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知道液压扭力扳手怎么泄压吗?

  • 发动机整个发动机采用了803cc的L型风冷双杠发动机,整个发动机调校的比较激进,低扭充足,不过日常骑行中这样的“烤蛋神器”不是浪得虚名的,假如在夏季骑行,只要有等红绿灯的场景超过30s,那你就要去考虑考虑不熄火的情况下你的腿有多强的耐热能力了。烈日当头,你如果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你可以肉眼可见的看到裤裆下喷涌摇曳的热浪在飞射。不过有好也有坏,秋冬季骑这个车,腿部自带加热,不至于感觉特别特别冷。发动机前部基本都是大面积的裸露散热片,虽然改装也有很多护罩,我觉得只要不越野,这东西还是别安了,因为这辆车属于是复古造型,本身前面挡泥板基本就是个装饰,所以难免会甩泥水上来,加上这些护罩反而会把很多脏东西困在里面,不好清洗,每次洗车重灾区可能就是前轮下面这了,其次就是后座的后半部分。正好多句话,这个前挡泥板短归短,甩泥归甩泥,但是80km/h以内的速度,不管是前挡泥板还是后轮都基本上不太会把泥水甩到裤子或者头上,基友的ktm390配合现在最严环保下的每日洒水车感觉每天都在工地上搬砖 排气方面由原来的单孔排气变为双排,虽然外观有那么一点点像御用特米排气实际上不是,声音的话我觉得不如原来scrambler的单孔排气,回火的声音比较明显,这次的双排在低速高转的情况下有那么一丢丢回火的声音,后期排气的话计划上天蝎的带增压直排原厂默认是铝合金全段排气,这个头段颜色不知道为啥莫名其妙能烧出来点钛色的感觉 可能是想太多了吧,换排气的时候看一下天蝎的全段效果,到时候综合考虑一下。车把、油箱采用了还是杜卡迪scrambler经典宽把,唯一的升级还是在换汤不换药的仪表盘上,熟悉杜卡迪scrambler的人应该知道这个车的仪表其实一直是这个样子,只有今年新款的scrambler1100加入了一个小仪表盘的配置,虽然外观一样,但是功能上明显进步不少,最起码的终于有油量显示了 上一代只能通过trip1与trip2的差值估算续航水平,其次加入了档位显示,其他的话基本与原来的杜卡迪scrambler保持一致。点火方式上有些许的差别,主要是按键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直接变成了推动点火开关,原来还是点按式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个双闪开关,控制区域比较空旷左手手把上相对控制按键要多一些,远近光切换、快速变灯按钮以及功能选择键的上、下,下方为转向按钮兼切换功能、进入退出多功能键,最下面为喇叭,按键区域比较顺手,操作还算方便。对了着重说一些这个车的离合,cafe racer版本应该是配一个布雷博的牛角,但是应该是全系列标配液压离合,整体换挡表现也比较流畅,城市骑行基本上2-5档随便用,低档位档位过度也没有明显的顿挫感,离合手感也不错,属于提升驾驶品质的一个不错的配置13.5L的经典泪滴式油箱,基本能满足至少200km的续航水平,配合行车电脑的里程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城市里面的穿行、玩耍,外部的两个盖板为可替换式的装饰件,原厂也有提供几个花色价格不菲。车复古但是不代表老旧,细节处理比较好,油箱盖细小铭文:born die,整车的质感也属于这个价位该有的品质,油箱盖和我以前骑的哈雷48比起来设计理念更好一些,不用取下来,和其他主流款式街车基本保持一致。减震、传动减震方面一直都是广大scrambler车主诟病的地方,厂家在scrambler1100上提供了三种避震的选择,在scrambler800上没有,前减震为kayaba51mm倒置式不可调节避震,整体感觉有些偏软 后减震为侧置单减,同样为kayaba出品61mm预载可调减震采用链条传统,在这方面我觉得有点怀念以前的哈雷,皮带传动相对维护要少一些,但是换的时候绝对算是大价钱。