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316锻造工艺哪家好?

316L的不锈钢,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定在 1200℃、850℃,可以吗?

始锻温度差不多,终锻最好在900-950 我看标准上终锻温度写的850℃,还以为这个温度应该差不多呢。看来还是有点低了

始锻1180 终锻900~950 环锻最好选950 自由锻900 这个是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吗?感觉比标准中的理论数值范围要窄啊

您目前状态:非注册用户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

查看隐藏内容请先登录或注册会员

哪位老板生产或知道可以切割不锈钢管304,316材质设备,直径6――12,壁厚0.4左右。切口要求光滑圆润,不能有水或油。原材料6米一根,截断后长度20厘米左右,一天需要截断后数量30000到50000根。有这个设备或知道哪里有卖的,请联系我,谢谢

加我微信,,这边知道一个专机挺好用的,带你看看,可实用

激光切割6个厚304的不锈钢可以切透,毛刺大。切割另外一个也是韩国进口的304的不锈钢(实测比咱们的国内的厚0.2毫米)切割不透,这是怎么回事呀

做个光谱,镍铬碳,有区别的,低,好割,高,难割,然后,就激光功率问题

  • 打卡等级:海川常住居民II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304与32%碱液接触使用温度小于50摄氏度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HCA0MIN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304不锈钢,是美国的标准叫法。SUS304则是日本的叫法。而我们中国是直接把它的元素叫出来,就叫做0Cr18Ni9 。304不锈钢有良好的耐蚀性。在受高温400~910度后,铬与碳易化合形成碳化铬,铬从固溶体中沉淀出来,晶界形成贫铬区,从而导致晶间腐蚀。
不锈钢防锈的机理是合金元素形成致密氧化膜,隔绝氧接触,阻止继续氧化。所以不锈钢并不是“不锈”。
304材料出现生锈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使用环境中存在氯离子。
氯离子广泛存在,比如食盐、汗迹、海水、海风、土壤等等。不锈钢在氯离子存在下的环境中,腐蚀很快,甚至超过普通的低碳钢。所以对不锈钢的使用环境有要求,而且需要经常擦拭,除去灰尘,保持清洁干燥。(这样就可以给他定个“使用不当”。)
美国有一个例子:某企业用一橡木容器盛装某含氯离子的溶液,该容器已使用近百余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划更换,因橡木材料不够现代,采用不锈钢更换后16天容器因腐蚀泄漏。

2.没有经过固溶处理。
合金元素没有溶入基体,致使基体组织合金含量低,抗蚀性能差。
3.这种不含钛和铌的材料有天生的晶间腐蚀的倾向。
加入钛和铌,再配以稳定处理,可以减少晶间腐蚀。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xiaoping606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 打卡等级:海川常住居民I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依ASME II D所列參考,且需適用於相當的流體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cgs3542775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400摄氏度以下  会析出碳化钨降低耐性性 同时430-480之间长期加热 也会写出σ脆性相降低材料机械性能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zgj8613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最高815度,如果是炉管介质压力小或几乎没有的时候可以用的高点,压力高强度就很差了.再者看使用寿命,温度高的寿命就短.如楼上说的碳化和晶间腐蚀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树桩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 打卡等级:海川常住居民III

