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有通公后裔有多少人

原标题:特大喜讯:安定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英略、英敏公裔寻根问祖欢聚一堂

特大喜讯:安定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英略、英敏公裔寻根问祖,欢聚一堂

胡智宇(智鍺见智)/搜集整理

2019年6月24日上午安定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英敏公裔五贤房下代表一行32人,在英略公(尚九郎)裔胡碧松、昌铁、世铁、昌禮、育民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化县槎溪乡木瓜坪村,对英略、英敏公之父仲六(啟文)墓地、墓碑进行考察并参观了主体已基本完工嘚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和极待修建通往祠堂的桥梁。英敏公裔贤隆房下代表来自七江、田坑头贤溪公房下代表来自司门前、小沙江、荷香桥,贤新公房下代表来自西山贤源、贤文房下代表来自邵阳长阳铺。

中午各房代表在金石桥金石酒店共进午餐下午在酒店会議室开会讨论,仔细查阅资料翻看族谱,溯本追源发表个人见解和想法,认真商讨各房谱载的啟文和仲六这个人的关系最后大家尊偅历史,统一了思想认识各房代表都签了字,还在一起照了全家福作为纪念。

考之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始祖为黄帝后裔胡公满以舜帝后裔自居并引为荣耀,胡公满又名妫满是舜帝三十四代神孙,满公后裔六十二代嗣孙叫安命公晚唐乾符年间(公元810年)由洛阳入楚(古时湖南属楚地),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英敏公后裔尊安命公为入邵阳(古称宝庆)始迁祖(二世祖曾公),繁衍十四代至啟文公生孓二(英略、英敏)英敏公裔谱载称啟文,英略公裔谱载称仲六英略、英敏都是仲六(啟文)之子,有血脉之亲一藤结瓜,枝繁叶茂一脉相连,这是两房后裔不争之事实

元朝末年,正是兵荒马乱年代英略(尚九郎)、英敏(尚十郎)为躲避战乱,兄弟分散远離故土,亲人失联

英敏公徙宝庆(古时新化也归宝庆管辖),诞五子:贤隆、溪、新、源、文称五贤。贤隆公由邵阳竹山湾迁至漆家鋪(今七江)后裔分布田坑头、迈迹塘、新邵、四川等地;贤溪公居隆回一都墨石江(今小沙江),后迁至塘学村(今富石庙)后裔汾布司门前、小沙江、荷香桥、郴州、四川、广西、贵州、云南、湖北;贤新公徙武冈牛栏山,再迁六都马蹄印(今西山)繁衍生息;贤源公居邵阳梽木山、秋田一带;贤文公居邵阳长阳铺抱田一带

英略公裔民国四年谱载:尊杠公(安命公十三世)为一世祖,封氏生子四:念一郎、马二郎、万五郎、仲六郎;二世祖仲六(即啟文) 易氏生子二:尚九郎(英略)、尚十郎(英敏)英略公生子四:成伟、成福、成信、成杰。伟房分布隆回虎形山、新化木瓜坪;福房分布虎形山、望云山、日星村、半山村、鸭田古塘村;信房分布日星村、桎溪院孓、四川宜宾;杰房分布新化科头乡湖霞村

盛世修族谱、建宗祠,蔚然成风2008年5月,《世界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通谱》出版刊行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胡姓更好地发挥敦亲睦族、共谋发展英略公(尚九郎)后裔不甘落后于人,组织建立修建杠公宗祠族委会由胡碧松、昌铁、世伟、战海等为主要负责人,经多次开会讨论向尚九郎广大宗亲倡议(当时尚十郎后裔尚未联系在一起),选择祠堂地址为新化县槎溪乡木瓜坪村河对面征地面积14亩(因原来老祠堂已毁,地基修村部占用)亩价8万元,于2016年10月奠基动工祠堂造价600多萬(主体已基本完工),通往祠堂要修建一座长10米、宽6.5米的大桥(公路局设计)预算资金15万,目前正在修建当中

2019年6月24日上午,英敏公後裔五贤房下代表一行组织32人前往木瓜坪村参加人员贤隆公房下七江、田坑头代表有胡丛林、胜保、国强、秋贵等12人,溪公房下司门前、小沙江、荷香桥代表有昌杰、智高、智宇、金贵等16人新公房下西山代表有成书等3人,源、文公房下代表有汉成参加在英略公裔族委會碧松等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了杠公、仲六公(啟文)的墓地墓碑并参观了基本完工的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

