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作品拍卖当代书法家作品拍卖

> 书法书法,哪里有比较好的书法老师
阅读 1052|回复 13
书法书法,哪里有比较好的书法老师
攻略|必读|看房|活动|
顺顺妈妈,孩子还小呢,现在学早点吧??
寒假了,天冷也不能老在外边,不知道让她干点什么好
几岁学书法合适呢?
我也不知道,就想通过报班的方法,让孩子多和孩子玩
报书法班很难成班的。单独一个孩子学费用大,孩子也没谁可以玩,不如报个别的
我原来看若虹爸爸(他教少儿书法)说的,他提议孩子从6岁起学书法(软笔),本以为然。后来和我爸交流了交流,尤其是近来读了些书,发现其实古人从4、5岁(也有从3、4岁)就开始对孩子启蒙,教习书法(古代只有毛笔字)的。想了想,觉得全在于孩子秉赋。6岁有6岁的道理:孩子的手臂、手指肌肉力量发育成熟,控笔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成熟了,开始习练入门要相对轻松些。
但是有些孩子,本身手指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比较强,又对字感兴趣,从4、5岁起练并不是骇人的事。想想古人的启蒙时间即可知道。只不过,3、4岁起练字的孩子,对字的理解能力要差些,打基本功的时间恐怕多于习字的时间,这点比起晚学的孩子要多走好些路。我家丫头已经是例子了。但我现在觉得挺好,她已经过了这一关,现在又对字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繁体、简体之分已经有了天然的感觉,最主要的,她对于字形、字顺笔画的理解非常到位,不用我们费劲教,也是让我感受颇深的地方。孩子练习书法10个月,描红已经像模像样,除了气力小些,对于笔锋的运用还不到位。就像田老师讲的,练书法也是练运气,仅凭这点也是好的。
我在这方面的心得是,顺其自然,看孩子天性。但5、6岁起练已经不能谓早了。而且家长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练字毕竟是件枯燥的事,很磨孩子的心性。
我家老人教过3岁多的孩子,至今感叹那孩子对字的天生喜爱和耐性。说明孩子的秉赋差异是很大的。(注:只是有感你的问题而发,其他不在此论,请勿多理解)
本帖于日08时59分被joydoris修改
显示全部签名
zhangyanxia80101
金源商务中心
15层有一个
华彩艺术学校
书法老师 不错
谢谢这么详细的解释
其实,我自己一直有个特别大的遗憾,就是对美的领悟力特别差,无论是书法、时尚还是画画、音乐,凡是风雅的事,都特别弱,时常觉得自己很无趣,象个柴火妞。所以特别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感悟美,喜欢美,让她去尝试美的东西。也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是不是适合孩子。很纠结。
晴雪园思源美术有书法班
书法班现在是周4的下午4点到6点
> 书法书法,哪里有比较好的书法老师
登录后您才能在本版发布信息!
热点楼盘论坛
热门楼盘推荐
社区热点社会星光大道王羲之-魏晋南北朝书法-书法空间——永不落幕的书法博物馆
王羲之(303—361)
《兰亭序》局部(唐 冯承素摹本)
&&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撰稿:刘有林
【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中国书法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定&&&&义汉字的书写艺术所&&&&属中国
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
1)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2)西周 大盂鼎铭文
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3)西周 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4)西周 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而已
5)东周 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又叫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1)泰山刻石
2)云梦睡虎秦简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主要作品介绍
4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5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6礼器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故又名韩敕碑
7汉代隶书全称
8 汉代隶书全称
9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
10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11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
12 汉代隶书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
1(151-230)
其主要作品有
2王羲之 (303-361)
其主要作品有
3王献之(344-386)
其主要作品有
1洛神赋(十三行)
4(350 - 401)
其主要作品有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
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
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南朝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
●主要书法家及作品
1智永(南朝-隋唐)
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其主要作品有
●魏碑代表作
8张黑女墓志铭 又名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著名碑刻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 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
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
●唐代著名书法家
1. 欧阳询(公元557-641)
其主要作品有
2.公元558-638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3.(公元596-658或659)
其主要代表有
4.(公元649-713)
其主要作品
唐李贞撰文薛稷书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原石久佚仅有清何绍基旧藏剪裱本现存1800余字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清吴荷屋云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
其主要作品
文赋帖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柬之书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流传有绪赵孟俯跋云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有跋云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
6.公元678-747
其主要作品
2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
其主要作品
2 亦称郎官厅壁记
8.(公元709-785)
其主要作品
1的楷书作品有两件 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2多宝塔感应碑
5中兴颂 全称
6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7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
8争座位稿亦称论座帖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
9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
9.( 公元778-865)
2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
3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10.释(公元725-785)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 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
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
其主要作品有转轮王经
12.孙过庭(公元648-703)
其代表作有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二王 '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2) 晋祠铭全称唐太宗撰文并书
14.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于此虽然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着记载宋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1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代表书家介绍
1(873-954年)
其主要作品
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惜哉名不振于时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王世贞对彦修的狂草看不惯他在王氏法书苑中说彦修与亚栖訾光齐名书法如淮阴恶少年风狂跳浪俱非本色仔细分析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但也有粗生犷的瑕疵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
其主要作品
1花气熏人帖
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俯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
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4兰亭帖十三跋
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
其代表作品是
1 草书尺牍康里夔夔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 却笔笔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其代表作品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
1唐诗草书卷
2临神仙起居帖
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宋学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自书诗翰耶律楚材作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
