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交有没有864路?

  • 发车站:发车时间:20:39

    到达站:到达时间:00:40

    耗时:04:01总里程:未知

    发车站:发车时间:10:33

    到达站:到达时间:13:22

    耗时:02:49总里程:未知

  • 发车站:发车时间:05:00

    到达站:到达时间:11:42

    耗时:06:42总里程:未知

    发车站:发车时间:07:22

    到达站:到达时间:13:22

    耗时:06:00总里程:未知

  • 发车站:发车时间:05:00

    到达站:到达时间:13:37

    耗时:08:37总里程:未知

    发车站:发车时间:02:56

    到达站:到达时间:11:04

    耗时:08:08总里程:未知

  • 发车站:发车时间:05:00

    到达站:到达时间:14:22

    耗时:09:22总里程:未知

    发车站:发车时间:02:04

    到达站:到达时间:11:04

    耗时:09:00总里程:未知

  • 发车站:发车时间:01:38

    到达站:到达时间:05:28

    耗时:03:50总里程:203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10:33

    到达站:到达时间:13:22

    耗时:02:49总里程:未知

  • 车次/车型: 快速旅客列车

    发车站:发车时间:01:39

    到达站:到达时间:05:39

    耗时:4小时0分当日到达总里程:203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10:33

    到达站:到达时间:13:22

    耗时:02:49总里程:未知

  • 车次/车型: 普通旅客快车

    发车站:发车时间:13:10

    到达站:到达时间:18:25

    耗时:5小时15分当日到达总里程:203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10:33

    到达站:到达时间:13:22

    耗时:02:49总里程:未知

  • 车次/车型: 快速旅客列车

    发车站:发车时间:05:00

    到达站:到达时间:09:26

    耗时:4小时26分当日到达总里程:251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06:46

    到达站:到达时间:11:04

    耗时:04:18总里程:未知

  • 车次/车型: 快速旅客列车

    发车站:发车时间:05:44

    到达站:到达时间:10:29

    耗时:4小时45分当日到达总里程:251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06:46

    到达站:到达时间:11:04

    耗时:04:18总里程:未知

  • 发车站:发车时间:01:38

    到达站:到达时间:06:52

    耗时:05:14总里程:291公里

    发车站:发车时间:06:46

    到达站:到达时间:11:04

    耗时:04:18总里程:未知

南京路中青海师范大学(北门)怎么走?

西宁公交线路繁多,要到青海师范大学(北门),首先要熟悉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北门)的公交路线情况。从南京路中到青海师范大学(北门)怎么走?公交网公交为您提供南京路中及青海师范大学(北门)的公交驾乘信息,以及南京路中及青海师范大学(北门)的相关信息。让您充分了解何乘车,打车费用多少等信息。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调研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而城市交通的发展却跟不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堵车成为许多大中城市一道常见的“风景”。交通拥堵直接影响着城市现代化进程,降低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也不利于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城市拥堵问题的原因

(一)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不到位

1.城市交通布局不合理。由于各种限制,很多地方没有按城市的自然条件、地位和地理位置布局把城市的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分布,以至于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越来越旺,导致交通越来越紧张。

2.路网布局不合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路网整体性差,非交通占道突出、个别路段狭窄;次干道,特别是中小街道的配套交通设施不够完备、管理力量薄弱;部分路段双向交通易于发生堵塞而不能得到及时排除;机动车辆进入次干道和中小街道行驶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大量交通拥入主干道,形成主干道拥堵的局面。

3.停车站场布局不合理。车辆有行必有停,但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停车场却寥寥无几,大型商场、宾馆、机关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地。在广州很多地方因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有的司机不得不在街上转来转去,同时也影响到其他车辆。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交警部门不得不在部分非主要马路上设置停车线,这更使业已紧张的道路交通雪上加霜。

(二)交通法规不健全,交通执法力度不强

现有交通法规不健全,交通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加重了路面交通的混乱现象。常见违规如“酒后驾车”、“闯红灯”、“不系安全带”、“驾车打电话”、“压黄线”、“超速行驶”、“违章停车”以及“尾气排放超标”等都没有受到依法严惩,交通规范形同虚设,间接加重了城市交通情况的恶化。

(三)交通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道路、站场总量不足。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的出行需求和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道路之间衔接性不强。目前,我国较多城市公路建设往往是修一条很宽的中心大路,而许多旁边小路却不通畅,很多街区里面的道路还是“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结果把通行压力全“逼”到了大路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小路大路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严重妨碍了车辆的分流和速度。

(四)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普遍较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

(五)城市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低,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我国大多数城市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低,有法不依现象突出,导致大量的交通事故,阻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既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车辆高速度增长、城市高速度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少、交通安全设施不足、车辆发展与道路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不协调等客观原因,还有交通管理落后、道路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等人为原因。

二、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找准道路的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合理改造。城市道路功能分为六个层次:城际高速路、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普遍存在道路功能定位不清,导致行车错位,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需要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入手,区分道路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改造,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增加路网密度。其次,挖掘次干道、中小街道的通行潜力,为主干道分流服务。修建或扩建一条城市道路,其投资是巨大的。而挖掘现有道路的交通潜力,特别挖掘交通流量远没有饱和的次干道、中小街道交通潜力其效益应当是明显的,经济价值也十分巨大。

(二)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首先,加快高新技术在城市道路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车辆档案、

驾驶员档案、道路和车站建设档案集中管理,在市、区、街道实现计算机联网等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交通管理提供许多先进的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推广人性化交通管理模式。再次,加强执法力度,强化路面管理。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要体现在路面管理上。加强执法力度,强化路面管理是交通管理的集中表现。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警察就是执法者,弱化交通民警的执法,就弱化了交警对路面的控制,交通安全与畅通就难以保障。

