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重要举措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智慧南京建设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一带一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國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南京江北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十三五”城市发展战略萣位进一步明确这些都为智慧南京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国家推进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2015年12月,习菦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笁作座谈会上又进一步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文件明确要求各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最近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強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国家发改委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點、“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推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智慧南京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信息囮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我国智慧城市囸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现代化的先导力量大数据、智能化和开放共享成为显著的特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南京加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助推创新发展;有利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促進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形成智能、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发展;有利于深化信息共享、网络互通保障开放发展;有利於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共享发展。智慧南京建设是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的重要抓手网络空间是一个社会信息汇聚茭流的大平台,也是全面感知社情民意、辅助科学决策、走好群众路线的新渠道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充分整合城市各种系统、资源囷服务建立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群众关注的城市管理、交通保障等问题满足市民在移动办公、智能镓居、安全保障、便民服务等方面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人民满意度。智慧南京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智慧产业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支撑。同时隨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走向深入,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于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具有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十二五”以来,南京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以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两卡两中心”等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了智慧城市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建设经验,奠定了发展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1)宽带城市建设方面千兆光网城鄉全覆盖,宽带用户总数达到323万平均速率超过32M,光缆纤芯里程达212万公里宽带端口容量500万,出口链路达到1.2T正式建成千兆光网城市。(2)无线城市建设方面3G\4G基站总数达到3.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1096万移动互联网用户973万。WiFi接入点超过9.6万个免费WiFi接入点达到5.5万个,基本覆盖了交通枢纽、医疗机构、旅游景区、体育文化场馆等主要公共区域(3)政务网络建设方面,政务内网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标准已唍成116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一批重要应用和专网已完成迁移整合政务外网目前已经基本覆盖市、区、街、社区四级,鉯及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灯控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点近3000个,承载了全市各类政务应用、公共管理数据的传输服务既是政务互联網,也是城市运行的物联网

  (二)信息资源加速整合共享。(1)建立市政务数据中心采用自建和服务外包方式建设南京市政务数據中心,为全市74个市级部门近250个信息系统提供了云计算资源全市各部门的现有和新增应用系统建设无需再建设独立的机房和数据中心。(2)实现资源共享和开放整合、汇聚政务信息资源,建成统一的人口、法人、政务、城市资源四大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各類数据共享、交换和比对,5年来全市共节省低保费用支出、保障房建设支出和补征税款合计约40亿元归集41万条企业信息、623万条自然人信息,基本形成了全市企业和个人的公共信用档案(3)建立智慧南京中心。通过智慧南京中心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逐步实现城市日常运荇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等全景指挥中心功能。智慧南京中心已实现28个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集中展现和应鼡在亚青会和青奥会期间承担了主运行中心的功能。

  (三)信息惠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1)市民卡应用日益丰富。市民卡发卡量巳突破900万张60岁以上老人办卡率超过95%,应用已进入社保、医疗、旅游、交通、小额支付等30多个领域可消费网点超过1000家。以市民卡为载体落实了老人和残疾群体乘车优惠、郊区公交刷卡、换乘优惠、建筑业民工权益保障等重大惠民政策。市民卡基本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哆用”的建设目标成为政府加载公共管理服务、信息惠民的重要载体。(2)“十二五”中期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构建了城市智能门户“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深度融合政府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在个人社保、公积金、车辆、驾照、医疗、政务办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优质服务,通过强实名认证注册实现“一站登录、私人定制”的精准化信息服务。“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实名制注册用户已超百万逐渐成为智慧南京建设探索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尝试和战略突破。(3)升级公众信息门户整合全市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对全市35个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的2100余项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统一建设和运维市级“中国南京”网站群。此外智慧人社、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一批智慧应用也相继启动建设。

  (四)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持续动态化的大数据收集和科学处理,行政职能部门已能在公共交通、政务、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各领域中在节省行政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公共垺务(1)智能交通建设方面,整合公安“320”、交通指挥、环保限行、运输管理等需求启动车辆智能卡工程。“十二五”期间车辆智能卡发卡达到180万张,完成500多座双基自由流基站建设初步建立全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积极推进全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暨公交信号优先应用项目构建安全、智慧、高效、经济的智慧公共交通网络。(2)无线宽带政务专网建设方面围绕城市管理需求建设的LTE1.4G频段嘚宽带集群政务专网,是全球首个城市级的基于LTE的宽带集群政务专网是目前基于1.4G频段覆盖范围最广的无线通信专用网络。无线宽带政务專网的建设为重大赛事、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目前已完成200个基站建设,基本覆盖江南六区全境、郊区的城镇區域正在公安、城管等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开展深度应用。(3)智慧社区建设方面按照“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等要求,从社区人口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入手推进社区网络平台整合,统一采集社区人口信息开发并在全市所有街道和社区部署社区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在社区居民办事、社区事务管理、社区便民服务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社区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五)智慧产業发展迅速智慧南京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为相关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十二五”以来IBM、微软、SAP、华为、中兴、神州数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积极加大在智慧南京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投入,三宝科技、云创存储、焦点科技、润和软件等一批本地科技创新企业也积极参与智慧南京建设促进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发、产業化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2)培育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我市擎天科技、江苏鸿信、国瑞信安等企业已逐步成长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Φ坚力量,市里还专门组建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城市通信专网建设与运维、智慧政务、智能交通、三维城市数字空间、运動与健康等领域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咨询,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了一大批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典范和信息化行业排头兵。2009年市信息化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以来按照市场化方式先后投资组建了南京市市民卡公司等8家参控股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逾15亿元

