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堡东台德润广场地址几楼

近日,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荣宝斋》刊登东台民俗专家周启汶老师的一篇力作《书画之乡东台的前世今生》。

周启汶,江苏省东台市人,1950年6月生,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班结业,副高五级。东台开放大学专任教师,从事本科艺术学,古代文学,美学,古典文论,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教学,原东台市第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东台市教师进修学校暨东台电大敎科室主任,东台《教学之友》主编,现为江苏省逻辑学会理事,盐城市政协第六、七、八届文史研究员,东台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先后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6篇,获省级以及各级奖项数十篇。参编正式出版论著5本,10余篇论文被国家级大型论文集收录,主编《东台教育史话》,与他人共同编著《东台方言词典》《东台方言新辞典》。地方民俗史文章10余万字见诸报刋,个人业绩刋载于《国家专家人名辞典》第13卷。

周启汶祖籍东台城,已历七代,自幼喜爱文史知识方面学习,加之家学渊源及周围师长朋友熏陶影响,志在发掘东台历史文化方面资源,《书画之乡东台的前世今生》是他披览、勾玄、校勘地方文献,进行田野调查后的一篇力作,有关方面专家认为,专门从事研究县级美术史的人,在全国风毛麟角。周老师的这篇文章从着手思考到行成文字,历时十年之久,曾先后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据介绍,周老师是冲着对家乡东台的热爱来写这篇文章的。

书画之乡东台的前世今生

江苏东台——大自然宠儿,因海而生。它幅员广阔,四季分明,捍海堰范公堤将其区划一分为二,堤东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堤西小桥流水,鹿呦鹤鸣。东台,顾名思义,傍海之高丘也。虽毗临大海,飓风却很少光顾,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却能如此饱啖其他临海城市所不完全具备的“海鲜”、“河鲜”。东台除了丰富的农产品、水产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食盐的产出,为北宋以来历代政府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富庶闲适的市井生活,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数百年间鲜见“兵荒马乱”,清乾隆33年建县以来,一直为扬州府治下的八属之一,世称"小扬州",其城市繁荣程度可见一斑;久而久之,即为苏、浙、皖地区文人雅士心目中向往的可宜居城市。

东台虽偏隅一角,地广人稀,但经济繁荣,包容性强;上世纪北伐战争之前一千多年间,历经了七次人口大迁移:公元1550年,明嘉靖24年,中十场(东台前身)只有37371人;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仅仅过去120年,东台人口108479人;公元1810年,清嘉庆21年,距离康熙9年又过了146年后,东台人口竟达到957062人;又过了120年后的1936年,东台总人口竟激增至1286200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南北地域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推动东台地域文化基因的生成、积聚,正是东台书画之乡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早在北宋时期,东台为海陵县属地,北宋政府在中十场西溪设立盐仓监,吕夷简,晏殊,范仲淹三位参资政事曾先后任西溪盐仓监,诗人晏殊创建“晏溪书院”,传播历史文化,为东台人的文化自觉奠定了基础。明万历18年,两淮盐运司使泰州分司厅通判周汝登,创办泰东书院传承178年,历任东台的泰州分司厅通判,均为著名宿儒、学者,虽官居四品,但属于非领导职务财税官员,工作轻闲,无重要事务缠身,闲遐之余绘画、书法、吟咏词曲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对东台书画之乡的形成成为潜移默化的推手。由于这些盐运使通判,盐场大使个人的喜好,必然引来当时的一些文人雅士、社会名流关注、来访、交流,必然会在东台留下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这当中来东台的明万历时礼部侍郎王瓒、巡盐大使陈让、御史杨澄、泰州分司厅通判徐鹏举都留下书画作品;清康熙年间,《全唐诗》校对官汪士鋐,在东台访友期间品茗绘画,还书写丈夫二匹巨幅诗篇立轴;同时期康熙年代书画大家查士标在东台历游时,笔走龙蛇的巨制立轴,一个“神”,最后一笔,竟有一米多长。

