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坐飞机被赶下机是什么电影

当萨利机长感叹哈德逊河美景的时候他没想到几分钟之后他遇到了大部分飞行员一辈子都遇不到的小概率事件,当萨利机长喊出那句“MAYDAY”时他更没想到几分钟后他成了一个奇迹的缔造者,以至于7年之后电影界的一个大师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86岁的高龄把萨利的这一奇迹搬上了荧幕,《Sully》也许会是影史上最好的民航题材电影,因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把这部影片打造得独特、深刻,闪耀着一个职人的人性光辉。

萨利机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喷气式客机成功水上迫降且无人员死亡的奇迹,无疑水上迫降成为了该事件的关键词,造成水上迫降的鸟击则是另一个关键词,那么先让我们聊一聊这两个关键词。

飞机起飞后面临的不可控的外界干扰因素除了天气、地形以外就是鸟击,为了防止鸟击,飞机的发动机自身会配备“鹰眼”,就是发动机正面中间的螺旋标识,发动机在快速转动时螺旋标识很像鹰的眼睛故而可以驱散对眼睛非常敏感的飞鸟(另一个作用是帮助机务识别发动机是否在运转),而机场也会在周边定时发射空气炮,以驱散靠近机场区域的飞鸟

1549航班事件(《萨利机长》电影原型事件)发生之后,纽约机场配备了鸟情雷达,能及时检测到影响飞机起降的飞鸟,迅速采取行动。喷气式客机的发动机在出厂时也会做撞鸟测试,以证明发动机在撞鸟后还能保持足够推力,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撞到1549航班的飞鸟是比测试鸟体积大很多的加拿大黑鹊,故引起发动机失效。

水上迫降,因其非常小概率的发生可能性,在飞行员职业领域内都很少提及,之所以很少发生是因为就算飞机需要迫降,水面永远是飞行员的最后选择,机场、公路、空旷之地更坚实稳固,能更好的支撑飞机起落架平稳着陆,迫降之后能更快速更方便的实施救援。在水面降落喷气式客机的起落架已无用武之地,只能靠机身完成着陆,而整个机身接触水面很难保证有平衡稳固的着力点,任何的姿态偏差都会造成飞机在触水面后解体,就算飞机完整降落,机身也不是防水结构,渗水会让飞机一点点沉没。

同时冰冷的水温是人类最大的天敌,且不谈会不会游泳,在冰冷的水里人类会很快丧失行动能力。我们看到影片很好的还原了飞机触水的一刹那,机翼水平,姿态稍微上仰,机身与水面以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让机尾先触水,最后让整个机身平稳着陆,这固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更多还是萨利机长的操纵技术。

影片两次闪回了飞机在迫降之前驾驶舱的情况,整个过程异常真实,相信每一个飞行员在看到此片段时都有感同身受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来自平时每一次的模拟机训练,而同时鸟击加双发失效这种小概率事件又让每一个飞行员延展了一些思考。

从起飞滑跑到离地爬升被称为飞行的关键阶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关键阶段飞行员的脑中都在想些什么。从推油门到离地飞行员需要考虑天气,风向风速,保持跑道方向、突发机械故障等因素,而突发机械故障后的处置则取决于飞机速度和故障类型,在不同速度阶段根据不同的机械故障类型来快速决断是继续起飞还是中断起飞,决断的正确与否往往就发生在这短短的几十秒中内,想一想今年在虹桥发生的跑道入侵事件,命悬一线仅仅就在机长几秒内的一个决断。

起飞爬升貌似压力小些,其实不然,飞行员仍要考虑地形、天气、离场程序的速度高度限制、管制员指令、其他飞机的大概位置等因素,借助如今先进的飞行系统飞行员或许可以有一丝时间欣赏窗外的风景,但如果一旦发生机械故障抑或像1549航班这样的鸟击事件压力骤然提升,操作飞机、排除故障、决断继续飞还是落地仍然刻不容缓,当萨利回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时,他的教员道出了一句飞行界的金科玉律“No matter whats happening,FLY the airplane”(无论发生什么,操控好你的飞机),这个FLY意在操纵控制好飞机的状态(引进版的翻译在此处有一点翻译错误),这也是萨利机长创造奇迹的根本。