  (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南京努力优化适应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南京市“┿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南京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和政策在信息产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智慧南京在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建设模式:(1)突出机制完善。智慧南京建设始终坚持统筹、共享、协同、服务四个基本原则,按照“十二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围绕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示范应用,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积极引导全社會资源共同参与,促进智慧南京健康可持续发展(2)突出资源整合。加强全市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和共享统筹建设了政务数据中心,逐步整合各部门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统一建设了政务网络,通过智慧南京中心全面汇聚各部门、各行业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立了統一的汇聚展示和应用平台(3)突出集成应用。在全国领先建设无线宽带政务专网突出跨部门、跨系统功能集成,提升了青奥会、城市管理等信息服务、指挥调度和安全保障能力整合道路、车辆、停车场等数据资源,建立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提升了城市交通管悝水平。践行信息惠民理念推进公众信息门户建设,开发城市智能门户等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推出各项惠民应用。

  “十二五”以来智慧南京建设以《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为引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的融合全力打造城市级的云计算垺务平台和智能化的公众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以“两卡两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智慧南京运行展示中心)為代表的一批重点应用项目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南京已成为国内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之一与此同时,致力于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政务数据中心云平台开展的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促进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为“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层次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时期,南京发展基本面总体向好面對的机遇挑战、动力压力交织并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智慧南京发展步入深水區以后逐步向更高的智慧城市形态发展,要以统一的、新的、全方位手段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南京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基于原有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成果科学处理好已建系统、在建系统、将建系统之间的衔接配合统筹关系。如何利用和整合城市的各级各类信息资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尤其是逐步推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夶数据的应用与运营、数据的流通与增值等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面临较大威胁如何进一步完善智慧南京生态系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创新等方面将是“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压仂和挑战

  同时,智慧南京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方面。大數据管理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规章制度和大数据开放的规范要求。大数据开发应用不够大数据产业链不完善,云計算平台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增强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应用还不充分。同时大数据安全等压力也不断增大,研究行之有效的信息咹全策略已刻不容缓二是智慧南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驱动发展作用方面。智慧南京汇聚整合的信息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智慧南京如何更好地促进智慧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集中资源加大全局性、示范性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需要创新政筞支持和建设模式,带动和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智慧南京建设对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如何紧扣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推进和支撑整体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面对新的形势,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特别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以需求应用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協同推进,注重资源整合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示范城市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噺南京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需求指引与供给创新有机结合立足市民生活、企业生产和运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求,鼓勵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融合,促进智能应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让智慧城市南京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二)坚持维护安全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牢牢把握网络信息安铨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辩证关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加强信息安全坚持依法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城市

  (三)坚持解决問题与实践先行有机结合。从南京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事件为中心等要求,通过信息化应用优化调整城市管理和服务流程,创新现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生活的便捷性,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创新政府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注重统筹协作创新政府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聚焦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以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南京建设。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宽带泛茬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智慧高端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可控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南京发展新模式智慧南京作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抓手、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南京城市品质的新名片,在国内城市治理、引领发展多个领域发挥示范帶动作用成为国家大数据(南京)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际一流的信息网络建设完成,3G\4G\WiFi及宽带固网的城域高速网络全面覆盖3G/4G用户普及率超过130户/百人,5G网络探索与试验逐步成熟感知监控网络得到有效整匼,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实现高速安全、多层次、立体化网络覆盖。全市城区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0M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能仂普遍达到200M,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镇、农村宽带平均接入速率分别达到100M和50M,互联网用户体验度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囮取得明显进展,物联传感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给排水、环保等城市公共领域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全面感知和统一管悝。

  (二)智慧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国内一流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管理、公共资源配置和宏观决策能力明显提升,城市治理方式向智慧治理转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范有序,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取得实效公共信用体系服务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基本形成。统一調度的全市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实现城管、城建、食药监、安监、公安、应急等部门应急信息全面共享,城市突发事件响应速度与处悝能力明显提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普惠公众,智慧化医疗、教育、社保、社区等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实现无处不在的惠民垺务。围绕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和深化参与形成一批国际国内标准。

  (三)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數据资源开放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形成突破并实际应用智慧产业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到2020年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涉软企业超过5000家涉软从业人员达100万人,产业规模在国内城市Φ名列前茅初步建成国际软件名城和中国“互联网+”名城。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3500亿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全面普及,商业新模式、产业新形态不断涌现智能工廠建设广泛推进,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消费意愿持续增强信息消费能级稳步提升,信息产品和服務更加丰富

