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老乡鸡的食材更让人放心?

《新商业进化论》专栏·第076篇

新冠接连带来黑天鹅扎堆,海外大众恐慌囤纸,处于巅峰的美股四连熔断,全球股市震荡不止。

“不确定”正在成为新常态。那么,什么行业是最关乎刚需而相对稳定的?

生活要继续,餐饮和大消费,关乎我们一日三餐、生活必需。疫情之下,餐饮业不易,但是危中有机,在疫情的“新常态”中,饮食消费正在爆发出新机遇。

第一批餐饮公司已经拿到融资了:老乡鸡、巴奴火锅拿到战略投资;

食品安全和供应链标准化在疫情的倒逼下,让整个行业继续升级;

互联网+改变了消费和饮食习惯以及品牌营销,老乡鸡200块预算的“土味”发布会,“高调”宣布布局全国市场,爆火刷屏,吹响了突围和逆增长的号角。

一场被岳云鹏点赞的200元发布会

你以为200元的发布“小”会只是营销吗?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如果真正挖开内核,会知道餐饮多难赚钱,多不好做。

一,因为没有标准化,难以复制;

二,因为没有建立品牌,难以走到全国;

三,因为人工贵,服务员越来越难找,团队难以规模。

三座大山,压在餐饮人肩上,但是,问题就是机会。

老乡鸡在疫情的压力测试下,逆势跑出来,甚至要逆势扩张,其背后是近二十年超越三座大山的基本功和战略“野心”。

今天我们就细细剖析老乡鸡的案例,来看中国餐饮在当下的阶段性痛点,以及制胜的“三大法宝”:拼标准化、拼品牌化、拼团队化。

法宝一、规模撬动标准化:

中国餐饮行业市场有多大?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中国现代餐饮业自改革开放后起步41年,到2019 年市场规模达 4.67 万亿元;

据天风证券研究预测,如果中国人均消费达到美国同等水平,那么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6 万亿元。

中国餐饮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很大原因在于人口密集,大众热爱饮食。

南京800万人口,一年能吃掉一亿只鸭子。

中国每年吃掉500亿只小龙虾,仅从业人员就超过500万人。

如果头部企业规模扩大、集中度提高,安全标准提高,那么让武汉人在家吃上麻辣小龙虾就指日可待。

中国烹饪技法虽然非常复杂,食材佐料繁多,煎、炒、烹、炸、煮工序繁琐,但是,一旦有了规模,就可以在每个环节实现标准化。

所以我们看到,标准化从中式快餐、小吃到火锅,不断深入品类;中央厨房从被质疑,到逐渐变成行业标配。

老乡鸡,学肯德基十年,但最终走出了“中国式”的快餐路线。

继承源远流长民间烹饪的选材,土鸡肉质、口感、营养各方面都优于养殖鸡,所以老乡鸡要超越肯德基,选取中式田园土鸡,还要养够180天。

无论是主食材还是佐料调料,挑选最优质供应商,把土鸡从喂养到供应都全面把控。只要分得细,一碗妈妈的鸡汤,外婆的酸菜鱼,也可以把色香味标准化。

因为确定了标准化的路线,而且从2008年就建立起自己的中央厨房,老乡鸡没有急着扩张,而是制定了一系列“早餐战略”、“外卖战略”、“多品项战略”,做大快餐。

5年时间,老乡鸡在安徽的门店数做到了所有洋快餐的2倍,全国其它快餐品牌也没有进入安徽。

一年365天,有消费者甚至在老乡鸡吃200多天,甚至到300天。父母辈可能都觉得不可思议:快餐怎么可能一年吃300天?

麦当劳你一年吃300天试试?但中式快餐却可以,因为蔬菜禽肉搭配得当,汤汁鲜美有营养,老乡鸡就做到了。

3.标准流程+透明厨房

中餐是一门手艺。而往往长久以来,都是老师傅的独家手艺。

但现在,有了开放透明的厨房,你不仅可以近距离看到汤汁、肉色,似乎能闻到香气,而且关键是,吃得安心。

“安心”二字,是老乡鸡在疫情之后,斥资打造透明厨房,升级整套制作流程的终极目标。细节到餐具的5道洗涤工序,所有工具色标管理分区,每张餐桌消毒…… 疫情期间的卫生标准,完全可以作为行业参照标准。

法宝二、品牌垄断心智:

区域品牌如何杀向全国?

