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中国科学院院士士和两院院士哪个含金量高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成立于1994年在&&&&任600多名院士与管理人员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目前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荣誉委员与管理人员在任。 成立于1994年,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科学中心。1996年,“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由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前不久由中央编办正式批准为独立事业法人机构,并挂靠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院士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院士[yuàn shì]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或。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1]外文名Academician中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院士在中国,[2]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异议人士先生因为在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南京大学、。
1955年,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郭沫若、、、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相关图片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相关图片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国际院士如: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也属于院士.(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相关图片于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每三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 艾尔·戈尔,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授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 工作的独立的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全国共发展教育分院7个(3个拟陈可冀院士-刘生堂院士建中),医疗分院8个(4个拟建中),经济管理分院3个(1个拟建中)工业分院3个(1个拟建中)个,企业分院23个(12个拟建中),文化分院4个(2个拟建中)特聘客座教授60余人.院士多人,列如:等科学家.学者.专家均为国际性认可院士,他们先后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共21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46篇等。中国科相关图片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学部。院士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别参加一个学部。学部的全体院士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
各学部分别从本学部的院士中,选举产生若干名常务委员,组成学部常务委员会,负责本学部的工作。学部常务委员每届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至多任满3届。学部常务委员会,每届更换至少三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二分之一的成员。学部常务委员会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院士会议。学部主任、副主任的任期与常务委员的任期相一致。学部常务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批准任职。(一)受国家委托或根据院士的建议,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二)接受委托,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三)组织选举院士。
(四)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五)在学部全体院士会议上,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情况。第十七条,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于公历逢双年份6月的第一周举行。
第十八条院士大会的职能
(一)审议常设领导机构的工作报告。
(二)选举常设领导机构成员。
(三)制定和修订院士章程。
(四)决定学部的设置和调整。
(五)开展学术活动。
(六)提出重大建议。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学部主席团相关图片(简称主席团)。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和经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名成员组成。中国科学院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成员,任期为4年,不连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长、院长、主席、主任和若干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为主席团顾问。顾问列席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设执行委员会,执行院士大会和主席团的决议,领导学部工作。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团执行主席、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组成。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执行委员会会议。主席团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导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出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专门委员会由各学部常委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4年,可连任1届。专门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负责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学部主席团批准任职。执行委员会设秘书长1人,受执行委员会委托,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秘书长可由非院士担任,人选由主席团执行主席提名,主席团通过并聘任。秘书长列席主席团会议和执行委员会会议。
主席团职能
(一)决定召开并主持院士大会。
(二)审相关图片议并决定提交院士大会的各项议案。
(三)聘请主席团顾问。
(四)批准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聘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
(六)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
(七)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
(八)确定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单。
(九)审查和批准撤销院士称号的决定。
(十)根据需要,决定设立跨学部的专门委员会。
(十一)院士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能。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陈清泉院士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的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中国中央政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放专门的津贴。
自日起,中国中央政府大幅提高两院院士的,由原来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对于今后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则自当选之月起发给院士津贴。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在科学网发表题为《中国科学精英太严重!》的博文,文章虽寥寥数百字,却已有近8000次阅读,并引发学者和网友热议。
在博文中,李侠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后认为,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最高精英“老龄化太严重”。李侠根据“两院”官网的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89岁之间,而40—49岁年龄段的院士比例非常低。年龄在70—79岁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占全部709名院士的四成以上,而中国工程院765名在职院士的平均年龄就高达74.3岁。
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李侠早先在分析年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学术成就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著作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在加强。
据统计,16世纪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著作的平均年龄是50.1岁,而20世纪上半叶已降到了34.9岁,相当于提前了15年。李侠据此推测21世纪和22世纪科学家发表著作的平均年龄应为32.73岁和30.06岁。
李侠认为,38—45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工作峰值年龄段。过了这一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之后就很难说有什么创造力了,“任何人,包括科学精英,70岁是一道门槛: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李侠如是说。
但中国的“两院”院士中,处在38岁—45岁工作峰值年龄段的院士比例很低,绝大部分院士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现年43岁的潘建伟和现年45岁的邓中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而这两位最年轻的院士也都已经接近或处于工作峰值年龄段的最大临界值了。[3]中国工程院院士列表(截止2012年)
院士所属学部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1人)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10人)
?????????????????????????????????????????????????????????????????????????????????吾守尔.斯拉木????????????????????????????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8人)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2人)
????????多吉?????????????????????????????????????????????????????????????????????????????????????????????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1人)
????????????????????????????????????????????????????????????????????????????????????????????????????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3人)
??????????????????????????????????????????
农业学部(71人)
??????????????????????????????????????????????????????????????????????-
医药卫生学部(112人)
???????????????????????????????????????????????????????????????????????????????????????????????????????????????
