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德胜门三和教堂的介绍能告诉我吗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南宁、徐州新教育代表团考察东洲小学、三和小学、德胜小学
文章来源: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 15:17:40
&&&&&&&&&&
12月1日,来自广西南宁、江苏徐州的新教育代表团约100多人,来到具有新教育榜样学校之称的海门市东洲小学考察交流。上午,与会代表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祝禧女士执教的文化语文课《圆圆的世界》,祝校长从金子美玲的诗歌《密蜂和神灵》入手,诗歌中首尾相连的形式非常新奇,激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围绕“圆圆的世界”模仿着、创造着,感受着诗歌中蕴含的游戏精神,课堂以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失落的世界》结尾,文化的优雅与清澈的童心汇聚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在参观完诗意而精致的校园之后,与会代表集中影视中心,聆听了海门市少年宫主任、东洲小学副校长周琳芳的新公民教育专题讲座《研究儿童生活,建设卓越课程》。周校长围绕研究儿童群体生活,构筑完美教室文化系统和探寻儿童成长轨迹,研发完美教室卓越课程两个部分娓娓道来,重点讲述了班级特色课程的研发思路与案例。下午,与会代表首先观摩了海门市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智慧数学”工作室成员、海门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施剑老师执教的《从简单想起》一课,他从“三个科学家与热气球”的故事入手,通过三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驱动,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向深处,孩子们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展示,智慧的迸发,赢得了与会老师阵阵掌声。接着,与会代表聆听了海门市完美教室工作成员、海门市骨干教师刘宇禹作的完美教室讲述,从班级文化系统的构建到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从义工妈妈进校园,到作家爸爸面对面,从走进周边的实践基地到登上央视舞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激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最后,祝禧校长围绕新生活学校建设,跟与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一天的考察交流,有精彩的课堂展示,有精致的专题讲座,有精妙的互动交流。考察活动结束之后,与会代表们纷纷走进东小的一间间教室,不时地与师生们进行交流,用相机定格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12月2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教育代表团考察了我市三和、德胜小学。上午,两地代表团考察了我市三和小学。来宾们观摩了该校各班的晨诵,听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的6节课,观看了跳竹竿、航模、花样跳绳等社团活动展示,听取了叶宇红校长的“和”文化主题报告、教导主任樊健美以“追寻理想课堂,享受教育幸福”为题的课堂变革行动叙事、副校长范锦华以“百善孝为先,美德驻心间”的校本课程讲述。下午,两地代表团考察了我市德胜小学。来宾们观摩了该校的礼仪操,听了语文、数学、礼仪、体育等课程的4节课,听取了校长赵红星的“德”文化主题报告,观看了孩子们舞蹈、诵读、校园剧等6个节目。两校厚实的文化积淀、鲜明的项目特色给两地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地教育同仁为海门基层学校的办学追求和品味所折服。据悉,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教育代表团50人,由该区教育局陈小鹏局长带队;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教育代表团22人,由该区教育局教研室阚东海主任带队。两地代表团来海考察5天,从12月1日始,至12月5日结束。12月1日,两地代表团已考察了我市东洲小学,12月3日后,还将考察开发区小学、中南国际小学、平山小学等学校。南宁江南区、徐州贾汪区教育代表团都因海门新教育而来,他们在海门能看到新教育在海门基层学校生根开花的真实、鲜活的样态,给本地开展新教育实验带来启发。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
下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巴菲特在北京传授投资秘诀
日&19:58&&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张乐)世界著名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29日下午在北京与中国听众一起共话财富,畅谈投资秘诀。
  在回答听众“您投资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时,巴菲特说,两个原则最重要:“第一,把股票投资当作生意的一部分;第二,确立安全边界。”
  巴菲特表示,确立一只股票的安全边界尤为重要,这是保证成功投资的不二法门。“一只股票有其实际的价值中枢,当市场价格已经超过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很多的时候,就到了该卖出的时候了。你在‘抄底’时也不要指望在已经跌了95%或者90%的时候能够买入,这是很难的。”
  巴菲特幽默地指着坐在他身旁的老朋友,伯克希尔-撒韦投资公司的副总裁查理·芒格表示,查理是使他投资能够保持常年不败的“秘密武器”。“查理总是教会我不要去买那些在统计上看起来很便宜的股票,查理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很精明的。”巴菲特说。