TA还未设置个人专业头衔

通常所说的不锈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所谓不锈钢是指能抵抗大气及弱腐蚀介质的钢;而耐酸钢是指在各种强腐蚀介质中耐蚀的钢。实际上没有绝对不锈、不受腐蚀的钢种,只是在不同介质中腐蚀速度不用而已。通常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三类。
马氏体不锈钢:含Cr量wCr>12%,主要包括1Cr13,2Cr13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塑性、冲击韧性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常用来制造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以及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螺钉、螺帽等机器零件。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机械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要求较低的零件。该型不锈钢淬透性好,锻造后应缓慢冷却,以防残余应力过大引起锻件表面产生裂纹,锻造后应立即进行完全退火或高温回火以提高钢的塑性。为了提高钢的耐蚀性和机械性能,Cr13型钢要进行淬火与回火。马氏体不锈钢有回火脆性倾向,回火后应采用较快速度冷却。
转变。该类钢在氧化性酸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能,广泛用于硝酸、氮肥、磷酸等工业,也可作为高温下的抗氧化材料。常用牌号为:1Cr17、1Cr17Ti、1Cr28、1Cr25Ti及1Cr17Mo2Ti等。该类钢的主要缺点是韧性低,脆性大。引起脆性的原因有三方面:①晶粒粗大;②475℃脆性;③ 相脆性。
奥氏体不锈钢: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含碳量小于0.1%,最常见的是wCr=18%、wNi=9%的所谓的18-8型不锈钢。0Cr18Ni9、1Cr18Ni9、2Cr18Ni9、0Cr18Ni9Ti、1Cr18Ni9Ti等都属于18-8型钢。加Ti和Nb是为了消除晶间腐蚀,加入Mo和Cu是为了提高钢在盐酸、硫酸、磷酸、尿素中的耐蚀性。该类钢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同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高的机械性能。为使奥氏体不锈钢得到最好的耐蚀性能以及消除加工硬化,必须进行热处理,常用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
耐热钢是指在高温下工作并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氧化、耐腐蚀能力的钢种,包括热稳定钢和热强钢。热稳定钢是指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而不破坏的钢;热强钢是指在高温下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并具有足够强度而不产生大量变形或断裂的钢。热稳定性是指钢在高温下抗氧化或抗高温介质腐蚀的能力,热强性表示金属在高温和载荷长时间作用下抵抗蠕变和断裂的能力,即表示材料的高温强度。通常以条件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来表征。耐热钢按照正火组织可分为珠光体钢、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三类。
珠光体耐热钢:属于低碳合金钢,工作温度在450~550℃时有较高的热强性。主要用于制造载荷较小的动力装置上的零部件,例如锅炉钢管或其它管道材料。常用钢种有:15CrMo、12Cr1MoV、12MoVWBSiRe及12Cr2MoWVSiTiB等。热处理一般采用正火(950~1050℃)和高于使用温度100℃的回火(600~750℃),得到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正火冷却速度快些可得到贝氏体组织。
马氏体耐热钢:这类钢包括用来制造汽轮机叶片的wCr为10~13%的Cr钢(低碳)和用于制造汽油机或柴油机排气阀的Cr-Si钢(中碳),工作温度可在550~600℃之间。汽轮机叶片用钢常用牌号有1Cr13、2Cr13、15Cr11MoV、15Cr12WMoVA等。热处理工艺为1000~1150℃油淬,650~740℃回火,得到较为稳定的回火屈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组织。
奥氏体耐热钢:奥氏体耐热钢比珠光体、马氏体耐热钢具有更高的热强性和抗氧化性,最高工作温度可达850℃。1Cr18Ni9Ti、1Cr18Ni9Mo等18-8型钢属于固溶强化奥氏体耐热钢,可在600~700℃以下使用,通常用来作喷气发动机排气管和冷却良好的燃烧室零件。1Cr15Ni36W3Ti是一种以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强化相的奥氏体耐热钢,其主要强化相是Ni3Ti,并含少量TiC,适用于制造650℃以下工作的叶片和在650~680℃下工作的紧固件以及轮盘和焊接转子。其热处理工艺通常加热至1000℃以上保温后油冷或水冷,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在高于使用温度60~100℃进行一次或两次时效处理,以沉淀出强化相,稳定钢的组织,进一步提高钢的热强性。


声明:当前内容由会员用户名 hanger 发布!权益归其或其声明的所有人所有 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1cr13不锈钢棒是由不锈钢钢锭,经过热轧或锻造而成的;按形状分大致可以分为:不锈钢圆棒、不锈钢方棒、不锈钢六角棒;按表面处理分可分为:不锈钢黑棒、不锈钢酸白棒、不锈钢光亮棒、不锈钢研磨棒。九铭特钢公司本着专业、专一、专注的经营理念,秉承“劝勉诚信”的做人原则,始终致力于棒型材的经营,现备货有马氏体不锈钢1Cr13 、2Cr13、 3Cr13、1Cr17Ni2,奥氏体 304 、321

0Cr25Ni20、OOCrl9Nil3M03要介绍设备低温段的腐蚀情况,并介绍适用的哈氏合金,哈氏合金:解决有害垃圾处理设备腐蚀问题的选择(高温腐蚀部分)在处理有害垃圾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多种腐蚀环境

目前不锈钢棒材圆钢生产工艺复杂,得到的产品缺陷率高,产品合格率低,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410/1cr13不锈钢棒生产工艺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cr13不锈钢棒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410不锈钢棒材圆钢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模铸坯装入加热炉:正常生产时由横向移钢机单根的从模铸机出坯辊道上移送至加热炉输入辊道上,钢坯在加热炉输入辊道上进行称重和测长后被送入步进梁式加热炉进行加热;

B、将热钢坯除磷:按设定的加热程序被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出钢机将热钢坯放到出钢辊道上输往除鳞机进行除磷;

C、粗加工:出炉钢坯首先通过高压水除鳞机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除鳞以后的钢坯经粗机组输入辊道送往2架二辊可逆粗机组进行加工,粗机组大辊径1350mm,辊身长度2800mm;

E、工件冷却:工件由经辊道送往冷床进行冷却处理;

