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穗的粤语怎么读?

  广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支广府片,是粤语各方言中最为强势和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也是公认的粤语标准音,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市。那么广州话有哪些有趣的歇后语呢?请随小编一起来扒一扒!

  石头磨剃刀——有损无益【解释】:意为只有损伤并无益处的事。

  石沉大海——冇晒下落【解释】:指杳无音信,没有下落

  电扇底下倾偈——风凉话。

  电焊火花——唔睇得【解释】:不能看,刺眼。

  电灯胆——唔通气【解释】:①灯泡是密封的,不通风的②引申为不近人情,妨碍别人

  市桥蜡烛——假细芯(心)【解释】:形容虚情假意、假惺惺

  尼姑斋菜——冇厘油水【解释】:①一点油水也没有,菜不好吃②干活没有多少钱收入

  白云山阵雨——冇得避【解释】:山上没有避雨的地方,形容躲避不了

  白撞雨——赞坏人【解释】:一边太阳,一边下雨,指过分夸奖会带来不良后果

  白糖炒凉瓜——同甘共苦【解释】:凉瓜即苦瓜,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甲乙丙戊——欠丁【解释】:即缺子嗣。

  甲乙丁——缺丙【解释】:意为欠揍

  出土文物——老古董【解释】:形容那些不接受新鲜事物、食古不化的人

  出炉铁——唔打唔得【解释】:铁是越打越成材,这句话常被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的家长借用

  甩头笔——唔写(舍)得【解释】:谐音,比喻舍不得

  东莞腊肠——短肚阔封【解释】:多用来嘲笑个子矮又肥胖的人。

  打烂沙盘——纹(问)到笃【解释】:形容好学爱提问,不耻下问。

  打开手电筒——照人唔照己【解释】:比喻对人马列,对己自由。

  打边炉同打屎窟——争天共地【解释】:—个有得吃,一个要挨打,真的是相差太远了

  打工仔开年饭——准备松人【解释】:旧时铺头俗例,开年时便会宣布伙计去留

  生草药——罨(噏)得就罨(噏)【解释】:罨、噏同音,罨指湿敷,噏指胡说。①不是随便都可以湿敷的②比喻不要乱说一通

  生仔姑娘醉酒佬——讲唔要又要【解释】:生小孩是很疼的,那时她想下辈子再也不要生了,可过不了两年,她又生了。酒鬼也是一样

  生水芋头——肾肾哋【解释】:形容某人不明事理,傻里傻气

  生虫拐杖——靠唔住【解释】:①拐杖里有虫蛀,只会害人②比喻一点也靠不住

  生骨大头菜——自细种(纵)坏【解释】:比喻小孩子从小被惯坏。

  竹丝灯笼——心眼多【解释】:形容一个人心眼很细,很多

  竹筲箕装水——漏洞百出【解释】:①竹篮子打水,肯定是一场空②比喻漏洞太多了

  竹篙撑排——一捅到底【解释】:指千活办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一干到底

  竹筒倒黄豆——一个唔剩【解释】:意为一个也不会拉下,个个有份

  灯盏无油——枉费芯(心)【解释】:我为你做的一切你都不理解,真是枉费我一片心机。

  红色炸弹——一碰破财【解释】:喜宴请帖太多,的确令人不胜其烦

  过期中药——发烂渣【解释】:①熬过的中药成了烂渣②指耍无赖的.人

  过气老倌——沉晒音【解释】:①没有声息,原指戏曲演员②引申为各方面下了台的人物。

  汤圆命——一蒲头就畀人食【解释】:形容命薄,命途多舛,这是小人物的命运。

  李我讲古——包衰收屘【解释】:①李我是民间说书人,他讲的故事大多是以悲剧告终②比喻到后来都是倒楣的。

  关公细佬——翼德(亦得)【解释】:谐音,即也可以,还行,也不错

  沙湾灯笼——何苦(谐府)【解释】:番禺沙湾人多姓何且有钱,门口挂着何府灯笼

  师姑裤脚——绑死一世【解释】:尼姑的绑腿自困自,自己绑自己

  买定棺材掘定凼——听死【解释】:等死,比喻为自己找后路。

  死人灯笼——报大数【解释】:①以前死人的岁数要算上天、地、虚数②指虚报数字

  李逵卖煤——头头黑【解释】:形容处处都碰上不顺利的事,倒楣的事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解释】:谓人家有的我也有,一点也不值得骄傲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解释】: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为谢灶日,感谢灶君一年的帮助。①大年三十正是大忙时节,你却拜神谢灶,真的是好干不干②比喻不合时宜

