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怎么读长的读音读

刘长卿的读音  刘长卿是唐代比较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五言诗,受到了历代诗歌评论者的重视和赞扬。下面是刘长卿的介绍,欢迎阅读。  【刘长卿读音问题】  刘长卿为中唐诗人,其诗清幽淡远,卓然成家。所作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简练之笔勾勒一幅寒山夜宿图,旅客跋涉之艰辛不言而喻,可谓以情入画,故传诵一时①。但是,对于这样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名字却常常被误读。  此前已有学者就今人习读刘长卿为Líu Chángqīng提出异议,其中以方欣欣所论较为中肯,她的论据主要有两个:  第一,古人名与字存在联系。刘长卿字文房,“文房”与“文章”有关,故其名“长卿”当源于司马相如(字长卿)。司马相如之取名又源于蔺相如,蔺相如曾为赵国上卿,即众卿之长,故“长卿”之“长”当读为zhǎng。  第二,声韵学角度。  1、古人之注音。杜甫诗集中“长卿”共出现六次,皆指司马相如。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于“长”之注音为:“丁丈切”三次、“子两切”三次。两种反切读音均读为上声zhǎng。  2、诗歌格律要求。王维五律《送严秀才还蜀》尾联“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苏轼七律《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首联“玉堂孤坐不胜清,长羡邹枚接长卿”,从格律要求看“长”字均应读为仄声。  观方氏所论,尚有可资完善之处。首先,关于刘长卿之取名与司马相如之关系,该文所论尚不充分。其次,所引清人注音,仅**仇氏个人观点,不能以之作为定论。再次,以诗歌格律分析读音尚失于简略,况“长”之仄读也不限于一种。基于此,本文拟论证如下。  由于“刘”、“卿”从唐至今只有一个读音,所以讨论“刘长卿”读音的关键在于明确多音字“长”的读音。“长”的字音,据反映中古语音系统的《广韵》记载,有三种:  1、直良切(用现代汉语拼音表示为cháng);  2、知丈切(zhǎng);  3、直亮切(zhàng)。作第三种读音时,“长”有“多余、剩余”之意,如词语“冗长”、“身无长物”中的“长”皆读为zhàng,今人习读作cháng,已失原意。  从语义上考虑,“刘长卿”中“长”之字音可以排除第三种,这样就剩下阳*和上声二读。按照中古声调的分类,阳*属*声,上声为仄声。众所周知,诗歌在唐代逐渐格律化,形成“近体诗”,讲究字声的*仄搭配,所以“长”字读音的*仄二元化,为我们利用近体诗“*仄律”进行分析提供了条件。  刘长卿集中有《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作》一诗,云:“**不可和,空愧学相如”。此两句为谦辞,诗人的意思是:自己取名长卿,是因为追慕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但令人惭愧的是自己却没有继承司马相如的才学,以至于不能与包佶相唱和。据此,解决刘长卿的`读音在于明确司马长卿的读音。  【诗人生*】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海盐令。  760年(上元**)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作品一览】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评价影响】  《*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刘长卿的诗精选  1、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4、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5、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6、别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的读音扩展阅读刘长卿的读音(扩展1)——刘长卿《弹琴》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的读音(扩展2)——刘长卿 正确读音刘长卿 正确读音  唐代刘长卿善于作诗,自称“五言长城”。于今,其诗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关于他的名字的读音却有着争议,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看看刘长卿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吧。  刘长卿的读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生*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刘长卿的读音(扩展3)——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写下无数的著作,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对于刘长卿本人,我们也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对于刘长卿的长字每次总是困惑不解,是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知识延伸】  诗人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  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  世称刘随州。  兴元**(784)和贞元**(785)间,淮西节度使**烈割据称王,与唐****在湖北一带激战,  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  绝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  然其笔力豪赡,  气格老成长城之目,盖不徒然。  但他的大部分诗作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他的诗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的诗句  南楚怀古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何事一花残,闲庭百草阑。