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长沙爱零食这个新零食品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其实现在有不少的吃货们都比较喜欢在超市里面购买上一些美味可口的零食,这样子对咱们无味的生活都算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调剂品。不过和大部分的吃货们不一样的是,小妖这个人平时比较喜欢研究食物身上的那些小细节,毕竟人家说的细节里面见真章,这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没道理的。那么大家就跟着我一块去探寻一下超市里面的那些零食吧~三种“反人类”的零食包装,吃得我火冒三丈,设计师说这就是设计。

  小妖从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上面咱们看到的这些冰淇淋,说真的在这种美味的零食身上咱们倒是可以品尝到好多值得咱们点赞的味道,这种味道已然是深刻地印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你们说是吧?不过在这一款食物身上,小妖感觉到的倒是一些“坑人”的设计,比如这冰淇淋包装上面沾染的那些冰淇淋,吃起来的话感觉就比较尴尬了,反正那个吃相你们都是懂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再来一个孩童时期很多小伙伴们都吃过的一种美味的零食吧,它就是咱们如今在超市里面都经常可以见到的那些包装完美的果冻了。在这种食物身上小妖倒是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不过我在吃的时候就深刻明白其中的猫腻。吃过的朋友们自然就懂得,咱们现在在吃这种果冻的时候如何打开它难以撕开的包装还是非常难办的,更何况是咱们小的时候呢你们说对不对?

  不是说这种果冻有什么不好吃的地方,而正好是因为咱们都非常喜欢吃这种儿时的小零食,所以小妖觉得说这设计师们确实是要出来背着这个黑锅,谁让他给这种小零食制作的这么坑人的包装,让咱们每次吃的时候都是要开的不耐烦,而且稍微一个不小心的话就有可能被里头的果冻弄得一手都是,这就是果冻身上“坑人”的地方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再来第三个就是这超市里头很多吃货们都经常去到的方便面货架了,在这个货架上面咱们一般都是可以看到很多包装和口味的泡面。说真的对于泡面的这个设计小妖真的是不知道如何来看待它了,说它实在方便也是真的,不过在方便的同时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比如那些货架上被恶意捏碎的泡面,咱们买了肯定是不太好的咯。

  再来一个就是这种泡面的包装了,平时大家如果要吃泡面的时候,那么一定是找不到其他食物的时候用来应急的,如果说在万事俱备了之后,你们都把自己的泡面冲好热水了,却发现这方便面桶里头少了一个勺子时,这个时候内心里正经是有如千万匹羊驼跑过去呢。不过针对上面小妖说到的三个零食,这设计师们倒是觉得没什么,还表示说这才是正宗的设计,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多样性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据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仅中国的休闲食品的收入高达849亿,休闲食品销售增速居高不下,坚果零食行业更成看点。2015 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2594 亿元,同比增长8.15%;全年销售量702 万吨,同比增长4.59%,2015年休闲食品行业销售额和销售量在食品行业遥遥领先。其中来伊份、百草味、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更是成为了行业的领军品牌。
     很显然零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休闲消费也是占到了越来越大的比重,所以很多商家都盯住了这块蛋糕, 当中来伊份更是以线下2260家实体店铺远超同行业其他人,线上销量仅在2016年一年内达到了32.36亿元,可谓是来势汹汹,对于休闲食品行业的佼佼者——来伊份,近日又推出的口袋包概念,小编也是好奇心满满。
    来伊份官方微信、微博、淘宝店铺,投放了一千份口袋包新品零食大礼包做市场问卷调查的回馈,这么大手笔,小编也想参与一把了,虽然未曾见到来伊份新品口袋包的绿山真面目,但是就来伊份的调查问卷而言还是蛮精致的。

     不管是诚意满满的问卷调查,还是噱头十足的新品发布,小编还是觉得零食大礼包最实在,资深吃货的福利,赶紧去微信、微博、官网填问卷领礼物咯!带个链接,我已经填问卷领了,你们可以试一下咯

1985年,我国国内爆发了一场鲜为人知但极具代表性的贸易战。
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万元户”越来越多,钱包鼓了,消费自然就升级了,表现在服装上,就是掀起了穿西装等毛料服饰的热潮,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根本不愁卖。
看到市场供不应求,北至河北、东至上海、南至广西,全国各地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票,纷纷上马毛纺工业项目,1985年全国毛纺生产能力为165万锭,1986年就达到了198万锭,增速非常快。
毛纺工业是需要原材料的,羊毛就是重要原材料之一,而我国羊毛的主要产区,是青海、新疆、内蒙古三个省份(下称“羊毛三省”)。
各地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羊毛三省”,试图抢在其他人前面一步,控制原材料,保证自身毛纺工业的发展。但是,当时我国羊毛产量合计也就19万吨,大约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一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市场角度说,此时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羊毛三省”立刻就动起了歪脑筋,想来收购羊毛?