(三)提高全民文明交通意识

首先,要提高交通管理者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增强公民文明参与交通意识。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法规教育必须走社会化的道 路,利用大众新闻媒介和社会力量,把全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法规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轨道,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交通意识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在加大立法和监控力度的同时,做好广泛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交通参与意识,持之以恒地把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到交通参与者的思想意识中,人们养成文明开车、文明行路的城市交通风尚。

(四)加速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出行总量

首先,推进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专用道的监控,真正做到“专道专用”;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为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创造条件;净化行车环境, 减少困扰,提高准时准点率,提高可预见度。其次,采取措施吸引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票价优惠政策和便民措施,鼓励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综上所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一方面加大城市交通环境的硬件建设,一方面改进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创造良好的交通软环境,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才是关键所在。

【摘 要】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从交通拥堵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提出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方向在于交通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以期能从拥堵疏导角度为交通管理人员在拥堵控制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控制;拥堵疏导;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 的增长,交通问题俨然已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它所带来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调查统计表明:在拥挤状态下的能耗是最优状态的2倍。如果一辆汽车在7 km/h和88 km/h之间加减速1000次,那么其燃料消耗比匀速运行时多消耗60升,对于货车则多消耗114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 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对于交通拥堵,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交通拥堵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日本建设省1994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将一般道路拥堵长1 km以上或拥堵时间10 min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对首都高速公路将交通拥堵量(拥堵长度×持续时间)在15 h·km/d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日本道路公团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定义为:以时速40 km/h以下低速行驶或反复停车、启动的车辆连续1 km以上并持续15 min以上的交通状态;

(2)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将车速为22 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美国芝加哥运输部定义道路交通拥堵为:30%或更大的5 min车道占有率所对应的交通状态;美国德克萨斯运输部提出交通拥堵的定义:当出行时间超过在小交通流量或者自由流的出行环境下正常发生的出行时间、产生 较大的延误时的交通状态,当这个延误超过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界限时,称为不可接受的交通拥堵;

(3)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 km的状态。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的定义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方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 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当斯定律表明:新道路的建设降低了出行时间,但同时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方式的 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从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 堵的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交通拥 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从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2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 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给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 影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1)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发布的 50个城市上班时间中,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 min,其次为广州48 min、上海47 min、深圳46 min等;

(2)交通拥堵使得车辆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据北京市环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 km/h提高到50 km/h,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

(3)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计,北京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损失为每天4000多万 元,每年高达146亿元,就全国范围而言,损失大约为每年1700亿元,降低了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每个人在拥堵期间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和费用增 加。

2.3 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其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由此,各国政府部门与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对城市交通的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其中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瑞士等 地交通拥堵治理经验由为丰富,总结国外拥堵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 低了私家车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根据国外的治堵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交通情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制定了一系列治堵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获得部分成效。首先以北京、上海、 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在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上海早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北京、广州相继在2011 年和2012年开始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2008年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 营,是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式的快速公交系统,2012年广州BRT正式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至2020年底二氧化碳人均减 排27%的目标,效果显著;最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挤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 入非高峰时间行驶。

(2)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策略

按照控制区域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局部控制和系统控制两类。局部控制是通过优化局部交通资源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性能,但局部控 制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交通性能的降低。Troutbeck等、Harwood等、AL-madani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而系 统控制方法将交通网络看成一个整体,图像识别算法注重整体交通性能的提升,然而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交通流演变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且随交通区域的增大,交通系统内的 变量增加,使得控制难度增加。Yang等、Lo等、Gao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系统控制方法。

按照控制时间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静态交通控制策略和动态控制策略两类。静态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对道路的渠化,降低交通拥堵传 播的速率、延缓拥堵传播。静态控制策略的缺陷在于缺乏灵活性,而交通流具有时变的动态特性,因此单一的使用静态控制策略对控制交通拥堵是不够的。动态控制 策略则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实时性、临时性交通控制,常见方式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转弯禁限和交通诱导等。动态交通控制与路网交通流时变动态性相符,在一定 程度上能缓解拥堵状况。但是就目前对动态交通控制的研究仍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在分析交通拥堵传播消散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菱形控制策略来实现交通拥堵的消散控制。

3.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大城市,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多、密度大、路网密度低及混合交通严重等特 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上不可盲目硬搬他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制定切合的拥堵疏导方式。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以 下特点:

(1)拥堵范围扩大,拥堵交叉口及路段日益增多,拥堵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主要路口白天12 h交通量超过10万辆,道路负荷重,交通阻塞时有发生,高峰时段延长。中心区东西向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2000年白天12h交通量为34.7万辆,比 1996年29.2万辆增长了19%。南北向过江桥隧2000年31万辆,比1996年22.9万辆增长了35%。

(2)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拥堵时间延长。在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12 km/h,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 km/h。交通拥堵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于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出行,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为早上7:00-9:00以及下午17:00-19:00,这段时间交通 出行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北京的早高峰已从早上7点提前到早6点40左右,并一直持续到9点30分左右。

(3)中心城区拥堵最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的紧张局面主要出现在中心区,尤其以内环线以内和内环线边缘外侧地区的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而城市外围地区道路交通情况较为稳定,运行秩序较好。其他大城市区中心城区拥堵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笔者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界定、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这一 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引起广泛重视。现阶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以支撑城市交通的需求,未来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政 策,同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更倾向于精细化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道路交通流的拥堵规律,以路网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拥堵交通流的疏导策略。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者 李 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