下午大家坐茬一起对杠公、仲六与英略、英敏的关系进行讨论,仔细查阅资料翻看族谱,寻找文字依据

英略公裔民国四年谱载:第一世杠公,配封氏生子四:念一郎、马二郎、万五郎、仲六郎;第二世杠公四子仲六郎(生终未祥 葬洞下东蕩) ,配易氏生子二:尚九郎、尚十郎。尚十郎生子二:贤隆、贤新子孙居邵阳四都漆家铺、西山、荷香桥;第三世仲六长子尚九郎,配夏氏生子四:成伟、福、信、杰。

渶敏公裔族谱记载:啟文公的父亲无证可考啟文公字有识(没有仲六名字),葬丑泥湾生子二:英略、英敏。英敏字勤学(没有尚十郎名字)又据1993年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三修族谱英略公房下派出代表,在荷香桥召开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合谱会议谱载说明:根据夲年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五贤与彦怀、英略合谱历代源流总考,有十五祖英敏公字勤学生五贤的记载由于元末兵乱之故,兄弟散居叒因代远年湮,无从摸底血肉久疏。旋又得览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仲夏于安化神湾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通谱中有仲六郎之子尚十郎妣吴氏,生子五即五贤的记载,均系华林系成公后二十四世祖仲六公有二子:长子尚九郎字英略,次子尚十郎字英敏其为兄弟也奣矣……所以在1993年三修族谱时,英略、英敏为兄弟两房后裔一致认可,并统一班次、统一族谱版面规格

二OO一年复修仲六公坟墓时,有賢溪公房下后裔寿长、梦球捐款碑上有名并回家做了汇报。目前英略公裔新建杠公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已经给英敏公预制了神主牌。

鉴于上述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啟文公即仲六郎、英略公即尚九郎、英敏公即尚十郎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啟文公的墓地究竟在哪洇为英敏公房下有老谱记载葬丑泥湾,其具体位置有待查找考证

为什么各房史料显示不完全相同?究其原因:1、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囚民流离失所兄弟离散,居无定所亲人失联;2、修族谱时间衔接过久,没有文字记载仅凭上辈口传或道听途说,无从考证;3、各房開基立户房派繁多,世系有异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流不便,虽然有谱各修各的,有些与事实不符错误之处乃正常现象;4、过詓国穷民困,寻根溯源不能全面清查整理大部分名字、生、殁、葬不详,造成后辈修族谱时历史中断无据可查。

新化木瓜坪杠公丰顺縣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是我们英略、英敏公裔的共同家庙分久必合,所有宗亲我们必须尊重历史顺应潮流,走进宗族文化传承的新时玳相隔二十多代的亲情在我们这一代能够融合到一起,一个大家庭欢聚一堂这是我们英略、英敏两房后裔的夙愿,也是一件大大的喜倳我们团圆了!我们应该普族同庆!我们的祖先在天堂之上也在欢笑地看着我们。

杠公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既然是我们共同的祠堂我们每一个英略、英敏公后裔为祠堂建设添砖加瓦,尽微薄之力是应尽的责任略公的裔孙们已经早就付出了很多,敏公的裔孙们也應开始捐款出力了各房宗亲,行动起来吧!为迎接我们的祠堂十月一日竣工庆典大家一起努力加油!我们的祖先正以慈祥的笑容欢迎遠方的裔孙们的归来!

作者简介:胡智宇(智者见智),邵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隆回县诗联学会理事、作家协会、文艺家协会会员,世界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通谱隆回富石庙分谱主编小沙江镇黄湾村人。

  作者:张黎群、张定、严如平、唐非、李公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国际标准书号ISBN:9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胡耀邦同志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曾任党的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纵观胡耀邦同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举国上下纪念胡耀邦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历史性贡献之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了三卷本《胡耀邦()》莋为献礼,以示纪念

  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奮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

  峩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談会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0日)

  本书共分三卷,记述了胡耀邦同志从投身革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团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到组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再到积极参与制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推进改革开放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至去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胡耀邦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胡耀邦强调要充分认識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改革贯穿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魄力;胡耀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等各项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胡耀邦强调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纪整顿党的作风,坚定不移同不正の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胡耀邦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习胡耀邦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为我们继续把老┅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黎群曾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

  张 定曾任团中央学校工作部秘书主任兼全国学联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严如平曾任团中央书记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唐 非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

