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是的机构编制工作一般采取()的领导体制。

幼儿园管理组织的特点
  导语:要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好幼儿园,必须依靠群众,贯彻民主性原则,调动全国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主体意识。人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幼儿园管理要注重组织和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要加强师德教育,建设良好园风,还要合理调配,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最终较好地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的目标。
  幼儿园管理组织的特点
  一、管理组织的内涵与特点 组织,
  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机构,即职位系统。就幼儿园来说,是通过适当设置的组织机构来开展育人管理活动,以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幼儿教育任务目标。由此理解幼儿园管理组织,既指人们在培养新一代的共同目标下结合起来的社会实体单位,又指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而分工合作、实施管理职能的一种机制。 幼儿园管理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它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的规定。 幼儿园管理组织,表现为专门设置的具体从事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管理通过组织机构进行,组织机构又是管理的对象。由此可见,组织机构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幼儿园管理组织的特点是:有共同目标;有明确分工;有一定权威;有职能层次;注重纪律、协调和效率;要求机构和职能高度统一。
  二、幼儿园组织机构与编制
  1.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的设置,是由管理任务的需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管理任务,就应设置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及职位。例如,根据幼儿园保健任务设置保健室,根据教养任务设置业务主任,等等。这就是说,组织机构必须适应管理任务的需要,管理任务发展变化了,机构也必须相应地改变。否则,管理任务就无法落实执行,或者影响完成任务的效能和质量。 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和党务管理机构两部分,实质上是个职位结构系统。规模小、党员少的幼儿园,不专设党支部,党小组或党员在所隶属的党支部领导下进行活动。一般说,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幼儿园,其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 这个组织结构,显示了人们不同的“角色(即职位)”和职权分配关系,实际上是个职、责、权的结构系统。
  2.教职工编制
  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87年3月9日颁布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见附录6),规定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是,全日制幼儿园1∶6~1∶7;寄宿制幼儿园1∶4~1∶5。其中主要工作人员的配置比例如下:
  园长:全日制幼儿园3个班以下设1人;4个班以上设2人;10个班以上的寄宿制幼儿园设3人。
  专职教师:全日制和寄宿制幼儿园一律平均每班配2~2.5人。
  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0.8~1人,寄宿制幼儿园平均每班2~2.2人。
  医务人员:全日制幼儿园一般配1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寄宿制幼儿园一般配2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
  财会人员:3个班以上的幼儿园设专职会计1人;出纳视幼儿园规模大小,设专职或兼职1人。
  炊事员:每日三餐一点的幼儿园,每40~45名幼儿配1人;少于三餐一点者酌减。
  上述专职教师、保育员和炮事员的配置比例幅度,在具体掌握时,一般以6个班180人为中间数,多于此数者向低比例方向浮动,少于此数者向高比例方向浮动。示范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由上级编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标准具体掌握。一般呵在总编制内调剂安排。
  3.班级编制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是按年龄编班,即小、中、大班。同年龄并列的两个或几个教学班设年级组。规模小、幼儿少的幼儿园也可实行不同年龄混合编班。由于幼儿年龄小,生理、心理都较稚弱,生活经验少,需要保教人员的密切观察和细心照料,所以幼儿园班级人数不宜过多。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规定:
  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入小学前)35人;混合班30人;一年制学前班不超过4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人数酌减。 幼儿园的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按照(88)教基字108号文件规定,城市幼儿园规模有6班、9班、12班3种。班数太少会造成某些方面的浪费。规模过大不利于开展工作,即使增加管理人员编制,也不便指挥、协调、控制保教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旦措施跟不上,势必影响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目前,某些幼儿园已超过十五六个班,或者每班幼儿达五六十人。这势必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尤其是园舍比较狭小的幼儿园,会由此挤掉某些教育活动和幼儿生活、游戏、户外活动应该占有的空间,束缚了教师全面开展工作,减少了幼儿活动自由度,也限制着幼儿才能的显露与开发,并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此类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招生中只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及教育质量和幼儿发展的恶性膨胀局面。
  三、教职工群体结构
  所谓“群体结构”,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为了发挥某种特定功能,而把不同的人才个体按一定的层次、序列和比例,有机组合的构成状态。幼儿园设置了组织机构,还必须在人员配备上建立最佳的群体结构,即指教职工在年龄、学历、素质、智能、能级、职称、性别等方面的比例、层次,都达到合理,构成整体优化的群体系统。
  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应是老、中、青三结合,使每个年龄段都有骨干力量和不同的优势,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并把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和优良传统不间断地传递下去,发扬光大,防止出现断层现象。
  2.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要求园长、教师应是各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经济发达、开放地区的.实验幼儿园或示范性幼儿园的园长、部分骨干教师应达到大专程度。医务人员应是卫生学校毕业的医士,200人以上的寄宿制幼儿园还应有医学院毕业的医师。其他保健员、保育员、会计等应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关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
  3.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除文化素质外,还应在思想意识、政治观点、道德修养、业务水平、个性品格、心理状态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素质达到一定要求。
  4.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一个由知识、技能、能力所组成的多要素、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它包括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幼儿教育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幼教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较强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还应有一定的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协调、驾驭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
  5.能级结构 能级结构指人才的类型与层次构成。由于人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等属性,在发挥作用的能量上有差别,所以存在能级差异。例如,人才有“一般人才”和“创造型人才”、“特殊人才”之分;在专业职称上又有“高级”、“中级”、“初级”之别。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群体,可以产生协调、互补的功能。欲创一流的幼儿园,尤其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6.性别结构 性别结构即男女教职工的合理搭配。女性具有性格温柔、心理细腻、感情丰富、思考周全、对人亲切、待人体贴、工作细心、处事耐心,以及能歌善舞、形象思维活跃等优点,适合担任幼儿教师。但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师资过于女性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令人担忧。社会是由男女各半组成的,男性虽缺乏女性的上述优点,但男性的刚强、豪爽、处事果断、勇敢机智、吃苦耐劳、有毅力、有魄力等优点,更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对幼儿身心发展,尤其对幼儿个性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总之,幼儿的成长需要接受男女两部分人的影响,大力克服基础教育中的女性化倾向是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幼儿园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的意义
  方向性原则指的是幼儿园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教育方向的原则。举办幼儿园要以社会效益为根本,以满足社会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这条原则也就是办教育的政治思想觉性原则。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管理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目标的。幼儿园管理活动也必然朝向某种目标行进,因而毫无疑义地具有特定的方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以及生产力发展状况要求幼儿园工作要与之相适应,要在目的指向上保持一致。这是幼儿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的客观规律的反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幼儿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性质相适应,在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上,要体现这一点,在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各项工作的要求、标准等方面也要反映社会主义性质。在我国,不论各层次的教育,办学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新人,促进教育对象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保证党的教育方什的实现。
  幼儿园担负着双重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规程》对幼儿园性质任务的规定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的目的。双重任务就是幼教机构的工作方向。可以认为,教育好幼儿是为未来社会主义,服务家长则是有益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二者均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二)贯彻方向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这一原则坚持办园方向就要保证双重任务的完成。为此,幼儿园管理上要注意做到这样几点:
  1.明确培养目标和树立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
  目标就是一种方向。幼儿园领导者、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并引导教职工明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办国目标和指导思想。要认真思考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幼儿园这样的大问题。办园一定要以教育效益、社会效益为根本,要以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即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搞好幼儿园的工作。要树立全局观点,使幼儿园管理与教养工作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一些幼教机构在完成双重任务和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偏差,如重教轻保、重智轻德、重智轻体,以及加重儿童负担不利于素质发展等倾向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应盲目追风。要自觉抵制和消除经济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坚持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
  2.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幼儿园的根本保证。幼儿园中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起到保证监督幼儿园行政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一方面应注意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方针政策在幼儿园的贯彻执行,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从而实现政治领导;同时,应通过发挥党组织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等方面做出表率,来实现对幼儿园行政工作方向的引导。
  3.注意正确思想引导和优良园风建设
  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完成双重任务,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直接体现出幼儿园办国思想和精神风貌。培养好人才,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幼儿园管理者要引导全园教职工明确教育培养目标,以正确而富有感召力的办国目标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意志与步调,同时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教育和建设优良园风,提高教职工素质,激发全国教职工为实现全面育人目标、完成双重任务而同心同德、奋发努力。
  二、整体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的意义
  幼儿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本身也是一个整体,园所是由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各方面人员所组成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就是要把这些部分合理加以组合。
  教养为主的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幼教机构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实现总体效能,核心问题在于目的性。保教工作处于整个系统的中心,管理上要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合幼儿园各个部门、各种因素、各个层次的力量,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成效。
  幼儿园教养为主的整体性原则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国所管理工作中整体与局部利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教育与管理等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教养为主的管理原则表明办教育应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一条教育性原则,也是一条管理原则,同时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规律。
  (二)贯彻整体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