“羊毛三省”先后出台了草原建设费的政策,对卖给其他省份的羊毛按照20%-40%的价格征收,此举直接导致羊毛价格上涨了超过五分之一。
原材料上涨直接压缩了下游的利润空间,对毛纺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比如不少毛纺厂因原材料不足直接停工,空有生产线,却无法利用。
而且借着卖方市场的地位,“羊毛三省”当时卖给东部毛纺厂的羊毛,还动不动就掺假,添加一些其他杂物,来增加重量,就算是掺假的,你想买还不一定能买到。
比如,四川康定毛纺厂,这个厂在位置上比较靠近西北,按理说应该比较好弄到原材料,但实际上买不到,逼得厂长“御驾亲征”,跑到原产地好说歹说,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才艰难弄到了羊毛。
那么,“羊毛三省”能如自己所愿,宰其他省份一刀吗?
结果并不如愿,东部、中部不少毛纺厂见国产羊毛这么难买,干脆转向进口羊毛,特别是量足质优的澳大利亚羊毛,白白便宜了外国人。
而“羊毛三省”的羊毛渐渐卖不出去,导致羊毛大量积压,比如乌鲁木齐一个毛厂里,就积压了多达4000吨羊毛,羊毛卖不出去,牧民们的收入也受到了沉重打击。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羊毛大战”,是一场国内版的贸易战。
“羊毛三省”想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个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靠人为制造障碍、以邻为壑,无疑偏离了初衷,最后造成了双输的结果。
除了“羊毛大战”,我国国内还爆发过N多的贸易战,比如1988年河北境内的“板栗大战”,广西和广东的“香菇大战”等等,结果都是双输,而这一系列事件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所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呼声一直都有,且越来越高。
1992年十四大第一次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后面的十五大、十七大和十九大都有提到,前段时间,国家再次出台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文件。
不过以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多是一种提议,建设也行,不建设也行,但这次,属于不得不建设了。
具体原因下面我们会说。
缺乏“统一大市场”,最直接的问题除了“羊毛事件”那样便宜外国人,还会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产业“大而不强”,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
21世纪初期,各地看到汽车产业前景巨大,大量上马汽车项目,比如天津市计划实现汽车业产值1000亿,广州要打造“东方底特律”,实现汽车业产值3000亿等等。
当时全国有多达22个省份,要打造汽车全产业链,让其成为本省份支柱产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努力打造自身产业链外,各省都有“地方保护主义”思维,使足了劲阻止其他省份的汽车品牌进入,最常见的就是本地出租车要采购本地品牌汽车。
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保障了当地人的利益,但这种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保护,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关键。
我国目前主流国产品牌的销量都不大,2020年吉利全年销售132万辆,长安200万、长城111万,只有上汽56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160万辆),稍大一点,还有一大批全年销量没破百万的车企。
作为对比,起亚同年260万辆,现代370万辆,丰田952万,本田479万,连第三名铃木都有244万,虽然日韩车企全球化程度比中国车企高,但不可否认,日韩汽车产业的总体整合度明显高于我国。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我们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莫非还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书同文、车同轨”的确是一个很关键的基础性条件,但显然还不是全部,最关键的,是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和监管标准,各地不能随意改变。
比如在“羊毛大战”中,“羊毛三省”政府就征收了草原建设费,来刻意阻止羊毛被收购,各地政府采购出租车时,刻意要求本地制造,这类做法显然不属于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
而地方政府这种做法的根源,其实源自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固然是成功的,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确立了要改革开放的思想,但问题是,该怎么改革,该怎么开放,该怎么发展经济,谁也不知道。
这时候,只能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对过程不做太多干预,而是只着重于结果,看谁能发展经济,谁能搞到钱。
所以有了那句著名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翻译过来就是,不管什么路线,能发展经济,能搞到钱,就是好路线。(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除外)。
既然是这样,那在行政层面,就必须给各地方放权,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放权之后,各地怎么搞,上面一般也不干预,只看结果,反正这时谁也不知道什么路线是正确的,自然就不存在统一的标准。
重要的是要能搞到钱,增加税收和就业。
对于这种先对地方放权,不看过程,也没有统一标准,只看经济发展结果甚至GDP数字的做法,有学者发明了一个贴切的词形容:行政发包制