链条传动虽然每500km要进行一次清洁,维护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烦,总体下来维护成本要低很多而且耐久度也比皮带要好一些。灯光、储物整车灯光除主大灯外,全部为led光源,有点复古与现代结合的意思,中间x型标示也算是对杜卡迪scrambler最好的识别度,采用长明式设计,大灯不可关闭,日常行车夜间也还够用。万年不变的尾灯造型也是杜卡迪scrambler最好的识别方式,转向灯其实也是全led方式面积也比较大但是这个转向灯的质量真的是出奇的差,还没上牌已经莫名其妙断掉了一个,索性全部升级为超迷你子弹型led转向灯。储物方面,作为一辆传统跨骑车,我觉得储物就不要想太多了,默认状况下只有坐垫下面有一点点储物空间,自带锁孔,需要使用钥匙取下坐垫full throttle版本的scrambler有鞍盖设计,平时单人出行的话比较帅一点,增强运动感需要带人的时候需要使用随车工具将鞍盖取下,挺大的一个盖子而且是有漆面的,建议有带人准备的话这个鞍盖还是长期放在家里比较合适整体内部线路还是非常规整的,车辆马达旁边有预留一个USB充电口,不过这个位置就有点尴尬了,要不然就甩根数据线到外面装口袋里充,下车前还得先拔了,要不然就得把手机扔到坐垫下面去充电随车带一副小工具包装在这个防水套下面,基本上所有的六角工具都在这个里面轮胎、刹车轮毂方面,样式还是采用经典scrambler轮毂外观,全铝合金材质,默认状态下为中空轮轴。前轮为布雷博单体4活塞卡钳配备倍耐力mt60rs18寸全地形龟背轮胎,在原有abs的基础上加入了弯道abs功能,安全性更好后轮为布雷博单活塞卡钳同样配备倍耐力mt60rs但为17寸全地形轮胎,虽然尺寸上略小一点,但是加宽的设计知道人们喜欢什么样的摩托车外观。刹车的话后刹车表现一般。使用感受 这辆车的座高首先是比较低的,虽然是街车,但是这个座高感要按我原来48的那个感觉也差不了太多,而且整个脚踏位置偏中间靠上,我这样186cm的身高,骑这辆车的坐姿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战斗,主要是腿部感觉收的有一些紧,所以换挡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要快一些,日常骑行基本上就是1-4档使用比较多一些,5档在80巡航的时候用,6档我基本很少能挂上的,动力输出方面低扭输出比较充足4000转左右就可以达到最大扭力值,档位间的切换行云流水,没有任何的抑扬顿挫,唯一不太爽的就是偶有脱档,其他的话基本都还ok整车的外观也是我比较心爱的地方,斜后45度的观感最佳,短尾,大宽后胎,短小的车身即使不骑,放那也是摩托车盆栽组里面最佳选手~整车配置上我对这款full throttle版本的后视镜不是特别的满意,虽然感觉比较宽大,实际上视角比较低,尤其是我这样身高稍微高一点的观察后视镜的时候甚至还要猫腰 没办法,综合美观以及实用我还是选择了日本后视镜、配件制造老厂tanax的后视镜他家的后视镜产品质量总体比较过硬,传统制式的后视镜可以实现防眩光、大视角以及与特定车型形成更低的风阻等效果的特殊结构最终我选择了他家最近推出的新款手把镜,提升cafe racer风格的同时解决后视镜视角比较低这样的问题。不过这个后视镜在他家的几个优势特色里面算是很少的,属于是最基本的白镜水平虽然是普通白镜,但是曲率可达1000,也就代表虽然镜面小但是可实现更大的视角宽度。完美兼容scrambler系列,整体系列产品线对日系车友好度非常的高,其他进口车型的话需要对照列表来参考。改装这东西,一边骑一边改呗~总会达到自己喜欢的样子和状态 写在最后的最后最后,这次的选车吸取了上次哈雷的教训规避了短板,作为日常通勤来说是完全够用的,兼顾了实用、耍帅等各种需求,这辆放荡不羁的爱车应该会陪伴我很久很久。