绿滋经雨发,红艳隔林看。  竟日馀香在,过时独秀难。共怜芳意晚,秋露未须团。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  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内史旧山空日暮,  南朝古木向人秋。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  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使还至菱陂驿渡浉水作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清川已再涉,疲马共西还。何事行人倦,终年流水闲。  孤烟飞广泽,一鸟向空山。愁入云峰里,苍苍闭古关。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风流一才子,经史仍满腹。心镜万象生,文锋众人服。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蹭蹬空数年,裴回冀微禄。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  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谁谓命迍邅,还令计反覆。  西戎今未弭,胡骑屯山谷。坐恃龙豹韬,全轻蜂虿毒。  拂衣从此去,拥传一何速。元帅许提携,他人伫瞻瞩。  出门寡俦侣,矧乃无僮仆。黠虏时相逢,黄沙暮愁宿。  萧条远回首,万里如在目。汉境天西穷,胡山海边绿。  想闻羌笛处,泪尽关山曲。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  边愁殊浩荡,离思空断续。塞上归限赊,尊前别期促。  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且愿乐从军,功名在殊俗。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仿佛如暂觌。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生*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海盐令,上元**(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784年)和贞元**(785年)间,淮西节度使**烈割据称王,与唐****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事迹新证  刘长卿是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著名诗人。他的生*事迹,甚为复杂,有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弄清楚。最近见到新出土的拓本刘长卿所撰的《王廉墓志》与刘长卿所书的《魏系墓志》,以及郑深所撰的《郑洵墓志》,为我们研究刘长卿的生*事迹提供了新的线索。  《魏系墓志》原题为《唐故伊阙县令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题署:“前乡贡进士张莒撰,睦州司马刘长卿书。”墓主以大历十三年(778)十一月十八日葬。这方墓志为刘长卿任睦州司马提供了新的证据。刘长卿任睦州司马,当代学者考证甚为详明,其时间与本墓志所载基本一致,故不需要再进一步展开讨论。惟此志是刘长卿所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刘长卿文学成就以外的书法艺术成就提供了新的材料。该志的情况,《河洛墓志拾零》云:“首题:‘唐故伊阙县令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共25行,满行26字,590×590×105。志盖篆书:‘唐伊阙令魏府君墓志铭’,3行,行3字,445×450。大历十三年(778)九月十日卒,十一月十八日葬。张莒撰,刘长卿书。2003年秋,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出土,旋归洛阳张氏。”[1](447) 笔者所见到的拓本《唐故朝议郎行上*郡大都督府黎城县令上柱国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题署:“通直郎行陈留郡浚仪县尉刘长卿撰上。”志云:“公讳廉,字廉,太原晋阳人也。……以天宝二载七月十日寝疾于官舍,春秋六十有九。……复以天宝十一载二月廿四日卜远于颍川郡西南界颍水之阳*原,礼也。……长卿不佞,承命为文,存遇清埃,浚惊玄化,陵谷是虑,刻石为钧。”① 由新出土的几方墓志与史籍参证,可以进一步探讨刘长卿生*事迹的几个问题: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二,登进士第时间;三,为监察御史时间;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  据《王廉墓志》题款,知刘长卿于天宝十一载(752)二月在陈留浚仪县尉任上。而学术界对刘长卿的研究,迄今为止,尚未涉及刘长卿尉浚仪事,只是把陈留的踪迹定为天宝时长卿东游经历的一部分。按,浚仪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七《河南道》三《汴州》:“浚仪县,望。郭下。理西界。本汉旧县,属陈留郡。故大梁也,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因浚水为名。”[2] (P177) 刘长卿有《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诗,有“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句,[3] (P32)“傲吏”应即自指,当是任陈留浚仪县尉时,与同官在真福寺茶会之作。《别陈留诸官》诗云:“恋此东道主,能令西上迟。徘徊暮郊别,惆怅秋风时。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行人望落日,归马嘶空陂。不愧宝刀赠,惟怀琼树枝。音尘倘未接,梦寐徒相思。” [3] (P31) 这首诗就是刘长卿罢浚仪县尉赴京师时所作,故言“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不愧宝刀赠”,用《晋书王祥传》典:“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4] (P991) 亦以此典表现对陈留诸官送别之感谢,更流露出自己将入京为官,以身许国的志向。