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根植于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就有一方特产,就有一方美食。

中国餐饮界曾在2015年掀起过“改名风潮”,简单说,就是具体化:

“阿五美食”郑州所有店更名为“阿五黄河大鲤鱼”。

“巴奴火锅”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煜丰美食”改为“煜丰汴京烤鸭”

而肥西老母鸡,却在2012年就把肥西老母鸡,改成了老乡鸡。

为什么?因为老乡鸡的版图,不止是鸡,更是中式快餐;不只是安徽,更是全国。

老乡鸡要成为中式快餐第一的第一步,是从地域杀向全国市场,征服全国人民的心和胃。

肥西老母鸡更名的决定,是痛苦的。因为肥西老母鸡在安徽许许多多的老顾客心中,就是难以量化的“品牌资产”。

店面换名字后,一名消费者在网上发帖子说:肥西老母鸡改名老乡鸡,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但壮士断腕之后,当年的利润增加了2.5倍。为了更名,物料、门头、服装、碗具等等全换了,花了两千万。但是这些支出,当年的利润都消化了。同时,以全新的极具辨识的亲民“老乡鸡”,打下安徽的一片天。

“安徽最大”,成为第一阶段的认知定位,把隐性市场优势,转化成了消费者语言,成为C端的认知优势,蓄势待发。

2. 坚定不移的“单品战略”

和当下疫情相似,禽流感的问题,曾让老乡鸡走到生死存亡关头。当时,高管都劝说董事长束从轩放弃“老母鸡”这个定位,而直接改换成为“快餐”。

束从轩否定了这个战略。其实,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却也能把单品的心智占位做到极致。

坚定不移地走单品战略,才让老乡鸡成为老乡鸡,而不是让人吃过一次就忘掉的“快餐盒饭”。

3. 无真心,不营销:200块上头条的秘密

这周,老乡鸡营销出圈。用200元举办的发布会,董事长束从轩的开场白,实在是喜闻乐见:

“前几天,我说要办一场发布会,没想到我的团队给我安排了这么个地方。我感觉他们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话说回来,这个舞台确实比较省钱。”

能把省钱说得这么文采飞扬,能对自己人这么一本正经地冷嘲热讽,听得人憋不住笑,可能只有束从轩了。

从疫情期间,“手撕”员工申请无薪工作的联名信而上热搜,到保16328名员工8000多万元工资;给武汉医务人员送爱心鸡汤到全线复工后,200块预算又被员工送上热搜。

是营销吗?毋宁说是真诚。

互联网时代,是卖人设的表演都会被击碎的时代。所以重要的就是真实。

能苦中作乐,也能坚守原则。言行合一,就是最好的营销。

对员工的真诚、实在,就会激发他们的真诚和热情,让他们对待每位顾客、每一餐、每一碗鸡汤。

这也就是第三个法宝:员工。

餐饮公司的底气,都是员工给的

公司的底气,都是员工给的。尤其是餐饮公司。食品安全、顾客服务,员工就是餐饮企业的门面加里子,是基础,也是关键。

在《疫情是块试金石》里我们就提到过,疫情考验着企业的软实力,也就是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价值观绝非一个口号,也并不是高层的一个理念,而是已经在这家公司血液里面的,这成为他们言行举止的深层驱动力。

当闭店400多家亏损5个亿,老总也要保16328名员工8000多万元工资...所以,才会有员工自发不计成本,支援医护人员送爱心餐;同时,自发联名,情愿无薪工作。

当我们谈论组织的生命力时,说的是激发自下而上的力量,是领导力与每位员工的良性互动。

疫情让老乡鸡损失惨重,但不抛弃不放弃,无1名员工感染,自强不息,带动了所有的员工,也获得了全国各大投资机构的认可。

如今,老乡鸡手握10亿银行授信及战略投资。战疫,初战告捷;复工,激战正酣。目前的老乡鸡,门店已恢复700多家,营业额已恢复6成,员工复工已超90%。接下来,老乡鸡还将火力全开布局全国。

束从轩说:“全国,请等老乡鸡,我们来了!人才,请来老乡鸡,我们的全国战略需要你!困难的餐饮品牌,请找老乡鸡,我们携手共赢!”

束从轩的“宣言”,也是为所有餐饮人打气!复工复业,春天指日可待!

