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食品产品标准的前言部分一般规定了与法规实施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摘 要 食品召回制度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该制度是为了将不安全食品召回,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从而对社会公众的健康造成更大的侵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但该制度在立法及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体系、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等。本文结合我国现有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健全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应在法律体系、监督机制、食品溯源体系、食品责任保险制度和法律责任方面作出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召回制度 法律思考

作者简介:张慧颖、张丽君,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

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并且在这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我国在食品方面的保护措施还存在欠缺,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这一制度是一个重要并且及时的课题。

一、食品召回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食品召回制度的起源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确立了较为系统的产品召回制度,美国是最早建立该制度的国家,并且最开始是应用于汽车。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参议院瑞比福克的倡导下,一场社会公众对于汽车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对汽车的安全问题漠不关心的听证会拉开了序幕。随后,美国的拉尔夫·纳德在他的书中将通用汽车公司计划生产的汽车在安全系统和污染防治设施方面存在的缺陷曝光,提出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汽车的缺陷问题,并提到其严重威胁着社会公众利益 。美国在1966年颁布的《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中规定汽车的生产者如果知悉自己生产的汽车在设计或者制造等方面有安全隐患,就必须及时主动召回。在这之后,美国产品召回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大,许多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商品也被纳入该领域,食品召回制度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食品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者是追求最大限度利益的“经纪人”,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以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他们采用新技术,减少成本,简化流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然而,通过减少成本与简化流程,虽然能够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生产过程中必定会制造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食品,若是将这部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势必产生较大的外部性负效应,即让社会公众承受这些问题食品带来的威胁,甚至导致社会公众对市场上的产品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市场的消费活力。把外部性负效应内在化是解决这个现象的最佳方式,让责任生产者自主召回不安全食品,自行负担这种风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这样一来,生产者不得不时刻考虑到制造不安全食品所应承担的社会成本,激励生产者保障食品的质量,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三)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重中之重,我国正逐步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执法。但近几年屡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使得社会公众对此缺乏信心,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不够健全,所以我们应加快该制度的立法完善。首先,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传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中,消费者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十分困难,比如在维护权益过程中会遇到难以进行举证的问题,法律程序启动门槛高,导致消费者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赔偿,到最后消费者只能自己承受这些损失。食品召回作为针对处理不安全食品事后救济的一种有效方式,恰好能够弥补食品责任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消费者为达到避免损害扩大化的目的,可以在造成实际损害之前要求生产者进行食品召回。其次,完善食品召回制度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有积极影响。许多企业囿于召回食品会损害企业的形象,非迫不得已绝不主动召回。其实恰恰相反,食品召回是企业负责任的一种行为表现,它能够避免损害结果扩大化,降低企业的赔偿负担。最后,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在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消费者与食品企业存在着悬殊力量对比。生产经营者利用在食品信息中的有利地位,使用不容易被消费者察觉到的隐蔽手段达到为自己获取利益的目的,将本来应该由自己来承担的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大力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

二、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责任规定较轻

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除了《食品安全法》这一基本法律外,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消费者的法律,但这几部法律对有关食品召回的规定都不明确。即使是已经实行六年之久的《食品安全法》,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关于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细则。虽然《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首次针对全国具体规定食品召回的流程,但是该召回标准却与有些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存在冲突,导致食品召回在实际操作时整体效率低下。此外,违法成本低也是导致食品召回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我国对于企业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规定得过轻,导致违法企业在面对食品召回的法律规定时有恃无恐,在主动召回的巨额成本和接受轻微的处罚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时,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接受轻微的惩罚。

(二)我国食品召回实施主体和食品检测标准不明确

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体系较为庞杂,多个机构都有权利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管理。由多个不同机构在没有明确职权的情况下一起监管食品安全,势必会发生监管系统秩序混乱的局面。不仅会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导致争相管理或是无人管理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多个管理机构都有权利对食品安全标准作出规定,导致食品没有明确统一的检测标准,甚至会出现检测标准互相矛盾、冲突的局面,导致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所适从。

(三) 缺乏有效的追溯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食品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数量庞大而且规模参差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甚至连最基本的标识都没有,使得许多食品的信息录入不完整,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由于信息不够齐全,导致没有办法快速地从源头上阻止危害食品的流通。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追溯制度。此外,生产企业不愿意履行主动召回食品的义务,主要是考虑到无法承受大规模食品召回的巨额成本。根据法律规定,食品召回的相关费用由食品企业自行承担,而食品召回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付出巨额成本,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承受这些费用,那么这些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巨大损失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有必要建立责任保险制度。

三、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一)健全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体系和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召回制度存在不足的情况,我国应该向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在《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召回作进一步的修订,根据市场上食品的现有问题和食品召回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作出更有针对性、更为细致的规定。除了修订《食品安全法》外,还可以提升《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的法律等级,并对其作出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其适用效力,使得该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律即便再周全,也可能会有欠缺,很难涉及全面,而司法解释恰恰拥有填补漏洞的功能,因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及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使食品召回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全面和严密。在食品召回制度中,具备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食品召回,因此我国可以出台一系列涵盖各种食品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作出更有针对性的标准和规定。