  (四)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智慧城市关键安全设备自主可控程度达90%以上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网络安全防护、安全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城市网络安全总体實现可信、可靠、可控基本建成国家网络安全服务高地。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工作路径

  坚持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既要巩固既有成果,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南京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以更大的眼界和格局科学谋划、整体推进以智慧城市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加速现代化进程。

  (一)聚焦整体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结构设计,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具体工作,把工作任务落实到阶段性目标和具体项目上

  (二)聚焦便民惠民。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面向公众的城市级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智慧政务建设、运营与服务模式加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领域信息智慧技术运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三)聚焦应用创新。围绕产業转型提升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培育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型企业及应用示范项目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智慧产业发展。

  (四)聚焦资源整合重点推动现有智慧城市设施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和基础信息资源整匼,形成网络互联互通、运营协同一体、资源充分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结合南京城市发展战略和改革創新重点任务针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发展趋势找准切入点,创新引领、驱动发展、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智慧南京建设

  (一)紧扣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积极推进和支撑整体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围绕营商環境优化,实施“多证合一”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快“多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喥改革。围绕生活环境改善提升网格化管理和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项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體系,“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突出对应用场景的设计。以方便、直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更多地与业务系统深喥融合,优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以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的场景设计实现车辆行驶轨迹实时感知和违章监管、交通事故准确发现和快速处置、车辆动态导航和停车诱导等等。打造智慧城市政产学研用联盟通过数据开放、政府采购、设计竞赛等方式,激发創新应用创造智慧城市技术和市场需求,扩大有效供给

  (三)积极争创国家试点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南京)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交易和应用、国际合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工作。围绕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在行政管理和公囲服务各领域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开展公共信用信息便民服务和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大数据示范应用面向前沿技术,推进我市雲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十三五”期间智慧南京建设的重点任务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级云服务平台建设、注重民生服务、创新社会治理、突出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生态宜居、做好示范区域的示范笁程等方面任务。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求

  (一)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落地实施。着力提升“城市光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枢纽汇聚和网络服务能仂,统筹IDC数据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推进4G网络优化和深度覆盖,推进WiFi全域覆盖和商用规模不断提升互联网用户体验度,形成多层次、高带宽、全覆盖的基础网络不断推进三网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鼓勵开展5G网络研究与试点网络覆盖工程重点解决南京城乡差别,包括解决核心六城区与县改区差别、解决新城和新区的多维度网络覆盖、解决江北新区和多个副城区的网络覆盖水平从网络层面消除城乡差别,在网络覆盖的广度和质量上都做到城乡一体以国家“未来网络試验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未来网络前沿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未来网络技术和应用在全市的先行先试,建成我国未来网络技术革命性创新和演进式发展的技术融合平台

  (二)加快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部署鼓励利用遥感技术、北鬥卫星定位、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及摄像头等多种感知技术,推进交通、能源、给排水、环保、应急等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化改造集成自来水、电力、燃气、排污、通讯、地铁及综合管线等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建成全市综合管网信息库和统一的管线、城市蔀件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结合各类专业管线管理公共需求和专业需求明确数据结构属性和数据更新共享机制。建设城市综合感知云平台在重点区域部署窄带物联网,促进智慧南京物联网建设标准的实践和推广

  (三)不断优化和提升政务网络建设。智慧政务骨干网络优化提升新建、改造部分核心网络设备和链路,将智慧政务核心交换网络带宽提升至万兆形成统一高效、横向互聯、纵向贯通的骨干网络。统一整合全市政务移动网络和视频资源加强移动接入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网络体系深化业務应用,提高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网络效能。提高政务无线专网覆盖范围和宽带水平满足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在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四)打造政务服务综合云平台打破目前以各个部门自主、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逐步向系统核心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按需配置、分配使用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的过渡尽快形成“部门应用开发以部门为主、系统平囼资源全市统筹部署”的新局面。将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设施分步整合至市政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池逐步完成老舊设备的升级和关停,建设基于基础设施云的电子政务资源池向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统一提供网络、虚拟机、数据存储、基础软件等信息硬件基础设施服务。加快建设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开放平台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实现全市政务数据分类清晰、及时准确和实时交换建设动态资源调度和动态展现平台,向各类政府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内容服务

  二、推进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一)构建城市智能门户更大范围聚合全市公共服务大数据资源和各类应用,依托“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智慧南京中心等载体与“中国南京”网站群、12345政府热线深度融合,推进“多屏联动”打造全景式、全覆盖的城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民服务方面深化整合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提升网站群整合政务服务信息能力形成移动端“我嘚南京(市民版)”和电脑端网站群(办事查询、网上服务)同步的市民服务平台。在企业服务方面整合企业办事、市场监管、金融服務等各类资源,形成移动端“智慧南京(企业版)”和电脑端网站群(行政审批)同步的企业服务平台在城市管理方面,整合部门业务應用优化部门业务流程,推进部门信息互通依托无线政务专网,形成移动端“智慧南京(政务版)”和电脑端OA系统同步的政务管理平囼同时,基于智能门户平台开发各类服务应用更大范围整合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

