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网约车新政要求有什么新政策?

网约车新规6月1日起实施!取消“12万元”门槛,应为新能源车 5月2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由益铭)近年来,网约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街小巷,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烟台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细则》明确将网约车和出租车一样,纳入主管部门监测范围,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范围扩至烟台市行政区域,同时,《细则》首次明确规定,从事网约车车辆应为新能源车,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网约车平台经营期限为3年,不得随意调价《细则》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在取得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并向企业注册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网约车平台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在我市有相应服务机构和固定的办公场所等条件。许可经营范围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期限为“3年”,经营区域为“烟台市”。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许可机关提出申请,由许可机关依据其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考核等情况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计程计价方面,《细则》较之前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通过公司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方式公布运价结构、计价规则、保持加减价标准合理且相对稳定,保障结算账单清晰、规范、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在调整定价机制时,应当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进行公告。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向乘客提供税务部门规定的发票,鼓励使用电子发票。网约车应为新能源车,取消“12万元”门槛规定什么样的车辆可以申请网约车呢?《细则》修订前为市区内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车辆税后价格(含车辆购置款和税款)12万元以上的7座及以下乘用车(微型面包车除外)。《细则》修订后,取消了“12万元”的门槛规定,要求车辆为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7座及以下乘用车(微型面包车除外),纯电动车辆轴距不低于2600毫米、续航能力达到300公里以上,其它新能源车辆轴距不低于2650毫米。车辆需要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应急报警、实时监控功能的车载终端系统,并接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平台。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细则》对驾驶员从业条件也做了规定,申请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具有烟台市户籍或持有烟台市有效居住证;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备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等。个人申请网约车运输证的,仅限其所有的一辆车辆,并由车辆所有人本人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车辆使用年限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满8年的,退出网约车经营。《细则》实施前已在本市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在经营期限内仍可继续经营,退出营运后再次申请的,按《细则》有关规定执行。《细则》还规定,网约车不得擅自改变车辆出厂外观,车身不得有区别于私家车的专用标识和设备,不得巡游揽客。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客源集散地应当按照交通规则停车、行驶,服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调度安排,不得进入巡游车待租通道或待租区域提供网约车服务。顺风车每车每日派单不超过4次《细则》对于顺风车也做了相关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者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私人小客车合乘是互助自愿、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事行为,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有关责任事故及纠纷,应当由合乘各方根据达成的合乘协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的,每车每日不得超过4次,平台应与合乘服务提供者和合乘者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我国网约车管理有关规定,合规网约车驾驶员是指通过背景核查、考核合格、符合城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且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合规网约车车辆是指已安装应急报警等装置、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登记为预约出租汽车客运且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网约车在带来共享经济红利、新型就业机会和交通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挑战。在中国,网约车往往被现有监管规则界定为非法运营,这使其长期处于政府监管的灰色地带。顺风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这使其容易诱发乘客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网约车的大量涌入也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并对传统巡游出租车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构成利益威胁。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国家层面不断出台行业法律、行政法规来完善监管制度。地方上,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法规遏制非法营运,促进行业稳定有序发展,特别是在各省各地“十四五”交通规划陆续发布的当下,对客运市场的专项整治显得尤为重要。服务供给端不断壮大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2月28日,全国共有222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29.1万本、车辆运输证122.9万本。各网约车平台公司2月份共新注册合规驾驶员5.8万人,新注册合规车辆2.2万辆。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资料,2016-2019年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快速增长,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稍有下滑,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较2020年3月增长298万,占网民整体的36.9%。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从企业竞争来看,2021年2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5.6亿单。其中,当月订单量超过10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中,按双合规完成订单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享道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如祺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万顺叫车、花小猪出行。从36个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情况来看,按2021年2月订单量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北京、成都、上海、重庆、广州;排名后5名的分别是银川、呼和浩特、石家庄、西宁、兰州。按网约车车辆许可数量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成都、广州、杭州、重庆、深圳;排名后5名的分别是大连、兰州、沈阳、银川、石家庄。按网约车驾驶员许可数量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杭州、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排名后5名的分别是大连、西宁、昆明、兰州、银川。按双合规完成订单率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厦门、杭州、贵阳、广州、南宁;后5名的分别是昆明、北京、沈阳、银川、石家庄。整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杭州、成都、广州、重庆等城市的网约车市场供需较大,发展较为领先。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约车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约车新政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