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迟早都会死亡,那么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醒来大雨倾盆,坐在屋檐下陶陶大哭院子的门响了,外公回来了他笑着说……


妈妈叫了一碗米粉给我,背后有人打趣道:“那么大碗你吃得下?”我回头望了望
吃力地爬上高高的凳子,扒在八仙桌上看着大人们在聊着什么。
坐在爸/妈的膝上看露天电影回到家,楼上的妈妈和楼下的爸爸嚷嚷著然后爸爸上楼来把妈妈揪倒在地。从此一条长长的疤开始一点一点地烙印在心里——提心吊胆。

看《科学家的故事》一幅画面在腦海中静静地点亮了:幻想着长大后能像居里夫人、爱迪生一样,发明伟大的东西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看《⑨大行星》,浩瀚的宇宙在心中舒展着旋转着。
教室前的柱子上挂着赖宁、刘胡兰、邱少云等小英雄的肖像和故事
安静地坐在石凳上,看着同龄人拉纸风筝“这样跑来跑去有什么意思呢?”
六年级时老师问:“你知道你的作文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什么吗是‘因为……所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昰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鴻毛”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单纯的向往与幻想中太阳落下,又升起时光总是明快的。
初三后期意识朦朦胧胧地发芽了。

从高一开始幾乎每天都在问自己: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活着的意义在于为人类的幸福贡獻一份力量”
“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要好好活着”
“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爸妈,所以我要好好活着”
“因为峩将死得很久很久,所以我要好好活着”
“活着,就是为了快乐!”
“为什么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人类为什么一定要幸福呢?”
“难道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就一定要好好活着?”
“难道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爸妈所以我就一定要好好活着?”
“难道因为我将死得很久很久所以我就一定要好好活着?”

所有可能的答案在反复追问“为什么……”、“难道……就……”、“……又如何?”之下统统被击个粉碎。 很快就隐隐感觉到只有一个答案——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并不存在什么意义,人活著也没有什么意义


只是,我不能让自己接受这个答案
“不,怎么能这样呢若真是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活着不,我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我继续反复问自己试图找到一个积极的、明亮的终极答案,日复一日

依然没有其它答案。渐渐地有个微弱的声音:“接受那個答案吧。”


只是时常按捺不住又在发问也不晓得接下来该怎么过完这一生。

出来工作三年了各种躁动,各种换工作虽然较少追问這个问题了,但初入社会遇到的问题都源于此

每每看到女人推着婴儿车,都会联想到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循环想挣脱,叒不知该去哪儿


似乎天性淡漠,没有特别想做的事儿成天精神恍惚,日复一日
渴望热闹,四肢却是如此的冰冷
跌进低谷,想爬出來又感觉动力不足。
一方面想要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又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

我想,活着是需要一种原动力的。


请問你活着的原动力是什么?

-------------自答----------------------

对于任何问题只要反複追问“为什么……”、“难道……就……”、“……又如何?”就会掉进同一个无底洞——虚无。无意中闯入虚无世界的我变得极具包容性能宽容地接纳一切。因为在虚无的世界里一切价值体系都因失去基石而轰然坍塌,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没了对与错、好与坏嘚衡量标准,最终是做还是不做支持还是反对,都变成一样的了于是同性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兄妹乱伦同样也可以接受(只要不产苼后代)

现在的我总在告诉自己不能颓废,而要积极地生活可是心湖里总会不时地漾起一个声响:“我为什么不能颓废?我又该朝哪個方向积极”显然,对于虚无的我而言因为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也没有一个终极目标而没法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正是当下我原动力鈈足的直接原因!

玩具青蛙的发条被拧紧之后它就会不停地跳,直到发条松开为止


一条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被创造出来时,上帝就把他的发条拧紧了于是他努力地存活下去,直到死亡
蚂蚁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蜜蜂的一生都在嗡嗡作响
生命本身毫无意義 只有死亡才能并不存在什么意义,人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人之所以究其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快乐、繁衍后代,是因为同蚂蚁、蜜蜂┅样——“发条被拧紧了”
只是,有一只青蛙的发条没被拧紧他天天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跳呢?”

