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法务好还是律师好跟普通的律所有什么区别吗?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法务是公司的员工,律师则不是,你可以理解为外援。法务拿固定工资和奖金,本月有没有案子,都拿工资。而且单位也替他交纳保险,公积金。同时法务也接受公司人事管理。律师是按次结算,也有包年的。但只是纯粹的生意关系。
律师与法务的区别一直是热点问题,法律人经常面临两者的选择,也不少人在其间相互切换。感觉大家都了解律师,但法务好像很神秘。我丈夫在这两个行业都有差不多3-4年经历,我们也看到很多人甚至法务自己对法务职业有所误解,所以忍不住再来聊聊。先聊聊企业法务是做什么的,日常工作有哪些?首先企业分大中小三型,接下来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核心业务,就产生了不同的法务类型,特别是大企业,划分的很细。比如数据合规、业务法务、知识产权、税务法务、涉外法务等等等等。法务是在企业内部的进行法律与合规管理的。就跟CFO进行财务管理,HR进行人事管理一样。我丈夫做涉外法务,框架和国内综合法务基本相同,你们自己类比一下吧。涉外业务法务就是配合公司业务战略在不同国家落地的。除了合同起草审核以及风控这种最基本的,他们工作一般分三个层面,对于初创企业:偏重公司设立,公司并购,融资,新业务落地,劳动合规。接下来是企业发展中期:税务合规等。企业的稳定期:开始侧重业务合规,比如清关合规、知识产权合规、数据合规等等,看公司涉及到的业务,这三个层面顺序也不是固定的。那么什么是合规?每个公司因为合规的目的不同,所以合规的差别很大。这里聊聊我更熟悉的国际合规,大家可以类比一下。国际合规是把企业各部门在每个国家的运营本地化、合法化。就需要研究不同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根据当地相关的法律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工作制度。一句话总结,对内有效,对外合法。一个企业的国际合规工作主要有数据合规、劳动合规、业务合规、税务合规等。举个例子,数据合规中关于个人隐私政策,法务需要根据目标国家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来制定个人隐私政策。有的大型企业有专门的数据合规法务来做。再比如人事合规,法务需要协助人事部门根据当地劳动法编写劳动合同,制定用人制度等等吧。所以对法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搭建法律合规框架。综合的搭整体框架,专业的搭专业的框架,然后进行维护。那么接下来聊聊区别:我们在此只谈非诉讼业务,用5-10年工作经验且水平相同的律师和法务来进行比较首先是BD能力,做律师绕不开这个话题。律师就是一个个体户,律所是个大的流动办公位,你的客户、案源需要自己去BD。可以看到知乎里面法律话题最活跃的都是律师而非法务,他们混迹各大论坛,协会,发表各种文章,花这么多时间当然是为了立人设,做pr,从而吸引客户。当然有些专业领域的知名律所本身就可以吸引到高质量客户,这些就是红圈所,同样进入的门槛很高。(为什么高质量客户都爱用,那是因为服务质量稳定,遍布各国各大城市,对于大企业法务来讲非常好管理。)但这里咱们就聊聊普通法律人。我丈夫无意间看到一个合伙人的办公桌上有7大条装得满满的名片盒,这代表一个不算大的律所合伙人的关系网,数量之多还是挺震撼的。他的自己客户名片差不多只能装半盒,让他意识到了发展的瓶颈。还有几件事,看到现在合伙人从行业布局,做市场,以及开发客户花费的心思,也让他认清楚接下来走法律的路还是应该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和过去不同,这个行业在逐渐规范,已经过了最暴利的阶段,无论再多的PR or BD,最终留住客户的都是专业而高质量的服务。这就需要律师更深耕某个领域,比如以前遇到过中国的土地租赁问题、农业养殖问题,这个领域出色的律师并不多,猪价高的时候很多不专业的律师都涌进来了,不专业的咨询,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还有现在大热的数据合规,这个领域很多律师处在法律研究阶段,理论性的观点比较多,比较适合做一些法理培训。但每个公司数据方面的业务线不尽相同,甚至很复杂,需要具备实战经验数据合规法务,可以直接带着全套解决方案。其次公司法务与外部律师两者角色不同,内外之分。法务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角色,律师是外部的咨询师。甲方和乙方的关系。甲方下单,乙方提供服务。所以律师有的时候拿到的项目很琐碎,而法务往往要站到全局的角度进行统筹和规划。每个法务手上的预算有限,不可能事事都给外部律所做。只有一些不得不咨询的问题才会给外部律所,比如海外公司并购中的尽调,交给当地律所省时省力。律师针对法务提出的项目,问题,事项提供法律意见,法务对每个项目要做到设计统筹规划和落地。所以要切实理解公司的战略,再配合形成自己的法律策略。法务在内部推动和实施的人,同样担负着决策的风险。下面是关于企业海外投资我们总结的一个思维导图。可以看到关于公司海外投资这个项目,法务按不同分项把任务布置给一些当地律所任务,但整盘法律层面的棋是控制在法务的手上。接下来是从对人的素质要求来讲,律师要突出个人能力,最好有点表演型人格,喜欢到处BD找机会的人更适合做律师。法务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稳定,懂得团队协作,有时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公司法务需要和公司内部不同部门配合。