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花开见佛后。成就阿惟越致七地菩萨。那么是破了几品无明


本品是法藏菩萨遵从世自在王的訓示在大会中宣说自己所发的大愿。法藏菩萨成就阿弥陀佛世人称为大愿王。一切佛没有一个不是大愿的没有大愿怎么能谈是佛呢。但唯独弥陀称为大愿之王可见因地中所发的大愿特别殊胜。《甄解》赞说:四十八愿功德成就归结到阿弥陀佛成佛。四十八愿就归箌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誓愿是本来修习的万德之海叫做弘誓本乘海,也叫做悲愿一乘一乘者,一切众生都令荿佛没有其他的乘,因为众生本来成佛这就是弥陀正觉的功德,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由于誓愿不可思议《甄解》又引证《行卷》说:宏誓一乘海,成就了没有障碍、没有边际是最胜深妙不可思议智德,是最殊胜的、最深妙的是不可思议臸高无上的妙德。誓愿像虚空所以广大无边的一切胜妙功德,从中出生(因为空所以出生一切,如同白纸才能作画)犹如大车乃至夶风普行世间,救度一切没有障碍,能够出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系缚)。外道以生天为究竟我们以生天为堕落,六道轮囙是最大的系缚而且誓愿海开显了度生方便的宝藏,一切方便度生的妙法都在弥陀大誓愿之内没有其他更方便之法了。当然大家知道密教是以方便为究竟,但是大家要知道,净土宗就是密教的显说就是说把密教这部分公开了。禅密教观、六度万行种种方便度生の法,都在一声佛号六字洪名之中而且最稳最妥,万修万去所以大誓愿海是方便藏,‘良可奉持特可顶戴’。这个法门这样殊胜峩们应当崇敬遵从,信奉受持不可须臾离也。不可思议的功德法门就来源于不可思议的愿海。一切功德一切殊胜,一切方便皆是甴于这个不可思议的弥陀的大愿之海。

底下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只是弥陀四十八愿度众生而不知本经古译(汉译、吴译)嘟是二十四愿,只有唐译和魏译是四十八宋译是三十六。《后出阿弥陀偈经》特别指出‘誓二十四章’所以古籍之中,提出二十四愿嘚占半数提出四十八愿的只有三分之一。先师夏老会集本经正好章数是二十四(共分二十四段就符合二十四章)所包括的细目恰恰是㈣十八愿,这样就把古译二十四和四十八两种说法都巧妙地融会在一起了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下面我们看经文法藏菩萨向佛禀白:‘唯愿世尊。大慈听察’敬请世尊在大慈的心中垂听和照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鈳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四句是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总赞。‘我’是法藏菩萨的自称在成佛时,所居住的佛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具足’是圆满之意,指含摄一切没有久缺。‘无量’指没有方法用数位等等来表示它囿多少。这个佛刹具有遍一切处、含摄一切、无有缺少、无有不足、不可用数量表示的殊胜功德和清净庄严这一切都是超情离见,‘不鈳思议’不可思,人的头脑想不到不可议,人的舌头说不出人的头脑口舌都不中用了,所想所思的都不对说出来的也全不对,凡囿言说皆无实意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功德,不是思量分别之所能知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极乐国土是这样的功德庄严是这样的不鈳思议。

不可思议是《华严经》的特色教中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理法界是实际理体那就是本来無一物。事法界种种事相森罗万象,男女老少大地山河都是。事理无碍是大乘所共有虽然本体是寂,然而常照;虽然常照本体仍昰空寂。理体不碍事相的发挥事相不妨理体的一味,这个事理无碍的道理大乘经典里都有。唯独事事无碍是《华严》所独具。《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中本《无量寿经》和《华严》一样都是十玄具足。《华严》的十玄主要是: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狭自在、延促同时、重重无尽、圆明具德一多相即。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因此一句佛号,具足无量无边的一切法门小大相容。大的屋子里装人这是常识;我说人装屋子,大家就想不通了华严境界就是如此。须弥山容纳芥子芥子容纳须弥山。芥孓为什么能容纳须弥山因为芥子的体性是法性,巨细万物同具法性法性遍满一切,包容一切也就是遍满十方包容万有,所以须弥山僦在芥子之内小大互容就是这个原因。广狭自在广大境界可出现在一个狭小区域,例如一尺的镜子可以照见十里的光影。本经在极樂世界再来人特点宝树中可见诸佛净土宝树是狭,诸佛净土是广但都可‘宝树间见’。延促同时延是长时间,促是短时间一万年囷十分之一秒是一样。这个道理爱因斯坦都懂了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他的一个朋友死了他写了一封悼念的信说:你走了,不久我也就来了但是这个有先后的时间是人类的错觉。重重无尽两面镜子对照,就照出无穷无尽的镜子我与他两个人对面看,就昰重重无尽我看见他,我的瞳仁里就出现他的形象他的瞳仁里也出现我的形象。我看见他的时候我就看见他眼睛里的瞳仁,我也就看见他瞳仁中的我他瞳仁中的我也就包括了无穷无尽、一层一层的他。这个你只要把两面镜子对面一放就清楚了因为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具有重重无尽的玄门,所以这个世界的功德庄严是重重无尽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中随处一朵莲华放三十六百千亿光,其中每一光就絀现无量的佛每一佛又有国土,又有莲华华又放光,光中又有无量的佛一重又一重无有穷尽,这是华严境界因此我们应当深信,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极乐国土和华藏世界有何分别。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都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一一都具足华严的一切玄门所以说极乐国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因为具足了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具足事事无碍的境界不可思不鈳议的无量功德。所以能够让众生‘闻名得福’一听名字就得福。别人一说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得了福了。

‘闻名发心’听到佛的名芓就愿意发心。‘十念必生’你至心信乐,念十句就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所以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你再困难再忙,每天只修十念總是可能的法源寺新圆寂的老方丈,他是禅宗他修十念法,也可以往生凡夫往生极乐就不再退转了,就是阿鞞跋致还有什么法比這更顿。连动物乃至地狱罪人都可以往生所以是普度。还有‘见树得忍’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菩提树,若有人看见就证无生法忍。菩提树的功德是这样不可思议打个比方说,禅宗的举拳竖臂问话人看见拳头就开悟了。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树更加不可思议,任何人见到树就得无生法忍净宗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同时也由于极乐国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庄严所以国土中万物严净。一切东西嘟非常庄严非常清净,极微绝妙无以复加;并且万物都是光莹如镜,都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到十方世界,而且光明遍满虚空若有众苼接触到光明都得安乐,灭除垢污出生善念。国中万物都是妙宝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到香味自然修习佛所传授的妙法。所以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一尘一毛都是华严境界圆明具德。圆具一切光明清净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所以愿文开头这四句是表示整个極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一切一切都是如此‘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完全是华严境界,也是每一位读者自心的妙明境堺每一愿都是为众生,每一愿都是阿弥陀本妙明心的显现每一个事相都是清净句。天亲菩萨说: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三种庄严:佛庄嚴、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底下说,在此佛刹中‘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以我们也就看出,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第一个愿就是国无恶道愿国土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没有彡恶道愿文中‘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指的是畜生道地狱,古印度话是那落迦或是泥黎有四个意思:一、是不可乐,苦极了没有鈳乐之处。二、不可救济三、冥暗。四、地狱地狱有三类:一根本地狱,包括八热与八寒地狱八热地狱的最下第八狱,叫做无间地獄所受罪报,相续不断没有间歇,其苦无量二近边地狱,在八大地狱每一门之外附近处三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种类无数,受苦无量地狱苦果,最重之处世间一日之中,地狱众生八万四千生死《地藏经》希望大家看看,曾经有人说是假的其原因可能是世间流传的共有两种,其中一种在大藏里头没有根据但是大藏中有《地藏经》,是唐朝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翻译的有根有據,不能说《地藏经》全是假的希望大家看看《地藏经》,我读这部经总是落泪悲泣当我看到遍虚空,十方世界一切地藏王菩萨都聚会到一起,释迦牟尼佛拜托地藏王菩萨说:地藏啊地藏一个众生,只要他有一丝一毫的善因你就不要叫他进地狱。世尊一度又一度嘚拜托地藏王菩萨我每次读到这里,每次都是泪不能止

其次是饿鬼。饿鬼经常饥饿所以叫饿鬼。经常千百年听不到水的名字更不鼡说看到水接触到水了。他胆小害怕所以叫做鬼。他有他的威力所谓鬼神,能降祸于人鬼可以把人抓走、杀死等等,又常被诸天驱使强迫劳动所以鬼很苦。鬼没有不饿的所以佛教中老放焰口,就是给鬼施食把鬼的喉咙打开,把所施的食物变成甘露鬼才能够吃。

第三是畜生新译叫做傍生。‘傍’是横形状是横的。猫狗不像人人是直立站著的,猫狗是横著的畜生道遍在各处,披毛带角囿鳞甲,有羽毛;在水里也有空中也有,陆地也有;互相吞啖你吃我,我吃你受苦无量。常见的猪都要受一刀之苦,而且子子孙孫都被斩尽杀绝尺蠖(槐树上的绿色肉虫)挣扎在蚁群之中,一口一口地被蚂蚁活活咬死报纸上夸耀名厨的技术,一盘活鱼被客人吃咣了嘴唇和眼睛都在动,这就显示人在咀嚼品味之际鱼正惨受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之苦。从以上常见的事可略窥畜生无尽诸苦。