(二)建立统一食品召回监管机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食品召回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从提高执法效率的目的出发,对有关执法部门进行整合,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权责,并形成科学的问责机制。综合我国目前的具体状况,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在国家质检总局下设立一个食品召回协调机构,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分门别类管理食品召回,不仅可以明确食品召回的主管机构,而且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这种囊括纵向和横向的全面协调,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三)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体系和食品责任保险制度

食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食品对于人体的危害性更直接,因此,完善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能够只依赖单一的食品召回制度,更应该提早防范,管理好食品流通的源头,达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面监管的效果。我国应尽早建立健全食品溯源体系,明确规定违反食品溯源制度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使食品从原材料加工到销售整个环节得到有效监管,有关执法部门才能根据食品的链条,快速找到源头企业,使得食品召回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建立食品召回责任保险制度,让企业通过保险来转移实施食品召回所要承担的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事先对其所生产或销售的食品进行投保,当发生食品召回的事件时,则由相应的保险公司根据召回企业的投保数额对召回食品所需的费用进行赔付,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的赔偿能力得到强化,激发企业主动性,防止企业因缺乏资金而阻碍问题食品的召回。

和食品安全立法比较先进国家的惩罚措施相比,我国对食品企业违反食品召回制度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提高赔偿数额,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使得违法企业的赔偿数额远远超出其所获得的非法利益,更加有效打击企业的违法行为。

通过我国的司法实践,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召回制度作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障食品安全,树立良好市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监管我国食品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比如立法与实践上的不足,在遏制和打击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上显得有点力所不及,但是随着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不断完善,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必将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成熟,有效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从而为消费者撑起一把有力的安全保护伞。

徐士英.产品召回制度:中国消费者的福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1]滕治中.解读《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质量与市场.2008(7).

[2]钱志伟.食品标准与法规.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李克超.食品召回制度之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法制与经济.2009(4).

[4]都世炜.食品安全的制度反思.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4).

[5]董玉红.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完善问题研究.河南: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7]何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有关问题的立法建议.河北法学.2008(3).

[8]邵波、胡尚惠.论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州大学学报.2012(5).

[9]王宗玉.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法学家.2009(3).

[10]倪萍.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法制博览.2013(1).

[11]张玉洁.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缺陷问题分析.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摘要: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链的兴起,食品产业是一大象征,食品产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鼎盛的飞速发展,然后也带了更多的食品安全危机,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消费者,总结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链的兴起,食品产业是一大象征,食品产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鼎盛的飞速发展,然后也带了更多的食品安全危机,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消费者,总结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中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综合性的、透明的监管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让广大的消费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关于食品生产厂家和关于食品的所有信息,这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重大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是一个充分保障广大消费者权利和健康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还是维护祖国在国际社会和国内公民心中形象的积极表现。政府之所以要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是为了充分的保障公民的权利,保护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阐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及方法。为后文起铺垫作用;第二部分是基本概念的解释,包括食品安全的内涵、安全食品的范畴、政府监管和监管机构的介绍。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政府食品监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行的食品安全体制及这种体制下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部分介绍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质策略,包括政府监管完善、公众平台完善以及借鉴国外经验;第五部分是论文总结。所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个长远而又重大意义的工程。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体制



  [32]武洪斌.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情况通报.,2010一02-22

  [33]秦义勇.实践科学监管理念贵在创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2

  [34]孙彩红.中国责任政府建构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5]刘霞,向良云.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新视野,):102

“虾滑帝姬”投稿了10篇食品安全论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食品安全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论文题目: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食品行业只有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不断地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才能生存、发展壮大。食品企业也身处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必须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战略管理,贯彻执行力,严格检查产品质量,这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设现代化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是重要的一环。国内外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各方面、各层次的研究不断扩展、深化。

本文根据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与着作的阅读、分析与研究,以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和双汇集团的瘦肉精“健美猪”事件为背景,展开对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

企业的质量管理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吃、穿、住、用、行的安全。特别是吃的方面,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食品企业把质量安全问题解决了,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发展力,也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更好地对企业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实例,分析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及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的现状。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成立于,从最初的1000万资金到现在8800万的资产,就是利用桦甸所处的长白山生态地区,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对本地区的生态产品进行加工。尤其是旗下的吉粮雨润生态食品公司生产的甜糯玉米饮料更是家喻户晓。公司的目标就是打造长白山生态谷物饮料第一品牌,打造“原生态”品牌,并以创中国名牌产品为战略目标。

公司对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视,这也是公司到目前为止取得品牌优势与良好口碑的重要保证。公司即将与蒙牛集团战略融资合作,建立生产基地,扩大生产。

面对公司的再一次战略发展机遇,能否把握机会,经受住产品质量的考验,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巨大问题。迅速扩大的原材料供应量将严格考验公司的质量安全体系。我曾数次实地到桦甸考察,那里盘山错岭,美景如画,但也有令人忧心的一幕,呼啸而过的一队队翻斗工程车瞬间便会掀起遮天蔽日的粉尘。

公司如何保护生态园区以及园区的生态产品将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大型企业如何面对采购的巨量原材料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万无一失?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公司就会变成三鹿、双汇那样的大型上市集团;解决不好,即使成为三鹿、双汇那样的大型企业,也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

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是如何做的呢?本文将介绍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在技术、设备、原材料、物流、售后、品牌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对策。通过对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尝试找出适合的、能提升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办法与对策,主要有: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加强企业管理中对人的重要认识,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选拔和教育管理工作;在深化对原材料产地、成分和质地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升级和更新检测、检验手段;健全售后跟踪反馈体系,第一时间迅速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希望所研究的.问题能对其它行业的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起到借鉴作用。毕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让我们像关注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关注我们的企业质量管理。为建设一个强大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经济强国而不懈地去努力奋斗!