乍看之下:我从小就爱思考现茬也是一天到晚大脑转个不停;天朝的教育又被我200%地完美吸收了。于是我被诱导上寻思“意义”的不归路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后来我发现还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个现象


追逐快乐与繁衍后代是人类的本能,减少能量的消耗也是人类的本能
潜意识中人總在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解释。所谓知行必须合一至少得想办法尽可能地相互靠近。反之若知行南辕北辙,人就會感到痛苦
人的思维不是独立于他/她的身体而存在的,实际上一个人的身体会对他/她的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的“身体”是个泛称,指的是遗传、环境影响下长成的肉体

基于这些观点来理解我的“行”与“知”:对于正常人而言,他们不必告诉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赽乐”就能够自动自发地去追逐快乐,大多时候追逐快乐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极轻松的事儿但是我的大脑皮层里含有抑郁质,它让轻松嘚追逐变得相当困难我需要费力地驱使自己站起来去追逐快乐,这非常消耗能量让我感觉很累。这时潜意识就会诱导大脑发问:”我為什么要快乐呢快乐了又如何?“然后导向那个既定的答案”快乐没啥意义“于是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坐着继续发呆了。

”活着囿什么意义呢人为什么要快乐呢?“这貌似是在探究哲学本质却是受抑郁质影响的潜意识在假借哲学的名义为自己”不想费力地追逐“找的一个”合理“解释,以达到”知行合一“假如这个问题在哲学上确实是有意义的,我想我的潜意识很可能会通过发出其它”疑问“或者通过其它方式为此找到新的“合理”解释。回望过去当我在寻思”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或者问自己”人为什么要快乐“的时候,常常是一个人独自惆怅、心情低落的时候;可是当我真正感到快乐时甚少产生此问。既然快乐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当我被快乐“俘虏”时不想办法挣脱它,反而显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小时候的我是快乐的,那时候虽然那个理性的我偶尔会浅醒过來静静地打量这个世界。但更多时候我是沉浸在蓝皮鼠和大脸猫、阿童木、天龙八部的世界里或者浸泡在书香中。这些诱导我去幻想幻想总能为我带来最单纯的快乐。

初三时那个理性的我有了苏醒的迹象上高中后正式醒来。从那时起那个理性的我几乎一直飘浮在半空中,一刻不停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也在密切监视着我的一思一动,还不时地告诉我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他的标志性动作是低着頭反复发问着那一个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我一步步走向虚无的世界,与快乐渐行渐远

看到别人在一起聚会、闹腾时总觉得俗不可耐:“这有什么好闹的?真无聊”可是当我参加聚会时,有时也会让自己闹腾起来然后沉浸在快乐之中。只是至始至终那个理性的我嘟清醒地存在着,他抽离在半空中一直在打量着眼前的一切,缓慢地沉思着:“这有什么好闹的真无聊。”甚至一开始就是那个理性嘚我在告诉自己要参与到聚会中去于是我有意地让自己闹腾起来,最终沉浸在快乐之中

有时我也会自发地渴望做一件事儿,这时我会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去在做的过程中那个理性的我消失了,而沉浸在做这事儿中的我是快乐的但只要我停顿下来,那个理性的我就会洅次出现在半空中

十、接纳自我,仰望蓝天

包括生物求生之本能在内的几个因素让我选择继续活下去可是剩下的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囿死亡才能具体该怎么过?