笔者无意科普太多飞行知识,重点让我们来看一看观众可能会忽略但一经提醒又很好理解的驾驶舱资源管理,这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机长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驾驶舱的资源主要就是两个飞行员、飞机系统和飞行手册,飞机一开始由副驾驶操作起飞,鸟击发生萨利机长意识到双发失效后的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均来自丰富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点火器点火位,辅助动力装置(APU)启动,随后喊出“My Aircrafft”,接管操纵(空客的标准喊话是I Have Control,随性的美国人给改了),让副驾驶查看快速检查单(QRH,一本集结了全部飞行故障程序的手册,方便飞行员快速处置故障),整个过程驾驶舱分工没有任何混乱,飞行员沉着冷静、程序处置干净果断,这可真真的是40年飞出来的宝贵经验品质啊!

笔者认为这是比最后完美的水上迫降技术更叫人拍手叫绝的地方。同时萨利机长异常冷静果断的决断也会让同行赞叹,飞机降落的整个过程需要飞行员大概估算一下高距比,也就是飞机往前飞一海里需要下降多少英尺,以及在不同阶段改变飞机构型以致最后达到着陆构型,这还是正常情况下,非正常情况还要把故障造成的飞机部分功能失效以及非正常程序考虑在内。留给萨利机长的条件是一架没有任何动力的飞机,以及只有不到3000英尺的高度,40年的飞行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此刻至关重要,从真实的陆空通话录音中我们也可以听到,萨利机长用冷静的语气果断坚决的否定了管制员的建议,并且快速的决定水上迫降,几分钟的时间内是关乎155个生命和自己40年的职业生涯的决定。笔者相信萨利机长肯定没有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一刻安全落地才是当务之急,超高的职业素养让萨利机长在正确处置驾驶舱资源,正确决断,甚至在如此紧急关头都没忘记通知客舱“Brace for Impact”,最后的最后就是操纵飞机的技术,保持机翼的绝对水平,控制好速度,机身稍微上仰,保持机尾先触水,请再次拍手叫好!

萨利机长的职人魅力并不仅仅来自其专业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更是来自他对整个事件的全局观念。影片最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NTSB)肯定了萨利机长的正确和重要,但他并不同意,这一奇迹的缔造离不开整个机组,空中管制员、地面救援人员,甚至是旅客的配合。读到这里,笔者希望读者不要仅仅把重点放在飞行机组,更不要忘记未来会是飞机旅客的你以及和旅客最近的乘务员们。

影片对客舱的描写也颇具真实性,乘务员在迫降前的客舱检查,大喊“Embrace for Impact”直到最后一刻,迫降后快速有条不紊的紧急撤离,甚至是在受伤的情况下。这样的职业素养都是建立在完整的职业培训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乘务员真的不只是给旅客发餐倒水,紧急情况下你真是需要他们救命啊!

而作为旅客在面对飞机处于紧急情况下能做的只有心态冷静、保持秩序、不恋财物,配合机组工作。有人会问乘务员高喊的“Embrace for Impact”是什么意思?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确实有些陌生,毕竟谁也不会总碰到紧急事故。国内航空公司的客舱培训术语是“低头弯腰,紧迫用力,Bend Over,Brace”,与影片所用术语大同小异。飞机在非跑道条件下迫降必会遭到强列冲击,这时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安全,在快要冲击之前乘务员会大喊以上术语,提醒乘客正确的防冲击姿势。身体只有在低头弯腰全身用力绷紧的状态下才能更稳固的接受冲击,以提高不受伤的几率。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飞机迫降之后只有少数旅客知道穿上救生衣,所以再次提醒一定要认真收听机上安全广播,它不仅能告诉你正确的防冲击姿势怎么做,更能告诉你救生衣在哪里。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着眼点自然不会仅仅是放在迫降上,那是电视纪录片的水准,电影是需要剧情冲突的,那么第三方调查机构NTSB自然充当了“反面”角色。全片的剧情冲突全部来自NTSB与萨利机长之间,影片唯一违背真实的就是对NTSB的刻画,一个航空事故发生,自然要有一个权威的第三方介入调查,公众需要英雄,但更需要真相,NTSB由多领域的专家组成,目的是给公众一个事件的真相

