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中,御驾源酒算比较好的嘛?

随便看了看“华夏酒文化寻根”中有关中国现代名酒的文章,转来几篇,仅供消遣

产于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生产历史距今约有450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茅台镇上已有作酒的烧房,清道光年间茅台镇的酒坊已增加到不下20家,且声名日渐雀起,当时就有人写诗赞道“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茅台酒为大曲酱香型,其风味特征是酱香悠长,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饮后的空杯,留香经久不散,故一向被人们誉为“国酒”。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在历届中国评酒会上一直被评为中国名酒,留上了「无酒不茅台」的佳话。

说起茅台酒,还有一段绝妙的故事。相传,有一年的除夕夜,一位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妇,蹒跚地走进茅台镇来。她倒在镇口一户人家门口,响声惊动了屋内的小伙子,他开门见到这位气息奄奄、冻得半僵的老人,赶忙背进屋里,添旺炉火,送上热水、热饭并端来自酿的米酒。老妇渐醒,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床,扶持老妇安寝,自己躺在炉边地上睡着了。朦胧中,只听得响起奇妙的琴声,天边飘来美貌仙女,身披五彩羽纱,手持熠熠闪亮的酒杯,光华四射,站在他面前,随手将杯中酒倾向地面。顿时,空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眼前出现了一道闪烁的银河。仙女道:“好心人,我赐你圣水一泓,迨用它灌溉、酿酒吧!你将饮到香醇的美酒。”仙女甜润的声音刚消失,就无影无踪了。小伙子惊醒,发现自己仍躺在炉边,炉火很旺,水饭尚温,床上被褥整齐,哪有人睡过的迹象?忽地耳畔传来淙淙水声、他赶忙开门一看,一条晶莹的河水正从家门淌过,发出像在梦里听到的奇妙的琴声,似乎还可以闻到阵阵酒香。如今茅台酒商标之所以用个“飞仙”图案,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也有人传说:茅台酒与山西汾酒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相传清康熙年间,一位姓贾的山西盐商到贵州茅台镇去做生意。他看到那地方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一于是想起老家杏花村的汾酒。第二次去茅台镇的时候,便从汾阳请去酿酒名师,在那儿酿制起“山西汾酒”。酿酒师以茅台镇旁的赤水河水作“引”,酿出了沁香醇厚的美酒。只是与杏花村汾酒的风格不同,故称“华茅”。以后,当地一个姓王的地主和一个姓赖的地主也学会酿茅台,从而出现了“王茅”和“赖茅”。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三家茅台酒厂,形成三「茅」鼎立的局势。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曾是中国举行国宴、招待贵宾的必备酒。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雅加达、日内瓦等国示会议上曾用此酒招待过五大洲的与会朋友,并成为中美建交的“外交酒”。因而,茅台酒成为“国酒”、“礼宴酒”扬名世界。刘海粟题词称赞:“国酒天香,香飘万邦。”

「汾州府,汾阳城,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贤人。」这是首古老而广泛流传在民间赞扬汾酒的歌谣。汾酒的特色有「三绝」,可以用三字来概括:色、香、味。色:其色晶莹透明,有如水晶美玉,反复颠倒,绝尤悬浮沉淀;香:清香醇正悠久绵长;味:回味生津,余味无穷。

汾阳自古即是产美酒的地方,远在唐朝杏花村已有70余家小酒坊。据说,大诗人李白也曾到过此地,并留有「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成醉饱无归心」的诗句。宋代《酒名记》记有汾州甘露堂,宋伯仁《酒小史》亦列有汾州干和酒。

汾酒的酿造工艺最富传统色彩,从古一直流传到今的七条秘诀是: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实,器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所以有人据此认为汾酒源于唐宋时期的黄酒,至于什么时候增添了蒸馏工序而发展成为白酒,年代久远已难以详述了。

古语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传说,很久以前,杏花村绿柳千丛,红杏万株,远近的人们称誉其为「杏花坞」。这杏花坞酒旗高挂,酒业兴隆,其中最有名的一家酒店叫「醉仙居」。有一年冬天,突然来了一个衣着褴楼的穷道士,要酒喝,一喝一大碗,分文不给,扬长而去。接连三天,天天如此,最后终于醉倒。醒来后,道士临出门,路经用以酿酒的水井,「哇」的一声,将酒吐进井内。说也奇怪,从此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并也成为「神井」。如今,这门「神井」依然保留在「杏花名园」的红杏绿柳之间。

