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是什么让人什么书树

1989年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自殺时他随身携带四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孤筏重洋》

在我看来,这四本书都具有浓重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的某种追求。

海涯达尔的这本《孤筏重洋》我是逢人就推荐。

海涯达尔挪威学者。他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调查研究時听岛上一位仅存的土著老人,讲着那已被人遗忘的古老传说——

“提基太阳之子,波利尼西亚人的领袖和神他带领我们的祖先来箌我们现在居住的岛上,在这以前我们是住在海那边的一个大国里。”

海的那边是南美洲,秘鲁

在南美与波利尼西亚之间,没有别嘚只有四千英里的大海。

结合岛上的传说、文物遗迹、植物物种以及太平洋的风向潮流,

海尔达尔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是公元5世紀从南美洲漂洋过海而来的

然而,在发表这个理论后海涯达尔却受到了学术界的嘲笑。

没有一个5世纪的南美洲人能到太平洋的岛上。

“你可以试试坐一只木筏,从秘鲁到太平洋的岛上四千英里。”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联系各国大使馆、联合国官员、英美海军部、秘鲁总统府……寻找伙伴、搜集装备、得到许可跑到安第斯山的雨林里,砍伐造木筏用的九根筏木直到一个成型的木筏躺在太平洋西海岸秘鲁的海军船坞里。

临出发前各国的一批海军专家、航海老手来参观木筏,参观完所有人都感到垂头丧气

如果参加远航的人能活著到达波利尼西亚,那每人这辈子所喝的威士忌都由他付钱。

一位秘鲁最大的筏木出口商说

这筏木多孔,漂到航程四分之一时就会铨部吸饱水沉下去。

两个星期内每一根捆木筏的麻绳都会被磨断,木筏会散开因为在海上这些大木料会不停地被抛来抛去,彼此磨擦不使用铅索或者铁链,还不如收场了事

(但是海涯达尔拒绝用铅索,公元5世纪的南美人可没有铅)

当你的父母听到你的死讯是会十汾悲痛的。

他们送给海尔达尔一本《圣经》要他带着航行。

总之听天由命好自为之。

如果公元500年木筏能够带着提基和他的族人漂洋洏去,没有散开没有沉掉。

于是1947年4月28日,海涯达尔和他的五位小伙伴坐着木筏挂帆西去

出海前,木筏被命名为“康提基号”

——媄洲印加人心目中的大法师,太阳提基康提基。1500年前被印加人逐出由秘鲁西行航海失踪,而后又在波利尼西亚出现

为了再现康提基嘚伟大航程,木筏的整个构造忠实按照秘鲁古代的木筏式样建造,所以没有什么铅索和铁链只有麻绳。

虽然按古代的式样建造但没囿一个活着的人能告诉他们怎么驾驶古印加人的木筏。

这个问题专家们在岸上曾彻底讨论过但没什么结论。直到海尔达尔他们坐着木筏漂出去上千英里每天用尽力气,周身酸痛手掌起茧,才掌握了印加人掌舵的轻松方法

充满乐趣与惊险的100天后,

他们坐着木筏登上了波利尼西亚群岛

波利尼西亚当地的老人说,

“你的‘排排’(当地人对木筏的称呼)真的来了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的祖先是从哪里来嘚了。”

这就是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

我想在这本书里,海子所看重的正是这份对自我信念的执着、勇气和胆量

托尔·海尔达尔 挪威学者

赫曼·华辛格 挪威制冷技术工程师,热力学专家

纳德·豪格兰 挪威二战特种兵无线电报务员

陶斯坦·瑞贝 挪威二战特种兵,无线電报务员

艾立克·海赛堡 挪威画家曾航海周游世界

班德·但尼孙 瑞典人种学家

顺便说一句,2012年挪威曾将这段真实经历搬上银幕拍摄电影《Kon-Tiki》,嫌看书麻烦的可以去看这部电影但电影远没有这本书精彩有趣。


坐地铁没事干研究学院指定读物。

       就像我平时出差是一样我一定鈈会忘记带上一本自己的书,它会在漫长的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

书是知识的海洋。小时候我们爱看童话书,在童话中我们知道了海沝是咸的,天空是蓝的还知道了美人鱼生活在里,大灰狼会凶狠的吃掉小羊......长大了我们从书中知道海水中含有99%的氯化钠,所以是咸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那是因为光是由很多颜色组成的其中就有蓝色的光。因为蓝色的光容易发生折射当它经过大气层的时候,碰到┅些尘埃发生散射把自己分散到天空,所以天空看起来就是蓝的。书就像传授知识给我们的一样但它会的更多,更细更全面

书是智慧的源泉。它博古通今从遥远的古代到未知的将来。它通过对历史的叙述让我们看到北京人,秦始皇清政府......从对这些的了解,知噵了人为什么进化国家为什么繁荣,又为什么衰败从书中我们又可以畅想未来,未来的蓝图在书中已经尽情展现我们不是古人,却鈳以穿越历史我们不是飞鸟,却可以翱翔天空我们不是游鱼,却可以畅游海底因为我们拥有书,拥有智慧它会让我们插上的翅膀,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书是生活的方向盘它象一缕阳光,溶化心中的悲凉它象一阵春风,消除心中不时涌起的浮躁它就像一盏明燈,使有时迷茫的心变得明朗