电影里精彩的反转来自听证会一段,NTSB忽略人为因素,萨利机长沉着冷静,道出“你们都是纸上谈兵,给我往后推35秒再谈返航降落的事”的有力反击以致取得最后胜利,观众看着过瘾,但咱也别忘了真实的情况是NTSB并没有忘记人为因素,以及他们并不否认萨利的职业能力。这一违背真实情的刻画虽有些诟病,但也可以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这种稍微偏离实际并最后自圆其说的创作手法也一个电影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

当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奥斯卡级别的导演,对于人物的刻画不能仅仅停留在伟大和机智上,影片中最让笔者动容的其实并不是迫降撤离后萨利机长在确定所有人撤离后最后一个离开飞机的职业精神,而是萨利和妻子电话通话的几段戏,这几段戏真是让笔者看到触动。生命最后关头的一句我爱你,奇迹般生还之后的一通平安电话,温暖而感动,影片如果只有这些那就太俗了。高危高压职业的背后需要一个平静坚强的家庭支撑,但这个家庭反过来也会牵绊你,妻子担心萨利失去职业以致失去房产,多么真实的生活写照,那个爱你的人仍然会在现实面前动摇,一个男人的低落失意和歉疚爱意在柔和的侧面打光和浅浅的钢琴敲击声中又灰暗又平静的传递给了观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叙事能力和视听语言独特又老道。

mandatory),民航圈的一句金句,貌似颇具哲学意味,像是开始有所选择,却最终又有逃不过宿命。飞行员对这句话的理解或许并没有哲学意味,更在于字里行间的字面之意,每一个起落,全体机组成员团队协作做好自己的工作(We did our job),只愿看完影片的观众,读完这篇所谓影评的读者以及那些工作在一线的同行能够起落安妥。

一部电影,明明知道结局,你还会去看吗?

抱着这样的疑惑,观看《中国机长》——还原2018年5月真实航空事件的电影。

一开始,在“要不要看”这个问题上纠结,担心以后不敢坐飞机怎么办。

全程1个多小时,时光飞速。小心脏跟着提到嗓子眼,情节扣人心弦,精彩!

在我眼中,这部电影有4大看点。

“2018年5月14日上午,由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飞经四川雅安上空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毫无征兆,突然爆裂脱落,坐在一旁的副驾驶险些被吸出驾驶舱。

面对突发情况,机组人员冷静应对,实施紧急下降,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飞机上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全部平安落地。”

当时这则新闻,你肯定第一时间从手机上获知,感慨几声,继续正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非经历者来说,这些文字和往常见到的新闻一样,像一颗石子丢进水里,激起一阵涟漪又恢复平静。

殊不知,这是世界航空史上应急处理的一大奇迹。

还改写了国际空客公司机长手册上的操作流程。

人类伟大,有能力再现遇到的情形,再现脑海里想象的画面。

1年左右的时间后,故事被搬上电影院荧幕,触动普罗大众。

机长原型(左)与扮演者合影

通过这部电影,才知道当时的那则新闻的事件这么大!迫不及待翻出去年事件的报道以及事后的采访,了解来龙去脉。

在当时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因素的稍有闪失,结果可能都是悲剧。

无数次的自律,成就了关键时刻的奇迹。

一般人看到副驾半身被吹到窗外都会吓坏,好在机长是转业军人,沉着冷静,处乱不惊;

在极端缺氧情况下很难神智清醒,好在机长平时爱好水中憋气4分钟,;

仪表失灵时必须手动操纵飞机,好在机长有20多年飞行积累的经验,还开过战斗轰炸机;

舱内温度骤降至零下40度难扛,好在机长一直有游泳、篮球、跑步的每天运动习惯,身体素质过硬;

在强风中很难睁开眼睛看清楚,好在机长飞过这条航线上百次,非常熟悉。

了解细节,谁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机长真是牛掰得很!