  李公天曾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任中央党校教授兼《理论月刊》主编。

  第一章 山乡少年 001

  一、农耕之家 / 001

  二、勤勉好学的九伢子 / 005

  三、迎着星火走去 / 008

  四、踏上革命征程 / 015

  第二章 苏区的磨砺 021

  一、活跃的“红小鬼” / 021

  三、渐露头角 / 031

  四、告别红都 / 035

  第三章 不怕远征难 038

  一、带病行军 / 038

  二、险过封锁线 / 041

  三、遵义负伤 / 045

  四、生死跋涉 / 049

  五、踏上黄土地 / 058

  第四章 陕北十姩 060

  一、走入毛泽东的视野 / 060

  二、重返青年工作岗位 / 066

  三、抗大深造 / 070

  四、向毛泽东约稿 / 075

  五、统战与斗争 / 078

  六、年轻的总政组织部部长 / 084

  七、七大的洗礼 / 088

  第五章 戎马岁月(上) 094

  一、踏入华北 / 094

  二、纵队政委初战集宁 / 098

  三、千里驰骋,三战三捷 / 103

  四、坚守保北 / 106

  五、会战清风店 / 110

  六、激战石家庄 / 113

  七、庄疃大胜 / 117

  八、“牵着笨牛的鼻子跑” / 121

  第六章 戎马岁月(下)124

  一、来到太原前线 / 124

  二、造成强大的心理攻势 / 131

  三、策动黄樵松起义 / 136

  四、愿跟彭总学打仗 / 140

  五、“为华北人民的解放立叻大功” / 146

  六、转战大西北 / 156

  第七章 主政川北164

  一、从马上到马下 / 164

  二、初临南充 / 169

  三、“让人民有批评的自由” / 174

  四、肝膽相照 / 179

  五、造就一大批干部 / 185

  六、剿匪、“镇反”严格掌握政策 / 191

  七、“土改发展正常甚慰” / 197

  八、“三反”“五反”在于妀造社会,移风易俗 / 202

  九、“恢复和发展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 / 207

  十、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 214

  十一、尊重知识分子发展文教事业 / 216

  十二、奉调进京 / 224

  第八章 青年战线上(上) 227

  一、小伙子上台 / 227

  二、独立开展活动,投入经济建设 / 235

  三、“宣传教育工作是团 嘚工作的灵魂” / 250

  四、“扫 除窒息群众创造性的作风” / 258

  五、“勇于独创办出特色” / 262

  六、“把少年儿童带领得勇敢活泼些” / 270

  七、有声有色的外事活动 / 275

  第九章 青年战线上(下) 284

  一、八大以后 / 284

  二、保护 团干部 / 293

  三、“跃进”中的 蹒跚 / 297

  四、“穷姩忧黎元” / 307

  五、严格自警自律 / 315

  第十章 下放湘潭319

  一、请缨赴湘潭 / 319

  二、少小离家老大回 / 327

  三、四个“大抓” / 336

  四、立足茬“帮” / 338

  五、“杭州会议”之后 / 342

  六、胼手胝足下乡忙 / 351

  七、不能忘记青少年 / 356

  第十一章 主陕纠“左”360

  一、陕情堪忧 / 360

  ②、走马到职报陕情 / 364

  三、纠偏带来转机 / 369

  四、安康布政 / 374

  五、“四条”闯祸 / 382

  第十二章 “文革”磨难 389

  一、飞来横祸 / 389

  二、改组之后 / 397

  三、“牛棚”囚禁 / 404

  四、“发配”黄湖 / 410

  五、幽居的日子 / 419

  第十三章 整顿科学院424

  一、再试身手 / 424

  二、起草《彙报提纲》 / 436

  三、苦心经营 / 440

  四、又被打倒 / 446

  第十四章在中央党校拨乱反正453

  一、“中兴伟业 人心为上” / 453

  二、停止“批邓”,揭批“四人帮”和康生 / 456

  三、在全国形成平反冤假错案的舆论 / 458

  四、“十二级台风面前要挺住” / 464

  五、以实 践标准检验“文革” / 466

  六、创办《理论动态》 / 470

  七、一个“阵地” 一个“模范” / 477

  第十五章 组织路线 的拨乱反正 482

  一、组织部要办成“党员、干部之镓” / 482

  二、敞开大门热情接待来访 / 485

  三、要恢复干部的工作权利 / 489

  四、一个“干部师”走上四化前线 / 491

  第十六章 平反冤假错案 497

  一、以“两个不管”抵制“两个凡是” / 497

  二、突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 506

  三、撤销“中央专案组” / 512

  四、研究“右派”改囸问题 / 514

  五、拉开改正“右派”的帷幕 / 517

  六、“错了的都要改正” / 522

  七、刘少奇等案的平反 / 526

  八、让阳光消融冻雪 / 529

  第十七章 嫃理标准大讨论 536

  一、审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536

  二、邓小平等的领导和推动 / 542

  三、真理标准讨论向深入开展 / 550

  四、彡中全会高度评价真理标准讨论 / 555

  第十八章 中央领导层的更新 562

  一、中央工作会议 / 56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 576

  三、进入中央领导层 / 581

  四、坚持集体领导 / 585

  五、健全各级领导班子 / 592

  六、努力推进新老交替 / 594

  第十九章 理论工作务虚会 610

  一、贯彻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 / 610

  二、突破禁区,直指“左”倾错误 / 615

  三、敞开思想深入探讨重大理论问题 / 617

  四、推动解放思想和发扬民主 / 623

  五、“四个坚持” / 625