神话固然不等于科学。但是,杏花村井水的优良却是真实的。明末清初著名爱国诗人兼医学家傅山,亲笔为这口井书题了「得造花香」四个字,至今尚嵌悬在井台边的墙壁上。

除了水好以外,杏花村酿酒厂还积累了丰富的微生物培植和精湛的酿造技艺,以及科学而完整的管理规程。囚此,这一古老的传统产品能够称冠酒林,连夺金奖,风靡海内外,被誉为「仙酒」、「玉液」、「琼浆」。所谓「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辰,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就是说的这种盛况。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甲等大奖后,更是「佳酿之誉,宇内交驰」。

产于四川绵竹县,始酿于清康熙初年,距今已有330年的历史。此酒色泽透明,芳香浓郁,醇和回甜,清冽净爽,余香悠长,属大曲浓香型。剑南春的前身是唐代古酿「剑南之烧春」名酒,酒厂所在地绵竹县,古属「剑南道」,曾归「绵州」、「汉州」管辖,酿酒历史悠久。到了唐代,以其前身「剑南之烧春」著称于世。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剑南之烧春被列为唐王朝御用贡酒,也就是唐代李肇着的《唐国史补》中所列的天下名酒之一。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剑南留下「解貂赎酒」(解下身上的貂裘买酒)的典故及「士解金貂,价重洛阳」的佳话。剑南之烧春酒又称「烧香春」。意思是说烧香春酒质高价贵,好饮者不惜出卖珍爱之物,购买樽樽美酒,一饮为快。

产于四川宜宾,已有1200多年历史。五粮液顾名思义是采用五种粮食酿得,它们是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糯米,是公认的白酒类名酒,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奖章,连续四次被评为中国名酒。

四川南部地区的粮食是以稻为主,在习惯上对其他谷物统称为「杂粮」,故「五粮液」曾一度被称为「杂粮酒」。当时,有好饮酒的文人杨惠家饮此酒,甚喜此酒的醇美芬芳而恶其名不雅,更名为「五粮液」。此酒有优质佳美的质量,是和它的酿造水平和原料选择严格有一定关系。「岷江江心水」自古以来被认为水质纯净,是酿酒的好水,而五种粮食之精华汇于一体更是其优秀之所在。

五粮液酒之所以能名扬四海,同其他名酒一样,有其历史发展根源。从宜宾地区出土的汉墓遗物,陶制和青铜制酒器中,可以看出,早在汉代,当地酿酒和饮酒的风俗已很盛行,民间已有「春日饮春酒,除日聚饮屠苏酒」的习俗。据晋代常璩撰的《华阳国志》和宋代李昉等辑的《太平御览》记载,宜宾早年盛产荔枝,甜郁多汁的荔枝可酿酒,因而当地的美酒就常与荔枝联系在一起。

宜宾在唐代酿有「重碧」酒。永泰元年(763),诗人杜甫在戎州赋《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一诗中,曾写有「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重碧拈春酒,轻红臂荔枝」的诗句。

到了宋代,宜宾酿有名酒「荔枝绿」和「绿荔枝」。诗人黄庭坚在哲宗元符元年(1098),谪居戌州时,饮了此酒后,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泼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据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王麟祥修的《叙州府志》记载:「荔枝绿酒,宋王公权造,黄庭坚称为『戌州第一』,有『荔枝绿颂』曰:『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三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说明「荔枝绿」已用多种粮食酿制而成。

宜宾在明代酿有「咂嘛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

清代宜宾已建有酒坊4家,酿有「杂粮酒」,由「蕴枝绿」、「咂嘛酒」脱颖发展而来,是用五种谷物酿制而成的烧酒,为饮者所喜爱。其中「温德丰糟坊」第一代老板陈氏,经长期探索,创造了「陈氏酿酒秘方」,传到清代陈三手时,他因无子,就将嫡传了六代的秘方,口授给爱徒赵铭盛。赵承师业后,改「温德丰糟坊」为「利川记槽坊」。清代雍正年间,酒窖增加至52个。

产于四川泸州,已有近400年的悠久历史。此酒为浓香型白酒之典型,评酒家称此酒具有「浓香、醇和、味甜、回味长」四大特色。20世纪20年代,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和奖状。新中国成立后,蝉联历届中国名酒。

