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母艇有多大?

002型国产航空母舰即将服役,舰岛已经被涂上舷字“17”。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编号为“16”。为什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编号是16这可能是一个不解之谜。根据中国海军舰艇编制的原则,所有作战舰艇都是3个数字,小型舰艇4个数字,训练舰艇2个数字。辽宁舰已成为中国海军的独一份,现在002型国产航母也要用上两位数舷号。

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现役航空母舰,但它舰体的编号是16。一些军迷想知道为什么辽宁号是16而不是01。原因有很多。我们猜测有三个“16年”的原因。首先,1930年国民政府提出海军造船计划,其中包括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结果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中国首次拥有航空母舰的梦想只经历了16年就打断了。另一个是1983年,苏联决定建造航空母舰瓦良格号,1999年创律集团董事长徐增平买下瓦良格号并拖回中国,刚好16年。第三,中国海军把“瓦良格号”改造成“辽宁号”历尽艰辛,从谈判达成的采购协议到重建工作的完成,整整花了16年的时间。

此外,中国海军航空母舰之父、现代海军之父刘华清1916年出生。就像刘华清将军临终前的呐喊:如果中国不建造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还有一种说法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在苏联内部编号16,按照传统,16在西方也有吉祥的意思,但我认为这并不十分可靠。

中国海军舰艇的编号有规定,但并不严格。例如,1字头为驱逐舰、2字头、3字头为常规潜艇,4字头是核潜艇,5护6猎7护艇,8补8扫9登陆。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相对先进的数字“11”到“15”将保留给更高级别的船舶,如航空母舰或巡洋舰。这很可能留给新一代国产航空母舰,比辽宁舰更大更强,不难看出中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需求有多大。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这一开创性的意义决定了其数量必须相对较高。然而,辽宁舰毕竟不是中国国内的航空母舰,其机身设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战理念和功能设计相对陈旧;更重要的是,辽宁舰只是中国海军雄心勃勃的航母发展计划的一艘实验训练舰。它只是一艘初期性能相对平庸的航空母舰,远远没有达到中国海军阶段性目标。

因此,总的来说,它辽宁舰被授予“16”号,这是专门与“1”号拉开有距离,这与辽宁舰在中国航母规划中的地位大致相符。同时,预计在具有革命性技术性能的目标航空母舰出现之前,辽宁舰之后的航空母舰将按照17和18的顺序编号。

8年前的今天(9月25日)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盘点辽宁舰的高光时刻↓↓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这艘航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舷号为16。

歼-15舰载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

走你!还记得当年那个超酷的航母style吗

辽宁舰顺利完成试验试飞任务返回母港。

辽宁舰首次通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海。

辽宁舰首次停泊三亚某军港。

辽宁舰首次组织实弹射击,取得全部命中的好成绩。

辽宁舰首次出远海、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

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

700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亲切、诚挚问候。

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这是新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辽宁舰编队亮相南海大阅兵。

辽宁舰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上接受检阅。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舷号17。辽宁舰从此脱单,双航母一起守卫祖国海疆!

见证了我国航母战斗力的飞跃

原标题:国产航母海试:中国航母志在远洋,而非近海

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的一部分

而非是为了增加与周边国家

5月13日上午7时许,国人翘首以盼的首艘国产航母终于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计划中的海上试验任务。该艘舰暂时被称为001A型航母,它于2013年11月开工, 2017年4月26日下水舾装,早就引起了国内外防务界和军事发烧友的瞩目。

与辽宁舰不同,001A型航母完全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它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有全面提升。单就外形来看,001A型航母在甲板及舰岛等结构方面,也已经与辽宁舰有较大差异。

关于国产航母究竟新在哪些方面,战斗力较辽宁舰会有哪些提升,已经有太多的解读,笔者不想在此过多赘述。关于海试,虽然还有些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有太大的变数和悬念,最迟在2019年下半年,该舰将正式交付海军。官方此前对辽宁舰曾有清晰的定位,那就是试验性质的航母。如果说辽宁舰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001A型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的海试意味着中国将很快拥有可以进行战斗执勤的现代化化航母。

为了解决与邻国的海洋争议?

部分与中国存在海洋争议的周边国家担心中国会在维权斗争中使用航母。而谈及航母,中国的舆论、学界甚至部分官员也时常将其与涉华海洋争议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发展航母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解决近海海洋争议问题。

事实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绝非中国发展航母的主要动机,中国奉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政策,而且即便中国决策者真有心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解决与日本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航母也非主要作战平台。不可否认,20世纪80年代有关航母项目的最初论证之时,南海争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军事体系和能力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中国政策选项越来越多。当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主战飞机是以歼10、歼11、苏27、苏30等组成的三代机群,作战半径都在1500公里左右甚至以上,已不是短腿的歼6与歼7领衔的时代,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沙群岛,均在中国庞大陆基战斗机群的有效半径之内。今后随着歼-20等四代机的大量服役,陆基航空兵在东海及南海争夺和维系制空权的作用将更大。导弹方面,中国对周边国家形成压倒性优势,中国岸基巡航导弹、短中程弹道导弹可以通过对特定海域的饱和攻击吓阻对手。而中国近海水声情况复杂、海洋地理特殊,是中国基洛级、元级及宋级等静音潜艇活动的理想之所,中国利用这些潜艇可有效牵制对手的水面舰艇。另外,中国水面舰艇的战力和可用性也越来越强,如052B、052C等型中国自主研发的驱逐舰和从俄罗斯引进的四艘现代级驱逐舰,防空、反潜、反舰等综合作战能力较强,可在近海遂行海上对抗、封锁、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而已开始大批量生产的052D型驱逐舰,还有已经开始建造的大驱055,具有更强的海上综合作战能力,特别是其区域防空系统被誉为中国版的“宙斯盾”。中国武器库拥有如此多的选择,何须劳烦航母?