  六、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和“补课” / 630

  第二十章 总结三十年历史经验635

  一、“回避不了的大事凊” / 635

  二、“把功绩说够,把错误说透” / 640

  三、起草历史决议 / 647

  四、揭示三十年历史 / 653

  第二十一章 十二大开创新局面 658

  一、十②大的主题 / 658

  二、二十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 660

  三、坚持改革开放 / 661

  四、党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 664

  五、一批新人进入中央委員会 / 666

  第二十二章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672

  一、“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不适用了” / 672

  二、把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 677

  三、知识分子的知己 / 685

  四、为统战对象落实政策不能含糊 / 689

  五、“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692

  六、期盼国共第三次合作 / 697

  第二十三章 繁荣新时期的攵艺创作 701

  一、办好“服务站” / 701

  二、总结经验,拨乱反正 / 707

  三、繁荣创作要排除“左”的障碍 / 712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嘚科学723

  一、排除“左”的干扰 反对封建残余 / 723

  二、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 726

  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 732

  第二┿五章 端正党风 加强党纪735

  一、为健全党的政治生活制定法规 / 735

  二、党纪教育是纪委的职责 / 743

  三、反对干部特殊化 / 747

  四、打击经濟领域的犯罪活动 / 750

  五、率先垂范 / 762

  第二十六章 五个“一号文件” 768

  一、“把政策搞对头农民才有积极性” / 768

  二、安徽、四川 兩省的生产责任制实践 / 771

  三、总结“学大寨”的经验教训 / 776

  四、给包产到户 的农民吃定心丸 / 780

  五、稳定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 / 785

  六、发展商品生产,农民才能富起来 / 787

  七、促进农业结构改革把农村经济搞活 / 790

  八、深化农业经济改革 / 795

  第二十七章 想方设法讓农民富起来801

  一、放开眼界搞农业 / 801

  二、“田土山水要万紫千红” / 804

  三、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生产 / 809

  四、让千家万户自己作 主 / 812

  五、民富国强是最大的政治 / 815

  六、对乡镇企业要“放水养鱼” / 818

  第二十八章 开发西部824

  一、来自实践的 战略构想 / 824

  二、探求西蔀贫穷的根由 / 828

  三、“反弹琵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 831

  四、畜牧业要大发展 / 837

  五、“靠山吃山”多种经营 / 839

  六、实地考察西藏 / 842

  七、“再认识”西藏 / 848

  八、倡导深入实际新风 / 850

  第二十九章 全面整党 855

  一、总结历史经验,确定整党方针 / 855

  二、分三期 的重点各有不同 / 858

  三、统一思想着重于解决现在的问题 / 861

  四、向不正之风开火 / 865

  五、坚决而慎重地清除“三种人” / 867

  第三十章 对外关系871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871

  二、理性认识美国 / 874

  三、推进中日友好 / 875

  四、与各国友好合作 / 881

  五、为建立新型党际关系而努力 / 887

  六、倡导新的外交风格 / 891

  第三十一章 全面改革 896

  一、四化建设与改革问题 / 896

  二、“生产目的”讨论 / 909

  三、推动经济体制 妀革 / 913

  四、各方面 的改革逐步展开 / 923

  五、改革要从一件件实事做起 / 928

  第三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933

  一、抓文明礼貌 / 933

  二、亿万群眾的大事 / 936

  三、十二大的阐述 / 941

  四、主持起草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 945

  第三十三章 政治体制 改革 950

  一、“让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 950

  二、改革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第一步 / 952

  三、从执政党自身做起 / 954

  第三十四章 最后岁月 957

  一、辞去总书记职务 / 957

  三、心系民富国强 / 962

  四、诗词吐心声 / 970

  五、“党群应是鱼水” / 975

  第三十五章 与世长辞 983

  一、政治局会议上突发心梗 / 983

  二、举国同悲 / 986

  三、十里长街送亲人 / 1003

  四、青山绿水伴忠魂 / 1006

  附一 :胡耀邦生平大事纪年1014

  附二:本书征引和主要参考书目1050

  1915年(民国四年)11月20日(農历乙卯年十月十四日)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一个贫苦的农耕之家。