清道光年间,在东台先后曾两任两淮盐运使泰州分司厅通判的朱沆(字浣岳),成就最高;他不仅书画学养极深,而且在东台传授绘画技艺。平常闲遐之余,即在三昧寺与方丈、地方名流一起品茗、研讨书画得失,善画水墨人物,腴润有骨,兼工画马,其《八骏图》纵逸雄伟,当数江北第一高手,作为两江总督晋献皇上的礼品,现仍藏于故宫博物院。世家子弟周丕烈(字小堂),曾得到朱沆的指点;东台城南菜农朱进贤,善画芦雁,朱沆礼贤下士,亲迎朱进贤与分司厅衙大门囗,悉心栽培,一时传为佳话。道光年间的两位武举姜焘、朱润均为他亲炙培养的私淑弟子,武举姜焘(字福卿),琴棋书画诗无一不精,得朱沆嫡传。《枯树瘦马图》惟妙惟肖;《洗马图》画本吸收西洋画明暗透视摄色处理的做派,可与郎世宁绘马技巧媲美。家居东台城夏家巷的武举朱润(雨秋),擅长人物山水画,受“元四家”倪瓒风格影响,笔触粗犷遒劲,画面深沉古朴,渗透沧桑迟暮之悲,多屏条、册页、立轴。鲜见巨制。朱沆书法喜狂草,多鸿篇巨制,几欲夺索靖之席。三昧寺方丈室有朱沆绘制的《十二月花神图》,每月一幅,扬州香阜寺、桃花庵、万寿寺等寺院,朱沆曾为其绘制或人物或马匹巨擘壁画,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上,朱沆也曾绘制人物壁画,今多不存焉。

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山东学政何绍基湖南人,晚年游历往来于吴越之间教授生徒,曾在东台羁旅磐桓,留下不少书法珍品,何书法著称于时,秦篆汉隶,南北碑帖,无一不精,自成一家,尤以草书见长。同为湖南人的魏源在东台知县任上,除了为东台治理水患之外,其书法遗墨也留存于世。

清末最后一任泰州分司厅通判陈康(寓居东台葡萄巷陈公馆),也是一位能写善画的主,绘画擅长兼工带写,书法行楷极佳。而清末状元公张謇,曾在东台沿海一带推行“废灶兴垦”,一批与他同样抱有“实业救国”理想的“同光中兴”的杰出人物:陆润庠、王仁堪、丁立瀛,这些原本在苏州、镇江、扬州为官一方的状元公、翰林院编修,均为当时声名显赫、文学造诣很深的书法家,追随张謇来到东台,兴垦搭台,书法唱戏,东台自然而然成为他们交流切磋书法绘画技艺的平台;杨葆寅(字恭甫),清末民初著名医学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后东台第一任民政长(县长),祖居台城西杨家巷,擅长人物山水画,受元黄公望影响,画风清新隽逸,他的画为他所从医的湖北汉口人士的喜爱,一时洛阳纸贵。清末翰林院编修丁立瀛携弟丁立钧及其家人来到东台,看中城南九龙港一带风景秀丽,便在丁公桥河南南园构筑花园私第,方便绘画、书法、应酬之需,曾邀章太炎弟子、宿儒,丹徒人陈邦福(字墨移)为私家塾师,寓居于此,教授子弟及邻里学童书法、“四书五经”,陈墨移专工甲骨文久负盛名,擅长金石篆刻。

书画之乡东台因为历代官员的喜好形成传统,数百年间世泽绵延,积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纯朴、包容、兼爱、执着、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文化自觉、书香四溢,吸引了一批批文人雅士,引退政客、官员学者入驻东台。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孙中山侍从室卫士长,曹锟军需官的范景丞,江西赣州人,下野之后来到东台,三里桥巷范母的住宅客厅中,曾醒目地挂着康有为替范景丞母亲八十大寿题词的丈二匹中堂立轴,“文革”结束以后还有人见过哩!