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 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9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3 路长度仅增长了22%,而民用机动车却猛增了208%,几乎是公路增长速度的十倍,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与需求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可以说,这几年私家车的发展带动了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车辆需求的过剩与道路供给的不足成为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

二、三环路与各个进出城主要联络线统统成为了拥挤的“停车场”,拥堵大面积的出现。可以说,日复一日的堵车已经成为了北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每天面对堵车所表现出的麻木也已经成为首都居民心态上的真实写照。有研究表明,二环路高峰小时流量达到12000多辆,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达到16000辆,远高于当初设计流量9000辆;三环的最高流量已经达到14000多辆。北京早晚流量高峰期间,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高峰小时干道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左右,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真是开车还不如走着快,堵车都成堵心了!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由来已久,其成因十分复杂,既有规划、投入上的问题,也有政策、管理上的问题,另外还有诸多历史、社会因素。但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要点。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其增长势头用井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据2003年底统计,北京人均道路不足10平方米,远远低于伦敦47平方米,纽约36平方米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北京未来的交通状况如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决策上。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下大功夫去解决的。这里还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在北京还有200万人没有买车,但已经考取驾照,这潜在的200万交通需求,如果变 4 成实际的增长,北京的交通将会更加雪上加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还会逐年增加。

2、城市道路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五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脉。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北京城区内仍未形成综合的道路网络。众多的丁字路、卡口路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它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我曾在这里看到过连续10多辆新型三门无轨电车排长队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里的交通状况是多么恶劣。而在各个新城通向城区的主要联络在线,每天都在上演着潮涨潮落的周期性拥堵。

据有关部门2000年对北京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东京的公交比例超过80%,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 5 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所谓的“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经常可以在路口看到“迫不及待”的过马路的行人甚至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要求横过马路;而在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发生车辆强行并线、违规抢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道路的通畅,经常引起交通的堵塞。在高峰时期,超过六成的拥堵是由于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引起的。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理论分析

外部性是指某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这些成本和效益无法在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即某项活动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影响,并使周围的人获益,但行为人并未从周围取得额外的利益。负外部性,即某物品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为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外部性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表现, 如果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则会出现负外部性, 如果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 则会出现正外部性。在现实中,外部性无处不在。在城市交通中,也存在着外部性,如乘坐公共交通就具有正外部性,而车辆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则具有负外部性,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正是汽车消费交通时负外部性的集中体现。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北京市严重的交通拥堵,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巨大的外部性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首先,汽车本身就拥有着不小的外部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是亚洲国家当中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北京并列的还有西安、加德满都等地。 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虽然近些年大力治理汽车尾气,大幅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但汽车总量的提高还是让人对尾气的排放有些担心。毕竟北京有370万辆机动车,即使执行最新的欧洲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数量的汽车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另外,汽车交通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成本。北京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 6 于纽约等世界城市的水平,年,北京市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1500左右。正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出行量日趋增多,给本已不足的道路设施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势必将进一步加剧了道路堵塞的发生。

与机动车自身的外部成本相比,一旦发生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为惊人。根据研究表明,北京市高峰期的平均车速仅为20公里/小时,而全市汽车年延误车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08小时,仅延误时间的成本就达到了50多亿元。而在交通拥堵中所消耗的燃油的成本也十分可观,以北京市93#汽油6.25元/升计算,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是达到了80亿元。再加上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拥堵所产生的道路长时间占用,北京因交通拥堵每年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将达到近150亿元,占全北京GDP的1.5%。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解决外部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通过私人途径解决以及通过政府途径解决。通过私人途径方法解决外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交通属于公共产品,只能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外部性,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文主要介绍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交通拥堵问题属于典型的市场失效,光靠市场手段无法解决拥堵问题,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干预。而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主要利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是管制:所谓管制,就是由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交通参与者产生负外部性的允许方式。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前者是由行政当局直接对交通参与者做出规定,降低道路交通的外部性;后者是通过对交通工具的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进行控制与管理,设置出一定的标准与门坎,最终达到控制交通拥堵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制度就属于直接管制,如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而通过设置汽车制造业的标准与门坎,控制汽车制造与消费环节则属于间接管制。

第二是收费:收费是一种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行政主管部门对使用公共产品的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道路使用者有义务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样也可以是道路使用者主动控制道路使用量,一定程度可以减轻道路的交通压力,缓解过剩的外部性。这种收费制度秉承“使用者负担原则”,即谁使用谁交 7 钱。

第三是税收、税收与收费一样,同样属于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但与收费不同的是,税收是强制性的,相比收费,它具有更大的效果和法律上的保障,比起收费具有更大的效率。如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及今年改革出台的燃油附加税等都属于税收的范畴。在国外,政府经常利用高昂的税收来纠正一个城市交通的外部性,并且效果显著。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在面对占全市GDP1.5%的如此巨大的外部成本时,如何将巨大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仅通过政府来消化如此大的外部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交通拥挤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进程中,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车辆或道路的使用者来为自己产生的外部成本付出经济代价。而车辆的使用者也可以衡量自己的总成本,决定自己是否继续使用外部性高的交通方式。因此,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思路就是:让外部性的产生者为自己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买单。而围绕着这个主要思路,又延伸出三个解决途径,这三个途径分别是: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要控制机动车总量与机动车出行率需要政府进行硬性的管理,无论是使用管制、收费或税收的方法,都是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而倡导公交出行则需要政府对政策进行宣传,并且对市民进行适当的引导,属于对市场的间接管理。通过对交通使用者的直接或间接管理,控制机动车的总量与出行率,并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达到减少道路使用负担,缓解道路拥堵状况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控制机动车总量或控制机动车出行率还是倡导公交出行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城区内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然而交通问题并不是仅用其中某一种方法就能得以根治的,一定需要多种方法共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利用外部性方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主旨是:通过出台政策与规定增加机动车出行与购置成本,让使用者放弃外部成本高的出行方式,并且大力倡导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使更多人倾向于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从而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有效地降低城市交通的外部性。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5月正式推行拥车证制度,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车需求和道路不足、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之间的矛盾。拥车证制度的基础是拥车证定额分配制。每年发放的拥车证数量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截至前一年12月31日的全国车辆总数再加上每年固定的3%的增加额,减去本估计报废的车辆数目以及前一年实际报废车辆数目,所得的差额就是本的新配额。拥车证定额分配管制了每年的新车注册数目,购买新车的人首先在陆管局注册,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拥车证从而合法拥有一辆车子10年。在这个制度下,新加坡成功地将车辆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解决了交通环境容量供需不足的问题。