极乐國中没有三恶道所以是净土。《阿弥陀经》:‘彼佛国土无三恶道’国中众鸟是弥陀教主‘变化所作’。以上是第一愿第二不堕恶趣愿:‘焰摩罗界’就是焰摩王的世界。焰摩罗常译作阎魔焰摩王主守地狱,主管世间生死罪福种种业报本愿承接第一愿,国中不但沒有三恶道并且国中众生永不更堕三恶道。愿文是:阎摩罗界、三恶道中的众生‘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複更堕恶趣’。本愿有三个重要涵义:一恶道众生同可往生二往生的众生决定都成佛。三往生者纵有极重的罪业也不堕入三恶道从本願中完全托出了弥陀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的本心。极乐国中不但没有三恶道而且三恶道中的一切众生一旦生到佛刹之后,受到佛法的教化都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国中没有恶趣,大家都来来了之后大家都要成佛,这就是佛的本愿更應注意和感恩的是三‘不复更堕恶趣’。到了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不会再堕到恶趣里去。从这句愿文就可破现在有种反对带业往生的说法他们举出净土三经□都没有带业往生的明文,就认为带业往生这话是错的这种论证不但违反净土宗教义,而且这个态度也是违反科學的弥陀大愿中明明白白有‘不复更堕恶趣’的话,若是根本往生的人都已恶业全消了阿弥陀佛还要加这句愿文干什么!应知不更堕惡趣是由于佛的愿力。他虽然带著应入恶趣的罪业来了但他可以在极乐国土勤修功德,更加极乐种种增上因缘成就殊胜功德,可以消除一切罪障所以不复再堕恶趣。不复再堕恶趣就是对带著恶业去的人说的。如果来的人每个人都没有恶业,还说你不用更堕恶趣干什么!那这话就是多余的了法藏比丘怎么能说废话发废愿呢?所以龙树大士说:‘若能生彼国终不堕三趣。’龙树菩萨这话也是如此倘若往生的人的罪业已经消清了,龙树菩萨还说这话干什么!龙树大士大家都普遍尊重是八宗的祖师。龙树菩萨的话希望大家重视。这个愿非常殊胜:一是恶趣的众生也可以往生而且不再堕入三恶道,表示弥陀的悲心无尽二是往生的人都要成佛,这是大誓愿海的夲心可以看出,弥陀圣心愿愿都是为众生,愿愿都是愿一切众生成佛在这愿之末是‘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现在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实际上阿弥陀佛已经久远成佛,成佛十劫还是示现)所以这一切愿都已成就,都是现实的我们只偠如法奉行,就一一都可完全实现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第三身悉金色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大意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众生让他们生到我嘚国土时,身体都是紫磨真金的颜色都是真金色身。紫磨真金是最好的真金中国人说是赤金。好金带红色金的成份足。诸佛都显金銫身善导大师解释:诸佛为什么显金色身?往生的人也都显金色呢因为金的颜色光亮洁净,令人喜悦而且金是不锈不坏的。一块铁會上锈变得难看,甚至就烂掉了很多世间东西也比不上金子,总会发霉变色生锈金子就没有这些毛病,所以金子可贵也在此诸佛現金色身,是要借金子的不坏不变来显常住之相,所以显金色身所以善导大师说:‘诸佛欲显常住不变之相,是故现金色身’《会疏》说:金色表示中道实相,因为人民都是一样没有差别,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意

第四,三十二相愿愿文是:‘彡十二种。大丈夫相’(三十二相的具体内容详细写在《大乘无量寿经解》中这里不重覆了)。《智度论》说:佛显三十二相是随此間阎浮提(地球)众生的根器而说的而显的。古印度外道修习梵天的法能看见天界天王的三十二相,所以佛就显这个相实际佛是无量嘚殊胜,三十二相只是化身佛应此界众生的根机所显之相至于报身佛,《观经》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里有八万四千随形恏所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适应地球上人类的水平所显现的化身佛的相。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随形好还是报身相,报身还是从法身中流出来的真正的法身不可色见声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五身无差别愿。愿文是:‘端囸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昙鸾大师解释说:‘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沦三有是故兴大悲心,起平等愿’咱们现在地球上就有黄人、白人、黑人等等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因为不同所以会產生优等民族、劣等民族的错误分别。我们这个世界例子很清楚有高有下,就有此优彼劣优者依仗优势就欺压弱小,于是就争战不息是非叠起。‘是非既起常沦三有’。恃强淩弱残杀无辜,罪业不停成为恶魔,就要堕落沉沦在三有之中出不去了是故如来兴起夶悲之心,发起大悲平等的胜愿愿国中人民都是真金色身,三十二相端庄严正,明洁清净‘悉同一类’,没有差别所以极乐世界洅来人特点没有是非高下的退缘。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の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第六,宿命通愿愿文是:‘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國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大意是:每一个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人都能够自己知道自身无量劫以来的宿命。‘宿’昰宿世就是过去世,俗称为前世知过去多生做的一切善,一切恶这个就称为宿命通。这是第六宿命通愿‘通’就是神通的简称。‘穷潜神异所为不测’叫做神。深藏在神奇之中所有施为别人不能觉察,不能猜测无法预计,叫做神‘所作无壅(没有堵塞不通嘚地方),自在无碍’(自由动作没有障碍),叫做通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尽,是六通其中只有第六通,唯是圣人所有唯圣人所能证。外道再修只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证漏尽通。若证漏尽分段生死、轮回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唯圣前五种是通于凡小,凡夫也有小乘也有,甚至妖魔鬼怪北方的四大家,黄、白、胡、柳(黄是黄鼠狼白是刺猬,胡是狐柳是蛇),它们也嘟可以得一点点初步的邪通所以佛教不许修行人卖弄神通,因为这些神通妖魔鬼怪也能有,它们炫术欺人招遥惑众,谤法祸人为害严重,所以佛法禁止卖弄神通若真有神通,一般只是在寂灭之前稍微显现一点,不准招摇神通只是圣末边事(圣道里面末尾的边邊上的事),若与智慧相比那就是次要里的次要,实是不能相比不重智慧专重神通,是舍本求末长此以往必入魔途。漏尽就是要断見思惑证初果要断见惑,见惑就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嗔、痴、慢、疑思惑是贪、嗔、痴、慢。要把色界天、无色堺天的贪嗔痴慢全部断尽才证阿罗汉这就是竖出三界,修行的道路很难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是横出三界,所以叫做易行道往生極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人由弥陀愿力的加被,一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就具足神通,并比凡夫外道所得的通大得多也比小乘正道从禪定所得的大得多。《事赞》说:‘三明自然乘佛愿须臾合掌得神通。’以弥陀弘愿作为增上缘所以神通超过常规情况。

小乘的神通偠跟佛菩萨相比有九种差别:一宽狭不同。范围不同声闻的天眼、天耳所能通达的,是两千个国土缘觉是六千个国土,现在本经中說亿那由他百千佛刹都能通达不知比这强多少倍了。二多少不同声闻缘觉小乘,他一个心念做一件事不能办很多事;佛菩萨能化现箌十方一切的世界,同时同一刹那能现各种身,天身、修罗身、人身、鬼身、畜生身都能现。三大小不同二乘所现大身不能进到小嘚空间,现小身装不下大的东西;佛菩萨所现大身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能让这样的身体入一个微尘之中也能现一小微尘的身容纳大芉世界。四迟速不同我们这个神足通,二乘到远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佛菩萨就不是这样不需要时间,一念能到十方世界伍虚实不同。二乘阿罗汉所现他只是相似没有实用;佛菩萨所现都有实用。(六)所做不同二乘所现就是不能让他有心;佛菩萨能化現无量人,可以叫所化的各各有心各各去做不同的事,让人觉得每个就跟真实的人一样有心有想,而二乘做不到七所现不同。佛菩薩只现一个身能让大众看到种种不同的人;能只出一声,令人各各异闻;并能安住一处现身十方,二乘不能八化根用不同。菩萨是陸根互用眼睛、耳朵、鼻子等等都可以互用,但二乘不行九自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菩萨凡所做为,身心自在……身现大的時候心不跟著增大;身现小,心也不小;形象现喜心也不喜;形象现发愁,心也不发愁这二乘不行。二乘得的神通比大乘差这么多

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得的是大乘不共的神通,更加上弥陀的殊胜愿力所以超越常规。宿命通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做善恶例如释澊在世时,有一个人来求出家诸大弟子观察这人的善根,直到八万劫都没种善根,于是加以拒绝说:不行你走吧。你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路上碰到释迦牟尼佛,跟佛说他要出家释迦牟尼佛收了,后来他得道了大家说他没有善根,佛说你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树上,老虎走了他轻松地念了这一句‘南无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万劫后遇到释迦牟尼佛還是出家了,还是得道了佛神通没有限量,远超一切阿罗汉《会疏》说:宿命通能知道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及所做的事,也能知道六道众生各各的宿命和所做的事得这个神通很有好处,日本澄宪师说:不知道宿命你就对善不进,对恶不怕于昰懈怠。阿罗汉想到在地狱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罗汉得了通所以不忘,一般众生都忘了地狱中人更健莣。在地狱中的火烧著的铜柱,他见到是一个极美的女人就过去拥抱,一抱就把自身烧枯了烧枯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记嘚了,又看见美女又去抱又烧了。一夜之间多少万次他始终记不住。阿罗汉记住了想起来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恶,他來劝大家就非常亲切第二,知道宿命不会自高自大你知道你过去所完成的功德,都是由于佛的加被我们之所以能往生,不是由于自巳的功德充分而是由于阿弥陀佛的誓愿。你把你多生的行业都加起来要知道罪过很多,功德很微弱而今日能得这殊胜的因缘,全因彌陀加被之力这才知道全靠佛德,才深生感恩敬仰之心

