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幸福是自己的心里感受,物质是外在的世界。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一点点的物质满足,是可以提升幸福感的。当物质丰富,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它们之间关系就很松散。幸福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人没有钱却觉得很幸福,而另一些人拥有很多财富却感受不到快乐。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很受学生欢迎的公开课之一,分享哈佛这所百年学府的成功智慧,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秘诀,帮助自己更容易地拥有快乐与幸福的心境。哈佛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之一,300 多年来培育了不计其数的精英人才,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故事,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幸福课,以期指导读者更好地感受生活,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价值。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到学到百年哈佛的成功智慧,从而抛掉那些无谓的烦恼和压力,让自己享有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生。目录走进哈佛“人气王”课堂“幸福教父”隆重登场什么是幸福幸福与积极心理学改变自己容器的形状审查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幸福并非命运安排幸福从不曾走远幸福与否,取决于你如何看待我们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力积极信念,指明幸福的方向微笑的“蝴蝶效应”永远给自己积极的喑示打破“平静的绝望”慢慢接近“更幸福”幸福的吸引力法则专注于“我想要的”“聚焦”心灵的焦点保持积极的状态关注幸福,它就会到来巧用幸福“特效药”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直面“不幸”不逃避挣耽消极心理的锁链没有克服不了的因难摔倒后记得抓一把沙子怎样逃离不幸的“怪圈”摆脱过多的负面情绪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换一种眼兄,换一个世界掌握幸福得方向痛苦只是小插曲潜意识里的幸福觉醒一切都还值得庆幸冲破负面信息的桎梏每天写一篇感恩日记学会调适自己破解幸福密码仅有积极的思想还不够重温“极致体验”找到幸福“平均线”用肢体语言调节情绪改变自己,幸福就在转角处压力是把双刃剑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做好准备再改变别害怕改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快乐不需要理由改掉忧虑的习惯乐观的人总能看到幸福世界用“心”为自己创造幸福的天堂化繁为简的幸福准则学会减法生活慢下未,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生命在享受时光中增添品质心灵越纯净,快乐的能量越强大有种幸福叫“饶过自己”不被欲望蒙蔽不要做虚荣的“无果之花”盲目攀比徒增负累放过自已,不纠结于已失去的事物放开胸怀,幸福不期而至跳出“完美”的迷宫幸福,就是过好每一个当下用感恩的心拯救“幸福大萧条”挖掘幸福的幽默宝藏希望,拓展幸福的容量爱情不是幸福的“枷锁”让工作充满幸福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秘诀健康安好,幸福的另一种诠释
文/麦大人0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记得几年前,央视有个采访话题:“你幸福吗?”令人意外的是,出现了很多神回复。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我们每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一点。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很多人反而羡慕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觉得他们更加幸福。这些在今天分享的《哈佛幸福课》里可以探寻到,作者是丹尼尔·吉尔伯特。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在一般情况下,有些人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02幸福是相对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开篇就写到:“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很多人觉得自己有钱了,时间自由了就会幸福,其实未必。一个人是否幸福,更多的取决于内心的感觉。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很多人过得非常纠结,内心一点都不快乐。其实,幸福源自于对自己内心的认同、接纳和赞美,幸福应该是向内探求,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环境。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
幸福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可以平安到家;
幸福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身心自由,有一份喜欢的事业;
幸福不是你的爱人多漂亮,而是你的爱人笑容多灿烂;
幸福不是你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你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说你是一个好人;
幸福不是你吃得好、穿得好,而是你一生没病没灾…
每个人眼中的幸福各不相同,所以幸福是相对而言的。今天得到19美元与明天得到20美元,你更期待哪个呢?03不幸的根源《围城》里有句名言,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围城心理。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现在与过去作比较?现在的我们有谁真正满意自己的现状?我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简单来说原因有二。盲目地攀比S就曾读于国内某名牌大学,马上就毕业两年了。但他对未来一片迷茫,心里过得也很焦躁,他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工作,担心外面生存压力大,也不太满意小城市的生活。到目前为止,S从没有在一家企业工作半年以上。公司换了一波接一波,都不满意,总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S的很多同学,不少都去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工作。他们虽然过得辛苦忙碌,但每个月都能拿到8k以上,对自己还是很满足。想到这些,S更是异常苦恼,觉得自己能力并不比那些同学差,但为何自己一点都不开心呢?很多时候,盲目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在很多人都懂很多大道理,但就是从来不去实践。我们不要做眼高手低的那种人,思想上很想进步但行动上一无所获,心里面又极端鄙视自己,这就叫犯贱!你自己真正尽力了,对得起自己就行,幸福没有标准。