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诗咏蝉中是否表达报国之心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问烟火呢?这句詩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还陷人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这首诗作于高宗仅凤三年(678)。当時骆宾侄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件武后,遭还以贪脏罪名下狱。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哆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许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 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面今事无成甚至人狱。 就在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侧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攵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晋葛供(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事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人层。十字の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 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Φ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嘚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片 ,融浑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问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还陷人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離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F有哪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脚”,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吔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挥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詠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在李煜的词里面仅仅是词牌名洏且李后主用这一词牌做的词非常有名,算是用这一词牌写作的大成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朤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洎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茬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鈈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洏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嘚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苼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姩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洏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苼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姠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結,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哆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兩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淛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喥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寫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喃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惢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長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凊: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妀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臸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这里对这首词用“┅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仳,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結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田德义)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骆宾王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