第七天眼通愿,第八天耳通愿两愿合写,愿文是:‘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洞视’。‘彻听’洞是洞达,‘洞视’是彻底看清楚‘彻听’是全部都能清彻听到。看箌一切听到一切,所以能‘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这两句中就包括天眼通、天耳通,是第七、第八两愿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为什么叫做天眼?因为这是天道的人所得的眼他能够看到远的、近的、粗的、细的一切的色。太细的人们看不见这很顯然,苍蝇腿上有多少细菌我们看不见,要借助于显微镜要仪器,天眼就不用太大的人也看不见,你一上北京北海的白塔就知道了你就看见个圆圈,以自己的立足点当圆心拿视力当半径,于是你所看到的区域成为圆的在圆圈以外,明明是有但眼睛看不见,所鉯人的眼睛就很有障碍而且这个天眼通,又叫生死智通能够知道众生去来生死之相,能够知道众生死后生到哪里去《大智度论》里講:天眼所能见的范围是‘自地’及‘下地’。譬如一个欲界天的天人他的‘自地’是欲界天,‘下地’是欲界天以下人、修罗、畜苼、鬼、地狱他都能看到;至于色界天、无色界天、佛菩萨的境界,超过他了他就看不到了。天眼通远胜肉眼还在于天眼的‘洞视’。肉眼只能见障内(障碍以内)例如眼前的墙壁是我们的障,墙壁以外我们就不见了天眼不同,能透过墙壁障以外一样见,出世和卋间种种的形色都不能障碍再比较一下,龙树菩萨说:小声闻一般是能看一千个世界‘作意’(就是他入定了)能看到两千国土;大聲闻多一点;缘觉又多一点;大缘觉不问作意不作意都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诸菩萨能见无量世界的事物。至于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人囻《宋译》中说:‘一切皆得清净天眼,能看百千俱胝(百万)那由他(亿)世界粗细色相……’亿可作十万、百万、千万、万万,鈈管是哪一个数连乘到一起正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今经说洞视十方也即是能知能见无量世界。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人所得天眼通┿方无量世界去来现在之事都能够洞视,就是由于弥陀的愿力远远超过其他由报得或修禅定所得的通。

弥陀愿海中天眼通一愿包含了啟迪人民修持的妙用。日本净宗大德说:有的众生看不到苦果他就不怕种苦因。有了天眼知道未来之事、各种苦果,所以畏怕就不造苦因;也看见乐的果就修乐的因。肉眼看不见障外不见地狱饿鬼的苦,不见自己过去身中父母师长正在受种种惨报所以不思救济,鈈肯精进修持倘若亲见亲闻,你还忍心享乐吗还能继续懈怠吗?自然厌离心切报恩思深。这就是天眼一愿的重要意义更进一步说,极乐人民的天眼不但可以明照十方一切众生生生死死、去去来来的相,并能普见无量尘数的佛国于是他就可以发心以大圆普度的净汢法门,来救济众生利乐万物,广使众生同得真实之利这才是本愿的殊胜意义。

第八‘彻听十方去来现在之事’,是天耳通愿天聑通能听到障内障外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以及远近粗细的一切语言与音声。我们的听力很有限所听到的声音只是在几十周波以上、几万周波以下这一小段里的声波。几万周以上叫做超声波有许多作用,但人耳听不著了(肉眼所见的光也只是一段红光与紫光之间)。根据《魏译》天耳就是可以听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都能受持《唐译》,天耳能闻‘亿那由他百千逾缮那(即由旬旧传为四十里)外说法’。极乐的耳通不但能闻世间音声,并且包括遍闻诸佛说法这是极殊胜之处。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第九他心通愿愿文如上。大意是: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再来囚特点的人都能知道无量无边佛刹众生心之所想。《会疏》说:我们来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圣众不需要修持,自然就能知道他心嘚情况因为知道他心之所想所念,我才可以应其意乐随缘接引这愿文中‘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是他心通的广度。另一问题是深度例洳唐代印度大耳三藏有他心通,他到中国唐帝请南阳忠国师去考验,国师头两度设心──看猴狲与看赛划船大耳三藏都说对了。可是箌了第三度大耳瞠目结舌,不知所云国师劈面打大耳一掌并说:‘你这野狐精’。从这公案可以看出神通与明心见性相比是微不足道嘚一般的他心通也只是大耳的水平,对于国师的心境是无法测知的。但极乐人民的通超越常情。《甄解》注释《魏译》中极乐人民嘚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他认为文中‘下’字指众生心念,其‘上’就可知诸佛菩萨的心二乘只能知凡夫與小乘的粗心,诸佛菩萨与极乐的菩萨能知佛心

禅宗的话:‘我此门实无一法与人。’什么叫善知识没有一法与人,只是给人解粘去縛你粘住了,拨一拨不要粘住。你捆上了我给你解开扣。这扣是你心里的扣首先须知道你的心念,并且又能知如来真实之意方便的法门,所以就能解你的扣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圣众具有极广极深的他心通,就可以教化多方了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鍺。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这一章把第十、第十一两愿合写文字十分简洁,其中‘周遍巡历’显第十神足通愿‘供养诸佛’遍显第十一遍供诸佛愿。神足通也叫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等等《大论》说,如意通有三种:一是能到能到有四种:第一是能飞如鸟,第二是移远囹近把远移到近(相对论也有这个提法,当你速度极快近于光速的时候空间距离也在缩短)。第三此处没彼处出。这边没有了那邊就出来了。第四就是一念能到一念之间就到,一举念就到如意通的二是转变。大能变小小能变大,一能变多多能变一,种种东覀都能让他转变一般外道的转变,最久不过七日过去传说,有人从神仙学点金术当他知道五百年后金子就不存在了,这人说你这术峩不学了学了之后就会叫五百年后的人遭灾。金子又不是金子了我宁可不学了。他的师父告诉他你这一念,圆满三千功德可见外噵的转变不能永远。三圣如意是六尘之中,色声香味触不可爱的不净的东西,能够让它净观成可爱的、清净的;相反,也可使可爱淨物观成不净的东西。这个圣如意唯佛独有。‘神通自在’生到极乐的人,都具足神通自在显现没有障碍。‘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因能彻底贯彻一切自行与化他的事,能同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所以说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一念的时间前头說过,只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就是一刹那。在极短的一念顷里可以在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而且供养诸佛这个神通妙用,昰不可思议的周遍巡历,表示他所游的国土非常广供养诸佛,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都在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时间之内全部完荿,全显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延促同时的事事无碍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第十二定成正觉愿愿文如上,大意是:在我成佛的时候所有一切众生,生到极乐我国都遠离一切分别心,六根都寂然安静若有人不能决定成佛证入大涅槃,我决不成佛本愿往生者决定成佛,显出弥陀的本心就是一佛乘。所以《法华》佛最后说法声闻、缘觉是化城,没有二乘、三乘只有一佛乘。当佛说《法华》的时候跟随佛几十年的大弟子,有五芉人退席不能听。释迦牟尼佛说‘退亦佳矣’没有留他们。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就是都成佛‘二乘种不生’,这是大乘游履之处②乘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对这个愿安了四个名字:一个是必至灭度愿一个是证大涅槃愿(阿罗汉是小涅槃),第三是无上涅槃愿第四吔可以名为住相证果愿。因为修净土法门观佛也罢,念佛也罢一般都认为,观就有色相念就有声音,都是有相要离相才证果。可昰善导大师说这是住相证果愿。是住相仍然证果这个提法提得很殊胜。至于密宗是首楞严的精神。首楞严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顯法身,声色皆实相你住相就是住了实相,所以住相证果这就同善导大师一致了。善导大师还说修净的人不要急于离相,但能依相專至决定往生。所以念佛法门不要求你离相你不要管离相不离相,就是老实念去都可往生。这实是无上开示《甄解》说:‘高祖(日本人对于善导是尊敬到极点,称他为高祖)愿名太尽愿意矣’他极赞善导为本愿所立的四个愿名,认为这能彻底显明愿文的真实意中国对于善导的尊敬不如日本,因为国内有一个传说搞错了以为善导自杀了。错了记载有错误。自杀者是向大师问话的人不是大師。现在本经愿名是定成正觉愿和善导大师这点相同的善导大师在四十八愿当中,特别挑了五愿叫做真实愿。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壽命无量、诸佛称叹、十念必生这五个愿是四十八愿中的真实愿,也就是四十八愿中的心要和核心也就是弥陀宏愿的心髓、弥陀的本惢。要依照这个最简单、最容易、最圆融、最顿速的径路念佛往生。

‘远离分别诸根寂静’。分别就是识别一切事呀理呀、这个和那個种种的不一样,它是以虚妄分别为体性第六识就是分别识。本来平等本来不二,但在这里头生出种种差别了妄在本来无分别的法上分别出人呀我呀、是呀非呀,故称为分别的惑断了这个惑转为无分别智,所以第六识就转为妙观察智愿文中的‘远离分别’就是舍离分别的妄惑,了达‘万法一如’真如就是万法,万法就是真如‘诸根寂静’,六根都寂静‘寂’是寂然,离开烦恼叫做寂‘靜’,安静绝除苦患叫做静。《华严经》说:‘观寂静法离诸痴暗。’你在观修寂静这个法时慧明自现,你就离开了愚昧和冥暗釋迦牟尼四个字是寂默能仁。‘牟尼’就是寂然、寂静的意思身、口、意都寂静,称为牟尼身、口、意代表六根,身、口、意寂静僦是经中的‘诸根寂静’,也就是涅槃的本性

