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河长林长是什么?

【公益诉讼】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新站区“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正式建立

时间: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

    2020年9月9日上午,新站高新区举行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驻区林长办、河长办检察工作室揭牌仪式。新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路军与瑶海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杜先祥共同揭牌。

路军书记强调,“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健全涉河涉水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对河长、林长及相关部门履行治河管河、治林管林职责的法律监督,有效提升我区水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林业园林现代化治理的法律监督水平。各部门、社区要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河长办、林长办和生态环境分局要不断加强机制建设,会同检察院积极发挥工作职能,共同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提升河、林治理能力和管护成效。

杜先祥检察长表示,“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机制是瑶海区检察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重要实践,也是立足检察职能、切实做好公益诉讼工作的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行政+司法”的方式,扎实做好“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各项工作,让机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共同将新站高新区建设成为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立秋虽已过,但行走在河源大地,依旧繁花似锦、绿荫如海,到处生机盎然。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部署要求,坚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全力推动林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职责,全面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做活“绿”文章,我市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扎实推进。

东源县锡场镇三里长峡(拍摄:黄赞福)

全市设立林长4753名

穿上迷彩服,带上一壶水……近日,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党支部书记丘泽锋和护林员丘明、监管员丘美仙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巡林是林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

“推行林长制,首先要从建章立制上着手。”市林长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推行林长制,首先要解决谁当林长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林长制实施方案、制定林长制考核实施细则,制定林长制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信息公开、林长会议、部门协作、工作督查、林长巡查、工作考核等7项林长制配套制度,构建了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全市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建立“林长+”协作治林新机制,市级和龙川、和平、连平县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源城区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紫金县建立“河长+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推动森林资源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效发挥法院、检察院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法律监督职能,森林资源保护新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设立林长4753名,落实监管员2022名,聘请护林员3812名,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

8月30日,我市签发2022年第2号林长令《关于各级林长开展巡林工作的令》。林长令要求,要深入开展巡林工作,全面落实今年林长制工作目标,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力争在首年林长制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各级林长按照所划分的责任区域,以问题为导向,常态化开展责任区域内的巡林工作,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及时解决。”市林长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制定《河源市林长巡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林长挂钩县区、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的联动责任体系,明确林长巡林目标、巡林安排、巡林内容,落实林长巡林护林职责。随后,市第一林长、市林长、市副林长纷纷深入林区一线开展巡林,各级林长巡林也成为常态,全市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巡林氛围。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健全林长巡林机制,建立林长巡林发现及解决问题台账,推动林长通过巡林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切实发挥巡林效果。目前,我市共签发林长令9道;四级林长巡林共12734次,其中市级林长巡林9次,县级林长巡林137次,镇级林长巡林2548次,村级林长巡林10040次。

今年以来,我市还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防火等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传统媒介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派发倡议书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提高全市上下对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截至目前,全市设置林长公示牌982块,印发宣传资料12.37万份,举办培训班10期、参加人员290人次。

市属国有林场牛岭水林场的毛竹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实施新一轮绿美河源大行动,扎实推进高质量水源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科学推动国土绿化。目前,我市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重点生态工程造林种植9.16万亩、占任务104%,完成新造林抚育11.74万亩、占任务79.34%,计划本月底完成新造林抚育任务。

同时,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制定《河源市古树大树管护工作方案》,落实抢救复壮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古树长势良好,向省林业局推荐4株一级古树作为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示范点。全面完成年度古树名木挂牌任务,新发现古树337株,正在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原标题:《4753名林长上岗,守护河源绿水青山!》

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卢贤傲)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好“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为乡村振兴添彩。

落实“林长制”,书写绿色篇章

干汊河镇以建设森林村庄为导向,以“美丽乡村”和“三大革命”建设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以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和居民群众宜居幸福感为目标,大力植树造林。每年植树节期间,发动镇村干部一齐动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在沿河两岸、村组干道、房前屋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打造出一条条绿色长廊。为了能够育树成林,该镇全面启动“林长制”工作机制,建立镇村干部为林长、村“两委”成员及“五老乡贤”为监管员、公益性岗位或辅助性岗位人员为护林员的三层管理机制。并在一些必要的区域位置,设立林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的监督和举报。在环境整治时动用护林员、公益岗人员对树木涂白,清除林下杂草;在实施道路管护时,利用机械把树木扶正后并进行人工培土,确保成活;在秸秆禁烧期间对林区加大巡防力度,并营造“树倒有人扶,破坏有人管”,全员关心、支持、参与林业管护的良好氛围。

落实“河长制”,绘就清色画卷

巡河制度是做好“河长制”工作的关键,干汊河镇实施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每月2-3次巡河制,镇班子成员按照划定区域每月1-2次巡河制,河流污染、汛期险情随时报告制度。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由镇村“河长”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河道、沟渠、水塘保洁等行动,引导群众爱护环境,不要向河流内抛洒垃圾,发现河岸有白色垃圾及时捡拾。教育群众在施农药等田间管理时,不将废弃药瓶、杂草、农作物秸秆随意投放河流内,确保河流畅通,防止河渠水质污染,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重要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河长制”工作深入落实。在汛期到来,该镇以防汛抗洪工作为抓手,结合落实“河长制”工作,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志愿者和广大群众,通过人工、机械疏通沟渠,开展河道疏浚、池塘清淤,清理污水沟、臭水坑,全面开展河道漂浮物和障碍物的清理,积极做好汛期的防汛工作。

落实“路长制”,铸造平安盾牌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干汊河镇铺设村组道路100多公里,全镇基本形成了硬化路网,群众对“双基”建设满意度提升,农村道路不再难走。该镇实行镇村两级“路长制”制度,助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专业队实施、部门协作、管养结合”的原则,全面建立镇村“三长两员”即镇路长、村路长、村路段长、道路专管员、养护员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度,完善建立“路长公示制”,在乡村公路边设置路长制公示牌,明确负责路段路长、“两员”及职责内容,公布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实施常态巡查机制,村路长、村路段长和专管员对所辖路段开展日常巡查,坚持每周巡查不少于二遍,专管员实行全天候巡查,巡查沿路是否有乱搭乱建现象,是否有损坏行道绿化行为,路面是否有泥土碎石垃圾杂物,是否有损害安全设施行为,是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影响畅通,“两员”是否每天巡查保洁等。该镇还经常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宣传;对塘边道路加装防护栏及设置警示标识,在乡村水泥路与主干道交叉口水泥路面设置限速带或限宽桩,对来往车辆车速加以限制。切实让“路长制”发挥作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保障生命安全,确保了全镇人民平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级河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