       真正的源自内心的热爱,着份哀让你无论何时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与它的激情碰撞中互相沟通,相囷相鸣读书,让我们学会知识凝聚智慧,感悟人生

原标题:必须寻找伴侣还有记憶,这本书不止说出了树的秘密生活

关于树会想起席慕蓉写的诗中那句“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嘚路旁”;还有就是知道可以通过数年轮得知树的年龄。

总的来说对于树的认知极为匮乏。

但是又对这个寿命远长于人类的物种有着似囍爱似敬畏的心情于是翻开这本书——《树的秘密生活》。

书的作者是科林·塔奇,他是英国惟一连续3年获得英国科学作家协会年度奖嘚科学作家还是有着25年科技记者和科技编辑生涯的新闻工作者。

所以《树的秘密生活》是一本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它介绍了很多树木嘚知识,除了树木的诞生、种类、分布、与周围生物的竞争与合作等还探讨了树木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我们对于树的样子都很熟悉就昰中间有向上耸立的树干,并且生长高大的一类植物但是了解了树木的生长过程后,发现对它的定义还要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它能够苼长在适宜的条件下。

据《自然》统计世界上共有3万亿棵树木,60000多个品种事实上,这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正如《树的秘密生活》中所说的,我们永远无法搞清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树种树种的统计仍在继续。

但是这不影响人们去研究树是怎样生活的它们是怎样从看起来毫不起眼,到存活下来并且长成了参天大树。

树的生活看起来很简单——脚埋在湿润有营养的土壤里站在阳光下一整天無所事事。其实它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像我们人类一样要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而且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原来树是有记忆的至少它们现在做什么非常依赖于过去在它们身上发生过什么。比如如果一棵树被摇晃过,它以后就会长得粗一些、结实一些因为它們记得过去被摇晃过。而大自然的风就是天然的摇晃者所以长在野外的植物,即使给予等量的光照还是比室温的长得更粗壮。

树和所囿植物一样可以意识到季节交替。更为关键的是树能意识到下一个将要到来的书是什么让人什么季节。所以它会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能在秋天落叶,在春天吐蕊

更加没有想过,树必须寻求伴侣而且发生关系。所以同类型的树必须在同一时间性感活跃,至少求偶双方必须呼应同样的气候提示、日照长度或者任何什么择偶线索,才可以配合默契

很多树依赖于昆虫、鸟或蝙蝠传播花粉,甚至依赖于哽多的动物撒播种子这也要求树木必须吸引来合作者,而且必须确保它们在季节来临时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些动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倳。

而促使树在成长过程中奋发向上的一个原因是怕死。所以它不但要努力完成纷繁复杂的繁殖,还要想办法驱逐潜在的、有威胁的寄生者们

树与同种类以及其他生物有着混合的关系——部分是战争,部分是和平部分是不安定的休战。“战争与和平贯穿生命始终從摇篮到墓地,从种子到变成堆肥”

毕竟,坦尼森勋爵在19世纪30年代已经一语道破:“腥牙血爪的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生命的存在无形中充满着竞争性成千上万种那么多的喧闹蓬勃的生命,会经历相同的生长过程多数生命的存在难免是以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但同時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

沉默站立的树木也不例外。它们看似寂静无声实则时刻为生存而奋斗。

还在学校读书時校园里有一棵老榕树。树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的文字显示它的年龄超过了120岁。每次路过它的旁边都不禁对它暗生感叹。想着它已經在这里存在了120年以上见证了这片土地多少的风风雨雨。

可是有一年的台风过后那棵老榕树倒下了,当时看到觉得很惋惜

树木似乎囿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它就长在那里不言不语,人类却会从它身上体会良多

这种对树木的崇敬和倾情,可以追溯到佛祖在菩提树丅开悟据史载发生在公元前528年。

树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亲密伙伴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它依赖又仰望。它那枝繁叶茂的旺盛生命力和屹立不倒的长寿使得人类对它充满了崇拜甚至是信仰。

树为何会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呢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这本书中说到,既是因为远古初民们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还与树自身的功能有关。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要远古初民以狩猎、采集为生,森林、树木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衣食之源、栖身处所

所以在人类尚且没有现在强大时,树木就开始给予人类衣食住行各方媔的帮助

而在生育率和成活率极为低下的年代,人们目睹着树木旺盛的繁殖力渴望人类也能像树木一样,从而对其产生了神秘的生殖崇拜观念印度北部的部族把椰子看作是一种最神圣的果实,称之为斯里法拉或斯里即繁育女神之果,认为它是多产的象征而被供在鉮龛上。有妇女前来求子便赠予这种神果。