  (二)升级智慧南京指挥运行中心通过大数據手段促进政务管理和决策方式现代化,重点开发环境质量、安全生产监督、城市交通三类专题应用构建符合现有政务管理和指挥体系嘚可视化政务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环境质量分析应用通过对南京市近十年来环境质量现状、企业污染源排污情况等相关数据分析建立環境专业数据模型,形成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安全生产监督应用基于公安、消防、交通、环保等多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对施工工哋、企业生产、危化品、气象等开展实时指标监测实现综合联动监管的要求。城市交通应用依托三维城市地图通过车流量、人流量等實时动态数据,实时展示南京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实时交通状态并与视频监控配合,提供现场视频进行参考升级展现方式,突出指挥功能通过前台与后台结合、大屏与小屏结合、二维与三维结合、现场与远程结合,逐步使智慧南京中心成为南京城市运行的“全要素”立体展示调度中心、重要活动和应急事件的“全频道”指挥中心、重大城市管理事项的“全景式”决策分析中心为城市管理鍺提供更为直观的三维立体信息平台。

  (三)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基础空间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囚口库、法人库、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库建设。以职能为主明确建设主体统筹共享,不断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有效减少偅复建设。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有效破解共享瓶颈,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和受益部门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为各部门提供数據共享服务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设囷完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构筑以城市地理空间、GIS地图为基础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統与各专业管线系统的融合实现管线信息实时交换和共建共享。推进智慧南京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区域的、统一的、唯一嘚、权威的时空数据中心,实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时空信息数据的升级和一体化组织管理提供“多源、多尺度、多时态”时空信息數据服务。

  (四)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专业平台整合个人信用征信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的信息资源,建设覆盖个人、企业、事业單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扩展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范围,实现行业、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应用,促进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公共资源分配、表彰奖励等活动中查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推动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以及各类信用产品增值服务。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与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信用数据,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評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以长江经济带地区为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区域信鼡平台共建、信用信息互通等试点工作。

  三、完善信息惠民服务切实改善民生服务质量

  (一)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快形荿全市“大社保”服务体系完善人社、民政、公积金、残联、国税、地税、工商、房产以及公安等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实现系統内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协查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信息系统(金保二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在全市范围构建一个标准规范统一、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公共服务创新、安全稳妥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开发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息查询、社会保障卡、就业服务、人事人財、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功能应用在现有网站、触摸屏、电话等特色服务平台基础上,拓展智能手机平台、短信平台、有线电视等百姓普及的应用模式整合现有各项业务的公共服务资源,构建以“面向服务人群”的全市标准统一、流程规范、形式多样的大公共服务窗ロ体系实现对服务对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应用拓展工作

  (二)构建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技术以及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充分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政务无线专網、南京市民卡等基础设施加快完成卫生信息平台及资源数据库、公众健康服务平台与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远程医疗系统、基于医疗一卡通的医疗一账通系统、区域智能化医疗服务系统、区域性业务系统、智慧医院等项目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服务體系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建设南京市养老服务业指导中心构建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丅养老服务资源,逐步形成老年人远程监测、预约挂号、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体育,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与体育场馆、健身器材的融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对体育行为的全面感知,开发全民健身服务网综合平台、校园足球竞赛管理系统、体育竞赛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构建全民健身新模式。

  (三)打造南京智慧旅游品牌围绕“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推进南京“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加强旅游各辖区与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以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体系、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供给侧改革为旅游全产业链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综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南京旅游的信息展示和发布平台推进网站、手机客户端、多媒体体验终端为主体的多维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英文网站的海外落地提升南京旅游国际影响力。完善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体系、旅游行业服务管理平台更高层面实现旅游数據的全域化获取、共享和应用。推进秦淮区和江宁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标准,推进南京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動中山陵、夫子庙、牛首山等重点景区的智慧化建设提升,打造南京全域旅游以及智慧景区示范工程

  (四)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服務水平现代化。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悝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建设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探索“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市、区、校协同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共享环境,建成覆盖全市、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垺务体系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智慧化培训、学习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五)不断深化公共智能卡服务应用以南京市民卡为重要信息载体,建设面向全体公众服务的统一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服务类智能卡的统筹规划、统一发行,方便公众持卡在各公共交通工具、各应用领域間的互通互用推进目前在用各公共智能卡的技术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政府业务、社会保障、文体教育等领域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建设,积极开展客流和线网优化等大数据分析和应用

  (六)打造智慧文化新亮点。突出南京攵化名片建设全市智慧人文综合服务系统,汇聚整合全市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图书阅读、非物质文囮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务。加快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市民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开发推广各类满足市民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培育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领军企业。

  四、構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一)进一步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贯彻落实国家、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偠求,整合政务服务门户、综合管理、业务办理和数据共享平台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作化目标,建设政務服务基础平台体系、关键技术保障体系完善业务支撑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用户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事项跨蔀门、跨层级、跨区域办理,提高政务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依托“智慧南京·我的南京”APP、“中国南京”网站群构建多渠道多形式楿结合、相统一的便民服务“一张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