2草书宋词卷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
1草书七绝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
玉泉千尺泻湾漪
天镜分明不掩疵
老去常思泉畔坐
莫教尘土上须眉
2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
3大行书七言诗轴行书结体开展奔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
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
1唐寅落花诗
2前后赤壁赋
其代表作品是
1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释文是龙头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万点落花都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镜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场人漫兴一律晋昌唐寅书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其代表作品有
1滕王阁序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极为疏淡恬静圆润虚灵有晋人遗意
2送友生游茅山诗草书疏朗萧散俯仰多姿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的佳作
其代表作品是后赤壁赋
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密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极少使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点画的疏密来体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对比十分鲜明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风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
其主要作品有唐宋诗稿急就章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俯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
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
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他先学赵后学颜其中对赵孟俯贬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深通医道的名医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其主要作品有草书诗轴和草书七绝诗轴
2傅山草书七绝书轴
2(1641-约1718)
清代书法家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其主要作品是石涛题画
石涛的行书取法苏东坡而更为瘦劲笔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
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
其主要作品是行书临河序册
原名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其作品欣有行书扇面和行书论书轴
清郑燮书这篇作品集中体现了郑板侨的书法风格这幅作品的内容也是一篇术法律论文我们既可以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又可以了解他的书法观点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浙江杭州人居于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他的书法以天发神碑为基础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老芝以为笔笔从汉隶而来世人以不怪为怪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范其一是隶书字多圆滑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法之求索轨迹其二是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体他的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三是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其尺牍提画多用此体
其主要作品有金农尺牍和金农漆书
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一生不仕在清代中叶书法史篆刻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是书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邓石如各体均善尤其得力于篆书隶书人称其隶从篆入篆从隶出又喜篆印创邓派之门后人又云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因此他在篆书隶书篆刻三方面贡献最大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开辟了篆书隶书篆刻的新纪元
其主要作品是四体帖一和四体帖二
福建宁化人字祖似号墨卿默庵人称伊汀州乾隆已酉进士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拜著名书家石厣刘墉为师工书法善隶书行书伊秉绶的隶书格调高古精妙超俗在清书坛上独放异彩对后世的书法创新也有很多启示
其主要作品有隶书横披和隶书联
隶书横披伊秉绶所书隶书横幅个性明显横平竖直布白停均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齐的装饰美感
8(17681822)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其篆刻列西泠八家之中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
其主要作品是隶书联
字子贞号东州道州人他也是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其主要作品有行书中堂和行楷八言联
1基行书中堂
2行楷八言联
1017991870
江苏仪征人原名廷扬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是清末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吴让之善作四体书与写意花卉他的篆刻学邓石如而能自成面目为后世所宗法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书吴昌硕说过余常与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此语代表了当时人们崇敬吴让之的心情他的篆书汲取了邓石如端庄浑厚的风格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之更加飘逸舒展柔中带刚法度严谨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联和篆书圣教序四屏条
1118291844
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其主要作品有篆书扇面行书条屏临封龙山碑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
其主要作品石鼓文四屏条行书诗笺篆书联
1石鼓文四屏条
13(18671920)
江西临川人字梅庵晚号清道人善书法是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老师他擅长以写篆书的笔法写北碑并以此为自己的书法面目
其主要作品楷书诗卷临毛公鼎碑书跋
1) 楷书诗卷
2) 临毛公鼎碑
3) 隶书书跋
李瑞清曾说不知篆隶而高谈北碑妄也他写北碑以篆隶笔法掺入写得不象赵之谦书法那么柔媚而是生涩具有金石味他用笔无论方圆下笔都十分坚实笔画均匀结体稳定而开展
14康有为()
原名祖诒字广夏又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它是我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是中国书学史上继包世臣后力倡碑学并能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他也身体例行尊魏卑唐字也从北碑中求意趣他对石门铭用功尤深同时掺和经石峪云峰山诸石刻文字极力地写出了自己的面貌
其主要作品有五言联行书七绝诗轴书联
2行书七绝诗轴
15刘墉17191804
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清代许多大书法家评论家对他的书法给与很高的评价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其主要作品有行书中堂
此幅行书中堂可称为刘墉之精品字型和行款均有一种宁静淡泊之感貌看平淡无奇仿佛佳酿入口越品越觉甘美沁人诚如快语堂跋中说石庵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皆含虚寂拙中含姿淡中入妙反复审观乃见异趣刘墉书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16(17301802)
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 乾隆庚辰探花他从小聪慧十二岁学诗工书惜抱轩集记载王梦楼云??书之艺自东晋王羲之至今且千载其中可数者或数十年一人或数百年一人自董尚书其昌死今无人焉'可见他对董其昌的书法是非常推崇的他的书法秀润淡雅法度严谨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品是行书对联
17(15921652)
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王铎曾于明末官至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顺治年间又授以礼部尚书他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诗轴行草轴洛州香山作行草诗轴自书诗翰
2洛州香山作行草诗轴
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迳县人迳县古名安吴人亦称包安吴嘉庆十三年举人后任江西新喻知县他是邓石如的得意弟子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非如自诩的那样不可一世他的草书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过他的小草诗册却很有特色确有集碑贴于一人之感如果说包世臣的书法称不上是第一流的那么他的书论确是第一流的所著艺舟双楫是一部倡导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草诗册
小草诗册此小草诗册为包世臣咏怀二十七章之局部现存台北为夫人藏品之一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田英章硬笔书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