  幼儿园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目标和利益。幼儿园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着自己的整体目标和利益,因而幼儿园各部门、各项工作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整体目标和利益。幼儿园一切工作要从全局出发,要明确总体目标,要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强化整体意识。管理上要处理好分工合作与统一指挥的关系,要实行明确分工、并加强联系配合,从整体着眼做好各部门的各项工作;同时又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统筹兼顾协调行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园所整体运转正常。
  2. 教养为主,全面安排
  幼儿园以教养工作为中心。教养为主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决定的,体现出幼儿园工作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特点或特有的规律性。幼儿园要依据教育对象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养”结合的工作实现育人目的。
  幼儿园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以教养为主,统筹安排园所的各项工作。教养为主,意味着园所的主要管理人员、保教人员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保教工作。幼儿园的其他各项工作各个部门是为保证保教工作而设置的,要配合并服务于保教工作,要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这一中心工作。领导者、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养一线,了解并指导保教工作,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推动和改进教养工作,提高质量c当然,“教养为主”并非教养惟一,管理上要在坚持教养为主的同时统筹安排,要在总体目标规划前提下,将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结合,将各时期主要工作或阶段性重点与其他工作或日常常规工作协调,围绕中心,带动全面,使各部门各项工作协调配合,实现幼儿园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较好地完成保教任务。
  三、民主管理原则
  (一)民主管理原则的意义
  民主管理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处理好完成工作任务和关心人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管理者、领导者与管理对象即广大教职工的关系,调动全国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管理的激励机制,以较好地实现幼儿园的任务目标。调动积极性的民主管理原则也是全员参与管理的组织原则。
  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要素中,人兼为管理手段与内容,现代 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要靠人去推动,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及服务家长的任务要依靠教职工特别是保教人员去完成。人是日的与手段的统一。实现组织的任务目标.关键是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要发挥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还要全力调动和发挥广人群众的积极性,要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客观规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园所中领导与群众、集中与民主、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贯彻民主管理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调动积极性的民主管理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幼儿园管理一方面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办园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同时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原则。应明确,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办园方向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幼儿园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的,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二者是一致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相信、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注意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应当认识到,广大教职工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休,是实施教育等各项工作的主体;同时,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又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当前幼儿园实行国长负责制,要对国所行政与业务工作全面负责,园长是代表人民的利益、教职工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行使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
  搞好幼儿园管理并非仅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事,还应依靠全体教职工,实行民主管理,调动其关心参与事业的积极性。要深入群众,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其智慧和力量,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2.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民主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制度作为保证。要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群众是企业事业的主人”从口号或观念形态转变为具体现实,改变以往当家不做主的状况。
  实行民主管理首先应当建立群众监督咨询的组织和制度。如定期召开教代会、职工代表大会、国务会、党政工团联席会等,讨论幼儿园的工作和问题,沟通管理者与群众的关系。使教职工群众对园所重大决策有审议权,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对行政下部和领导管理人员有评议监督权;并能维护自身正当合法的权益。再有,幼儿园在制度上要保证代表教职工意志的人选进入各级领导班于。
  园所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走群众路线,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科学决策。幼儿园领导者应实行国务公开的制度,使广大教职工对国所工作有知情权。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职工出主意、提建议,如设意见箱、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召开小型会议及个别访谈等。要重视工会在园所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工会是教职工自己的组织,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可以配合国所做行政工作,发挥其沟通领导管理者与群众关系的桥梁作用。
  实行民主管理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创造出新的更多有效的形式。
  四、有效性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的意义
  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要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充分发挥管理的生产力职能。
  (二)贯彻整体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
  幼儿园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目标和利益。幼儿园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着自己的整体目标和利益,因而幼儿园各部门、各项工作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整体目标和利益。幼儿园一切工作要从全局出发,要明确总体目标,要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强化整体意识。管理上要处理好分工合作与统一指挥的关系,要实行明确分工、并加强联系配合,从整体着眼做好各部门的各项工作;同时又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统筹兼顾协调行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园所整体运转正常。
  2. 教养为主,全面安排
  幼儿园以教养工作为中心。教养为主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决定的,体现出幼儿园工作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特点或特有的规律性。幼儿园要依据教育对象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养”结合的工作实现育人目的。
  幼儿园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以教养为主,统筹安排园所的各项工作。教养为主,意味着园所的主要管理人员、保教人员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保教工作。幼儿园的其他各项工作各个部门是为保证保教工作而设置的,要配合并服务于保教工作,要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这一中心工作。领导者、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养一线,了解并指导保教工作,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推动和改进教养工作,提高质量c当然,“教养为主”并非教养惟一,管理上要在坚持教养为主的同时统筹安排,要在总体目标规划前提下,将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结合,将各时期主要工作或阶段性重点与其他工作或日常常规工作协调,围绕中心,带动全面,使各部门各项工作协调配合,实现幼儿园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较好地完成保教任务。
  三、民主管理原则
  (一)民主管理原则的意义
  民主管理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处理好完成工作任务和关心人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管理者、领导者与管理对象即广大教职工的关系,调动全国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管理的激励机制,以较好地实现幼儿园的任务目标。调动积极性的民主管理原则也是全员参与管理的组织原则。
  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要素中,人兼为管理手段与内容,现代 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要靠人去推动,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及服务家长的任务要依靠教职工特别是保教人员去完成。人是日的与手段的统一。实现组织的任务目标.关键是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要发挥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还要全力调动和发挥广人群众的积极性,要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客观规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园所中领导与群众、集中与民主、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贯彻民主管理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调动积极性的民主管理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幼儿园管理一方面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办园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同时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原则。应明确,党性原则、社会主义办园方向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幼儿园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的,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二者是一致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相信、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注意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应当认识到,广大教职工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休,是实施教育等各项工作的主体;同时,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又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当前幼儿园实行国长负责制,要对国所行政与业务工作全面负责,园长是代表人民的利益、教职工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行使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
  搞好幼儿园管理并非仅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事,还应依靠全体教职工,实行民主管理,调动其关心参与事业的积极性。要深入群众,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其智慧和力量,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2.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民主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制度作为保证。要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群众是企业事业的主人”从口号或观念形态转变为具体现实,改变以往当家不做主的状况。
  实行民主管理首先应当建立群众监督咨询的组织和制度。如定期召开教代会、职工代表大会、国务会、党政工团联席会等,讨论幼儿园的工作和问题,沟通管理者与群众的关系。使教职工群众对园所重大决策有审议权,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对行政下部和领导管理人员有评议监督权;并能维护自身正当合法的权益。再有,幼儿园在制度上要保证代表教职工意志的人选进入各级领导班于。
  园所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走群众路线,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科学决策。幼儿园领导者应实行国务公开的制度,使广大教职工对国所工作有知情权。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职工出主意、提建议,如设意见箱、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召开小型会议及个别访谈等。要重视工会在园所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工会是教职工自己的组织,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可以配合国所做行政工作,发挥其沟通领导管理者与群众关系的桥梁作用。
  实行民主管理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创造出新的更多有效的形式。
  四、有效性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的意义
  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要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充分发挥管理的生产力职能。
  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管理要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国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讲究经营,高质量、高效益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幼儿园双重任务。
  要讲究管理工作效益,就要注意研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或劳动耗费带来了多大的效用、“功能”,管理工作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效率,管理活动的整个效果如何。搞教育、举办幼儿园无疑也有效益问题,不仅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要计算投入产出的关系。从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讲究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把幼儿园工作纳入真正的科学管理轨道,就要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国所管理中的问题,有效利用各种管理资源。
  (二)贯彻有效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效益观
