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贵兰州牛肉面加盟费牛肉面的口味如何?它通常提供哪些产品?

凭借绚烂夜景火遍全网的G60科创云廊,你“打卡”过了吗?这座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融合了5A级办公楼、近10万平方米商业中心、体验中心等多种功能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是松江人“家门口”的“城市微旅行”好去处。 逛地标、赏美景,在今年全新呈现的这处“高颜值”商圈内,美食品类丰富,可以从早吃到晚。 最近,这里又开了好几家新店,快跟小松一起来逛吃逛吃吧!“真香首店”:陈香贵·兰州牛肉面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凭着独具西北底蕴的兰州牛肉面,陈香贵在上海多个商圈收获高人气,松江首店近日“花落”G60科创云廊。
“陈香贵·兰州牛肉面”的大字招牌、“梦回兰州”、“地道兰州味,飘香两百年”等品牌标语和包含西北风情的大地色装潢风格不断传递着品牌地道、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形象。用餐环境明亮、干净、用餐者能够看到兰州牛肉面整个“捣、抻、揉、摔”的出餐过程,通过小程序扫码点单,流程高效便捷。 “超级牛大碗”一份足够四个人吃,牛肉大块、骨汤清鲜、面条筋道。除了拳头产品兰州牛肉面,店内还提供羊肉串、肉夹馍、甜醅子等美味小吃、饮料,每到饭点人气火爆。 小松还发现,陈香贵的“老对手”——马记永兰州牛肉面也在不远处的棕榈广场开出松江第一家门店。喜爱西北风味的吃货们,冲鸭!100平方米的“精品咖啡”:MANNER COFFEE今年中秋,桂花“爽约”。不过,飘着桂花香的咖啡来了! 从精品独立小馆到开遍上海的连锁咖啡“宠儿”,松江第二家MANNER在G60科创云廊开出少见的100平方米门店。 在极简设计的宽敞空间里,品啜一杯浓香咖啡,这份难得的闲适,吸引了不少上班族利用休息时间前来“打卡”。 新推出的桂花乌龙风味“青花瓷拿铁”,让你与馥郁桂花香撞个满怀。加入乌龙风味,茶香袅袅,余味则是一抹专属龙眼的清甜。 一“桂”知秋,品“青花瓷拿铁”,登云廊赏月,美哉! “零食控+咖啡控”一站式满足:来伊份Go“活力橙主色调+萌力十足的伊仔”远看就知道这是一家来伊份,走近看,却又是小松没见过的“升级版”。与常见的来伊份门店相比,来伊份Go装修设计极具自然风格,面积更大、货架布局更合理,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作为全新一代“跨界零食店”,来伊份Go还推出了现磨咖啡。“零食控+咖啡控”,在这家店可以一站式满足。 占据店内“C位”的“双博物馆中秋礼盒”堪称跨界联名“绝绝子”。今年中秋节,来伊份携手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的跨界联名“礼遇东西中秋礼盒”从文化价值层面“圈粉”一波年轻用户。 除了带来四款经典口味月饼之外,品牌还打造五款“藏品月饼”,将上海博物馆藏品大克鼎和仿汉狮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埃及河马“威廉”、赤陶涡形双耳喷口杯和“栅栏里的独角兽”复刻在月饼上,以饼皮和馅料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最落胃”的本帮面馆:谦歆小面舍这家主打上海本帮味道的小面馆,位于G60科创云廊目前开放商业区的西南端,几款招牌面引得食客纷纷闻香而来。 店内目前主打咸蛋黄狮子头辣三丁面,纯肉的狮子头没有一点淀粉感,一整颗流沙的咸蛋黄更是点睛之笔,辣三丁口感微甜,特别适合“本帮胃”。 此外,Q弹入味的大肠、鲜咸带甜的雪菜肉丝、家常做法的红烧大排……各款浇头都有不少拥趸。“好料堆出来的甜品”:茉酸奶味道佳、颜值高,主打酸奶和奶昔,茉酸奶也开出新店。操作台明档化,干净整洁,所有的水果酸奶和奶昔都是现做现切,用料非常足。 牛奶是酸奶的“灵魂”,专业的吃货都懂!茉酸奶选用优质进口奶源,制作出的酸奶香气十足、入口丝滑。香甜爽口的水果遇到酸奶的醇香,美味层层铺开。 在科创云廊逛累了,来一杯新鲜健康的酸奶,边逛边喝,也太快乐了! 还有还有!回家前,别忘了到筱爷叔云廊店,带上一份刚刚获评“2021上海特色伴手礼”银榜第33名的——老底子酱麻鸭,与家人们分享。 筱爷叔老底子酱麻鸭是筱爷叔自创招牌菜之一,一年单店销售量近5万只,属于江浙菜系。菜品特点为色泽黑亮、辛香可口、唇齿留香。特选江浙散养300天麻鸭,取民间土酱油,搭配12味独家配方辛香料腌制120小时,在15℃恒温室内风干72小时。将酱好的麻鸭蒸35分钟,再放进烤箱,温度调至180℃烤5分钟 ,取出后切件摆盘。老底子酱麻鸭在传统酱鸭的烹调方法上加以改良,使百年民间味得以流传。 精彩中秋节,城市微旅行,和小松一起来G60科创云廊“打卡”吧!
