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脑心脏起搏器医保报销吗能报销多少?

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第三杀手”。 帕金森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相关专家估算,我市户籍人口中约有帕金森病患者2500人。“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即DBS)是最佳治疗手段,但目前该手术还没有纳入医保,很多患者因无法承受手术费用而放弃手术治疗。”日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主任杨楠介绍。

58岁患者术后双手活动自如

患者王女士,今年58岁,患帕金森病10年,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王女士初患帕金森病的时候才48岁,从此开始了抗帕漫漫长路。开始时是左侧肢体震颤、僵硬,药物治疗没几年就无法控制症状了。近几年随着病程的进展,双侧肢体尤其是以往较轻的右侧症状明显加重,手脚颤抖不止,鞋带没法系,衣扣没法扣,行动缓慢,肌肉僵硬,还经常摔倒,想拿个水杯喝口水都有困难,吃饭也需要家属协助,完全无法生活自理。

十多年的帕金森病折磨,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今年四月王女士在网上了解到市中医院正在开展DBS手术,可治疗帕金森病。王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医院。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该院神经科团队顺利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中测试阶段王女士即表示,手脚活动多年没这么松快过了。术后一个月,王女士来到医院开机程控,在医生的调控之下,王女士症状得到了明显控制,手术效果明显:震颤消失,走路明显比之前有力多了,平衡也有所改善不再趔趄,双手活动自如。王女士体验到了长久未有的轻松感觉,非常兴奋。

DBS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

杨楠主任介绍,帕金森病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帕金森病通常在40-70岁发病,60–65岁以上发病率为1%–2%,占人口数的0.3%,全球约有500万帕金森患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5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10万,约占全球一半。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帕金森病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于2017年4月成立全市首家帕金森病门诊,近年来帕金森患者发病开始趋于年轻化,中山市各大医院门诊每年接诊数千例帕金森病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据总人数的10%,40多岁的帕金森患者每年都会接诊几例。”杨楠主任说,目前帕金森病仍旧是无法根治的疾病,药物治疗是帕金森关系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随着药物的长期应用,则易导致药效下降和不良反应的产生。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推荐2.5至4期的患者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部分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经过评估后可放宽至病程已满3年以上。

据了解, DBS手术作为规范化诊治手段,是帕金森病外科首选治疗手段,经过国内外30多年临床应用,全球已有近1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中国目前已完成的“脑起搏器”手术超过7000例。

盼DBS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杨楠主任表示,DBS是一种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和很多疑难功能性疾病的有效疗法,这项技术让帕金森病,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甚至植物人等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然而由于手术耗材费用高,且未被纳入全省医保报销范围,让部分患者望而却步。

一项针对全国495例帕金森病例的跟踪调查显示:2014年,帕金森病患者全年平均支出疾病相关费用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44.8%。且帕金森病属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不断进行恶化,通常药物治疗3-5年后,就无法控制疾病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因为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全家人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

据介绍,帕金森病的国产脑起搏器手术费用在20万到35万元,起搏器等耗材的费用占到90%以上。据统计,美国约有8%的帕金森病患者能够安装‘脑起搏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安装‘脑起搏器’的比例大约为0.4%,数据的差异最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手术费用的压力。截至2019年,上海、深圳、青岛、济南、济宁、聊城、江苏大部分市、安徽全省、云南大部分市、陕西部分城市、湖南部分市已经陆续将脑起搏器纳入了医保,实行的是比例报销,有些省份出现了一个市但是每个县的报销不同步的情况,

“目前广东省仅有珠海、深圳、东莞、湛江等地进行部分报销,华南地区自1999年开展DBS技术,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一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通过手术获益,手术费用是患者最大的困扰之处。”杨楠主任说,为了让更多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享受到DBS手术带来的益处,希望中山能早日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纳入医保,为患者造福。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在脑内特定部位(神经核团)植入刺激器,释放高频电刺激,来抑制异常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而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其中的关键器件,是一件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两根电极和两根延伸导线,均被植入体内,但丝毫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行动如常。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政策解读]上海DBS医保新政惠及20万帕金森病患瑞金医院孙伯民解读


神外前沿讯,上海市目前有约20万帕金森病患者,是位列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老年疾病。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也让家庭备受煎熬。特别是DBS的费用,20万-30万的全自费费用,给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项针对全国495例帕金森病例的跟踪调查显示:2014年,帕金森病患者全年平均支出疾病相关费用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44.8%。且帕金森病属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不断进展恶化,通常药物治疗3-5年后,就无法控制疾病的症状。已有大量临床医学证据显示,DBS除了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等,亦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但是高昂的费用是影响患者享受DBS疗法的绊脚石之一。在我国,仅有千分之三的帕金森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远远低于美国8%的比例