  • 油耗先上油耗对比。从图看,不考虑天气温度的差别下,使用情况有市区,跑山,不过市区为主。基本都是本人骑,非暴力骑车,本人也经常带人。相近的使用状况下,铃木UY的油耗还是偏高一点,考虑铃木油箱比福禧大了一升多,所以勉强算是个平手。空间空间个人还是得给UY一个赞。前置两个储物格,一个可以放下3瓶农夫山泉,两个可以放下6瓶农夫山泉,还带一个USB充电口,充电速度未知,不知道是5V 1A。坐桶可以放下我的LS2四分之三双镜片盔,型号OF570,还可以放进去手套,护膝。虽然这个头盔两个镜片,墨镜镜片遮阳效果一般,不过总比没有好,晚上可以看得清。尾箱稍微有点小,同款OF570盔放进去盖不住,另一款LS2可以盖住,型号OF508,同时还可以放别的东西。小技巧:护膝塞头盔里面,直接放坐桶,或者尾箱,可以完美利用空间 。尾箱不够的建议看看夏德39,夏德33听说差距不大,也可以买万里豪更有性价比的,我目前原厂够用,先用着。脚踏空间,UY125没有UU125宽大,但是比福禧125大一些,最好拿自己的脚去试试,对比对比。灯光UY125两颗卤素灯,UU125一颗卤素灯,福禧125一颗卤素灯。UY125只能说勉强够用,至于UU,福禧是完全不够的,就是一个字,改!我已经给UY125改了双LED自带透镜灯,参考之前帖子,目前使用没有故障,夜间照明觉得还不错。轮胎轮胎分情况来说,正常沥青路面,在限速内正常行驶,还是可以。但是路上有水,就还是慢点,30km/h左右,经过实测,前后轮沾水,捏刹车使劲一点很容易抱死,得悠着点捏前刹,所以就是个“慢”字。山路就离黄线越远越好,四轮总有越线行驶的,肉包铁,还是怂点。一定进弯前刹车,弯道匀速通过,适当减速,有的山路上突然有沙子,就更要小心翻车(朋友前车之鉴,摔车 )。保养番外篇首先学会买机油,有人说可以加汽车机油,群友UY125亲试,加了之前剩下的汽车机油,发动机声音异常大。建议还是买摩托车专用油,不信邪胆大的就试汽车机油(我怂,我怕换发动机)。UY125建议用10W-40,5W-40的威爽踏板机油也可以。购买渠道,就自己寻找吧,我也不知道哪家正品,哪家假的,目前用过威爽的全合成10W-40的还不错,大概90元1瓶,1L容量,两瓶用三次,别的也没用过不推荐,不清楚。个人保养周期500、1000、2000、4000、6000...然后就是换机油环节了,准备好机油650ml(量不能多,只针对UY车型),手套,漏斗,接机油的容器,17mm梅花扳手,或者套筒扳手(不建议用活动扳手,容易拧滑)。拧机油螺丝,方向是这样的参考图中,向左松,向右紧(和正常一样,正丝)。千万别拧反。由于没有扭力扳手,上紧的时候,不用太紧,大概记住松的时候用多大力气,否则就真的大力出奇迹了 。需要先热车5分钟左右,机油热了,流动性好,容易流出来。先撑大撑,把加机油口的加油盖拧开(热胀冷缩,放一下压力,不然一会松螺丝容易喷一手),然后在把它拧紧(气密性好一点,也不容易流的太快,弄一手)。放好容器在机油螺丝下方,等螺丝不是特别烫手了,用扳手拧松螺丝,之后带手套,用手往上顶着同时慢慢松螺丝,等完全拧松,瞬间拿走螺丝,就不会弄到手上了。等不流了,向左,向右轻轻倾斜车辆各30秒,这样流的更彻底,或者拿风枪朝着加机油口吹30秒。然后拿走盛废机油的东西,旋转着就卸出机滤,检查,清理一下(官方说不用换),记清楚方向,铁网朝地,一会别装反 。然后装好机滤,拧好机油螺丝,切记不要大力出奇迹,刚好就行。放下大撑,改用小撑(加注更方便)。把漏斗放在加油口,倒量好的650ml机油,硬核自制冰红茶量筒(之后用的威爽,自带加油嘴,自带刻度,真香),倒完为止,拧好机油盖,搞定。废弃机油千万不要乱倒,倒入瓶中,给附近修车店处理,废弃机油严重污染环境,还有巨额罚款!!!骑1000多公里时,更换了齿轮油,两颗螺丝,上面加油,下面放油(拧螺丝大撑子,然后把车倾斜放完齿轮油),加注50ml(我加多了,等了小半天一直往出流,又怕斜着放多了,最后直接拧死螺丝 ,同理这个也不能大力出奇迹 )。检查下空滤,卸下螺丝,打开看看。城里骑车,灰不大,用打气筒吹了吹,以后大概4000km换一次,然后装好。基本保养就完成了。后续我又加装了30cm风挡,胸前不吹风了,冬天也能暖和点。建议风挡不要高过下巴,要不会档视线。上点平时骑车图,结束,感谢大佬的碎银子,金币砸过来。