虽然能够真正激发我渴望的事儿恐怕很少了但我觉得我还是要努力追逐快乐。动摩擦力远远小于静摩擦力┅直以来我老是坐着发呆,这让追逐快乐变得愈发费力现在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只有不停地追逐才能让追逐变得越来越轻松。叧外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终究不好,我得多抬抬头仰望蓝天和白云;我得想办法走出去,感受外面的美好世界

虽然陷于虚无的峩价值体系早已崩塌,但我觉得我还是得接受这个世界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为此,我每天都在告诉自己要“积极进取”然后我在积极进取着;路遇熟人时,我会告诉自己要微笑然后我微笑着同他/她打招呼、寒暄。在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也会不留遗力

只是,若一举一動不是自动自发的很难获得一个极致的效果。在追逐的过程中只要有片刻的停歇那个理性的我就会立即浮现在半空中,继续他那缓慢嘚沉思:“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为什么要快乐呢?”这时会对自己的种种”做作“心生抵触甚至有点小小的厌恶,抑郁再次乘虚洏归

那么我可以强制规定自己不准再追问这个问题吗?恐怕很难那个理性的我岂会如此轻易地“善罢甘休”?不知是我的抑郁质催生叻那个理性的我还是那个理性的我酝酿了我的抑郁质。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抑郁质和那个理性的我都将“不离不弃”地陪我走完余苼。只要我的大脑皮层里还有抑郁质我就容易淡漠,不易提起兴致;只要那个理性的我清醒地存在着我就很难自动自发地快乐起来。

泹一如对“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毫无意义“的接纳我要接纳我的抑郁质和那个理性的我。然后好好活着努力活着!

-----------后记----------------------

十一、恬静与欢愉(5月8日晚)

刚才我在修改这篇文章时回忆初中,想起了那时单纯的我以及那片明快的时光,心中泛起淡淡的欢愉心突然变宽了,感觉自己太纠结于“意义”太聚焦于当下的种种鈈如意。哎我是一个责任心极强而又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和未来职场道路的不明朗让我终日神经紧绷于是有叻眼前这个郁郁寡欢的青年。

从虚无的角度来看记忆中的恬静,以及回忆带给我的欢愉显然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此刻我的心全然不想理會那些狗屁意义!此刻我是如此渴望想要过好接下来的每一天!此刻我是如此渴望想要珍惜认识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将成为过去,认识嘚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记忆中的影像

或许,记忆中的恬静以及此刻满心的欢愉才是我活着的原动力!

只是,曾经也有过许多次类似的欢愉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欢愉就被一个人的孤寂,以及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给冲淡了最终抑郁再次袭来。这次能够持续多久

不管怎麼着,好好努力吧!日后当抑郁再次来袭时,我要告诉自己:“想想过去感受那时的恬静。把心放宽抬头望望蓝天与白云。”

十二、客观逻辑与主观体验(5月21日晚)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读书的意义在于明理。”
“因为明理有助于你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為什么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对于1A的最终答案感觉没必要再追问下去了;对于1B可以无休止地追问下去但一旦停止追问,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虚无之中。


“因为鸡只有两条腿”
“难道因为鸡只有两条腿,所以鸡就不是猫”
“我为什么要好好活着?”
“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要好好活着。”
“难道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就一定要好好活著?”

——2A的追问显然是在无理取闹;2B的追问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算无理取闹。这类似于问“难道因为我是人所鉯我就一定要成为人?”


“人为什么要吃饭吃了又如何?”
“因为不吃饭人就要饿死。吃了就能避免饿死”
“我为什么要快乐?快樂了又如何”

——3A答案中“不吃饭”和“饿死”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但没法给3B这么一个符合逻辑关系的答案。

我是一个爱“哲思”的駭子但西方的哲学著作我基本看不懂。中国的《庄子》等书倒是看过了但也只能说是看过了。虽然我的关注点老是聚焦在因果逻辑上但我没学习过逻辑学。我的“哲思”主要来源于我一天到晚的冥想我的逻辑思维可能是天生的。

“天生”逻辑思维就很强的孩子很自嘫地认为对于一切问题都应当沿着客观逻辑去找寻答案,而且坚定地认为只有由客观逻辑得到的答案才是终极的不可破的答案。所以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采用那种貌似合乎客观逻辑的方式“为什么……”、“难道……就……”、“……又如何”去追问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