举个例子,项目落地除了提供可行的法律意见外,公司法务需要在公司内部推行该项目。还有与各部门联动,建立和运行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所以法务也是需要BD能力的,来整合资源,推动项目实施。说下劳动强度,其实两者差不多,律师自由时间更多,但是对于每个客户,都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BD的。而法务,你可以想象成公司里面的法律顾问,客户固定,每天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给各部门咨询,给出法律意见,协助谈判,修改合同等等。尤其是涉外法务,解决完中国的问题,外国的部门又开始上班了,996是常态,回到家,工作软件也不会停,007也很正常。为啥这么累,每个公司的预算都是有限的。回复晚了就投诉你,投诉多了影响KPI,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的。最后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收入吧,水平相同的律师和法务差不多,法务能稍低一些,但稳定很多。只能说,大方向上,国内企业过了人傻钱多的阶段,服务他们的律师也就过了行业最暴利的阶段。而随着国内大型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法务岗位也值得试试。具体数字直接到招聘网站看,很多企业都是透明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还加个绩效,4薪左右,到一定级别再给点股权。这里再加一个职业发展吧,法务和律师都有可能出现职业瓶颈。特别是法务的瓶颈,看过一些案例,也听过猎头的分析,我们俩也经常讨论。首先法务一旦工作开始上手,工作的环境还是相对简单的,容易眼睛只盯着自己的那些业务,缺少大局观,缺少向上的思考,也缺少斗志,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但是法务其实是有黄金年龄的,一旦过去就会变得很尴尬。公司内职位不高工资不低,没有不可或缺的技能,相同岗位换个年轻的cut掉cost。出来去律所的话是需要重新开始,年龄大了上有老下有下生活压力也不小,而且是否还有在外部复杂环境中捕食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每次选择是跟随着市场来补缺自己的经验。比如以前负责小语种国家站,所涉及的国家都是大陆法系的,之后尽量能涉及到英美法系的国家,也可以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最近比较热门的数据合规,我丈夫刚刚参加了几个课程等等等等吧。他很关心经济方面的动态,比如他的国家和中国之间的一些项目,提早做好准备。看看新闻哪些行业拿到了多少投资,了解一下发展的规模,评估一下行业的体量,尽量选择跟着这样的行业成长。再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口中的法务差别那么大,闲的闲死忙的忙死?首先一般企业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合规需求是不同的。初创期合规水平一般都不高,因为搞合规有时会与业务发展相悖,企业没有动力去做。但当公司发展到需要融资阶段时,投资人会要求企业提高合规水平,保护自己的投资,这时企业就开始有动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自觉提高自己的合规水平,不能因为不合规而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企业分大中小三型,大型企业业务线多,法律合规工作很多,法务工作划分的比较细,预算有限,法务工作量还是挺大的。小型企业甚至没有法务,有点事找外聘律所解决就行。那么为什么很多规模不算小的企业也没有法务呢?这跟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公司股东结构,公司构架,涉及业务领域有很大关系。很多企业老板沉浸在行业多年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案例,对法律一知半解,对公司法律事务的管理“凭着感觉”或“有样学样”。公司还是可以经营,也能盈利,也就是突然遇到了“疑难杂症”的时候,再聘个法务。这个法务就可能身兼数职,既是法务又是秘书、文员、前台吧。我觉得最终不管是选择做律师还是做法务,首先一定要适合自己,其次眼界决定格局,最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和回报都是成正比的。肺腑之言,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做律所律师好,还是做公司法务好?法律圈为此争执多年,今天就来看一看,这两个职业都有哪些区别?执业资格——通过法考,是法律民工搬砖的门槛。想要成为正式的律师,则要去律所实习一年甚至更久才能拿到执业证,法务则不需要考取相关的证书。角色定位——律师就像消防员,委托的当事人,通常是事态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才会寻求帮助,律师办案如同救火。法务就像防火墙,企业要求他站在前方,最好能挡住所有潜在风险,每天与利益和风险并存的合同打交道。