  •     SR400的坐高只有790mm,加上152KG的净重,让它变得非常平易近人。SR400在日本也是很多新手和女骑手入门的第一台车,身高160左右的妹子也能轻松驾驭。由于车把较宽,坐垫松软,坐姿挺直而精神,即使一天几百公里小长途也不在话下。    SR400的点火必须拿出来单独说一下,SR400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没有电启动(是不是简直不可思议),依旧保留脚启动这种非常老派的点火方式。这样的设计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但是有很多人非常享受脚启动的那一瞬间。就好像徕卡相机只能手动对焦一样,也许不够便捷,但是足够好玩。因为单杠排量太大,脚启动比较费力,所以SR特地在左手设计了泄压阀。启动前需要捏住泄压阀,用脚轻踩启动杆,确保活塞运行到合适位置,然后松开泄压阀,然后猛踹一脚随即着车。由于后期的SR都采用了电喷系统,所以只要掌握好技巧,可以确保一脚着车不是问题。  这台风冷四冲程单缸机虽然只有5个档位,7000转的时候就到了红转区,一切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够用。但是当你驾驶着灵巧的车身穿梭在拥挤的城市中时,你会忘掉马力,尽情享受骑行的乐趣。当然需要超车的时候,只要拧动油门,车子就会清晰的告诉你:宝刀未老,100KM/H以内的提速一气呵成,不过过了100KM/H之后就会有些乏力,130KM/H基本就是它竭尽全能的表现了。    SR用的双摇篮钢管车架也是来自于1978年的设计,当然也是现在很多复古车的标准配置,由于整车重量较轻,骑行起来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得益于较宽的车把,车子转向非常灵活,2米多就足够它完成180度掉头了。减震系统略微偏硬,但是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带上一个人的话会觉得回弹恰到好处。   前刹车系统是双活塞卡钳搭配单碟刹,后刹车是古老的机械式鼓刹,可以说基本够用,算不上优秀。至于ABS、刹车联动这些不用想了,古就古到底,一点不向高科技妥协,即使是安全配置也不行。    相比较各大厂家最新推出的各种动辄上百匹马力的暴力野兽带给你的感官刺激,SR400能带给我们的只有平静。当你跨上车,用最古老的方式打着它,听着单缸机特有的“嗒嗒”声,在摒弃了一切高科技骑行辅助装备之后,静下心去体会人和机械之间的交流。不用担心过剩的动力无法驾驭,不用担心复杂的电子系统崩溃,不用担心轰隆隆的排气惹人讨厌,SR带给你的感觉就是轻松优雅而从容,让你尽情享受最原始的骑行乐趣。    总的来说,SR驾驶感平易近人,不欺负新手,也能满足老手的需求。整体设计以实用耐造为主,轻易不会坏,更不用担心它会把你扔在路上,现在仍有很多8-90年代的SR奔波在路上。    有人说骑上SR就像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也有人说它让人想起了童年坐在父亲后座一起出行的时光,而我觉得SR更像家中贤惠老妻,对你足够宽容又足够温柔,不会像小女生随便和你乱发脾气,历经岁月的洗礼让她显得愈发迷人。如果最后身边只有一台车来陪伴的话,我想那一定是SR没错了。   最后的最后,借用朋友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复古都叫SR!(最后四张图片来自网络)

  • 据说是大林给本田代工佛莎250那台机子整车有9成配件都是大林设计的。然后由宗申生产和组装,国产的生产和组装这个就不明说了。漆水不错,但是各种缝隙十分感人。储物格还是挺多的,但是放不了什么大的东西   手机超过6寸就不能放了。日常使用来说这个真的方便。晚上盲插钥匙的感觉特别不流畅 。这个东西真的很实用,内置防盗芯片,一般技术开启的无从下手。暴力开启另当其论。原厂的LED是反光碗的,我这800度的狗眼,灯不好真的很头疼。自己更换的昂克赛拉顶配LED透镜,货车司机都对我说你的灯真亮。