2018年4月1日起,在上海市医保局的大力推动下,在上海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上海市DBS(脑深部电刺激)已正式被纳入医保名录。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一旦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帕金森病的诊疗格局,让更多深受帕金森病困扰的患者享受DBS疗法带来的幸福生活。 

3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特别举办了面向媒体和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的“医保政策解读会”,将把这一惠及民生的精神传达给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功能神外主任孙伯民教授团队做了如下解读:

1、上海市脑起搏器医保政策执行时间为2018年4月1日开始。

2、脑起搏器机器费用在上海实行医保定额支付,其中单通道脑起搏器(适用单侧肢体症状)3万,双通道脑起搏器(适用双侧肢体症状)5万。超出部门本市医疗保险仍然不予支付。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的手术费、药费和住院费等仍然按照原有医保政策执行,属于医保范围。

3、本次脑起搏器报销,仅针对帕金森病。

4、脑起搏器机器是定额支付,机器贵的和便宜的、进口的和国产的、可充电的和不可充电的,报销额度都一样,都是单侧3万,双侧5万。

5、换电池(脉冲发生器)也同样享受医保政策报销,比如说,帕金森病双侧电极植入,现在换21万可充电美敦力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机器医保报销5万,自己承担16万多元。

6、各地医保政策不同,上述政策仅适于上海市医保病人,外地办理好可以在上海异地就诊卡的,是参照上海医保政策报销,还是参照自己当地的政策,还不清楚。

瑞金医院神经调控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是全国排名第四的三级甲等和教学医院,综合科室水平极强。瑞金医院DBS团队集合了全国最顶尖的神经内外科专家,包括神经内科陈生弟、刘军、王瑛、肖勤、曹立、马建芳、王刚、吴逸雯、周海燕、潘静、谭玉燕,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李殿友、占世坤和张璟。

孙伯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 科主任。专业擅长: 1)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 2)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厌食症,抽动症,酒精成瘾等物质依赖及其他精神类疾病立体定向手术和神经调控治疗。

学术团体任职:亚洲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会 副主席、中国医师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亚洲癫痫外科学会常委

新年伊始,中山大学首家落户深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在神经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周列民教授的指导下,神经外科主任刘智良教授团队为一位右手不自主抖动多年的帕金森女患者,施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开创了中山七院治疗帕金森病的先例。

中山七院首例DBS手术开机仪式现场

该患者今年56岁,七年前出现右手拇指不自主抖动,静止时较明显。后逐渐出现肢体僵硬,活动迟缓,转身起步困难。症状最初局限右上肢,后渐渐波及右下肢和左上肢、右下下肢。一直口服美多巴等药物治疗。但逐步出现疗效维持时间缩短,药效仅能维持2小时左右。入住中山七院后,经神经医学中心团队详细术前评估和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神经外科决定对该患者行DBS手术。

DBS手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即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深部脑中特定的神经核团,然后通过皮下隧道连接到嵌入胸部的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程序化的刺激器将微弱的高频电脉冲传送到脑深部电极,以此来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改善症状。做完DBS手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感受到“微毁损效应”,即术后3-5天脑组织轻微水肿带来的刺激,运动障碍立刻得到改善,一般在一周左右出院时会给予较小的刺激电量,给患者适应的机会。之后,随着水肿的吸收,“微毁损效应”越来越不明显,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可以“正式开机”了。

三周前,刘智良教授团队对该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确定靶点后,对患者的脑部进行电极植入。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因脑起搏器植入精准,出现“微毁损效应”,顺利出院。

1月5日,刘智良教授团队对该患者的脑起搏器“正式开机”了。开机前,刘教授专门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测试,患者的右手仍不自主地抖动,起身走动还略显疆硬。开机后,通过调节脑起搏器刺激参数和调整术后药物,患者手脚的震颤停止,曾经困难的手部动作变得轻松自如;行走时慌张细碎的步履变得稳健;肢体的僵硬感消失;僵硬的面部表情变得丰富,可谓疗效立竿见影。从此以后,患者可摆脱长期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恢复正常行走,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中山七院神经外科主任刘智良教授介绍患者术后情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60岁,中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大约是1.7%,患者超300万,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帕金森病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因微创、安全、有效, DBS已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2013年欧盟神经病协会(EFNS)指南表示:手术治疗(主要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2021年8月,广东省已将DBS治疗帕金森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患者为中山七院送上锦旗

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条件下,中山七院将继续通过DBS这种高端先进的外科手术,让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拥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通讯员 刘畅 臧卢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起搏器医保报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