工作重点——律师工作重点是独立进行办案:“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法务工作重点是风控和协调工作:“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工作强度——法务的工作强度比律所律师稍小一点,随着后期对公司业务逐渐熟悉,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律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会更多,压力也更大,加班甚至可以突破时间或空间的限制,高铁上办案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始工资——《令人心动的offer》中也有令人心动的薪资,但初始工资能开到2万的红圈所,是非常少见的,大部分一线城市实习律师的工资都比较低,在5千至8千左右,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低。法务的初始工资取决于所在行业和企业,头部行业的法务甚至与红圈所的收入相同,因此刚开始法务的收入是高于律师的。收入涨幅——普通律师:5000、10000、20000、50000…公司法务:10000、20000、22000、24000…收入稳定性——律师的收入来源于案源多少,往往比较波动不稳定,没有案源就没有收入。 法务是企业的员工,收入比较稳定,朝九晚五,工资定时发到卡里。定位——律师是收益中心,一个人可以独立开展业务,对外提供服务,收取律师费。法务部在大部分公司领导的眼中是成本部门,是费用中心。服务对象——执业律师为各种各样的客户服务,法律行业里有句老话,「案源为王」。内部法务为雇用他们的公司服务,但在公司内部,也需要与各部门其他同事互相协作。工作地位——律师是万年乙方,客户就是律师的衣食父母,天然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很多企业配置了法务部,但在一些案件和项目上会寻求外部律师来处理,因此法务确实处于甲方地位。自由度——乘风破浪的独立女性,是近几年流行的概念,但追求独立则是每一个律师的梦想。律师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行业,没有固定的上班休息时间,也没有固定的收入。企业法务属于坐班制,上下班需要打卡,自由度和律师相比较低。外界评价——从影视剧来说,对律师的印象,有嘴炮王者古美门;咨询收费一小时六千到十万的罗槟;毕业七年内成为律所合伙人的何以琛。有人计算过,何以琛一年收入大概在2000万左右。综合来说,大众对律师对印象就是,精致西装,CBD写字楼,口才极好。当然,张益达律师是一个意外。而影视剧中的法务呢,用《完美关系》中台词来说,“我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最讨厌你们这些法务,从来不会站在战略角度考虑问题,一天到晚都是风控风控,为那么一点点风险,拼命扯后腿。“到底编剧跟法务有什么仇什么怨啊。外界对于法务的印象,跟着老板签合同,看起来是一种高大上的职业。风险——刑法第306条即「辩护人伪造证据罪」,被称为悬在法律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律师的刑事责任风险还包括《刑法》第310条的「窝藏、包庇罪」。公司法务职业风险没有律师大,但有时也会因为种种外部原因触碰法律底线。学会防范自身的风险伴随着法务和律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个人成长——律师要努力积累人脉和开拓案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优秀的律师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法务除了自身专业知识外,这需要法务有较强的商业意识,他是专业知识和商业意识的结合体,是复合型人才。——不管是律所合伙人,还是法务总监,大部分都是熬出来的。就像网上看到的那句话:“如果在律所熬不下去,就到企业去熬几年,如果在企业熬不下去了,再到律所去熬几年。”法律职业互相转型也是较为常见的。最后,幂律为律师和法务开发的这两个工具还挺好用的,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申请试用。MeCheck 已经配置了通用精品审查、通用财务条款审查、通用主体条款审查、货物买卖合同审查、承揽合同审查、商铺租赁审查,涵盖各类关键性审核要点,还支持合同版本比对和高质量合同模版下载!我们相信,想要真正实现合同管理精细化目标,系统需要重视面向执行者的操作友好与智能化提效,在80后、90后乃至0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的当下与未来,这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在合同发起时的智能化友好设计外,MeFlow 还在合同评审、合同审核、合同履约、合同归档等诸多环节中,嵌入了面向执行者的智能化友好功能方案。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与我们聊聊您对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或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务好还是律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