拥车证制度从根本上是一种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即规定国内机动车总数,超过总数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这个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了过剩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强制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拥堵问题的发生。这个办法对仅有不足5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确实很有效,对大城市的效果还未可知,但从上海市收取高额牌照费的效果来看,这个措施对抑制北京交通拥堵将会是个有效的方法。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施

2004年伦敦实行道路拥堵收费措施,该措施的覆盖范围在伦敦的中心市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7:00到18:30,每一辆进入市区交通网络的机动车需要付费。在该收费措施实行的第一周,每天有87000—95000辆机动车因为使用中心市区的交通网络而付费。该政策实行的前几周,即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使用道路的机动车数量下降了大约25%。

伦敦与北京同属国际化大都市,伦敦的措施属于通过增加机动车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率,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北京市未来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但以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北京还无法达到伦敦的效果。首先,市民的经济水平还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其次,市民的守法意识还有待加强,很多人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收费方式。最后,如何实现不乱收费、多收费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案例,可以看出,北京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必须借鉴 9 国际经验创新思维,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即从重视道路建设向重视交通政策转变。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应改变单纯依靠修路架桥、大上工程的传统做法,把着力点转移到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政策上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以达到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目的。

首先从控制机动车总量上来看,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比较低,对汽车总量也没有限制,而车价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造成交通需求量远远大于道路供给量,造成拥堵。因此建议北京市交通部门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与增加税收,提高汽车购置税,并真正把这一部分税收用于道路建设上去;借鉴新加坡和上海已实施的交通政策,对购车发放牌照数量进行限制,从而从源头限制北京汽车保有量。降低汽车报废年限,提高尾气排放准入门坎,加大公务车改革力度进而减少党政机关公交车数量,将北京的汽车总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做好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第一步。

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国外许多大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即“大量发展汽车造成交通拥堵→修建路桥等交通工程→汽车继续发展,交通仍然拥堵→再新建交通工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难以解决→制定政策限制小汽车使用→交通拥堵最终得到有效治理”。从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上看,虽然仿效伦敦收取进城费用及拥堵费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全面开展并不适合本市居民的收入情况与承受能力,可以研究特殊区域拥堵收费政策。

最后,从北京交通发展长远角度来说,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必须加大。交通限行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策。一旦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出门乘坐公交车就能顺畅达到目的地,自驾车出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到那时,限行也就没有必要了,城市交通自然就能比较和谐的运转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继续着力解决新建居住区出行困难、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不够方便、公车辆候车时间过长等影响客流量增长的问题。目前北京地面公交线路普遍较长,线路重迭率较高,应要利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方式,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智 10 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在重视新建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交通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换乘中心的环境质量和换乘条件,努力实现公共汽(电)车、大容量快速公交、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交通设施的科学有效利用。

以上是本人对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几点政策建议。而随着北京新城市化建设展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也使我们看到了解决交通拥堵的希望,使我们对交通改善充满了希望。

[1]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R].2004年3月.

[2]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北京市交通发展报告[R].2006年8月. 23日.

[3]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局编.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4]“2008 年奥运会对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推动分析”课题组. 关于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比较研究(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5]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R].2006年11月[6]管满泉.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7]吴以伦.拥挤中的北京:对北京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9]闰庆军、徐萍平.基于外部性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05年第5期. [10]张华歆.拥挤道路收费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7月.

[11]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我国交通系统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研究[R].2006年3月.

[12]许光清.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7期.

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交通拥堵在北京市已经由来已久,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在逐年增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不断改善道路环境,逐渐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汽车使用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公共交通使用比例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和根治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政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概括了北京交通拥堵的特点;其次通过城市规划发展、路网设计及配套设施、供需关系、公共交通体系四个维度对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宏观、微观的两个视角提出了六条缓解和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和有效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北京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交通工具开始逐渐更新升级和普及,私人交通的发展逐渐给城市到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道路交通网平均车速日益下降、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加、停车场地严重不足。

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随着北京市政治、经济的发展,常驻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的显现出来。交通拥堵情况的恶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多,公共交通分担率始终偏低,小汽车出行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面临窘境。北京市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一方面不断的扩大公共道路交通供给,另一方面也在调整大众对私家车的需求,以平衡交通供需矛盾。但北京市交通拥堵程度始终不得明显缓解,那么考虑如何综合小汽车出行成本和各项治理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学、政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北京市交通拥堵历史与现状分析

北京市交通拥堵自2001年的一场大雪,使全市居民第一次认识到了交通拥堵给生活带来的不便。随着北京市单中心的城市建设格局和“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建设,主要的商业中心、就业单位、医疗设施以及重要生活活动基础设施均留存在市中心,由于市中心空间利用能力有限,越来越多的住宅区向外逐渐的扩张中建立起来。