四万亿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新冠接连带来了黑天鹅,疫情冲击和经济复苏,将成为商业的“新常态”,成为一切企业的基础前提。

压力测试之下,基本功扎实的企业,就像平时重视锻炼和提升体力的运动员,不容易被压力击垮。疫情后,将进入严峻的恢复期,谁在平常训练得越好,就恢复得越快,也将跑得越快。

随后的时间,市场很快会看到差距,一则行业加速,一则基础能力夯实、拥有感知和服务用户需求能力的企业,跑得更快。就像那些跑得快的运动员,他们的核心能力和稳定性都非常强,从而在竞赛中越有优势。

这是我们将老乡鸡作为案例分析的根本原因。剖析老乡鸡,就是在剖析后疫情时代的新模式。一切回归价值,只有长期主义、长期战略的公司,才能度过周期。

疫情,就是一次大浪淘沙。在中餐的赛道上,必将跑出第二个海底捞,中国版的麦当劳和星巴克。甚至,弯道超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最近,新一轮食材“涨价潮”来袭!

为此,餐饮人叫苦不迭:现在不光是“牛魔王”“羊贵妃”“猪坚强”,还有“蒜你狠”“向前葱”“辣么狠”“火箭蛋”等等,荤素都在涨,而餐厅菜品价格却不敢涨。

其中,靠薄利多销赚辛苦钱的传统快餐更是举步维艰,“三高”重负依旧背负在身,顾客却捂紧腰包过日子。

那么,快餐的出路在哪儿呢?

快餐要想突围,那就要重构商业模式!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快餐的本质是什么?

快餐是以效率为驱动的业务模式。

正餐是以体验为驱动的业务模式。

但现在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快餐目前突围的方式有以下三个:

1,引入正餐的体验感,提高整体客单价(和府捞面等)

2,以极致的效率提升,以极高性价比突围(十八汆)

3,拓宽产品类别,实现多场景需求的覆盖(阿婆牛杂)

效率的基础上,融合正餐的体验

我们先讲快餐正餐化的思维,快餐正餐化有两个切入点:

(1)表面增加了体验,内核还是效率为核心

(2)在以效率为核心的基础上,融合正餐体验的需求。

核心就是形式上增加体验感,但实质上还是效率为根本。

举两个例子来讲,第一个是深圳有一个彭海军鱼粉,它的本质还是特色快餐。

因为是快餐,就要快,让顾客快速作出决策,进店来消费,然后就餐过程中也要快,让顾客赶快吃完,赶快走。

在整个空间布局上,桌子排得越紧越好,越紧凑越好,所以你看现在很多的快餐店,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局促,就餐体验非常不好。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实现营业额的最大化,也就是坪效和人效的提高。

但如果一切以效率为核心,势必会让顾客体验糟糕,这个时候融合一些增强顾客体验的元素就可以获得新的模式创新。

而彭海军鱼粉是怎么做的呢?

它造了一个景,这个景是一种石头沏成的石桌,中间是流水的设计,水里还有金鱼游来游去。

所以,这样的造景给人一种很悠闲,很惬意的感觉,让你就餐感觉在慢下来。

但实际上,这是表面上,心理上的悠闲,你可以看到造景本身是可以提供餐位的,并没有为造景而造景,并没有特别的浪费。

而且你看他的座椅,座椅不仅没有靠背,没有坐垫,甚至是高脚凳。

这种椅子目的就是要让你坐的不舒服,让你吃完就赶快走,不要停留。

所以,它的核心就是整个就餐形式上给人很悠闲的感觉,但实际上给人的就餐节奏一点都不慢,深圳还更快。

因此,快餐的内核就是效率,保证坪效和人效,在此基础上引入悠闲的体验感,让你在心理上感觉很放松。

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前段时间被腾讯投资的和府捞面,和府捞面以书房的优雅环境中和了快餐的局促感,让你觉得吃一碗面倍儿有面子。

2、体验上有正餐的厚重感

上海有个品牌叫做唏嘛香,它是做兰州拉面的,但是这个店的生意非常好,几乎每天中午都会造成排队现象。

这是个很难的事情,你想啊,就一个兰州拉面,满大街都是,为什么去吃了?为什么还能造成排队了?