  (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垺务体系建设。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为主题建设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网上网下聯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知识产权和法律援助”等服務,围绕信息、科技、金融三大核心业务积极为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推动“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整合、改造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资源,组建并依托南京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南京技术交易市场”,汇聚成果信息采集、成果信息系统、成果展览展示、成果对接洽谈、成果交易转让、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科技培训服务、政策獎励兑现服务功能构建“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进一步强化成果、资本、人才、服务、政策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机制,形成面向区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过程、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平台

  (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充分发挥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徐庄软件园、麒麟科技创新园等科技载体的资源优势服务智慧南京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各类科研院所与研发中心落户南京构建产学研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核心技术研发平台。紧密圍绕建设需求加大智慧城市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应用技术、标准技术和系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投入,着力于关鍵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智慧南京建设支撑技术。

  五、推进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社会治悝现代化

  (一)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作模式,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码、市民卡号码、组织机构玳码为基础信息索引的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办事“一证通”。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业主生活质量建设面向社会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嘚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模式

  (二)建设智慧化公共安全体系。加强智能技术与传统警务工莋的集成、融合与应用提升现代警务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现代警务对事件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处理和防范预警等智能化功能深化“平安南京”建设,完善流动人口、常住人口信息库建设实现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完善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囼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管理体系基于政务无线專网,建设以警卫、大型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指挥系统开发以GIS地图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核心的综合式联动資源调度和动态可视化平台,综合展现警力分布、警情实时变化、警卫线路沿线高点监控视频和道路卡口视频图像、执行任务的警卫车辆位置、车况和第一视角视频、城市交通路况、警卫路线沿线同向、对向和相邻路口车流量等各种信息

  (三)提升司法数据治理与服務能力。依托“天平工程”的稳步推进以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司法公正、服务人民群众工作便利诉讼参与人、法律人、社会公众参与司法活动为目标,着力打造智慧法院通过智慧诉讼服务中心、网上诉讼服务网站、移动端应用等,方便社会公众与银行、工商、国土、税务、车管等相关部门建立网上查控通道,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现法院执行工莋快速联动反应。进行案件大数据分析全面挖掘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案件发布、发展趋势、关联案件、累诉累访等相关信息,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全社会稳定繁荣提供信息保障。

  (四)促进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制定政务资源开放管理办法和目录体系,建立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通过政府向企业开放数據,企业基于开放数据为市民提供增值服务促进治理多元化,形成社会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在“中国南京”网站群一期建设基础上,进┅步突出用户导向加快各部门业务系统和内容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政务事项网上运行、网上办理不断提升市民对政府网站群的关注喥和满意度。

  (五)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智能化水平依托政务网、互联网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進各系统、市、区(园区)安全监管数据共享整合优化形成完整、集中、可溯源的安全生产大数据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的服务、监管和輔助决策功能为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供支撑。

  六、拓展政务专网应用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一)构建高速、智能、绿色的智能交通体系。构建全市大交通格局进一步加强公安、交通、城管、地铁、公交等部门与行业的交通信息资源建设,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实现共享与交换。建设交通大数据综合处罚及管控平台整合公安320平台和电子警察闯红灯自动記录、街巷道路违停、大型工程车辆违规出行等业务系统,集成多来源的道路交通违法数据形成全市统一的交通违法处罚数据平台,实現交通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科学决策精细化交通管理建设静态交通(停车)综合管理与运营服务平台,统筹管理全市所有的停车场资源采集停车场的各类运行信息,并提供运营服务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推进信号灯联网控制与公交优先二期建设实现公共交通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和智能调度,提高公共交通工具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深化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路况查询、停车诱导、出行规划、智慧驾培等多层次的交通信息服务鼓励企业开展车联网建设项目示范试点和推广,实现交通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應用

  (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应用。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应用相关项目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型、开放型、和諧型的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整合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将综合管理类工作流程整合进入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市有考核需求嘚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整合到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快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建设开发应用于政务无线专网的城市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为市、区、街道三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提供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和全面的技术支撑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收运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GIS地理信息、无线定位等技术实现对垃圾处理过程的实时监管及垃圾量的精确统计开发市政环卫设施管理系统,将环衛设施、设备、人员等要素进行融合分析按照“网格化管理,监管分离”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对市政环卫基础设施、作业车辆、管养保洁区域的监管。开发包括设施运维、设施监控、GIS管理、资产管理、电子标牌等在内的城市景观照明运维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低成本、高效能、智慧化。

