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属于一类致癌物含颗粒物的空气污染吗?

  今春两次大范围的沙尘暴过后,环境卫生、医学界专家教授忧心如焚。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立兴教授对记者说:“现在我国结核病发病率非常高(中国有结核病人500万人,占全世界结核病人总数1/4),这与大气污染有关,但对污染物怎样使潜在的结核菌发病,影响机理至今不清楚,给防病治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部顾问孙燕教授说:“由于污染加剧,我国癌症种类已从过去比较单一,向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癌并存发展;癌症死亡率已出现上升

趋势。”国家预防控制中心空气质量监测研究室主任徐东群博士告诉记者:“大气中的首位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并且颗粒物粒径越小,危害越大。但是,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它使我国颗粒物治理、人体健康保护工作都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些专家所言实际上是向环境科研工作敲响了警钟。

  沙尘天气过后并非万事大吉

  环境卫生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并对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认识不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尽管开始加强监测大气环境,但是,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总悬浮颗粒物的监测方面,忽视了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关注。以后开始注意到可吸入颗粒物是首要污染物,但对其中的细颗粒物来源、污染状况、对人体危害和控制对策,始终未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更谈不上将成果用于实践。

  大气污染的后果令人十分忧虑。中国环境科学院王玮博士说: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带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车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一些大城市却在晚上允许柴油车进城,造成夜间机动车数量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反而急剧上升;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治理;颗粒物具有颗粒越小、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危害越大的特性,其中,粒径十微米至0.1微米的细颗粒在大气中飘浮的时间长达八九小时至10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大气中始终存在污染,人们却误以为沙尘或扬尘消除以后就万事大吉。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大气质量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徐东群博士说:有机化合物多达数百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时并未分类,通过整体进入、综合危害于人体,因此,判断大气污染情况不能以一种化合物为依据。另一方面,现在的污染物是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并存,问题更为复杂,判断污染情况必须二者兼顾。然而,人们至今对此认识不足。通过媒体公布的大气质量,仍然基本上是以无机化合物这一种污染物作为依据的。 至今没有细颗粒物大气质量标准

  环境专家普遍认为,对可吸入颗粒物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研究工作滞后。在以燃煤为主的年代,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煤烟污染方面;用天然气代替燃煤并大幅度增加机动车后,污染源从煤烟型转向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为主,有机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这才开始注意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这无异于问题出现后才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对于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在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时,往往采取等效采用办法,能借鉴国外的就借鉴。然而,由于中外客观实际差距很大,国外的标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比如,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先进国家的指标定得相当高,完全照搬显然脱离我国实际。加上自主研究工作抓得不紧,于是,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细颗粒物大气质量标准。

  “缺乏标准将很难就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徐东群博士说,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燃油颗粒物像多孔的珊瑚礁,每个孔中都吸附着比燃煤颗粒物更多的铅、铬、砷、镉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致癌有机物。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的肺泡,并在肺泡中经过气血平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后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它不但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还具有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引起人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并难以修复。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少年儿童的免疫功能将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佝偻病发病率将明显上升;中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将明显增加;由于紫外线被颗粒物吸收或散射,凡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都会明显增高。 大气环境研究应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国家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普遍认为,加强大气环境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制定这项标准必须以人为本,重点关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此,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仅要搞清楚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大小,污染水平,人群接触污染量大小,而且,要搞清楚污染物进入人体内的剂量大小,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健康效应。为此,必须尽快研究提出符合中国特点并与国外方法具有可比性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并建立相关的支持体系。

  有关科技专家、行政官员指出,大气环境研究关系全国人民身体健康,这方面的科研经费必须给予充分保证。现在,远未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十五”攻关重点课题《室内空气重点污染物健康危害评价技术》研究,工作范围涉及全国,并有不少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然而,所提供的经费捉襟见肘;国家课题《居住环境监测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是为全国服务的,由于资金不足,采样选点不得不局限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不能反映全国实际情况;一些污染严重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研究的经费,甚至不到实际需要量的10%。长此下去,后果怎能不令人担忧?此外,基于大气环境研究具有学科交叉融会的特点,气象、地理、环境、卫生各干各的,资金分散等问题应该抓紧进行解决。国家权威机构应该对大气环境科研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分属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将临床、预防各方面综合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大气环境研究尽快满足社会和保护人体健康需要。(本报记者

防雾霾口罩的种类、选择、各人群使用

l防雾霾口罩都有哪些种类?

