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须见血鲁智深救人须救彻彻什么意思杀人须见血鲁智深救人须救彻彻怎么读

2019-07-05 12:58
来源:
竹吟风创作号
李贽天生叛逆,一生历经沧桑。李贽晚年时总结一生,云自己四十岁前什么都不信,见道人则恶,见僧人也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四十岁时,李贽从友人处接触了王阳明学说,顿时为之倾倒,遂拜王艮之子王襞为师,并与泰州学派传人焦竑、耿定理、罗汝芳等人来往。李贽喜好禅宗,亦有狂禅精神。晚年更是剃发出家,以居士身份立言护法。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的狂禅精神,在评点《水浒传》时尽情流露。在水浒众好汉中,他最爱的是鲁智深。鲁智深的一切行径,在他看来,均符合狂禅精神。鲁智深出家却不肯学坐禅,在他看来是佛;鲁智深在佛殿后随意大小便,在他看来也是佛;鲁智深喝醉酒,在禅床上呕吐,在他看来还是佛;鲁智深吃狗肉,打僧侣,在他看来更是佛。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说出了“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这样的话语,让他膜拜,狂呼其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鲁智深吃肉喝酒,狂野无拘束,丝毫不符合出家人的形象。可李贽却反问那些说鲁智深不似出家人模样的人,“请问,似出家人模样的,毕竟济得恁事”。
李贽在评《水浒传》时,一方面对鲁智深不遗余力地给予赞美,另一方面则大力鞭挞道学先生。
宋江初时曾劝花荣要与刘知寨和睦相处,说出了自古冤仇可解不可结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可待宋江被刘知寨夫妇迫害后,抓住这对夫妻,将他们剜心斩首,出那口怨气。李贽看了评道:“大是道学。”张横被官兵俘走,阮小七舍身相救,张横的弟弟张顺畏惧,勉强跟上,途中一看形势不妙,也顾不上去营救哥哥了,“扑同地先跳下水去”。李贽批:“道学先生多是如此。”
在评点宋徽宗狎妓时,李贽道:“才像个皇帝。”在他看来,狎妓的宋徽宗像个皇帝,正儿八经的倒不似了。这也与他对佛道的理解相关,李贽认为,成佛成圣,唯在明心,本心若明,虽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
李贽憎恶道学先生的矫情虚伪,他不顾世人的非议,特立独行。社会上有关于他风流事迹的诸多传言,说他与登徒子游庵,白日与妓女共浴,勾引士人妻女,夜宿尼姑庵之类,他丝毫不忌。
汤显祖对李贽甚为仰慕,将他与紫柏大师并列为影响自己一生的人物。万历三十年(1602),李贽于狱中自杀后,汤显祖甚为哀恸。他写下了《叹卓老》纪念李贽:“自是精灵爱出家,钵头何必向京华?知教笑舞临万杖,烂醉诸天雨杂花。”
李贽去世后,他的作品被列为禁书。可士人们却争相收藏,汤显祖为《李氏全书》作序,盛赞李贽的作品可以传世、经世、济世、训世,骇世亦无不可。汤显祖在他的名作《牡丹亭》《南柯梦记》中诠释了狂禅精神,主人公为了追求真爱,无视世俗,放纵情欲,情了为佛。
狂禅起于王阳明,本意是讨伐传统儒学之中的不足。不想,在引入禅宗内容后,狂禅开始弃绝礼乐,甚至给了孔子当头一棒,进而形成与儒家思想对峙的异端思想,这却不是王阳明所能预料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智深救人须救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