书画之乡东台形成发展,离不开地方精英的苦心经营与书画世家的传承创新。周氏族人,自明朝周希贤(字竹墟)以下各代,皆有书画传人,精攻书画者多矣。明万历年间,名士周希贤在城南(原煤建公司地段)筑"周氏南庄,"董其昌书"南庄"匾额(其匾额拓片现藏于东台市图书馆古籍室);明末清初,周希贤孙周逊之隐居南庄,与知名书画家冒辟疆,李映碧、吴嘉纪、沈聃开在此唱和诗文书画;而到了清朝乾嘉时期,周希贤七代孙周楷(号北堂),历任湖北乡试考官、湖北八县知县,廉洁能干,后擢升浙江海宁知州、湖南藩库大使、直隶同知,在这任职期间,任用东台安丰场书画家袁承福(字啸竹)为幕僚,诗文书画唱和,告老还乡后身无长物,修葺荒芜的南庄作为养老居所。周楷次子周丕烈(小堂)随父游历,曾任河南府经略、武安知县,退休返乡后在“南庄”以画会友,常与朱沆交流绘画心得。河北沧州人物山水画家张百禄、郑板桥老师、扬州画家李育(字梅生),皆为周小堂“南庄”座上宾客。周小堂其画师法汪士祯,学石涛、新罗,画幅大如巨擘,微只盈尺,均皆精也。上世纪四十年代某年春节,先父参加商界春卮午宴,何垛场“胡春发”老板展示周小堂《镇江金山全图》彩绘手卷,供来宾观赏,十几米长短,一尺来宽,可谓神品。周丕烈(小堂)生子七人,为人熟知当推周应殻、周应芹、周应昌兄弟仨。周应殻(子嘉)成就最高,但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仅止38岁;画风直追其父丕烈,书法圆润飘逸,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喜画大尺幅四条屏,亦或丈二匹中堂,兼工带写,超凡脱俗,笔触利落清爽,无拖泥带水感觉,存世画极少。应殻弟周应芹(字子香,号水英),清贡生,专攻绘事,著有《南庄辑略》,多产画家,据云一生绘制万余张画作,多应酬平庸之作,其花鸟翎毛仿新罗山人,有笔力,闻名于杨州泰州里下河一带,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台城画风影响较大。周应昌(字啸溪)花卉翎毛仿八大山人、石涛,善画驴,画存世罕见矣。

家居台城金墩鲍家呆巷鲍氏家族,祖籍安徽歙县,鲍氏家族是清嘉道时期以后,对东台书画金石篆刻发展有其重要贡献的世家。鲍振钰(字声甫)同治贡生,精通诗文、书法极佳,篆刻汉印,高逸脱俗。其子鲍赓培师承秦汉碑刻大师,书法专攻大篆、魏碑,楷书学虞世南,欧阳询,大篆效仿邓石如,名重一时,绘画得恽南田花鸟神韵,工笔牡丹极佳。清季吴昌硕未出道之前来东台,居东台场城隍庙时与鲍赓培切磋画技。鲍赓培花鸟多为四条屏,扇面、册页、书法以大篆对联、魏碑通联存世,小件者居多,中堂、大尺幅立轴作品鲜见矣,鲍赓培长孙鲍审(字伯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家学渊源厚重,饱读诗书,晚年曾对笔者说仍能诵唐诗千首,书法真草隶篆皆精,尤擅魏碑、甲骨、大篆,得其祖赓培(籽原公)真传;绘画师承恽南田,擅长彩绘、墨色牡丹,人称“鲍牡丹”。篆刻以秦篆汉隶擅长,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农村插队时,伯详老曾为本人治印一枚,(3×3cm黄寿山石)并题边款:“癸丑年冬日伯详刻,时年六十又三”。

吴昌硕()别号缶翁,清末民国初年与东台著名学者吉城、书画家鲍赓培相识,曾访学于东台,时为吉城集石鼓文撰句,吴昌硕书写的《赞词》。 

世居吴家巷古氏家族,祖籍贵州贵筑县(贵阳市),清嘉道年间移居东台,历任盐运司分司厅盐官,至古映川已经是第三代。古映川(字滢),擅长书法丹青,金石篆刻,山水学江左“四王”,楷书、大篆、草书无一不精,常应邀为人作书画,多得赞誉,陈汝玉(字白石)为入室弟子。民国初年,古映川参加江苏省书画展览,其仿王石谷设色四条屏,获张謇签名的二等奖获奖证书。古映川生四子均善书能画,各有擅长,尤以古培寿为最。

古培寿(字澍人),行四,人称“古四先生”。幼年随父读书,习字绘画,少年曾师从沉君恪,缪子畏先生,得其师厚爱,书法隽秀古朴,以隶书、小楷擅长。笔者曾就读于澍人先生。书法课上,先生曾告诉笔者,他学习隶书是从汉隶《华山碑》入手的,五十多岁仍坚持临帖,曾向笔者借颜真卿《元次山碑》临写数月。1963年6月,澍人先生创作《坚如磐石》大立轴,纪念中国共产党四十二周年诞辰,此画曾在教室里向我们展示,后寄南京参加展览。澍人先生绘画书法存世不多,所见为对联、立轴、册页等小型物件。