从口罩样式来讲,有折叠式的、杯型的、平板式的,还有的带有活性炭过滤片或者呼吸阀等样式。

从口罩的防护功能来说,其中分为N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无时。R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时限八小时P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有些颗粒物的载体有油性时,这些物质附在无纺布上会降低电性,使细小粉尘穿透,因此对于防含油的滤料要经过特殊的静电处理,以达到防细小粉尘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划分出了3个水平:95%99%99.97%(即简称为9599100),所以共有9小类滤料。由于生物性微粒多属非油性颗粒因此使用N级即可。

N95NIOSH(美国研究所)认证的9种中的一种,N代表其材质仅适用于过滤非油性粉尘,95代表其过滤效能达至少达95%效能。

l防雾霾口罩的选择方法

口罩的阻尘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对2.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直径的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对于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2.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防尘口罩,其滤料由活性炭纤维毡垫或无纺布组成,那些小于2.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在穿过此种滤料的过程中,被静电吸引而吸附在滤料捕获到微细粉尘,真正起到阻尘作用。

口罩防侧漏设计是防止空气通过口罩与人体面部缝隙被吸入。空气就像水流一样,哪里阻力小就先向哪里流动。当口罩形状与人脸不密合,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漏进去,进入人的呼吸道。那么,即便选用滤料再好的口罩,也无法保障您的健康。应定期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选用合适大小的口罩并按正确步骤佩戴口罩。

保养型口罩,不用清洗或更换部件,当阻尘饱和或口罩破损后即丢弃,这样既保证口罩的卫生又免去了保养口罩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许多口罩都采用拱形形状,既能保证与入脸形状的密合良好又能在口鼻处保留一定的空间,佩戴舒适。

N95是指达到美国专业认证的一种专业口罩,对PM2.5的防范功能比较好。因为口罩很厚实,呼吸很费劲,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老年人和儿童,或者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长时间佩戴。”

冬季如何使用空气净化器与加湿器

l空气净化器在冬季中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寒冷的冬季,大家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而且门窗紧闭,以抵御外面凛冽的寒风,但是当您在享受着室内暖融融的环境的时候,您可知道室内的空气质量却在急剧下降。

1.    净化器多是以颜色状态显示空气质量,不直观,且有误差

首先,别太过相信空气净化器自带的空气质量检测功能,一些净化器都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

建议以各地区官方机构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参考即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会标注出北京市不同城区的PM2.5浓度以及空气指数,一般而言你所在区县的数值大致也就是你家室内的PM2.5浓度,污染情况也就一目了然。

2.    对于背部进气的净化器而言,要确保背部无障碍物阻挡气流

当你知道了室内是否存在污染后,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净化空气。对此,各位肯定都知道,打开净化器啊,但就是这简单的一个动作也有些许需要关注的使用细节。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净化器通过滤网和风扇帮助室内空气循环并过滤有害颗粒物,室内循环气流的中心就是空气净化器,它的一面负责吸入污染物,一侧排出洁净空气,所以首要确保的是进气口周边无障碍物阻挡,否则这净化器就白开了。另外,开启净化器时别忘了关闭门窗,只要拦截室外有害污染物才能不断净化室内空气。

l冬季如何正确使用加湿器?

加湿器有改善空气湿度的作用,尤其是冬季供暖以后,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加湿器呢?空气加湿器若不正确使用,同样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使用者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潮湿的空气会加重关节炎、糖尿病的病情,所以该类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来降低一些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要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

2.  按照说明书的指引,定期清洁加湿器

如果加湿器本身不卫生,病菌就会随水蒸气漂浮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健康同样会造成危害。 

3.不能直接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所含的水碱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自来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随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如果自来水硬度较高,加湿器喷出的水雾中因含有钙镁离子,会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 

4.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加湿器的湿度

因为不少患者都只在刚开始购买空气加湿器的时候调整湿度,使用以后就很少再去调节。这样会使加湿器的作用大打折扣,如室外湿度上升,加湿器的湿度仍不调低,无形中就增加了湿度,既使人感觉不舒服,长时间也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若天气变得过于干燥,而加湿器的湿度仍不调高,则削弱了加湿器的作用。

室内空气加湿,可以通过洒水、放置水盆等方式进行,但最方便的还是使用加湿器,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都买了加湿器,甚至24小时开个不停。但是,专家指出,加湿器使用不正确,非但不能净化空气,反而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有家长曾抱怨,自从家里用上加湿器后,女儿睡觉时打起了呼噜,还经常咳嗽,诊断表明,小女孩是因为“室内空气湿度过高”而患上了轻度。另外,加湿器使用不当还可能引发“加湿性肺炎”。这是因为加湿器在使用时,如果没有得到定期清理,加湿器中的霉菌等微生物随着气雾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的呼吸道中,容易患“加湿性肺炎”。

此外,空气的湿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冬季,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是50%左右,如果空气湿度太高,人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所以,加湿要适度为好。