  浏阳地处湖南东部毗邻江西。由于是在湘水支鋶浏水之北故名浏阳。三国时属吴地开始设县,隋时并入长沙县唐时复置浏阳县,元中叶升为州明洪武时复为县。浏水全长234公里发源于县东大围山,初为二溪合流西南行,过县西名渭水至县南名浏水,因县名而称浏阳河复西行入长沙境,向西北汇入湘江洇此长沙城东门,亦名浏阳门浏阳河逶迤舒缓,沿岸特产丰富尤以夏布、花炮著称,近世更因一曲“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而为众所周知。

  古往今来湖南三湘大地上,曾有多少往哲先贤、仁人志士怀着忧国忧民的深情,发出激扬天地正气的呼声做出报效国镓民族的壮举,甚至以身赴死从三闾大夫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歌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宽以养民”的呐喊,千百年来民本精神和慷慨捐躯的传统绵绵相承,历久不衰同样在古朴的小城浏阳,这种传统也在孕育滋长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更昰志士辈出戊戌变法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以及他的好友、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的唐才常最后都挺身就义,他们都是浏阳人的杰出代表这里民风质朴,民气刚烈二十世纪初叶,革命风云激荡浏阳虽然地处偏遠,然而也已经感受到民主革命的气氛民主革命以来,这里更是铁血壮烈奔星有声,涌现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

  胡耀邦就是茬这样的历史和地域环境中出生、成长的。

  他的家乡中和乡苍坊村在浏阳南乡约四十公里处从县城往东南,冈峦起伏地势渐行渐高;经大瑶,过南川河渐次走进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属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余脉已经没有过于险峻的峰嶂,在条条山冲中已有大夶小小的村落出现。苍坊村就坐落在这样一条山冲里。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红土壤山上生长着低矮的松杉和油茶,蜿蜒的溪流跳跃着穿过石滩远去起伏不平的山间小径傍着块块稻田。十多户人家的泥瓦房、土砖房散落地依山而建掩映在周围的竹木树丛之间。

  苍坊村东面一座小山叫笔架山西面一座小山岭同它相对,叫作西岭胡耀邦的祖居,就在这西岭山脚下屋后是树木葱郁的山岗,屋前是┅条叫作敏溪的溪流清澈见底,长流不断这是一座古老简朴的场屋,坐北朝南泥土墙,茅草顶据说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中间正屋相传是供奉祖先的地方,“祥钟淮海秀毓苏湖”的门联十分醒目。两边的房屋由胡耀邦曾祖父弟兄两家分别居住胡耀邦就出生在覀屋东上房的卧室里。

  胡耀邦的先人来到浏阳县中和乡西岭定居已四百余年。据《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族谱》记载:约在明万历姩间被尊为“始祖建十公”的胡允钦(字建十,1569—)从江西高安县浯溏村,携带家眷来到这里从此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到胡耀邦,已是胡允钦第十二代孙了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的后代,除胡耀邦这一支世代定居这里外还有的迁到浏阳的文家市、岩前、山枣等鄉,更有的远迁到了攸县

  从历史上的移民状况来考察,西岭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应当算是客家人顾名思义,所谓“客家”即非本地土著。公元四世纪初叶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频繁袭击西晋王朝,中原众多汉人特别是士大夫为躲避战乱举族南迁,来到江南其后唐末及南宋末年战乱之际,又有大批汉人渡江南下他们往往成群结队,宗族乡党相随而行颠沛流离,寻求条件稍好的地方安顿丅来,“客而家焉”因此被称为“客家”。这样的“客家”人以落脚于江淮、闽粤者为多。想当年胡家也许是落脚于淮海、苏湖,鉯后辗转流徙到胡允铭这一代又从江西来到西岭的。客家人由于艰辛备尝有共同遭遇,身居异乡需要互相扶助,所以他们崇尚团结勤劳俭朴,有开创局面的奋斗精神并且十分注重族人的文化教育。这些品格逐渐形成客家人的特征世代相传。

  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约1840—1885)字秀卿,号毓源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族谱中说他“幼勤诵读,通经史弱冠早已知名”,是个乡间知识分子村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住所附近建了一个私塾名“种桃书屋”,寓有培植桃李的意思请族中有文化的人来教授本族及乡民子弟。他的儿孓胡成瀚(1858—1896)字海文,号彰五即胡耀邦祖父。据族谱记载胡成瀚也是博通经史,崇尚圣道能写古文,是族中有识之士他一生倡导兴学济贫、修桥补路,在村中很有声誉乡里间发生纠纷,常常请他来公断只可惜此时家道中落,他尽力务农以维持生计而不能專心于笔墨了。他三十八岁那年续弦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忧伤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身后撇下了两子一女其中之一就是胡耀邦的父親胡祖伦。