  巴菲特29日中午还与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在北京出席了比亚迪新车M6的发布仪式。当晚,他们将出席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
&&&&&&&&&&&&&
巴菲特解密投资秘诀 股神的八个“秘密”
  9月29日晚,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北京与商界、慈善界人士会面交流,就慈善事业发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他白手起家,11岁开始投资股票,79岁时资产已高达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他发掘了可口可乐、运通公司等一大批传奇性的企业,并数十年持有与其共同成长;他公司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股东会已成为崇拜者的朝圣大会,甚至有人不惜花费数百万美元换取与他共进午餐聆听教诲的机会。他就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投资家,在美国乃至世界投资历史上,他的成就无人企及。
  沃伦·巴菲特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熏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稳居前三甲。
  成功的秘诀
  世界著名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29日下午在北京与中国听众一起共话财富,畅谈投资秘诀。
  在回答听众"您投资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时,巴菲特说,两个原则最重要:"第一,把股票投资当作生意的一部分;第二,确立安全边界。"
  巴菲特表示,确立一只股票的安全边界尤为重要,这是保证成功投资的不二法门。"一只股票有其实际的价值中枢,当市场价格已经超过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很多的时候,就到了该卖出的时候了。你在'抄底'时也不要指望在已经跌了95%或者90%的时候能够买入,这是很难的。"
  巴菲特幽默地指着坐在他身旁的老朋友,伯克希尔-撒韦投资公司的副总裁查理·芒格表示,查理是使他投资能够保持常年不败的"秘密武器"。"查理总是教会我不要去买那些在统计上看起来很便宜的股票,查理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很精明的。"巴菲特说。
  巴菲特发表一年一度的《致股东的一封信》,其中重申了让自己成功的投资"秘诀":
  1。保持流动性充足。他写道,我们决不会对陌生人的好意产生依赖,我们对自己事务的安排,一定会让我们极有可能面临的任何现金要求在我们的流动性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另外,这种流动性还将被我们所投的多家、多样化的公司所产生的利润流不断刷新。
  2。大家都抛时我买进。巴菲特写道,在过去两年的混乱中,我们把大量资金用起来;这段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极佳时期,因为恐慌气氛是他们的最好朋友……重大机遇难得一见,当天上掉金时,要拿一个大桶而不是顶针去接。
  3。大家都买时我不买。巴菲特写道,那些只在评论家都很乐观时才投资的人,最后都是用极高的代价去买一种没有意义的安慰。从他这句话推导,显然是要有耐心。如果人人都在买进时你做到了按兵不动,那么只有在人人都抛售时你才能买进。
  4。价值,价值,价值。巴菲特写道,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你为了什么而给一家公司投钱---通过在股市中购买它的一个小部分---以及这家公司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挣多少。
  5。别被高增长故事愚弄。巴菲特提醒投资者说,他和伯克希尔副董事长芒格(CharlieMunger)不投那些"我们不能评估其未来的公司",不管它们的产品可能多么让人兴奋。
  多数在1910年押赌汽车业、1930年赌飞机或在1950年下注于电视机生产商的投资者,到头来输得一无所有,尽管这些产品确实改变了世界。"急剧增长"并不一定带来高利润率和高额资本回报。
  6。理解你所持有的东西。巴菲特写道,根据媒体或分析师评论进行买卖的投资者不适合于我们。
  7。防守好于进攻。巴菲特写道,虽然我们在某些市场上扬的年头里落后于标普指数,但在标普指数下跌的11个年头里,我们的表现一直好过这一指数;换句话说,我们的防守一直好于进攻,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在动荡年代,巴菲特的这些建议都是符合时宜的。
&&&&&&&&&&&&&&&&&&&&&&&&&&&&
股神的八个"秘密"
  1。少年叛逆偷过东西
  巴菲特12岁时,随家人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华盛顿。环境的改变使巴菲特变得叛逆。巴菲特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常常逃学,还到百货商店偷东西。父亲发现后,警告他说如果不改正的话,不给他靠送报赚钱的机会。结果从小就很有商业头脑的巴菲特妥协了。
  2。中学时期自己买地
  早在中学时期,巴菲特已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他16岁时通过送报攒了2000美元。他拿出其中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购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他在当地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此后,巴菲特开始在学校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主。
  3。被哈佛商学院拒收