在那个年代,如果树立一个统一标准,搞不好会导致大家束手束脚,所以干脆让他们放手干,“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行政发包制下,地方得到了权力,可以专心以搞钱为己任,没有那么多顾忌,能引进什么产业就引进什么产业,什么产业赚钱就搞什么产业,什么办法能搞到钱,就按什么办法来,管它那么多,先搞起来再说。
这种做法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地方的活力,大家为了搞钱,绞尽脑汁,确实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各地方普遍缺少长远规划,争相上马能赚快钱的项目,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原因之一。
半导体这玩意,来钱慢、投资大,远不如房地产,也不如轻工业,各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不大。
甚至不少地方为搞钱而搞钱,出租车要求本地化采购就是典型,这种做法虽然不利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但可以显著增加本地GDP。
不过总的来说,过去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做法,还是成功的,毕竟那时的中国经济处于开拓阶段,不需要太精细化,增量也很大,就算这么搞,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巨大的经济增量足以掩盖这些缺点。
但是到今天,“行政发包制”逐渐行不通了,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有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
因为当前的中国经济,最紧要的任务,不是单纯地提高GDP数字,更重要的是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还是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从2014年集成电路大基金成立以来,全国各地方便掀起了投资半导体的热潮,一窝蜂冲上去。
很多不具备发展半导体产业条件的地方也来横插一脚,比如福建搞了个福建晋华,希望通过引进台湾联电的技术实现福建半导体发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国一个制裁下来,福建晋华基本凉凉。
还有不少打着半导体名头的骗局,最著名的便是武汉弘芯,一个叫曹山的人,联合李雪艳租了一个50平米的办公室,就敢号称半导体企业,为了装得像一点,还专门弄来了一台阿斯麦的光刻机。
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武汉信以为真,将弘芯作为了武汉市的重点发展项目,政府先是向其注资两亿,后续更是规划投资1280亿,以弘芯为核心,打造武汉市半导体产业链。
结果,弘芯在2019年底暴雷,唯一一台光刻机都抵押给银行了,留下一地鸡毛。
弘芯和晋华的悲剧,其实就是“行政发包制”的缩影,各地看到能搞钱的项目,就一窝蜂上马,不顾后果,唯恐落后。
这样不仅失败的几率很高,而且导致资源的严重分散,半导体本就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现在各地的做法,无异于分散了资金,客观上导致了资金的不足。
动不动就要打造半导体产业链,就跟当年发展汽车产业,各地言必称“东方底特律”一样。
如果要突破半导体这种高精尖产业,就必须全国一盘棋,有的地方负责制造,有的地方负责原材料,有的地方专心于封装,每个地方专注于一项,如此才能最终突破。
过去我们经济落后,就好比是一家小公司,小公司就没有那么多分工,一个人身兼多个角色是常有。
而现在,我们是大公司了,分工就是必然的,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业务,不能越界,更不能啥都干,别的部门赚钱不关你事,你只需要关心自己的部门即可。
其次,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速,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10%,在增速无法大幅提高的条件下,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就好比一家互联网公司,以前动不动一年用户增长一倍,营收也高速增长,公司层面认为,未来一片光明,所以工资每年都涨,各种补贴福利应有尽有,办公室零食随便吃。
从员工角度来说,虽然996、007很累,但是看在每年都可以升职加薪,两年能攒首付的份上,累也值得。
突然有一天,公司发现,用户数量增长遇到天花板了,毕竟国内人口数量是固定的,这意味着,营收和利润也到瓶颈了。
如果再想增加利润和营收,无非是两个办法,第一是内部降低成本,可能是裁员,可能是取消办公室零食,可能是冻结加薪,总之,花钱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了,每一分钱都力求花在刀刃上。
国家也是如此,以前增速快,各地方又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搞项目动不动就投资上百亿,这种投资很多时候地方政府不一定有钱,去借债也不一定还得起。
地方觉得,只要经济增速快,财政收入增长也就快,现在多花点没啥,未来还得起。
但是在经济增速没那么快的情况下,未来能否还得起就是个疑问了,独山县就是还不起的典型,再这么大手大脚下去,不少地方估计会“独山化”。
所以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一盘棋,给各地立规矩,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都要一清二楚。
第二个办法,当然就是出海,国内太卷了,自然要进攻海外市场,但进攻海外市场的前提,是对国内市场进行整合,只有国内市场完成整合,出海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这方面最大的典型就是稀土行业,稀土行业早些年缺乏整合,严重散乱小,在散乱小的局面下,都不用外国人砍价,中国企业自己就疯狂杀价了。
我以前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英国商人要采购中国稀土,结果一堆中国企业大打价格战,打到最后甚至有人愿意只卖50元/吨,跟白送没区别,连英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层面要组建“中国稀土集团”的原因,再不整合,大家都没钱赚,白白便宜外国人。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内整合将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大大有利于整合。