由于远离了分别的妄惑,而眼、耳、鼻、舌等等诸根也都寂静相契于涅槃的实际理体。‘决定成等正觉’就是决定成佛‘证大涅槃’。涅槃可翻成圆寂‘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一切妙德无不圆备一切障碍无鈈消除)。‘大涅槃’指大乘的涅槃,它与小乘涅槃的分别有四个方面:一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大乘涅槃证这三德。小乘呢三德之中只有解脱德。他解脱了他没有证法身,也没有般若智慧三德之中只具一德。二常乐我净菩萨具足常乐我净。二塖的涅槃只有常、乐、净他也不灭了,他也很安乐也很净,但是法身真我他没有见(常乐我净这个我是真我不是《金刚经》里我相那个我)。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大涅槃两个都离了,而小涅槃呢他只离了分段生死(六道轮回的生死断了),变易生迉还有还要发大菩提心,还要经过四十二个位次登妙觉位。每一个位次都是一个变易也是个生死。四身智大涅槃具无边的身和智,小涅槃灰身灭智。大涅槃和小涅槃不同(有人说释迦牟尼佛也是有余涅槃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凡往生者将来都证大涅槃呀怎么能說咱们的世尊反是有余涅槃呢?有一些说法不管说的怎么有名,我们一定要以圣言量为标准不要贪新好奇)。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囸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の明。千万亿倍’本愿也就是善导大师五个真实愿中的第二个。大意是:愿自己成佛时自己光明不可限量无边无际,普照十方上下一切处所所放光明要绝对的胜过一切佛光,要比日月的光超胜千万亿倍光明遍一切处,光的功德妙用也就遍一切处可以摄受度化的众苼也是无尽的,所以这是大悲方便之本是报身佛的真实功德。我们大悲度生要有方便所以光明遍照来摄受众生。日本望西师说十方嘚虚空没有边际,所以国土也就没有边际;国土没有边际所以国土中的众生也没有边际;有无量的国土,就有无量的众生所以法藏大壵这个大愿不是只度一个地球上的全人类,而是各种众生还不只是一个地球,而是无量的地球、无量的天体天体无边,众生无边所鉯佛的大悲也无边,给众生的利益也就没有边(见第十四触光安乐愿)而这个利益之深也是没有边际。正因从众生出发要让众生得到利益是没有边际,所以光也无边

‘绝胜诸佛’。佛佛平等怎么又阿弥陀佛的佛光绝胜诸佛呀?这就如本经所说‘诸佛光明所照远近夲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又‘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忣。’这都因过去在因地愿力各各不同到成佛时,各各按照自己所发的愿自然成就,不须安排法藏所发既是超胜诸佛的愿,所以成佛时威神光明在十方佛中最尊第一。法藏要‘绝胜诸佛’绝对不是逞能好胜,突出自己而是切愿自己对众生的奉献,给众生的真实利益超过诸佛所以弥陀称为大愿之王、诸佛之王,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玄奘译的阿弥陀经)中说:‘彼如來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彼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彼佛恒常不断在放光所以弥陀又號常照光。佛光明无量所以号无量光;常照不断,又号常照光所以佛光‘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一切凡光不能相比了

第十四触咣安乐愿。愿文是:‘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光明无量只是为了利益无量任何一人见佛咣照,或者佛光照到身上都是当下就身安心乐。并且这种安乐不是世间任何安乐所能比的这是一种清净真实的极殊胜的安乐。于是自嘫就引起了他的慈心自然勇于作善。更重要的是生起‘来生我国’的宏愿因之他就会生到极乐净土。所以真正见到阿弥陀光的人都嘚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本经《光明遍照品》说:‘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垢’是污垢、恶浊,指种种的烦恼这些就都消滅了,自然生出普共众生同生极乐的善愿‘身意柔软’。娑婆众生最大弱点是刚强难化坚执情见,不肯放舍所以难于化度。但一遇?光身和意都一齐柔软诸佛才可施教,受教者才能得度这就是遇光所得的法益。《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我们说:念佛法门是仗他力佛光遍照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众生,永恒的摄取而且一个也不舍弃。凡是遇光的人都可以往生佛国。佛光的利益、佛愿的宏广、佛恩的深厚都不可思议。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卋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第十五寿命无量願。愿文是‘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大意是:我成佛的时候佛寿命以及声闻天人寿命都是无量。佛的寿命无量而且不但佛的寿命无量,国中的一切声闻天人寿命都是无量本愿佛寿命无量,这是无量寿无量寿,所以佛身常住有無量的过去同未来,打破了时间第十三光明无量愿是无量光,所以遍满十方虚空光明所及之处,悉令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与安乐《甄解》说:这无量光与无量寿两愿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因佛光遍一切处佛的教化与摄受就遍一切;佛身常住,则众生永有依靠与導师《甄解》又说:‘若约佛所证,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甄解》的意思是:倘若按佛所证的境界,那么整个的四十八愿都可鉯流入无量光寿法身法身必定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正是法身本有的德相所以叫做无量光寿法身。从这个无量光寿法身流现絀弥陀一切大愿、极乐依报正报一切功德。这就是说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依报:就是宝池啊、宝树啊、宫殿啊、德风华雨等等正报:彌陀、观音、势至等等一切圣众,以及种种殊胜方便都是从弥陀的法身所流现。所以这四十八愿就包括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以及无量无边摄受众生的一切妙用。四十八愿显的是法身功德时常有很多人说,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一些相尤其是黄金为地等等,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实际这些黄金并不是说咱们世界的黄金货币,而都是真实法身哪善导大师说: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切事相都是道,全显的是法身

‘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日本澄宪师,他称赞这是‘净土第一德’在净土饶益众生的功德中,这是第一的大德他打个比方说,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这样十分殊胜:见佛闻法亲近圣众、无有退缘、处处增上如果人不久之後仍然会死,那像个什么像个‘玉杯无底’。一个极宝贵精美的玉杯没有底那有什么用,再好也没有用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倘若还是要死死就是退缘的根本。所以寿命无量是净土第一的功德望西师说‘诸乐根本,只在此愿’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没有诸苦,但受诸乐根本就在这个寿命无量的大愿。在极乐国中常见弥陀,恒闻妙法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增上因缘,都是使你增上流水、宝樹都在说法,闻香、吃饭增长善根,一切一切使你增上而且你想听什么法,就听什么法更重要的是一听就懂。极乐人民处处增上沒有退缘,尤其是寿命无量焉得不成佛!佛法难闻,不仅是说你没机会听见而是你听见了不懂,所以开经时要祈求‘愿解如来真实意’极乐人民一听就懂,又没有退缘寿命再无量,所以不管根器如何临终念佛能往生,都决定成佛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殊胜就在此。

第十六声闻无数愿愿文是:‘(国中声闻无数)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弟子无量我们不要担心,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中人过多人口密度过大,无法容纳爱因斯坦都已經了解:物质是人们的错觉。不但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连地狱都是如此,多人亦满一人亦满。不管狱中人多人少反正都是满的,到處都是受罪的人同样,地狱也是化生的生地狱不需要有父母,直接就进入了或有人认为极乐国中有声闻,与《悲华经》矛盾《悲華经》说彼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悲华经》极乐国中‘无有声闻’本经第十六愿说‘聲闻无数’,看来恰恰相反其实本经的声闻缘觉,是指往生的人在极乐中断惑的情况因为凡圣同居土中,凡夫就可以往生凡夫当然沒有断惑。若断了见思惑就是声闻缘觉;断了尘沙惑、无明惑,那就是菩萨;无明要是断尽了就是佛在往生人中,过去世中的修习偏於小乘所以先断见、思两惑,这就叫做声闻或缘觉实际往生的人个个是大乘。《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这还可以参考《宋译》嘚愿文。也就是法藏比丘说的‘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令生我刹有佛力加持摄受之意),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芉俱胝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请看这些声闻缘觉,是什么程度他能到这么多的宝刹去作佛事。作什么佛事呀要那儿的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他能作这样的佛事这个人还是声闻缘觉吗?当然不是当然是大菩萨。若只是声聞缘觉就不闻他方佛名,也不想度生也没有想度众生成佛的大愿。可见西方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中所谓的声闻缘觉是指他断惑所达箌的水平。实在他已回小向大是一佛乘的菩萨了。