  巴菲特19岁时曾报读哈佛商学院。凭他超乎年龄的丰富的股票知识,巴菲特信心满满。但最后被学院拒收。后来,巴菲特发现他的偶像、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于是,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4。差点贱卖自己的公司
  上世纪60年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是一家为生存而挣扎的纺织品公司。当时,巴菲特已经和波克夏公司的老总谈好将以每股11.5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卖给后者。但是当对方试图再把股价压低12美分时,巴菲特发怒了。后来,他改变了出售公司的决定并把波克夏公司老总手头拥有的股份也买了过来。
  5。与原配离婚一生遗憾
  回忆起原配夫人苏珊在1977年独自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加州,巴菲特说:"那件事本不该发生。那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拥有7200万美元的家产,但是,他的全副身心仍然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随着巴菲特专心致志于投资活动而疏于照顾家庭,苏珊也愈来愈投入社区生活,由此萌生去意。
  6。本来喜欢百事可乐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欢喝可口可乐,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本来是百事可乐的拥趸,曾经每天都要喝四五瓶百事可乐。在50岁生日的时候,巴菲特还收到一个外形像六罐装百事可乐的生日蛋糕。但在1987年,一个朋友介绍他尝试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樱桃口味可乐,巴菲特喝过后非常喜欢,由此爱上了可口可乐。
  7。成功欲望极其强烈
  巴菲特骨子里是一个事业心和成功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他11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在35岁之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结果他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投资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8。"股神"也有失手时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有失手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入股美国航空公司。但是该公司股票随即出现暴跌。巴菲特说:"刚付了款,公司股价就暴跌了,从此一蹶不振。我还在电话语音信箱留言自嘲说:'我是沃伦·巴菲特,我是一个飞机狂。'"
巴菲特中国行吸引了国内的极大关注,在巴菲特抵达中国的第一天,9月27号晚上,巴菲特在比亚迪公司宴会上现场表演才艺,谈着吉他唱歌……
  巴菲特语录
  "我本来是要用中文发言的,不过如果用中文,翻译小姐就要失业了。"9月27日,在沸沸扬扬炒作了一个多月后,巴菲特终于来到中国,一席幽默的言语立刻让现场气氛轻松起来。
  巴菲特:我生在中国也能成功。巴菲特表示,自己在1949年19岁的时候阅读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从中得知导致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并不是每天、每个月、每个季度的股价波动,而是这只股票背后所代表的公司。巴菲特说,这个原理在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即使自己生长在中国,也可以取得成功。
  巴菲特:幸福在于有多少人爱你。我很享受我所从事的工作,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我想要赚钱,那是因为这是我为成千的投资者所做的工作,我希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一个很优秀的记录。我为我今天从事的工作感到高兴,我在25岁的时候会为此感到高兴,现在我依然为此感到高兴。如果我现在回到25或者30岁,我当然会更加高兴,但是我现在已经感到很高兴了。我到底拥有多少钱并不会改变我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现在应该是捐赠一些东西的时候了。并不是要捐赠我现在必需的财产,而是捐赠出那些我现在并不需要的财产。我四年以前就做出了这个决定,决定了我如何捐赠这些财产。
  80岁高龄的巴菲特被听众问道:"为什么你80岁还不退休,而盖茨那么年轻就已经退休了?"在一片笑声中,巴菲特坦言自己确实很想工作,他们公司里有许多年纪很大也很优秀的经理。"如果你们发现我在生意场上'睡觉'了,请务必要告诉我。"巴菲特打趣道。
  "有些物质的东西能让我生活得更惬意,但另有许多却不能。占有过多东西的人,往往会反过来被这些东西占有。除了健康以外,我最为珍视的财产是有趣、性格各异和友谊持久的朋友"
  &&&&&&&&&&&&&&&&&&&&&&&&&&&&&&&&&&
巴比亲笔信
  即将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14日以亲笔信的形式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他们在信中指出,此次访华意在与中国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
  他们表示,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这是盖茨和巴菲特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公开阐述中国之行的目的。他们在亲笔信中说:"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盖茨和巴菲特在信中明确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此前,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一项名为"财富捐赠承诺"的倡议,号召美国富豪将自己的一半财富捐献出来,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的支持。因此,当二人宣布将于本月末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邀请50名中国富豪参加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聚会的主题将是"劝捐"。