二是近海作战非航母所长,用其解决近海海洋争议性价比过低。航母是远洋作战的主要平台和利器,而在东海、南海这样的近海,受制于空间的限制,航母的作战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况且,相对于中国和对手庞大的陆基战斗机群,航母搭载的几十架舰载机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并不大。另一方面,航母在近海作战的风险却很大。航母在东海、南海这样的濒陆海区,极易遭到岸基雷达、电子侦听站和侦察机等的监视和跟踪,也容易遭到陆基战斗机、巡航导弹、潜艇等反介入力量的打击。战时它在近海不仅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很容易成为“人质”。

为了在台湾问题上,反击美国介入?

对于台湾问题,在面对美军航母打击群可能介入方面,中国也不太可能以航母对航母。在海上力量建设与布局方面,中弱美强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如果中国试图在海上与美军展开航母对航母的对称较量,中国将很难取得上风。无论是就航母技术水准,还是作战经验来看,中国航母与美国航母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机械进行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航母的主要任务都不是为了直接PK美国航母。况且,在中国近海,中国的其他反干预力量已经足够胜任针对美国航母的作战任务。

现代战争或军事博弈都是整个军事体系的较量与对抗,靠一两件杀手锏武器改变战争或博弈结局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同样,中国进入航母时代,未必就意味着中国战力陡增,在军事较量中对航母寄予过高的期望暂时是不现实的。

客观来看,航母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和反击美国介入当然有些用,但尚处于“配角”的位置。

践行远海护卫和走向深蓝才是正题

发展远洋海军的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利益和格局远不再局限于东亚地区,几乎已遍布世界。二战以来的现代海军发展历史表明,航空母舰几乎是远洋海军的标配,它往往是舰队的核心。建设远洋海军,就不得不发展航空母舰,对于像中国这样缺乏较好远洋支撑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身处大洋的舰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去获取制空权和进行区域防空,而航母是移动机场,是在远海大洋夺取制空权的利器。美英等国的经验表明,即便在拥有众多海外基地和盟国支持的情况下,其海外行动依然极大依赖航母上的舰载机提供空中打击、战术掩护和控制支援。同时,航母编队还是海上的综合作战平台,集情报搜集、兵力投送、火力支援、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能全面遂行防空、反潜、对岸打击和对舰攻击等作战任务。

在1982年,如果没有“竞技神”号和“无敌”号这两艘航母,那么英军无论如何也不能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随着现代加油机和新型打击武器的日益精巧,航母的作战半径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一般认为,大型航空母舰编队的舰载攻击机对水面和岸上目标的攻击半径可达1000海里;防御时,对空防御纵深可达300海里,对潜防御纵深可达200海里以上。未来,伴随传感器技术的提升和打击兵器作战半径的进步,航母的大平台效应还将得到更佳体现。

除了诸多的军事化功能之外,现代航母愈来愈多地承担着多样化的非军事任务,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航母是进行灾难救援、医疗援助和其他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工具。在2004年底的印尼海啸中,在道路、机场各种交通瘫痪之际,美国“林肯”号航母的强大垂直空运能力在灾难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航母还是在危急时刻进行人员转移的有力手段。在2006年的以黎冲突之中,英国就派出了“卓越”号航母为首的多艘舰船进行“撤侨”。

因此,航母是远洋舰队的核心,没有航母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蓝水海军。发展先进的航母平台,拥有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是当今世界各大海军的一致建军思想。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促进亚太地区的力量更加平衡,这意味着地区局势将更加稳定;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还意味着中国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为地区和全球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预计,中国航母将主要承担保护海上交通线、进行海军外交、执行地区威慑和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害救援四大任务。

发展航母是中国远洋战略的一部分,是中国走向深蓝,承担国际责任,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而非是为了增加与周边国家或美国博弈较量的砝码。近海不应是中国航母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国毗邻的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才是中国航母有所作为的区域。中国航母可能还将继续在南海和台海附近进行演习或训练,但在这些区域进行战备执勤的意义并不大。鉴于中国应对海洋争议日益多元化的作战平台和方案选项,一些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仍盲目地“对号入座”,显然也太过低估了中国航母的志向。当然,也不能排除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而对中国航母进行有意夸大其词的解读或“捧杀”。

国产航母的下水海试确实非常振奋人心,中国虽然据称完全掌握了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技术和使用经验,但中国的航母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作者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中心执行主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的航母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