  年初一拜年——大家噉话【解释】:拜年大多是发财、健康之类的话,也是大家的心里话

  观音菩萨——不男不女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

  观音坐轿——靠人抬举

  杀人填命——抵死【解释】:该死,一命还一命

  光棍遇着冇皮柴——大家斗呃【解释】:①没有皮的柴梗就是光棍②比喻互相欺骗

  问和尚借梳——冇希望【解释】:和尚怎会用这玩艺?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吕太后请酒——恶饮【解释】:这个酒不好喝,令人坐立不安,甚至人头落地,真的难喝

  老姜擦面——又红又热【解释】:①指害羞②做错了事面红耳赤

  老太婆穿针——离得远【解释】:①由于远视,穿针线的距离要远一点②指差得远,相去甚远。

  老窦嘅细佬——二叔(易馊)【解释】:谐音,意为食物容易变质。

  老公泼扇——妻(凄)凉【解释】:谐音,比喻凄楚、凄惨,令人可怜、同情

  老婆担遮——荫(阴)公【解释】:谐音,指造孽、缺德、活受罪,令人可叹

  老僧入定——唔喐【解释】:僧人念经时可以几小时坐在那,即动也不动。

  老番睇榜——由屘数上【解释】:洋人看放榜,是从后往前看的

  两公婆拜年——多此一举【解释】:春节期间,你看见有老公给老婆拜年的吗?反正我没见过。

  两公婆见鬼——唔系你就系我。

  两公婆责死仔——唔系你就系我【解释】:两公婆睡觉压死婴儿的事时有发生,不是你,就是我。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解释】:寿星公是指十分高龄的人,他也厌世上吊,真是嫌命长

  床下底破柴——包撞板【解释】:床底下就一点地方,形容肯定碰壁,办不成事

  床下底放纸鹞——高极有限【解释】:纸鹞即风筝,比喻在这样的环境下本事再高也枉然

  床下底晒谷——阴干【解释】:没有太阳晒,自然收水,容易发潮、发霉

  杉皮盖屋——好过茅(冇)mau3【解释】:“冇”此处读作“卯”,谐音“茅”,指有替代品用,总好过没有

  乱噉弹琴——冇谱【解释】:形容做事没有条理,没有章法,瞎干一通

  陈列品——得个睇字【解释】:①展示的商品,只可参观,不可购买②暗喻不中用。

  陈仓米——?(音巷)晒【解释】:①原指旧米变味②引申为穷困。

  坟场烧炮仗——吓死人【解释】:鞭炮是驱邪用的,这里却是吓唬死人,比喻吓坏人

  冷巷担竹竿——直出直入【解释】:冷巷指狭窄小巷,意为旁若无人

  冷水冲茶——冇起色【解释】:泡茶是要用开水的,形容工作难以开展,毫无起色

  纸扎下巴——口轻轻【解释】:指随便拍胸脯、许愿,爱说大话。

  灶君老爷——黑口黑面【解释】:形容某人经常板着脸,态度不好,令人反感

  陆荣霆睇相——唔衰攞嚟衰【解释】:指原来好好的,后来却搞砸了,越干越糟

  秀才手巾——包书(输)【解释】:谐音,形容肯定输掉(赌场上)

  收买佬嘅叫卖——废话连篇【解释】:卖破烂的吆喝,即讲那么多废话

  汽车唔上油——攞嚟推【解释】:①汽车没有油,只能推②比喻藉机推搪

  吹啲打跌利事——嘥气【解释】:吹了也白吹,因丢了报酬,指徒劳无功

  豆腐刀——两面光【解释】:①做人处世比较圆滑②两面派。

  豆腐捞醋——好做唔做【解释】:①越弄越糟②没事找事

  豆沙包——黑心【解释】:形容黑心肠

  阿婆髻——安嘅【解释】:比喻瞎说的

  阿单看榜——一眼睇晒【解释】:阿单指独眼者,比喻一目了然

  阿崩话阿癞——一担担【解释】: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大家一样

  阿崩吹箫——漏气【解释】:形容办事拖拖拉拉,不爽快。

  阿兰嫁阿穗——累斗累【解释】:指互相连累,拖累,抱着一块死

  阿超着裤——焗咳【解释】:“阿超”是一个虚拟人物,比喻没办法的办法

  阿驼行路——中中哋【解释】:形容不求上进,安于中游水平

  阿驼入棺材——死都唔得掂(直)【解释】:死了还是弯的,指到死还是办不好

  阿聋送殡——唔听你支死人笛【解释】:意为不听你的这一套

  爸爸哥哥嘅老婆——伯母(百冇)【解释】:①谐音,广州人忌讳叫伯母,大多称伯娘②一百样东西都没有,不吉利。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单眼仔望老婆——一眼睇晒【解释】:参看“阿单看榜”一栏