  对此,盖茨和巴菲特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亲笔信中说,"'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盖茨和巴菲特说,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还同时强调,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谈传记:"别太夸我"
  上世纪90年代末,施罗德在撰写一份有关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报告时接触到巴菲特,深得后者赏识。巴菲特于是邀请她帮他写传记,与她聊了数千小时,还提供大量个人档案和朋友数据助她撰稿。他还说:"如果我的说法与任何其他说法不同,那你就选一个没那么夸我的版本。"
  小时候的沃伦·巴菲特在学校里成绩很差,还经常离家出走,还常常到社区里的商店偷体育运动商品。有一次,巴菲特的父亲发现他的衣柜里堆满了高尔夫球,因而起了疑心。父亲作出最后通牒:除非改正错误,否则的话不准他再去靠送报纸来赚零用钱。
  "这个通牒对我很奏效。"巴菲特说。他从此"改邪归正",并靠送报纸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农场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当时他只有16岁,还是华盛顿中学的学生。巴菲特在当地雇了一名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有关协议持续至今。
  拒绝帮妹妹还债
  爱丽丝在传记中披露了一些似乎有损巴菲特形象的轶事。例如在1977年,巴菲特的原配夫人搬出了他们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家。巴菲特回忆往事时说:"这不该发生。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积攒了大约7200万美元的身家。但是,他仍然把全副心思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家人变成了第二位。"巴菲特向爱丽丝解释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巴菲特的妹妹多丽丝因为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利而濒临破产。她恳求当时坐拥20多亿美元的哥哥出钱帮她渡过难关。但是巴菲特拒绝了妹妹的请求,理由是他觉得这样做等于资助那些不理性赌博的投机者。"我本来可以帮她承担几百万美元的债务。但是,你知道,我觉得那帮人本来就该死。"
  11岁立志当百万富翁
  据透露,巴菲特经常和太太与子女签协议。一次,巴菲特认为他已经成年的儿子豪伊的体重应该控制在182.5磅以下,如果豪伊超过这个重量,就要把两人共同拥有的农场的总收益的26%交出来,如果体重在182.5磅以下,巴菲特则把22%的总收益交出来。
  巴菲特在童年的时候就宣布自己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现在拥有500亿美元家产的他显然早已远远超越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据传记披露,巴菲特的成功不仅靠过人的投资天赋,更关键是他那股永不停歇的冲劲。
  据说,在巴菲特出席的一个晚宴上,主持人问巴菲特,你认为使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专注。"而当晚有另一个人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那就是比尔·盖茨,唯一比巴菲特更富有的美国人。
 &&&&&&&&&&&&&&&&&&&&&&&&&&&&
 "股神"的趣事
  人生的第一本帐本
  6岁的时候,巴菲特开始卖口香糖,而且那时候就显示出,他是个做生意挺有原则的人。
  巴菲特爷爷在奥玛哈(Omaha)经营一家超市,巴菲特从爷爷那里批货。《雪球》书中,他说:阿姨送给我的一个绿色小托盘,上面隔成了5个小区域,可以让我放水果、薄荷、双重薄荷等等口味的口香糖,……我会在社区里面一户一户的敲门卖口香糖,通常是晚上去卖。
  巴菲特回忆,我记得一个叫做维吉尼亚。麦可维(Virginia
Macoubrie)的女人说,"我要买一片水果口味的口香糖。"年仅六岁的巴菲特回答她,我们是不会分拆口香糖来卖的。
  我的意思是,我有我的原则!一包口香糖要价5美分,但她却只想花1美分在我身上。巴菲特告诉作者施洛德,他小小年纪时,心里的想法。
  施洛德指出,对6岁的巴菲特来说,他很想卖掉口香糖,但只有买卖还不足以让他改变原则;如果拆开单卖1片,意味着他得承受另外4片卖不掉的风险,卖掉一整包,他可以赚到整整2美分利润,铜板实实在在的握在手心里面。2美分,就像最初的几片雪花,是(巴菲特)未来财富雪球的基础。施洛德说。
  而小小年纪的巴菲特,把他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记录在一本小小的紫红色登记簿,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本帐本。
  11岁赚取第一桶金
  巴菲特生于1930年,父亲经营着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对巴菲特了解股票及债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有一种本能的渴望,7岁时,他曾因高烧住院,在空闲时小巴菲特经常在纸上写下一串串数字,当护士问他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时,他说代表着自己未来的财富。
  而与对数字的渴望一样迫切,少年巴菲特似乎天生就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欲望。虽然家境殷实,但从9岁起,他就开始摆摊卖饮料,并通过统计自动售货机里各种饮料的瓶盖数,来推断哪种饮料更受欢迎。