2021年,一碗面搅动了资本市场。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中餐快消品牌相继获得巨额融资,在一众面食品类中,兰州拉面这一细分赛道更是被资本看好。2021年5月初,创立于2019年的马记永兰州牛肉面获得天使轮融资;11月底,号称正宗兰州味道的陈香贵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目前估值接近10亿元;12月21日,主打手撕牛肉拉面的张拉拉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据天眼查App显示,张拉拉成立于2020年8月,主打产品包括招牌兰州手撕牛肉面、 网红牛大碗、 牛奶鸡蛋醪糟以及钢钎羊肉串等,本次融资也是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获得的第3次融资。拿到融资的张拉拉在2021年快速拓店。截至12月21日,张拉拉累计在全国范围内签约100家门店,重点在包括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及杭州、南京等省会或新一线城市布局。然而高速的扩张背后,张拉拉亏损不断——根据《财经》2021年12月的报道,尽管声势浩大,但目前张拉拉大部分门店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抓住了资本的心,却依旧难掩“焦虑”:除面对兰州拉面同质化、产品壁垒低等问题外,张拉拉还需要应对规模化与个性化难以兼具,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受困的挑战。站在新一轮风口之上,张拉拉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或将成为关乎其命运的关键。张拉拉的拉面生意艾媒咨询《2021年新中式面馆行业趋势及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营收规模将达3120.9亿元,预计2024年营收规模将突破4300亿元。兰州拉面是中式拉面中规模最大的面类,但与此同时,该赛道也面临着“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境遇。实际上,因兰州拉面行业一直未能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始终未能走出类似海底捞、吉野家这样的全国性连锁品牌——据前述报告显示,目前为止,兰州拉面行业还没有超过1000家的连锁品牌出现。瞄准兰州拉面赛道的巨大潜力,张拉拉应运而生。2020年8月,张拉拉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麦当劳”。正如前文所说,找准赛道的张拉拉一炮而红,短短一年时间就获得3轮融资。此前的两轮分别是:2021年5月,来自金沙江创投与顺为资本投资的Pre-A轮融资;同年10月来自盛景嘉成独家投资的A轮融资,但这两轮融资都并未对外透露具体金额。值得一提的是,张拉拉创始人张晓慧为前国家女子摔跤队队员,退役后在餐饮领域多次创业,做出多个网红项目:“偶觅咖啡”“克拉拉法式甜品”“鸡婆肉饭”以及麻辣烫品牌“觅姐”,这也意味着,“张拉拉”对于网红品牌打法驾轻就熟。可以说,张拉拉的爆火路径与大多新消费品牌类似,即年轻人喜欢什么样,就将品牌打造成什么样。在选址上,张拉拉多开在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写字楼附近,试图改变过去兰州拉面在消费者认知中价值感不高、街边小店的印象;同时在门店风格打造上,张拉拉门店空间更加宽敞、明亮,餐具更显精致,努力让“吃面”这一行为本身变得时尚。在定位上,张拉拉将消费群体锁定家庭型和白领型人群,客单价在30~50元之间。虽超出传统兰州拉面的价格,但张拉拉增加了“免费续面”的服务选项,相较商场其它餐饮品类,仍然具有均价低、分量足的特点。产品设计上,张拉拉在常规的切片牛肉拉面之外,主打“手撕牛肉”拉面,称牛肉手撕之后吸满汤汁,吃起来更入味。此外,为了贴合年轻群体喜好,张拉拉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从兰州拉面延伸出烤牛肉、烤凤梨、烤小酥肉,烤牛蛙、小吃排骨等产品线。在营销上,张拉拉也有诸多尝试,推出了四五人份量的网红产品“牛大碗”,吸引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一句话,张拉拉一门心思做的,是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意。尽管据《财经》报道,张拉拉某门店每个月至少亏损6万元,但这并是什么大问题:拿到融资后快速开店、跑马圈地,扩容市场、增加估值,再通过规模化上市IPO、退出变现,这一套完整的流程,早已成为互联网创投领域典型的资本“打法”。只是,这条路,张拉拉能走顺吗?同质化的困局摆在张拉拉眼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走出同质化的“围城”。兰州拉面赛道自身已经很难再做出创新。这种情况下,品牌很容易被模仿,被复制。一个典型的事实是,除了张拉拉之外,陈香贵、马永记作为新晋面食品牌的网红选手,都是张拉拉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不仅创立时间相当,都发源于上海,产品品类都是兰州拉面,还都获得了资本的热捧。