  放纸鹞——拉拉扯扯【解释】:①纸鹞即风筝,须一手牵着②比喻扯不断,理还乱

  放葫芦——车大奅【解释】:①特能侃大山②说大话,吹牛皮。

  放屁射竹筒——有心靠撞【解释】:形容没有真本事,有心靠蒙、靠碰运气。

  泥塑菩萨——假嘢【解释】:①不是真家伙②形容假冒伪劣产品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别人【解释】:盖房子的要先过自己这一关,别人也要通得过才行

  肥婆踎塔——佮佮冚【解释】:①一个萝卜一个坑②非常严密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解释】:①汗衫可窄可宽②比喻什么都不管了,豁出去了。

  细路仔剃头——快啦【解释】:小孩坐不住,理发时也不老实,哄小孩的花招。

  细佬食黄连——苦过弟弟【解释】:形容过上苦日子,苦不堪言

  岳飞老母——督背脊【解释】:源自岳母刺字,意为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垃圾篸——乜都啱【解释】:什么都合适。

  担挑担油——两头挂【解释】:担挑即扁担,比喻两头牵挂

  担挑跌落地——一字咁浅【解释】:扁担就像“一”字,形容十分浅显

  担挑吹火——一窍不通【解释】:扁担是实心的,指什么都不懂

  抬棺材甩裤——失礼死人【解释】:①不懂礼节②易得罪人

  抹抬布——专揩油水【解释】:①占人便宜②指贪小便宜的人

  非洲和尚——黑人僧(乞人憎)【解释】:谐音,即讨人嫌,令人讨厌。

  庙里嘅和尚——定晒型【解释】:泥塑早就定了型,指没得变,定型了

  茅坑放潲水——臭不可闻【解释】:指臭的加臭的,臭得很

  和尚担遮——无发(法)无天【解释】:担遮即打伞,指无法无天

  卖布唔带尺——存心不量(良)【解释】:没有尺子怎样量布料?怎样做衣服?指存心不良。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解释】:比喻毫无办法,束手无策,干瞪眼

  盲公睇戏——靠听【解释】:盲人不可能看戏,只能靠耳朵听戏,他们的听觉特灵。

  盲公数钱——靠摸【解释】:一般人不知道,人民币上有盲文,他们摸一下就知道是多少钱。

  盲公竹——督人唔督己【解释】:形容只会批评别人,不会批评自己,有错都是别人的错。

  盲公死咗仔——冇眼睇【解释】:看都没法看,比喻不想管你了

  盲公打灯笼——照人唔照己【解释】:即对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自由散漫

  盲公食饺子——心里有数【解释】:①心中有数②十分精明。

  盲婆生仔——冇眼睇【解释】:①指不忍看,看不下去②不愿干预,不想管了。

  盲佬莳田——冇行【解释】:莳田即插秧,要有行距①指没有法子②比喻全完了。

  盲佬上楼梯——摸(摩)登【解释】:摸着台阶上楼,形容时髦,合潮流

【广州话歇后语大全】相关文章:

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些口语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不过,回归十年来随着与内地的接触日益频密,在潜移默化中两地的语言都在起着一些变化。如今香港倡导的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教育,与广州目前日益流行的港式粤语,都是体现出两地在回归后语言文化的互相交融演变。

中山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研究广州和香港两地粤语文化多年,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的双中心论,以为广州的粤语和香港的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于是,冠名为“香港方言”的研究著作逐渐面世,甚至有“香港方言”的词典。

不过他认为,虽然两地的粤语存在一些差异,但还不至于像吴语中苏州话和永康话或湘语中长沙话和双峰话的差别那样大。如果广州话和香港话的差异有和四邑话的差异那么大,双中心论可能成立。因此,与其称为“香港方言”,还不如称为“香港话”。不过这种“香港话”,其实是指香港人的口语。它和香港人写的书面语有一定的距离。

谈到“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异,谭步云博士说:“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有学者拿《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词有839个,占整部词典的12.34%。之前广州话受普通话影响,而香港话受英语的影响,后来则互相影响。”

谭博士举例,广州话与香港话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例如:“Chelsea”和“Arsenal”,广州话叫“切尔西”和“阿森纳”,香港话叫“车路士”和“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广州话叫“立体声”,香港话叫“身历声”;“laser”,广州话叫“激光”,香港话叫“镭射”。其次是古语词的扬弃。例如:“祖上的福泽”,广州人没有专门的词语,香港人则叫“父荫”;“上课”,广州话就叫“上课”,而香港话叫“上堂”;“公安警察”,广州话叫“警察”,香港话叫“差人”。还有就是彼此新造的词语。例如香港方面的“金鱼缸(股票交易场所)”、“草根阶层(底层民众)”、“大哥大(早期的无线电话)”和“文员(秘书或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收皮”“二打六”等等;广州方面的“大团结(十圆面值的人民币)”、“车间金鱼(工厂里经常游手好闲的人)”和“托大脚(阿谀奉承)”等等。