  幼儿园以育人为目的,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社会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育人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效益的根本标准,幼儿园最终要以其所“产出”,即主要是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所认可和欢迎,而体现出其价值。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效益的关键是要使国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使人才数量与规格适应并符合社会的需求。
  幼儿园要通过合理组织有效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管理的功能效益,较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更多的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有人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将资财的投入配置使用与教育目的、办园效果结合,突出其使用的意义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管理工作中,要把多快与好省统一起来;要把凡事讲效率、效益,作为园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2、建立合理的组织与制度,使幼儿园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管理是对组织而言的。幼儿园要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并不断完善。要明确园所的任务目标,建章立制,形成管理层次清楚、职责分明、既统一领导又分工协作的科学管理系统。要做到机构简、人员精,提高组织的功能和效益。
  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十国性制度与部门性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并形成规范,建立起稳定、正常的工作秩序。应做到定岗定员,责任到人,并将各类人员的职责权利统一起来,通过对其行使职权承担责任的结果作考核评价,奖优罚劣,给与相应的利益,使制度起到规范组织中各类人员行为和活动的管理手段的作用。
  实现有效管理还要加强幼儿园工作的计划性,避免盲目随意性。可以通过计划将各部门各方面工作有机联系和组织起来,形成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系列,使幼儿园管理活动依动态过程顺利展开,从计划的制定,到组织实施,以至检查和总结构成完整的管理活动周期,依科学程序不断运转,将幼儿园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有效组织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优化
  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这是管理的意义之所在。效率和效益是管理所要追求的目标。幼儿园管理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讲究经营,注意计算经费投入或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耗费与培养人才和办事效果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如何发挥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
  幼儿园管理要注意分析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做到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1)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管理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最关键的要素,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幼儿园管理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用人的效率。可以通过定岗定责、定员定编,确定适宜的工作量,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用,克服和消除人浮于事等人才浪费现象。
  在对人员的管理中,要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合理组合和运用激励机制,从而发挥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量,更多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勤俭办园,提高物力与资金的利用率
  幼儿园管理要做到合理利用物质资源和资金,科学经营,节支增收,提高经费和物资利用的有效率。
  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园的方针。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逐步发展和壮大,日趋兴旺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然需要继续提倡和发扬这一优良的办国传统,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惰性心理,激发开拓创业的精神。要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举办各种事业都要基于我们国家经济底了薄、人口众多、资源短缺这样的国情,力求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急需、最必要的地方,尽可能减少非教育性开支,财尽其效。管理中要正确认识节支与增收的辩证关系,注意节支、节约,挖掘潜力。节约节支实际上意味着降低成本,亦即开源、创利,提高效益。要坚决反对败家子作风。
  要加强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如对教育设备器材等要注意保管维修,延长其使用寿命;要杜绝浪费和防范不应有的损坏,实现物尽其用,更好地为保教了作服务。
  (3)注重时间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对时间也有一个合理有效利用的间题。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善于合理安排工作,分清主次轻重,考虑工作的优先次序,提高时间利用率。要研究对会议的管理,尽可能少开会、开小会,要能解决问题,提高开会效率。要引导全国各类人员和保教工作者避免浪费时间,提高工作和教育效益。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对于管理者的正确指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管理上要注意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传递与反馈准确的信息,要加强沟通和为有关部门与教师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总之,实施有效性原则,要注意人的因素,因地制宜发掘各种可能利用的资源,创造教育条件。
  五、社会协调性原则
  (一)社会协调性原则的意义
  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不是一个孤立的什会组织,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所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其生存与发展受到社会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幼儿园管理活动是在同社会各个方面的交往中进行的。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新形势下,幼儿园必须面向社会,开拓发展,否则,管理工作囿于封闭体系,孤立进行,必然没有出路。
  幼儿园管理的社会协调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所管理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在幼儿园内外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不断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实施社会协调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要很好地贯彻实施社会协调性原则,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正确认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面向社会办国思想
  现代管理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管理现象,而是注重把管理置于一定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考察其间的相互制约、联系与影响,强调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幼教机构要搞好管理就要注意分析国所内外的动态矛盾旷主动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自我调控,与环境保持平衡。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育机构的社会功能。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全国教职工的努力,还必须调动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因素,开放办园。管理者、领导者要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了解改革的趋势,要对所在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区居民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做认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国所实际,确定正确的办园思路。
  2.增强联系,搞好协调,实现双向互动
  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并处理好园所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对内要处理好各部门各类人员及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教育管理有秩序地开展,搞好育人工作,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同时,要注重对外联系,搞好社会协调,处理好幼教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在相互交往中协调发展。例如,对党和政府部门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管理条例、规章等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认真学习理解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加以贯彻执行。对上级行政部门要主动介绍情况反映问题,提供信息并争取其支持、领导。对其他幼教机构的同行及相关研究单位要多交流、研讨,相互学习、支持。幼儿园要注重家长工作,密切家长与园所的联系和沟通,提供帮助指导,更好地发挥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配合一致的教育。幼儿园还要注意考虑所在社区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经济条件、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特点,发挥地方优势和组织有利因素,避免消极因素,为幼儿园发展争取较好的社会环境。
  幼儿园要注意依靠社会力量办好园所,搞好教育,同时还要发挥教育机构的优势面向社会做好宣传教育上作,自觉参加社会服务的活动,以发挥社会功能,实现双向互动和服务。【幼儿园管理组织的特点】相关文章:对组织管理的建议07-01提升组织管理的方法11-17知识管理,组织智商与组织变革的实践05-05战略管理的特点及内容介绍04-30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08-25目标管理的特点有12-14预算管理有什么特点05-03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06-03对组织管理的建议5篇07-01对组织管理的建议(5篇)07-01
机构改革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改革、衔接配套、稳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建立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统一的要求,着力于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转换机制、理顺关系,实现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科学规范、人员编制配备合理精干、自我约束及活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合理划分行政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职责任务,逐步剥离事业单位未被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分离中介组织和改企转制的事业单位。
2、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编增效,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3、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凡可面向社会经营的事业单位,要积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要改变政府统包的局面,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挖掘和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主体多元化。
4、分类规范的原则。根据事业单位职责任务,进行科学分类;针对各类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实施科学规范管理。
5、积极稳妥的原则。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分级负责、强化领导的总体要求,做到区别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确保社会稳定。
二、改革的范围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包括党政机构改革中已撤销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群众团体所属事业单位。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清理整顿,优化布局结构
全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采取撤消、合并、转制、脱钩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优化布局结构,逐步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资源有效配置的事业单位发展新格局。
1、撤销。对职能已转移,经费无来源或长期不出成果,经济、社会效益差,市场无需求的事业单位,予以撤消。
2、合并。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职责相近、市场需求不足和因部门所有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要适当合并。
3、转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能够自负盈亏、已经具备市场化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进行转企改制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4、脱钩。对各类经济鉴证类、职业介绍所、信息咨询等具有社会中介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要进行清理整顿,不能撤销的,原则上财政不予补助,实行经费自理;具备条件的,要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面向市场。
(二)科学分类,转变管理方式
要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依据职责任务,将保留的各类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纯公益、准公益和经营四种类型,逐步实现分类管理。
1、分类标准
(1)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国家法律和法规授权、受政府委托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或具有为政府行政行为提供行政支持、执法监督、行政保障职能的单位。如各类行政执法机构、独立监督机构等。
(2)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任务,面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单位。如义务教育、信息统计、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公共卫生服务、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社会福利等单位。
(3)准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任务,面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但不是国家指定性任务,而是国家允许、提倡和鼓励发展的公益事业。这类单位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非营利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水利资源维护、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单位。
(4)经营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的不是国家指令性任务,而是国家允许、提倡和鼓励的公益事业,其产品带有一定公益性的单位。如大中专学校所属的实习工厂、农场、俱乐部、宾馆(培训中心)、招待所、房屋维修队、劳动服务公司、物资供应站、开发性科研机构、市政施工单位、房地产管理单位、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非公益性地质勘察单位、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电影公司、各类农林牧渔场等单位。
2、分类管理
