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卖临期食品的网站有什么好处吗?


原价8元的果汁饮料,现价1元;原价15元的薯片,现价15元3罐;原价16元的进口巧克力,现在12元3块;原价超过50元的进口食品,现在以“盲盒”形式销售,15元包邮……
那么实惠的价格,只因为它们是“临期食品”——临近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一段时间以来,“临期食品”几乎成为高性价比的代名词,因为很多商户为了加快周转率、减少库存并且避免食品变成不能销售的“过期食品”,会将临期食品打折销售,折扣还不低。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只要保存得当,临期食品的品质有保障,可以食用。但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部分临期食品的营养成分下降很明显。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临期食品存在产品信息不全、经销渠道不明的情况。可见,临期食品不一定意味着“划算”,选购要谨慎。
临期食品“开盲盒”?不建议买
凭借着与原销售价格的巨大差距,很多消费者成为临期食品的忠实粉丝。但是,并非所有的临期食品都值得入手。
在电商平台,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很多产品。除了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外,还有部分知名度并不高的进口品牌,甚至有商家将产品品牌打码,直言这是“某品牌”的临期食品。
为什么要对临期食品遮遮掩掩,像卖“盲盒”一样?
通过与部分商家交流,记者发现有些临期食品来路不明。比如,有的商家明确表示,其销售的进口临期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来自海外代购;还有的商家始终不愿介绍产品品牌和来源。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相关商户没有品牌代理权,而是通过非正规途径取得了产品。
如果选购这类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无法确定它们的进货渠道以及保存运输条件。
一方面,进口食品需经过检验检疫才能进入市场流通,“代购”等渠道不能保证产品不存在问题。事实上,海关部门在抽检中经常会发现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并将它们阻止在市场之外。但是,那些来源不明的进口食品,未必经过监管,从而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临期食品的食品安全系数与保存条件紧密相关;哪怕是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存在风险。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说,食品保质期由“贮存条件”和“期限”两个元素共同构成的,二者密不可分。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通常包括: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产品实际贮存条件与标签标注不符时,可能会造成食品保质期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如果能够按照食物标签中标注的条件进行贮存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将保质期作为最后期限;如果不能完全按照条件进行贮存,建议尽早食用,避免保质期缩短导致食物腐败。
但从实际调查看,部分“开盲盒”、不公布品牌的临期食品经销商不能提供有效的销售凭证,消费者很难判断相关产品的存储运输条件。对于这类临期食品,建议不选购。
价格打折,营养和口感也可能打折
专业机构还指出,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同,随着保质期临近,其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是否仍值得购买,消费者得根据个人需求判断。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9款临期食品进行了测试,发现临期食品的安全指标虽然符合国标要求,但营养成分可能下降;有些食品虽然安全问题不大,但口感会有变化。
上海市消保委选取了柠檬味茶饮料、橙汁、奶盖杏仁沙琪玛、夹心饼干、小龙虾味空气薄脆饼、花椒锅巴、香葱鸡汁味干脆面、炸酱味拌面、咖喱味拉面等9款保质期相对新鲜的食品以及对应的临期产品,委托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两款饮料类临期食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维生素C含量丢失。其中,橙汁(非浓缩复原)临期产品比新鲜产品维生素C含量降低73.6%;柠檬味茶饮料临期产品比新鲜产品维生素C含量降低36.4%。
临期食品酸价和过氧化值也出现变化。酸价体现的是油脂中酸性物质(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高低;过氧化值体现的是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高低。测试中发现,方便面和饼干的酸价变化较不明显;沙琪玛、锅巴等油脂含量较高的产品,酸价变化更大一些。不过,所有临期食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仍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上海市消保委指出,临期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但品质与新鲜食品有区别。如果消费者对营养成分比较介意,应避免购买标注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的临期食品。
不健康的食品,不宜多买
国家卫健委也就临期食品的选购发布过提示,建议消费者对临期食品有所取舍。
国家卫健委介绍,食物大体可以分为长保质期食物和短保质期食物。其中,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比如真空包装的粮食、罐头、方便面、饼干之类。长保质期食品即便到了保质期,只要储藏得当且没有开封,仍能安全食用。
鲜牛奶、新鲜果汁、现做蛋糕或面包、冷鲜肉等短保质期食物,如果过了保质期,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增加。这一类临期食品需谨慎购买。
还有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如薯片等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即使是低价诱惑也不宜买太多。
此外,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哈喇味,尽量购买新出厂的产品。
最后,建议消费者购买小包装而不是大包装的临期食品,避免来不及吃造成浪费。

准备过期的食品,不知道你会不会选择购买呢?其实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看到这样的食品相信也不会购买的,毕竟临近过期,买回去也是没有用处。不过,现在消息指出年轻人爱买临期食品,是怎么回事呢?