  少年巴菲特对股票的痴迷程度毫不亚于其他孩子对飞机模型的喜爱。他常去爸爸的公司帮忙抄写股票价格,11岁时,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并在上面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5美元。12岁时,他已发誓自己要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凭借"觉得赚钱还能看着财富慢慢累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一如此单纯的想法,巴菲特在青少年时期从事了很多种职业:销售饮料、杂货店小伙计、送报员、高尔夫球童以及股票推销员,他甚至还开了两家公司专门从事二手弹子机出租生意和出售二手高尔夫球,而且还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了40英亩的土地成了小地主。
  这些不同种类的生意给巴菲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未来从商的信心。他极度信赖数字,所有的决策都依赖于数字的推断。中学时期,他在商业和投资领域的天才已经被人们广泛关注,在毕业纪念簿上,人们给他的评语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1947年,已经赚了5000多美元的巴菲特卖掉了自己的弹子球公司,进入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不过,在这里,巴菲特无法从模糊宽泛的理论教学中找到"赚钱的技巧",他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费城的一家股票经纪公司中,并开始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寻找投资人。1949年,巴菲特出人意料地放弃了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转到自己更熟悉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在后来的3年中,巴菲特继续自己的送报和高尔夫球生意,并将其发展壮大,从单纯的推销员变身为管理者。
  由于形象不修边幅,巴菲特去哈佛商学院读硕士的申请被拒绝,在失望之中,他读了格雷厄姆所著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马上对其爱不释手,于是,在1949年8月,他成功地拜于股票分析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正式开始了他辉煌的投资生涯。
  成为华尔街大王
  作为公认的财富王者,围绕巴菲特的"揭秘"类图书、文章一直层出不穷,他自己倒像个看淡世事的禅者,在一次晚宴上,将成功的决定因素归结为貌不惊人的两个字--"专注"。听到这个答案的人们大概都会有"重重举起轻轻放下"的不过瘾之感,难怪巴菲特的传记作者艾丽斯·施罗德用不乏调侃的口吻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所以才能专心致志于渴望占有的东西。"调侃归调侃,在少年巴菲特身上,的确很难分辨出"吸金"和"专注",究竟哪一个更接近其天赋本能?6岁左右,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看着1美元,脑袋里想的却是它加起来就会变成10美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也不例外。通过赞美诗集中赞美歌作曲者们的出生、死亡日期,他逐一计算他们的寿命,以此消磨时间。从中他学会了计算概率,"环视周围,到处都存在可以用概率来计算的事物,关键就在于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
  1942年春天,巴菲特为自己和姐姐多丽丝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3股优先股,共花了114.75美元。那年6月,市场向下击出低点,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股价从38.25美元一股跳水到27美元一股,在上学的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弟弟,他的股票正在下跌。巴菲特说,当时他觉得压力大得可怕,因此在股票回升时,他选择以40美元一股的价格卖出,赚5美元了结。不过,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高涨到202美元一股,这让巴菲特领悟到一生都受益无穷的三个教训:第一,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不要不动大脑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第三,不要轻易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
  看,"专注"在表面上也许是个没有多少智慧色彩的词语,即便跟同样"不聪明"的"勤奋"一词相比,它也似乎略逊行动力。但纵观巴菲特的投资经历,不难发现"专注"在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的可贵:它不但是一种保持理性、排除干扰的控制力,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魄力,一门减少枝蔓、宛如修炼的艺术。
  大多数渴望积累财富的人都会想象:等我有了100万元,我就要用这笔钱买房产、名车,抑或高额保险、环球旅行……巴菲特的起点并不比大多数人要高。将他引入财富大门的,不是日后令他奉若神明的格雷厄姆研究班课程,而是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招》的通俗小册子。然而,他对"如何支配金钱"的心态却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超脱:"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巴菲特的大学时代,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把努力在大公司里向上爬看做成功的必由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庞大的蜂房里找到一间巢室并尽快适应它,这是人们普遍选择的道路。