(1)行政支持类。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只允许政府举办,经费来源完全靠政府财政拨款,有执法收费职能的单位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依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编制,严格控制总量和编制规模,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依照国家机关进行管理。
(2)纯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合理布局,这类事业单位要严格控制发展规模和增长幅度。在控制总量和编制规模的同时,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按照其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基础性及业务项目的多少核定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实现宏观控制、科学管理和合理布局,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
(3)准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建立政府补贴和收费相结合的、非营利的成本补贴机制,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进行收费,收不抵支时,政府核拨一定经费予以支持。这类的事业单位要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削减财政补贴。凡涉及由财政支持的单位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4)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的要求,从有利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由区编委审批后,其内设机构编制调整均实行备案制。对这类单位实行社会化管理,逐步由依法进行法人登记取代机构编制行政审批。
(三)实施“九定”,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依法规范的原则,通过审批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办法,对保留的事业单位实施“九定”。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合理配置职责任务,精简人员编制,规范机构管理。
1、定机构名称。名称要体现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要与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单位的名称有所区别。事业单位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机构的地域位置或隶属关系;基本工作内容或工作性质;机构组织方式的中心词。中心词一般称院、校、馆、所、台、站、社、团、队、园、中心。
2、定隶属关系。属于主管部门设立的,要明确由哪个主管部门管理;属于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设立或双重领导的,要明确主管、协管部门和各自的管理范围;属于委托管理的,要明确委托管理关系和管理范围。要结合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对为行业服务所设置的机构,要按行业分类明确其隶属关系;其它事业单位,要按照政府职能调整渠道和专业职能相关联确定隶属关系。
3、定职责任务。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要实事求是、准确具体、条理清楚的反映其专业性的特点。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原则上要交归行政机关。对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既有公益性、又具有技术等职责的混合型事业单位,政事分开确有实际困难而不能一步到位的,要按照行政审批权限,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或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可通过委托方式交由其承担。除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委托外,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处罚职能。
4、定机构规格。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按现行制度分别按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股级确定。直接隶属党委、政府的,一般按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规格确定;隶属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一般按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规格确定。要本着逐步规范、从严掌握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升格。
5、定内设机构。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新确定的职责任务、编制,统筹考虑设置内设机构。编制在12名以内的原则上不设内设机构;编制在20名的,可设3—4个内设机构;编制在21名以上的,按精简原则适当设置。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非业务性机构应综合设置,不得超过内设机构的30%。内设机构的设置要规范化。处级、副处级事业单位,其内设机构规格分别按科级、副科级确定;科级、副科级事业单位,其内设机构规格按股级确定。
6、定人员编制。要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精简核定编制。区属和各部门所属财政全额拨款、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编制要精简10%以上。职责弱化和编制数额与职责任务不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要压缩编制,原则上收回其空编;行政事业收费和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并有空编的事业单位要适当收减编制;已超编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也要按精简比例削减编制,超编人员要逐年递减。今后超编单位不能再增加人员编制;经营型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编制全部收回。除原由省、市核定的事业单位编制外,其他事业单位的编制,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市编委《〈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通知》(哈编发[20*]80号)文件规定的权限进行核定。
7、定人员结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分五类:(1)专业技术人员;(2)业务人员;(3)管理人员(含党政领导人员);(4)生产工人;(5)工勤人员。人员结构核定标准,仍按省编委《关于事业单位实行人员结构管理的通知》(黑编[1991]74号)执行。各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行政后勤人员增长,本着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压缩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比例的原则,核定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
8、定领导职数。事业单位领导职数以事业编制数为依据,具体核定标准:处级或副处级事业单位的处级(副处、正科)领导职数,编制5—8名,原则上设1—2职;8—21名设2—3职;101名以下或以上设3—4职。工作量较大的事业单位可增加1名副职。合署办公和挂牌的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可增加1名副职。副处级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中副职为正科级。科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参照处级或副处级事业单位核定标准,从严控制。核定领导职数要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核定后,写入机构编制规定中。
9、定经费形式。严格按照公共支出范围,界定规范事业单位的范围及经费形式。经费形式由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确定,经费形式分为财政全部供给、财政部分供给、自收自支。要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增强创收能力,逐步减少财政补助额度,向经费自理过渡。
四、实施步骤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在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在20*年11月底结束。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12月至20*年7月底)
区机构编制部门及各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事业单位机构、职能、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财政支出状况、承担职责任务及发挥作用等相关情况,为全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年8月至20*年10月中旬)
1、按照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要求,区机构编制部门对全区事业单位进行类别划分,并提出拟保留、撤销、合并、转企的初步意见,报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2、审核各单位、各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九定规定》)。由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和《九定规定》;并附事业单位拟保留、撤销、合并、转企的具体意见和理由依据及原机构批复等报区编委办公室审核。
3、区编委会审批《九定规定》,区编委办公室代区编委会进行批复。各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九定规定》批复,认真组织实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
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本单位、本系统机构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区编委办公室。区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任务艰巨而且难度大、结构复杂,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按照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切实把改革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二)主动配合,搞好协调。区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搞好协调,确保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机构改革方案篇2
第一期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积极实施*市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等新的人事制度,建立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管理灵活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队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增强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调动各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公正的原则: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要求,坚持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择优选拔任用。
2.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并重的标准,将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放在管理工作岗位上。
3.实施竞争上岗、择优选用的原则:引进竞争淘汰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优化人员组织机构,增强活力。
4、服从安排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
二、岗位设置
(一)、副总工程师1名
(1)职责:分管信息科技术工作,负责所管业务技术上的更新及准确度,处理相关技术问题,交办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2)条件: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合作精神强,城市规划或地理信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二)、行政科:
1、副科长1名:
(1)职责:负责行政科的全面工作及与其他部门的衔接与协调工作。负责中心的考勤、质量抽查、文字工作、人事管理、后勤管理;指导和监督中心出纳和会计工作;分配安排会务等日常事务及对外衔接工作;对行政科成员业绩的考核和评定;交办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2)条件:需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的运用,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2.会计1名
(1).职责:按照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中心的财务会计工作,在财务上要严格把关,按时纳税,严禁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虚报资产;负责中心固定、流动等资产的登记、折旧和注销工作;负责文件的收发、调卷、资料归档、图书管理及部分文字打印复印工作,资料归档每月定时按类别归档一次;负责大办公室的卫生管理;交办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2).条件:持有全国统一资格考试的会计上岗证,有一年以上的会计工作经验,能自觉遵守会计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学历要求大专或大专以上。
3.出纳1名
(1).职责:负责中心日常收支的出纳,工资、补贴的发放和报销等工作;每月定时按不同收入来源统计收支情况和技术人员产值上报;负责办公用品的领用、购买;负责部分文字打印与会务接待工作;交办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2).条件:持有全国统一资格考试的会计上岗证,有一定的财务出纳工作经验,学历要求大专或大专以上。
4、窗口接卷人员1名:
(1).职责:负责办卷流程中的接件和出卷,检查所接案卷和出卷资料的完整性,电子磁盘杀毒、入网,记录项目内容、联系电话及已上道路情况(如名称、转弯半径、座标、道路宽度等)
(2).要求: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待人礼貌热情,能协调好与建设单位的工作关系,并具备基础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知识。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三)、业务科:
1.科长1名:
(1).职责:主管业务科全盘工作,协调对内对外关系,指导和监督本科业务,担任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复核、道路上线、公示牌设计工作的任务安排、审核与质量抽查,根据本科所担负的业务制定相应的工序流程图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本部门各项业务的工作质量。评价和考核本部门成员的业绩,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及时、恰当地解决本部门各种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CAD、PHOTOSHOP、3DMAX等相关软件,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学历要求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专业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2.副科长1名:
(1).职责:协助科长完成各项工作,分管一定的业务,并承担一定业务的办理,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合作精神,能熟练运用CAD、PHOTOSHOP、3DMAX等相关建筑软件,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学历要求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3.指标复核人员3名:
(1).职责:在规定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单体面积复核和规划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复核,且符合案卷的办理程序,保留相关计算公式,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案卷资料的完整性,并将所复核审定的资料及时完整入库。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精通CAD软件的运用,团队合作精神强,建筑学或城市规划及其相关专业毕业,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4.道路资料整理及上线人员4名:
(1).职责:及时整理和收集*市道路基础资料。在规定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道路座标上线工作,保证已上道路座标的准确性,并做好已上道路座标的记录,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要求熟悉*市现有规划道路状况,能熟练运用CAD等基本软件,并具备一定的手工绘图能力,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学或城市规划相关专业毕业,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5.公示牌设计人员2名:
(1).职责:在规定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示牌的设计任务,保证公示牌设计图与市规划局审批图纸的有关数据相符,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要求熟练掌握CAD、POTISHOP、3DMAX等图形处理软件,具备一定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建筑学或城市规划相关专业毕业,学历要求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四)、信息科
1.副科长1名:
(1).职责:协助分管副总工程师完成信息科各项工作,分管一定的业务,负责本科所需物资如软硬件、书籍资料、日常办公用品等的购买。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有软件开发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至少一种GIS软件和二门开发语言,学历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有两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工作经验的可适当放宽。
2.网站维护更新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2名
(1).职责:负责全局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和维护,维护、更新和充实*市规划局网站,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2).条件:能熟练运用至少二门以上网页制作工具软件和一种网站程序开发语言,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学历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3.规管2000维护和数据库备份人员1名
(1).职责:保证局各处室规管2000的正常运用,负责与之相关的电子地形图及新业务的添加,对规管2000维护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和保管。
(2).条件:能熟练掌握SQLSever数据库系统和Dephi开发语言,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学历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4.信息技术建设人员5名
(1).职责:运用最新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健全为规划管理服务的各类资料库并在规划信息技术研究上推广相应成果。
(2).条件:能熟练掌握至少一种GIS软件和二门以上开发语言,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学历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或本科以上或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相关学历。
(五)、凡*年12月25日以前在中心工作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职岗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三、定岗对象、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定岗对象:
中心在职人员(由市规划局任命的中心领导班子及市规划局借调的人员、中心顾问除外)。
(二)、基本条件:
1.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拟任职位所需的文化专业知识、理论政策水平、组织协调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强,作风正派。
4.在年度考核中评定为合格以上。
(三)、资格
凡参加竞聘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需同时具备所申报岗位的具体要求。申报正副科长竞选人员如没有达到相应学历要求的,但群众公认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经中心领导班子同意后可参加正副科长的竞选。
四、实施步骤:
1.公布竞争职位:按工作实际需要,设置相应职位。职位在竞选的一个星期前公布。在职工作人员在职位公布二日内,可就职位的设定提出书面意见反馈到行政科。
2.个人报名:凡符合基本条件的中心在职人员可到行政科领取《岗位填报表》,每人可填报两个职位志愿。报名截止到竞选之日的前二天。
3.资格审查:报选职位的资格审查由中心支部书记与行政科负责,审查应按标准严格执行,并报中心领导班子集体审核。竞选名单只公布参加竞选副总工和正副科长人员。
4.述职演讲。竞选副总工和正副科长人员每人必须进行十分钟的述职演讲。内容包括个人经历、工作业绩、竞选职位设想等。填报其他职位的人员不进行述职演讲。
5.民主推荐:述职演讲结束后,由中心在职人员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推荐采取不记名投票形式进行,只推荐候选人(含差额)名单,不推荐具体职务。
6.组织考察决定:中心领导班子对候选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副总工及行政科、业务科、信息科的正副科长名单。
7、确定各科工作人员:由拟任的各科正、副科长根据填报本科人员意愿,综合各方面条件,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填写《科工作人员名单表》,报中心领导班子审批。
8.公布定岗人员名单:经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公示各科人员构成,并召开职工大会宣布当选的副总工,各科正、副科长及各科人员名单。
9.签定合同:凡定岗人员(含副总工、正副科长)在职工大会后,一个星期内到行政科签订A类合同(正式聘用合同),逾期不来签合同者,出具书面材料说明原因及打算,由中心领导班子确定其去向。
10.任职到位:各科人员确定后,由正副科长主持本科日常工作,作好工作的移交,一天内各项工作须正常运转。
五、未定岗人员的处理措施:
在本次竞争上岗中落选人员,中心根据其本人意愿,采取如下两种措施:
1.与中心签订B类合同(临时聘用合同),具体岗位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
2.自谋职业。
六、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
(一)组织领导。中心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工作在局党委领导和中心领导班子领导下进行,成立领导小组,任组长,小组成员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行政科,负责机构改革人员定岗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纪律要求。
1.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公道正派,注重实绩,听取民意,不得以任何形式造成不正当竞争。
2.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在职人员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根据工作需要,服从上级安排。参加竞选副总工、正副科长职务的人员必须进行述职演讲,不参加者不得担任副总工、正副科长职务。凡没有填写《岗位填报表》的人员做自动弃权处理,不参加中心定岗。机构改革方案篇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充分利用当前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一些重要领域迈出较大步伐;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适时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宏观调控任务十分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三是将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给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
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妥善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战略性问题。能源问题涉及多领域、多部门,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设立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为加强能源行业管理,组建国家能源局。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节约等。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为促进能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工业行业管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分别负责,管理分散,不利于工业的协调发展。为加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有必要对相关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几年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为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为加强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铁道部。同时,要继续推进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为此,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组建环境保护部。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
住房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统筹城乡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主要职责是,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监督管理建筑市场、建筑安全和房地产市场等。
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理顺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的关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这次改革,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调整食品药品管理职能,卫生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卫生许可,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和药品安全等。
调整后,卫生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同时,各部门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各位代表,按上述方案,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交通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这些机构的调整以及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请大家审议。
组建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公务员局,以及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总的看,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了国务院机构相对稳定和改革的连续性,并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不论是新组建和调整较大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二要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着力解决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要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四要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除中央有原则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限制;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机构改革方案篇4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紧紧把握乡镇机构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条底线,改革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通过体制和机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2、改革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减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基本原则: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乡镇功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实行政事、事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
坚持民主、法制的原则。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实现机构编制法定化。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别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不同的区域特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同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避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
二、规范乡镇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
(一)职能定位
乡党委和人大分别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能。乡政府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职能。
乡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政策、发展经济、社会服务、维护稳定”。即:
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计划生育、保护耕地和环保等基本国策,各项减负、支农及税费政策。
2、促进乡镇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定并组织实施乡村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培植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支持二、三产的协调发展,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3、强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和乡村道路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农村社会保障、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和就业等优质服务。
4、努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排查调处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平安;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
(二)机构设置
1、党政机构设置
设立党委、人大、政府机构。乡内设机构设置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增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党政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乡行政编制23名,其中维稳信息员编制1名。根据区委文件精神,乡领导职数为8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政府乡长)1名,纪委书记和2名党员副乡长由党委委员担任,乡人大设主席1名,进党委班子,不另设人大副主席。
党政综合办公室核定编制5人,办公室主要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村级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统计、群团、工青妇及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落实。
经济发展办公室核定编制2人,办公室主要承担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水保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民营经济、安全生产、公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它工作。
社会事务办公室核定编制3人,办公室主要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交通管理、环保、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体、民族宗教、社区建设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它工作。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核定编制2人,办公室主要承担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土地管理、农民知识化工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涉及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设立人民武装部,核定编制1人,主要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纪委核定编制1人。
乡一般干部实行一人多岗,设立一专多能的干事或助理等综合性岗位,在重点从事一两项专门工作的同时兼事其它工作,不设立单一对口的专职岗位。