清季民国初年,聚族而居寺街五福堂巷的缪振玉(字伯良)先生,可谓东台城方正耿介之宿儒,工行楷,师承清康熙年间书法家,全唐诗校对官翰林院编修汪士鋐宏(字文升),缪擅长榜书,常为人所请,书中堂对联,文与书法皆佳。子缪西屏(字子畏)效学北魏名碑《郑文公碑》、《魏故营州刺史侯高君碑》,造诣深远,劲健开张,结体方正,笔力雄强,为时人所推崇,至今仍有继承效仿者。

姜廷佐(星垣),号心如老人,清乾嘉时期东台镇人。书法师承王右军,擅用鸡毫松烟书写,为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县成立后的书法家第一人,其书法得到乾嘉时期书法大家伊秉绶的赞许。

王昌(字心斋)清嘉道时期东台著名书画家,精钟鼎、甲骨文,擅写汉隶,花鸟、翎毛、金石篆刻皆有建树,尤以钟鼎文,隶书书法最佳。而同时代姜莹(字又白)擅长花鸟绘画,而为东台当时著名金石篆刻家。

历史上东台书画家治印高手不泛其人,民国以降专业治印出色者要数许、戴两家。许景周精攻钟鼎、大篆、汉印以及微雕创作,能在径寸象牙之上刻通篇《前赤壁赋》,精妙绝伦,叹为观止。1959年国庆,许景周治印两方献给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有复信感谢,许引以为荣,用镜框陈设展示在刊刻店门前。戴氏家族戴浩、戴宏弟兄治印风格方平正直,布局严谨,而长兄戴发擅长汉印篆体,古朴典雅。1946年秋,蒋介石六十大寿,戴发为其治印,刻《百寿图》为蒋介石祝寿。戴浩、戴宏因其治印规范谨严习性,后为人民政府定点专事刊刻单位部门公章印信。除此之外,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台金石篆刻比较有名气的还有陈萼楼(师从陈邦福),龚时春(师从来楚生)、杨建侯等。

东台书法现当代人才辈出,成就最高者当推高二适。高二适,原名高锡璜,晚年署舒凫。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尤擅草书。出身于塾师家庭,就读于东台小学,14岁以东台全县第一名成绩毕业,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由于高二适少承家学,潜心研究,深造自得,独学成才,后与社会名流章士钊、于右任、胡汉民、柳诒徵结识,交游极广,厚积薄发,自出新意,草书熔今草、章草于一炉,从而达到笔随神驰,炉火纯青的境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高二适成名不忘乡梓,书法作品均落款"东台高二适"。

东台安丰镇书法能人多矣,周家骅(字又良)楷书学欧阳询、颜真卿,篆书学邓石如、吴昌硕,皆得其神韵,为当时名人韩国钧(紫石)赞叹,吴今(字佛园),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后裔,书法专师清代名家钱泮(字南园)书法,几能乱真,行草俱佳。周法荣楷书七尺通联八条屏,一脉生成,上下贯气,小楷学王右军,泥金扇面书《兰亭集序》粒粒珠玑,伯详老观之,称"吾不能也"。梁垛卢少芗(字以康)专学柳公权,有见地,胡涤(字位炎),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柳体小楷十分出色,翟贻谷(字小柳),隶篆楷书各具风格,溱东罗村沉振声(字觉仁)行草极工,遒劲峻劲,遗墨流行于南通、镇江、泰州。

朱闰字雨秋,江苏东台城人, 道光二年(1822年)武举,生卒年不详。画风沉稳刚健,晚年学倪瓒,以"天真幽淡"为宗,返朴归真

台城工匠世家书法数周同书,周同书饱读诗书,原先在乡间教授生徒,少年时曾是台城宿儒吉城的得意门生。建国初“永泰祥”布庄因火灾重新装修,周同书为其用布灰及生漆做立体金字招牌,一米见方的大字,贴上金箔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此漂亮的字体,轰动一时。此后刚刚建好的人民大会堂,迎面门胪上的五个大字也是由周同书所写,每个字有二米五那么大。周同书书法颜体魏碑皆可,独具一格,美观别致,驰名邻近各县。周同书四个儿子书法皆佳,各有特色。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周同书长子周家驹应邀书写唁电《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广告牌树立在县广播站门前,周家驹在八九米高的脚手架上直笔用漆书写,每个字有十二公分大小,全文数千字,均由他一个书写,围观者众,如此技艺,今无人可以企及。