  • 既然是踏板,实用属性更多,所以我还是和裂行一样,还是从两方面开始说。驾驶感受相比较裂行的那种四平八稳的驾驶感觉,这台UU125非常的“贼”,带来的感觉就是这车稳定性不如本田,但是一旦适应了以后你就会觉得这车好灵活。但是这车车把出厂就是偏的,漆水和配件做工都还不错,但组装工艺堪忧,感觉是不错的原材料,在轻骑铃木的手里变成了粗制滥造的一个东西,车把都能装歪,佩服。这车打火基本没啥声儿,大半夜偷偷溜出去喝酒也没人知道,但相比本田的踏板子,这车40迈之前震动较大,不过过了40以后,这车感觉和电动车似的,震动和噪音一下子特别小,加速很有劲儿,但一到了87表显时候自动断油,明明我感觉还有劲儿呢啊。这车起步并没有本田的发动机那样扭力挺大,相反,非常一般,但是过了40以后感觉一下就亢奋了,40到80这段加速非常舒服,线性的加速,乖巧的小绵羊。实用性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脚启动呢?这得从我之前受伤说起,之前我骑宝马F800GS时候出了一场车祸,把F800GS撞报废了,我在医院住了2个月的院,出院后我恢复期骑车的瘾发作了,楼下只有我的一台化油器雅马哈,按理说3个月没骑,肯定没电了,任何电喷的车都打不着火了,但它是可以踹着的化油器,因此,我对能不依赖电瓶发电的踏板子好感十足,毕竟踏板子走走停停,电瓶很容易没电。实用性不用说啥了,这车太实用了,比裂行还要实用,并且油耗我最低骑到过百公里1.9L油,正常暴力驾驶的话是百公里2.3个油。真够省油的,续航大约200出头,因为油箱小,一次只能加30左右95号汽油。 关于机油乳化问题,我觉得这应该是设计缺陷,但我目前没有遇到过,不过以防万一,我买了个油水分离器,淘宝上20块钱,甭管有没有事,都先装上去,换个心里安慰。总结简单总结一下这台车吧,相比裂行,这台车给我的惊喜更大,虽然它的组装工艺让我不爽,但不得不承认,优点真的很突出,同时,又让我觉得本田牛逼了,因为本田的车真的找不到缺点,至于这台UU125,缺点还是有几个让人头疼的。优点便宜,不到9000可以拥有Moto GP下放的电喷技术,铃木UU应该是这个级别最便宜的,比他大的没他便宜,比它便宜的都没它大。储物空间太大了,同级别的踏板子里应该算是最大的了。省油,虽然这个级别的车都不费油,但UU真的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省油了。能用脚踹着!脚启动,电喷脚启动,这个太无敌了,根本不担心电瓶没电。维修成本极低,配件便宜的令人发指。原厂配备保险杠,放进车堆里不怕蹭。缺点丑,上世纪的设计,丑到极点,丑的令人发指。大灯亮度一般,全车无LED灯,真够省成本的。发动机设计缺陷,虽不是大事,但仍需消费者后期买个二十块钱的油水分离器,厂家失职。组装工艺很差,出厂车把就是歪的,问了车友,10台车,6台歪把。操控一般,主要是不稳定。 

  • 这车原厂配备了保险杠,非常符合我国国情,我可以把它放进电动车堆里,谁蹭我都是它倒霉,反正我周围都是金属杠,但就是太丑了,丑的不忍直视的那种。。。这车仪表也没啥可显示的内容,只有速度表和油表,油表还不是很准,没有时间显示,一切为了节约成本。这台车大灯也是卤素光源材质,对于消费者来说,好处是便宜耐用,坏了好修,雾天穿透力强。缺点是逼格不行,亮度一般。当然,厂家用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成本低。后期几百块钱就可以改成LED灯组。这个脚踏相比我之前的裂行,大很多,并且UU125这台车整体看上去也很大,在125里应该算体积比较大的车了,能拉能拽的,爽快,干脏活儿就得这种能装的踏板子。总体来说,这车把我对踏板的认知发挥到了极致,便宜,储物空间大,载物空间大,我甚至觉得它比我的非洲双缸挂上三箱都能拉东西。但这造型真的让我感觉回到了上世纪,要不是有发动机声,谁都会觉得你是一台电动车。我的同事问:这电动车五千能拿下来么? 