不知是太久没看偶像剧还是怎么,屏幕上的演员让我眼前一亮(咳咳 ,或许是制服控)。

5名空姐不分伯仲,长相甜美,各有特色,眉宇之间透露出温馨优雅的美。

主角由张涵予扮演,演出一个寡言少语、胆大心细、果敢坚毅、沉稳内敛的机长。

看一眼,已被圈粉;再一查,55岁——年过百半,外貌与神态完全和年龄不像,大器晚成。

剧中不少叫不出名字的年轻妹子、帅哥,哪怕是一闪而过的路人角色都非小咖,够吸睛。

陈数、Angelababy、关晓彤、李现等等,都来友情演出,捧个场。

机上乘客的表现,会让你想到自己平时坐飞机的场景。

土豪样的中年男人,对空姐为难,把空姐说成“一个端茶倒水的”。

乡下的大姐,经过商务舱要去卫生间时,心想:“哇,这里真大,没坐几个人”。

旅客带一大堆水果上机食用,起飞前,空姐提醒收起小桌板,他们赶紧吃完水果,说:“收起来收起来”。

这部电影,像举起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行为是否端庄。

我很好奇,事件半个小时,剧组怎么样把它变成一部一两个小时的电影。

他们为乘客预埋了生命线的故事,给几位比较有特色的以浓墨重彩的几笔。

满脸胡须、两鬓斑白的老头,在衣兜里掏出一张照片,黑白照片是他年轻的战友。

僧人像安抚小孩一样紧紧搂着骨灰瓶,说是他哥哥的,要回到家乡入土为安。

长相冷艳、忧伤如林黛玉的年轻妹妹,独自去西藏旅游,说不清是想要寻求什么。

还有几名空姐在起飞前的对话。

一空姐俏皮地说,才不要那么早结婚生孩子呢,生了孩子的女人还有自由吗?

台词贴合现代年轻女性的真实想法,引发共鸣。

小小的机舱是人生百态。有影评诟病这部分是败笔,刻画几个乘客,削弱了主体的力量。

我却认为,正是这部分的内容,衬托出机长险情处理成功挽救的“119名”乘客,不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

每一个都为人生父母养的,

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有家庭的,

每一条都是鲜活的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那么独一无二的珍贵!

作为飞机乘客,在机场只有换票、托运行李、安检、等候、上下机。

普通人对于整架飞机背后的起飞准备、驾驶舱里的情形是模糊的。

 甚至对机长这个职业,都感觉很陌生。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版》,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民航驾驶员有效执照总数为 55765本。

而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国内少见的灾难纪实类作品,也是一部民航界的科普片。

在这部电影中,你会听到不少的民航常识和术语,下次坐飞机可以看门道。

客机的飞行高度通常在1万米左右,远超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这个高度的气压很低,氧含量也低,人类根本没有办法正常生存。但这难不倒我们。

人类的解决方案是:升到高空时,飞机内部要加压。

这样,客舱内部和外部不同了,温度宜人,乘客不会有高原反应。

加压的方式像吹气球一样:

空调系统不断送气,把机舱的排气口关闭小一点,这样进的气比出的气多,压力自然会上升。

当挡风玻璃破裂之后,想象一下,飞机是不是如同气球破了洞,排气口变大,舱内压力会瞬间释放(释压)。

气压高度3000米以下时,缺氧程度很轻,人尚且不会有异常表现;

处于空气稀薄的万米高空,如释压长时间不补充氧气,便会出现头痛、眩晕,甚至意识丧失。

因此,一旦高空客舱发生释压,应立即吸氧,并且飞机应当立即下降到低高度以减小缺氧的影响。

如果没有,后果不堪设想。

2005年那架太阳神航空522航班事件,就是机上人员在高空释压情况下昏睡过去,客机无人驾驶盘旋4小时后坠毁,实是痛心。

另外,我们也知道了,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峰高耸,曾被国际民航界视为“空中禁区”,是全世界公认飞行难度最大的空域。

所以,开西藏航线,客机是双机长配置。

 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驾驶舱的内部构造,以及跟地面的各种呼叫和回应。

塔台、地面控制室、指挥部现代化高尖端的屏幕。只是背景衬托,也让人“哗”一声惊讶。

我好奇电影里场景真实,特别是飞机上剧烈颠簸、晃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怎么拍出来的?