第2章 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基础16-25

2.1.1 现代食品行业的定义与分类16

2.2.1 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19

2.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与组成19-21

2.2.3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21-22

2.2.4 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22-23

2.3 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23-25

第3章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情况及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25-42

3.1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情况25-26

3.1.1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概况25

3.1.3 我国食品行业的现状26

3.2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现状26-28

3.3 我国食品企业发展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成因28-33

3.3.1 我国食品企业发展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28-29

3.3.2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29-33

3.4 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体系的分析33-42

3.4.1 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简介33-34

3.4.2 吉林省奈奇有限公司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34-36

3.4.3 吉林省奈奇生态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36-42

第4章 提升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42-57

4.1 完善食品企业安全体系42-50

4.2 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50-53

4.3 健全售后跟踪反馈体系53-55

4.4 深化对原材料产地、成分、质地的研究55-57

[1]郭明若。对中国乳业现状的几点思考[J].中国乳品工业。(04)

[2]陈春园,熊思浩。国外乳品安全体系是这样炼成的[J].中国中小企业。2014(04)

[3]赵同刚。对新西兰乳制品监管现状的法律思考[J].中国卫生法制。(05)

[4]鄂丽媛。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5]王尚昆。会计视角下的反倾销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6]杨海艳。从国际贸易角度看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

[7]张星晔。乳制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D].安徽财经大学

[8]高春晖。呼和浩特市奶业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9]王静。美国“双反”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姚萍。中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1]刘庆双。中国镁砂出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2]樊斌,魏红梅,潘方卉。乳制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监管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4(06)

[13]张苏,吕珊雁。解放初期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4(08)

[14]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

▎本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由论文免费网整理发布,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核实后我们尽快删除。

食品安全3000字论文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这一问题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民众密切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反映出我国现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为有效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检测体系和方法不够完善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对食品安全体系建立的投入不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也只是运用抽查的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食品进入到经济市场中,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够全面展开的主要原因,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对全部食品进行安全检查,导致市面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从现食品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在形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的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只注重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在监管的对象上,也注重对一些大中型企业进行监管,而对食品市场上的小型生产企业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地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尤其是落后地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甚至还没有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根本原因还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较低。在检测的方法上较为单一,技术水平低,也没有较高技术的检测手段进行应用。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也不够完善,一些食品行业现在食品生产标准上使用两套方案,一套用于食品生产,一套用于食品销售。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这重复检测机构的情况,在没有先进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监管力度条件下,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我国食品检测机构的投资额度,还严重影响了正常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加以完善,需要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建立与我国实际相符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着重对小型或者是家庭式的食品生产厂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检测,并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和舆论的监督。随着现代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测,还可以对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利用,促使社会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这一方式对维护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投资力度,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监测标准的不够完善,致使无法充分发挥出原本的作用。因此还需要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测技术进行建立,制定完整的监测标准,同时总结国外食品安全检测经验,研究具有更大用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方法,促使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提高。通过我国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对社会经济市场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罚。这也是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国也需要借鉴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进而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我国食品安全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出现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理,并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进而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

近年来,全球不断爆发食品安全事故,如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席卷全球的禽流感,等等。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肆虐全国的非典型性肺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氨胺奶粉事件,等等,都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食品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病 人权 管理体制 立法现状

一、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低收入农村体制。其食品的体制是很简单的,在此情况下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威胁是:生的食品、不洁水、不恰当的家庭卫生习惯,特别是不恰当的食品处理习惯,以及不合适的贮存习惯。

2.低收入城市体制。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应用非饮用水、食品掺假、家庭及街头商贩的不卫生操作。

3.高收入体制购买者。其特点是愿意购买半成品或制成食品,以减少购买食品和制作食品的时间。对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在室温下贮存食品,不适当的重新加热,以及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

食品和食品消费既是一个营养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对增进健康和引起疾病两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例如在日本,人们喜爱吃生鱼,这容易引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导致的胃肠炎。在泰国北部,人们喜欢食用发酵猪肉,因而很容易得旋毛虫病。

生产加工食品地区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会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系统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从而加剧了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危险。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体组织,特别是脂肪中已检出农药成分。

二、食品安全中的人权问题

食品安全与人权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中的人权不仅需要国内法保护,而且是一个国际法问题。

生命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现代生命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权,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积极意义上的社会权。