  • 换挡: 我是第一次骑这种档位车,以前摩托车只骑过自动的踏板摩托,无脑拧油门就行。752S的变速箱是6速国际档变速箱,变速箱升档降档找空档非常的清晰和轻松。不过752S的换档声音比较大,刚接触的时候还以为有问题,听过杜卡迪的大排量换挡声音才发觉都一样。如果有手动档驾驶经验不是太蠢的话,基本上十几分钟就能上手了。加速:说来惭愧,目前最高就只骑到了120KM/H,再快我不敢拧了,怕死。微信群和论坛各种飞车达人表示这车的急速在230KM/H差不多。我是打死了都不敢骑这么快。。。。太吓人了刹车:Brembo M4的加持下,752S高配版基本可以说刹车非常非常的棒,刹车线性和制动效果都让我非常满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刹车盘可能是新车的关系有磨刹车片的声音,清洗过一次目前还没再发生,有待观察后续情况。避震:在Marzocchi和KYB的加持下,752S的避震可以用优秀来形容,在骑行过程中给人的信心很强,让我这个萌新在一些弯也敢试试压弯的感觉,操控感觉很不错。在震动方面752S这次也表现的非常优秀,基本震动很小,在5000转左右有共振,其他时候震动控制的非常小。油耗:753cc的排量,我大部分都是在市区开的,磨合期内油耗基本在6-7L/100公里。油箱是14.5L,一箱油大概能开200公里左右,群里有车友磨合期过了开过长途,基本能开300公里,高速上还是挺省油的。激烈驾驶的话,恭喜你,加油站欢迎您。很多人非常在意摩托车的油耗,我个人觉得吧,这车基本是玩乐性质的,真没必要太纠结油耗,保养:买车的时候送了2次保养,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又赠送了5次,基本一年内是不用考虑保养的费用,我咨询了一下,换全合成机油的话,一次保养下来大概400-500左右。总结 53800的价格,750CC的排量,Marzocchi前避震、KYB后避震、BremboM4刹车卡钳、德尔福电喷、博世ABS、滑动离合,这么多国际大牌的支撑下,我想选这款贝纳利752S应该不会错!