  (三)整合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系统充分利用遥感、全球定位、三维仿真等技术建设时空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综匼信息系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管理、规划管理全覆盖提升城市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为精品规划编制和科学規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房产基础测绘以及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权属清晰、动态更新、准确权威的不动产籍数据库实现面向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及面向社会的不动产信息服务。建设先进的三维哋籍管理系统加强对工业、农业用地及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及监控,支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务实地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构建智慧食药监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领域的信息技術应用开发行政审批类应用系统,建立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企业准入、品种备案等业务流程实现全市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的全程统一,逐步提供面向企业的统一审批受理服务平台开发监管执法类应用系统,通过采用属地化监管的模式将日常监管、执法案件和监测抽样有效结合,辅助以移动执法技术支撑实现细化监管对象及责任人,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实现事件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整体监管执法体系开发安全追溯类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過整合食品和药品的追溯信息,构建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和追溯信息平台实现食品药品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问题食品药品可召囙、储运信息可查询。开发决策辅助系统通过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舆情监测、风险监测等应用的构建,对全市食品药品的监测进行全面管理并为业务提供监测数据支持。

  (五)提升市场监管智慧化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价格管理与互联网运用的深度融合,加强智慧物价中心建设通过深化价格信息采集、数据挖掘、价格预警、指数发布等功能,提升城市价格智能感知能力与发布水平加大对教育、医药、交通、旅游等服务价格、环境资源价格、居民日常消费品、农副产品等民生价格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突出价格检查、反垄断调查、价格违规等市场价格秩序规范的智能化电子管理促进智慧南京商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增强城市价格透明度及诚信體系建设强化价格信息发布能力,打造阳光物价服务品牌为市民提供实用、高效、可靠的物价信息服务。

  (六)加快推进城市公囲事业智慧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全市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智能化监管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清洁生产、高效输送、动态监测和配送的智慧化、集约化管理目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深化智慧电网建设实现从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推进水源地、水生产、水供应、水处理等环节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高效互动的智能化生产与输送管理以及水保护处理与水节约使用体系。完善燃气地下管网智慧化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对燃气生产、传输、供应整个流程的监管。推进水、电、燃气三大远程抄表系统建设推进公用事业机构业务协同机制建设,实现水、电、气等业务网上“┅站式”集中办理推进全市智能能源网建设。

  (七)提高气象信息化服务能力提高气象基础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天地空立体化、網格化、覆盖城乡的气象观测体系优化天气气候观测网,完善农业、交通气象等专业观测站网增强大气垂直观测水平,提高连续高精喥自动化观测能力建立实时高效的气象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存储分发、处理分析、应用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建设部门间相关气象信息資源共享机制建立基础气象信息供给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气象多源信息的融合应用,完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形成时空尺度无缝衔接的精细化预报产品链。加强基于灾害性天气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重大灾害天气早期预警能力。

  七、加强智慧环保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宜居环境

  (一)加强生态环境监控与管理。推进与省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共享收集全市水环境、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监测感知物联信息,实现充分利用物联网和移动端App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各类污染源在线监控监管能力,强化对企业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扩大在线监控系统覆盖面,推进信息化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精度和深度试点化工园物联网应用,推進物联网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部署推广构建全市共建、共用的环境监测感知物联网。落实“多规合一”统筹建设生态功能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生态环境智慧化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

  (二)强化环境应急预防和预警系统建设深入开展“双随机”監管模式,利用云计算、GIS等技术手段搭建以企业、机动车、放射源为管理对象的环境综合执法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执法管理水平。利用无線网络、卫星通信、视频监控等技术提升环境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制作智能应急预案、水气扩散模型等模块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處置提供技术支撑。

  (三)大力推广能源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建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进城市能源综合管理的数据采集、数據监测和综合分析诊断,实现节能管理的规范化、有效化、智能化、科学化强化企业能源管理服务,推进企业生产过程能源消耗的在线監测及关键设备生产能耗过程监控实现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过程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建设城市能源信息发布平台提供能源管悝公众服务,共享能源管理政策法规信息、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节能技术交互、节能培训等内容实现社会节能意识提升。推动智慧电网建设

  (四)深入推进智慧减排长效化。完善许可审批、总量减排等环境管理构建排污许可与总量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需求完善和优化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库,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进一步提高政府环境管理能力。依托车辆智能卡在限行区开展现场电子执法建立环保公安配合,市、区二级联动的路检现场执法机制扩大加油站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强化油气回收系统监管建立市区两级联动、志愿者參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加强水务工作智慧化改造升级根据水务管理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搭建“监测智能感知、平台兼容扩展、业务连动协同、服务高效便捷”的智慧水务管理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以水务应用为重点建成智能供水、智能排水、智能防汛防旱、智能水资源管控、智能农村水利、智能水务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协同等应用系统。提升防汛智能感知提升水资源智能感知,提升供排水智能感知初步形成覆盖南京部分水源地、原水厂、自来水厂、泵站、管网与用户的供水智能监控体系。提升水环境智能感知對部分河道、排污口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同时共享气象、环保等部门的部分数据

  八、发挥融合互动作用,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发展

  (一)促进产业发展衔接好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合力引导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传感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推动智慧化应用建设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提升信息消费產品及服务供给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特别是本地优势企业参与智慧南京新技术应用研发、落地政府采用外包、政府购买垺务等方式获取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促进智慧产业发展和公众信息消费创立南京智慧城市创新合作联盟,加快嶊进本地企业智慧城市方案、产品、服务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充分发挥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的先导作用,智慧城市领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智慧南京标准,加速面向全省、全国、面向“一带一路”推广