故将有关刘长卿陈留诸诗归为东游之作,是不确切的。“夷门难再期”之夷门亦在浚仪县境内,《元和郡县图志》卷七《河南道》三《汴州》:“浚仪县,……夷门,《史记》大梁城有十二门,东门隐士侯蠃,年七十,家贫,为夷门监者,魏公子无忌厚遗之,不肯受。”[2] (P177) 又言“惆怅秋风时”,知其罢浚仪县尉的时间是在秋天。  有关刘长卿事迹的文献记载,极为简略,最早见到的是《新唐书》卷六○《艺文志》集部别集类:“《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5] (1604) 并没有记载他任浚仪尉之事。其后辛文房《唐才子传》,以及**有关刘长卿的考订文章或年谱,如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杨世明《刘长卿年谱》、储仲君《刘长卿简表》等,都没有涉及刘长卿任浚仪县尉之事。其为浚仪县尉一事,长期被湮没而不为人知。  二、登进士第时间  刘长卿登进士第的时间,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卷下:“刘长卿,……字文房,宣城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6](P55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刘随州集》十卷。……长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7] (P473)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刘长卿传》亦云:“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进士。”[8](P313)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云:“《刘长卿集》十卷,右唐刘长卿字文房。开元末中进士第。至德中,监察御史。”① 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八据《极玄集》著录刘长卿登进士第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9] (P265)  然而,记载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之说是错误的,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有较为详细的考证,以为“所谓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之说不能成立,天宝中登第的可能性较大。至于具体在天宝那一年,就不可考知了。”[10] (P364) 按,傅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陈尚君则进一步推测曰:“按敦煌遗书斯五五五有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今存八首并残诗一首。铸另有天宝三载作《檄曲江水伯文》,见《唐文粹》卷三三。《刘随州集》卷四有《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虽所咏之物与樊铸不同,但可肯定为一时之作。据此可知长卿为‘礼部李侍郎’知举年及第。检《登科记考》卷八至卷九,自开元***年改由礼部试进士后,李姓知贡举者有:天宝六载至八载,礼部侍郎李岩;九载,礼部侍郎李;十载,兵部侍郎李麟;十一载,礼部侍郎李麟。长卿及第,应在此数年中,为李岩所取的可能性似更大些。”② 陈先生的推测为我们进一步考证刘长卿的及第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考刘长卿有《小鸟篇上裴尹》诗云:“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西城黯黯斜晖落,众鸟纷纷皆有托。**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搏。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绕树空随乌鹊惊,巢林只有鹪分。主人庭中荫乔木,爱此清阴欲栖宿。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3] (P14) 细味诗意,应是刘长卿及第后以请求裴尹援引为官时作。按,唐开元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置府,设尹一人。据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一,天宝中裴姓为京兆尹惟天宝十一载(752)裴士淹;又同书卷四九,天宝中裴姓为河南尹者为天宝三载(744)裴敦复、天宝九载(750)至十四载(755)裴迥。长卿为洛阳人,故其诗所上裴尹以河南尹更有可能。参以《王廉墓志》天宝十一载(752)刘长卿已在浚仪县尉任上,则上裴尹即当在天宝九载(750)或十载(751)。而刘长卿又有《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安大夫即安禄山,据《旧唐书》卷二上《安禄山传》:“三载,代裴宽为范阳节度。……六载,加大夫。”[11](P5368) 又《金石萃编》卷八八《北岳恒山安天王铭》:“骠骑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范阳郡长史、柳城郡太守、*卢节度支度营田、陆运两蕃四府、河北海运、兼范阳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采访处置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柳城县开国伯、常乐安公曰禄山,国之英也。……天宝七载岁在戊子五月庚午廿五日甲午建。”[12](P2) 故知至少是天宝六载(747),刘长卿是应举落第的。因此,刘长卿及进士第可以锁定在天宝七载(748)或八载(749)。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为监察御史时间  《新唐书艺文志》称刘长卿“至德监察御史”,后**都以为这一记载是错误的。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二云:“未知何据。或监察御史系长卿任长洲尉、海盐令时所带之宪衔。”[8] (P315-316) 陈尚君《补正》曰:“笺考至德中刘长卿为长洲尉等,甚是,《新志》有误。然令、尉无带宪衔者。刘乾《刘长卿三题》谓‘至德’乃‘广德’之讹,不为无见。”[8] (P59) 按,刘乾《刘长卿三题》,其一为“刘长卿何时任监察御史”,认为:“新志的‘至德’,是‘广德’之误,刘长卿是唐代宗广元、二年间回长安并任监察御史的。”