解放后,东台学校提倡书法、绘画,小学初中一星期均有一至两节书法(习字)课,教师批阅作文,学生抄写作文均为毛笔,所以东台文具店,毛笔店各种毛笔生意很好,甚至浙江、安徽的小贩还到东台乡村学校兜售毛笔哩!教师部中书法好的为数不少,像东中赵向晨校长书画皆精,周君弼的隶书据说南京博物院有收藏。文教局王定国榜书很有特色,自成一体。

历史上东台绘画高手多矣。清嘉道年间出至安丰“四袁”便为人熟知。袁嘉裔(字启人),子袁在朝(字春彤),袁承福(字成之,号啸竹),袁先忠(兰生,号义竹)均善书画,尤以袁先忠画竹出色,不亚于郑板桥。他凭借墨分五色,酣畅淋漓地绘写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中的墨竹(四条屏),或雨后,或雪中,或阳光下,或秋风中,浓淡相宜,各不相同。兼工带写意韵下的墨竹中堂画轴,会让人顿时产生如临其境,飒飒有声的感觉。

清光绪年间东台画家当推陈汝玉。陈汝玉(字白石),清末著名学者、画家。一生著作颇丰,又兼得深邃的书画造诣,奇特的画风,善画奇树、怪石,纯文人山水做派,仿江左“四王”,以“匏生室”为斋馆名,表明心志,所画山水多为大尺幅立轴,四季山水条屏;或水墨或彩绘,汪洋姿肆,酣畅醒目,清秀而恬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陈汝玉平素画风谨严,从不留平庸应付之作,存世真品鲜见矣。

民国年间,东台画家孙瘦石在上海美专任教,结识当时艺术界卓有成就的名流冯超然、吴昌硕、吴湖帆、齐白石、陈少梅。1934年出版《孙瘦石山水集》,由吕凤子题跋,后又结识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陆一飞等名家。他潜心艺术创作,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擅长、出色,默默耕耘数十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名人画家,多次与吴湖帆合作绘画,其山水画《山水松云图》、《皖南山色》高价出现在近几年书画拍卖市场上,香港著名画家、香港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会长范子登,早年曾拜孙瘦石为师。1950年,孙瘦石从黄桥中学来盐城中学任教,1963年病逝于盐城。安丰画家戈湘岚(字伯芬),早先在上海美专学习西洋画,后在商务印书馆图画部任职,师从上海画家赵叔儒,以画马名世,积历史上画马名家之长,取径多方,取舍鑑别,汇聚笔端,形成戈湘岚前期画马毛匹细密,体态神骏,布景雅丽,后期笔触纵放,大笔挥洒自如,泼墨画马的鲜明独特的个性。世人有"北徐(悲鸿)南戈(湘岚)"的美誉。郭沫若赞曰:“湘岚先生今之曹霸也,所画名贵一时,此幅尤见功力,纸上如闻风沙之声”。

台城家居码头上的民间书画家吴宜甫(字增义)山水、花鸟画均可,尤以人物擅长,衣带当风。上世纪五十年代,笔者曾见其《五子闹春图》(横披),《东方朔》丈二匹人物画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1959年应邀创作《四海和平》国画,参加江苏美术馆展览,经常应人所请,为其创作书画。

童敬笔名童子,台城人,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坚持国画创作,特别是侧重山水画的创作,南下云南、贵州、庐山、黄山,北上泰山、九华山、嵩山写生,其作品《飘香》、《仙界》、《山泉》在美国、新加坡、日本、泰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入编《中国书画家》、《当代绘画艺术》、《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润格》等大型画册,上海民族画院、中国艺术院、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国际美术联合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等三十多个艺术团体聘为理事、艺术顾问等职,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盛泉,安丰镇人,坚持漫画创作六十多年,他是一位多产画家,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漫画5000余幅,切中时弊,敢为人民鼓与呼,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以及盐城、东台四级美术机构举办展览,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比赛,并得奖励,1993年结集出版《周盛泉漫画集》,曾任江苏快活材漫画协会副会长,这期间与全国知名漫画家华君武、田原、柯明等结识,交流创作经验,其创作风格多元,漫画呈现民族性、通俗性、哲理性、预警性特征。多幅漫画作品入选漫画专集,《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17期《台胞阿五回乡记》,近二十年以来先后发表数十组新视角漫画。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书画之乡东台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洋溢着书卷气的城市精神热浪扑面,潜移默化影响一代又一代好学上进的东台学子、鼓舞一批又一批周边县市的文人雅士。