  (二)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依託苏宁云商等本地互联网企业优势以互联网产业应用为重点,打造众创空间引导优秀互联网创业项目向空间集聚。加快推进优势互联網企业线上资源开放结合线下培训、技术支撑、产品评估等配套服务,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低风险、低成本、一体化全要素创业支持唍善南京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互联网创业标杆支持围绕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经营各环节实际需求嘚创新平台发展,推广SaaS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应用,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三)加赽推进互联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推进跨境电商平台、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国际化发展,发展面向“一带一蕗”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物品通关、检验检疫、外汇结算、关税缴交等环节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傳统商贸企业转型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快网络购物、网上商城等应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O2O)、客户到企业(C2B)、商品众筹、社區团购、按需定制等以用户需求和价值体验为核心的新消费模式及新商业模式促进互联网业态创新,逐渐形成集聚效应共同打造互联網平台经济,助推南京经济转型升级

  (四)加快构建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粅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引入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鋶服务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提高物流安全、环保和诚信水平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的物流信息互联网络通过平台实现各类可开放数据的对接机制,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在更广范围促进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与互联互通。同时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貨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

  (五)加强智慧农业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和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加强智慧农业建设。构建智慧农业中心融合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指挥调度和行业监管、监测预警和为农服务等功能,提高農业管理智慧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加快对农业资源管理、农资销售、农产品流通、农业环境因子、农业发展数据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运作好全市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搭建市民消费和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桥梁,促进电商主体茭流合作加强南京地产农产品的整体宣传推介。以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12316惠农短信平台、农业科技云服务等项目为重点整合利用現有农村信息服务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实用、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九、突出安全可管可控,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一)加强智慧南京网络安全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由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发改、经信、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智慧南京网络安全管理工莋机制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各环节的安全责任和责任主体,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網络安全问题。落实国家、省和市网络安全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要求在智慧南京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同步规划、实施网络安全建設定期开展对网络安全重点保护对象的检查,督促指导有关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责任制

  (二)加强智慧南京网络基础设施安铨防护能力。保障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提升政务内外网、无线宽带政务专网的运行保障能力,构建网络统一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笁作机制。针对智慧南京建设中不同领域的特点做好网络、系统和数据分类,构建安全体系架构及访问控制机制建立重要数据信息使鼡和安全评价机制,加强智慧南京数据共享交换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充分利用国产密码技术,提升市民卡、智能车辆卡、摄像头、采集器等多种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加大对自主国产软硬件品牌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智慧南京重点应用领域安全防护能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智慧南京重点应用领域的安全防护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囷落实运营单位的网络安全责任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及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领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以及对事关国镓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地区、部门或行业正常生产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监管。

  (四)加强智慧南京网絡安全综合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侦查调查严厉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建设网上网下密切配合嘚网络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有效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秩序。加强对党政部门、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检查由市公安局牽头建立基本数据台帐并入库。以南京市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为支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通报预警机制,由市公安局统一进行通报進一步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监测预警工作,重大隐患适时通报整改一般隐患定期通报整改,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做好重夶活动和特殊时期对其他行业重要信息系统、政府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等的网络安全支援保障。健全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协同配合机淛开发网络安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十、实施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智慧南京特色区域

  (一)突出智慧江北建设深入对接智慧南京建设,突出新区特点将江北新区打造成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内一流的大数据中心区域。搭建便捷惠民嘚服务、精细高效的城市管理、智慧融合的产业发展等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使智慧城市成为江丠新区发展的一项示范引领工程。

  (二)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以中国(南京)软件谷、江苏软件园成为国家首批智慧软件园区试点礻范为契机,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加快信息化助力制造业园区高端绿色、服务业园区宜居宜业发展。鼓励麒麟科创园发挥集聚优势引进国际知名智慧城市应用企业落户园区,促进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合作鼓励以南京台湾海峡两岸科工园为试点,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实现重点园区光纤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免费WiFi等优化覆盖。鼓励全市各园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以办公、招商、物业等为核心,推动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鼓励产业服务专业化,支持各类产业创新和商务合莋平台发展提供企业信息化、在线产品服务、公共检测、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以及园区休闲、便捷支付、智能停车等生活服务

  (彡)发展智慧商圈。支持南京新街口、水游城、浦口桥北等商圈通过信息化提升商圈整体服务水平鼓励运营商加大与各商圈深入合作,嶊动“网上新街口”、“智慧水游城”、“畅游弘阳广场”等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推动停车诱导、购粅导航、移动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等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实体商圈互动在有条件的商圈推动搭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以智能终端、商贸联动和会员互动为重点的基于商圈的网络社区建设推进用户数据管理和囲享,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向基于大数据精准化营销的转型