1.保障生命权的前提条件,即数量上保证,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使人类免于饥饿。但是目前全世界仍有6700万人需要紧急粮食援助,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粮食危机的困扰。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2.食品质量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尤其是有毒食品,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如劣质奶粉造成“大头娃娃”,甚至直接导致婴儿死亡;猪内脏、猪肉导致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红心咸鸭蛋”含有苏丹红……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强烈要求政府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从两个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一方面,粮食的绝对短缺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而粮食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因素又会使后果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有毒的食品会直接损害人的健康。

消费者的知情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这是消费者实现食品安全知情权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途径。

2.大众传媒提供信息。这里所称的大众传媒提供信息,限于大众传媒基于社会公益向消费者披露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行为,不包括发布食品类商业广告等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行为。

3.消费者协会提供信息。消费者协会依法向消费者提供包括食品安全信息在内的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4.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知情权的实现,政府应抛弃“重管理、轻服务”的旧观念,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主动公开为主体、被动公开为补充,向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及立法现状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及立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正待完善,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召回法律体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为主导,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为补充,其他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配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遏制和惩治食品经营者的非法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及不健全的方面。

(二)食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更待提高。

我国食品技术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还不能适应食品监督管理的需要,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1.食品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不顺;2.食品质量标准少;3.食品质量标准重叠,缺乏权威;4.食品质量标准不适应迅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要我们根据WTO相关协定的要求整合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

(三)管理部门众多,执法更需持续性。

现行法律法规赋予许多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力,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职权相互冲突、法律法规交叉和不配套的现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使食品监督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保障食品安全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

食品安全监管中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的效果,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前后食品经营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办证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食品原料抽检情况和餐具消毒抽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革后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办证率从76.91%提高到97.92%,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从60.39%提高到85.62%,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从71.27%提高到93.67%,农村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从79.39%提高到90.78%,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也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对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监管中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强化监管责任,实施分类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村饮食卫生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机构改革;效果

8月,滦南县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整合县政府食安办、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管理职责,建立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是落实“大部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3],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过去的.分散执法、分段监管转化为统一执法、全程监管。为了评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的效果,笔者对机构改革前后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8月~207月、年8月~7月期间的流通类网格化监管台账、餐饮服务许可证登记台账、农村流动厨房备案登记表、餐饮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登记表、餐具消毒抽检情况登记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监督抽验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一览表。

分别调查2015年8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前后各一年的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等食品经营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办证情况、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情况、食品原料抽检情况和餐具消毒抽检情况。

2.1改革前后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办证情况

通过对改革前2473家和改革后2500家农村食品经营单位进行统计,改革后办证率从76.91%提高到97.92%,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的办证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改革前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

改革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从60.39%提高到85.62%,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改革前后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原料抽检情况

改革后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从71.27%提高到93.67%,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改革前后农村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抽检情况

改革后农村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从79.39%提高到90.78%,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的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推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可显著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改革前,质监、工商、食药监部门分别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造成监管责任不清、监管力量分散等,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尤为突出。改革后,打破“多头”管理体制,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的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一是监管责任清晰,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守土有责,否则必然被追责问责,增强了执法人员主动监管、规范监管的责任意识;二是监管力量更强,乡镇一级有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改变了以往食药监部门人力不足,对农村食品市场有心监管、无力覆盖的状况,有效消除了监管“盲点”;三是实现技术互补,能够通过内部培训、人员交流,更加严格、准确地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把好审批和监管关口。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到,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等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3.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薄弱环节

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点多面广、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低、设施水平差等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4-12]。从资料分析情况看,改革后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办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这也反映出原来监管工作存在的巨大差距。实施改革后情况虽然明显改观,但农村流动厨房的备案率仍然仅为85.92%、健康证明办理率仅65.87%,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3.83%和81.48%,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农村集贸市场摊点的食品安全管理状况也不容乐观。从市场监管能力看,目前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短缺、执法装备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监管力量仍然较弱。因此,结合农村食品经营市场和基层监管队伍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是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3.3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对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13-15]。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笔者建议突出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各层级、各区域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建立职责明确的监管体系,实施严厉的问责制度,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现象。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摸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指导,重点强化对农村流动厨房、集贸市场摊点等薄弱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强化人员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素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1]汤振宁,王丽芳,陈岳华,等.浙江省“大部制”食药监管模式改革现状研究[J].中国药业,,25(8):1-5.

[2]封俊丽.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34(19):274-276.

[3]邹静,李冀宁.论我国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J].医学与法学,,6(2):20-22.

[4]刘宏妍,张玉鸿,杨利民.我国农村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197-199.

[5]许新.固原市农村餐饮食品卫生现状及监管对策探讨[J].心理医生,,18(12):45-46.

[6]陆建文,狄小青.苏州市相城区农村民间厨师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0):90-91.

[7]刘桂芳.农村“流动宴席加工点”管理对策探讨[J].职业与健康,,24(12):1170-1171.

[8]华伟,徐赟.探讨农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7):4149.

[9],王书梅,高桂玲,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食堂卫生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25-627.

[10]程辉,杨东.农村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分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5,13(12):60-61.

[11]潘红雯.浅析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8(30):346-347.

[12]隗金华.北京市某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现状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5):704-706.