事实上,这三个品牌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强调“正宗”。对于在身处异乡的特色美食来说,“正宗”无疑是品牌最重要的卖点之一。张拉拉打出“五代传承”的广告语,突出品牌背后的匠心;马记永深挖甘肃历史文化、拉面文化,并以兰州拉面创始人马耀山(又名马保子)为自己品牌备书,营造正宗的品牌形象;陈香贵门店内部则设有“梦回兰州”“地道兰州味、飘香两百年”品牌标语,无时无刻不在强化正宗感。其次是产品线趋同。三家有高度相似的大单品:兰州牛肉拉面、烤羊肉串和牛奶鸡蛋醪糟,价格、口味都十分接近,同时都在推出烧烤、小吃、饮品等产品以丰富自身产品线。从这一点上看,张拉拉想要成为中国餐饮界的“麦当劳”似乎有些困难:麦当劳的产品创新快,汉堡、小吃、甜品…每个产品线都可以进行微创新。相比之下,兰州拉面一直都是清汤里面几片肉,创新的空间不大。目前来看,在传承拉面技艺的基础上,张拉拉挖掘出了“手撕牛肉”这个创新点,但仅仅靠着“手撕牛肉”,在与其它两家产品、口味高度同质化的境况下,如何能突出重围?此外,无论是装修还是选址,三家走的都是“网红风”:不再是街边小馆,而是入驻各大商场,在用餐场景、用餐体验、餐具风格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具体来说,在门店装潢上,张拉拉的木色,陈香贵的黄色与木色,以及马记永的蓝色与木色,都是简约明亮的风格设计,提升了门店的格调;餐具上,都采用青瓷大碗,木质托盘、勺子等,更有质感,极力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最后,三家都在着力拓店。张拉拉短短一年多开店100多家自不用说,据自媒体“窄门餐眼”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0日,陈香贵有129家门店(待开77家),未来3年门店数量预估将达到600,也就是约150~200/年的步速;马记永门店数量则为81(待开57)。激烈竞争下,张拉拉的“差异化”路线能否起到显著效果,尚未可知。难做的标准化当赛道日益拥挤,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成为张拉拉抢占份额的主要方向。不过,张拉拉想要标准化,没那么容易。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等标准快餐,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兰州拉面对人工操作较为依赖,毕竟拉面的劲道与否与拉面师傅的手艺紧紧挂钩,一旦由手工现拉变成机器制作,口碑很容易下滑,这对品牌来说风险非常大。拉面师傅同样是关键因素。培养一个合格的拉面师傅需要时间,但以张拉拉这样开张的速度,优秀的拉面师傅是否能“供应”得上?外卖也是掣肘,比起米饭等快餐,拉面一旦做外卖,口感会差很多——面很容易坨。不仅如此,想要走到更多城市,张拉拉还面临着供应链管理及成本把控的痛点,各个环节的规范化、SKU的管理、技术的传授等等都是要克服的难题,这也是许多新中式餐饮在进一步扩张中面临的困境。资本的涌入,必然会加速发展的脚步,但对于张拉拉而言,还是要先夯实品牌实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创新来加筑护城河,同时坚持向标准化方面深入探索,最重要的是——把好吃放在第一位。说到底,当环境足够时尚、营销足够好玩之后,年轻人们最在意的还是这碗面是否好吃。本文部分参考资料:1.《2021年新中式面馆行业趋势及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艾媒咨询2.《兰州拉面连锁品牌“张拉拉”又拿了数亿元融资,但已有隐忧浮现》,界面新闻3.《「张拉拉」宣布数亿元B轮融资,成为数字化驱动的餐饮企业,展现“年轻品牌”的力量》,36氪4,《资本煮的面,到底香在哪?》,财经十一人5.《兰州牛肉面的新战事》,未来消费APP6.《兰州拉面也做到了和府捞面的客单价!中华面食找到高端化突破口?》,生意猫观察作者/昔年排版/艺馨监制/小罅出品/一味研究
一百多年前,马保子开始在兰州走街串巷,吆喝自创的热锅子牛肉面。这碗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扬光大,打响了兰州牛肉面的名号,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美食。如今,在上海,几个创立不久的新品牌,正在接过复兴兰州牛肉面的大旗。遍地开花一夜之间,上海的兰州牛肉面店似乎遍地开花。商圈、商场、办公楼,人流密集的地方,随处可见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的招牌。这些陌生的名字,总让人感觉他们来自遥远的兰州。但实际上,这三个品牌是不折不扣的上海制造。2019年7月,上海花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马记永品牌正式开始运营。一年后,上海陈香贵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诞生。一个月后,张拉拉所属的上海张啦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张。三个上海品牌在兰州牛肉面这条赛道上,开始飞速扩张。只要打开大众点评搜索一下,就会验证这一惊人的趋势——仅仅在上海,陈香贵已经开出了58家门店,预备开业46家。