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办被别人骗了办了几个营业执照报警有用吗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找工作时你了解公司的企业信用信息吗?买理财时你知道是在和家什么样的企业签理财合同吗?注册资本是多少,法定代表人是谁,受过行政处罚吗?起诉公司时,法院要求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该上哪找呢?毫无疑问,律师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律师在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可以到有关部门查询企业的档案信息。但是,委托律师的话,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律师费。有没有其他办法,公民个人能够自行查询呢?其实,这一切根本不是问题,国家早已把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了。这就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页一、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手机App,但不知是何原因,目前这个App极为难用,建议大家还是通过网页浏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App打开浏览器,输入公示系统的网址(www.gsxt.gov.cn),这就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总站。以今日头条的主办单位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点击查询,就可以得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相关信息与营业执照的记载是一致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二、查询股东、主要人员等信息注册账号并登陆后,还可以进一步查询股东、主要人员等信息。如果查询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的话,就会看到创始人张一鸣的身影了。字节跳动有限公司三、企业信息在法院诉讼中的用途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于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到底有什么帮助呢?如果到法院起诉,必须要求有明确的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怎么才能算是有明确的被告呢?一般说来能够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是最好的。但是哪个企业会没事到处给人发自己的营业执照呢?这时,我们可以打印公示系统的企业信息,以此代替企业的营业执照。到法院起诉时,把这一页打印出来提交给法院。四、启信宝、企查查、天眼查、爱企查相比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启信宝、企查查、天眼查、爱企查可能更为人所熟知。这些网站也能够查询企业信息,但它们只是信息的搬运者,而非生产者。这类网站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多家网站提取官方数据,按照关键字查询、股东/法人名查询、经营范围查询、失信人查询及高级检索查询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搜索查询功能。这些网站查得的信息仅能作为参考或线索,法院诉讼时通常不予认可。启信宝五、委托律师查询企业档案通过网站查询的企业信息都是公开信息,但是,有时候处于特殊需要,如法院诉讼,我们可能需要企业的一些更为秘密的信息,如章程,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信息,股东会文件,设立企业时的出资协议等。这时就不得不委托律师查询企业档案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五条,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06-22 09:28:49
近期有许多群众收到“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商户升级相关手续”的诈骗短信,内容涉及营业执照显示状态异常、需要年检;需要升级、完善内容,延时将被罚款或者永久注销账户……有商户在点击虚假链接进入假冒官网后填写个人信息和输入验证码后,一步步落入骗局,最后受害人银行卡里的钱被骗子转走。相关诈骗信息。警方提供截图案例:收到“完善”营业执照信息短信,接连有个体户被骗2020年11月28日,市民李先生报警,称其收到一条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来的,要求完善营业执照信息的短信,若不立即操作将被永久注销账号。由于李先生的营业执照确实年检到期,便信以为真点击了链接,他按照短信要求操作,最后被骗2999元。据李先生介绍,他当时收到那条短信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要影响营业,所以没有怀疑就打开网址操作了。李先生称进入网站后便根据提示逐步操作,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银行卡号以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但没过多久就收到一条银行卡被扣款2999元的短信。此时察觉到不对劲的李先生才想起打电话咨询同行好友,“我朋友说市场监管局不收取此类费用,肯定是遇到骗子了,让我马上报警。”李先生也是十分懊恼,没有先向同行或有关部门咨询,而是情急之下自行操作导致钱财被骗。12月3日,海口个体户符某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海口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你的营业执照状态异常,请尽快登录(zunxun.cc)办理申诉,逾期后果自负!”相关诈骗信息。警方提供截图符某点击该短信链接,进入一个名为“海口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页,并在该网页上填写了个人身份证及银行卡号,随后符某收到一条短信验证码。符某在该网页输入验证码信息后,发现银行卡6300元被转走,此时才发现被骗,共计损失6300元。警方提醒:请不要点击陌生网址链接据民警介绍,在这个骗局里,犯罪嫌疑人采用短信群发的方式,将诈骗短信发送给各商户负责人,在商户负责人按照短信内容操作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后,商户的手机很快就收到短信验证码,嫌疑人再要求商户将验证码输到网址上,最后商户的个人银行卡被扣款,这些钱都被嫌疑人转走了。昆明市反诈中心提醒,目前,此类案件呈高发态势,需引起相关商户高度重视,收到相关诈骗短信后切莫相信,遏制此类诈骗案情高发态势。相关诈骗信息。警方提供截图在接到类似短信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部门核实,也可自行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切忌点击陌生网址链接,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如发现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案。来源:综合南国都市报原标题:《个体户们,“年检骗局”来袭!小心上当!》