3、事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乡事业站所在办号文件规定的限额内,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综合设置。事业站所设置为7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
1、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动植检疫站牌子)。
其职责为: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检疫、信息服务、森林资源保护、水利水保建设与服务、农业机械推广、灾害防治、农经管理等公益性农业服务职能。在核定的编制内,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全部实行聘用制。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经销、农业机械维修、一般性技术推广及产后加工、运销等经营职能,面向社会,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动植检疫站牌子)事业编制10名。
2、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其职责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育指导与避孕咨询,婚前保健与医学检查,婚前咨询与新婚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与婚前保健服务人员培训。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
3、文化服务中心
其职责为:负责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中心事业编制2名。
4、劳动保障事务所(增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牌子)
其职责为:做好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负责劳动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就近地转移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组织新成长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负责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在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负责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和资格审查工作,建立和管理城镇居民医疗档案,指导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做好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劳动争议、监察工作。协助乡政府收缴参合农民自缴资金;审批农民参合资格,发放新农合证,建立和管理参合农民医疗档案;负责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助的审核、报销;做好新合的宣传和公示工作;负责新农合信息上报等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事务所(增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牌子)事业编制3名。
5、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
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更名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其职责为:承办小城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及农民建房、土地使用中相关手续的审批、报批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对辖区的违法违章建设进行查处,做好市政、公共设施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档案。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事业编制3人。
6、财政所
会计核算中心并入财政所。
财政所职责为:负责预算编制管理,组织协调税及非税收入,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对国有资产的购登记和处置进行管理,负责单位财务监管,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
财政所事业编制3名。
7、民政所(增挂社会救助所牌子)
其职责为:负责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做好城乡低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对象的调查摸底、申报和救助,做好防灾救灾、农村养老救助、优抚、双拥及其它属于民政服务的工作。
民政所(增挂社会救助所牌子)事业编制2名。
除乡财政所的人、财、物由区财政局管理外,其它6个中心、所由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逐步实行统一管理,人员经费逐步由财政保障,自聘人员逐步予以消化,乡不再设立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三、加强编制管理
1、实行编制总量控制。认真执行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印发〈江西省乡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办字[2005]18号)精神,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乡镇事业站所编制均实行总量控制。今后5年内,乡镇行政和事业站所人员编制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2、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将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将符合规定配备的人员纳入编制实名制名单,并在乡镇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对超编人员和不符合有关人事管理规定配备的人员,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
四、完善乡镇配套改革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监督,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不变,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以“乡财县管”为核心,实行“预算,账户统设,统一收付”的管理方式。
2、积极稳妥地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和途径,切实做好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审核工作,坚决杜绝发生新的不良债务。认真落实“约法三章”和“两项制度”。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
3、坚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配套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属地参保、集体扶持、财政资助相结合的要求,搞活试点,逐步推进。
五、大力推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
1、扩大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实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坚持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体制,提高乡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健全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乡镇干部队伍,建立乡镇干部交流轮岗机制,积极推进乡镇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在乡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建立对达到规定工作年限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
3、强化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凡涉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乡镇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实行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分别对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思想认识。机构改革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部门权力调整和干部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健全工作机制。乡党委、政府成立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领导和协调,组长由乡党委书记黄海生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长郑绍、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于成勇同志担任,成员由户才建、陈建、余玲丽、涂敏、周丽、代志华、伍礼智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将认真、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
创造良好环境。要改进对乡镇的领导方式,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减事、减会、减少评比检查。
精心组织实施。全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在年12月底以前基本完成。年10月底前各乡镇完成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理顺管理体制等工作。年12月份进行总结验收。
七、改革实施工作安排
1、准备阶段(10月底)。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及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实施方案,吃透精神,掌握要领,确定调整后的事业站所编制。
2、组织实施阶段(11月1日—12月20日)
(1)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召开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宣传发动,使全体机关干部对此次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积极参与并创造性做好各项工作。
(2)进行实质性的操作。对乡政府职能进行界定,积极探索乡镇机构改革的有益做法,对乡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进行设置,完成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工作,对机关及事业站所工作人员进行竞聘和定岗,确定编制实名制名单并张榜公布,对自聘人员逐步予以消化。机构改革方案篇5
一、主要工作任务
市总工会是全市各级工会的领导机关,由中共湘潭市委领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市总工会机关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确定的工会工作指导方针和任务,制订湘潭工运发展规划,开展工运理论研究,指导全市工会工作。
(二)认真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社会职能,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指导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协调劳动关系,调节社会予盾。
(三)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省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措施和制度的制定;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参与职工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四)依照法律和章程指导全市各级工会自身建设和改革,不断完善工会的各项组织制度和民主制度,协助党委做好工会干部的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五)动员和组织全市职工积极参加改革和建设,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做好市劳模的评选、表彰以及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的推荐、管理工作。
(六)负责工会经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以及审查、审计工作;研究制订兴办和管理工会企事业的有关政策和规划,负责工会企事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工作。
(七)开展与境内外城市工会的和交流合作工作,发展同港澳工会组织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工运的研究工作。
(八)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总工会机关设11个职能部室:
(一)办公室
负责市总工会重要文件、决定督查催办、检查落实和协调工作;负责文秘、文印、保密,承担市总工会上下及内部联系、协调口接待;负责起草全市性工会工作会议的报告和有关文件;负责工运研究,及时向市委、市人民政府、省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及有关部门反映工运信息;负责综合统计,编纂《湘潭工运》、《湘潭工人运动史》、《工会志》工作;负责机关行政后勤事务和财产管理、机关保卫、收发、精神文明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二)组织部
贯彻执行有关工会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制定工会干部管理制度、办法,负责指导工会的组织发展和建设工作;协助地方党组织管理工会领导班子;制订工会干部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工会干部教育工作;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
(三)宣传教育部
负责全市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全市有关职工的思想、教育、文化、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调查研究和反映职工思想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负责对市工会直属的工人文化宫进行业务指导和全市厂矿俱乐部、文化宫的评比竞赛工作;负责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宣传报道刊发行工作;承担市职工文化协会日常工作。
(四)女工部(加挂湘潭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指导全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参与有关保护女职工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并监督实施;调查研究女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教育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特殊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全市女职工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承担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五)民主管理部
负责组织指导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选举企业行政领导工作;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及厂务公开、民主评干工作;研究和指导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定期进行民主管理动向分析和理论研究,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培训;指导县(市)区工会与同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六)经济工作部
负责全市工会群众生产、劳动保护、职工技术协作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和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参与全市经济建设、经济改革和劳动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并监督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负责指导、协调群众生产和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组织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承担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全中“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的推荐、评选、表彰和管理等具体工作;参加重点建设项目的劳动保护设施的审查验收工作;参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严重职业危害问题调查处理;负责全市工会职工技协、工会企事业的审批、指导、管理、协调服务工作;监督基层职工技协、工会企事业对有关政策和财务制度正确贯彻执行,督促按时上缴团体会费;负责市职工消费合作社的日常工作;承担市职工技术协会的日常工作。
(七)法律保障部
负责工会的法律宣传、法律报务、法律援助工作,负责工会劳动保险和执法监督工作;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努力推进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参与制定有关职工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及物价、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调查了解困难企业职工情况,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负责职工来信来访工作;负责工会普法宣传,为基层工会提供法律政策服务,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承担湘潭市职工困难互助会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八)财务部