天天锦衣玉食的人,未见得幸福;日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不满于现状翻看朋友圈,经常看到一句说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使我们痛苦的原因,很可能是你想了不该想的东西,因为得不到,所以一直惦记。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量力而为,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大事情。最怕的就是一屋不扫,只想着扫天下的人。连一日三餐都都难以为继,还天天想着去改变这个世界。偶尔做做梦不是坏事,但经常做白日梦就是你的问题了。很多时候,知足常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04幸福就在身边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急匆匆地赶路,对路边的风景和行人全然不顾。一个人拦住了他问:“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他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跑着,只撂下一句:“被拦我,我在寻找幸福。”一转眼近20年过去了,小伙子也变成中年人,依然在路上奔跑。又一个人拦住了他:“喂,伙计,你在忙什么呀?”“别拦我,我在寻找幸福。”时间如流水,又是20年过去了。这个中年人现在已经老态龙钟,头发花白,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走着。这时有人好奇地问:“老头子,你还在寻找你的幸福了吗?”“是啊!”说完这句话,老头如梦初醒,一行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刚问他幸福的那个人,就是幸福之神。他寻找了一辈子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身边。幸福其实很简单,它不在远处,也不在高处,往往就在自己身边,更多是内心的一种感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里面的一句经典话,非常地有哲理。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采访他说,“你幸福吗?”莫言回答:“不知道。”伟大的先哲林肯曾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他们就有多幸福。幸福在于自己的心和感觉。
现在我们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有一个数据可以衡量国家人民的幸福程度,叫做国民幸福指数,我们的国家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同时更要关心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们快乐吗?相比之前更加快乐了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国家参加过一次调查,那会数据显示国民幸福指数有64%左右。到了1991年再次参与调查的时候,幸福指数提升到了73%左右,原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等到1996年再次参与调查的时候,幸福指数下降到了68%。这个数据很令人困惑,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享受着物质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为什么内心越来越不快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让我们看看在物质不丰富的时代,圣贤是怎么生活的?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意思是,颜回家里条件非常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破烂,住在很简陋的房子里,这种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过不下去,颜回却能享受其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能会说,生活不就是这样嘛,老天给啥日子就过啥日子,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这也是没办法呐。颜回真的让人佩服的,不是他能够在这么困苦的环境中生活,而是他对待这种境遇的态度,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抱怨的时候,颜回却能自得其乐。真正的圣贤者,不会被物质生活所困,自始至终保持内心的恬静与安宁。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之前越来越好,然而很多人却内心越来越不快乐。因为他能看到周边人又买了新车买了新房一夜暴富,自己很不平衡。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看去,无限广阔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看过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孔子教给我们的审视方法,就是通过什么方法能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与幸福。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作“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是多高的境界,意思是一个人即使生活贫困,内心依然自得其乐,不会丢失做人的尊严,这种快乐不会被困苦的生活夺去,当然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傲,依然是快乐富足、态度谦和的君子。修心不修身曾是很多哲人的习惯,在他们看来,身是它物不足挂齿,心有明台能至世外,书中不只有黄金屋、千钟粟,更有定心丹、菩提树。儒家思想传承下来,我们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曾经当过八十三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让他弃官回家。有人告诉他,上级派人检查工作,其实是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会栽赃陷害,县吏跟陶渊明说:您应当“束带见之”。就如同今天,您要穿正装,系领带,恭敬地去见领导。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低声下气向这些小人献殷勤。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意思是如果我为了物质生活好一点,就不得不向其他人低三下四献殷勤,那我的内心受了多大委屈呀。他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于是就回归到自己的田园。陶渊明的意义,不仅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一个内心装有万水千山的人,绝对胜过一个家财万贵的人。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真正的富足,是即使社会浮躁,依然坚守本心;即使自己生活不太富裕,但依然承担更多的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真正的富足,不是攀比,不是虚荣,而是看尽世事繁华后回归内心深处的那份平和与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加关注,定期更新精彩文章^_^以防被删请关注功中呺:(道衍天下)更多干货尽在其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脆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