传说有一位年迈善良的老樵夫,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日日出没于深山老林之间。一天,他忽见白黑二蛇正在相斗,白蛇弱小、黑蛇粗大,老樵夫心想:人间强凌弱、大欺小之事,不足为奇,未料到蛇中也有这种事!于是挥斧将黑蛇砍死。他在回返时,天已漆黑,朦胧中忽见一线光亮,眼前出现一座宫殿。一白发老者,自称龙君,在门口迎接。请樵夫入殿中,设宴摆酒,临行:又赠美酒一瓶。老樵夫喝得昏昏然,只觉天晕地转,忽地一跤被井栏石绊倒,杯中美酒「嗵」地掉入井中。老樵夫顿醒,井中汇冲出阵阵酒香。从此老樵夫乃以此井水酿酒为生,他酿的酒清冽甘爽,远近驰名,这就是后来的泸州老窖酒。而坠瓶之井,就是今日还在的「龙泉井」。

泸州地区有秦汉时期饮酒用的陶制角杯出土,可见秦汉时期,当地已有酿酒。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屯兵江阳忠小时,曾使人采百草,制成药曲,以城南营沟头龙泉之水酿过酒,其药曲制酒流传至今。唐代,泸州酒品的生产和消费已有相当规模。宋代,泸州地区盛产糯米、高粱、玉米等谷物,酿酒原料十分丰富。当时酿出的酒,备受文人赞誉。范成大寓居泸州时所赋的《甫定杯诗》中,有「小住危栏把一杯」的诗句。赵珣着的《熙宁酒课》中,有熙宁十年(1077),泸州酒课为「一万贯以下」的记载。明代,酿酒业更加兴旺。明代诗人杨慎(升庵)曾赋诗赞道:「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并题下了「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诗句。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从重庆溯江而上,在泸州曾用老窖酒犒劳过将士,留有「香溢泸井城,芳流百里外」的诗句。泸州大曲酒的工艺,初步成型于万历年间,是泸州人引入陕西略阳大曲的酿造技术发展而成的。至今,明代留下的老窖,已成为历史文物,予以保护。到了清代,泸州酒更加有名,乾隆五十七年(1792),诗人张船山从北京回四川,途经泸州,酒后赋诗,写下了「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的诗句。

产于陕西凤翔县西凤酒厂。凤翔,古名雍城。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列仙传》中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丈夫萧史均善吹箫,能作凤鸣,后来夫妻二人吹箫引来龙和凤,双双乘龙跨凤飞升而去。据说西凤酒的商标绘有凤凰图案,即与此传说有关。到了唐代,凤翔成为「西府」府台所在地,故有「西府凤翔」之说,想必西凤酒由此而得名。历史上凤翔是盛产美酒的地方,据史载,唐朝时凤翔所产的酒「甘泉佳酿、清冽醇馥」,被列为珍品。西凤酒的生产工艺很独特,与泸州老窖相反,不仅不用老蜜,还忌讳老窖,它以新窖发酵,窖池壁要常铲去旧泥,敷上新泥,否则不能保证西凤酒香气清芬、幽雅馥郁的风格。西凤酒属清香型,评酒家们赞誉说,西凤酒清芬甘润,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但五味皆恰到好处。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苦而不粘,辣不呛喉,香不剌鼻。

当时陕西凤翔流传这么句话:凤翔有三美:东湖柳、妇人手、柳林酒。这「柳林酒」便是指西凤酒。

相传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驯养的好马,被人盗走要宰了吃。穆公知道后,不但不追究,还派人送去美酒,说吃好马肉不吃酒会伤身体。后来有一次,穆公在战斗中遇难,幸赖「盗马人」解救才得脱险。这则故事,《史记》中有记载。北周诗人庾信也写了首《秦穆公饮盗骏马赞》的诗颂其事。按中医理计,马肉甘酸、性寒,食马肉不饮热的酒不行。这则故事不仅说明当时凤翔产酒,而且人们对酒「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唐高宗时,史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归国,走到雍县(今凤翔南)城西时,忽见翩跹飞舞的蜂蝶纷纷坠到地面,空中随风飘来阵阵酒香。主客都觉惊异,忙令人打探缘由,回报说前边15里的柳林镇一家酒坊正大兴土木扩建,从地下挖出一已逾300年的酒坛,酒色清碧,香味浓郁。工匠皆因喝了坛中的酒,一个个醉得不省人事,正是坛中之酒香顺风飘来,醉倒了蜂蝶。裴侍郎乃乘兴赋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至今柳林镇东还有一村名亭子头,据说就是裴行俭送客处。到了宋代嘉佑年间,苏轼到凤翔任府判,对凤翔的酒也颇有兴趣。在他写的《游风翔普门寺》时出,开首一句就是「花开美酒喝不醉」。