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北京市采取了尾号限行的政策,交通拥挤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限行政策的效果越来越减轻。2010年底交通又进入中度拥堵状态 (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 。因此说,尾号限行政策仅在短期内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而由于出行的需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车主开始购买第二辆私家车以满足在第一辆车限行时的出行需求。

从近五年来看,拥堵程度虽然比奥运会期间有所反弹,但是相比奥运会之前,交通拥堵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受 2011 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28 条)的作用,拥堵指数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北京市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如尾号轮转行驶、车辆限号、增加停车费等被动型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状况,但其效果也并不显著。北京市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早晚高峰拥堵严重。

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常规拥堵特点与各大城市相同,在交通出行需求较大的时段如上下班两个时段为常规交通拥堵高发的时段。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市中心成为经济活动中心,餐饮、娱乐、商务、医疗等场所均汇聚在市中心地区,而住宅区开始逐渐向北京市郊区分布,因此由城市外环向内环方向在出行早高峰拥挤严重,由内环向外环方向则在晚高峰道路拥挤比较严重。

(二)节假日出行量增加,进出京路段拥堵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人们更多的选择出京旅游,近距离出行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占多数,因此在节假日来临的前一天晚高峰和第二天出京路段拥挤比较严重,在节假日结束的当天进京路段拥堵情况严重。

(三)主要商业活动中心、中小学周边拥堵严重。

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汇集了全球各大时尚品牌,因此也吸引了全国各类人群聚集于此,旅游、交易、商贸等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主要商业活动中心周边交通拥挤比较严重。另外,根据中国学生求学特点和家长对子女的保护心理,家长开私家车送子女上学情况也比较多,特别是重点中小学,远距离求学学生更多,学校周边拥堵情况更加严重。

(四)占路施工导致拥堵情况更加突出。

北京市近年来一方面在不断以行政手段控制小汽车出行量的同时,也在不断修整道路不合理设计和建筑,不断打通道路微循环系统,因此占路施工情况也在不断进行中,这也导致了交通拥堵情况发生。

(五)交通事故对交通拥堵影响更加突出。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巨大,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相对机动车保有量少的城市较高。由于北京市道路建设的现有特点,交通事故在出行高峰时段更易发生,由于上下班出行时段人们对正点到达的需求较高,高峰期间车速较慢,导致出行心理焦虑,反而更易引发车辆间摩擦的交通事故,而且在高峰出行时段,道路援救工作更加不易展开,交通拥堵会更加严重。

三、北京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北京市为交通现状的改善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增长更加迅速的交通需求。造成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空间形态、用地模式与交通系统的矛盾。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布局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的产生(丁成日, 2010年9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形态,人口和就业岗位大量的聚集于中心城区,进一步促进了中心城的高强度土地开发。随着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增强,辐射状的路网结构还没有及时形成,逐渐形成了整个城区同心圆似蔓延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机动化发展未能跟上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城市功能在中心地带聚集,形成明显的向心式交通流,城市中心用地紧张,住宅价格昂贵,居民不得不选择居住在外城,职住分离模式导致潮汐交通的同时也进一步使居民过度依赖小汽车的使用。反过来,私有交通工具的普及,大规模的城市低密度蔓延情况加剧。

在这种交通模式下,城市功能无法成功转移,卫星城发展缓慢。而随着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间沿着城市环状道路向外蔓延式推进,难以形成多中心分团式布局。快速路环线的全线通车,虽然客观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但实际上诱导了开发商沿环线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随着北京房地产热潮升温,大量高容积率的建筑分布在环路周围,又产生了交通需求,导致环路拥堵。整个北京市继续以摊大饼的形式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二)城市路网密度不足,道路设计与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北京早期的城市的规划缺乏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更没有考虑到北京这座大都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不断膨胀的交通需求。早期规划使为数不多的干道承担了太大的压力,而作为“毛细血管”的连接线太少,只要主干道有问题,道路系统很快就会大面积瘫痪。

北京的很多道路设计也存在缺陷,不够人性化、合理化。很多立交桥,最著名的是西直门桥,即便是老司机也常常会找错方向,迷路本身就是增加了交通压力。另外,北京部分道路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一些司机在北京会迷路,除了因为道路本身设置错综复杂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道路信息提示牌缺失,或是信息不明确。

(三)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交通供给。

在交通供给方面,“十一五”期间交通投资达到了 2500 亿元,而且城市道路的投资主要用于在原有路网上进行拓宽,很少是线路的增加和长度的增长,交通设施的规模增长仍然低于交通需求的增加。目前北京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北京市人口不断增长,就业岗位大量增加。

2011 年末北京市登记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2018.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6.7 万人。近几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引发大量交通需求必然给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2.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率高。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小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逐渐增加。虽然已经采取限购政策,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但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也早已突破了 500 万辆。作为最耗费交通资源的交通方式,小汽车的保有和使用量超出了社会经济承受的范围。对小汽车使用的依赖造成道路资源、停车场的巨大浪费,产生大量交通需求,远远超过了交通的供给。

3.个人出行频次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居民的出行目的已经不仅仅是通勤需要,生活类其它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商务活动、文化娱乐和购物等活动逐步增多,居民出行的多元化也给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公共交通体系较为滞后。 世界上所有大型城市无不是主要靠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北京市政府虽然一直宣传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大幅增加了财政投入,并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然而,其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来应该“优先”的公共交通体系较为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北京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远远滞后于家庭用车的普及,因而,公共交通体系一旦滞后,就会由于内在的自我强化机制进一步阻碍公共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即便政府开始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空前加大投入,滞后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公共交通滞后、私人轿车泛滥与道路拥堵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恶性循环:公共交通滞后将会迫使那些收入稍高的群体放弃本来最经济与便利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而乘用最浪费道路资源的交通工具,导致整座城市越是依赖私人轿车出行,越是出现私人轿车的大量购买与大量使用,而且经常出现低效的“单人单车”出行。从而北京交通陷入了低水平陷阱。