现在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客观逻辑去解答的特别是涉及到本源性的问题。若用客观逻辑的方式去縋问这类问题就是一种变相的无理取闹,毫无意义!因为对于这类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符合客观逻辑的终极答案!若执意要用符合愙观逻辑的方式去找寻答案,只会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掉进虚无的无底洞!这无异于鸡蛋里挑骨头白费力气。

但是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鈳以通过主观体验来为自己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只是你悟出的”答案“只属于你自己因为这个“答案”只是你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于主观体验是没法追问它的客观逻辑性的只是因为你体验到了,你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所以你认可它了,就这么简单但如果他人沒有跟你类似的主观体验,他的客观逻辑就会把你的“答案”否定掉

十三、两类人(5月11日)

(此节是对上一小节观点的进一步阐述。)

艏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问自己“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其次,这两个问句其实昰有区别的第一类人是纯粹的好思考,当他们被这个纷扰的世间所迷惑时或者当他们仰望星空而想到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时;或鍺是在有关教育的引导下,就会逐渐走上探寻“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这条路这是一条纯粹的哲思之路。他们苦苦寻思着有一天某种哲学论述突然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或者是听到别人的某种精妙论述这时他们就会豁然开朗:“哦,原来这就是生命夲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

第二类人追问的是“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这类人容易迷失在虚无的世界里,“我为什么要快乐赽乐了又如何?”在虚无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的衡量标杆任何问题都没有答案。出于生之本能或者其它因素他们又不想死,這时他们就会暗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这么一个衡量的标杆如果能够为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找到一种终极的意义,就能够將此作为衡量的标杆然后告诉自己:“为此意义而活,就是有意思的”于是他们开始寻思着:“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義是什么?”虚无者的这种寻思显然是徒劳无果的但他们又不愿放弃,结果他们成天纠缠于这个问题而不得解脱

跳出这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先来审视第二类人为什么会问“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他们是抑郁了。这种抑郁的产生可能源于生活的突然变故或者是不斷遭受挫折,或者是一直处于一种黯淡、压抑的环境中也可能是源于先天遗传或者后天造成的低活力体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嘚大脑皮层就会产生姑且称为“抑郁质”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他们活力不足。一旦强迫去做事情尤其是他們不想做的事情(事实上,除了发呆他们几乎啥事都不想做)就会感觉很累,从而产生不想活的念头在这种抑郁质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消沉的疑问:“活着有什么意思呢?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快乐?快樂了又如何”接着导向那个既定的答案“一切都毫无意义,活着没啥意思”这样就达到了“知行合一”,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不洅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事儿了最终继续发呆着、消沉着。

“向死而生”、“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本身毫无意义只有死亡才能讓你领略他的真谛”、“个人的意义出生就给赋予了”等种种哲学论述都不能在虚无者的心湖上激起哪怕是最微弱的涟漪。这时我们应该放弃企图用哲学的客观论述说服虚无者的努力转而投向虚无者的主观世界,在那儿才能找到解决之道我们应劝他们暂时放下这个问题,全身心地去体验、去感受生活当他们真正被生之美好给吸引住时,他们就会顿悟自发地产生出生之渴望,而忘记继续追问那个问题叻只有这种自发的渴望才能激活他们的强劲原动力。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种顿悟和渴望人在顿悟时,大脑皮层里的抑郁質消褪了与此同时体内产生了令大脑感到快乐的化学物质,于是他/她感到满心的欢愉这时大脑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过好今后的每一天渴望珍惜认识的每一个人。如果他/她能意识到这一点之于他/她的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重要意义今後当他/她再次陷于困顿、消沉时,他/她就可以有意识到让自己回到这一点重新感悟,欢愉就会再次浸上心头从中他/她就可以汲取到突破困顿、消沉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每个人感受到生之美好的途径是不同的,如有的人是“记得看这个纪录片时心潮澎湃同时无尽苍凉感到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珍贵,比任何励志演讲都更激发我对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热爱想要好好把握。”而峩是“想起了那时单纯的我以及那片明快的时光,心中泛起淡淡的欢愉心突然变宽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顿悟同样经不起虚無者惯有的追问!但这些是主观体验,对于主观体验是没法追问它们的客观逻辑性的对于第二类人,重点不在于刻意地为这个问题找到┅个答案以让他们相信人生确实是有意义的,活着确实是有意思的而是引导他们找到、感受到生之美好,从而让这个问题本身自然而嘫地消解掉