  但巴菲特不愿步人后尘。尽管在跟室友相处、跟异性约会等很多琐事上都笨拙得像头大象,但只要一谈起"股票",他便底气十足,最终选择毕业后做一名投资顾问。汇合众人的资金,风风火火地往返奔忙于纽约和家乡之间,背痛和精神紧张几乎要将他击垮。但其名字很快像病毒一样在投资者当中传播开来:"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从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别人恳求他帮忙;人们对他赚钱能力的信赖竟飞速发展为相当程度的倚赖:如果有人决定要从合伙公司把钱拿走,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巴菲特。
  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投资者、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巴菲特仍一力承担事无巨细的工作:从打字、记账到申报税收、储蓄本息,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才到咖啡馆胡乱打发一顿饭。
  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Partnership,Ltd。,简称BPL)。当时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的规模就超过了恩师、也是老一辈华尔街投资圣手格雷厄姆,且在转瞬即至的低迷期毫发未损。
  以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在47岁时,沃伦已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的身价高达72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达到1.35亿美元;他是3家公司的CEO,成功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些公司的名字来;他最初的合伙人大都成了超级富翁……
  如果说,青年巴菲特关于"支配金钱"的一番言论多少还带点儿理想主义色彩,那么重重光环加身后,世人更清楚地看到,"挣钱"是最令他激动和兴奋的事--而不是金钱本身;"挣钱"和"痴迷于钱财",在别人身上或许难以区分,但在巴菲特创造的惊人平台上竟然泾渭分明:他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而不是"痴迷于钱财"。
  财富是时代的票根
  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慈善家,巴菲特掌管的慈善基金远比其名字拗口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要名声响亮,然而他却从未建立过什么巴菲特基金会、巴菲特医院、巴菲特音乐厅,更没有一个大学的奖学金或一座大楼冠以他的名字。他不曾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任何项目,亦从未对资金用途辅以个人意向。
  不通过慈善谋求个人表现,这或许是巴菲特阅尽世事后,油然而生的一种内心确信。早年巴菲特曾以"抠门"闻名,对自己、对亲人莫不如此,就更别提对外人了。彼时有评论说,巴菲特性格中有一些非常美国的东西:乐观但又无情,俭朴但并非看上去那样卑微。在妻子苏珊去世后,他显然扬弃了这个评价的前半句,而开始探索后半句在实践中的可能性。他说,衡量成功的标准是真正爱你的人的数目。不过,在对子女和慈善慷慨有加的同时,他对自己依然抠门,穿的总是几十年前的旧毛衣。
  慈善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对此,巴菲特有过不断受挫又不断调整方向的切身经历,也抱有十分个性化的看法。早年他做慈善的主要方向是防止核扩散,"核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最终都要面临这个问题。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它在一年内发生的几率是10%,那么在未来50内它发生的几率将高达99.5%,几乎接近100%。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数字调低,也就是说把一年内出现核战争的几率降到3%,那么在未来50年,比例将下降到40%。这是一件值得去尝试的事情,它可能会使这个世界变得完全不同"!后来由于核问题解决乏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巴菲特将慈善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人口控制上,"人类不仅应该继承谦恭温顺的性格,更应该继承地球"。不过,"即便是人口过剩,我也不会剥夺女性生产的权利,即便这个星球只有两个人,我也不会剥夺其选择的权利。世界人口总数和新生儿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即使我有7个孩子,我也不会把孩子的数量和人口过剩的问题扯在一起!"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特别在当下,"我们的资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们。"年近八旬的巴菲特如是说。
  随着年事渐高,他似乎也正在破除一些秉持已久的偏执,比如绝对的专注。"不仅仅是赚钱方面,在认识世界、结交朋友的时候同样需要'滚雪球'。我们一生中要面临诸多选择,要争取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其实就是让自己的雪球在雪地上越滚越大,最好是一边前进一边选择积雪皑皑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回到山顶重新开始滚雪球,生活正是如此。"
  他从不回望山顶,因为已走得够远,也因为看到了世界仍无限宽广。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胜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