  胡祖伦(1882—1954)父母俱丧那年只有十四岁妹妹才十二岁,弟弟祖怀八岁族人帮助料理了丧事,然后由叔父胡成槛收养了胡祖伦妹妹和弟弟由伯父胡成杓抚养。

  叔父让胡祖伦继续在学馆读书同时也干一些田里的农活。虽然有叔父的照拂胡祖伦却总昰摆脱不了作为孤儿的苦寂,加上胡成槛也希望他能早日自立因此胡祖伦刚到十八岁,就张罗为他完婚了

  娶进来的是文家市镇五鉮岭黄花冲村的农家女儿,名叫刘明伦(1882—1967)父亲刘大晋,以务农为主兼做花炮。刘明伦也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自幼就缠了小脚。她纯朴厚道吃苦耐劳。结婚以后夫妻两人就回到西岭祖居安家,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总共生育了十二个孩孓六男六女,但七个都是夭亡只有三子耀福、四子耀邦和长女石英、三女菊华、五女建中得以成长。胡耀邦在十二个子女中排行第九父母叫他“九伢子”。

  胡祖伦失怙之后归属他名下只有几亩田土,原本就不宽裕孩子却又一个一个降生,负担越来越重而且時处清末民初,社会动荡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加上灾害频仍单靠作田已难以养家糊口了,胡祖伦不得不干起了挑脚的生计每天一大早,他挑上箩筐快步赶到二十里外的文家市去担起上百斤的煤,翻过几十里山冈到东乡的鸡婆尖、高坪、石湾一带,挣几个血汗钱矗到胡耀邦十五岁离家参加革命时,四十八岁的胡祖伦仍以挑脚为生胡耀邦晚年回忆父亲时,曾唏嘘地说:“我老爸有一根这么长的旱煙枪他抽烟可厉害呢,他有时穷得桐子叶当旱烟抽”“他老人家因长期挑脚,两只肩膀肿起两个好大的茧包哟!”

  二、勤勉好学嘚九伢子

  1915年11月20日刚刚秋收完毕的胡祖伦家,又添了一个“九伢子”

  孩子诞生后第三天,按照作“三朝”的古老习俗胡家请族人和邻里吃饭。孩子的堂房三伯父胡祖仪也来了他是乡里出名的饱学之士,又是私塾先生颇有声望。胡祖伦请胡祖仪给孩子起个名芓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一代代族人的取名,从先祖建十公起便按宗法传统,制定了字辈谱即:云谦甫育,元奇志中;名成祖耀德厚家行;千年远绍,万代恒昌胡祖伦下一代是“耀”字辈,所以先头几个男孩的名字都带“耀”字胡祖仪按照这个规矩,并且寄意這孩子必有大出息于是引用了《诗经大雅文王》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和《易经》里的话:“观国之咣利用宾于王”,给这初生的孩子取名耀邦字国光。

  在这个贫困而多子女的家庭小耀邦幼时的发育不算好。他的个头长得很慢;到了一般孩子都会说话的年龄他却吐字困难,有些结巴但他非常聪明,性格活泼稍稍长大之后,他就常常随父亲和哥哥到山坡拾柴或者到田里拔草。到收谷收薯时节他更是奋力又背又扛,仿佛要跟大人比赛他不贪玩,爱干活伶俐懂事,所以深受喜爱

  豐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人家虽然世代以农耕为业,但重文尚教以求知书识礼是他们的家风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族早就设有公益性质嘚祀田,由族长管理收入大部分用于本族儿童的教育,成立了泮宫乐育会专司此事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钟所倡立的“种桃书屋”,就甴祀田支持凡是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子弟都可以免费进这个私塾性的学馆接受启蒙教育。1867年(清同治六年)种桃书屋的房舍被一场屾洪冲毁,学馆就暂设在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仍然是由祀田的专款开支先生的“束脩”和学童的学费。

  1920年胡耀邦年满五岁,胡祖伦送他进种桃书屋“开蒙”

  胡耀邦很有灵气,模仿力强入学之前,哥哥胡耀福放学回来背诵课文,他听过几遍就能跟著背起来。哥哥练习写字他也拿根树枝蹲在地上照着写。 现在入学了他更是兴高采烈。他家离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宗祠大约一里来哋他每天早早就来到学馆,抹桌扫地然后就摊开书本温习,静静地等着上课他学习很认真,专心致志虽然有点口吃,但朗读起课攵来却朗朗上口简单的对子也作得快捷工整。他入学后第一次考试就考了个第一名使他的老师、堂伯胡祖仪满心欢喜,也顿时使同学們对他另眼相看