[13]龚晨睿,史廷明.湖北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3):72-74.

篇6:食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 黄亦武. 深圳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天津大学 2010

[2] 张淼,李燮昕,张振宇,贾洪峰.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3)

[4] 刘荟萃. 油炸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的形成分析及抑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 姜三群. 羊肉串烤制中品质和有害物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6] 梅竞博. 肉加工中杂环胺形成规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 天津科技大学 2012

[7] 万可慧. 牛肉干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与控制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8] 曹海微.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14

[10] 汪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大学 2013

[11] 朱云龙,刘颜,马京洁. 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04)

[12] 韦明,谈立峰,李延平. HACCP体系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0(21)

[14] 陈丽萍,潘小川,时福礼. 北京市海淀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知识调查[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0(03)

[15] 温中雷. 中小城市餐饮业卫生监督现状与分析[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1] 宋利媛. 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2] 孙凤. 饭店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5

[3] 吕洪燕. 风险投资后监控管理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李玮. 基于顾客满意的X餐饮企业服务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5] 赵文明. 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合作模式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 龚雨齐. 外资网络订餐企业在华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 2015

[7] 张芳. 移动互联网情境下餐饮服务接触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 浙江大学 2015

[8] 柳丹. 吉野家快餐辽宁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9] 邓凯红. 中国连锁餐饮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D]. 燕山大学 2014

[10] 查光庆. HACCP在S钢饮食公司团餐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大学 2010

[11] 田翠翠.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饭店建设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

[12] 傅济,梁万年,高星,彭迎春. 北京奥运会食品卫生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06)

[14] 王树亮,耿相杰. 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的必要性及措施[J]. 地方病通报. (04)

[15] 李瑞. 基于VAR模型风险投资IPO退出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16] 尹清菊,张亚锋,过群. 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06)

[17] 曾科,张晗. 影响餐饮业卫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9(S1)

[18] 段立新,周立新,郭秀英,沈广顺,李玉强. 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06

[19] 杨帆.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匹配问题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20] 贾东亮,侯方辉. 卫生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3)

1.食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2.物流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3.最新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4.经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现代化战略研究参考文献

6.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

7.最新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8.现代化战略研究参考文献(3)

篇7: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论文

如何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质量安全【1】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

活动,进行防病治病的物质保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

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是药学

医院是药品使用的最终环节,药品从进

入药库到经由药房发到患者手中或应用于临床,药品质量管

理要贯穿始终,才能达到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医院的药品质量管理可分为丽部分,一是药品供应过程

的质量管理,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销售管理;二是药品使用

过程的质量控制,即以患者为中心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

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胆j。

实际操作中,这些环节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药品疗效。

1.1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有些医院采购环节

管理缺失,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把关不够严格,容易导致有

②在库药品养护过程中也极易出现问

药品的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影响,一旦药库、

药房不具备存放各类药品的条件或者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储

存,就会缩短有效期,造成药品效价降低或有效期内变质,如

有些医院要求阴凉库储存的药品较长时间放置在常温库,药

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③药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责

任心不强,药品质量意识不够,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不能严

格按照规定去实施,致使药房出现过效期药品等。

1.2其现实意义:诸如有质量问题的药品一旦进入患者环

节,不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近几年来,重大药害事件的频频发生,药品安全事件的连续出

现,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药品安全现状的担心,严格医院药品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

善健全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医疗行业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百

一些国产药厂生产水平的低下、简陋、重复作业和进

口药品的大量引进、流通环节过多,使医药市场竞争异常激

烈,因此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保

证药品质量,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很深刻的现实

2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系统完善的工作制

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因此,应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岗位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建立行之有效

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既符合法律、又符合实际的各项规章制

度,in(药品采购人员管理制度>、

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药学

人员能在不同岗位根据各自职责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

2.2 加强药品的采购管理:搞好采购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的

前提,购进药品时要以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为准绳。

正规渠道组织货源,保证药品购迸有章可循。

证>和营业执照、或

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及质保协议和廉政协议;营销人员的法人

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如果是进口药品,应提供

新药的购迸一般应遵循临床医师申请/所

在科室主任签字/院药事委员会讨论通x过./i-I-划采购程序进

2.3 把好药品的入库验收关:在保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

提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法制观念,药品质量

入库验收时,应逐一检查、逐项登记,包

括购人时间、品名、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数量、价格等,

并且做到开箱验货,严格验收,进口药品必须提供加盖供货单

位印章的进口药品检验合格报告书,有效防止假劣药品流入。

2.3.1 注意效期药品的验收:入库药品在验收时,应特别注

一般情况下进货时距失效期1年之内的

药品应视为近效期药,最好在药品质量验收表上注明并作好

效期卡片,挂在效期药品标示牌上,对药品的有效期一目了

2.3.2 药品包装及外观的验收:药品的包装与标签必须符合

法定标准,在对药品包装外观验收时,要注意药品大小包装必

须完整,无破损,毒、麻、精神、放射性、外用、非处方药的标签

药品外观质量验收应根据剂型实行逐批抽

检,片剂、胶囊剂、滴丸剂注意色泽,有无麻面、斑点、松片、裂

片、碎片、色点、漏药等;注射剂、滴眼剂检查色泽、结晶析出、

混浊、黑点、长霉、澄明度等HJ。

2.3.3 加强中药饮片的验收:验收中药饮片,每件包装上应

有质量合格的标志,并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生产

中药材大多数属天然动植物或矿物,往

往会因品种、采集时间、气候因素、加工方法而影响质量。

年由于过度开采等原因,药材资源匮乏,不法商贩掺杂使假手

段可谓五花八门,要把好中药材质量关难度更大,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2.4 加强药品养护的质量管理: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内在因