工程管理学部(46人,其中27 人为跨学部院士)
?????????????????????????????????????????????
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和实际落实调整后推出。[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两院院士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人,分别是我国著名光学和激光专家院士,著名的生物学专家院士,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院士,以及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院士。
刘颂豪教授是我国著名光学和激光专家,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 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上海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光学和激光研究。 50 年代初参加建立中国光学玻璃研制基地,系统研究稀土玻璃成份与性质的关系,发明了稀土光学玻璃新品种,获国家科委发明奖和中科院优秀奖。 60 年代初 70
年代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现受激克尔散射效应,对激光武器研究提出了重要发展方向,研究了激光对靶材和光电元件的相互作用效应,为国防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宝贵资料,获国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奖。 80
年代初创建我国第一个激光光谱开放实验室,率先建立超声分子束激光光谱学实验方法并与交叉分子束、半导体激光探测光谱技术结合,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基础物理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激光生命科学研究,首次探测到蛋白质分子产生的双光子诱发荧光,取得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近十多年来在广东建成激光与光电子学产学研三结合的高新技术基地,建立我国第一个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及光孤子实验室,科研成果卓著,在光纤通信新技术、激光加工、纳米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996
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高教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 年获广东省科技突出成果奖一等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400 多篇、专著 3 部。
刘颂豪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
孙儒泳院士
孙儒泳,男,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在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来我院工作之前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9月被华南师范大学聘为A岗教师。他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和《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Physiological
zoology)编委等。
孙院士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51年,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l50余篇。他独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六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并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Microtus
arvalis和森林中的Clethrionomys 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他研究Meriones u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 °C下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他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他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童庆禧院士
童庆禧,男,湖北武汉人,1935年10月生,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童庆禧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70年代初期以来追踪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转而从事遥感技术和应用研究,成为我国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
他参与和主持了自第六个五年计划以来历次国家科技攻关和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些有关遥感技术和应用发展方面的重要项目。"六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中遥感技术应用课题;"七五"期间主持了对我国遥感技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的"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的科技攻关和系统建设任务;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期间,他担任了"遥感技术应用"国家攻关项目指挥长,在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新型技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工作;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期间,他不仅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制定,在项目中不仅担任了专家组成员,而且还担任了项目中"新型遥感技术发"课题专家组组长。
童庆禧的重要学术成就之一是在国内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研究。这一新领域是国际上80年代初期才发展起来的,它以遥感图像和光谱信息的合一为特点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成为新遥感技术的发展新方向之一。在他的主持下,这一技术的发展被首先列入了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进而他又率先带领他的研究集体开展了高光谱或成像光谱超多波段大容量信息的高速处理、成像光谱信息定量化、以图像立方体为显示特征的可视化表达、地物光谱信息提取以及地物目标的识别和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他曾率科技小组携遥感飞机和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成像光谱仪赴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等国开展合作研究,开创了以我国高技术支持与发达国家科技合作的先例。主要著作有:"中国典型地物波谱及其特征分析",科学出版社1990;
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第二卷(金矿找矿新技术、新方法) 地震出版社,1994;遥感信息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
由于童庆禧在遥感技术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其科研成果曾13次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两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2002年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的"国际遥感科技成就奖"。
近年来倡导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英国合作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系统研制,并作为该项目专家组组长,该卫星将于近期发射运行。2003年以来作为专家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在推进"对地观测系统"进入国家重大专项,航空遥感系统进入国家大科学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童庆禧现任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遥感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亚洲遥感协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郭光灿院士
郭光灿院士是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双聘院士。
郭光灿院士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是中科院方向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已发表主要论文210篇,其中 PRL 4篇,PRA
29篇;被SCI收录168篇,被SCI总引用760次,他引576次;出版著(译)作11部,已培养博士13名,硕士29名,其中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郭光灿院士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态",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被实验证实。提出一种新型可望实用的量子处理器,被实验证实。在实验上实现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建立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并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独特的安全保密优点。在实验上验证了K-S理论,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学理论,发现奇偶相干态的奇异特性等。&&&&光明注心蛋黄派、锦麦奶黄包被抽检出防腐剂使用量不达标上黑榜。市工商局已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处等措施。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发布 甬籍院士至少新增6名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发布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据记者统计,在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宁波籍院士至少有6人。至此,宁波籍两院院士已超过100人。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4岁。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750名。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6.9岁。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
记者查阅网络公开资料发现,新增的104名两院院士中,宁波籍院士至少有6人。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陈恕行、技术科学部方岱宁;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徐芑南,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陈勇,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胡春宏,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俞建勇。
新增宁波籍两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
陈恕行,数学家,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方岱宁,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大亿通多功能结构轻量化技术与装备保障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
徐芑南,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蛟龙”号总设计师
陈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胡春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俞建勇,东华大学副校长,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记者施超&余晓辰)
  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院院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