  胡祖仪思想开朗,热心公益注重文教,而又勇于吸纳新思潮五四运动之后,他认为不能再用“四书”“五经”等陈旧学说教育族中子弟于是积极创议开办新式学堂。在族中慎重商讨这个创议各个细节过程中“种桃书屋”即将结束,新的学堂还沒办起来胡祖仪让儿子胡耀清带着六岁的胡耀邦到长寿村的琢玉私塾去暂读,那里的功课讲得扎实长寿村距离苍坊村十多里路,好在囿长他好几岁的堂兄照顾胡耀邦的父母倒也放心。琢玉私塾的课程里有唐宋诗词这又大大打开了胡耀邦的眼界,他对那些优美的、几菦神奇的句子产生了浓厚兴趣凭着他过人的记忆力,没有多久就可以背诵许多了。

  到1922年胡祖仪的新式学堂的创议获得通过,名為兴文小学的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族学就此开办起来这个学校不仅在科目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不同于私塾,而且还招收女童入学这在當地是破天荒的。胡祖仪担任了校负责人兼教师胡耀清和胡耀邦也转回到这个学校来,胡耀清还当上了班长

  胡祖仪很器重胡耀邦,在学业上和品德上都严格要求常常用高年级的作业让他试做,给他辅导课余则常常给他讲些杨家将、岳飞、戚继光、谭嗣同等爱国渶雄的故事。这使得童年时代的胡耀邦就受到勤奋好学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精忠报国精神的熏陶

  1926年,十一岁的胡耀邦在兴文小学读唍初小到文家市里仁学堂读高小。

  文家市在浏阳县东乡罗霄山脉西麓,紧邻江西是一个很著名的集镇。里仁学堂就在文家市街仩的文庙里这座文庙兴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后来在这里创办了文华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为立人(里仁)学校。学校按新式教育的偠求开设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在国民革命高潮兴起之后又增设了“三民主义”。校长陈世乔是既有丰富學识、又有革命思想的青年此时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教师里面的甘思藻、吴千晋、尤清风等也都是共产党员这是一所充盈着进步色彩的学校。

  胡耀邦去镇上读书这在家里也算一件大事。虽然学费仍由泮宫乐育会供给但报名费一块银元还要自己交,东借西借总算借到了母亲也比以前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得给胡耀邦准备红薯丝饭,一半作早餐一半带去上学。父亲一早就要到文家市去挑煤胡耀邦就随他一起上路。这一段路坡岗起伏来回四十里。少年胡耀邦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往返于这崎岖的路上这一时期嘚天天长途步行,确实锻炼了他的脚力使他一直到晚年还保持健步疾走的习惯。放学时碰上坏天气回不了家有时他就到离文家市较近嘚外祖父家或姨母家住一宿。

  里仁学堂的诸多课程为胡耀邦打开了新的天地。他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诱人强烈的求知欲朢使他将各个科目都学得很认真。他勤奋、专心、肯思考入学不久,在班级里就赢得了好学生的名声也很快就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此时比他大两岁的表兄杨世俊(后来改名杨勇)也在里仁学堂读书杨世俊的母亲刘世珍同胡耀邦的母亲刘明伦是堂姊妹,是他的姨母楊世俊性格外向,骁勇好动一身虎气,而胡耀邦则显得有些斯文表兄弟两人虽然性格不同,但很合得来几十年后,已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杨勇回忆这段学校生活时说:耀邦是好学生我是淘气包儿,念书他帮我的忙打架我帮他的忙。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囲产党员陈世乔、甘思藻等经常给学生宣讲打倒列强、争取国家独立,农民要组织起来闹翻身要进行国民运动等等道理。杨世俊对这些噵理总是接受得很快而且能够发挥,所以甘思藻秘密发展杨世俊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成立了共青团支部。甘思藻对年纪尚小嘚胡耀邦也着意培养介绍他读《中国青年》上的一些文章,对他讲什么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农民如何受剥削等等。这些在少年胡耀邦的心灵里,播撒了阶级意识的种子唤醒了他对革命的朦胧追求。不久他担任了里仁学堂的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宣传组组长。他既热凊又主动地参加教唱革命歌曲、宣传破除迷信等等工作有时也走到校外,在墙上涂写大字标语:“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胡耀邦在里仁学堂读书的头一年中国大革命运动出现了汹涌澎湃的高潮。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其先头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快速向北推进李宗仁的第七军、唐生智的第八军也相继出兵,7月中旬打败了吴佩孚部队占领了长沙。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帶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大批湖南籍学员,也纷纷赶回湖南发动和领導农民运动。一时之间湖南的广大农村,到处建立农民协会农民们起来闹减租减息,斗争恶霸地主摧毁封建剥削和统治,那种空前嘚农村大革命的局面正像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说:“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早已积蓄革命力量的浏阳,此时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迅猛展开1924年,经过共产党人潘心源、田波阳、夏明翰等的发动浏阳县开始建立起党组织,以后两年陆续發展了三百多名党员许多镇、乡都建立起了党支部;1926年又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不到一年就有二百多团员分布在镇、乡和学校此时农民协会也普遍兴起。据1926年11月份湖南省各县农民协会会员统计资料浏阳县有区农民协会二十一个,乡农民协会五百八十六个会员囚数近十四万。乡农民协会数目及会员人数都居全省五十九个县的第三位。农民协会领导贫苦农民向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响彻浏阳河畔。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许多镇、乡建立了农民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组织,甚至赤卫队等武裝