其实唏嘛香的拉面也没有特别的,他主要成功的思维,其实是把小吃往正餐的思路打造。

平常的兰州拉面就是一张菜单,然后写满了各种小吃,高一个级别的兰州拉面也就是柜台点餐或者说进店之后扫码点餐。

而这个唏嘛香不同,它是按照正餐的思维来做的,不是向肯德基这种柜台点餐的方式,它在入口处有一本厚厚的菜谱,感觉很正式,然后里面的主食就是拉面,凉皮,小吃就是羊排,羊肉串等。

从产品结构上,它还是一个拉面的小吃快餐。除了厚厚的菜谱,他还有设置等位区,以及叫号的屏幕,像火锅店一样的排队叫号系统。

店里坐满以后,每个人都会有等位小票,然后里面出来一个人,再凭借排号进店消费,而这就更有利于排队效应,因为必须里面收拾好了,你再进店,这样顾客不会因为有人出来了就私自进去,给店里其他人造成不适感,也有利于排队效应。

其次,是他的整个装修的一种厚重感,深褐色的空间设计,也给人一种正餐就餐的感觉。

加上25元(现在提价到28元),在这个上海的购物中心并不算别的贵,所以就能够吸引很大的一批人进去消费。

但是,顾客不可能只点一个拉面,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小吃,而其他的小吃也不算便宜,这样加起来,客单价就四五十元了。

所以,传统小吃快餐的一个模式突围就是把小吃打造成正餐的形式,到这需要以下几个重构:

1,把店开进购物中心,只有足够的人流量才行

2,产品要有普遍的认知,大家都有消费的基础

3,装修要有厚重感,让人一眼觉得就很有质感

4,按照正餐的流程模式来招待顾客,厚重的菜单,排队叫号系统。

快餐除了引入正餐体验感这个方向,很多餐饮品牌都在做,核心逻辑就是提供更好的产品以及服务,但同时收取更高的费用。

出路二:极致效率+极致性价比

更高效更低价,降维打击街边夫妻店

而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却正在从反向进攻,既然快餐的核心逻辑就是效率,那怎么才能更高的效率,然后更低的价格呢?

下面讲的是上海的一个小满手工粉,他虽然在价格上没有做到非常低的价格,但是在产品价值感与就餐效率方面有着可借鉴的地方。

在顾客进店-点餐-取餐-结账上尽可能地去人工,尽可能的提高效率。

1,提高进店的转化率:整个门头设计的非常有价值感,提高进店消费的欲望;

2,点餐是自助微信点餐,没有人工点餐的辅助;

3,取餐也是自己去取,叫号取餐;

4,结账的时候,自助收餐有奖励;

5,整个就餐体验是比较局促的,但是整个空间设计给人很有设计的感觉,给人一种很悠闲的设计感。

如果在餐桌布局上再合理一些,就非常的OK了。

所以,通过场景的设计弱化快餐就餐时的局促感,提供形式上的顾客体验感,就能够获得顾客的青睐。

讲到小满手工粉,就不得不讲到更典型的一个品牌,那就是海底捞旗下的十八汆。

十八汆是海底捞内部孵化的其中一个快餐品牌,海底捞内部孵化的快餐品牌目前知道的就有9个了,在北京是十八汆,在成都是捞派有面,在郑州是佰麸私房面等等。

十八汆的模式就是极致效率+极致性价比的模式。

十八汆的一碗面只有9.9元,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是非常低的价格了。除了价格之后,在整体的就餐效率上是非常高的。

进门左手就是明档自选的小吃,拿着托盘选完小吃,再直接点一份主食,也就是面条,最后就是结账,而结账呢不需要人,只要把托盘在一机器下放置就可以直接算出价格,然后扫码付款就可以。

在就餐区,把原本是公共的就餐区,直接间隔成单人就餐区,这样就能够更有效的利用餐位,避免了餐位的闲置。

吃完之后,还倡导鼓励顾客自己把托盘碗筷回收。

在顾客就餐的每一个环节上,十八汆都是让顾客自己完成,这样就减少店内员工的工作量,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服务员,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而这又有利于产品进一步的降低。

高效的就餐流程+极少的员工+极致的性价比+优雅的环境,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一旦这种模式跑通,那么传统夫妻店就毫无还手之力。

海底捞孵化快餐品牌的方向,我觉得是正确的,快餐嘛,那就把“快”这个字发挥到极致,那就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不像西贝孵化的一些快餐品牌,违背快餐的根本。