整合完成后,中国经济的深度将大大增加,这同时也是为了刺激新一轮的资本投入。
过去中国经济有个问题,很多企业更多的以国外市场为主体,这既是因为国内市场比较卷,也是因为国内市场常常不同地方标准不统一。
你作为一个A地的企业,去B地竞标一个项目,往往A、B两地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B地可能要求中标这个项目的企业,必须在本地制造,零部件也达到一定的本地化比例。
而做完了B地的项目,再到C地去竞标,可能又完全是另一套标准,标准多变使得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开拓国内市场困难重重。
从客观上来说,导致了大量国内企业无法做大,只能小富即安,这种不同标准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社会层面也不可忽视,比如疫情中,你在A地验了核酸,但到了B地却可能不认,必须重新验。
那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
从宏观角度来说,至少有两点,一是逐渐削弱乃至废除“行政发包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也不能为了本地区利益,故意搞以邻为壑。
比如在费用的征收方面,需要有严格的论证流程,不能像“草原建设费”那样,想收就收,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这就需要一份全国性市场准入规则,什么能准入,什么不准入,再逐一清理现行的各地方不符合准入规则的规定。
同时还需要一大堆的配套政策,比如户籍制度要不要改革,毕竟如果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那统一的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就是基础性条件了。
还会涉及到诸如高考制度,毕竟如果你到一个地方就业,你当然希望子女在当地高考,不用跑到别的地方那么麻烦,尤其是普通的打工人。
第二点,是需要全国层面的产业规划与执行。
地方为什么经常一窝蜂搞某个产业,其实就是没有分工,缺少统一规划所导致的,导致市场就像一个黑暗森林,看到某项产业赚钱,各个地方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我不去赚,这钱就让别人给赚去了,不行,我必须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种无序状态唯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才可以解决,接下来就需要国家组织大家,说好,广东重点发展什么产业、广西重点发展什么产业、西北又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同时省份之间要注意协调,一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最好和邻省能互补,大家都有自己的路子,彼此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变成了互补,将达成1+1大于2的效果,就不至于撞车打贸易战了。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可能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如果不能抑制两极分化,便会导致一大批省份的经济塌陷,失去经济造血能力,最终沦落靠吃国家层面福利过活的“福利女王”。
这种情况是有前车之鉴的,美国的中西部的红州,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际化的浪潮中,普遍转型失败,自身产业凋零,深感自身利益被损害的红脖子,把特朗普选了上去。
关于特朗普为什么能当选,一本叫《乡下人的悲歌》的书,很好地解释了原因,作者万斯小时候长时间呆在肯塔基这个深红州,亲眼目睹了这里产业衰落,经济困顿,人们对现状日益不满。
而肯塔基的参议员麦康奈尔,从1985年就开始当参议员,一直到今天,连续37年了,你要说麦康奈尔有多大魅力,令选民一直投票给他,那倒未必。
但是麦康奈尔有一项绝技,他能要到钱,准确地来说帮肯塔基州要到钱,肯塔基州本身是个落后的红州,没啥像样的发展机会,而麦康奈尔每年能要到一定量的钱,对当地相当重要,某种程度上,肯塔基已退化为一个吃福利的州。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
很多人说,转移支付制度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美国是有转移支付制度的,但问题在于,美国的转移支付,只是把钱给你,然后就不管了,相当于把钱甩你脸上,你爱干嘛干嘛。
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双方都不爽,落后地区觉得,富裕地区在剥削它,叫他们给点钱,还这么不情愿,富裕地区觉得,落后地区就是个拖油瓶。
所以单纯的打钱肯定不够,或者说,单纯的打钱只是鼓励落后地方吃福利罢了,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扶持机制,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对口帮扶制度,我觉得就很不错。
对口帮扶制度即为发达地区对口扶持落后地区,比如上海帮扶云南,天津帮扶甘肃。
但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对口帮扶的产业,未必真的能实现持续性造血,在帮扶过程中,双方如何实现自身利益,也是个难题,要求发达地区长时间单方面付出,这不太现实,这些问题都是硬骨头。
但骨头再硬,也只能碰,只有最大限度抑制两级分化的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才有意义。
毕竟,而不是“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部分人利益受损,但时代的发展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当下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为确保你能收到每一篇文章,请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爱零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