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海之钥是中国海洋功能食品领军品牌?



作者 |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黄旭君整理

全国水产新闻联播(节选,2021年12月14-20日)。

《“十三五”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全文发布

“十三五”以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80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325万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为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写了《“十三五”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种养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国务院对渔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再强调再部署

12月1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调度会商视频会议,分析近期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袁晓初指出,元旦、春节和冬奥会将至,全球拉尼娜现象导致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频发,做好岁末年初和明年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切实提高站位,对会议部署工作进行再叮嘱、再落实,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维护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21年度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筛选验证结果通报

2021年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了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筛选验证工作。本次验证工作由地方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站及质检机构推荐、产品技术性能及企业生产能力核查和现场验证三部分工作组成,共对21家企业生产的快速检测产品进行现场验证。

依据评价标准,共有22种检测氯霉素、17种检测孔雀石绿、16种检测氧氟沙星、9种检测洛美沙星、2种检测培氟沙星、1种检测诺氟沙星、84种检测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快速检测产品符合要求。

2021年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现场验证结果


2021年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现场验证结果


2021年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现场验证结果









2021年水产品中4种停用氟喹诺酮类快速检测产品现场验证结果


广东印发“十四五”规划,打造千亿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集群

12月1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建成10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5个千亿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构筑陆海一体的“一核、两极、三带、四区”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其中,“一核”指着力提升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两极”即以汕头、湛江为极点加快发展东西两翼海洋经济;“三带”指统筹开发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深远海海域三条海洋保护开发带;“四区”是指聚力建设海洋高端产业集聚、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四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海南推动渔业转型,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

12月15日,海南省渔业转型现场推进会在海南省文昌市召开。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推动渔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产品业态转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海南省长冯飞出席推进会。

往岸上走,就是要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建立南繁水产种业体系,把海南打造成全国热带水产种苗产业聚集地。

往深海走,就是要推进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深远海捕捞等产业发展,发展“深蓝”经济。

往休闲渔业走,就是要完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方案,打造渔业新业态。

四川水产行业供应链安全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12月15日,四川省水产行业供应链安全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助力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四川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农业组组长杨新元、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邀研究员杨春轩以及四川省政协、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经济和信息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等代表参会。

研讨会基于四川省水产行业现状,围绕食品安全问题讨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重庆开展“三大行动”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长江“十年禁渔”即将迎来一周年。日前,重庆召开2021年长江禁捕执法专项行动部署工作视频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在元旦、春节临近之际,开展长江禁捕管理秩序清理整治、联合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执法队伍行风建设规范整治“三大行动”。

具体为明年2月15日前,集中开展禁捕管理秩序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垂钓管理秩序、船舶管理秩序、涉渔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取缔禁捕水域“三无”船舶。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黄旭君 整理

本期编辑:杨玲(微信号Young-fight,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

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

一场牛蛙产业链高端品牌大检阅

一场改变牛蛙历史地位的营销活动

一场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巅峰盛宴

今年6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提出“将牛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水产品牌”,对牛蛙产业释放出积极改革的信号,极大鼓舞行业士气。

尽管牛蛙发展迅猛,却在养殖端面临发展困境。目前牛蛙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因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尾水、病死蛙污染、占用耕地、违规用药等问题。如何合法合规养殖牛蛙,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这也要求牛蛙产业链必须全面升级。

为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指示,我们举办首届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聚焦牛蛙全产业链的绿色升级以及合法化养殖,让从业者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提高牛蛙食品安全的意识,推动牛蛙绿色升级。同时,提升牛蛙品牌,挖掘牛蛙饮食文化,举行牛蛙走进大湾区活动,打造国民网红水产品,彻底改变牛蛙的历史地位和消费形象,让牛蛙成为中国水产品一张名片。

—会议规模与会议形式—

1000人,论坛+产业链品牌展+美食展+直播推介活动

现场注册费标准:1500 元/人。费用包含会务费、资料费、餐费、住宿。

1、打造产政学媒对话平台,探讨牛蛙养殖合法化的解决方案

2、挖掘牛蛙饮食文化,首次全国牛蛙美食大检阅

3、粤菜师傅打造牛蛙新菜品走进大湾区

4、打造中国第二个网红水产品,让牛蛙成为广东水产新名片

5、汇聚业内意见领袖,推广绿色养殖模式

6、连接餐饮、流通、养殖全产业链,打造中国牛蛙产业第一盛会

1、发布《2021 全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

2、牛蛙保健方法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技术

3、环保压力下,探讨牛蛙养殖绿色升级的关键点

4、新形势下,牛蛙饲料营养配方与工艺的转变

5、牛蛙养殖新政策解读,探索合法合规养蛙之路

6、牛蛙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走势

7、牛蛙行情分析以及各个产区的养殖规划建议

8、高密度工厂化养蛙模式关键要点解析

9、预制菜风口下,牛蛙流通都有哪些机会点?