四、改善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建议

(一)着眼于城市功能的分散,转变城市规划理念,调整城市规划。

在建设首都经济圈时大力扶植卫星城、转移中心城区职能,加快北京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向城郊转移,逐渐使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的地带城市化,最后实现以北京为中心的辐射式的城市连绵带或城市群,这不仅能够促进北京的协调发展,也能促进北京周边地区的健康发展。 同时,放弃大规模建设“居住小区”的理念,增加路网密度,同时排除阻力,将原有“大院”和“小区”的部分内部道路向社会开放,增强主干道路间的连接性。

(二)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与国际城市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比例对比来看,北京市轨道交通里程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出行的需求。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己经计划期间投资66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五年间新建轨道交通660公里。北京市目前轨道交通在早晚出行高峰期间面临诸多问题,站台空间不足,出行高峰期间很多乘客需排队等候,车站内部拥挤不堪,而在出行高峰过后,非繁忙线路运行线路则面临运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在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峰出行时乘客拥挤滞留的问题,加大站台空间、容量建设,加长站台长度,增加每趟车次的乘客运送能力,缩短发车间隔。

(三)推进公交微循环建设,增加公交线路数量,提高地面公交资源供给。

北京市公交车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线路相对较少,尤其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枝节线路过少。北京市公交电汽车运营路线主要分布在骨干城市道路上,对于低等级城市道路、居民区、交通细枝末节处的可达性较低。因此,应该改变未来地面公交发展的战略,推进微循环公交建设,扩大公共电汽车对于低等级道路,居民区的可达性,提供更多的车门对家门的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释放小汽车出行对交通形成的压力。

(四)经济与行政手段并行,加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 北京市虽然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停车费用,但是不能避免一些经济活动区商家利用提供停车优惠或者免费停车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反而导致停车管理不规范。

在停车场建设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北京市可以效仿国外一些立体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模式,引进汽车升降机器设备,纵向增加居民区停车空间利用,减少路面压力。

2.在商业娱乐区域停车场管理上,提高停车费用,采用行政条例规定商家不得擅自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减少开车进入交通拥堵高发区域的机会。

3.对违章停车现象采用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严格惩罚体制。往往经济惩罚并不能对违章停车情况起到明显的治理效果,必要时施加以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才能达到管理目标。

(五)综合提高各类小汽车使用和购买成本。

由于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发达和覆盖程度不足以满足从私人小汽车中转移出来的出行需求,因此提高各类小汽车使用和购买成本还尚需时日,但是提高小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将是未来北京市控制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小汽车购买上,可以在摇号购买的基础上对不同排量、不同容量、不同价格档次的小汽车按照逐渐递增的税率收取税费。

目前的摇号购车政策可以限制北京市小汽车的增长速度,但是北京市小汽车数量基数己经很庞大,可提高燃油价格,让未购买私家车的人将考虑由于成本提高的原因而打消购买私家车的念头,已购买私家车的居民减少采用小汽车出行。

(六)适时推出拥堵收费。

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应不断探索在高峰出行时段对拥堵情况高发的区域和路段进行拥堵收费的政策。拥堵收费需要建立健全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进入拥堵区域的汽车信息,并且及时反馈到交通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北京市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引进系统并不困难,困难的环节在于推行和实施。因此拥堵收费可以与政府的出行鼓励政策相结合,例如,拥堵收费超过一定额度可以获得免费进入该区域的机会;拥堵收费超过一定次数可以抵消尾号限行的机会;拥堵收费费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获得相应百分比的公交卡,鼓励车主采用公交出行方式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多越多的人口涌入背景,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已逐渐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事实上,加大交通供给不但无法完全满足交通需求的增加,更会促进新的需求的产生。交通拥堵治理应该将需求与供给量相结合,共谋而动。要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人口控制、平衡发展等更高层次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公共交通发达程度可以合理承担所有可能产生的交通量时,提高小汽车出行成本的措施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才有希望使北京首都的交通拥堵问题得以缓解和有效治理。

[1]北京市2008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9.1. [2]北京市2009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宂中心,2010.1. [3]北京市2010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1.1. [4]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1.7. [5]丁成日.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J].城市交通,2010 年 9 月第 8 卷第 5 期. [6]陈尚云,杜文.我国大城市用地形态与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J].系统工程,2003,21(3):53-57. [7]薛华培.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交通,2005,3(4):39-43. [8]张小宁.交通网络拥挤收费原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陈勇.经济学视阙下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2):61-63. [1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文本[Z].