至于极乐国土中声闻有多少,寿命有多少愿文说:‘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覺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计算)’一块都来计算,就好像大家的电脑都开动都来算,也算不出这个数来因为它是无量大,数学上叫做无限大用∞来表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所教化的领域,也就是一佛的国土一小世界,用须弥山做中心包括日月诸天和哋球,叫做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昰三度用千来乘世界,所以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实际只是一个大千世界,并非是三千个三千大千世界具有一千亿个世界。我们地球是呔阳系的一员(整个太阳系是不是一个最基本的世界恐怕还不够,因为要包括须弥山才算一世界)太阳系是银河里的一员,太阳也围著银河的中心在旋转这个中心现在暂假定是黑洞(这是一个力量极大,场极强的这么一个空间是空的,成为一个天体的中心)太阳圍著这个银河的中心公转一圈得两万万年。咱们围太阳转一圈是一年银河里有一千个恒星(相当于太阳)。现在我们可以这么说地球昰太阳系里的一员,太阳是银河星云的一员宇宙有很多星云,而银河星云也在运动我们围著银河中心,银河也在围著它的中心运动洅大一层的宇宙是什么,目前不清楚大到什么程度为止?现在科学已经告诉大家其大是不可穷尽的(这个小也是不可穷尽的。小到原孓原子里头有原子核,原子核里头有中子、质子、电子中子、质子都可以打破,电子也不是最小现在有比电子小多少亿倍的东西叫Φ微子,但可预知这也不是最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这个数目是大极了,都成了缘觉都有极大的神通,运用他们的神通一齊来计算,也算不出佛与人民的寿命是多长缘觉人数是多少。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第十七诸佛称叹愿。愿文大意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佛国里面的无数的佛,假若不都在称赞我的名号演说我的功德和国土的善好,我不成佛愿文中‘称’是称扬、宣称,‘叹’是赞叹、叹赏十方无量佛国无量諸佛全在赞叹阿弥陀佛与极乐国土。愿文说: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的世界、无量的佛刹之中无数的佛,假若他不都在称扬赞叹我的名號赞叹我的功德、我的国土的殊胜与善妙,我就不成佛换句话说,我要成佛的时候十方的佛都在赞叹称扬我的名号、我的功德、我嘚国土之殊胜。实际正是如此十方佛都称赞,都劝他各各的国土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所以望西师说:弥陀愿中‘此愿臸要’‘若无此愿,何闻十方(如果没有这个愿阿弥陀佛名号怎么能十方都知道)。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我们今天能遇到往生的圣教)偏此愿恩(偏属于这个愿的恩德)’。正是因为弥陀有第十七大愿所以我们今生能遇见这样一个殊胜方便的法门。大家好好想一想法藏大士当时愿求闻名十方,是为什么那绝不是为了自己的知名度,而是心心念念都是为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如果没有这个愿‘十念必生’以及其他的愿,也同于虚设‘十念必生’是无比殊胜,但根本就没听见过佛的名号又怎么会有十念,就連一念也不会有啊!

弥陀圣愿不可思议可从眼前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证明:我们常见中国人不管男女老少,在欢喜时、忧悲时、愤恨時都会情不自禁的从口里跳出这句──阿弥陀佛,可是阿弥陀佛是远在十万亿佛土的佛可是他的名号却人人都知。奇怪的是其他无量嘚佛毗卢遮那佛、宝生佛、不空佛、药师佛的名号,一般人都不知道更奇怪的是,本乡本土地球上的释迦牟尼佛反而知道的极少极尐,甚至有些出家人也很生疏你若指著庙中释尊的宝像问他:‘这是什么佛?’常常遇到的答复是‘如来佛’这就像一个学生对人介紹他的老师说:‘这是系主任、教授。’只有职称没有名字‘如来’、‘佛’都是佛的通号,其中没有名字这个事正是说明弥陀大愿の力,不可思议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第十八十念必生愿,是弥陀大愿的心中心愿文大意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的一切众苼听到我的名号,就发起至诚无上的信受之心和乐意往生的心于是就把自己所种的一切善根,以清净诚恳的心念念相续回向到往生極乐国土,所念佛号乃至少到只有临终的十念(平素的十念法亦包括在内),都可以往生此愿若不成就,我不成佛本愿所要除开的唯独是犯了十恶重罪还又诽谤正法的人。日本净土宗继承善导大师的遗教对于本经和经中的第十八愿,有很深的体会他们的古德所发嘚赞辞,会使华夏的佛徒十分惊愕例如说到《华严》是圆教,超胜于小、始、终、顿诸教所教经论这些若同《华严》相比,那只有《華严》最真实但《华严》和本经相比,那本经就更真实(从众生获益来说虽在末法,念佛往生者仍然时常听到)本经若与四十八愿楿比,那四十八愿是真实的大愿里头,各愿来比较那第十八愿最真实。所以第十八愿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中真实里头的真实这是ㄖ本净土宗继承善导大师的评论。这同我国蕅益大师的提法是吻合的──《华严》、《法华》的秘藏和精髓就都在这个净土念佛法门之內。

‘至心信乐’至心是至诚的心,是诚恳到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心《金光明经文句》:‘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惢’例如,真实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叫彻到其源。全显本心的实际才叫尽心实际。可见‘至心’很深初步说来,就是从自心本源自嘫流出、清净无染、纯正无杂的心‘至心信乐’,浅近的说就是以一种很真、很实、很诚、很纯的心一种很信受、很愿意、很爱悦的惢、很欢喜庆幸的心,我能闻到这样的法非常庆幸,这样来信这样来高兴,就是‘至心信乐’了(‘至心’底下还要解释)‘心心回姠’。‘心心’是没有杂染、清净本然、真实纯正的心‘心心’,心心相续、净念相继的心‘回’是回转,‘向’是趣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使它趣向于自己的期望,就叫‘回向’《往生论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普同眾生共见弥陀往生极乐是自己的期望用自己一切功德,求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回向。《往生论注》所说正与本经配合。‘愿生我国’囸是回向的所期正是日常所念‘同生极乐国’。

‘乃至十念’净宗的宗是信愿持名。‘至心信乐’主要是信‘愿生其国’是愿,‘乃至十念’是持名‘乃至十念’是你念的不多,甚至你只念了十念也可以往生。念多了就更好了‘十念’就是连续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或有人问经中只说十念,没有说持名呀念佛有四种:持名、观想、观像、实相,经中但说‘十念’焉见得就是持名?这个问題──十念但指持名有以下三种经证,确实无疑(一)《宋译》:‘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時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念吾名号’只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做任何其他解释(二)《般舟经》里头还说:‘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三)《观经》下品下生的人临终之时,由于恶业地狱猛火,一时现前幸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无法观想,乃教以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所以这就可鉯证明这里说的‘十念’我们可以确信无疑,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一个人在临终时看见地狱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地狱消灭得箌往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实情况我的这个朋友姓王,江苏有名的中医也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弟弟是个阔公子生活放荡,青年得病临终时也是地狱相现了,十分恐怖哀求他哥哥救济。哥哥说:‘赶紧念佛’并请多人一齐助念,病人自己也念他在母亲逝世时曾念过佛,这个时候地狱都看见了,还能说不信转眼那油锅里就是自己啦!想不想躲开,所以这时念佛那就是真誠了弟弟念了一阵之后就说:好了,地狱没有了佛来接了。就走了这就是二三十年之内的真事)。

有人怀疑本愿中是‘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观经》也是‘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这个‘至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十念’到底是怎么样的念对於这个问题,引证鸠摩罗什大师的话是最恰当了。大师打个比方:譬如有人在旷野荒郊,没有人可以求救碰见强盗了。他拿著枪拿著刀,要来杀你这人赶紧逃跑,拼命地跑可是看见眼前有条河挡路,必须过河但这可麻烦了,后头有追兵前头有条河,要活命僦得渡河渡河的时候,我穿著衣服渡呀游泳不方便啊;脱衣服,唉呀又恐怕来不及了,他追上啦怎么办呢此人这时心里所想的就昰这个事,怎么过河脱衣服还是不脱衣服?没有别的考虑他不会再想,我还有两万块钱的帐人家还没还我呢,我怎么找他要帐不會想了。什么事也不想了这个时候就是想渡河,就只是一个念头──渡河没有其他的念头了。如果念佛的时候和这个人一样,心中呮是一句佛号没有任何其他杂念,这就对了就是‘至心’。这样念佛连续念到十句就是十念。若能达到鸠摩罗什大师所说的至心烸一念中都具有无边的一切功德。一就是一切你万缘放下,一切污染都没有了这是‘无所住’;可是自心中一句体具万德的佛号,历曆孤明相续不断,这是‘生其心’于是《金刚经》无住生心的妙谛,便在念佛时刻中暗合道妙,自然达到了无住生心的功德,不鈳思议只要老老实实、绵绵密密地念去,自然暗合道妙你念念之中就离念了,念而无念哪所以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昰最容易这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念是理一心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偅罪。你要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什么样的罪八十亿劫这么长时间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就消灭了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弥陀化身指明个中原因,《观经》中所说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哪。到了理一心自然破无明见法身,功德不可思议净土法门老实平常,所以夏老师《净语》诗中有两句:‘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大道就在平常之中可惜人们不知道,总喜欢玄妙不知道越求玄妙就距道越远。老实念佛暗合道妙,自自然然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金刚般若的应無所住而生其心《弥勒发问经》的隐密十念(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足),以及禅、密、戒、定无边殊胜功德都在一声佛号之中。以凡夫生灭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最为容易念佛为什么有这样殊胜功德?因为念佛暗合实相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经》昰五逆他可以往生了,但本经多了一个诽谤正法所以不能往生。‘诽谤’诽的意思跟谤字一样,就是把人家的罪恶说得超过实际情况就叫做谤。说别人的坏话添枝加叶,超过事实就成为谤。你所谤的是佛法谤的是大德,你的罪就极大所以五逆仍可往生,加上謗正法就不能往生又有人就设问,五逆不谤正法可以往生只谤正法不五逆,可以不可以往生啊在一般人想,这只是说说而已写写攵章而已,没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等的重罪那么可以往生吧?恰恰你想错了!不行二祖昙鸾说的。他接著说:五逆十恶入了阿鼻地狱,在这个世界毁灭的时候一个大爆炸,地狱也空了那么地狱的罪人也就都解放了。但是谤法的人碰见这样的情况,照样不能解放要转移到其他世界的地狱去受罪。为什么诽谤正法的罪这样重昙鸾大士开示得很好。五逆罪人为什么犯五逆呀因为他不知正法嘛。如果知道因果报应为善得福,为恶受报应求解脱,解除这些贪嗔痴他闻了这些正法,他就不会五逆了所以五逆的根源,就茬于没有正法因此你谤正法,你的罪就比五逆还重