出生于兴化大垛的郑板桥,一生交游极广,曾在东台梁垛庙宇中设馆教读,寺中和尚向他求画,后寄寓安丰镇周家桥西的大悲寺,曾在寺内所住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一付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至今仍传为美谈。清朝乾嘉时期东台城初见繁盛,商贾云集,商人中一些喜爱书画者纷纷收藏文人书画,地方书院、私塾也经常有来自山东、陕西贩卖碑帖拓片的客商,此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民政府严禁拓取碑文拓片之后才绝迹。东台城大户人家收藏“明四家”唐伯虎、文征明、沉周、仇英的书画,民国初年郑板桥、黄慎(瘿瓢子)、、闵贞(正斋)的书画,在在东台中等之家,民国初年为常见之物。当年东台裱画店民国初年还有数十家之多,店家一方面代客户装裱接托书画,另一方面又是书画买卖的中介,可代客寄售,也代客寻找画源,他们既为收藏者服务,又为书画家寻找市场。东台地方上的书画家自不必说,且说历史上进入东台的周边县市的画家有:兴化的胡小道以画竹著称于世,而同为兴化的、赵九鼎(乾隆供奉,号兰痴)以画兰著名;江都刘古尊以工笔花鸟出名,朱沆(字浣岳)尽管他祖籍北京大兴县,出生于绍兴,但因为他在东台较久,民间散落其书画较多,所以也就有了交流的空间。民国年间,海安的韩紫石、谭祖云、谭少云、谭小云父子书画。谭祖云,名德钟,字祖云,号高谭居士,工画及书法,画风近吴昌硕,父子并称“三谭”。张謇在东台的酬倡应和作品存世也是较多的。安徽休宁的大雄山民姜筠,河北沧州张百禄花鸟山水,湖南何子贞(字绍基)书法,江宁张之溶(号小斋)人物花鸟作品都能出现在东台市面上裱画店以及富裕殷实之家。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仍然依稀若见关桥、北塥米市以及下坝河口,大王庙沿河边一带,陆陈行白墙上大大的一个“粮”和许许多多店家的牌匾,名号,无论是魏碑还是黑大肥圆的颜体字,都深深地印象在我的脑海中,终身难以忘怀。

书画之乡东台应和着共和国,前进步伐的鼓点走进新时代,但不会忘记在她艰难岁月里,为东台流泪流汗作出贡献的书画界的耆老宿儒,文化精英,他们是沉子丞,(别名之淳,号听蛙翁)(),建国前任中华书局图书部主任,建国后任“一大”纪念馆副馆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顾问。他擅长人物、山水,笔墨清雅、气格清和。书法学钟繇,体势在隶楷之间。王能父,名溶,字月江(),江南著名书法篆刻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行楷学赵孟頫,隶书得益于《曹全碑》、《西狭颂》,小篆字学李阳冰铁线篆,国内灯谜泰斗级的人物,著名书法家华人德为其入室弟子。陈负苍、名凤,字负苍(),师从王云轩,上世纪三十年代与钱松喦、陈旧村等创办振南国画函授学校,传授绘艺。精攻书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尤精绘画山水。这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应邀来东台工艺美术厂指导顾问,在全国书画界领军级的人物,和东台地方书法绘画名流鲍审、吕荫春、陈作钧、古伊畴等结合在一块,将东台工艺美术厂的工艺美术作品,一枝独秀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当时“万马齐瘖”的年代里,让全国人民又一次领略了东台书画之乡,历史文化古镇的余韵。同时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当年下放在东台的苏锡常工艺美术人氏当中的胡博综、王孟奇、潘小庆,这些后来都是国内知名度极高、耳熟能详的美术界重量级的人物。


沉子丞()别名子淳,号听蛙翁,早年就职于中华书局,曾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东台工作,擅长人物、山水,书法学锺繇,奇崛而有灵气。