负责全市工会经费的收缴;研究制定工会及有关劳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审批市总工会机关及直属单位的预、决算。管理市总工会本级留成工会经费;负责对各级工会组织及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政策性指导和监督;负责对市总工会机关行政经费的审核、监督、管理、编制预决算。
(九)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和工会的财经方针、政策;审查监督同级工会组织各项经费的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审查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情况;检查、指导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抓好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督促检查同级工会财务收支、预算、决算的调整与执行情况,承担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按期向市工会代表大会、市部工会委员会、市部工会常委会报告经费审查情况;承担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十)政工科
负责市总工会机关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任免和管理、职称评聘、工资管理、职工奖惩和统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十一)市工会劳动法律督察委员会办公室
参加重大劳动争议案件的调处和仲裁工作,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县(市)区部工会和基层工会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和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承担市工会劳动法律督察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版权所有
纪检组、机关党委(监察室)
按章程设置,负责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市总工会机关工会、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工作;负责市总工会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抓好本系统的廉政、勤政建设及违纪案件的查处。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总工会机关行政编制为31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3名,纪检组长1名,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1名;正副部长(主任)18名。机构改革方案篇6论文论文摘要:水资源分割管理体制是制约广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大障碍。推动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提高广东水资源管理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措施。立足为广东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之目的,概要剖析了广东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广东水资源统一管理政府机构改革的三个方案:“大改方案”、“小调方案”和“协调方案”。从行政效率考虑,“大改方案”和“小调方案”较优,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大改方案”和“小调方案”劣于“协调方案”。宜选择“协调方案”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技术路线。 论文论文关键词:水资源统一管理;政府机构;改革;水政策 水利部提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水政策调整,以推动中国水利行业迈入一个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工作重心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传统“工程水利”阶段,水利主要是与自然作斗争,战胜各种自然水患灾害,谋求如何改善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适应性,通过修建各类水利工程来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而在“资源水利”阶段,水利不仅要与自然作斗争,更要与人类自身作斗争,谋求如何实现自然与人类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不仅要修建水利工程去改造自然,更需要通过水资源管理工作来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使人类社会活动适应自然。可以说,改进和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是贯彻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重要内容[1-2]。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水资源分部门管理的体制,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分割管理,水资源的分割管理导致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推萎扯皮、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3-4]。 随着广东社会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的水短缺和水污染等水问题日显严重,传统的水资源分割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广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推动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改进和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更是实现广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本文立足为广东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之目的,在概要剖析广东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提出水资源统一管理政府机构改革的三个方案:“大改方案”、“小调方案”和“协调方案”。 1.广东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不断进行各种社会与经济改革的驱动下,我国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一直处于一个动态演进过程。200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在2003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又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重组,然而目前广东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现状主要是由200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所形成的。2003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所发起的政府机构改革基本上没有影响到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构架,因此在分析传统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体制的特征与弊端时,以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所形成的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方案为研究对象。 广东200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在解决水资源部门分割管理问题方面有较大的动作,把原地质矿产局承担的地下水行政管理职能和原建设委员会承担的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职能划入水利厅,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部门分割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所引起的管理冲突与管理低效。然而,由于水资源的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多面性以及水资源的自然与社会功能的多样性,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水资源管理工作仍由省政府的许多不同机构分割承担。 基于社会水循环概念剖析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九项内容: 水系统性状监测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管理、水价管理、用水定额管理、水用户教育、污水排放许可管理、污水排放权的配置与再配置管理、污水处理行业管理等。目前有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厅、环保局、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物价局等数个省政府部门的职能直接涉及这九项内容。将各涉水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基于社会水循环概念划分的九项水资源管理内容相对应,形成图1所示的广东省水资源管理部门分割状况的概化图。从该图可以看出部门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取水”与“回水”的割裂,广东很多地方出现较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主要是由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和“取水”与“回水”的分割管理体制共同作用所造成的。机构改革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71
引言
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围绕着权力的划分以及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制度换的关系模式,与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从国家各项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要求出发进行具体的改革管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有体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逐渐完善,当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具有与我国其他体制改革不同的特点,通过不断改革,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开始推行宏观管理模式,并且实现了依法行政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促进了一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机构产生于发展。档案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改革不仅会受限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档案管理目标、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但同时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党政合一、统筹谋划以及分工都不够明确现象
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党的职能与国家的职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根本目的与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不同的,很多人认为党和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但是对两者职能的不同没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在档案信息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积极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统筹谋划以及明确分工的经营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系统专业主管部门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导致档案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管理。
(二)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存在滞后现象,法制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体制对于一个国家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种档案信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与我国的经济体系的改革成正比,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比较落后,法制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无序。
(三)管理机构的职能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贯彻的核心思想是“局馆合一”,在档案管理机构中职能的实施不够明确,档案管理机构更多的是向行政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领导机制不统一
从我国开始设立档案管理机构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档案管理机构的隶属管理关系在不停变化,这导致我国档案管理机构在职能、规模以及构成等多多方面都形成了一些差异,阻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效率提升的措施
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料文件,加强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档案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对国家档案馆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明确,实现明确分工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设有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于没有设置这类机构的国家而言,应该要加强对国家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关系的明确。一般说来,档案管理部门对国家档案馆是属于领导关系,档案的行政管理机构具有绝对的领导职能,和其他的档案管理机构之间具有独立的行政能力。
(二)逐步实现档案法制化和信息化建设
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法制化发展方向,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加强法制化建设力度,建立法制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在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下,才能保证我国的各类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确保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在档案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的法规内容,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体制,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入更多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更多信息化设备,比如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加强计算机的配备等,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软硬件基础。
(三)对档案和文件的关系进行处理
档案管理工作与文件管理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文件管理不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要将档案信息管理当做文件进行管理。在处理档案与文件的关系中,将各种资料文件转化成为档案时,应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质量进行提升,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保留,对无效信息进行处理,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构架设置
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由国务院授权并且直接赋予档案馆一定的业务管理权力,强调档案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业务监督和指导。档案管理的体制问题是我国档案事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研究问题,在档案管理全新构架设置方面,应该要从上至下建立完善的档案机构,加强我国档案管理领导机制的统一,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结语
