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包供包发给谁?

“女神节”一家人一起去“绿茶”餐厅吃了晚饭,回家之后老婆很开心,大大的夸奖了”面包诱惑“这道菜,最后还加了一句“比‘麻辣诱惑’的好吃多了。”

(图片来源为大众点评网,网友分享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为“美食杰”中“蝶儿美食”分享的菜谱,仅供参考。)

大家看看,两家店的同一道菜,靠相面几乎没有区别,只不过“绿茶”叫“面包诱惑”,“麻辣诱惑”叫“香草面包”。网上查了半天菜谱,发现做法大同小异。最后,我问老婆,“‘绿茶’的为什么好吃?”老婆告诉我,“‘绿茶’用的土司面包很软,‘麻辣诱惑’的太硬了”,而且老婆给我解释了其中的原因。(PS:女人凭直觉就可以成为天生的‘供应链大师’,我好羡慕李宗盛写的“伤心地铁”中的那句歌词‘凭一种男人的直觉’。)

到底原因是什么?原来“麻辣诱惑”的土司面包‘软硬度’决定于他们的一道核心菜品“金牌水煮鱼”。曾几何时,在餐馆吃水煮鱼时,都会服务员提供面包片用来‘吸油’。“麻辣诱惑”用来‘吸油’的面包片和“香草面包”的面包是不是同一种土司面包?

如果我们是“麻辣诱惑”的管理者,你将要面对怎样的选择题呢?

(图片来源为大众点评网,知识点来源参考知乎‘不藏私面包匠人’发表的文章《组织细腻味道好却不含油的吐司是真实存在的吗?》,仅供参考。)

面包这个品类到底选1个SKU,还是两个SKU?上面的场景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供应链管理是否也面向类似的挑战?

这是一个关于‘复杂度’的问题。如果SKU品种增多,导致SKU体量变小,往往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和供应链成本升高,意味着牺牲了‘规模优势’。你可能会想问“就差了这一个面包片?”。还记得我们曾经分享的“宝宝套餐”供应链管理故事吗?()“宝宝套餐”没有满足客户的交付期望,也来源于‘复杂度’。比如,“西贝莜面村”的“宝宝套餐”和菜谱所有的原料SKU都是共用的,复杂度低。而“江边城外”则相反,不仅原料SKU不共用,而且菜品制作手法(烤和蒸)也不同,复杂度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西贝莜面村官方网站、大众点评网,仅供参考。)

如果我做为“麻辣诱惑”的管理者,我会支持他们现在的SKU选择,只选一种SKU。‘金牌水煮鱼’单价109/份,而‘香草面包’39/份。平衡之后,选择质地坚韧、含油量低的土司面包,牺牲了‘香草面包’的一部分口感。

“复杂度”带来的管理挑战是‘防微杜渐’和‘协同’(From Silo to Collaboration)。从另一方面而言,‘复杂度高’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客户愿意为你提供的‘复杂度’买单,就说明这种‘复杂度’是一种竞争力的表现,有可能是一种‘差异化’战略的体现,这时就应该支持。

如果大家希望了解关于‘复杂度’的更多干货,可以去阅读刘宝红老师写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中的第一篇“前端防杂:强化产品管理和标准化设计,降低复杂度驱动的成本”。

本文系笔者原创,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另,引用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

孩子们开心地吃着送来的“爱心面包”

□记者李红汛实习生耿华文图

阅读提示昨日早晨,已实施一年的“一个早餐面包计划”车辆载着60名小学生三天的面包,从平顶山市赶往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小学。从2013年6月1日至今,位于海拔900米的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小学的60名小学生,每天早餐都能免费吃到一个面包,而这项“一个早餐面包计划”正是由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平顶山19岁女孩邱伊涓发起。昨日,记者通过邱伊涓的父母联系上她,她说:“我会在公益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送来衣服、学习用品和面包,志愿者现场还捐了一万多元

昨日早晨,听说平顶山志愿者协会和“邱伊涓爱心基金”要到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小学送面包,平顶山市区30多个家庭纷纷参与。