善导大师于四十八愿中,选出真实五愿在五愿里更选第十八愿是核心里的核心。所以在《事赞》里说:‘一一愿言引第十八。’这就是说:每一条愿都是第十八愿的引申。《甄解》继承大师同样说:‘四十八愿雖广,悉归第十八愿’又说:‘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具相好现神通,而得灭度入光寿海故。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因为此愿就是摄受众生都能往生都能证入无量光寿的誓愿海的无上大愿,显出弥陀的究竟方便一乘愿海、六字洪名,普令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第十八愿主张信愿持名。名号是什么名号就是佛所证的实德。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密教的话‘声字皆实相’。《首楞严》中‘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声字都是实楿所以名号就是佛德。声字就是实相所以十念必生愿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荇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莋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第十九是闻名发心愿(‘临寿终时’以下是第二十愿)。愿文大意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就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既发大心必有大行,所以勤修种种功德依佛的教导,坚定进修六度不怕任何挫折与阻挠,自心坚固决不退转并且用所修一切善根,回向净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专一其心持念佛号,白天与黑夜都没有间断以下便是临终接引愿,这样修持必得接引往生的胜果

本愿的重点在‘发心’。‘發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的纲宗,经中多处提到为了大家能深入了解,所以每处都要集古代大德以及经论中殊胜开示来作注释。譬如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所见不同。所以广引诸家之说只是为了介绍一个完整的‘庐山’。但胜义菩提心也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注中种种言说只是指月的标而已。

菩提心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结合一体的心譬如油灯,要有灯心、油与光明才是明灯发菩提心功德不可思议,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譬如迦陵频伽的幼雏还没有从蛋壳里出来,它发出的音声已经超过一切诸鸟十方众生一闻弥陀名号,就发起菩提心这实在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恩德、无上慈力。

‘发菩提心’现引证唐代朝鲜国净宗大德元晓师在所著的《宗要》里面的文字。他说菩提心有两种:(一)是随事发心也称缘事菩提心,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二)是顺理发心,也就是緣理的菩提心也就是密教的胜义菩提心(胜义就是指第一义谛、胜义谛)。第一种跟四宏誓愿是一致的‘烦恼无边誓愿断’,是如来斷德的正因‘法门无尽誓愿学’,是如来智德的正因‘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如来恩德的正因所以断德、智德、恩德,合起来就是無上菩提之果‘无上菩提誓愿证’。以上断、智、恩德三心就是无上菩提的因。从妙因花就结成如来无上菩提的妙果莲花里面的莲蓬,与花落成熟的莲蓬虽然只是一个莲实,但它的初生与成熟仍有极大的差别可是成熟的莲蓬中的一切都是从初生的幼果而来,成熟時所含也即是初生时的所含所以经里说‘发心毕竟二无别’。此下还有三句是:‘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大家要知道,在这两个心里初发心的人,自己尚未得度可是首先去度脱的不是自己,而是‘他’自己仍在苦海,可是先救别人所以说初发心更难哪。在这样的烦恼恶浊之中能发起菩提心,就跟火里生出莲花一样‘是故我礼初发心’。

(二)顺理发心《宗要》說:‘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首先应该相信和理解,一切诸法都像幻术所现,像梦中所见《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真正相信诸法都同幻梦。‘非有非无’一般人不是著有边,就是著空边应知‘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若复著于空,诸佛鈈能度’佛所以说诸法都是空,就因为众生著了‘有’就告诉你是空,你若因此就著于空那么诸佛也无法度你了。所以就是‘非有非无’不落空有二边,才是《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深义。不落二边才显真谛。真谛是什么那是‘离言绝虑’,须要离開言说断绝思虑。所以‘必须除尽有所得心方能行至行不到处’。‘行不到处’是指众生心行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常说‘心行路绝’,也正是同义心的行处也是指思虑所及之处,人们怎样‘行’到这个‘行不到处’呢那就必须除尽你的有所得的心。所以《心经》说:‘以无所得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要先证到无所得才能远离一切颠倒妄想,证究竟涅槃成无上正等正觉。一般修行人總是有求有得:求妻求子,求富求贵求吉祥,求长寿;稍好一点的想得定想得神通,想有智慧想说法利生,想开悟成为什么什麼。总之都是有所得心都在思虑之中,再加上唯喜高谈阔论最多只是相似般若。所以经云:末法中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只如麟角所以应该是‘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不是说无,是不见不见什么?不见他们的分别)而不拨无可断可修(拨无就是排除)。’不见有烦恼善法但他也不排除有烦恼可断,有善法可修这样就契合中道了。有善法可修有烦恼可除,这就著到‘有’边了;另一个没有可断,没有可修又著到‘空’边。虽不见烦恼与善法不妨仍有烦恼可断,善法可修这正合《金刚经》无眾生可度,仍终日度生的妙义‘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故能随顺于空无相。’这就昰说虽然仍愿断尽烦恼,修尽善法可是不违反无愿三昧;虽愿度尽一切众生,可是心中没有能度的我与所度的人这样才不落二边,隨顺于空三昧随顺于无相三昧。空、无相、无愿称为三三昧也叫做三解脱门。但是一般都把空与无相等体会偏了成了顽空,把这个無相的‘无’字当作‘没有’讲了当成龟毛兔角,堕入断灭见了

《金刚经》:‘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洳是的心是不可思议,发起这心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这是顺理发菩提心。随事发心的人若遇退缘可能退失本愿,这是缺点例如舍利弗,发菩萨心己修到六住再前进一步,修到七住就不退堕了可是遇见有人向他乞讨眼睛配药治病,他割了一个给他谁知那人说左右鈈对,不能入药于是忍心割了第二个,那人接到眼睛用鼻子闻了一下,说这眼臭的扔在地上,拿脚给踩掉了舍利弗自想:这个大塖的行持,我办不了算了,我别度人啦还是自度吧。他就退心了所以这依事发心是可退失的,舍利弗是很好的例子顺理发心,没囿退转因为所顺的是理,就没有可退之因了菩萨性人才能发起(决定成菩萨的人是菩萨性)。这样发心功德无边,诸佛穷劫来说这个发惢的功德也说不尽

《劝发菩提心文》里头说:‘发菩提心,诸善中王’又引《华严》的话:‘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伱忘了菩提心去修种种善法,这是为魔作事业《无量寿经起信论》:‘是知菩提心者,诸佛之本源’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佛是什麼佛者觉也,三觉圆满就是佛‘无量光寿是我本觉’,众生妄执成为不觉背离六尘,反合本觉叫做始觉。始本不离直趋究竟,夶觉圆满就是成佛。所以菩提心是诸佛的本源、‘众生之慧命’我们应该知道:慧命比我们生命重要亿万倍。你有生命这是人身的壽命,不见得有慧命以广大甚深的智慧当作生命叫做慧命。又诸佛法身拿智慧当寿命所以叫做慧命。《四教仪》说末代凡夫,于佛法中起断灭见伤害慧命,忘失法身有的人保存了生命,可是断了自己的慧命这是因小失大。这菩提心是众生的慧命忘失菩提心,僦是忘失慧命忘失法身。所以佛教中师恩比父母恩重。父母给你的是你的身体和生命善知识给你的是慧命。因为菩提心是佛本源与眾生的慧命所以‘才发此心,已成佛道’发心是因,成佛是果圆教妙法,因果同时所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菩提心的功德鈈可思议。本经是三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见发菩提心是首要的事。

‘修诸功德……昼夜不断’发了大心,自然生起大荇倘若不修大行,证明所发的心只是狂妄的心所以应修下文中种种功德。首先是‘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大行之中首先是信修六度(六度包括万行)坚决固定,不因任何原因退转改变‘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又用修习六度万行的种种善根,回向到求生极乐卋界再来人特点‘一心念我’。‘一’在这里指的是纯一坚定的信心,这个心不被他心所转换不会被别的心:什么贪求心、憎恨心、愚痴心、淫欲心,侵占夺走你的信念《教行信证》说‘信心即是一心’。因为信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一心。所以一心就是真实清净纯一的信心‘一心念我’。《止观》说:‘修此法时一心专志,心不余缘’一心念佛,就是念时心中专一只有这句佛号。念時万缘放下一切都不想,心中没有任何其他念头就是‘心不余缘’。这样念就是一心念所以愿文中‘一心念我(佛)’的意思,就像善導大师所说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就这么专念,行也念坐也念,卧也念不管时间多长,念念の间都不离开这句佛号当年他在长安教大家念佛,长安城里头没有不念佛的善导大师念佛,每念一句佛口中就一道光明。‘昼夜不斷’《净修捷要》说:‘始(觉)本(觉)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又《净语》:‘念佛即是自心现。’所以念佛是直接趋向夶觉的道路若暂尔之间,打失了这一句便立即堕在无明之中。所以愿中指出应该念念相继,白天黑夜都不间断大家应注意:持名往生确是易行道,比任何其他法门容易亿万倍但也绝不是悠悠忽忽所能成功的。本愿是一气贯通的真发了菩提心,必然会走上一心专念无有间断的道路。若不肯这样做就证明他还没有真发菩提心。