出路三:拓宽消费场景加产品、做融合,营业时段横跨早、中、晚、夜宵

快餐的演进方向除了增加快餐的体验感、极致的高效之外,还有第三个突围方式,那就是增加产品类别,拓宽消费场景,延长经营时间,避免只有午市、晚市有人之外,其他时间都闲置了。

最近和府捞面、老乡鸡都在做这个事,和府捞面开始卖火锅,而老乡鸡在深圳的首店中午卖快餐,下午卖奶茶,晚上就变身成“酒吧”了。

老乡鸡开这样的一个店,可能试水只是表面,真正的目的可能是要拉高老乡鸡的品牌势能,夺人眼球,从而更好地打开深圳市场。

在增加产品类别,拓宽消费场景方面,有一个品牌就做的很不错,就是广州的阿婆牛杂。

阿婆牛杂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消费场景,比如说你可以买一份萝卜牛杂,边走边吃;也可以进店堂食吃一碗牛杂粉、牛杂面;甚至还可以具有社交属性,吃一份牛杂煲;最后还能做外卖,提供到家的服务。

拓宽消费场景方面,还有一个品牌更加典型,那就是成都的一个叫《罗一手奶汤面》。

这个品牌目前在成都有4家直营店,据说每一家店的盈利状况都还很不错。

如果你到这个店吃饭,外摆是一张张低矮的小桌子,显得是一种市井的感觉。

然后服务员会给你一本厚厚的菜谱,菜谱上有面条、快餐、小吃、烤鱼、钵钵鸡、小龙虾……等等,然后每一家店的门口有粥,一份几块钱,需要自取,还有一份10块钱的凉菜,给你一个盘子拿多少算多少。

面是门店的招牌菜,但一碗面就是9块钱而已。

也就是说罗一手奶汤面是一家以面为主打,早上可以喝粥、吃面,中午可以吃快餐,晚上可以吃炒菜、钵钵鸡,夜宵可以吃烤鱼、小龙虾的全品类、全时段的经营模式。

横跨早、中、晚、夜宵四个消费场景,24小时营业的多场景消费的一家全品类餐饮门店。

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覆盖人力成本,因为你各种产品都有,对后厨甚至前厅的人力成本就会特别高,如果四个场景无法实现消费通路,那这个模式就很难跑的通。

也就是说罗一手奶汤面这种模式可以参考,但不可轻易模仿复制,面临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很高的地方,更加不可轻易尝试。

那么,这种全品类全时段经营的核心在于打通四个消费场景的通路,其根本就是以“装修具有市井风格的品牌感”+“低价而无压力的招牌产品”+“菜品自选的随意亲切感”。

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顾客觉得这是一家单纯的早餐店或者是快餐店,也不会觉得这是夜宵店,而是一个任何时段、随时都有的吃并且口味还不错的餐饮门店。

最后总结一下,快餐的模式重构,它需要你从品类需求,消费场景、人均消费、门店面积等要素去重构,主要是三种突围方式:

1,引入正餐的体验感,提供增值服务

2,极致的效率流程,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3,增加产品类别,拓宽消费场景

关于快餐如何突围,您还有什么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分享!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天下网商记者 章航英

吃货的毅力是强大的。前有长沙文和友,有人从下午四点排队到凌晨,后有武汉茶颜悦色开张时,有人排队8小时只为一杯奶茶。这两天,浙江杭州也出现了一幕:天气很冷,但早上九点,一家新开张的快餐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这家店名叫“老乡鸡”。

老乡鸡杭州滨江天街门店

或许你对它并不熟悉,但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品牌,经过17年的耕耘,其实已经成了隐形大佬——中式快餐第一名。

2020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在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上发布“2019年度中国快餐企业50强”榜单,前四名分别为肯德基、、德克士和汉堡王,排在第五名的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真功夫或者永和大王,恰是老乡鸡。

2019年时,老乡鸡已开店800多家,年入30亿元,累计服务人次超6亿。2020年,老乡鸡在疫情之下逆势扩张。半个月前,老乡鸡创始人、董事长束从轩发表了一则“年终在线打脸总结”:“年初定的目标草率了,说今年要突破1000家店,却只开到978家,还说要在北上广深杭开店,结果只在深圳开了一家……”