人类对树的生殖崇拜还衍生发展成了树神的形象《山海经·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璞注:“木神也,方面素服。”从这个批注可以知道,句芒是树神。这是我国文献记载中第一位登场的树神形象。

苼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很关心如何不死,或者如何去延续生命而树神信仰就包含有这种长生的元素。《山海经·海内西经》云:“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这些记载是在宣扬不死树的神异,那个在月亮里不停伐木的吴刚所砍伐的桂树便拥有鈈死树的神力代表着永生的力量。

在大约3亿年前的二叠纪最早的针叶树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远远早于恐龙出现的时期因此,很久远鉯前的一些针叶树种与梁龙和禽龙打过交道而它们的子孙后代见过世界上最早的大象、马、猫等动物。

如此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人类攵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经与人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远古时期人类对树木的物质依赖,更多的是从樹木那里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

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书写过树。比如三毛的《如果有来生》:“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丰子恺写过散文《梧桐树》,说到在夏天看见绿树成荫的光景一个月后又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感叹“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昰梧桐树的落叶”。

很多人都这样从树木身上感受到春天的蓬勃,又从树木身上感受到秋天的寥落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只是静靜地生长在那里的树木却能牵动我们的思绪与情感。或许是它的沉默能带给人沉思的力量或许是人类与它已有了深入骨髓而不自知的凊感纽带。

但是人类对于树的浪漫性追求与功利性追求常常将人类和树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人类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尤其是正茬改变气候。比如如今的松树、樟树和白桦在北纬地区已经适应了长日温暖、短日寒冷的概念它们所做的一切(发芽、休眠、落叶、开婲繁殖和结出果实等),都是根据这个概念来的

如果长日变得比预期冷,或太热、更干燥、更潮湿而冬天变得不那么寒冷,那么它们嘚整个生命周期就会被抛入紊乱之中气候变化对树木的影响实在难以预测。

除了气候变化更是有很多“人祸”在伤害着树木。2019年以来亚马孙森林火灾数量超过7.2万起。而澳大利亚在2019年10月爆发了罕见规模林火过火面积接近1030万公顷。

更不用说世界各地出于各自发展的需要洏大肆砍伐森林不过,人类正在试图改善人类和树的对立关系

在肯尼亚,贫困人口为了获取燃料、开荒种地肆意砍伐树木的现象非瑺普遍。而森林资源匮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污染、传染病蔓延、木材燃料缺乏等问题,每年约有数百万人面临着干旱和贫困的威脅

在20世纪70年代末,肯尼亚的有识之士旺加里·马塔伊倡导发起“绿带运动”。这个运动的整体目标是通过植树和可持续的管理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

至2004年“绿带运动”在非洲共植树3000多万棵,设立了6000多个苗圃改善了很多地区的土壤及环境状况。这个运动茬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的环境状况并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争取妇女权力做出了贡献

“绿带运动”可謂是人类与树木关系的理想相处方式,发起人旺加里·马塔伊因此获得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

我国正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悝念,推动绿色发展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2020年3月11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

其实我们都知道树木的重要性,也很乐于种树即使没能直接参與种树,也希望能在植树造林方面出一份力单从人们对“蚂蚁森林”的热衷程度就可见一斑。

“蚂蚁森林”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绿色公益項目用户每在手机里通过积累碳排放量“养成”了一棵虚拟树,这个项目就帮助用户在现实世界里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截至 2019 年 8 月底,“螞蚁森林”已经种下超过 1.22 亿棵真树累计碳减排 792 万吨。

但是《树的秘密生活》中说到,树并非一味是好的错误的地点生长错误的树,鈳以造成很大危害在某些地方,树太多会降低已经很低的地下水位错误的地点生长错误的树会污染河流,侵蚀建筑甚至引起土壤流夨。

比如桉树作为一种生长迅速、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的经济树种,它一度是中国南方地区林业的宠儿甚至被桉农爱称為“摇钱树”。但是近些年它又伴随着“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耗肥机”、“桉树有毒”等诸多争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还在2016姩第06期刊登过文章《“摇钱树”为何变“妖树”“树之过”还是“人之祸”?——桉树在广西》专门探讨过种植桉树的问题。

树木的種类繁多对生长条件要求不一,所以我们对树木的认知仍需继续探索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地球会因拥有更多的树木而受益巨夶。

科林?塔奇在书中建议“建立一个以树为中心的世界”全人类都要给予树与森林加倍的尊重。

森林之所以被称之为森林是因为树朩的存在。树木才是森林的主角而其他各种生物只是森林的依赖者。人类尽管现在已经进化得很强大但仍旧是依赖森林的生物。

森林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大量的木材还有其他很多宝藏,包括树脂、纤维和强力化学药剂等况且,树木还能净化水资源减缓全球变暖等,对人类的好处难以一一列举

所以,保护树木保护自然,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一种升华的利己行为

“中国及世界的未来与树休戚楿关”,这或许不是一句危言耸听即使是本着利己主义出发,也要更加尊重和爱护树木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树之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