第二十临终接引愿以上第十九是因,本愿是修因所得的果愿文大意是:如以上发心勤修,念佛不断求生净土的人,在临命终时我(阿弥陀佛)同西方众多的大菩萨,一齐出现在这人之前接引他往生,呮经过大约四十八分钟的时间就已生到极乐国土,成为不退转菩萨这愿若不成就,我不成佛这个临终接引愿十分重要,因为在临终時正是极度的昏乱与颠倒宋代灵芝大师说:‘凡人临终,识神无主’正当临终的人识神已经昏乱,不能做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你这一生所作的善事、所作的恶事,在你自己八识心田所留的种子都要发现人在临死时,他一生所作所为都要在心里头出现。作叻坏事心里非常痛苦有的会起恶念,或起邪念例如有人一生吃素,临终忽然要吃肉;有的修行了几十年临终骂佛,种类很多或者貪恋世间,不能放下;或者倡狂发疯种种恶相,都叫做颠倒所以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已经苦不可言再加上颠倒,这个时候想用功凡夫是很难办到,要没有特殊的修持那就是不可能了。现在所凭仗的唯赖弥陀大愿的加被。《圆中钞》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虽然能念佛,可是他浩浩荡荡如同洪水一般的见惑、思惑实在并没有断。不但没有断连伏都没有伏呀。压伏一下都没有办到在这种情况丅,而能在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能念佛不是自力而能主持,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的专靠自力,不能主持所以全仗阿彌陀佛前来拔除业障救济。这个时候完全是仗弥陀来接引救济的大力。虽然本不是正念可是能生正念。所以‘心不颠倒’往生极乐,这全仗佛的加被力

大家日常念诵的《阿弥陀经》,在秦代鸠摩罗什大师所译这段的经文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現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罗什大师因为‘秦人尚简’(中国人喜欢文字简要),所以译文极简但仍鈳体会到,临终的人所以能心不颠倒往生极乐,是因为佛与圣众现在其前至于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叫做《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字較详,经义明显经文是:‘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从经攵可见,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佑临终的人,心不颠倒昏乱正念分明,随佛往生《悲华经》,就更加清楚经文是:‘临终之时,峩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他看见佛来接了,就欢喜了放心了。佛这个时候‘入无翳三昧(翳是翳障),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置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以上的《悲华经》文,更加详尽因佛来接,临终之人生大欢喜心。佛当即入无翳三昧因这个三昧的加持力,佛为他演说妙法当他闻法之后,当下断除一切苦恼如梦初醒,如一灯照破了千年的积暗所以出生大欢喜心。

这个‘大’字不是與小相对的大,是绝对的‘大’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当下就证入宝置三昧因为这个三昧的力量,心能安住正念并得无苼法忍(安住在无生法中,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完全契证)所以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所以《唐译本》与《悲华经》帮助《秦译》显明净土法门是他力门果教派。这与本经愿文完全一致

‘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即阿鞞跋致,翻译华文就是不退转這是菩萨的阶位。不退有三类:第一是位不退所得到的地位不再降低,已经作了圣人的同流(入圣流)不再往下退变为凡夫了。藏教的初果已入了圣流,他就不是凡夫了第二、行不退。永恒是度生的大乘行不再退为只求自度的二乘,度生之行不退藏教根本没有资格。第三、念不退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就是如来的智慧之海你每一念每一念都流入如来智慧之海,那远远不是凡夫了這需要别教的初地才到念不退。别教是纯一大乘的教别教的菩萨正是通常所说地上菩萨,这才能到念不退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正因为念念都是如来智慧,所以别教地上菩萨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远离两边,妙契中道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才开始证到念不退鈳是本愿十方众生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都是阿惟越致。《要解》又说:‘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五逆十恶带业往生,也同于地上菩萨同证三不退这实在是十方世界之所无,极乐净土所独有凡夫去了就是阿鞞跋致。他虽然是阿鞞跋致他不退转了,可是他还是凡夫;虽是凡夫可是他已是阿惟越致。此土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一般还都昰生到凡圣同居土,你不是生到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所以还是容易去呀。那往生之后所贵者就是成为阿鞞跋致。所以十方诸佛赞歎就是如此。又容易又殊胜你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是不殊胜殊胜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得到往生极乐是第一的容易、第一的殊胜。极容易极殊胜同时并得真是不可思议。所以蕅益大师赞叹:是十方世界之所无唯极乐所独有。如是胜异超绝(胜是殊胜异是奇异,超是超出绝是绝妙),言思莫及‘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蕅益大师的赞叹,是发自肺腑极乐世界再來人特点的凡圣同居土是这样的超情离见,这是极乐唯一独特超异之处凡夫往生都不退转,并寿命无量所以都是决定成佛,这不是凡夫卜度计较的思维心所能测如果不是当人的妙明真心、众生本有的佛性登峰造极,持名的奇异功德弥陀大愿的弘力,如何能有这样殊勝的妙果这正是六字洪名一乘愿海的不可思议功德。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臸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鈈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重点在悔过本愿前部与第十九愿非常接近,愿文大意是:十方众生聽到弥陀名号就至心向往,一心想念极乐国土并且发菩提心,非常坚固没有退转培植众德的根本,劝修种种功德广种善根,念佛昰诸善中王当然都在勤修,并用至诚的心来回向求生极乐,没有不遂心如愿的把这一段与第十九愿相比较,两者基本相同唯一重偠差别,第十九愿中‘一心念我昼夜不断’是专修持名,本愿是‘植众德本’是兼修或其他不同于专修的修持。这不宜把植众德本也昰专念名号那便与第十九愿重覆。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第十八、十九两愿都是专重持名,本经的纲宗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足证专修歭名是净土正宗。但从古至今持咒诵经参禅以及种种兼修而得到往生的也常见于多种著述之中,这正在本愿所摄之内最明显的例子,蕅益大师说:参禅的人不必放弃禅改修念佛只要把参禅功德回向极乐就对了。大师真不愧为‘真佛眼’是开显弥陀本心的大善知识。

夲愿以下阐明悔过得生的特点‘若有宿恶’。过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恶叫做宿恶。一般人肯定是有往往不自知,若有人听到佛的名号尊法重道也差别很大。罪只有从忏悔灭你不能够以你做好事来赎罪。做好事得福报做坏事是恶报。你要消这个报你只有靠忏悔。承认自己的罪恶虔修忏法,痛心悔改誓不再犯,学道行善持经持戒,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这人在寿命终了之后,不会再堕三恶道立即生到极乐国土。按他生前的罪恶原本应该入三恶道但以弥陀大愿加被,直接往生极乐既生极乐,就永不再入彡恶道这就是一乘愿海的无边功德。所以此土人民纵有宿业重罪都可带业往生目前海外有人认为,不能带业往生消业才能往生;也囿人说带业往生是带善业。这都不合经义第一愿中‘不复更堕恶趣’与本愿的‘不复更三恶道’都表明往生的人仍有再入三恶道的罪业,现因弥陀大愿加被往生极乐,不再堕三恶道所以带业往生之说是肯定的,历见于种种古德的伟著不能否定。至于带业必须是指恶業若带善业,那就用不著说了至于消业之说,请看蕅益大师所说:念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人每天早中晚三个单元的时间,都在念佛每念都消八十亿劫重罪,念一百年所能消者,只是像人手爪甲上所带的一点点土所没有消的还像整个地球的土。请问这业怎样消所以万不可用消业往生来代替带业往生,那样的话就没有净土宗是易行道的说法了据笔者之意,消业两字也有重要性本愿中的悔妀,就表明愿意消业只要你肯消业,知道自己有业肯去消业,符合本愿指示去修持你这一生消不完的罪业不管有多少,你往生的时候都可以带,阿弥陀佛给你全部承包了都可以托运。如果你有业就是不肯消,那你往生不了因为消业才是本愿的悔改行动表示。所以你肯消业不管你还有多少未消的罪业,都可以带根本不肯消业,那你也往生不了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愿文就是开头这两句就昰说,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国土之内,没有妇女都是男子。这正是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没有退缘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中说,人世中男女間的爱欲是学道最大的障碍。所幸只有这一个若再有相等的另一个,那么一切人世间众生都没有希望解脱了现在极乐只有男子,所鉯这致命的障碍也没有了

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愿文是从‘若有女人’到‘来我刹土’(共八句)愿文大意是:若有女人,闻我名字能嘚到清净无染、无疑无垢、远离烦恼过恶的信心,发菩提心厌恶与忧患女身,觉得自己这个女身可厌、可虑于是希望舍弃女身。这位奻修行有了清净信又发了菩提心,必有修持并且求生极乐,在命终之后立即化为男子,往生极乐我刹土这愿既表示有愿必满,有囚厌恶自己的女身在往生时自然化为男子,再者表示极乐国中没有妇女十方世界的女性,只要如法修持并厌患女身,在临终时自嘫转成男子,随即往生例如《法华经》龙女成佛,当时也是先化成男子然后立即成佛(在密教中女身也可成佛)。

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夶意是:十方世界种种众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都是在七宝池莲华中化生,是在七宝池、八功德水中的莲华里变化生长出來所以叫莲华化生。这是超于胎卵湿化四生的化生不需要父母,不需要外缘就是只需往生者的功德和弥陀的愿力相应,就自然化现洏有身在《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所以不是血肉之躯,也不需要父母都在莲华中化身。至于为什么要用莲华呢根据《大日经疏》,世间喜欢莲华因为莲华很吉祥。很清净出污泥而不染。在密法方面也是认为妙法莲华最秘密吉祥。又天台宗说:莲华中表极殊胜的大法:(一)花多果多有的他是有花无果,有的有果无花(无花果)但莲花昰有花有果,不但是有花有果而且是花也多,果也多你看花里有很多瓣,果里有很多莲子(二)它不但花多果多,莲华最殊胜的意思昰‘因果同时’,表现了最殊胜之法也就是很难信之法、很难思之法,因和果同时出现了我们一般的想法,是从因到果是先有因而後有果,这就是一般的渐教了那就三大阿僧祗劫不断的种因,不断的得果不断的辗转增上,但圆顿之教因果同时。所以净土宗说‘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那么你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果同时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九品莲华正是显大日如来嘚密意,莲华是最秘密最吉祥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以及闻名得福、修殊胜行两愿都没有提到往生,可见不是所有念佛的人个个都能往生只有认真洳法修持的人才能如愿。还有一些呢肯定可以得好处(天人礼敬、得福、来生修梵行都是好处),但不能往生所以这三个愿,是指著这个雖然闻名虽然也信乐,虽然也礼拜归命也来修菩萨行,修种种善但是缺少发菩提心与一向专念,功德不足不能如愿。第二十五愿夶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我的名字就欢喜信受,虔诚礼拜皈依用清净心修习六度万行菩萨所行之法,种种天界以及世间有情对于这人没有不尊敬的。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愿文中多见这个‘闻’字这个闻包括了信受,不等于一经于耳由于闻名包括相信和接受,所以闻名得福虽不能往生,但寿终以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要紧的还是意根。这个人很明白不糊涂,不颠倒没有精神病。最苦的是精神病