马记永在上海的门店有46家,还不包括预备开业的33家。张拉拉在上海的门店数量也超过了30家,有15家尚未开业。空间巨大为什么是兰州牛肉面?因为资本希望它成为中国的麦当劳。一直以来,中国餐饮市场“池大鱼小”。一个数据,在说起这一现象时总被引用——我国餐饮行业规模2019年达到4.7万亿,2010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1.4%。但中国餐饮连锁化率约为10.3%,相较于美国(54.3%)和日本(49.7%)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一提升空间,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想象空间,投资人当然不愿意错过。实际上,近年来投资人一直在寻找着中国的麦当劳,寻找着中国餐饮市场的这条大鱼。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包括餐饮在内的诸多行业,逐渐从“复制”国外的路径,转变到聚焦中国消费者需求和习惯的“原生”模式。类似海底捞等一些中国餐饮品牌,逐步打出了一片天地,但相对于麦当劳这种巨无霸,差距还很大。此时,兰州牛肉面作为国民美食之一,开始被投资人注意。这是一条标准的“有品类无品牌”赛道,一碗牛肉面,似乎拥有了中式快餐做大做强的一切要素。首先是速度。更快的速度,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兰州牛肉面的流水线制作非常高效,一般5分钟就能出餐。吃一碗面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0分钟,翻台率很高。三个新兴品牌每家店的客单价在40元左右,每月营业额能做到50万至60万元。接着是标准。去到全世界任何一家麦当劳,你都能买到一样的汉堡。餐饮行业想要形成规模,标准化是必由之路。兰州牛肉面本身日常需要的原材料并不复杂,目前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不难发现,这次崛起的三个新品牌,售卖品类基本一样,店面元素也高度统一,背后肯定有标准化供应链的支撑。最后是品牌。兰州牛肉面,不用市场教育,品牌效应已经深入人心。而三个新兴品牌在此基础上,通过升级店面、产品、服务,来打造自身的调性。他们的店面设计更加精致潮流,食材器具更加考究,店员的装束也仿效日本拉面店,整体给人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摆脱了以往兰州牛肉面街边小店的形象。为了加深消费者印象,马记永甚至提供“免费加面”,此举在兰州牛肉面领域从未有过。有了这三个要素,新兴兰州牛肉面品牌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单店利润,完善优化标准化与流程化的经营模式,然后寻求快速扩张,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上海开始兰州牛肉面曾经有过一次上市梦。2009年,兰州50家规模不大的牛肉面店准备组团冲击创业板。不过,众口难调,这一计划最终难产。十几年后,兰州牛肉面在投资人的助力下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选择从上海开始,并不是一种巧合。上海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座城市人口密集且外来人口比例很高,为品牌提供了规模化发展的流量基础。如果能在上海立足,说明品牌和模式得到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白领消费人群的认可。有了这份认可,品牌可以迅速在其他一二线城市甚至国外加以铺开。上海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品牌在这里的表现,必然会受到各路资本的注意,口口相传之下,获得融资将会更加便利。一位牛肉面的创始人曾说,在上海,他追着顾客跑,投资人追着自己跑。这是创业者愿意看到的烦恼,毕竟每一次新的融资,都关系到自己的下一轮发展。如此情境下,兰州牛肉面能从上海成功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吗?问题还是不少。手握融资大规模开店,迅速烧钱抢占市场,再择机上市。套路似乎始终如此,只是对象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一过程似乎不可避免。在这一模式下,一种餐饮业态到底能开多久?如何管理快速增加的那么多家店铺?也有人认为,中餐不适合快餐化。就兰州牛肉面而言,拉面师傅是关键。培养一个合格的拉面师傅需要时间,这样开张的速度,优秀的拉面师傅是否能跟上?外卖也是掣肘,麦当劳可以带着走、拿着吃,而牛肉面一旦做外卖,口感会差很多,而且缺少了“锅气”。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也许是影响兰州牛肉面能否成为“中国麦当劳”的关键。这些新兴品牌的尝试会不会成功,最终只能交给市场去检验证明。(张杨)
【责任编辑:贾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香贵兰州牛肉面加盟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