[13] (P296)  今按,傅璇琮以刘长卿未任监察御史实职,刘乾以刘长卿为监察御史在广德中,都是根据刘长卿相关诗文等材料加以推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今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刘长卿为监察御史是在出为转运判官,知淮西、岳鄂留后之前。他为岳鄂留后以后,又被吴仲孺所诬而贬为南巴尉。其受诬的时间在至德三年(758),大致无可怀疑。② 按照《新唐书艺文志》的叙述顺序,刘长卿任监察御史不容在广德中。刘乾在《刘长卿三题》中,运用较大的篇幅考证广德中刘长卿在长安,故而认定此时为监察御史。今考刘长卿有《祭萧相公文》云:“维年月日,殿中侍御史刘长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江州刺史相国萧公之灵。”[3] (P573) 萧相公即萧华,诗为刘长卿广德**(763)春出使鄂州时作。杨世明注云:“据《宝刻丛编》,萧华在宝应**(762)到任不久即死去。今按此文直书辅国之恶,应在辅国**之后,即宝应**十月之后。文作于江上,应在广德**春。时文房奉使鄂渚,正逢萧华旅榇北归,因得吊祭。”[3] (P573) 是广德中,刘长卿为殿中侍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据上文所考,刘长卿天宝十一载(752)以后在浚仪县尉任上,罢任后就赴京为官,据其诗虽难以确定其所任京官到底是何职,然参证《新唐书艺文志》“至德监察御史”,则知其罢浚仪县尉任后,就赴京任监察御史之职。不久即逢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又改元至德元载,其后不久刘长卿南奔并为长洲尉。由此推定,刘长卿任监察御史仅是至德元载较短的时间,但这与《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是相吻合的,因而《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刘长卿至德中为监察御史的记载,不应该轻易否定。  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刘长卿有《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谪居此州》诗云:“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3] (P383) 按,这首诗与刘长卿为鄂岳转运判官的时间直接相关。其为鄂岳转运判官及转运留后,傅璇琮《刘长卿事迹考辨》以为“当大历五六年间,刘长卿已为转运判官、转运留后等职”,[10] (P356) 而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则云:“诗当作于大历七年(772)或八年巡行岳州时。”[14] (P376) 其《刘长卿简表》大历五年云:“移使鄂州,擢鄂岳转运留后,检校祠部员外郎。”[14] (P584) 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注此诗则云:“大历八年(773)或前后鄂岳任上作。”[3] (P383) 今考拓本郑深撰《唐故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唐大历四年三月廿七日,前监察御史、贬岳州沅江县尉荥阳郑府君讳洵,春秋五十三,卒于巴陵之官舍。……拜监察御史,兼总以军储之务,将骄而难可其欲,公一以贯之,遂为奸人所忌,因有沅江之责。”③ 又拓本柳识撰《唐故朝议郎行监察御史上柱国郑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洵,字洵,荥阳人也。……诏授监察御史。又别敕除县令。……未经考,王师西备犬戎,军储是切。诏授**舍人兼监察御史,充京西军粮使。无何,监察正名,使务仍旧。居数月,以直道为谗巧所嫉,贬岳州沅江县尉。……以大历四年三月既望,寝疾终于岳州官舍,是年五十六。”[15] (P302) 这两方墓志,前者为郑洵志,后者为郑洵夫妇合志。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谪居此州》诗有“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语,足证作于大历三年(768)之前。唐监察御史可称“侍御”,唐赵《因话录》卷五:“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众呼为侍御。……三曰察院,僚曰监察御史,众呼亦曰侍御。”[16](P101-102) 由《郑洵墓志》可知,刘长卿为为鄂岳转运留后,必在大历三年或之前,这首诗也当为大历三年秋作。陶敏对郑洵墓志的价值及刘长卿诗的作年曾作这样的论定:“这首诗中述及郑洵为侍御,谪岳州的情况,正可与郑洵墓志相发明。过去读此诗,仅自独孤及文知郑洵天宝末为华阴参军,至其大历中因何事谪来岳阳则一无所知。现在郑洵墓志出土,疑团遂涣然冰释。而且,郑洵志大有裨于对刘长卿事迹的了解。……郑洵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史料。郑洵既于大历四年三月卒于岳州,那刘长卿巡岳州并作诗留别郑洵就不应晚于大历四年三月。而且,刘诗云‘相逢楚水秋’,作于秋日,那二人岳州之会就不应晚于大历三年秋。换句话说,早大历三年,刘长卿就已在鄂州使院了。”[17] (P49) 因此,由新出土《郑洵墓志》,可以订正学术界将刘长卿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系于大历五年、七年或八年的成说,而大致确定为大历三年或稍前。刘长卿的读音(扩展4)——包佶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
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
岁时供放逐,身世付空虚。
胫弱秋添絮,头风晓废梳。
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
丧马思开卦,占枭懒发书。
十年江海隔,离恨子知予。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
唯有贫兼病,能令亲爱疏。
岁时供放逐,身世付空虚。
胫弱秋添絮,头风晓废梳。
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
丧马思开卦,占枭懒发书。
十年江海隔,离恨子知予。
lǐng xià wò jí , jì liú cháng qīng yuán wài
wéi yǒu pín jiān bìng , néng líng qīn ài shū 。
suì shí gōng fàng zhú , shēn shì fù kōng xū 。