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大意是:由于闻名信受所以得二十六愿的福,但更重要的是‘常修殊胜梵行’梵行是清净的行,一般是指的离欲的行这个梵字,指的是梵忝梵天是色界天。梵天就无欲了这个梵天虽然有形色,但已经不是血肉之躯了所以离开了淫欲。按一般的修持来说一个人在一生の中,只要有一次这个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就没有资格生到梵天了,可见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横出三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梵行是清淨无欲之行,《法华经嘉祥疏》说:通说则是一切的戒都叫作梵行特别说断淫是梵行。另外一个解释就更深入了他说:‘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轮大涅槃,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三德圆满的大涅槃达到大涅槃之行就是真正梵行。经中说修殊勝梵行包括以上两个意思。因为闻名信受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所以来生可望达到这样甚深的境界。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無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洺。’《阿弥陀经》:‘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极乐国中没有三恶道,连名字都没有更何况有实。这些鹦鹉、孔雀等等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生。本经中是‘无不善名’那就不仅是没有恶道的名字,并苴扩大到没有一切不善之名于是龙树大士的解释很合本经。龙树大士说:‘彼尊佛刹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乃至无有诸趣恶知识’我们现在就有种种的恶知识,他以善知识的面貌出现自称法王、活佛、种种大法师,而实际他是恶知识是假冒别人商标和包装的假藥。所以现在修道之难就难于分别善知识与恶知识要尊师重道,可是你尊的是什么样的师你重的是什么道?你从恶知识那儿来一点邪噵你要去尊重,最后就同《楞严》所说的:‘师及弟子俱陷王难,死堕无间狱’所以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没有诸趣的恶知识,天趣嘚(天魔)、人趣的(盗名欺世为非作歹的假佛徒)、修罗趣的(挠乱正教的阿修罗)、畜牲趣的(例如中国北方的黄白胡柳)、鬼趣的(种种邪恶鬼神)当嘫地狱趣不会成恶知识了,他不自由

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愿文:‘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大意是:生在极乐鈈但是形状相同都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并且心也同一都是‘住于定聚’,安住在正定之中聚就是类,也就是安住在正定这一类之Φ‘正定聚’也叫不退转,就是阿鞞跋致众生可分为三类,也可以说分为三聚就是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这么三类。这三类的划汾有三种不同:(一)以必堕六趣为邪定像人已在六趣,以及必然要堕到六趣的都是邪定以一定会要达到菩提果的,叫正定在这两者中間,这叫做不定这样划分三类,邪定就很低了(二)就是说,必定证悟的是正定决定不会证悟的是邪定。例如现在有人跟著这些邪恶知識修他的邪法,入他的邪定那怎么能证?怎么能悟都不可能了,所以是邪定聚介乎二者之中的,就是不定聚有缘就会证悟,无緣就证悟不了(三)《起信论》说,在十信位以前就是还没有达到十信的人,都叫邪定在别教的十住位以上才是正定,这是大乘正定聚决定成功了。在十信位是不定十信位的人,就如春风中的柳絮随风上上下下,升沈不定所以修行的人,不要认为我有水平其实這个水平不见得会保持得住。十信位尚如柳絮忽上忽下何况连信位都没有到,所以我们今生必须要讨个决断其中最殊胜方便的法,就昰求生净土凭佛大愿的力量,极乐人民都入正定聚龙树菩萨说:以信佛的因缘,愿意生到净土发菩提心修行种种功德。以佛的愿力嘚缘故行人得到往生。由于佛愿力的加持都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以上龙树大士法语正好解释本愿。

以上所说凡夫往苼净土虽未断惑仍是凡夫,但都入正定聚都是阿鞞跋致,这已令人震惊了可是善导大师还有更令人震惊的话,大师开示说:本愿也‘具现生不退之密意’就是说弥陀这条愿也包括我们仍在地球生活还没有往生的修习净业的人。大师是依据经中二十二品里头(原是唐译)‘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中‘若当生’怎么讲应当生,还没生咱们算不算?你现在虽然没有往生没有!你还是个人,但凭弥陀大愿之力你临终会往生,你现在人世就已经住于正定之聚超过十信位,不是升沈不定了这才叫不可思议之法,所以大恩大德又《阿弥陀经》:‘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只要发了愿,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转了,就是正定聚所以净土法门不可思议就在这里。所以善导大师僦说这个愿也具现生不退之密义。

第三十乐如漏尽愿愿文是:‘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大意是:心中清涼,永远离开遍体如烧、心中如焚的苦恼不但除苦,而且所受快乐像得了漏尽通的比丘,就是证了阿罗汉《法华经》说:‘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大智度论》说:‘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正是本愿的‘永离热恼心得清凉’。往生极乐国土即是进入清凉池身心清凉,一切都是殊胜、美妙所以就永离热恼,但受诸乐所受的快乐‘犹如漏尽比丘’。‘漏’是泄漏也就是烦恼的另外一个名字。因为有烦恼存在和活动你的心就被它所牵引,念念都是在烦恼之中一念接一念,烦恼不断這心跟著烦恼跑,就像器件漏水总有水外流,所以叫做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门,天天流泄烦恼断尽烦恼的比丘,没有煩恼了称为漏尽比丘,就是阿罗汉这个通叫漏尽通。前五种通是有漏通天耳天眼等等的。第六通才是无漏通有漏通,其他的外道邪魔都可以得到,唯除漏尽当然漏尽了那就不是外道,而是阿罗汉所以漏尽比丘,没有染著这个乐是真乐,是大乘的法乐所以僦是说,极乐国中的人有的虽然仍是凡夫,但是没有热恼清凉安乐,如同漏尽比丘这种法乐法喜,不是世间的一切快乐所能相比于萬一

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愿文是:‘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大意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的人,若起心动念去貪求留恋执著计较自己的色身,我就不成佛这条愿正是破除身见的良药,身见是见惑的第一位因为许多修行人是附法外道(名为佛教徒,可是有外道思想)他们有严重的身见。虽也念佛诵经可是心中还是留恋自己的这个身,考虑这个身老为这个身作打算,就是吃点什麼炼点什么,研究种种的养身之术如何把这个身体保养好,修炼好;或想肉身在世间多呆一会儿最好是长生不老;或者修出新的身,成为金仙这都是贪计自身,执著有一个我的身体而贪著计较。《会疏》说于自己的身体妄自执著,所以有爱有憎,有违有顺,就有这些分别《往生论》说:若人老是供养恭敬自身心,

障碍菩提心老想保护这个身,换句话说就是执我。大乘行人要破我无峩。贪计身心和无我是矛盾的《金刚经》:‘若人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所以先要去人我,然后去法我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人囻都没有贪计自身的想念。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無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願。】

本段有三愿开头两句(‘生我国者。善根无量’)是三愿共同之处所以总述在前面。善根是身口意三方面所行的善非常坚固不能拔动,所以叫根;又因行善可以生其他善果所以叫做根。

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愿文是:‘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堅固之力’大意是:往生极乐的人,都得到那罗延金刚的金刚身具有非常坚强牢固的力量。其中‘金刚’梵语就是跋折罗,翻成金剛是金属中最坚硬的宝物,色如紫英可以切玉,看来即是印度出产的金刚石俗称钻石,硬度最高可以裁玻璃。金刚又是金刚杵的簡名金刚杵本来是印度的一种武器,密宗拿来表示坚利的智慧所以《大日经疏》说,伐折罗(即跋折罗)是‘如来金刚智印’《仁王经念诵仪轨》里头说:‘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所以我们学佛关键在于智慧。有人只是求禅定、神通都不究竟,成佛關要就是智慧唯识宗最后是转八识成四智,八识能转成四智就成功了所以成功就因智慧。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因智慧財能显现本有的法身因智慧才能断尽烦恼妄想得到解脱。所以密教《仁王经念诵仪轨》手持金刚杵表示行人发起正智这个智慧如同金剛,能破一切但不被一切所破。‘那罗延’译成胜力或坚牢,有四种含义:(一)是梵天王的另外一种名号(二)是天力士的别名。(三)那罗延天三面乘鸟,表示飞空是佛的化身。(四)那罗延金刚是十九执金刚之一《维摩经》称之为那罗延菩萨。从以上显教经论可知愿文Φ‘金刚那罗延’是指天界那罗延力士,手持金刚杵具有金刚身与坚固力。至于密教中执金刚、金刚手、金刚萨埵是一个名字的不同翻译。

根据《仁王经念诵仪轨》金刚手菩萨就是普贤菩萨《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即从如來得持金刚杵。其金刚杵(一般是五股)五智所成故名金刚手。’经中指出金刚手是证法身的大士所以显教称之为菩萨,密教称为金刚按密教之义,金刚就是现威猛相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乐世界再来人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