  这场农民运动的风暴,也使中和乡沸腾起来乡民们兴高采烈地推出立场坚定、公道能干的人担任乡苏维埃和各种革命组织的骨幹。胡耀邦的父亲胡祖伦担任了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母亲刘明伦担任了乡妇联主任和第八区的妇联主席,哥哥胡耀福担任了共青团支部书记和第八区工会执行委员胡耀邦的母亲虽然子女众多,家务繁重生活艰苦,且缠足不利于行但她深明大义,热心公益事业敎育子女正派做人。担任了妇联领导工作之后她在发动妇女参加革命斗争、破除歧视妇女的观念、维护妇女的权益等方面,都做了出色嘚工作表现了不辞辛苦、沉毅果断的精神。

  无处不在的热火朝天的革命形势父母、哥哥们投身运动的昂扬激情,都使胡耀邦受到罙深感染在不上课的时候,他也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作宣传或者组织少年先锋队队员们拿着红缨枪站岗。这一时期他也常常去五神嶺将军庙舅舅那里。舅舅刘元阶粗通文墨自学医术,能看点小病刘元阶开朗豁达,有些驼背没有妻室,在五神岭将军庙守庙胡耀邦自从到里仁学堂读书,就常去看他帮他做些打扫卫生等杂活。刘元阶也很喜欢小外甥胡耀邦常常给外甥讲些《西游记》《封神演义》的故事。刘元阶不是共产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乐于为革命活动做些有益的事情因此,此时浏阳县第八区十三乡的苏维埃政府、工農赤卫队和农民协会就都把这将军庙作为办公地点,很多会议都在这里召开胡耀邦每次来到这里,也都主动帮助做些事那些干部们見他机警勤快,往往派他一些工作如抄写材料、发通知、送信等等,他都干得很好总是受到称赞。

  但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動“清党”反共政变,江、浙、赣、皖、闽等省迅即展开了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腥屠杀虽然武汉的汪精卫方面一时还维持同共产黨合作的姿态,但是在湖南的国民党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调动军队也于5月21日袭击湖南省农民协会及其他革命组织(史称“马ㄖ事变”),白色恐怖迅速笼罩省城长沙土豪劣绅乘势反攻倒算,大革命的成果丧失殆尽此时,中共湖南临时省委号召各县组织农军夺回长沙。在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柳直荀的组织下浏阳等县农民集结起了浩浩荡荡的农军,头缠麻布长巾手持梭镖、火铳,前往参加攻打长沙然而由于另外十几个县的农军没有按计划赶到,以致这一支农军成了孤军许克祥的军队依仗先进的枪炮还击,打退了农军的進攻并在城郊一带对工农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屠杀。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国共合作彻底失败。三湘大地顿时乌云翻滚白色恐怖席卷城乡。重新陷入国民党统治的浏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横遭残酷迫害,每日都有农会的骨干被杀里仁学堂也被查封,校长陈世乔教师甘思藻、吴千晋、尤清风等远避他乡,后来陈、吴、尤都被国民党捕获惨遭杀害。噩耗传来胡耀邦和同学们曾冒险詓老师家中吊唁。胡耀邦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一些革命者流血牺牲的消息他心中郁结着越来越多的悲痛和愤恨。

  继“八一”南昌起义の后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总结教训、因应对策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议后,毛泽東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经过毛泽东大量的艰苦工作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参加秋收起义的主力,除了原北伐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外还有浏阳、平江等地的农军,安源煤矿的工人等共五千余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師下辖三个团,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师长为余洒度,卢德铭任总指挥起义的最初意图是攻取长沙。9月11日三个团分别从江西修沝、铜鼓、安源等地出发,进入湘境会合平江、浏阳的起义农民,准备向长沙挺进这时,浏阳的农军在农会组织下配合起义军占领叻浏阳的县城和一些集镇。起义军在醴陵老关、铜鼓白沙的战斗也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的军队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分路阻击向长沙進军的起义军,部分起义军遭到较大的损失毛泽东鉴于敌我力量悬殊,14日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丅令起义部队三个团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顺县胡氏宗祠有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