雾霾天气各人群应该如何出行

1.戴口罩是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办法,但面对PM2.5,戴什么样的口罩是有学问的。面对仅2.5微米的小颗粒,无论你戴多厚的棉纱口罩。除了挡挡灰尘和心理作用外,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医用N95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在选择N95口罩时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戴一下,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N95口罩不能洗,取下后,要等里面干燥后再对折收起来了,以免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

2.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因为其为专业抗病毒气溶胶口罩,密闭性好,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难,缺氧而感到头昏,对于目前的这种天气,一些重点防犯对象可以考虑佩戴,如血液病患者等,普通人不需要使用,做好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活动量等自身性防护就够了,如果要戴这种口罩,也不宜佩戴时间过长,当感觉不适时就要及时取下来。

骑车时尽量避开早上交通拥挤的高峰期,因为汽车排出的废气里有很多没有完全燃烧透的化学元素,随着空气里面细小颗粒漂浮着,骑车时,是要让肺过度地去代偿,给身体器官供氧,需要吸入更大量空气,在这种天气下,空气是被严重污染的,骑车越快,吸入的化学成份越多。所以,雾霾天,实在要骑车出门的话,就不要着急,尽量避开车多的路段。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在这些细颗粒物上。这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这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有1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范畴。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

l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门

这种天气,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

进入室内后就要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清理的方法很简单,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雾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下面是简单易学的清理鼻腔的方法: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鼻腔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雾霾天气各人群选择何种锻炼方式

l不能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锻炼。这些都是身体所必需的,又不会增加呼吸量。雾霾天或空气污染较重时,不适宜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和长距离跑步。因为锻炼时需要大量换气,很容易将这些有害的雾气吸入体内,这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肿痛等反应,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此外,雾霾天气压低,空气湿度较大,会影响运动时皮肤的散热,运动容易让人感到头晕气闷,身体不适。

l雾霾天气如何进行室内锻炼

爬楼梯是一项较好的有氧运动,它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畅通,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同时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强壮骨骼,促进骨组织的新陈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爬楼梯基本上与消耗的热量差不多,对于想控制体重减肥的人来说,也是在雾霾天继续减肥运动的较好选择。爬楼梯时膝关节部位承受负荷较大,有膝关节部位损伤和疾病的人不宜参加此项运动。上下楼梯要把握好节奏,速度不能过快,以防止摔倒。体力好的人和年轻人可以速度快些,体力虚弱的人和老年人可以速度慢些。

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预防诸如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萎缩、高血脂、失眠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跳绳是一项协调全身的运动,能够增加全身肌肉的强度,摇绳时,手臂和肩膀的参与,能让肩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可有效缓解肩颈酸胀疼痛的情况。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部受伤。选择木质地板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胖人和中老年妇女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同时,也不要跳得太高,以防止关节因过于负重而受伤。

中老年朋友平时在室外大都进行有氧锻炼,现在不能进行室外锻炼,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力量练习。老年人体力下降主要是由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脂肪增加所致。尤其需要提出的是,老年人由于下肢力量减弱,使跌倒的机会增加,易导致骨折或其它损伤。50岁以上的人群,肌肉的丢失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力量练习可以延缓这一现象。人体40%以上能量消耗是由肌肉产生的,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增长,增加基础代谢。随着肌肉增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也会增加,这样可以增加外周的血流量,减轻心脏负荷,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做蹲起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可以稍微前倾,但不能弯腰;蹲下时膝关节尽量不要超过脚尖;膝关节要一直向前,不能内八字,不能晃动;起来时要有意识地让屁股先用力;整个过程保持匀速。做蹲起时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双手抱头或双手平举也可双手叉腰。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下蹲的深度或负重(手拿哑铃或饮料瓶),或者单腿蹲起。

尽管蹲起练习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老年人锻炼时应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长时间蹲下后的突然站起,必要时可以手扶座椅做蹲起练习,防止摔倒。

如何降低室内的PM2.5含量

1.室外空气不佳别开窗

PM2.5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室外。在室外空气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开窗,可谓是“引狼入室”。

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以及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时,尽量别开窗;

清晨温度最低,是气压最高的时候。由于气压较高,空气中的污浊之物,如微小沙尘、不良气体等就会被早晨较高的大气压力压在接近地面的地方,难以向高空散发。也就是说,此时正是一天中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贴近地面的空气质量最差。如果这个时候开窗换气,不但达不到清新室内空气的目的,还容易把室外的混浊气体引入室内。因此,清晨起来不要急着开窗换气。
 

 1.烟草烟雾是室内空气PM2.5最主要来源之一。实验室研究显示,1名吸烟者连续吸3支烟,可导致距吸烟者1.5米处的空气中PM2.5水平超过每立方1700微克。首都医科大学相关研究发现,不禁烟办公室PM2.5水平大约是无烟办公室的7倍。