  •  我这款车是绿色的752S高配版,从侧面的角度看上去,752S有几分杜卡迪Monster系列味道,两款车都是源自意大利,外观上的设计都带有意大利的风格。752S高配配备了一块全彩TFT液晶显示仪表,前避震是Marzocchi直径为50mm行程为117mm的倒立式前减震,前减震预载可调,后避震则是日本KYB品牌行程为45mm的中央独立减震,后避震是预载可调。。值得一提的是前制动是Brembo的320mm 双浮动碟盘配4活塞辐射卡钳,后制动同样为Brembo卡钳260mm单碟刹,这套M4刹车在摩托车里算很优秀的制动。当然,ABS是标准配置。同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倍耐力轮胎。轮胎是倍耐力的天使ST轮胎,正常使用性能还不错。贝纳利752S继承2ue发动机技术,采用贝纳利全新设计的并列双缸水冷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并首次在这款发动机上配置了滑动离合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56kW(76Ps)在发动机8000转的时候产生,最大扭力为67N.m在6500转的时候产生,并搭配优质的德尔福电喷系统,配置上非常豪华。

  •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电池都为铅酸蓄电池,因为铅酸蓄电池成本低,性价比高。立马电动车采用了超威电池,这也是电动车行业大家都在使用的电池。充电时要用原装的充电适配器,输出48V3A电流。充电时间上较长,没有七八个小时是不能充满的,充电是时间上太长,如果电动车能和手机一样支持快充,那就更节约时间。续航上面,里面电动车充满电一次最长骑行30公里,30公里已是我使用的这款电动车的极限值。一天一充确实很麻烦。续航表现很一般。至于时速还能接受,最高时速曾经达到46KM/H。对于速度不做太高要求,毕竟是一款电动车,时速能达到40就可以了。不用太快。安全第一,没必要速度上的追求。特性视频展示砸不烂的大灯和优质的整车塑料件使用体验总结立马电动车优点整车的做工比较细致。使用材质也很坚固,特别是那款砸不烂的大灯确实很结实。车体的所料塑料件柔软,韧性好,不易破裂破碎。汽车级的烤漆让整车的颜色艳丽。双闪功能安全实用。

  • 当天我们苏州地区的送货师傅还是比较贴心的(物流由京东负责送货上门),隔天电话确认收货地址,时间没法确定上午还是下午,因为我上班,于是让老妈担负了艰巨的收车任务。事实上师傅比较负责,全部打理好,老妈只要在旁边等着就好了。师傅交代了几句,指点了一下,确保没问题后走了,傍晚我回来检查一遍也确实没什么问题。第一步就是熟悉车辆的各个部位,各种开关拨弄一番,看了一下电池电量,超过40%,说明出厂前锂电池包是补充过电力的,迫不及待插入。。钥匙,拧到ON档位,骑上去,摁住绿色启动键3秒,电机立即响应,牛劲十足!看来博世电机名不虚传!反光镜是自己装的,也是比较简单的,略去不表。昨天正好家人要出门,我自告奋勇接送,当然是用小牛出门,感觉带了一个人速度还是杠杠滴!博世电机高速骑行时声音几乎听不到,刹车非常给力,即使速度很快,刹车也是说到就到,停车稳稳的,这个不错,高速骑行信心很足!车子的外观就不说了,白色都市版,简洁又不失内涵,符合我闷骚的气质,哈哈哈。。。充电器铝合金散热,外观中规中矩,充电温度还行,能接受。近百公里骑下来了,家人和我的感觉是这车静、稳、靓,对于这车的购买决定,结论是:万千等待都是值得的!虽然等车期间火苗蹭蹭蹭。。。车子拿来时电池包是有近一半电力的包装里面附带的钥匙,这是其中一把,一把物理钥匙,一把无线加密钥匙,双剑合璧发票齐全,上车牌靠他了电池包装还是比较严密,绿色是设计上的点睛之笔,给沉闷的电池一抹亮色后面的碟刹(液压刹车)比较抢眼,合金卡钳粗壮,看着比较养眼,至于有人说里面是空心的,个人认为全实心并无必要,镂空也能保证强度,还能减重,不必纠结。车头精雕的牛头LOGO,还是很闪亮滴。。。这么多灯和喇叭的组合开关,基本上是摩托车的翻版因为是首批客户,小牛公司送了众筹的纪念衣服和纪念头盔,算是小小心意,既兼顾安全,又白打广告,双赢啊!小牛电动车APP作为逼格比较高的电动车,如果不和高科技搭上边,估计你都没法子拿出来和其他互联网大佬PK

砹柒(上海)设备自动化有限公司 
1、不易寻找品牌、小金额,我们同样为您采购!
2、只要是欧盟,美国的产品,我们可以为您询价并采购!
3、随时欢迎您的来电询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压扳手使用方法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