对象我想我会选择爱人,就算不选择爱人,至少我也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卫子夫想都没想就把皇上给出卖了。要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她也希望皇上找不到念奴娇。这就奇怪了,她一个只想做奴婢,只想伺候刘彻的人难道不想让刘彻幸福吗?明明知道那个时候刘彻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念奴娇。)& 细节三:还是《长门赋》。念奴娇在皇帝太后面前献艺唱的正是《长门赋》。卫子夫听到了,当时她是非常震惊的望着皇上。(诧异念奴娇竟然会唱那首歌,更是害怕刘彻去找阿娇。从细节一推断应有此意)& 细节四:成亲前夜,卫子夫显然是故意灌醉刘彻,然后在郭舍人冲进来时睡在刘彻旁边。。(再明显不过了,显然是在给郭舍人提醒“我”与皇上感情非同一般,什么都发生过,贵妃舍“我”其谁!)& 细节五:郭舍人欲告之刘彻念奴娇不知去向的消息,此时卫子夫正在此,三言两语就阻止了郭舍人。。(千万不能让皇上知道,否则何来最后英勇献身,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帮助皇上成亲圆场一说?)& 细节六:郭舍人找到卫子夫恳求她假扮娘娘,卫子夫非常沉着的推三阻四之后,又跑去找平阳公主商量,言辞间表露自己不愿趁人之危。(本来睡在皇上身边就是给郭舍人看的,这种事情都做了,还要假意拒绝郭舍人!后又去找平阳公主,名为商议,实际上显然是去拉拢,卫子夫清楚的知道,没有平阳的帮助,下步棋走不了!)& 卫子夫实太聪明了,她行走于险恶的宫廷争斗之中,不仅能够自保,而且能够左右逢圆,令所有的人都喜欢她,实在是个厉害的角色,若是个男儿身,恐怕也不会比东方朔逊色多少吧!其实卫子夫的聪明在没拜东方朔为师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牺牲自身清白来保全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彻,真是够聪明的。凭借着聪明,卫子夫步步为营,终于嫁给了刘彻!分析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不服:卫子夫被我说成这样,用“阴险”二字形容都可以了。可是卫子夫明明是一个勇于牺牲自己的人,单凭她愿意代公主出嫁就可见一斑。但是试想一下,卫子夫当时的处境,她做出去和亲的选择实在是最明智不过的决定,要不然她还能怎样?去杀皇上吗?所以,卫子夫选择了一场命运的豪赌,结果她又赢了。& 综上种种,卫子夫实在是一个聪明绝顶,机关算尽的人。但是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出于善意的,没损害其他人。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嫁给自己所爱的男人,一点一滴的就把刘彻给俘虏了。我不想指摘卫子夫什么,她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女子,但是她绝不是一个只想做奴婢,一切只要刘彻好,其他都可以不管的女子。她什么都想得到。& 以上是《大汉天子1》中的卫子夫,而从《大汉天子2》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观点。同情阿娇,一直劝皇上去见病危的阿娇最后一面,善良贤惠到极点的同时,想到的是自己的将来;劝卫青顺着皇上的意思写奏本,是为卫青好,为卫家好,却独独不为皇上好,只是要讨好皇上而已(恩爱夫妻做成这样,真让人寒心!);假扮成女官深夜去拜访李娃,意欲何为?知道皇上最讨厌吃醋的女人,在皇上最想得到她时,把皇上赶到李娃那去,贤惠的同时难道不是有意讨好皇上吗!&& 有时觉得,卫子夫挺像薛宝钗的,呵呵。&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0-
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0-
随便吧, 说点就可以了,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讴者,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由于陈皇后的妒忌,被贬为宫婢,再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来汉武帝释放一批不中用的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后来卫子夫怀孕,馆陶大长公主派人绑架给事建章未知名的卫青,企图杀了卫青,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人将卫青救出,汉武帝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其后卫家开始兴起,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青成为太中大夫。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除刘据之外,卫子夫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到东汉时代其后代重新复侯为平阳侯,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他刚刚出生武帝便命人为他做《皇太子赋》,等于提前就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同时建立神祠感谢上苍赐他长子。刘据长大之后,武帝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 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建元二年春即前139年春)。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卫子夫由于怀了汉武帝刘彻的骨肉而被封为夫人(夫人是仅次于皇后的嫔妃,当时窦太后尚在世)。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由是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皇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奸人江充、宦官苏文等刻意制造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   卫子夫由于支持太子,被汉武帝迁怒,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于是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思者,《谥法》曰: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卫子夫为武帝皇后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电视剧《卫子夫》卫子夫结局是什么?历史上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来源:深窗综合&|& 15:33&编辑:陈达
王珞丹饰演的卫子夫在《卫子夫》中的结局是什么?
《》这部电视剧是由王珞丹饰演的卫子夫和林峰饰演的汉武帝为您最接近史实的还原那段历史,卫子夫在电视剧《卫子夫》中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女子,王珞丹将卫子夫这个角色惟妙惟肖的展现了出来,受到皇后的排挤,她不争,受到皇上的宠爱,她不显不露,这样一个不争不显不露的女子自然得到了皇上的赏识。最后卫子夫也终于当上了刘彻的第二任皇后。
历史上的卫子夫是怎么死的?
卫子夫当上皇后之后,为皇上生下一个太子,但是皇宫世事无常。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武帝的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案子而死。
而这个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担心将来如果太子登基会对付自己,于是趁机在皇上面前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反抗不果,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深窗公众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卫子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