“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被降薪或者被开除的是不是你。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光电项目,让电站源源不断地帮你发电创造收益”,这是“赫煌到家”APP的广告词。11月21日,有多位投资者向红星资本局爆料称,自己在一款名为“赫煌到家”的APP中,遭遇了“光伏发电”投资骗局,被骗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河北张家口市的许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她从今年9月起,先后向赫煌到家APP投入13万元,直到11月16日APP无法打开,才发觉被骗。宁夏中卫市的李先生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他投入了34万元。据许女士讲述,该APP自称: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国家扶持、每天都有收益,企业资质也十分齐全,包括营业执照、电力业务许可证、金融许可证、保险证明书,甚至还包括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11月21日下午,红星资本局发现,赫煌投资公司除了营业执照外,其他的企业资质均查询不到,或为造假。另据媒体报道,有投资者曾到连云港去找这家公司,但发现其工商登记的地址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光伏发电APP骗局“收益低、资质全、评价好”来自河北张家口市的许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9月12日,她在“河北本地生活宝”的公众号上,看到了“赫煌到家”APP的广告。该APP自称: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国家扶持、每天都有收益,并且提到实名认证后就奖励30元。于是,许女士下载注册了“赫煌到家”APP,并将奖励的30元投了进去。第二天,30元投资显示收益几毛钱,还能立即提现,许女士又投了500元,每天的收益是1.5元。“这个收益没有那么夸张,不是500投进去立马几十块的收益,我就比较放心”,许女士说。许女士其中一次投资 受访人供图除了收益,许女士还注意到,“赫煌到家”APP中企业资质十分齐全,包括营业执照、电力业务许可证、金融许可证、保险证明书,甚至还包括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她查询了营业执照,与APP中的信息吻合,便放松了警惕。就这样,从9月12日到11月15日,许女士先后投入13万元,她朋友也投了11万元。直到11月16日,“赫煌到家”APP推出“充值5万送5万”的周年庆活动,“收益太高了,我觉得上当受骗了。”许女士发觉被骗后,当天想要提现所有充值的金额,却发现“赫煌到家”APP已经打不开了。与许女士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宁夏中卫市的李先生。9月21日,李先生也是通过某微信公众号看到了“赫煌到家”APP的广告。上网查询后,他发现“赫煌到家”的光伏发电投资项目评价不错。李先生先后投了8次钱,共计34万元,到了11月16日,该APP无法登陆,他才发觉自己被骗了。李先生其中一次投资 受访人供图发现被骗后,许女士和李先生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许女士告诉红星资本局,截至目前,“赫煌到家”APP投资者组建的群聊已超过140人,最多的一位投资者被骗近70万元,群成员被骗金额共计600万元左右。号称能带来发电收益的赫煌投资参保人数为0,资质大多造假“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被降薪或者被开除的是不是你。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光电项目,让电站源源不断地帮你发电创造收益”,这是“赫煌到家”APP的广告词。在采访中,许女士和其他投资者曾一致提到,有许多本地公众号文章为“赫煌到家”APP做推广。11月21日下午,红星资本局发现,这些公众号文章目前已被删除,该APP的下载链接、二维码均已失效。一张营业执照截图显示,“赫煌到家”APP背后的主体是江苏赫煌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煌投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名为吴中原,成立日期在2017年10月,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教育项目投资,注册资本2000万元。但公开数据平台显示,赫煌投资的参保人数为0。红星资本局随后拨打了赫煌投资的电话,提示为“空号”。值得注意的是,赫煌投资除了营业执照外,其他的企业资质均查询不到,或为造假。红星资本局通过国家能源局资质和信用信息系统、中国银保监管理委员会、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搜索发现,赫煌投资的电力业务许可证、金融许可证以及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通通查询不到。“这些企业资质,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查,就没有理会,只看到营业执照是真的就相信了”,许女士对红星资本局说。光伏发电缘何成为骗局?行业高速发展、热度高居不下许女士表示,在自己家乡,光伏发电项目随处可见,她以为这款APP的项目也是国家扶持的正规投资。李先生也说:“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现在是国家支持的项目”,所以并没有怀疑太多。光伏发电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为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相继颁布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以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此后,光伏发电企业迎来爆发增长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目前现存光伏发电相关企业20.03万家。今年9月30日,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发布的《国家电投建设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宣言(升级版)》指出,自2016年至今,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增长了6倍,超过3500万千瓦,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据第一财经报道,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从每度2.47元下降到0.37元,降幅远高于风电成本。业内预计,随着光伏接近平价,未来十年光伏装机需求量将迎来十倍增长。一边是光伏发电行业的快速增长,另一边也有人利用光伏发电投资的热度来制造骗局,“赫煌到家”APP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根据安徽省公安厅官网10月9日消息,亳州市蒙城县公安局还曾侦破一起利用EPC光伏发电项目实施合同诈骗案件。根据通报,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掌握光伏发电安装工程,与受害人签订《EPC光伏发电安装合同》,再诱导受害人向指定的虚假企业购买施工所需的光伏板,诈骗受害人定金。警方提示称,投资企业和人员要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实地考察、官方咨询等途径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切勿盲目投资。此外,有市场人士也对红星资本局感叹,政策刺激下,光伏市场早已锣鼓喧天。但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需谨慎投资,多方考察,以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困境。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强亚铣编辑 余冬梅(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别人骗了办了几个营业执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