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情况下,你会借钱给朋友吗?

  1、这年头,借钱的都是大爷,催债的都特么成孙子了!

  2、钱来之不易,还钱要讲信用,不要因为钱,把友谊都弄没有了,要明白一个道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不怕讨债的是英雄,就怕欠债的是真穷。要账难,难于上青天。朋友们这样的感觉有木有。

  4、我的钱也是我苦逼赚来的,又没有义务给你花!还总是借钱不还,语带讽刺,真心不想做亲戚了。

  5、结束友情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不还。

  6、你向我借钱的时候我二话没说,我让你还钱的时候你却有千言万语。

  7、要账难要账难,难于上青天!人人团年好热闹,唯我要账急死人啊!!!

  8、借人钱一定要谨慎,谁能借谁不能借,心里都要有数;你有借人钱的勇气,就一定要有不还钱的觉悟。

  9、幸福就是,在没钱的时候,想起某人还欠了我一笔钱。

  10、借钱看朋友,还钱看人品。

  1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钱成了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

  12、开口借钱时,恨不得跪下来,拍胸拍脯,还钱时避而不见。

  13、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14、借钱的时候是孙子,还钱的时候是大爷。

  15、钱是个脏东西,但也是个好东西,帮我们把人和狗分的很清楚。

  16、在这个薄情的年代,想让一个人对你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就是向他借钱,然后借了不还。

  17、借钱前称之为朋友,借钱后是你大爷,还钱了他便成了你的恩人。

  18、话说,要友尽,好歹把钱还了啊喂。本人表示不服,还钱呐。

  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临近过年要账难。

  20、为何自己干这么多买卖还是没房没车没钱花,要账难,难于上青天。

  21、心里五味杂陈不舒服。难受。也许借钱给朋友是真的好心办坏事。催债的路上看到了很多问题。

  22、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挣,钱好挣了要账难!

  23、一而再,再而三,收款难,要账难,生意难啊,再诳我,就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了。

  24、有些人,向你借钱,是因为,觉得你,不会叫他还钱。

  25、借钱给你是支持,不催是信任,还钱是诚信,请不要拿别人的支持与信任而毁坏了自己的诚信。

  26、借钱就要向悲观主义者借,因为他们不会期待你还钱。

  27、很讨厌这样一个人,她向你借钱时热情,说各种好听的话,还钱时百般找理由。

  28、做生意简单,要账难!

  29、闺蜜就是你没钱我养着你,你有钱了赶紧给我还钱。

  30、我不希望他来找我借钱难以启齿,我也不希望我找他还钱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这才是好朋友的相处之道。

  31、人应该有慈悲之心,但不要滥用你们的同情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32、肯借给你钱的人,谁都知道要账难,借出去是信任。

  33、不表白可以做朋友,做朋友可以借钱,借了钱再去表白,被拒绝变成了陌生人,那么就不用还钱了!

  34、还钱,也是一个再见的理由。

  35、要账难,难于上青天!家里墙都掉皮了,财务安排安排。

  36、亲兄弟,明算帐。借钱不还,再借就难。

  37、要账难,帐难要,没钱开发个啥呀?

  38、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人卜能穷。

  39、借钱的时候别人求你,还钱的时候你求别人。

  40、难!难!干工程的真不易,这个点了,还在加班要账。

> 疫情结束后,真的会迎来报复性消费狂潮吗?

都说疫情结束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但是我个人近期真的没啥消费欲望,疫情也让我更知道存款的重要性,没花的钱也不想花了,你认为疫情结束后真的会爆发消费狂潮吗?哪些消费会暴涨?哪些不会呢?

  • 必须消费不会报复性反弹 但可选消费 如影视 休闲 旅游会迎来报复性反弹==========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显示全部

    必须消费不会报复性反弹 但可选消费 如影视 休闲 旅游会迎来报复性反弹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 这几天,天气也暖和了,阳光也灿烂了,疫情确诊的每天增长人数也出现拐点了,大家开始陆续出门活动了,就好像这个事件已经进入了尾声,人们开始准备过上正常的生活,世界仿佛和以前一样。我在网上一个问答平台上看到有人问“疫情结束后哪个行业最先复苏呢?”结果有很多人说餐饮业会迅速反弹并引发报复性消费,也有人... 显示全部