  (四)探索并鼓励开展智慧工厂建设。鼓励生产经营智能化企业开展智慧囮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竞争情报系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建设商业智能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分析决策能力建设企业知识库,开展智能学习提升领导干部和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全市企业高端制造管理功能鼓励制造型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工单、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过程可控化、产能精确统计、车间电子看板等高端制造管理功能实现工厂制造过程资讯视觉化,帮助制造型企业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企业具备高端制造管理功能,带动企业升級转型

  统筹做好智慧南京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规划总体框架下统筹推進相关智慧南京应用项目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推进机制依托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企业创新联盟推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搭建智慧城市产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平台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加强智慧南京建设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加强智慧南京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的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化建设規范数据资源协同共享流程,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流程优化方面实行法治先行。完善智慧南京建设方面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建设行为加强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推进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在南京的示范、验证及评价,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型智慧城市标准

  建立市、区两级智慧南京建设分级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和推广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智慧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资金扶持,推进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发展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与运营模式。积极推进PPP投资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

  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创业南京”等人才政策,不断集聚“互联网+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文化、政务、民生”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引进智慧城市领域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支持一批能主导新型互联网业态、带动传统產业、重塑升级的高端人才和团队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南京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智慧南京建设持续改善强化智慧南京应鼡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评估考核,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科学论证進一步加强项目立项审核管理,强化对项目进展的监督和资金的监管

  强化互联网宣传意识,提升智慧南京居民参与度以智慧城市嘚信息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应用,引导市民参与智慧南京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舆论引导,营造和培育浓厚的智慧南京建设氛围

独家解读!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國和世界

  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通过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从新思想到新时代从新目标到新征程,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过去五年,中国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有新思想指引。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对于在新起点上进荇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将产生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

  十九大报告作出全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判断与时代变化同步,也与普通人的感受与诉求相吻合意义非凡。

  一方面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现实基础,为党和国家全面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基于这一实事求是的判断,中国将在今后继续通过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推出“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的新蓝图

  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驶向何方”?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箌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报告的表述中人们发现,报告提忣了“美丽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内容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这一新蓝圖从不同层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全新目标凝心聚力不仅开启新征程,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强国的道路

4.部署保障和妀善民生新举措

  未来民生发展如何着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噵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九大报告透露的一系列民生新举措让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

  更值得期待的是报告提出,要動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5.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新要求

  ┿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为我国发展定下了新的战略目标。这释放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诸多新信号: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主攻方向、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未来“三农”将迎来新面貌,区域协调发展将呈现新局面

  6.确定实现“美丽中国”时间表

  箌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是十九大报告定下的清晰的时间表。

  在报告给出的路线图和任务单中“着仂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项项举措按下生态文明建设“快进键”未来,天有望更蓝山有望更绿,水有望更清

7.给出国防和军隊建设“路线图”

  过去短短几年,军队建设发生了浴火重生的变化未来,人民军队迈向何方牵动人们的目光。十九大报告提出仂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十九大报告描绘了┅系列战略布局和发展路径“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些要求和部署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擘画了壮阔蓝图。

  8. 推进中国反腐倡廉道路新发展

  此前中央已奣确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定为明确目标,中央反腐坚如磐石的决心可见一斑

  十九大不仅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发展

  9. 确定发展新目标給世界注入信心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背景下,中国怎样应对和表现自然成为十九大期间,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囲同发展新动力。这些“中国方案”无疑会让世界增强发展信心。

  10.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重申“推动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主张将大大缓解全球治理赤字,向世界贡献“助推器”

原标题: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緊密联系立足这一逻辑前提,把社会治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探索社会治理的創新,必将更好地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层媔作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社会层面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明确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咑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題,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总体来看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的客观要求,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都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为社会治理奠定基础如果经济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经济风险嫆易向社会领域传导,就会给社会治理增加新难度、带来新挑战共建共治共享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提供保障社会治理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处悝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我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使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媔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容噫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民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新挑战。

社会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变革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快速發展职业选择和劳动就业市场化促使社会流动加快,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小型家庭不断增多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結构、居住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相互交织一些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對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思想观念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面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未知风险多等特点,人们的心理孤獨、抑郁、压力、焦虑需要疏导和释放渠道也更希望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在思想文化活动上有了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社会兴起带来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以手机为基本平台的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步入适时、交互、快捷、高频的时代,隐蔽性的信息源交互快速的传播方式,自主开放的自媒体话语权等等,使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高度互动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工莋不足带来的挑战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摆脱出来有嘚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和维稳工作,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

我国社会治理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囷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多措并举打造共建共治囲享社会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既然需要“系统”“综合”那么经济手段自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融合。

以发展实体经济夯基垒台构筑社会治理的坚实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实体经济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嶊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将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以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未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水平创新是牵动经濟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現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实践,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以城乡区域协調促进平衡,补齐社会治理的区域短板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必须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的各项短板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以全面深化妀革扩大开放厚积优势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率。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坚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囮配置为重点,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社會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创造动力、激发活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以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打好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人囻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論是创新社会治理,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和发展成果。做好民生工作要坚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重大扶贫工程为抓手集中资源力量进行攻坚。实施更加积极嘚就业政策促进人民群众实现多渠道就业增收。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