宜宾县城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 郭真明

一、宜宾县交通基本情况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下游,幅员面积294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35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近年来,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屏山新县城、向家坝工业园区、滨江路综合开发等各项重大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投资热点的地理位置日渐凸显,在带来大量商机的同时,人流、物流、车流的不断增加,使原本脆弱的交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迄今为止,全县公路总里程为2339公里(其中,省道28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县乡道2301公里),加上已通车村道9833公里,全县通车道路已达12172公里。

二、宜宾县城交通管理现状

宜宾县县城柏溪镇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距市中区10公里、宜宾机场15公里,是通往屏山县、筠连县、高县及云南省水富县等地的交通枢纽。

(一)道路情况。县城总面积为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左右。其中,城区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近10万人(含流动人口)集中在城区。目前,城区主干道为2公里长、20米宽四车道的翠柏大道,且连接长800M、宽仅13M的桂园路。翠柏大道两侧有多条岔路,长宽不一,多数宽度在7.5M下,由于没有纵向贯通形成路网结构,都是断头路,车辆进出均需原路返回。老城区由12条形成局部网状的道路组成,除长江路、陵园路宽11M左右外,其余道路均宽7M左右,在老城区直线距离不足1000M,有3所大中型学校,80%以上县级单位都集中在老城区。

(二)车辆情况。2011年6月,全县机动车拥有量为74060辆,县城就已经超过10000辆。其中,摩托车6410辆,大型汽车809辆,小型汽车2434辆,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人力客运三轮车463辆;其它非机动车5000余辆(含电瓶车)。

三、宜宾县城交通主要问题

(一)各种交通工具繁杂多样。交通工具除大小型汽车、两轮、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自行车外,还有货运人力三轮车、农村运输车、人力板架车、463辆人力客运三轮车(不包括翠屏区西郊和八一二金江村的200多辆)、在城区营运的16辆环城公交车(21路)和57辆1路公交车、18辆23路公交车,所有的车辆都在狭窄的道路上通行,交通经常堵塞。

(二)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县城仅在三角路、桂花路、长江路、啤酒广场、翠柏大道支线等路段施划了15处372个小型车辆的停车泊位,没有规划货运车辆、农用车的停放点,县城停车车位严重不足。大部分新建小区停车泊位不足,泊车车位多又挪作他用,使大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城区没有一处能同时停放30辆以上机动车的大型停车场,在翠柏大道和过境路上的洗车场、加气补胎点、餐饮娱乐店、修车店以及商家上下货物等的车辆、新桥头的农用车、待客的面包车在道路上违规停车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租车随意上下旅客、随意调头,公交车停放不靠边。整个城区的停车线仅有2000米,而停车泊位不足400辆。宜宾县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等工作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但由于没有规划修建专门停车场,整治后又出现反弹。

(三)人力三轮引发交通混乱。过去因为县城车流量小,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宜宾县90年代批准发展了463辆人力客运三轮车。2005年,由于车流量不断增加,规定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分单双号运行,减少人力客运三轮车上路的数量,道路拥堵现象局部缓解。按过去翠屏区和宜宾县关于人力客运三轮车的约定,以翠柏大道八一二铁路平交道为界,西郊和金江村的人力客三轮车(约200于辆)不能越界行驶,使大量翠屏区西郊和金江村的人力客三轮车在翠柏大道各路口和主要场所门口巡回载客,以柏溪火车站、二二四建设银行门口、啤酒广场、玻璃厂门口等较为突出,且这些车辆已经逐渐将运行范围扩大至县城老城区。目前,县城城区有人力客运三轮车463辆,加上翠屏区西郊、八一二金江村200余辆人力客运三轮车在二二四和翠柏大道以及支线行驶,为了争抢客源、抢速度,不遵守交通法规,占道行驶、乱停乱穿,使本来就拥挤的交通秩序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四)交通瓶颈影响整体畅通。育才路口是县城城区道路的主要连接点,所有进出城区的车辆、行人以及通过城区的过境车辆都在这个交通路口交汇。随着滨江小区、柏领佳苑小区、万兴现代城小区、正在建设的滨江路综合开发等众多居住小区的建成使用,大量居民的入住,带来了车流的增多,加大了本来就拥堵的育才路口的交通压力。据统计,每天通过该路口的机动车车流量已经超过3万台次,还不包括大量的电瓶摩托车和自行车、人力客运三轮车。而育才路口先天不足,翠柏大道和过境路、育才路南北段在这里呈畸形的“十”字交接,主道从20米的四车道变为13米的双车道,支线育才路由南段的12米宽变为北段的7米宽,紧挨着育才路口的又是七栋楼路口,长江路、金沙路、桂园路在七栋楼路口呈不规则的交汇,形成了两个不规则的路口相连,而这两个路口又正是城区道路交通的咽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冲突点多且相互交错,造成经常性的交通拥堵。目前,该路口已经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学生和行人的过街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交通秩序得以规范,但交通流量仍然没有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育才路口道路不畅,导致县城城区道路交通受阻,形成交通恶性循环。

(一)车辆流量剧增影响道路畅通。由于县城地处宜宾市区城乡结合部,距市区仅十公里,进出和经过县城的车辆流量数倍于全市其他县。学生上学放学、单位上下班成为每天县城交通的高峰期。据统计,平峰时段的车流量为3200辆/小时(其中小型客车、大客车:1605辆/小时,货车222辆/小时,摩托车和电瓶车864辆/小时,非机动车包括人力三轮车531辆/小时);高峰时段的车流量为4400辆/小时(其中小型客车、大客车:1770辆/小时,货车198辆/小时,摩托车和电瓶车1590辆/小时,非机动车包括人力三轮车837辆/小时)。这些数字表明,县城城区目前平峰期的交通流量已经饱和。由于县级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80%都集中在老城区,高峰时段随着各单位职工上下班车辆的增多,特别是小型汽车和非机动车明显增多,造成城区交通压力增大,车辆行驶缓慢甚至造成拥堵。