临期食品价格便宜
年轻人喜欢购买临期食品,你觉得这是丢人的情况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箱售价在45元的牛奶,一旦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一般只需要25元就能买到,而且其它商品价格更加便宜,所以多数年轻人都会购买这样的食品。
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包括在二三线城市上班的青年人。但是这样的食品是否安全呢?有专家教授表示,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你是在靠谱的超市或其它渠道买的,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仍然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8.9元一盒红糖姜茶,一包才0.6元!”“临期挂耳,18片9.9元包邮!五毛钱一杯咖啡!”“求深圳临期食品购买点”“超市的打折临期购买攻略”……
这些是豆瓣一个叫“我爱临期食品”讨论小组讨论的内容,这个创建于2020年9月的讨论组,已经聚集了将近9万“临期食品”爱好者,大家在这里分享购买“临期食品”的经验和心得,推荐卖“临期食品”的店铺……
◎ 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 39健康摄
琪琪作为新入坑的“临期食品”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要上线刷一刷新的分享。在大家的分享和推荐下,琪琪买到了10元一盒的自热火锅、15元一大桶的巧克力、20元一箱的牛奶,而且都是知名品牌,真的好划算!
被追捧的“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在过去一直是被“嫌弃”和被“抛弃”的东西,但现在却深受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几大电商平台都有专门的临期食品店,有的店铺销售产品超过10万件;在线下,很多大型超市都设有临期食品柜,一二线城市还有专门的临期食品专卖店,有的甚至发展成网红店,吸引临期食品爱好者到店打卡。
◎ 电商平台的“临期食品”特卖。/ 网络截图
2021年4月,某电商平台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大约210万人在该平台选购“临期食品”。某咨询平台今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则显示,超4成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临期食品”。
被问到为什么喜欢“临期食品”,琪琪表示:只需要花3折甚至1折的价格,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难道不香吗?
“临期食品”安全吗?
很多人追捧“临期食品”,但同时也有人担心:都快过保质期了,“临时食品”能吃吗?吃“临期食品”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吗?
1.保质期内没有安全风险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合格的预包装食品,只要保存得当,在保质期内基本都是没有食品安全风险的!
所谓的“临期食品”是指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是仍然在保质期内的,因此肯定是可以吃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保质期的食品,其“临界期”也是不同的,保质期短的食品,临期安全风险更大,大家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临界期”。
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食品,临界期为45天,如罐头食品、糖果、饼干等;
保质期6个月到1年的食品,临界期为20天,如方便面、常温牛奶、果汁等;
保质期90天到6个月的食品,临界期为15天,如各种真空包装的冷藏熟食品;
保质期30天到90天的食品,临界期为10天,如鲜鸡蛋、灭菌包装的肉食品等;
保质期16天到30天的食品,临界期为5天,如点心、酸奶等;
保质期少于15天的食品,临界期为1-4天,如新鲜熟食、鲜牛奶等。
2.部分食品营养价值会打折
有些预包装食品,某些营养成分会随着保存时间推移而逐渐损失,比如番茄罐头,刚出厂时大部分维C都还在,但存放1-2年,维C的含量就会逐渐下降,因此这类食品的临期产品,和新鲜产品相比,营养价值会降低。
“刚过保质期”的食品能吃吗?
购买临期食品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容易放过期”,那么“刚过保质期”的食品还能吃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过期食品不一定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能不能吃,还需要看食品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食品是否安全,主要看其品质是否发生变化,对于那些保质期较长的食品来说,其大部分保质期都是有富余的,如果保存得当,在过了保质期的短期内,只要没有变质,是完全可以食用的。
比如真空包装的豆子、杂粮,只要包装没有破损,没有出现长霉、腐败、变味的问题,即使过了保质期也是可以食用的;冷藏的酸奶,过期两三天内,只要味道正常,一般也可以食用。
当然,我们建议大家应尽量在保质期内把食品消耗掉,而不是冒着可能发生的风险吃“过期食品”。
“临期食品”怎样吃才健康?
1.冷藏的食品需购买新鲜日期
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一旦脱离冷链或者储藏温度不达标,食品很可能会“提前过期”,比如冷藏的巴氏奶,在室温下几个小时就可能变质。因此,这类食品建议尽量购买新鲜日期的,才能吃得安心。
2.按需购买,不要囤货
不管是多便宜的“临期食品”,一定要考虑自家的消耗能力,如果贪图便宜买了一大堆却吃不完,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3.“临期食品”要及时消耗掉
买回家的“临期食品”一定要及时消耗掉,尤其是保质期只有几天的食品,如面包、点心、鲜奶等。如果购买太多,短期内吃不完,可采取“降温保存”的方式延长保质期。
一般来说,一种食品如果在室温能保存7天不变质,那么在4℃以下则可保存半个月;如果冷冻保存,则可在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不变质。
4.吃之前看一下食品状态
有的食品,如果储存不当,即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会变质,因此大家在吃“临期食品”前,一定要先看看食物的状态,如果已经呈现变质的特征,一定不要食用。
比如,坚果有“哈喇味”,说明其过氧化值已经超标,牛奶出现絮状物或者有酸味,说明其已经细菌超标,并且开始产酸了。
参考资料:
[1]范志红.临期食品的便宜能捡吗?过期还能吃吗?注意这几个要点[N].原创营养信息,2021-11-04.
[2]央视新闻.何为临期食品?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如何捡漏和保存临期食品?一文了解[EB/OL].[2021-11-04].
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临期食品的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