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量变化,所以药品的养护是药

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药品质量管理在流通领域中

2.4.1 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首先要严格掌握“先进先出,近

期先出”的原则,以防药品过期失效,建立效期药品专人负责

如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期报警功能打印出各月的效

期药品清单及时检查、核对等;其次,建立效期药品退回制。

根据每月清查时登记的药品效期和使用情况、库存量、实行药

做好药品效期定期检查制度也有利于药品的有效

期管理,应每月安排专门人员对药房的全部药品进行彻底的

效期检查,做到责任到人。

2.4.2把好药品储藏存放关:要密切注意药品的日常养护工

作,如对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必须放在阴凉干燥、光线不会直

接照射到的地方,一般药品储存于室温30℃以下,但阴凉处保

存药品必须在20℃以下,对热度要求严格的不稳定的药品应

冷藏,如生物制品一般2℃一8℃保存;值班人员应每日2次记

录温度、湿度及冰箱温度,各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一75%

之间,对超出正常范围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开启降温或

抽湿设备,保证药品始终处于正常的储存条件。

防潮、防霉变、防冻、防鼠、防虫、防污染,严格按照药品的贮藏

2.5 加强药学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药学人员

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与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和实施《药品管理

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购药、依法用药、依法管药。

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识别药品真假优劣的一

般知识,提高鉴别假劣药品的能力,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安

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

全、有效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

2.6抓好临床药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为了科学、合理、安

全、有效地用好药品,要不断强化药品在临床中的使用管理,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药学人员要定期深入临床检查药品

随着医院药师职能的转变,医、药、护三位

一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建立HJ,临床药师要定时参与查房、

病历讨论、疑难病会诊等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全过

程,提供临床用药指导,将患者用药后的对症和不良反应及时

反馈,做到药品服务临床,进一步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提

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XXXX年 X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1 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

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

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

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

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

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篇8: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论文

一、中小学生目前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途径及优缺点

目前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安排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中小学生接受的食品安全卫生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海报

我们经常在电视和广播上看到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报道,但中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对这些信息不怎么感兴趣,致使此类宣传途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通过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经常和中小学生在一起的人无非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当父母得知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他们的孩子,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食品不健康,老师也会经常告诉学生们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中小学生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互相之间也会聊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容易忘记。

二、Flash动画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可行性

Flash是一个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与其他工具相比,它具有矢量描述、播放流畅、数据量小等特点。而且用Flash制作的动画数据量很小,有利于它在互联网上传输,方便使用者在互联网上直接调用运行。考虑到目前多数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采用Flash技术制作一套食品安全方面的动画宣传片,可行性较好,也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一)Flash动画是中小学生喜欢观看的形式

当前,中小学生非常喜欢观看Flash动画片,将中小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运用形象、夸张等手法将这些知识点制作成Flash动画片的形式,必然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并且,现在的网络、电脑已经非常普及,Flash动画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传输,这些都将为Flash动画普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供基础。

(二)Flash动画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周期短

Flash动画目前受到多数人的追捧,许多中学都已经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Flash动画容易学习、制作简单、制作周期较短、成本较低,这些都为用Flash来制作食品安全知识动画片提供了保证,使其作为一种新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途径变为可能。并且通过Flash制作的动画体积小,适合在网络传输,非常方便快捷。

(三)将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用Flash的方式展现更加生动形象

利用常规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既不形象,又很枯燥,学生不爱听,达不到预期宣传教育效果。利用Flash来制作动画,比如,不卫生的小吃食品上面的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做成很形象的看得到的画面就会使中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摘要:随着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关系到政府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提高食品科学检测水平、完善食品控制体系、强化食品市场鉴管等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生产力持续提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蔬菜农药超标、瘦肉精滥用、毒豆奶、掺杂农药火腿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反映出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也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生产技术升级带来的食品生产工艺的更新致使食品出问题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三废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等因素污染了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生产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引发了一批的食品安全事故。甚至有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未得到国家批准的廉价食品添加剂,将含毒物质加入食品中,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潜在威胁。[1]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