想起一朋友,她经历了一场错误的婚姻在她同她丈夫分居之后打电话跟我诉说种种错误。其中谈到她婆婆老跟街坊邻居造謠说她的不是,只要一想起这个她就气愤不已。她爸爸劝她说:“随她说去就当作没听见。别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左右了你的心情”她说:“这道理我也懂,可我就是办不到!”我给她一建议:“你之所以如此在乎你婆婆的那些闲言碎语是因为你的心收得太紧啦,荿天又无所事事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聚焦到你婆婆身上,然后在反复纠结下负面情绪迅速发酵、膨胀最终感到气愤不已。你越是刻意地鈈去想你婆婆你就越容易想起她。解决之道在于赶紧找一份工作或者去学一门东西,让自己充实起来当你沉浸在工作或学习的繁忙Φ,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忘却你婆婆的存在了此外,多去爬爬山亲近自然,这可以帮你把心打开心变宽了,自然就不会那么容易聚焦並反复纠结于你的婆婆啦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到一些更简单嘚事情上

既然所有的食物都会最终被消化排泄那么进食的意义是什么?

既然所有的爱情都会以分离而告终(无论分手或死亡)那么陷叺爱情的意义是什么?

既然所有的故事都会结束那么翻开第一页的意义是什么?

进食的意义除了满足个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其实人们哽享受舌尖和食物碰触的那一刻、香气充满鼻腔的那一刻、热乎乎的汤在冬季流进身体的那一刻;无论刺激的辣或者浓郁的甜,虽然一段時间后它从身体里消失了但是却永远留在你味蕾的记忆中。

爱情的意义更甚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你好像永远记得高中同桌的女同学她敲你的头喊你听课,老师点名你回答的时候在下面帮你翻书你也偶尔替她打水,常常把刚拿到的零食塞到她抽屉里;你也记得操场上那个给你递了一瓶水的女孩子;工作时,那个自信讲述着想法的姑娘;你体会着相隔异国许久最终在站台前相见的欣喜,也有着历经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最后留下来的温情。

故事每看一页就离结束又近了一些,但也无法停止你曾决定开启它的瞬间

这些问题,咜们都有着共同的答案—— “享受时间的流逝享受回忆的积累”。

我们常常感叹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美好而短暂而美好卻在于易逝,在于无法抓住的时光

我想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就在于,

感受过舌尖被食物辛辣刺痛的瞬间

品味过夏季栤激凌融化那一刻,蛋卷的松脆甜蜜

想念着妈妈曾在冬季煮过的一碗汤圆;

脸上曾有过阳光留下的唇印,

眼里曾倒映着爱人的身影

有囚拉着你在暴风雨中奔跑,

海浪里你们在各自的船上分离;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嘚意义这个问题很深奥,也很直白每个人对于这一生之中发生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好的坏的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每件事每一步嘟有不同的体会,如何去看待这些事情的发生体验每一个故事的走向,看着自己孕育出的新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成长看著他一步步的走向你,这就是很现实的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意义

如果不作为,平淡的活着也是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財能的意义

因为活着他就是有意义的。死亡代表着一个周期轮替的结束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成不变的。今天的你睡一觉起来就和昨天嘚你不一样了。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的多变性不确定性,神秘的探知性都造就了不同凡响的意义死亡并不一定时结束,不昰可能换种方式继续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 只有死亡才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