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烟墩乡现在是城镇户口还是以后还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吗?

有着百年历史的四十井老街原先只是安徽合肥城郊烟墩乡的一个普通的村落,2010年拆迁后,村民被就地安置到附近的临湖社区。现在四十井老街不复存在,村民已经变成市民。10年来,他们中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一些老人却依然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而一些开始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中年人,却开始留恋过去的田园生活。图为2010年8月和2020年10月,四十井居民王伟伟母子。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融入城市并不是“农村人”到“城里人”简单的标签置换,也不是“村民”到“市民”肤浅的名称更迭,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图为2020年10月,临湖社区航拍,当年四十井村民都被安置在这里。

李德仙:城市里的农村生活

深秋的合肥透出丝丝寒意。在合肥滨湖临湖社区四十井安置小区里高楼里,83岁的李德仙老人刚刚吃完午餐准备出门。图为2020年10月18日,李德仙老人吃过午餐后准备出门。

这是一套两室两厅90余平方米的套房,两室两厅,房子里的摆设和五年前笔者见到的没有什么两样。有些凌乱的客厅正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和条案,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中堂画。唯一不同的是,门口那些废旧塑料和纸盒不见了,条台上增加了一个老伴的灵位。如果不是乘坐电梯,你很难将这些与城市的高层住宅楼联系起来,还以为进了农村的普通人家住宅。图为2020年10月18日,李德仙老人家的客厅。

自搬进这个小区10年来,李德仙家客厅的布局从来没有变化过,最初是他和老伴在里面居住。一直以来,在老两口心目中,除了上楼下楼需要乘坐电梯,隔壁邻居相互不怎么认识和交往外,和原来的家并没有什么区别。图为2015年7月25日,李德仙老人在吃午餐。

在老伴去世后,李德仙就一个人守着在这间房子里。除了一天三餐和晚上,李德仙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和小区老人们聊天、打牌。“年纪大了,白天如果睡觉,晚上就睡不着。”图为2020年10月13日,李德仙老人在楼下看一拨老邻居们下象棋。

李德仙老人至今还记得四十井老街的样子:一条长长的石子路后来变成了水泥路,两边房子也从草房变成平瓦房和楼房,全部是大大小小的铺面。图为2010年8月24日,四十井老街。

随着城市的扩张,烟墩乡从合肥市辖肥西县划到合肥包河区后,2010年,四十井“被城镇化”拆迁,李德仙全家9口人分得了4套房产,两个儿子一人两套,因为大儿子不在身边,小儿子和老两口各住一套,另外两套房子全部出租,小儿子目前就住在老人的楼上,偶尔下来看看父亲。图为2010年8月20日,四十井老街街头的李德仙老人。

让失地农民融入城市,有关部门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仅在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身份认同等方面加以保证,还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成为城里人,而不是生活在高楼里的农民。图为2020年10月18日,临湖社区,两个老人卖完菜后回家,尽管过了10年,这些老人依然在小区附近没有开发的地方开荒种地,挣生活费。

个人觉得这种事情其实是一种偶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对于农村拆迁来说是国家的一种规划补偿,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控制年轻人发展脚步的等待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自己的选择,看自己想要过哪种生活,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平常心对待也是最好的。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融入城市并不是“农村人”到“城里人”简单的标签置换,也不是“村民”到“市民”肤浅的名称更迭,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图为2020年10月,临湖社区航拍,当年四十井村民都被安置在这里。
深秋的合肥透出丝丝寒意。在合肥滨湖临湖社区四十井安置小区里高楼里,83岁的李德仙老人刚刚吃完午餐准备出门。图为2020年10月18日,李德仙老人吃过午餐后准备出门。

村改城,是城市扩张的需要,城市提供的基础设施比农村更加完善,生活也更加便利,大城市确实缺少了农村家家户户的烟火气,确实会有人舍不得不习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后还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