2.室内禁烟,改善的不仅仅是PM2.5,研究显示,戒烟能明确导致肺癌发病率的下降。

3.除此之外,专家介绍,购房时避开高速路旁、机场附近,尽量选择在高楼12层以上居住,在家开启小粒径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器还是很有必要的。小粒径负氧离子可以主动出击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去除空气2.5微米及以下的微尘(pm2.5),甚至1微米的微粒,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源于负离子能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能与消除PM2.5。《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中多次讲到:当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所以在含有高浓度小粒径负氧离子的空气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

研究证明,在PM2.5的形成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具生产和装饰装修工程的涂装工序是VOC的重要排放源。

装修中,面积最大的就是墙,因此涂料相对其他污染比例更大,要禁止使用溶剂型油漆涂料和胶粘剂,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减少PM2.5的产生。

空调过滤器只能过滤掉空气中一部分的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在空调散热片、过滤网等处堆积,还易滋生细菌,侵犯人体呼吸、皮肤、胃肠道等系统。中央空调的污染物残留情况甚至更严重。

家庭在使用空调前,最好用专用清洗剂对过滤网和散热片进行消毒,长期使用,最好每隔一个月消毒一次。

厨房油烟中也富含PM2.5。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研究显示,无论是燃烧天然气、液化气还是蜂窝煤,厨房油烟中PM2.5的含量均大量超标,最高可达117倍。

减少厨房油烟的方法包括明火改暗火、尽量少煎炸食物、烹饪时长时间开启抽油烟机等。

l减少PM2.5,从每个人做起,面对雾霾,我们能做些什么?

1、绿色出行——短距离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拼车,有时候骑一下自行车还能起到健身的效果呢。

3、绿色习惯——购物自备塑料袋(环保袋),少喝瓶装水,节省纸张,少燃放烟花爆竹……

4、绿色观念——看到污染事件,及时拨打全国环保局电话:12369

空气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目前的环境下,作为个人,我们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摘要】: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贵阳市区设置4个采样点位采集PM_(2.5)样品,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和汞分析仪测定PM_(2.5)中8种致癌有害元素的质量浓度,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富集程度及季节变化规律,并运用富集因子法对其可能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b、Cr(Ⅵ)、As、Cd和Hg 5种致癌有害元素标准化后的浓度大小排列顺序可能为Cr(Ⅵ)AsHgCdPb,其中As、Cr年均值浓度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除Co外,其它7种致癌有害元素的富集因子EF10,且Cd、Hg、Pb和Se 4种元素有显著富集,可能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冬季富集因子高于其它季节。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姬亚芹;朱坦;冯银厂;白志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7期
姬亚芹,朱坦,白志鹏,冯银厂;[J];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蔡奎;栾文楼;李随民;李超;冯星;李谦谦;;[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李星;姜云军;张宁;刘庆学;张墨;刘敬上;;[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年03期
温淑瑶;邱维里;张宁;马占青;李容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赵宝珍,蒋红丽,王兴国;[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7年06期
余道龙;崔郁郁;马伶;;[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丁铭;邹强;李旭文;;[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年01期
牛照地;吴惠忠;汤旭钢;丁亚磊;刘芳芳;马明阳;;[J];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03期
王士宝;姬亚芹;张伟;李金;赵杰;张蕾;王伟;;[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2期
李磊;高婧;李海畅;林野;周贻兵;刘利亚;;[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年06期
杨财平;明小燕;杨小波;;[J];实用预防医学;2019年02期
庞叔薇,雷剑泉;[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萍萍;雷亚莉;任华蕊;徐红梅;张倩;沈振兴;郑春莉;刘红霞;张仁健;潘华;;[A];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鄭敬茹;占長林;姚瑞珍;張家泉;劉紅霞;肖文勝;曹軍驥;;[A];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王雅玲;张晓华;吴旻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胡勇;谢胜凯;郭冬发;谭靖;董晨;范增伟;刘桂方;叶小丽;;[A];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杨怀金;杨德容;叶芝祥;朱羽蒙;郭俊元;刘春莉;李尚科;;[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赵亚芳;李晓;王敏;黄静;印红玲;;[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闻洋;秦伟超;张栩嘉;何佳;赵元慧;;[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汪林;;[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田雪莲 于德福 陈蓉;[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曹红艳;[N];经济日报;2017年
本报记者 马维辉;[N];华夏时报;2017年
本报记者 白刘黎;[N];中国环境报;2016年
本报记者 郭薇;[N];中国环境报;2014年
本报记者 史小静;[N];中国环境报;2014年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N];中国环境报;2014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空气污染有多严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