  • 你认为疫情结束后真的会爆发消费狂潮吗?我觉得疫情结束并不能说会爆发报复性消费狂潮,但是报复性的消费是肯定会有的,主要表现在疫情结束后的前期一段时间。换句话说,其实我更觉得这只是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的一种表现。先来看看疫情还没发生之前的情况排队买手撕面包某节假日的重庆磁器口地铁站不管是不是节假日,很... 显示全部

    我是猪猪,爱旅行,爱摄影,爱做攻略,爱徒步。喜欢一个人背着背包到处跑,无论穷游还是休闲游,都能轻松驾驭,国内与国外很过地方都已留下了我的足迹,希望有一天能游遍全世界,结交更多朋友,并用我的经验来帮助更多爱旅行的小伙伴  

  • [题主采纳]报复性消费一定会有,但是一定会分行业。没有整体的暴增,只有局部的狂欢。眼前活生生的例子,这还没结束呢网红奶茶店就又有排长队买奶茶的了,虽然也有现在开业少选择单一造成的拥堵,但很明显,以前生活中能做的事,尤其那些平凡而幸福的小事突然不能做后,由于惯性,人们的对这些事的欲望会逐渐累积和增加,在解禁... 显示全部

    [题主采纳]报复性消费一定会有,但是一定会分行业。没有整体的暴增,只有局部的狂欢。眼前活生生的例子,这还没结束呢网红奶茶店就又有排长队买奶茶的了,虽然也有现在开业少选择单一造成的拥堵,但很明显,以前生活中能做的事,尤其那些平凡而幸福的小事突然不能做后,由于惯性,人们的对这些事的欲望会逐渐累积和增加,在解禁的那一瞬间爆发。也就是说,吃火锅,喝奶茶,逛街,找美食店,去方便到达的附近景点打卡等活动会有反弹性的回升,可以视作报复性消费狂潮。再者,“现在不做以后可能就没时间没机会做了”的人生感悟充斥着整个社会,所以解禁后大家会纷纷去做之前可能没做但一直想做的事,这其中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消费,毕竟所有活动的消费增值空间都很大,商家们也会把握机会创造一些让你觉得“不去都亏了”的促销活动。因为我是做出境游的,直接对应海外的地接服务,对旅游业尤其是长距离境外游的预期并不是这么乐观。首先,旅游还是一个在有经济基础(也包含时间自由)和主观意愿下才能开展的活动。外部条件上来说,经历了疫情的打击,很多行业都多多少少受到冲击,正指望下半年的业绩,休假去玩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人的空闲可支配时间可能缩短),且上半年的收入受到影响,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放弃了旅行的打算,或是改为周末的小短途和居住环境周边的旅游。相对于长距离旅行如出境游,当然国内的短途游是最有希望也应该是最先恢复的,报复性倒不至于,但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从人的主观,也就是内部条件来说,多多少少对于疫情还是有一定的后怕和恐惧心理,而且境外的情况现在也不乐观,去外面玩的风险不低,那么为什么要花钱买难受?所以出境游就更不可能迎来报复性消费狂潮了。对于部分国家,尤其是刚刚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些新兴小国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当然对于老牌的旅游国家来说倒也不是中国时长就会毁掉旅游业,毕竟他们的游客来源遍布全球,数量上来说其实中国游客也不是主要的部分(目前还不是,以后有可能的哈),所以有损失,但不会垮掉。分析了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再谈一下我国本来的旅游业发展情况。2019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在6.5万亿左右,但从细节上来讲,其实旅游业包含的不只是休闲旅游,还有商务,探亲,医疗等方面。除了休闲旅游以外的部分,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持续稳定增长的,它们收到的冲击是比较有限且恢复较快的。单纯看休闲旅游的话,疫情将消费者的需求降到了最低,这种时候供给也就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微小型公司(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等)和它们的员工(导游,服务人员,演艺人员等)都会收到更进一波的影响,有可能出现的是疫情结束后有些公司和人没有扛过寒冬,那么供给上出现一定的断链,服务水准不比从前,消费的热情随之下降。这个在境外也同样适用,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于中国游客的态度有一些变化,突发事件增加,不确定因素提升,尽管想旅游,也会受到一定阻力,这都是很不幸的趋势情况,但需要正视。所以综上所述,疫情结束后整个消费领域迎来报复性消费狂潮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个别行业尤其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须型产业是有可能的,其他行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大部分业务,还是会经历一段恢复期然后慢慢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再实现增长。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被冻结的为什么是医美分期业务,其他分期场景是否同样受疫情影响,影响有多大?疫情之下,消费金融机构面临哪些挑战?