1000家店,老乡家只差临门一脚。去一线城市和洋快餐“硬刚”,老乡鸡刚刚开始。

放在一年前,对很多人来说,老乡鸡都是陌生的。这并非孤陋寡闻,而是疫情前,老乡鸡偏安起家之地安徽,彼时800多家门店,500家在安徽,其余多在南京、徐州等地。

但现在,老乡鸡的声量显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首先得归功于董事长束从轩这个“野生网红”的“意外出道”。

疫情期间,束从轩的两则视频在网上火了:其一是“手撕员工联名信”,驳回员工免薪请求;其二是花200元召开了一场“乡村发布会”,用最“土”的方式讲述品牌初心和发展战略。

随后,“找岳云鹏代言”等一些列操作,让老乡鸡持续出圈。名气之外,老乡鸡的业绩也在2020年迎来了逆势增长。

“到2020年9月份,老乡鸡老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3%,外卖同比增长52%。2020年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平台反馈说,我们可能是整个餐饮行业增长最好的企业之一。”束从轩说。

他坦言,老乡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气定神闲。作为一家十分传统的快餐企业,疫情前,线下仍是顾客消费的主要渠道。

“疫情发生后,感觉和消费者联系的那根线断了。我们一下子觉得很懵,抓瞎了。”

被疫情打得“很懵”的老乡鸡,究竟靠什么扩大了市场?

在束从轩看来,危机也是转机。他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化。

“像肯德基、,他们的用户数字化占比可能有50%朝上了。”老乡鸡数字化增长部门负责人王伟说。相比于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头部洋快餐品牌,老乡鸡的数字化进度无疑是落后的。

“你不变,等死。变,可能找死。但如果能在找死的过程中找到方法,就能得到重生。”尽管做了决定,但束从轩表示,“压力山大,数字化的应用,对于我们传统企业来说,不亚于一场变革。”

去年7月,老乡鸡天猫旗舰店开业,店内上架了多款人气单品及套餐的电子兑换券。刚上线不久,日均销售额就达到数万。这是老乡鸡布局全国市场的关键一步,在这背后,老乡鸡需要在传统业务模式的基础上,重新架构起一套数字化的系统,包括内部的数字化管理、用户的数字化运营服务,以及供应链的可视化和透明化等环节。

“老乡鸡八年时间沉淀了大量的用户,如今可以通过用户数字化的过程实现精准营销,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降本增效的过程。”王伟表示。

过去一年,老乡鸡边转型边摸索,重组、成立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用户数字化等六个小组。引入阿里本地生活平台,打通运营口碑、饿了么、淘宝、支付宝等多端的会员,恶补在用户数字化方面的“历史欠债”。

“我们不仅仅是进行数字化试水,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新赛道来做。”束从轩表示。

过程一波三折。疫情期间,蜂拥而至的饿了么订单,让缺乏经验的老乡鸡一时有些招架不住。相比于堂食,外卖订单集中度高,如何设计打包、生产、出餐等动线,如何提高外卖用户体验,都是全新的课题。

这是传统企业数字化必然会经历的阵痛。此外,更多业务的调整、组织的冲突,让老乡鸡一度手足无措。

为此,2020年10月,束从轩携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乘坐大巴,专门从安徽到杭州去了趟,闭门学习,请阿里本地生活、钉钉、天猫等部门的专家讲授业务数字化的方法,讲怎样实现管理的数字化。

“我们去看看什么叫互联网文化,什么叫数字化文化。”王伟表示,大家在杭州呆了三天,回来后就开始改造,从会议室的钉钉投屏、云打印、在线会议再到直播、门店管理,数字化从每一根血管渗入这家传统餐饮企业的体内。

老乡鸡数字化的进展惊人,如今打开它的钉钉工作台,你能看到这些成果的集中展现,一排排的应用鳞次栉比,有的已经达到很深的深度,比如数据中心,即时同步所有门店方方面面的经营状况:销售额、热销菜品排行、顾客满意度、费用开支、人员配比、盘存数据等,为公司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王伟在老乡鸡干了十几年,见证了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变迁。他从门店业务起步,后来组建O2O部门,如今又负责整个数字化增长中心,团队的人数一直在增加,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人。他管理的这个部门是公司学历最高的部门,光是研究生就有十多个。

组织架构折射的正是战略的变化。重心押注数字化,也为老乡鸡带来了回报。

“就像打仗,表面上是两支军队的对垒,实际上是两分战争、三分政治、五分经济。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比如投入、员工、培训、研发等。”束从轩曾表示。