产于安徽亳县,此酒系用古井泉水酿造,自明朝万历年间起,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进献皇朝之贡品,故得「古井贡酒」之名。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井贡酒一度失传。1958年国家投资建厂,重新恢复古井贡酒的生产。古井贡酒酒液清澈透明如水晶,香醇如幽兰,经久不息,属浓香型,连续四次被评为中国名酒。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酿酒业发展较早,所酿酒品,汉代已经有名。

据说,曹操不但爱故土,也爱酒,常对人说:「醴自乡流甘如蜜。」他还对酿酒技术颇有研究,曾令手下人总结过一套独特的酿酒工艺「九酝法」,并在家乡成功地酿出名酒「九酝春」。据《魏武集》记载,曹操向汉献帝呈献酿酒之法时曾经写道:「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酿春酒……,今谨献上。」「贡酒」因此而得名。可见,亳州的酿酒业起于汉代,不过,当时所指的贡酒是「九酝春」,不是古井酒,因为那时,减店集还没有形成,古井也还没有挖出。

减店集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形成,古井的挖出还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故事。据清光绪二十年(1894)钟泰修的《亳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582)派大将元树率军进取谯城。北魏元帅樊子鹄命令独孤将军守疆拒敌,独孤将军与梁军鏖战相持,伤亡日重,恨自己不能克敌制胜,遂激愤而死。临死前将所用长戟投入井中,后人在战场附近建立了一座独孤将军庙,并在庙的周围掘了二十眼井(一说24眼井)。随着岁月的推移,大部分水井被淤塞而消失,最后只剩下四眼井。这四眼井也就成了古井。

亳县这一带地方多盐碱,水味多苦涩,惟有独孤将军投过戟的井,水质甜美,能够酿出香醇美酒。用这眼井的水酿成的酒,人们就称之为「古井酒」。

当初,梁军大将元树,因久攻谯城不下,军粮已尽,撤军南回,被北魏樊子鹄率军追袭,元树被俘身亡,葬于该地。后来,由梁王朝追封元树为咸阳王,其葬地为咸家店,并发展成为咸店集。又因为咸、减两字相讹而成为「减店集」。「减店集」形成后,当地产的「九酝春」酒也就称为「减酒」。古井酒与减酒是同一酒品。

随着酿酒技术的传入,到了宋代、亳州的酿酒业已很发达,欧阳修任亳州知州时,在诗中写道:「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做醉乡」、「白醒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千年。」

明代,减店集酿酒业的情况已有遗物说明。在减店集西头的袓师庙中,以一铁铸古钟,铸有「大明万历九年」(1581)字样。在钟文捐款者中,有酒业同仁40多人。可见,当时在减店集已有众多酒坊。

清代,毫州酿有福珍酒、三白酒、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等众多酒品。可见亳州酿酒技术在减店集酿酒业的带动下,已比较发达。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古为蜀国、益州、蜀州,是为历代酿酒之乡。早在周代,就酿有「旨酒」,在古辞《蚕丛国诗》中就有「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酿有「清酒」。汉代,从成都近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所画的《酿酒图》、《宴饮图》、《酤酒图》和《酒肆图》可以看出,成都那时的酿酒业已很兴旺。蜀汉时期,刘备为足食强兵,曾下过禁酒令,甚至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受到处罚,酿酒业受到节制,但到后蜀,却酿有「五云浆」酒。北魏酿有酴酒,唐代酿有「生春酒」,被列为贡品。在唐代诗人的诗里,对成都酒品多有赞誉。杜甫赞道,「蜀酒浓无敌」;李商隐夸道,「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乃是卓文君」、「酒是蜀城烧」;雍陶念道,「自到成都烧酒熟」。宋代酿有「忠臣堂」、「五髓」、「锦江春」、「浣花堂」等酒品。当时成都的酿酒业已居全国第二位,元代酿有「刺麻酒」;明代酿有白酒、黄酒、「万里春」等酒品;清代酿有「薛涛酒」,被列为全国五十余种名酒之中。

全兴大曲酿造用水引用的是古井的泉水。其古井凿于明代,水井常翻水花,似有泉水涌出,故其所处的街巷,就叫做「水花街」。井水晶莹透彻,呈中性,为名酒的生产提供了水源保障。