疫情期间,消费金融的医美分期场景出现拐点。

作为国内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捷信消费金融,宣布于2月24日全线冻结医美分期业务,待疫情结束后解冻。捷信消费金融此举,引发业内关注。

被冻结的为什么是医美分期业务,其他分期场景是否同样受疫情影响,影响有多大?疫情之下,消费金融机构面临哪些挑战?

近日,捷信消费金融机构在一则内部通知中表示,鉴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性,自2月24日起,美容绝大多数门店将会被冻结,待疫情结束后解冻。

捷信消费金融在这份通知称,冻结不代表工作的停止,工作人员仍需与商户保持沟通,学习如何监控B端风控、如何处理公关事件、追进各区域退货情况。

此外,捷信这份内部通知还提到一点,“员工可提前思考区域的相关布局,生美/生美KA/医美/牙科/口腔/眼科等商户的布局和预沟通。”这让人联想到捷信消费金融的未来战略可能,原先专注3C的捷信极有可能拓展更多细分场景。

捷信将冻结医美业务的原因归结于受疫情影响所致,这是真实原因吗?

“线下获客,受疫情影响大。”某消费金公司员工李莹爽表示。

医美分期的获客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通过线上,即电视、传单等营销手段获客;二是依靠线下,由门店机构获客推荐给医疗机构。

不过,由于线下获客来自中介,因此存在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等,成本高昂等痛点。

“骗贷,商户跑路。”李莹爽称这是医美分机构面临的高风险。

而对于捷信消费金融为何冻结的是医美分期业务,而不是3C等场景,李莹爽称除疫情影响之外,也与捷信消费金融的产品结构有关。

“3C是他们(捷信消费金融)主要业务。”李莹爽认为,如果暂停此类业务,无疑于自毁长城,而医美业务量在捷信消费金融平台占比则相对较少。

这一点可从捷信消费金融发行的ABS说明书中得到证实,比如捷信在2019年发布的第四期ABS中,其资金用途包含了时尚消费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却并未覆盖医美服务。

另在近期发布的一期ABS中,捷信将资金用途分为7大类,其中手机数码最多为13亿元,其他类为7.47亿元,后者则主要包含医疗美容、健身课程及乐器等。

“大量线下机构未开业,或者生意惨淡。医美类、家装类需要现场执行的消费项目需求严重下降,直接导致业务萎缩。”某互联网金融机构员工闫琪认为这是导致医美分期在疫情期间受挫的原因之一。

此外,受疫情影响,催收人员无法到岗,催收效果下降,逾期上升等因素,都可能是导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放慢放款节奏的影响因素。

疫情影响之外,追根溯源,医美分期业务陷入窘境,也与医美机构的现金流有关,这是各个企业无法避开的魔咒。

“服务业小企业资金流都紧张,其实就是1-3个月现金流。”闫琪补充,“风控角度,现在肯定不是放款的好时机。各种原因导致还款能力下降,同时混乱恐慌导致还款意愿下降。”

事实上,回顾医美分期的发展史,医美分期的败落并非疫情所致,而是早有病疾。

2016年开始,在消费升级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双重助推之下,整形整容的客户群体从明星开始扩展到普通消费者。

在此期间,诸如易美分期、麦芽分期、么么贷等数家医美分期平台上线,医美分期野蛮生长,各家平台为抢占市场放款审核时间和限度,截至2016年底,医美分期市场的放款量达60亿。

2017年,医美中介骗贷现象曝光,部分平台资金链吃紧,平台们收紧放款量,加强风控。据中整协2018年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年度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彼时,医美分期平台的通过率从80%降至40%,部分平台退出医美分期市场。

2018年,医美分期市场进入洗牌阶段,医美分期机构从鼎盛时期的1000余家降至30多家。2019年下半年,大量的医美医院被低价出售。

同是2018年,任买发布《2018年医美消费分期用户报告》,报告显示,90后、95后医美用户比重超过50%,年轻消费群体的整形需求,给医美市场注入了活力与市场机会,但年轻消费群体的超前消费问题也带来了风控与新的服务难题。

与此同时,任买发布的报告称,在潜在消费者问询阶段,有超过20%的用户会在意医美机构是否提供医美分期,并会因此放弃相应的医美服务。

一方面是风控,一方面是用户体验,两者叠加,至此,医美分期的窘境显而易见。

医美分期陷入困境,其他场景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家装量不大,现在期间谁还家装。”消金公司员工李莹爽表示。

