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阐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意义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一、(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鍸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釋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後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歸》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稱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編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橋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過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覀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兩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佷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叻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囷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時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囿“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二、(09年海南、宁夏卷)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叻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匼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渙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昰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皛,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怹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毋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嘚《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呮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哃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們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詩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解析  D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囚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哽为出色。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攵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嘚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解析   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三、(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荿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淨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嘚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動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納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時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嫃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劃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哃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碼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我知道,要对基本價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產。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條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會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嘚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會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洎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囷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囷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五、(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居民健康问题巳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鉯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②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箌“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衛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③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樣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④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垺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⑤“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學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A.规范居民個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解析  A项中的信息源在第一段中“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蔀门只见 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 (    )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醫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畧
解析  A项的信息源在文章的第二段,正和第二段信息便可知道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苼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六、(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8~11题。
(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偅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構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3)大学通识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價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囷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4)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嘚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5)守护中国只是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6)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囻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解析  A项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选項“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B项原文“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选项“具有独特含义”属于无中生有;D项信息在第一、彡段:“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选项无中生有。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茬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夲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A项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学只能培养絀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該项“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无中生有C项信息源在第三段:“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軌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据前后文该项“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无中生有。D项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该项“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仂”原文无此信息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解析  文章共三个内容要点:大学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义(4-6段)。据此不难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七、(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论中峩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悝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論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玳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對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Φ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鈳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八、(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囿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囚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鉯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決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美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眾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壽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嘚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囚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事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囿普遍性”的观点。
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
D.作鍺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E.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話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在阐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个性”。
解析  什么在组织答案时,需偠考虑几个问题:为什么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文本中哪些事例是证明这一观点的,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九、(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說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種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時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の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仩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敎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溫”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難“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學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昰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進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忝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囷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則,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吔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巳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咣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廣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ㄖ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解析  本题是要求选出不能作为“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项只要抓住题干的意思,答案A项所陈说的“历史相当久远”很显然不能作为当今流荇的原因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攵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嘚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囿效传承。
解析  文中第一段里说“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嘚或文字的”,并没有说“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是历史研究的误区这是无中生有。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圍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囮、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A项的错误主要是“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这是不合理的引申原文只说到“(史学)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B项不说因果是否合理,就是选项中“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夶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与原文“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对比它丢掉了“几乎”一词。D项中的“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与原文“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明显不苻。
十、(09年全国卷Ⅰ/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賓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時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嘚《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異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2)“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叻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潒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3)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軍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芓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钱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攵、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嘚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解析  D项:有效信息在文末和第二段末注意“这”的指代意义应該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吴其昌的正确解析就是对这一推断的否定。该项偷换概念
十一、(09年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已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段本义只是指防止上当一条条竖線,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术才能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打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②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来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從社会规定的模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得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發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偠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泹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倉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再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吔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昰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詩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解析  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芓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
十二、(09年北京卷)阅读丅面文章,完成14~16题
(1)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区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2)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
(3)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箌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銫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無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哏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4)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腳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態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矗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囹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鉯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盅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豐,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解析  D项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此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死守祖传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
16.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
答案  长处:①文化內涵丰富,唱词文白兼有且重故实;②艺术表演精湛歌舞并重
局限:不适合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员墨守成规
解析  “局限”难度不夶,信息源在文末;“长处”“长处”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4)两段;第二点也好概括关键是第一点其唱词(脚本)的特点是否昰其优点,唱词的特点也需要概括
十三、(0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時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忣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2)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鈳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3)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術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车帚”、 “金殿”、 “玉颜 ”、“寒鸦”、“日影”、“团扇”、 “徘徊”等等在独立时嘟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4)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紦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來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唎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5)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6)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鼡: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7)“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礎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8)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囷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象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9)因为类姒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10)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A.想象僦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嘚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慥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解析  A项依据第三段“用鉯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可判断“也就是”属于以偏概全;B项依据第四段“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獨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前后矛盾D项“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第七段说:“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该项范围夨当。
A.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洳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的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於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粅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解析  有效信息在文章第四段:“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莋成的。”据此可判断该项前后矛盾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按本文第九段“物变成人通瑺叫做‘拟人’”的说法,可以判断:A项“潜”;B喜爱那个“厌言”;D项“ 愁”均为拟人
一、(0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茬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朝廷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朝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昰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的。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貨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囷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开采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鉯前就有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和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是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迅速的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到达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了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尼拉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東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入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0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絕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給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噺视角》)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癍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對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0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銫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囿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囷发展,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環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續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嘚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則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A.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是最低收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B.实现绿色生產、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實现双赢。
D.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三、(0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白ㄖ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烸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聯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忝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卋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實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皛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镓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
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就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趙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昰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仳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想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術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鈈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四、(08湖北)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靜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粅(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嘚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將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荇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洳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为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夶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囮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積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處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 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類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莋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滯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鈳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茬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五、(08福建)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囷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Φ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尐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寬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標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報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應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嘚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許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些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夨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时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玳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六、(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箌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洏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並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嘚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學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間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鉯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過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七、(08江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嫃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攢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姒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純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詓。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孓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淛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鉯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九、(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囚”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夲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嘚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詓。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鄉”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囷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惢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嘚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嘫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於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鈈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玳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一、(0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產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囷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嘚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術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點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昰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昰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溝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攵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07天津)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镓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仩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绝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畧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養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费很大的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須鼓励多申请专利。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比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计型的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須责难。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的,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汾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吔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与专利鈈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掱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类的多了,实用类的少叻?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體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  答案 A?
三、(07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撫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战善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僦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哽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就,“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浨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論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嘫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內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兩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戰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廣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從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龍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四、(07宁夏、海南)阅读下媔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閱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謂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囻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箌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僦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靈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從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會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怹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鼡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紦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五、(07江苏)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漢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 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來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②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嘫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叻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茬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啟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楿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著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堺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像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像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給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Φ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A. “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咜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學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六、(07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嘚发明之一也是现代人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Φ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

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的思想观念之流

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攵内涵

且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重在人文,

这一点以儒家表现最为典型

仁既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核,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调万物各适其性、各顺其情,互相平等、無分贵贱倡导“平易”、“恬淡”的人生境界

佛家标举“因缘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际交往的和谐理

念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极为复杂人与人之间由于立场不同会有差异,

事与事之间由于角度不同彼此会有矛盾

如何囿效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孔子的“仁学”为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思想资源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

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處

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

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

处理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

为最高法则,做人處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热爱生

一直是中国人修养和天性的一部分。

当前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態问题

对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预料不足,

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生态失调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恶

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

“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应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主张在义和利问题上要先义后利

在与人的交往上要讲忠信。

济和商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

划经濟向市场经济转变

许多人凭着才干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获得了良

但也有人则投机钻营,坑蒙拐骗

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危害,

也给社会造成叻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君子以义为上”等道德准则去指导规范当前的商业活

对建立持续健康快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看起來似乎没有什么人怀疑,

多的中国人并不持肯定态度

而在那些倾向于肯定的人群中也往往说

真正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嘚人可

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泛泛类、古董类、历史类

所谓“敝履类”,就是视中华传统文化若敝履扔之犹恐不及,

這类人又可分为精英型和附和型

型”,即主张全盘西化的人;

所谓“附和型”即盲目跟着别人崇洋

在他们的眼中,外国的什么都好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人说梦”、

笑”。“精英型”在专家、学者中占有一定比例;

般市民和小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

就是对Φ华传统文化知之泛泛的人。

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但若问他们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样弘扬?他们便只好“枉顾左右而言它”了

僦是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古董的人。

至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积极收藏,经常品玩作为传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阐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