F、工件矫直及编组:下冷床工件由辊道送至在线矫直机上进行矫直,矫直机为9辊门式变节距矫直机;

G、锯切:将矫直后的工件采用定尺冷锯进行锯切;

H、成品检查:锯切以后的轧件用辊道送往成品检查,将有缺陷产品直接送往废品收集台;合格产品则送往成品堆垛机,根据产品长度分别在大小堆垛台上进行堆垛;

I、堆垛及打捆:由冷锯切完定尺的轧件运往堆垛机进行堆垛,垛高大为500毫米,对型钢进行咬合法堆垛,按堆垛要求可每隔一层钢材需翻转180°堆好的成品垛经辊道送至打捆机处;压印机压印标牌,金属标牌由人工挂在钢材捆上。

优选的,所述步骤I完成之后将成品钢材捆被输送至成品存放台,由车间电磁起重机每次二捆将成品捆吊运至成品库存放。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设定温度为1200~1250℃。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精加工机由1架二辊机组和1架万能机组和组成,加工工字形产品采用万能辊系加工;加工角钢、圆钢和槽钢用二辊辊系加工;二辊辊系的辊身上可开多个轧槽,用横移机架的方法使孔槽对准加工中心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减少不锈钢棒材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其中,本发明采用模铸钢坯直接热送热装技术,降低吨钢成本;而且入炉坯料自动称重,可以实现化轧钢,提高成材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棒材圆钢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模铸坯装入加热炉:正常生产时由横向移钢机单根的从模铸机出坯辊道上移送至加热炉输入辊道上,钢坯在加热炉输入辊道上进行称重和测长后被送入步进梁式加热炉进行加热;

B、将热钢坯除磷:按设定的加热程序被加热至设定温度后,设定温度为1200~1250℃,出钢机将热钢坯放到出钢辊道上输往除鳞机进行除磷;

C、粗加工:出炉钢坯首先通过高压水除鳞机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除鳞以后的钢坯经粗机组输入辊道送往2架二辊可逆粗机组进行加工,粗机组大辊径1350mm,辊身长度2800mm,根据产品品种和规格的不同,工件在粗机组上加工7~13道次,粗机组前后配有推床翻钢机,机组的导卫梁安装在工作辊轴承座上,更换时随工作辊一起更换;

E、工件冷却:工件由经辊道送往冷床进行冷却处理,冷床能容纳的大轧件长度不超过76米,在冷床输入辊道的设1台切头取样热锯,热锯同时承担有切取试样的任务,被切下的试样由辊道下面的试样输送机输出,分段与取样锯锯片直径为1600~1800毫米;冷床具有预弯功能,圆钢直接由热锯定尺,然后由冷床输入辊道后部的收集台架进行收集;

F、工件矫直及编组:下冷床工件由辊道送至在线矫直机上进行矫直,矫直机为9辊门式变节距矫直机、九辊由液压马达驱动,其余七辊由七台变频调速的交流电机,大矫直速度1~3米/秒;

G、锯切:将矫直后的工件采用定尺冷锯进行锯切,其中移动锯1台、固定锯1台,在固定锯后设定尺机一台,锯切钢材定尺长度6~18米;

H、成品检查:锯切以后的轧件用辊道送往成品检查,由三台成品检查台,宽度为2*12米、18米,产品的形状与表面质量检查由人工进行,将有缺陷产品直接送往废品收集台;合格产品则送往成品堆垛机,根据产品长度分别在大小堆垛台上进行堆垛;

I、堆垛及打捆:由冷锯切完定尺的轧件运往堆垛机进行堆垛,垛高大为500毫米,对型钢进行咬合法堆垛,按堆垛要求可每隔一层钢材需翻转180°堆好的成品垛经辊道送至打捆机处;压印机压印标牌,金属标牌由人工挂在钢材捆上。

后将成品钢材捆被输送至成品存放台,由车间电磁起重机每次二捆将成品捆吊运至成品库存放。

本发明中,步骤D中精加工机由1架二辊机组和1架万能机组和组成,加工工字形产品采用万能辊系加工;加工角钢、圆钢和槽钢用二辊辊系加工;二辊辊系的辊身上可开多个轧槽,用横移机架的方法使孔槽对准加工中心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减少不锈钢棒材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其中,本发明采用模铸钢坯直接热送热装技术,降低吨钢成本;而且入炉坯料自动称重,可以实现化轧钢,提高成材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不锈钢棒材是由不锈钢钢锭,经过热轧或锻造而成的;按形状分大致可以分为:不锈钢圆棒、不锈钢方棒、不锈钢六角棒;按表面处理分可分为:不锈钢黑棒、不锈钢酸白棒、不锈钢光亮棒、不锈钢研磨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316不锈钢锻造的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