生产过程所处的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同样生产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品质量。环境要素如大气、水或土壤等所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在生产过程中进入食品产品中。正是由于生产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在食品生产中严格控制这些环境因素,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2]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甚至会积累在食物组织内。二是在降水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富集,导致污染物质超标。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土壤缺乏碱性物质,使得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对鱼类养殖是一个灾难,同样也会使农作物中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与大气环境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污染物的成份,可将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物质分为三类:一是氰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二是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机有毒物质。三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可通过生产经营者的浇灌行为进入灌溉水体中,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富集入食物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土壤是具有自净作用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浓度在环境容量之下时,可通过土壤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当污染物质积累到环境容量之上时,会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日积月累,通过植物根系被富集到食物中,影响食物的产量和安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者的不当行为,造成化肥、农药等滥用;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堆积;大气和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等,都会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累积。与大气、水环境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迁移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就算消除污染源的排放,受污染后的土壤也需要经过极长的时间才可能消除影响。人类的植物种植必须在土壤之上进行,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而土壤污染就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生产因素

除了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因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技术性要素的利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食品生产安全。仔细研究这些技术性要素对食物生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技术性要素进行有效管控,对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食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抢夺,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农药中残留性最强的含磷杀虫剂也被滥用。依据对多地市场上出售蔬菜中甲胺磷的检测分析,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结果:近半数的蔬菜中的甲胺磷残留超标,最高浓度达1.85mgkg,其中,叶菜和豌豆中的甲胺磷残留量最大。现代医学证明,长期摄入含磷农药会对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必须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体系。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食品的色、香、味都远远超过传统食品,而这就是现代工业产物———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其中,着色剂可提升食物的观赏性,防腐剂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甜味剂、酸味剂等则可为食物带来多种多样的滋味。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则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甚至会危害民众的生命安全。例如,某些不法食品经营者会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超过国家标准的增白剂(氧化苯甲酰),使面粉更白;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熟食、卤制品生产中,通常会为了追求好的“卖相”而添加过量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亚硝酸盐等;还有些不法经营者明知有毒,却为了追求米粉的劲道,将甲醛加入米粉中。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问责制度。

四、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足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安全意识偏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例如,由于生产地域大气、水、土壤遭污染,生产者又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由于食品监管缺失、问责机制虚置化,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有毒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初级农产品在受污染的前提下势必会降低食品安全性。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监管体制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可依”,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严重滞后。例如,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已爆发的情况下才紧急制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我国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已颁布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阈值,则认为被检样品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安全性,但是对低于阈值标准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检测的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保障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随着频发的食品中毒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不可小觑,因为它关系到政府许多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3]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检测水平

检测机构应不断改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提高科学检测能力,并加强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促使食品检测机构提升检测水平。1.保障硬件设备齐全检测机构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质检设备,在硬件水平上保证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为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奠定技术基础。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测技团队检测人员不仅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工作态度也要认真细致,主动熟悉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动态,还要做到透过食品检测就可窥探其是否含有违禁物,从而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直击食品造假事件。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案例可发现,要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对即将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尤其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生产监控上。1.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要明确农药、兽药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完善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2.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要灵活变通,并经常改进标准。3.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颁发食品卫生标准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5.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要有统一的标准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监测动态,建立相关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的统一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必须加强食品农业标准化建设。1.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为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农产品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2.严格控制过度使用农药等有害物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减少其造成的污染。3.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明确农产品加工时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剂量,采用安全、卫生的材料进行包装,避免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遭到污染。4.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农村产业化链条,并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引导和科学理论教育,进而规范农业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安全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除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外,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1.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政府的监管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在生产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经营销售等各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建立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2.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那些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企业更要加强监管、严格管控。对食品质量不能过关的企业,要及时勒令其停业改进,甚至关闭。

(五)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政府要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而且相关标准要尽量做到与国际上统一,从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优势。2.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

(六)政府和企业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

严格监管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监督局、卫生局等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对不合格企业要求其整改,促进市场有序发展。2.政府和企业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一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二要共同实现食品从生产到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消费群体之间积极配合,一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七)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论认知。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亟待深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食品企业可以为人们生产出更多放心可靠的食品。

[1]肖训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4X):35.

[2]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Z):23.

[3]魏想明,谢云峰.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1):37-39.

篇10:食品安全小论文

解读食品营养标签 食品标签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制造者及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批号、食用方法、能量和营养素含量等等内容。

我国在食品标签方面已经制定过一些国家标准,但它们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食品的营养成分上,标识模糊往往是误导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标注“高蛋白质”的乳清蛋白里,可能添加了豆类蛋白质,使一些对豆类蛋白过敏的人食用后发生过敏反应。这些问题屡见不鲜,应该得到运动营养师和健身者的足够重视

作为强制性要求,市面上绝大部分销售的食品印上了营养成分表。但是,并非所有的食品包装合格。前不久,北仑冯先生在柴桥百货市场“好又多”超市购买了今年1月份生产的牦牛壮骨粉,就发现该商品没有营养成分标签。据北仑工商分局统计,在过去半年里,该局12315中心接到多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不合格的投诉,主要包括进口巧克力未标注中文标签、牦牛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不规范、鲍鱼粥罐头未标注食品营养标签、黑木耳等农副产品夸大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

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各大超市的商品被要求贴上包含“1+4”的营养标签,也就是须标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透过营养标签,消费者可以了解一定的营养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而且可以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