(二)过境车辆增多加大交通压力。县城城区翠柏大道和桂园路是省道307线的一段,是过境车辆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过境车辆的增多,导致县城道路的交通拥堵频繁。一是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带来大量工程和生活用车,县城成为坝区居民办事、购物及其娱乐消费的首选;二是屏山新县城的建设带动了大量的车辆途径县城柏溪,且还在不断增加;三是云南省水富县、绥江县等地的车辆,在向家坝快速通道建成后,大部分过去从高速公路通行的车辆也改道从向家坝快速通道经柏溪通行,这样不仅时间短,还可以节约高速公路通行费。

(三)上级限运规定使货运车辆陡增。市上对翠柏大道两路桥至高庄桥路段限制货运机动车通行。大量原本从宜宾往返高县、筠连、屏山、云南省水富县等方向的货运机动车,现在都改道经县城从江垇口上宜水高速公路通行,使县城通过的货运车辆陡增,加剧了县城道路的拥堵状况。

(四)路网规划不完善致使交通拥堵。县城道路受历史条件限制,造就了目前很多道路都是小口路、单口路和畸形路。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和繁荣,这些道路形成的不合理的路网结构致使县城交通拥挤堵塞,制约了县城的发展。

(五)道路随意开挖新增拥堵因素。天然气、自来水公司、电力、电信、路政等部门,以“市政工程”的名义,随意开挖县城道路,人为造成新的交通拥堵,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县城交通带来更大压力,群众意见非常大。

(六)法制意识较差违章行为频发。当前,群众交通意识依然比较淡漠,行人和非机动车以及摩托车等随意横穿公路、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乱停乱放等行为突出,特别是高峰时段因为抢道造成的交通事故较多。

(七)执勤警力少交通管理不到位。宜宾县在警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4名交管民警和25名协警负责维护城区交通秩序。但由于车多、人多,点多、线长,现有警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如育才路口岗位就需要5至6名警力;两个电瓶巡逻车按每班4人安排,共需要8名警力),导致对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不能有效到位。

四、交通缓堵保畅对策建议

(一)加大交通管理整治力度。针对城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警力,突出重点,紧紧围绕重点车辆、重点路口、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采取定人、定位、定时、定责的办法,形成“点”上控制与“线”上巡逻有机结合,严格查处城区道路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强行超车、强行会车、逆向行驶、随意调头、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人以及违法车辆的车主进行面对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保持时时有人管、时时施高压的态势,进一步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科学组织交通,使有限的道路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让道路上所有车辆均能形成有序、顺畅和安全的流动状态,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的目的。一是加快卡口系统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安装交通违法监控系统力度,对县城交通秩序进行智能化管理,规范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最大限度地提升人、车安全通行能力;二是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及时清理、维护、更新破损和不符合国标的标志、标线,使县城交通更加规范化;三是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在重点道路路段设置交通红绿灯,交警路面配合检查、引导;在人流集中的地段安装人行道隔离栏和在道路中央安装隔离栏,通过物体隔离的方式强制性地引导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三)彻底整治人力客运三轮。大力发展环城公交车,出台鼓励市民乘坐环城公交车的有效措施,逐步缩小人力客运三轮车的运营空间,还市民一个宽敞的大街。完善人力客运三轮车的管理办法,加强现有人力客运三轮车管理,条件成熟时,对现有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收购处置,彻底让人力三轮车退出县城交通舞台。同时,宜宾县与翠屏区协调,使西郊和金江村的200余辆人力客运三轮车,限制在二二四以外和八一二便道行驶,禁止在翠柏大道和县城通行。

(四)短期实行部分车辆管制。短期内在无法修建环线交通的情况下,逐步出台交通分流的限行措施:一是对过境的大型货车限时、限重、限定装载通行,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从7:00至19:00,二二四至江垇口路段禁止货运机动车通行,在普安的冠英、小岸坝、喜捷的玉龙、柏溪二二

四、江垇口等地提前告知,减小城区疏导货车的压力。二是工作日从8:00至19:00,二二四至江垇口路段禁止机动三轮车在县城城区通行。三是工作日从7:30至19:00,从七栋楼至财税街路段禁止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通行。对通过育才路口的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等可以引导从原县稽征所至育才路、大粮站至育才路的两条便道经育才路口通行;从翠柏大道经育才路口的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等可以从财税街北段进入经万兴现代城、兴业公司办公楼下(在建)从地税局宿舍大门左侧通行。总之,对现有车辆进行限时通行、疏导通行,堵疏结合,多形式化解交通管理矛盾,缓解县城交通压力。

(五)构建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公安、工商、城管、运管等部门通力协作,清理整顿商家店铺占道经营等行为,重点清理道路上摆摊设点、占道堆物等行为,净化路面交通秩序。二是公安交警部门严格依法管理交通,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坚持定点管理和巡逻管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做到见违必纠,执法必严,严厉查处一切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宣传、文明办、广电、公安等单位通力协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大力提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对长期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辆在媒体上进行定期曝光,广播新闻电台多播放倡导文明通行的公益广告,以此倡导全社会关心、关注文明交通,进一步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和遵章守法意识。

(六)加快县城环线交通建设。目前,投资数十万元对育才路口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收到明显成效,行人过街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但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以及翠柏大道的交通拥堵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未得到分流。要切实改变目前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交通拥堵的状况,必须加快对县城环线交通的道路建设,使进出和通过县城的车辆形成环线流动,从根本上彻底缓解翠柏大道和育才路口的交通压力,彻底解决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交通瓶颈的状况。

(七)尽快修建公共停车场地。由于县城城区道路的限制和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县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迄今为止县城柏溪没有一个较大型的公共停车场,除部分小型汽车可以临街停靠外,其余车辆特别是货运车辆、农用运输车、下班后的公交车等在县城随意停放到处可见,极大地影响了县城的形象,在县城城区修建大型公共停车场势在必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公交749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