档案管理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对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最初产生档案管理机构开始,档案管理体制便应运而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可以加强档案和文件关系的处理、加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构架设置等,不断促进档案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立.浅谈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及重点工作[J].华章,2013(11)
[2] 陈富强.关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03)机构改革方案篇8
经过前一阶段的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我县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刚才,同志就这次机构改革作了动员报告,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王勇、锡发和万伦同志分别宣读了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工作纪律和“三定”意见,这些文件都很重要,请大家认真学习,规范操作。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县级机构改革是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对影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就先后经历了四次机构改革,这既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常态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对这次机构改革要坦然面对,正确认识。当前,我们既面临中央继续加大投入、省委加快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也有近几年大招商、大建设、大投入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还将迎来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公安深水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在发展大提速、项目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展县级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政务环境,意义非同寻常。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省、市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坚定改革信心,强化责任意识,扎实稳步地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确保这次县级机构改革能够改出成效、改出动力、改出公安发展变化的新气象。
二、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县委、县政府对这次机构改革高度重视,专班的同志多次到涉改部门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就改革方案进行了多次研究,反复斟酌,做到了慎之又慎。特别是在争取机构设置利益最大化方面,我们多次向上汇报、沟通,甚至据理力争。大家刚才听了,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部门职能的调整、机构的整合,不涉及到干部的职级,相比过去的减人减支,改变干部身份,甚至分流下岗,工作量要小得多。当然,也还有一些遗留问题在这次改革中要一并解决,如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改革问题,其他县市在年就已经启动了,我县因各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这次要同步进行,请公安部门的同志自觉服从改革、发展的大局,抓紧将内部机构改革搞到位。从县委、县政府层面上讲,改革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动,希望大家要正确认识,理解支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规范操作,严把关口,确保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走形、不变样,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复的我县机构改革方案。对这次机构改革的纪律,县纪委、监察局专门下发了文件,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得在职能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打折扣,严格杜绝擅自增设岗位、增加人员编制,以及借改革之机违反规定进人和评定技术职称等现象,坚决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会后,县纪委、监察局要组织专班,对这项工作加强监督,密切关注,对收到的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合并撤销单位要切实做好移交前的各项工作,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交通工具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确保财产账务清晰、档案齐备完整,并据实上报,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严禁借机违章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突击花钱,坚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更不能出现任何违规违纪情况。对此,除纪检、监察部门外,组织、财政、审计部门也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不留情面,严肃查处。
三、要严肃党的干部政策。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部分撤销机构的人员安排,应该说是改革的难点。各相关部门要把工作做细,尤其是组织部门要牵头制定具体的人员安置方案,抓紧酝酿涉改部门具体人事安排方案,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总的来说,对机构撤并、职能划转涉及的人员,按照“人随职责走”的原则,一般进入新组建和职能转入机构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职数不够的,可先叠加整合,下步再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情况,逐步调整到位。在这次改革中,虽然因单位的职责调整变动,有的单位权力划走了,有的权力减少了,有的权力扩大了,但所有涉改人员的人员身份没有变,工资来源没有变,一般干部对这次改革是能够接受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说到底,这次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领导层面,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认识能不能统一,执行能不能到位,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效。所以,各涉改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机构改革政策,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上尽量考虑周全一点,力争使每一位同志都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要做好划转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疏导、情绪化解工作;要以身作则,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去留,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以实际行动支持机构改革,为广大干部职工做好表率。特别是我们“四大家”领导要率先垂范,尤其是兼任部门“一把手”的,要带头执行改革方案,决不能争取政策,搞变通处理;对分管的战线和部门,要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革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六月份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方案篇9
一、目的、要求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检察体制为总目标。通过机构改革,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强检察样机关上级领导关系,合理配置职能、设置机构、编制人员,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执法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配置职能。重点是加强法律监督职能。通过职能分解,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加强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理顺同一检察院内设机构间的关系。省级人民检察院重点是强化对全省检察工作的宏观指导职能、组织指挥职能,提高直接参与办理大案要案的能力。
(二)规范、调整内设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应本着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在《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幅度内设置。内设机构一般分为必设机构和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两类。名称要科学、规范。
省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为:办公室、政治部、审查批捕处、审查处、反含污贿赂局、法纪检察处、监所检察处、民事行政检察处、控告申诉检察处(与举报中心、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检察技术处、法律政策研究室、行政装备处(了可分设为行政处、计划财务装备处)、监察处。
纪检组(与监察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必设机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市(地)人民检察院内设处(部、室、局),县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科(室、局)。
(三)确定领导职数配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在《意见》规定的幅度内确定领导职数的配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须增加或减少副职职数的,应与当地编委协商确定。
(四)合理使用编制。地方各人民检察院要根据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量,重新核定各内设机构的编制数。
地方增拨给检察机关的行政、事业编制不应冲销检察行政编制。
(五)搞好事业单位和后勤服务机构的改革。事业单位要逐步与机关分离,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借用检察行政编制的,要积极向地方编委申请事业编制,逐步退还检察行政编制,以充实检察业务部门。
要精简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后勤服务机构,尽量减少后勤行政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把后勤服务职能从机关分离出来,设立服务中心,用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方法步骤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进行。整个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要求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认真组织广大干警学习《意见》及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提高对机构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二)制定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意见》确定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机构改革方案。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须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同意并报同级编委审批的方可实施。省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方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核;市(地)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由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县级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方案层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核。
(三)实施方案。包括机构职责的审定,内设机构的调整,人员编制的核定,机构负责人的确定,干部的交流和分流,对个别不适合在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清调等,都要逐项认真落实。
(四)检查验收。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完成后要进行总结;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检查验收。验收完毕,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写出总结报告,分别报送高检院政治部和地方编制管理部门。
四、注意问题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是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要依靠当地党委领导,争取编制部门支持。各级检察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具体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机构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机构改革方案有序、稳妥地实施。
要顾全大局,严格执行《意见》的各项规定,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机构管理要归口。上级检察院各业务部门不应对下级检察院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提出具体要求。
(二)实事求是,调整机构,制定方案。机构设置要从理顺关系、强化职能的总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该并则并。要分清职责,尽量减少层次,减少交叉,避免重叠。省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一般应与高检院对口。市(地)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的必设机构不强求与上级院对口。
经与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协商,政治部内设机构不占《意见》规定的机构数额。干部教育训练、法警管理、离退休干部工作等机构可以设在政治部内,也可以单独设立。
反贪污贿赂局内设机构的设置,与地方编委协商确定。
个别因特殊需要,须超限额设置的机构,应与地方编委商定,或送高检院审核后报中央编委审批。机构改革方案篇10
一、广泛动员、统一思想
这次机构改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组织全系统职工学习了市政府机改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及市级领导在机构改革大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我局机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周密安排、加强领导
这次机构改革时间紧、政策强、要求高,动员会结束后,我局迅速召开局班子会议,部署机构改革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机构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领导认识是否到位,思想是否重视。我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机构改革办公室积极工作,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机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分布实施、层层落实
机构改革是广大干部职工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难免会引起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搞不好,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政策规定办事,论事不论人,从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从严治政的角度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做好局机关机构改革工作。
(1)制定“三定”方案。结合招商工作实际和招商局工作权限,参照宜昌市招商局“三定”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了我局“三定”方案。
(2)定岗定员。根据区编办核定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岗位和单位主要职责,核定市招商局事业编制为11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工会主席1名;科长职务3名;工勤人员1名。
四、建章立制、严明机改工作纪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