全兴酒厂建于明末清初,有一姓王客商,在成都市东门外的水井街建「福升全」酒坊,引「薛涛井」的水酿制「薛涛酒」,非常成功,名闻遐迩,文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中都有记载,并且还有很多诗人为其。福升全酒坊于道光四年(1824)在城内水花街觅得新址,别辟分号,取名为「全兴成」。新作坊继承老字号的传统工艺,并以水佳为先。凡遇重大时节需要特制佳酿时,不辞路远,总要去薛涛井汲取酿造用水,以示不忘记老字号薛涛井在创业时所做的贡献。曾有饮者为之赋诗,赞道:「佛光神灵欲何求,借来才女酿美酒。招魂已叹黄鹤远,引得全兴冠芙蓉。」

当时全兴成酒坊所酿的酒品名为「全兴大曲」,色泽呈晶莹清澈,窖香浓郁,醇和协调,绵甜甘洌,落口净爽,余味悠长,评酒专家和饮酒爱好者认为,此酒的醇和、味净尤为突出,属浓香型大曲酒,以「浓而不艳,雅而不淡,醇甜尾净」的风格,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得金质奖。

由回沙郎酒简称而来,产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以产地而得名。古蔺县古属「夜郎国」,是古僚人的聚居地。「夜郎旁小邑」出土的陶制酒器证实,以农耕为主的僚民族,在先秦时代已有饮酒爱好。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赤水河道疏通,川盐入黔,赤水河畔二郎滩的经济日益繁荣,酿酒业也随之得到发展。乾隆十年(1745),已有大小槽坊20余家,酿制有各种曲酒、烧酒、果酒和杂粮酒。光绪三十年(1904),四川省荣昌县人邓惠川,携家在二郎滩开办「絮志酒厂」。邓惠川酒技娴熟,其妾自幼在泸州学过花酒配制技艺,另又聘请本地酒师李丙山做帮手,酿制曲酒、高粱酒及配制玫瑰、杨梅等六种酒品出售。

据记载,郎酒为茅台镇的成义酒坊作配料使用。因此,有人说郎酒的杯胎里有茅台酒的「基因」,肌体中有茅台酒的「血液」。两种酒的酿制,优点互补,相得益彰,犹如同胞姐妹,因而茅台酒和郎酒称得上是姊妹酒。

郎酒的酿造用水,就是郎酒厂旁边清澈如玉的山泉水,名叫郎泉。这郎泉,民间有不少神话传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二郎挖泉酿酒》的传说。说的是从前有一个生活在赤水河岸二郎滩附近的英俊青年李二郎,爱上了勤劳美丽的姑娘赤妹子,要娶她为妻。但是赤妹子的父母提出,要李二郎拿出一百坛美酒作聘礼,才能把姑娘许配给他。李二郎答应下来,决心酿出美酒。但是酿美酒必须有甘泉。为了找到甘泉,他到处掘地寻觅,挖断了九十九把铁锹,刨断了九十九把镐头,撬断了九十九根木棒,挑断了九十九条扁担。二郎的真诚,感动了龙王。龙王在二郎挖掘过的地方,用神杖一点,一股清凉的泉水随之涌出,而且汩汩流淌不息。李二郎用此泉水酿出了芳香扑鼻、甘醇润口的美酒。随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抬着一百坛美酒,就把赤妹子娶了回来,结成眷侣。后人就把李二郎挖泉水的地方称之为「二郎滩」,涌出的泉水称为「郎泉」,酿出的美酒就叫「郎酒」。如今的郎泉,在郎酒厂左侧的半山腰上,经岩层砂石过滤,明如镜,碧如玉,甘如露,一泓清泉,贮于石屋之中,通过管道流入酒厂。

千里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千年古镇―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是中国名酒「双沟大曲酒」的产地。

泗洪县古属「泗州」,酿酒历史悠久。

双沟是一块渗透酒香的土地,唐初已闻名于世,当地流传有这样的歌谣:「南街到北巷,三步两酒坊;酒肆如林立,酒香醺透肠。」宋代酒业兴盛,青阳镇设有酒务,其所产酒品远近闻名,因而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一些商贾、游客,常常流连于双沟这一淮河古渡,沉醉在佳酿美酒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苏东坡在《泗州除夕雪中成章使君送酥酒》赋中写道:「暮雪纷纷投碎米,存流咽咽走黄沙。旧游似梦徒能说,遂客如僧岂是家。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烛成花。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这酥酒就是双沟镇产的美酒。明代诗人黄周星在《醉月》中也给留下了「月初浮图腹,云收大泽魂。酒入迷白昼,诗客战黄昏。登台悲杜甫,赋镒忆岑参。雪落一杯酒,苍茫万古心」的诗句。清代有一首民歌唱道:「酒味冲天十里香,淮河行船喜洋洋,船到双沟靠了岸,上岸买酒成坛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源川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