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内卫生间墙面渗水水怎么处理最好?

先说结论:退房并索赔!对于屋面渗漏,在完成面上再做防水没什么意义,一两年后防水层老化后一样漏,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而对于墙面渗水则因为成因不可知而更加难以修复,不要考虑在内墙背水面做任何防水措施,没什么用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收集好渗漏证据,向开发商摊牌要求退房并赔偿这段时间的损失。作为顶层住户,屋面漏水是难以根治的大问题,但是为什么我在另外一个问题写的答案说没问题呢?主要是因为屋面漏水在施工阶段容易发现、容易处理。单体结构封顶到屋面防水、保温、刚性层施工往往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间隔(因为要等砌体和抹灰施工),这两个月即使你不闭水,也能通过下雨天检查出结构裂缝和渗漏,只要发现裂缝,无论是切槽灌浆还是注射环氧树脂,都能基本解决裂缝问题。处理完之后,闭水验证是否漏水,时间都是很充裕的。结构不漏水之后,再行施工防水、保温、刚性层,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闭环,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的开发商,甚至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的总包、防水分包,都能处理好的。出现题主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狠狠索赔给他们教训了。这一段说说外墙渗漏的几个原因。根据外墙的几种不同做法,处理外墙渗漏的难度区别是比较大的。简单排序为:干挂石材>外保温+涂料>内保温+湿贴面砖>内保温+涂料。出现难度区别的原因是因为外墙抹灰层以外的装饰性材料(石材、保温板等)与墙体之间有夹层,一旦有外墙薄弱点渗水进这个夹层,则会出现窜水,从另外一个内侧薄弱点进入内墙(也就是你能发现的渗水位置),这两个位置往往是不一样的,从而出现了不知道整改哪里的尴尬局面。唯一的根治办法只能是挂吊篮把整片外墙装饰性层拨除,再行处理渗水,这个代价就不知几何了。以外保温的做法为例,说说几个外墙渗水的薄弱点。先说窜水的来源。窜水通常来源于保温板的顶部,薄弱点如下:1、保温板施工中存在朝天缝(理想的外保温板施工应是从上到下,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突然下雨,雨水直接贮存在保温板夹层);2、屋面女儿墙、露台反坎(即女儿墙或反坎与结构板之间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水从女儿墙或反坎内侧渗入外墙,进入保温板夹层,因此通常要求女儿墙随结构一起浇筑,露台反坎浇筑前对接触面充分凿毛);3、外伸板或线条(这类情况在别墅中出现比较多,因为别墅有较多外伸线条、花台、小屋面存在,这类构型一旦处理不好找坡则会蓄水,水从这类构型与墙体保温板的接触面进入夹层,为避免这种情况,通常要求这类构型与墙体之间要做混凝土反坎、侧面要用细石混凝土代替保温板进行收口);4、烟道(烟道根部的处理类似于女儿墙);5、门窗(门窗永远是外墙渗水的大头,是否做附框、抹灰收口做法、外保温在窗侧的做法都会影响渗漏风险的大小,在没有保温风险的情况下取消门窗侧面的保温板,外抹灰一次性从外墙包住窗侧收口,并在安装附框,能极大的降低门窗渗漏风险);6、地漏;7、包于柱子中的排水管的破损(为了照顾外立面观感效果,留在外墙的排水管通常包裹在装饰柱中,一旦管子破损,渗水的流量是很恐怖的)再就是内侧的薄弱点:1、对拉螺杆洞(混凝土墙柱关模时留下的对拉螺杆洞,未封堵好就做抹灰就形成了渗漏通道);2、砌体灰缝不饱满、顶砌下沉或不密实(这个很直观就不用说了);3、外架时留下的连墙件洞、槽钢洞(全部要用细石混凝土充分捣实)。外墙这么多渗漏点,想想你都知道很难找出问题了,全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对于题主,我还是那四个字:退房索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生间墙面渗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