尽管有许多人听说过或知道营养成分表的存在,但是表示会关注的仅有少数人,且大部分为女性。而少数人中,真正能读懂的只有20%。然而许多营养信息都可以从营养标签上方便的获得,只要学会阅读标签的技巧,我们就可以方便获取制定营养方案所需的信息,进而指导我们的健身会员和家人、朋友选择适合的食品。

1、看原料排名先看看食品配料表,按规定,配料表中,食品原料及配料按加入量比例的多少会从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说,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多的原料,即主要成分。

比如,在购买某奶茶饮料时,配料表中第一、二位并不是牛奶及红茶,而是水、白砂糖,白砂糖只是一种纯热量食品,除此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为了制作出奶的感觉,有的奶茶会加入植脂末这些反式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而且添加量还排在配料表的第三位,添加量也不容忽视。在营养师的眼里,这款奶茶就不太有营养。

即使是某些牌子的奶茶添加了奶粉、炼乳,但添加量排在水、糖之后,分量并不多,且同样添加了植脂末。炼奶本身含糖量就高,营养价值也不高,因此,这款奶茶的营养价值同样不高。

2、看有无反式脂肪酸相关规定,营养成分标签中强制标示“4+1”,即必须标识四种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脂,还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现在大家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一些了解,我们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量不多于2g。但有些食品包装标示“零反式脂肪酸”,这并不等于没有反式脂肪酸。因为按规定:每100克食品含反式脂肪酸≤0.3g,就可以标注“反式脂肪酸为0”,可见“零反式脂肪酸”不等于没有。

3、看营养素参考值营养成分标签除了包括营养素名称、单位计量的营养素含量外,还特别增加了“NRV%”。这个指标是表示每100g 、100ml或每份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素占每日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我国的营养参考值为:每人每天能量摄入2000kcal,蛋白质60g、脂肪不大于60g、碳水化合物300g、钠2000mg(相当于5g食盐)。参考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根据自己所进食的分量,可以计算出所摄入的能量及营养素。

比如一袋净含量35g的`紫菜,其营养成分表上标出:每100g含蛋白质44g、钠2200mg,那么,吃完这样一袋烤紫菜,共摄入蛋白质15.4g、钠770mg(相当于NRV的38.5%)。可以认为,这是一款高蛋白、高钠食品,即使它是高蛋白食品,营养价值相对高,可同时也是一款高钠食品,并不建议孩子经常大量食用,尤其不适合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水肿等患者食用。

不少食品的外包装或广告中会出现“高蛋白”、“低脂”、“低糖”、“高钙”等字样,根据规定,这些所谓的“低”或“高”的营养宣称,必须标出相应内容,在购买时,应该根据数据进行判断,而不要单纯相信厂家的噱头。

高蛋白——每100g食品含蛋白质≥12g,或每100ml液态食品含蛋白质≥6g,可称为“高蛋白”食品;低脂——每100g食品含脂肪≤3g,或每100ml液态食品含脂肪≤1.5g,可称为“低脂”食品;脱脂——每100g食品含脂肪≤1.5g,或每100ml液态食品含脂肪≤0.5g,可称为“脱脂”食品;低糖——每100g或100ml食品含糖≤5g,可以宣称为“低糖”食品;无糖——每100g或100ml食品含简单糖≤0.5g,可称为“无糖”或“不含糖”食品;低盐——每100g或100ml食品含钠≤120mg,可称为“低钠”或“低盐”食品;高钙——每100g食品含钙≥240mg,或每100ml液态食品含钙≥120mg,可称为“高钙”食品。

5、 热点问答过敏体质人群看清过敏原标志Q:在超市可以发现,一些食品中标示出了食物过敏原,但有些并未标注,有过敏体质的市民该如何选择?

从体质上来看,中国人对食物的过敏情况比国外要少,一些比较大的跨国企业会在其产品中标注出过敏原,但这种标示并非强制性的。

国家规定了以下食品如果用作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虽然大部分人并没有明显的食物过敏,但对少数人来说,含有过敏成分很可能会让他们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性命。食物中常见标示的过敏原包括花生、坚果、大豆、牛奶、鸡蛋、小麦面筋蛋白(麸质)等。

6、一些食品的包装上标注出各种认证信息,如有机食品认证、ISO认证、无公害食品标志等,对于这些信息,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如何选择?

ISO认证标志代表着企业的管理质量,表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强,有利于预防生产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但与营养价值没有关系。对于其他标志,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询各种认证标志的图形和具体意义。一般来说,在其他指标相同的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

7、在一些烘焙类食品的标签中可以发现,食品原料中含有氢化植物油,但标注反式脂肪酸为零,这是否合理?

一般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会标示出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四类,同时会标注出钠的含量,但烘焙类食品在此基础上,需要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因为烘焙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氢化植物油。

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即如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氢化植物油氢化程度特别高,其中含有比较微量的反式脂肪酸,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为零,关于具体的量化标准,每100克产品中含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即可标注为“0”。

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预包装食品的营养组分和特征的来源,也是根据自己健康需要选择食品的根据;同时也是消费者保障自己的知情权益的一个手段。这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归结这个营养标签的好处在于:了解食品营养特点;选购食品指南;膳食平衡参考;营养健康知识的来源;引导企业生产更多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产品标准的前言部分一般规定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