10、构建牛蛙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打造品牌牛蛙案例分享

—全国牛蛙美食巅峰盛宴—

1、全国牛蛙餐饮文化展与美食推介会

2、发布一批牛蛙预制菜(包括现场展示、烹饪)

3、网红/美食家直播牛蛙美食展与现场烹饪(邀请网红/美食家直播)

4、“粤菜师傅”打造牛蛙美食走进大湾区推介会

5、牛蛙全产业链产品展示(苗种、饲料、动保、食品等)

—中国牛蛙产业链高端品牌颁奖盛宴—

1、2021中国牛蛙产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 评选中国牛蛙品牌饲料企业(领军企业、十强企业等)

  • 评选中国牛蛙食品优秀供应商(十大品牌)

  • 评选中国牛蛙绿色养殖先锋企业

  • 评选中国牛蛙产业风云人物

2、2021中国牛蛙美食风云榜颁奖典礼

  • 评选中国十大牛蛙餐饮品牌

  • 评选中国最受欢迎牛蛙菜品

—“我为牛蛙代言”活动—

针对牛蛙产业链企业,主办方将策划“美味牛蛙,绿色升级,我为牛蛙代言!”号召专家、企业高管、经销商、养殖户、餐饮店、媒体代表等为绿色牛蛙代言,结合线上和线下造势,提高从业者对牛蛙产业的健康意识。

(自助午餐1份+晚宴1份)

(1个床位,由会务组统一安排,单间需补差价)

一起为“大国渔业”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着海洋休闲零食生产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愈加成熟,整个品类细分化明显,并逐渐呈现休闲化、便利化的发展趋势,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知名零食品牌频频发力,开始瞄准海洋休闲零食的市场,开辟海味产品线。国内零食大牌的纷纷入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消费活力。

随着海洋休闲零食生产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愈加成熟,整个品类细分化明显,并逐渐呈现休闲化、便利化的发展趋势,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知名零食品牌频频发力,开始瞄准海洋休闲零食的市场,开辟海味产品线。国内零食大牌的纷纷入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消费活力。

随着各种休闲零食的发展和产品的细分,越来越多休闲零食品牌开始探索海洋类制品。诸多品牌在探索海洋休闲零食的市场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更具创新的产品,提升了消费者对海洋休闲食品的认知度。海洋休闲食品不仅仅是各种鱼,贝类、蟹类,甚至是海洋植物都可成为休闲零食品类探索的方向。持续的新品研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将是未来鱼类、海洋类零食发展的重点。那么,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有多大?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海洋休闲食品主要包括海洋零食、海味零食和延伸类产品三大类。“其中一类为海洋零食,此类主要以海鲜为原料,例如小黄鱼、带鱼、秋刀鱼、虾、扇贝、鲍鱼、鱼皮等纯海洋鱼类,经过再次加工的休闲食品;还有一类主要是海洋风味零食,例如鱼豆腐、鱼肠、鱼丸等鱼糜制品,添加海洋风味和原料进行加工;延伸类产品则是近几年在市场火爆的鱼皮脆类产品。

随着海洋休闲零食生产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愈加成熟,整个品类细分化明显,并逐渐呈现休闲化、便利化的发展趋势,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知名零食品牌频频发力,开始瞄准海洋休闲零食的市场,开辟海味产品线。国内零食大牌的纷纷入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消费活力。

近年来,从“吃得饱”到“营养健康”,休闲食品的消费升级成众多品牌未来调整发展的着力点。从发展趋势来看,休闲零食已经不仅是闲暇时光的零嘴,其便捷的营养获取和摄入方式也成为重要元素。海洋食品因其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食品加工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0千克,海洋休闲食品市场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而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其原材料也不再局限于鱼虾蟹等,海洋植物也成为休闲食品类探索的原料之一。但是,以海洋生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因其腥味较重,行业对企业生产技术要求较高,成为制约产品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

未来休闲食品行业将如何发展?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休闲食品行业具体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食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