jìng ruò qiū tiān xù , tóu fēng xiǎo fèi shū 。
bō lán xuān zhòng kǒu , lí huò jìng wú lú 。
sāng mǎ sī kāi guà , zhān xiāo lǎn fā shū 。
shí nián jiāng hǎi gé , lí hèn zǐ zhī yú 。
鉴赏
包佶(唐)的《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选自全唐诗:卷205_14。刘长卿的读音(扩展5)——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刘长卿古诗**作)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不浅薄,所谓“婉”,**含蓄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色彩。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精神更加浓重。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从声律角度来看,*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从用韵角度来看,刘长卿的五言诗声文并茂,具备超高的审美效果。从音韵方面来看,刘长卿的诗,用不同的韵会产生不同的声情。在意象运用方面,刘长卿的诗也有独特之处,情有独钟,包含丰富的意象群,也寄托诗人的情感。总之,刘长卿在诗坛存在一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唐朝诗坛由盛而终的过渡诗人,从盛唐乐观向上、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到一种冷落的寂寞境界。他的五言诗是一座山峰,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长卿十首诗作,尤其五言诗,绝对可以称之为巅峰之作。温汤客舍[唐代]刘长卿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过裴舍人故居[唐代]刘长卿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送卢侍御赴河北[唐代]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月下呈章秀才[唐代]刘长卿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唐代]刘长卿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旧**山在,余生白首归。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唐代]刘长卿**巴丘戍,*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早春·微雨夜来歇刘长卿的读音(扩展6)——听弹琴古诗的意思翻译(弹琴刘长卿古诗翻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刘长卿的读音(扩展7)——《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作品原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⑴。  白云依静渚⑵,春草闭闲门⑶。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⑷。  词句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白话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创作背景  大历(唐代宗**,公元766—779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作品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芳草闭闲门”,绝好绝好。结句空色俱了。  《唐诗镜》:幽色满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二句便幽,中联自然,结闲静,有渊明丰骨。  《碛砂唐诗选》:敏曰:全首稳称,无一懈笔,清新俊逸,兼有其长,诗家正法眼也。  《唐诗成法》:题是“寻常道士”诗、只“见履痕”三字完题。余但写南溪自己一路得意忘言之妙,其见道士否不论,与王子猷何必见安道问意。  《唐诗三百首》:语语是“寻”。  英汉对照  寻南溪常山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 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 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  WHILE VISITING ON THE SOUTH STREAM THE TAOIST PRIEST CHANG  Liu Changing  Walking along a little path,  I find a footprint on the moss,  A while cloud low on the quiet lake,  Grasses that sweeten an idle door,  A pine grown greener with the rain,  A brook that comes from a mountain source --  And, mingling with Truth among the flowers,

打着“疫情后政府补贴”旗号,“大妈组团”诈骗100多万
打着“疫情后政府补贴”旗号,“大妈组团”诈骗100多万
2021/01/25
下载APP被“客服”忽悠转账 江苏多地发生网贷诈骗案
下载APP被“客服”忽悠转账 江苏多地发生网贷诈骗案
2021/01/25
常州警方速破特大网游诈骗案:玩家转账180多次被骗455万
常州警方速破特大网游诈骗案:玩家转账180多次被骗455万
2021/01/25
冒充公检法诈骗又双叒叕“冒头”,记住两点就不会上当
冒充公检法诈骗又双叒叕“冒头”,记住两点就不会上当
2021/01/25
连云港警方查处“刷量+养号”黑灰产公司,关停服务器600余台
连云港警方查处“刷量+养号”黑灰产公司,关停服务器600余台
2020/1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长卿怎么读长的读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