疫情期间,数字化成为许多企业的“救命稻草”,不过并非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老乡鸡式的成功。在王伟看来,这些企业丢失了原本应该保持的一些东西。“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尤其像餐饮企业,餐食干不干净、好不好吃,其实是最主要的。”

2018年,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在合肥考察项目期间,偶然到合肥机场的老乡鸡用餐。一口鸡汤下去,顿感惊艳。他没想到在机场这样的地方,还能喝到这样的鸡汤,像小时候母亲烹制的,随即决定投资。

王伟介绍,老乡鸡是从蒸菜赛道切入的,这几乎是中式快餐最难的烹饪方式。相比于重油重料烧制可以掩饰食材的不足,蒸菜对食材的要求极高,容不得一点马虎。

在这背后,保证优质新鲜食材的供应,建立起一套“鸡”全产业链,也成为老乡鸡多年来的护城河之一。事实上,从养殖、销售、屠宰、加工到餐饮,老乡鸡承包了一只鸡的“前世今生”。

“老乡鸡你学不会。”束从轩说。

别看如今化身为“段子手”“网红”的束从轩口才好,他年轻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82 年,他用1800 元买了 100 只鸡,建立了家庭孵化农场,2003 年才开出了第一家“肥西老母鸡”中式快餐店,这就是“老乡鸡”的前身。

束从轩经常自嘲,自己一辈子只会做两件事:养鸡和炖鸡。

“数字化也好,互联网也好,AI也好,我觉得这些都是手段,都是措施,都是工具。”束从轩表示,老乡鸡从养殖起家,如今店内所用的主材料老母鸡还是自家的。坚持自己养殖,产业化运营,让老乡鸡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进入中式快餐“无人区”

在合肥,你会发现,很多老乡鸡门店的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相邻的肯德基和。加华资本押注老乡鸡,也认为其是对标”中国麦当劳”最具潜质的种子选手。

事实上,老乡鸡的第一家门店恰恰是从模仿开始的。起初,为了观察、学习麦当劳的装修色调、店内动线等,老乡鸡的人频繁去,一度被赶出来。

模仿之后是创新,之后,老乡鸡门店一路升级。2018年10月,老乡鸡发布了第五代门店——完全没有了的影子。门店主打“新中式”,增强了体验感和舒适感,并且把西式快餐两排点餐动线摒弃了。

参与第五代门店设计的时候,束从轩说:“中式快餐发展这么多年,除了产品不同于西式,其他售卖方式还是逃不掉西式快餐的影子,我们为什么不创新一下?”

“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我们不变就会没落,逐步边缘化。”他有很强的危机感。疫情后,老乡鸡推出“月月上新”,甚至周周上新,让菜式更新成为店内的常态。

去年年底,老乡鸡在深圳开出首家门店,将老乡鸡的“变化”与“前卫”体现得更加充分。这是一家集合了“早午餐+下午茶+酒吧”的新型门店,从上午10点开到凌晨2点。年轻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喝奶茶、喝酒、聊天交友。

如果说“快餐+下午茶”的形式,在洋快餐巨头和肯德基已经见怪不怪,“快餐+酒吧”的搭配却让人意外。

“老乡鸡已经是中式头部企业,进入了无人区。那么我们就应该有这个责任去探讨,难道快餐就一定是像肯德基、那样实行套餐的形式吗?”束从轩说。

老乡鸡正站在中式快餐行业的前端继续往前探,这注定不是一段平坦的路程。

直到现在,中式快餐领域也鲜有真正全国连锁的品牌,比如聚焦于川渝,而老乡鸡在安徽之外的品牌认同度也亟待认证。这不是上几次热搜,找”小岳岳”代言就能化解的尴尬。在“吃”上面,消费者向来挑剔,口味是前提。进军一线,老乡鸡不仅面临着口味本土化的挑战,还将面对一线更多的市场竞争。此外,相比于安徽,一线城市房租、人工成本陡增,也将是一大压力。

上市可以缓解这一焦虑吗?中式快餐领域尚无上市企业,老乡鸡显然是那个具有竞争力的角色。不过,束从轩却对此保持警惕。“上市没做好就是上吊。目前我们在上街,街道的街,把街上好再说。”他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乡鸡的饭为什么好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