红石崖村小学地处海拔900米的山上,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历时3个小时,爱心志愿者们又一次来到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小学,60名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孩子早已等在这里。志愿者们把60套服装、学习用品以及“爱心面包”送到孩子们手里,还为他们表演了诗朗诵、舞蹈、歌曲等文艺节目。

“谢谢邱伊涓姐姐给我们送来面包,这一年来从未间断过,谢谢爱心人送来的学习用品。”刚领到衣服和学习用品的三年级学生李晓燕拉着记者急切地表达谢意。而第一次与农村孩子接触的9岁小女孩樊恩琪对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来了才发现,和他们比我太幸福了,希望我的舞蹈能给小朋友带来快乐,以后我还会来看他们的。”

此次回访活动是2013年邱伊涓“营养早餐之一个早餐面包计划”爱心活动的延续,现场,来自平顶山市区的30多个家庭又捐助了11760元。活动负责人王洋告诉记者:“新一年的营养早餐计划可以安心实施了。”

在父母的帮助下,寻求爱心人士和企业的资助做公益

据父亲邱吉峰介绍,女儿邱伊涓1995年出生在平顶山市,对农村生活没有太多了解。小学三年级时,在老师的带领下,邱伊涓和同学们一起到叶县的一个村庄,同那里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当天晚上,邱伊涓和农村小朋友一起回家,漆黑的夜里,在城市长大的邱伊涓第一次体会到了伸手不见五指,她惊叹,这样黑的夜晚怎么会没有路灯?

回来后,邱伊涓总想着怎样才能帮助那些生活贫困的农村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邱伊涓了解到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爱心人士去看望山区的贫困孩子,费用都由个人承担。邱伊涓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筹集善款。于是,她独自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台公益晚会,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关注,当场就收到许多捐款。2012年8月,17岁的邱伊涓成立了“邱伊涓爱心基金”,用收到的捐款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时邱伊涓还是一个学生,她所做的一切都得益于父母的支持。邱伊涓的父母在平顶山市区做生意,会介绍一些有爱心的企业老板给女儿认识。邱伊涓第一次拿着策划书到一个企业老板那儿谈组织免费旅游快车的事,说明来意后,老板被她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执着感动,当时就拿出5000元钱与她合作。

从2013年6月1日开始,每周两次为60个山里娃送面包

2013年,邱伊涓在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上了解到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村小学的小学生生活很艰难,就萌生了要从“邱伊涓爱心基金”里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基金,为那里的孩子们长期提供“营养早餐”的想法。

当年5月,在美国考完大学回到平顶山的邱伊涓,亲自到红石崖村小学考察。她发现学校离县城有50公里,没有食堂,周围也没有可以让学生吃饭的地方,而且大部分孩子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回来后,邱伊涓想了很多帮助孩子们的办法,方便面、火腿肠……但都被她否定了,最终决定了面包。随后,她制作了一个详细的“营养早餐之一个早餐面包计划”贴在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上,呼唤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通过捐赠,给红石崖村小学的孩子们每天早上提供一个面包。这次活动得到很多热心市民的支持,先后收到了3万多元的捐款,并于2013年6月1日开始。

为保障孩子们每天都能按时吃上面包,邱伊涓与平顶山市一家面包店签订了送货协议,并联系了平顶山发往鲁山县的汽车,由面包店负责将面包送到汽车上,再交给鲁山县城发往瓦屋乡的班车,然后由红石崖村小学的老师到班车站点领取。就这样,每周两次为红石崖村小学的60名小学生运送一周的“爱心面包”。

昨日,记者通过邱伊涓的父母联系上了正在美国费城上大学的邱伊涓,她说:“我会在公益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之前的公益活动大多是在父母的资助下完成的,以后要靠自己独立来完成。美国加州大学有一个NGO(非政府组织)专业,我正考虑选择这个专业。我计划每年都能策划一个公益活动,目前就有一个活动在酝酿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包属于公共产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