另有从业者称,就平台业务量来看,不仅仅是医美分期,就连教育分期,目前的需求量也不容乐观。

“医美和教育一起,每天不到50单。”某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员工杨帅告诉投中网。

杨帅称,从平台显示的数据来看,自2018年12月以来,该平台教育分期业务的进件量持续下滑,2018年12月大约有1万件,2019年同期下降为2000件左右;2019年1月、2月单月均为2000左右,但在2020年1月,该场景的进件量下降为1000件左右,2月则跌近100件。

医美分期业务进件量在2018年12月为8万件左右,但在2019年1月、2月分别下降至6万件和3万件左右;2019年12月,平台医美分期业务进件量为2500件左右,2020年1月已下降至1500件左右,在2月下降为80件左右。杨帅认为,这足以说明,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趋势。

除场景受挫之外,消费金融机构还面临哪些挑战?

据自媒体“馨金融”报道,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在截止2月中旬,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大都主动收缩了放贷量,部分的进件通过率明显下调,有的公司直接暂停了新增,全力催收。

但即便如此,其效果也并不乐观。

“逾期率还是在上升。”某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员工李云透露,与去年2月同期相比,其逾期率约上升20%。这一方面与借款人还款意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疫情期间,催收人员在家办公有关。

李云称,虽然短期来看,平台的催回率下降不多,但很多催收员工在家办公,家中没有电脑,逾期率还是在上升。

另一平台催收人士亦称,受疫情及政策影响,目前平台催回率惨不忍睹,同期相比下降颇多。

对此,互金资深专栏作家肥皂表示,事实上,疫情期间,产生逾期的不仅仅是消费金融公司,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每年的贷款高发期于四月开始,如果疫情能在3月结束,就不会对平台产生太大的影响,当下产生的逾期,后期部分借款人还是能还上。

不过,部分从业者,对于自身所在的金融机构其态度并不乐观。

多位从业者告诉投中网,受多方因素影响,平台业务量急剧下滑,已濒临死亡。对此,有人称处于工作转型迷茫期,也有人称已被公司“优化”或处于“被优化”的边缘,主动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场景重创,业务下滑,消费金融机构面临陷内忧外患。那么,若消费金融机构因此倒闭,究竟是B端场景之过,还是消费金融机构本身之责。

“场景崩塌,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从业者肖澈表示,平台是连接场景和借款人的纽带,当两边都出问题的时候,必然掉进海里。

深渊之中,消费金融机构如何自救?

准备的充足的粮草,是消费金融机构迈出的第一步。

据北京商报统计,继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发布首单ABS之后,小米、、360金融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ABS,涉及资金超185亿元。

对此,业内分析,消费金融ABS走热背后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机构因放贷款未能及时收回,现金流吃紧因此需新增融资。

另为解决的逾期问题,多家消费金融机构提出推迟还款期限,减免逾期利息等政策。对此,有知情人士称,消费金融此举,一是为了出于对借款人困难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对于消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一个新的市场也逐渐浮出水面。

“已经有些消费分期,在考虑变卖不良资产了。”肖澈称,不过,消费分期这种不良交易市场都还没有大规模形成。

另有消费金融公司员工透露,目前,受疫情影响,获客渠道受限,只能在原有的存量客户中做二次挖掘,即采取提额、降息等政策诱导原有客户进行二次贷款。

那么,对原有客户的二次挖掘是长久之计吗?

“后面就有些难做了。”李云称,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对贷款需求都是长期存在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莹爽、闫琪、杨帅、李云、肖澈为化名)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场疫情可以让人类灭亡,也没有哪场疫情可以让经济崩溃。当下形势不够明朗,但经验能让我们坚持乐观与对未来的向往。太阳还将升起,日子总要过下去。

如果你认同如上的想法,又在创业,说明你就是我们想找的人——乐观派。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分享你的故事,讲讲你乐观的理由,你想告诉外界的信息。

投中网策划“寻找乐观派”系列文章,欢迎阅读、留言:

复工尖峰时刻:浙江包机“抢民工”48小时记录

创业公司打响融资狙击战:1年为界,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酒店业自救进行时:成为一家定点隔离酒店,需要勇气

对话如是资本MD张奥平 :疫情将加速一二级市场分化,很多中小企业拿不到“好钱”了

一个餐饮老板的自白:疫情对行业没颠覆什么,手头宽裕的正坐等抄底

扫码下载CVS投中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朋友是不会问你借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