鲍审(绘画)《迎春花》《牡丹》册页  ()年绘

鲍审()字伯详,江苏省东台城人,苏北当代著名书画家,书法绘画皆精,绘画学恽南田,人称"鲍牡丹"。

华人德,1969年从无锡下放插队东台农村,烦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消磨他好学上进的志气,白天下田耕作,晚上不顾一天疲劳,在小油灯下读帖临池,笔耕不辍,酷爱汉隶魏碑,写就一手好字,老三届高中毕业的他,招工进了东台工艺美术厂,历史的机缘结识了后来成为他书法以及人生导师的王能父先生。华人德本身就很勤奋好学,王能父先生的“点化”,使这块书法园地里的璞玉终于成了大器。成为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批北大学子中的一员,但王能父先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l对于恩师,他"讷于言,敏于行",深知“结草还报,乌鸟私情”的道理;对于书法、对于学术研究,他孜孜以求,一往无前,他是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苏州市书协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发表、出版书法论文、著作数十种,连续两年主持全国书法史讲座,他是碑学方面很有造诣的书法家,其书法史研究也是围绕碑学展开的。对于东台,他关心东台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满怀深情地对笔者说“丁公桥河南木业公所旧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应该好好保护,毕竟有几位大师级的人物曾经住在那里”。

王能父(书法)真书隶篆《鲁迅诗词四条屏》1970年书

王能父() 名溶,字月江,江南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上世纪末后几十年寓居东台,在工艺厂工作,尤以行书见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艰苦困难农村生活的磨砺,伴和着东台历史文化书香的浸润,从东台工艺美术厂走出去的两个青年人,成为全国知名的两颗耀眼的德艺双馨的新星,他们是来自苏州的顾青蛟和无锡的华人德。

顾青蛟,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古道热肠的谦谦君子。当年他从无锡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还没有工作就直接下放插队到东台的一个公社,在那里遇到了“知音”,一个喜欢画画的东台知青张长江,为了他,顾青蛟对招工的东台工艺厂提出要求,要张长江和他一道进厂,张长江擅长工笔白描和传统题材国画,后来成为东台工艺厂的中坚。顾青蛟扎实的绘画功底,加上在农村广阔天地细致入微的观察,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鱼虫都有灵气。"画家不幸绘画幸",正是他吮吸了来自大自然丰富的艺术营养,促使他的画风为之改变,他的眼界拓宽了,他绘画的功底垫厚实了,在东台工艺美术厂里,他博采众长,勤学多思、厚积薄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版《顾青蛟画虎》、《画猴》、《画狗》、《画兔》、《画松》、《水墨写意动物画技法》、《顾青蛟仕女写意画法》、《顾青蛟画十二生肖》等美术专著四十多种,井喷式创作普及绘画教程,解决了当时中国画绘画教材缺乏的难题,同时也成就了顾青蛟不愧为中国画基础艺术教育家的称号。

顾青蛟不仅是多产的绘画艺术教育家,更是中国画的多产画家,或工笔、或写意;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行行皆精,其国画入选首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还参加若干全国性各类赛事,并获得许多重要奖项,多次出国举办国画双人展,个展以及联展,出版个人国画作品艺术挂历二十多种,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他的"和谐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一套,所有这些还不是顾青蛟艺术生涯的全部,顾青蛟完成了从工艺美术~多形态的中国画~专事画虎这样华丽转身的蜕变过程,他画笔底下细致入微的动物、人物,不仅赋予民族本色,而且以富于现实精神的传神为主导,特别体现在他酣畅淋漓的泼墨大写意画中,使画家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技艺上,均完成了从自然向自由的转换。

东台工艺美术厂虽然完成历史使命,但其为东台书画之乡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的大戏,推动了东台书画向前发展,成就了一批艺术家,我们不能忘记当年谋划东台书画发展的韩延观、高伯喻两位先生,正是如此决定,让东台、苏南这些书画界耆老们带出了王家训,陈国苏,吴雷,顾德润,沉晓伯,李湘江等青年画家,而正是东台书画耆老们带出了陈学植、吕稚春、单瑞成三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能父培养了华人德这位书法大师,国内外知名学者。顾青蛟、张长江带出了全国唯一的发绣“工艺美术大师”陈伯余。如今在东台,在全国各地,遍及东台藉的书画家。过去有人说,"东台历来出高僧",笔者认为还要加一句,有饮食处,便有东台书画家。今日之东台,习字绘画在青少年中已是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幸福东台 官方微信姊妹号集合,

欢迎冬粉点开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本期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峰  编辑丨媛媛

该房源属于经纪人历史代理

打开58同城,专家1对1实时讲解

周边公建 APP咨询周边公建

打开APP查看全部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台德润广场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