港话靠文化产业影响广州

谭步云博士还介绍,香港话的发展是得益于以香港话为语言媒介的文化产业异常发达,而且香港话也是主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渠道来影响广州话的,例如粤剧,电影,经典的有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人的作品,以及现在每晚不停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和流行歌曲。

正是这般庞大的文化产业,大大地向内地推介了香港话,令到今天的广州方言中就有一定数量的香港话词汇。例如之前流行于《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都是源于香港话,如果再加上之前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的香港话文化对内地特别是广州的文化影响就更深。”至于具体词语方面,谭博士指,例如“冷气”、 “Book位”之类香港话已经渗透到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港话开始与内地融合

回归十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交流的日益加深,香港话开始受到大陆语言包括普通话、广州话的影响,谭教授说,总结来说目前香港已经形成了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国语、英语)的语言现象,而且英文水平在下降,不过中文的书面语方面就比以前有所提高。

在此以前,香港话也受主要来自台湾的普通话的影响,譬如上世纪80年代之前,国语歌曲在香港很流行的但语言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充其量就是个别词汇的接受。譬如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自开放改革后,同时又接受了“普通话”一词。这一点,表现了香港人容纳的心态。

今天某些普通话的词汇也进入到香港话中,例如“你办事,我放心”、“领导”、“爱人”、“个体户”等。而香港话中有些词语已由英语改为普通话,或兼而用之,如“忌廉(cream)”改成“奶油”,“听尼士(tennis)”改成“网球”,“杯葛(boycott)”改成“抵制”,“仄纸(cheque/check)”改成“支票”等等。

香港专栏作家岑逸飞在1995年有个预测,九七后的香港,特区政府如果对语文政策不作出任何干预,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则香港多半会从广东话和英语并存的双语社会,过渡到广东话、英语,加上普通话的三语社会,谭教授说,现在看来,似乎真有这么一种趋势。

新新港人要懂“两文三语”

香港自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大部分政府文书都以英文为主,英文成为官方语言,中文没有法定地位。香港教育界及大专学生从1970年起开始争取香港人最常用的中文成为法定语文。港英政府于是在1971年成立公事上使用中文问题研究委员会,结果指出中文和英文应具有同等地位。1974年,政府正式修改《法定语文条例》,中文才获立为法定语文。1987年起则进一步规定所有法例都必须以中英文制定和颁布。而在回归之后,香港政府为适应与内地的交流发展,逐步推行 “两文(中文、英文)三语(香港话、普通话和英语)”政策。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港府一方面不断在学校推行母语教学,而另一方面则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支援。1997年9月,政府颁发《中学教学语言指引》,规定香港的公营中学必须以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授课。母语教学是特区政府推行的学校语文政策,即以粤语代替英语授课。由1998年至1999学年的中一开始,大多数学校均采用母语授课,并逐年把母语教学扩展至中学各级。如果学校能证明校内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能力,及支援策略和措施都符合规定的条件,才可获准采用英语授课。

不过,用粤语授课,也有麻烦的地方。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粤语,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用粤语,学生下课后所看的报刊杂志也是粤语式的文章。可是,他们所用的汉语书面语却是规范化的现代标准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和粤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一个操粤语的大语言环境,自然会给学习规范的语文构成障碍。由于缺乏普通话的语感,加以粤语的语言环境以及殖民色彩的熏陶,很多港人的文章往往夹杂着不少的方言词汇和语法、欧化句式以及中英夹杂的词汇,且文法不通者甚多。

其次是汉字的繁简体。读写简体字,对大多数港人来说,至今仍然是很困难的事。电脑字库里,同样是繁体字,内地用的是国标码,而香港用的大五码,两者之间要转换,相当麻烦。历史留下的这些烙印和遗憾,在香港回归之后,便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而且随着两地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带来的问题也许还会不少,要完全解决似乎也非一朝一夕的事。

2002年初,香港立法会通过了在香港推广普通话的动议。提出动议的议员蔡素玉指出,随着中国入世,港人通晓普通话,可以把握商机,提高竞争力。在动议辩论中,几乎所有发言的议员都用普通话发言。动议促请港府解决中小学普通话教师短缺问题,并要求政府多举办推广普通话的活动。

为了响应这个号召,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特别搞了一个“普通话节”的活动,其中2004年那年的活动,成功地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参与,当时的香港语常会主席田北辰对活动成绩感到满意。他说,“普通话节”在学校和社区推广普通话做得十分出色,成为大众心目中推广普通话的一个品牌,语常会希望利用这个品牌进一步在社会各阶层推广普通话。

“两文三语”的并重,既符合香港的实际,也是香港发展的需要,将对香港在保证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已成为香港社会的一种共识。

这篇有关于香港话与广州话的区别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简称穗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