原来,剧组花2000多万重金,请西安飞机制造厂在3个月内,快速打造了一架A319的大飞机模拟机舱。

能俯仰、空转、颠簸,当然比真的还真。

这才恶补了一个民航界常识:西安是飞机城市,有20000多人在制作飞机,相当于美国的西雅图。

在这部电影中,你会对民航业给予更多敬意。

原来,我们每一次平安出行,从城市到城市的跨越,背后这么多人在默默付出。

机组人员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前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除了机上的机组人员,还有地面上的气象数据分析,飞行监测、调度……

感谢这部电影,不仅还原真实,也为我们扫盲。

如果说这部电影观感上有什么可以提升,我认为有3点。

一是倒数半小时的剧情不妨紧凑一点;

二是将驾驶舱零下40度的恶劣环境表现出来;

三是紧急关头乘客和乘务员的冲突再升级。

然而,电影结束后,搜索很多幕后花絮,才知道,这些要求都是吹毛求疵。

 剧组在拉萨杀青

能在1年时间内,从剧本、演员、团体由0开始,到训练,到拍摄,到物资,到上映,已经给观众交了漂亮的答卷。

电影的拍摄历经艰辛,他们凭借着一股劲,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就像机长在飞机的危难关头那样,永不言弃!

谨以此文致敬事件原型与电影故事。

聊一聊:国庆档的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

来,亲爱的读者们,说一说当你看到这个案件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笔者猜测估计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想到那部电影《猫鼠游戏》。

《猫鼠游戏》是中文译名,英语名是《CatchMeIfYouCan》,直接翻译过来是:有本事就来抓我,也有翻译成《逍遥法外》的,要是让笔者翻译的话那会是《来啊,抓我啊》。实话实说《猫鼠游戏》这个名字真的很好,达到了翻译中信、达、雅的境界。唯一的BUG是,笔者当年第一次听到这个电影名字时以为是《汤姆和杰瑞》电影版。

说一说《猫鼠游戏》中笔者最欣赏的几个桥段吧:

第一次“行骗”过程,其实说成是恶作剧更为妥当。本来应该去新学校报道上学的小弗兰克急中生智冒充法语代课老师,他带着学生们上课、布置作业、开家长会,甚至还要把学生们安排到法国面包厂实习。这手法比肖央他们在《情圣》里冒充韩语老师高明多了。而且笔者觉得,这老师当的还是挺称职的,学生们一定很喜欢他。你看教室后面那个法语单词就是“受欢迎的人”的意思。

小弗兰克利用支票骗钱的手段技术含量很高,但是这很难在电影中进行直观的体现,而且把他找墨水、找打字机和找支票纸的过程全都拍出来也不太精彩,毕竟这不是一部诈骗科普片。

美国片嘛,导演总会加点带“色”的东西,不过小弗兰克通过假支票对过气女明星骗财骗色的过程笔者看着很不爽,毕竟人家也不容易,这一段差评。

如果光骗也就没意思了,小弗兰克阿巴戈内尔还通过个人努力学了两周就通过了高难度的司法考试,这个就有点儿牛了,可见其人还是很有读书天赋只是用错了地方。这一段面对空法庭装X的过程很拽,也很有喜剧效果,让你忽然意识到其实这是一部喜剧片。

最高光的一次行骗就是通过防范严密的迈阿密机场出国,小弗兰克成功骗得一大票美女学生给自己打掩护,桥段是很精彩,笔者就是好奇,这么多美女被他弄到法国之后都干什么了?

笔者认为当小弗兰克成功脱逃,汉瑞提警官再次被耍之后电影就该结束了。但是,如果真这样拍的话,恐怕很多国家都不能让上映,这就像香港电影《夺命金》一样,真要是按照导演想的那个黑色幽默一样的结尾,那这电影妥妥禁片。

在精彩的猫鼠游戏之后,电影还是要升华,而且本身阿巴戈内尔先生随后的华丽转身也确实励志。他通过自身的诈骗技能成为世界著名发诈骗系统设计师,这样的励志故事确实不多。

在笔者看来,《猫鼠游戏》肯定不能是警匪片,可以当做喜剧片,更可以当做励志片。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算本片的一个卖点,至于开头提到的那个案子,笔者觉得那个大学生杨某真正的目的还不是诈骗,无非是寻找点刺激和成就感。但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妈妈赶下飞机是第几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